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7089163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552697.8

申请日:

20160607

公开号:

CN205830784U

公开日:

2016122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00,A01K61/02,A01K63/04

主分类号:

A01K61/00,A01K61/02,A01K63/04

申请人:

苏州蓑笠翁养生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叶转春

地址:

21514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新泾村(4)河西岸112号

优先权:

CN201620552697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本体和投料装置,养殖本体内部通过金属隔板形成三个养殖腔,养殖腔上端部均设有沿着纵向分布的导轨,投料装置通过导轨与养殖本体上表面进行连接,养殖本体下端部设置有一排污腔,排污腔通过底板与养殖腔进行分离,底板上开设有排污孔,排污腔内放置有抽屉状的排污槽,排污槽的外表面设置在养殖本体的外表面,并且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一把手,排污槽外表面设置有一排水管a,排水管a与水泵相连接,水泵的另一端与排水管b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投料装置,通过电机驱动搅拌装置,实现饲料的混合均匀,采用人为的推动投料装置,比人为的散饲料更为均匀,避免螃蟹争抢食物,提高喂食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本体(1)和投料装置(3),所述养殖本体(1)内部通过金属隔板形成三个养殖腔,所述每个养殖腔上端部均设有沿着纵向分布的导轨(4),所述投料装置(3)通过导轨(4)与养殖本体(1)上表面进行连接,所述养殖本体(1)下端部设置有一排污腔(6),所述排污腔(6)通过底板(5)与养殖腔进行分离,所述底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排污孔(51),所述排污腔(6)内放置有抽屉状的排污槽,所述排污槽的外表面设置在养殖本体(1)的外表面,并且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一环形把手(61),所述排污槽外表面设置有一排水管a(7),所述排水管a(7)与水泵(8)相连接,所述水泵(8)的另一端与排水管b(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装置(3)包括投料本体(31)、置料箱(32)、搅拌装置(34)、电机(35)和滑块(36),所述置料箱(32)固定安装在投料本体(31)上端部,所述搅拌装置(34)固定安装在置料箱(32)中心位置,所述电机(35)固定安装在搅拌装置(34)上端部,所述滑块(36)固定安装在投料本体(31)的底端部,所述滑块(36)的个数为4个,所述投料装置(3)与养殖本体(1)通过滑块(36)与导轨(4)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所述投料本体(31)的结构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投料本体(31)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一圆形进料孔(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34)包括搅拌扇叶(342)和转向轴(341),所述转向轴(341)与电机(35)相连接,所述搅拌扇叶(342)固定安装在转向轴(341)的外边缘,所述搅拌扇叶(342)的个数为3个,所述搅拌扇叶(342)的结构为扁平叶状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螃蟹养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螃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螃蟹是甲壳类动物,它们的身体被硬壳保护着。螃蟹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螃蟹与虾、龙虾、寄居蟹算是同类的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靠近海洋,也有一些的螃蟹栖于淡水或住在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中国食蟹的历史悠久,《逸周书·五会解》、《周礼·天官·疱人》中均有记载。以螃蟹命名的电影于1982年在委内瑞拉上映。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型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磷酸氢钠2.5千克河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1,才能保证河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在蜕皮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清理脱皮,否则脱皮长期留置在养殖箱内会污染水质,导致螃蟹生长环境下,发育不好,同时大小不一的螃蟹放于一个养殖装置内容易导致内斗,从而造成小螃蟹的大量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本体和投料装置,所述养殖本体内部通过金属隔板形成三个养殖腔,所述每个养殖腔上端部均设有沿着纵向分布的导轨,所述投料装置通过导轨与养殖本体上表面进行连接,所述养殖本体下端部设置有一排污腔,所述排污腔通过底板与养殖腔进行分离,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排污孔,所述排污腔内放置有抽屉状的排污槽,所述排污槽的外表面设置在养殖本体的外表面,并且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一环形把手,所述排污槽外表面设置有一排水管a,所述排水管a与水泵相连接,所述水泵的另一端与排水管b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投料本体、置料箱、搅拌装置、电机和滑块,所述置料箱固定安装在投料本体上端部,所述搅拌装置固定安装在置料箱中心位置,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搅拌装置上端部,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投料本体的底端部,所述滑块的个数为4个,所述投料装置与养殖本体通过滑块与导轨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所述投料本体的结构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投料本体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一圆形进料孔。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扇叶和转向轴,所述转向轴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搅拌扇叶固定安装在转向轴的外边缘,所述搅拌扇叶的个数为3个,所述搅拌扇叶的结构为扁平叶状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投料装置,通过电机驱动搅拌装置,实现了饲料的混合均匀,然后采用人为的推动投料装置,比人为的散饲料更为均匀,避免螃蟹争抢食物,提高喂食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养殖本体下端部设置排污槽,并且在排污槽外表面设置环形把手,当吃剩的饲养料和脱皮通过圆形排污孔从养殖腔内排出进入排污槽,通过拉动环形把手,可以方便的对排污槽内的垃圾进行及时清理,避免导致水体的污染,从而降低螃蟹的存活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金属隔板将养殖本体上端部分隔成3个养殖腔,可以分别养殖小中大三种螃蟹,避免体格不一的螃蟹进行内斗,从而导致小螃蟹的大量死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养殖本体;2、放置腔;3、投料装置;31、投料本体;32、置料箱;33、进料孔;34、搅拌装置;341、转向轴;342、搅拌扇叶;35、电机;36、滑块;4、导轨;5、底板;51、排污孔;6、排污腔;61、把手;7、排水管a;8、水泵;9、排水管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图2和图3,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本体1和投料装置3,养殖本体1内部通过金属隔板形成三个养殖腔,每个养殖腔上端部均设有沿着纵向分布的导轨4,投料装置3通过导轨4与养殖本体1上表面进行连接,养殖本体1下端部设置有一排污腔6,排污腔6通过底板5与养殖腔进行分离,底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排污孔51,排污腔6内放置有抽屉状的排污槽,排污槽的外表面设置在养殖本体1的外表面,并且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一环形把手61,排污槽外表面设置有一排水管a7,排水管a7与水泵8相连接,水泵8的另一端与排水管b9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养殖本体1下端部设置排污槽,并且在排污槽外表面设置环形把手61,当吃剩的饲养料和脱皮通过圆形排污孔51从养殖腔内排出进入排污槽,通过拉动环形把手61,可以方便的对排污槽内的垃圾进行及时清理,避免导致水体的污染,从而降低螃蟹的存活率。

投料装置3包括投料本体31、置料箱32、搅拌装置34、电机35和滑块36,置料箱32固定安装在投料本体31上端部,搅拌装置34固定安装在置料箱32中心位置,电机35固定安装在搅拌装置34上端部,滑块36固定安装在投料本体31的底端部,滑块36的个数为4个,投料装置3与养殖本体1通过滑块36与导轨4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投料本体31的结构为长方体结构,投料本体31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一圆形进料孔33。

搅拌装置34包括搅拌扇叶342和转向轴341,转向轴341与电机35相连接,搅拌扇叶342固定安装在转向轴341的外边缘,搅拌扇叶342的个数为3个,搅拌扇叶342的结构为扁平叶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投料装置3,通过电机35驱动搅拌装置,实现了饲料的混合均匀,然后采用人为的推动投料装置3,比人为的散饲料更为均匀,避免螃蟹争抢食物,提高喂食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金属隔板将养殖本体1上端部分隔成3个养殖腔,可以分别养殖小中大三种螃蟹,避免体格不一的螃蟹进行内斗,从而导致小螃蟹的大量死亡。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552697.8 (22)申请日 2016.06.07 (73)专利权人 苏州蓑笠翁养生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14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阳澄湖生 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新泾村(4)河西岸 112号 (72)发明人 叶转春 (51)Int.Cl. A01K 61/00(2006.01) A01K 61/02(2006.01) A01K 63/0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

2、新型公开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包括养殖本体和投料装置, 养殖本体内部通过金 属隔板形成三个养殖腔, 养殖腔上端部均设有沿 着纵向分布的导轨, 投料装置通过导轨与养殖本 体上表面进行连接, 养殖本体下端部设置有一排 污腔, 排污腔通过底板与养殖腔进行分离, 底板 上开设有排污孔, 排污腔内放置有抽屉状的排污 槽, 排污槽的外表面设置在养殖本体的外表面, 并且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一把手, 排污槽外表 面设置有一排水管a, 排水管a与水泵相连接, 水 泵的另一端与排水管b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 添加投料装置, 通过电机驱动搅拌装置, 实现饲 料的混合均匀, 采用人为的推动投料装置, 比人 为的。

3、散饲料更为均匀, 避免螃蟹争抢食物, 提高 喂食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830784 U 2016.12.28 CN 205830784 U 1.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养殖本体(1)和投料装置(3), 所述养殖 本体(1)内部通过金属隔板形成三个养殖腔, 所述每个养殖腔上端部均设有沿着纵向分布 的导轨(4), 所述投料装置(3)通过导轨(4)与养殖本体(1)上表面进行连接, 所述养殖本体 (1)下端部设置有一排污腔(6), 所述排污腔(6)通过底板(5)与养殖腔进行分离, 所述底板 (5)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排污孔(51), 所述排污腔(6。

4、)内放置有抽屉状的排污槽, 所述排污 槽的外表面设置在养殖本体(1)的外表面, 并且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一环形把手(61), 所 述排污槽外表面设置有一排水管a(7), 所述排水管a(7)与水泵(8)相连接, 所述水泵(8)的 另一端与排水管b(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料装置(3)包 括投料本体(31)、 置料箱(32)、 搅拌装置(34)、 电机(35)和滑块(36), 所述置料箱(32)固定 安装在投料本体(31)上端部, 所述搅拌装置(34)固定安装在置料箱(32)中心位置, 所述电 机(35)固定安装在搅拌装置(34)上端部,。

5、 所述滑块(36)固定安装在投料本体(31)的底端 部, 所述滑块(36)的个数为4个, 所述投料装置(3)与养殖本体(1)通过滑块(36)与导轨(4) 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 所述投料本体(31)的结构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投料本体(31)的上端 面还设置有一圆形进料孔(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装置(34)包 括搅拌扇叶(342)和转向轴(341), 所述转向轴(341)与电机(35)相连接, 所述搅拌扇叶 (342)固定安装在转向轴(341)的外边缘, 所述搅拌扇叶 (342)的个数为3个, 所述搅拌扇叶 (342)的结构为扁平叶状结构。

6、。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830784 U 2 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螃蟹养殖装置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螃蟹: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 十足目、 爬行亚目。 螃蟹是甲壳类动物, 它们的 身体被硬壳保护着。 螃蟹靠鳃呼吸。 在生物分类学上, 螃蟹与虾、 龙虾、 寄居蟹算是同类的动 物。 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靠近海洋, 也有一些的螃蟹栖于淡水或住在陆地。 它 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 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 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 螃蟹是依靠地磁 场来判断方向的。 中国食蟹的历史。

7、悠久,逸周书五会解 、周礼天官疱人 中均有记 载。 以螃蟹命名的电影于1982年在委内瑞拉上映。 0003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 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 幼体每蜕一次皮 就变态一次, 也就分为一期。 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 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 长, 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 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 至少需 要蜕壳数十次, 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 因而 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 在以后的生长中, 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 并逐渐为组织生长 所代替, 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 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

8、制约。 如果环境条件不良, 蜕壳 生长停止, 这也是同龄个体、 在不同条件下体型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 饵 料中的钙、 磷关系密切。 有关试验表明, 刚蜕壳的软壳蟹, 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 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 少者数分钟, 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 在自然界的 池塘或湖泊中, 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 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 河蟹在水体中吸收 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 磷酸氢钠2.5千克河蟹的配合饲料中 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 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 1, 才能保证河蟹生长、 蜕皮的物质 需要。 0004 在蜕皮过程中,。

9、 需要及时的清理脱皮, 否则脱皮长期留置在养殖箱内会污染水质, 导致螃蟹生长环境下, 发育不好, 同时大小不一的螃蟹放于一个养殖装置内容易导致内斗, 从而造成小螃蟹的大量死亡,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设计合 理、 使用方便的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包括 养殖本体和投料装置, 所述养殖本体内部通过金属隔板形成三个养殖腔, 所述每个养殖腔 上端部均设有沿着纵向分布的导轨, 所述投料装置通过导轨与养殖本体上表面进行连接, 所述养。

10、殖本体下端部设置有一排污腔, 所述排污腔通过底板与养殖腔进行分离, 所述底板 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排污孔, 所述排污腔内放置有抽屉状的排污槽, 所述排污槽的外表面 设置在养殖本体的外表面, 并且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一环形把手, 所述排污槽外表面设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830784 U 3 置有一排水管a, 所述排水管a与水泵相连接, 所述水泵的另一端与排水管b相连接。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投料本体、 置料箱、 搅拌装置、 电机和滑块, 所述置料 箱固定安装在投料本体上端部, 所述搅拌装置固定安装在置料箱中心位置, 所述电机固定 安装在搅拌装置上端部, 所述滑。

11、块固定安装在投料本体的底端部, 所述滑块的个数为4个, 所述投料装置与养殖本体通过滑块与导轨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 所述投料本体的结构为长 方体结构, 所述投料本体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一圆形进料孔。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扇叶和转向轴, 所述转向轴与电机相连接, 所述 搅拌扇叶固定安装在转向轴的外边缘, 所述搅拌扇叶的个数为3个, 所述搅拌扇叶的结构为 扁平叶状结构。 0009 采用上述结构后,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0010 (1)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投料装置, 通过电机驱动搅拌装置, 实现了饲料的混合均 匀, 然后采用人为的推动投料装置, 比人为的散饲料更为均匀, 避免螃蟹争。

12、抢食物, 提高喂 食效率。 0011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养殖本体下端部设置排污槽, 并且在排污槽外表面设置环 形把手, 当吃剩的饲养料和脱皮通过圆形排污孔从养殖腔内排出进入排污槽, 通过拉动环 形把手, 可以方便的对排污槽内的垃圾进行及时清理, 避免导致水体的污染, 从而降低螃蟹 的存活率。 0012 (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金属隔板将养殖本体上端部分隔成3个养殖腔, 可以分别 养殖小中大三种螃蟹, 避免体格不一的螃蟹进行内斗, 从而导致小螃蟹的大量死亡。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搅。

13、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标记说明: 0017 1、 养殖本体; 2、 放置腔; 3、 投料装置; 31、 投料本体; 32、 置料箱; 33、 进料孔; 34、 搅 拌装置; 341、 转向轴; 342、 搅拌扇叶; 35、 电机; 36、 滑块; 4、 导轨; 5、 底板; 51、 排污孔; 6、 排污 腔; 61、 把手; 7、 排水管a; 8、 水泵; 9、 排水管b。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 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14、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 以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 参看图1、 图2和图3, 一种半自动螃蟹养殖装置, 包括养殖本体1和投料装置3, 养殖 本体1内部通过金属隔板形成三个养殖腔, 每个养殖腔上端部均设有沿着纵向分布的导轨 4, 投料装置3通过导轨4与养殖本体1上表面进行连接, 养殖本体1下端部设置有一排污腔6, 排污腔6通过底板5与养殖腔进行分离, 底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排污孔51, 排污腔6内放 置有抽屉状的排污槽, 排污槽的外表面设置在养殖本体1的外表面, 并且中心位置处固定安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830784 U 4 装有一环形把。

15、手61, 排污槽外表面设置有一排水管a7, 排水管a7与水泵8相连接, 水泵8的另 一端与排水管b9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养殖本体1下端部设置排污槽, 并且在排污槽外 表面设置环形把手61, 当吃剩的饲养料和脱皮通过圆形排污孔51从养殖腔内排出进入排污 槽, 通过拉动环形把手61, 可以方便的对排污槽内的垃圾进行及时清理, 避免导致水体的污 染, 从而降低螃蟹的存活率。 0021 投料装置3包括投料本体31、 置料箱32、 搅拌装置34、 电机35和滑块36, 置料箱32固 定安装在投料本体31上端部, 搅拌装置34固定安装在置料箱32中心位置, 电机35固定安装 在搅拌装置34上端部, 。

16、滑块36固定安装在投料本体31的底端部, 滑块36的个数为4个, 投料 装置3与养殖本体1通过滑块36与导轨4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 投料本体31的结构为长方体 结构, 投料本体31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一圆形进料孔33。 0022 搅拌装置34包括搅拌扇叶342和转向轴341, 转向轴341与电机35相连接, 搅拌扇叶 342固定安装在转向轴341的外边缘, 搅拌扇叶342的个数为3个, 搅拌扇叶342的结构为扁平 叶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投料装置3, 通过电机35驱动搅拌装置, 实现了饲料的混合 均匀, 然后采用人为的推动投料装置3, 比人为的散饲料更为均匀, 避免螃蟹争抢食物, 提高 喂食。

17、效率。 0023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金属隔板将养殖本体1上端部分隔成3个养殖腔, 可以分别养 殖小中大三种螃蟹, 避免体格不一的螃蟹进行内斗, 从而导致小螃蟹的大量死亡。 0024 以上所述,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精神和范围, 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830784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830784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830784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