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增高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减震增高鞋.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285105.0 (22)申请日 2016.04.06 (73)专利权人 温州巨纳鞋业有限公司 地址 325007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仰义街 道沿达路2号3幢 (72)发明人 宛家勇 (51)Int.Cl. A43B 7/38(2006.01) A43B 13/20(2006.01) A43B 13/2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减震增高鞋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增高鞋, 包括增 高鞋本体。
2、, 所述增高鞋本体的内腔设有增高气 囊, 所述增高气囊的顶端包覆有防滑垫, 所述防 滑垫包括海绵层和纺织绒布层, 所述纺织绒布层 位于海绵层的上方, 所述增高鞋本体的内腔底端 设有橡胶减震垫, 所述橡胶减震垫上均匀设有凸 块, 所述凸块贴合在增高气囊的底端, 所述橡胶 减震垫的内腔均匀设有橡胶波纹板, 所述橡胶波 纹板上均匀形成凹槽, 相对两组所述凹槽之间设 有橡胶减震球, 所述增高鞋本体的底端设有鞋 底, 所述鞋底上均匀开有竖向分隔槽和横向分隔 槽, 相邻两组竖向分隔槽和横向分隔槽之间形成 分隔块。 本减震增高鞋, 穿戴舒适, 减震效果良 好, 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增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
3、2页 附图2页 CN 205597267 U 2016.09.28 CN 205597267 U 1.一种减震增高鞋, 包括增高鞋本体(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高鞋本体(1)的内腔设有 增高气囊(2), 所述增高气囊(2)的顶端均匀设有按摩气泡(3), 所述增高气囊(2)的右端设 有充气口(4), 所述充气口(4)位于增高鞋本体(1)的壳体内腔, 所述增高气囊(2)的顶端包 覆有防滑垫(5), 所述防滑垫(5)包括海绵层(51)和纺织绒布层(52), 所述纺织绒布层(52) 位于海绵层(51)的上方, 所述增高鞋本体(1)的内腔底端设有橡胶减震垫(6), 所述橡胶减 震垫(6)上均匀设有凸。
4、块(7), 所述凸块(7)贴合在增高气囊(2)的底端, 所述橡胶减震垫(6) 的内腔均匀设有橡胶波纹板(61), 所述橡胶波纹板(61)上均匀形成凹槽(62), 相对两组所 述凹槽(62)之间设有橡胶减震球(63), 所述增高鞋本体(1)的底端设有鞋底(8), 所述鞋底 (8)上均匀开有竖向分隔槽(81)和横向分隔槽(82), 相邻两组竖向分隔槽(81)和横向分隔 槽(82)之间形成分隔块(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增高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块(7)为半球状, 相邻两 组所述凸块(7)组合呈波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增高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向分隔槽(8。
5、1)和横向分 隔槽(82)依次交错排列, 所述分隔块(83)呈矩形阵列状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增高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海绵层(51)和纺织绒布层 (52)通过热压粘合为一体。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597267 U 2 一种减震增高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产品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减震增高鞋。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增高鞋是一种外观与普通鞋子相同, 穿了能达到增高效果的鞋子, 受到 爱美人士和身高较矮的人士的喜爱, 增高鞋又称隐形增高鞋, 广泛应用于制鞋行业; 现有的 增高鞋, 一般包括鞋面、 鞋底和鞋垫, 鞋垫的厚度。
6、由前至后逐渐变大; 这样, 虽然可以达到增 高的效果, 但是这样的增高鞋, 由于鞋垫的厚度通常较大, 增加的部分使得增高鞋重量比普 通鞋较大, 而且不能根据需要调节自己想要的高度, 鞋子在走路时也会很费力, 因为震动影 响使用者穿戴时舒适感较差, 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增高鞋,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 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增高鞋, 包括增高鞋本 体, 所述增高鞋本体的内腔设有增高气囊, 所述增高气囊的顶端均匀设有按摩气泡, 所述增 高气囊的右端设有充气口, 所述充气口位于增高鞋本体的壳体。
7、内腔, 所述增高气囊的顶端 包覆有防滑垫, 所述防滑垫包括海绵层和纺织绒布层, 所述纺织绒布层位于海绵层的上方, 所述增高鞋本体的内腔底端设有橡胶减震垫, 所述橡胶减震垫上均匀设有凸块, 所述凸块 贴合在增高气囊的底端, 所述橡胶减震垫的内腔均匀设有橡胶波纹板, 所述橡胶波纹板上 均匀形成凹槽, 相对两组所述凹槽之间设有橡胶减震球, 所述增高鞋本体的底端设有鞋底, 所述鞋底上均匀开有竖向分隔槽和横向分隔槽, 相邻两组竖向分隔槽和横向分隔槽之间形 成分隔块。 0005 优选的, 所述凸块为半球状, 相邻两组所述凸块组合呈波纹形。 0006 优选的, 所述竖向分隔槽和横向分隔槽依次交错排列, 所述。
8、分隔块呈矩形阵列状 排列。 0007 优选的, 所述海绵层和纺织绒布层通过热压粘合为一体。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减震增高鞋, 穿戴舒适, 减震效果 良好, 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增高。 在穿戴时, 使用者根据需要从充气口充入气体进入增高气 囊, 气体越多增高气囊增高效果越明显, 同时为了防止单纯的增高气囊在穿戴时, 使用者的 脚部容易打滑, 在增高气囊上覆盖一层防滑垫, 防滑垫由海绵层和纺织绒布层组合而成, 具 有防滑和柔软的舒适效果, 增高气囊在充气时顶端表面还具有按摩气泡可以对使用者脚底 进行按摩, 增高气囊的底端贴合在凸块上, 若干凸块组合呈波纹形, 在使用。
9、者穿戴产生的压 力可以通过增高气囊传递到凸块上进行分散卸力, 凸块再将力量传递给橡胶减震垫, 橡胶 减震垫内腔的橡胶波纹板之间均匀设有橡胶减震球, 将力量一层层递减, 并且鞋底通过竖 向分隔槽和横向分隔槽分割成若干分隔块来削弱力量, 在承重和减震方面的性能良好。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597267 U 3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滑垫结构示意图; 001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橡胶减震垫结构示意图; 0012 图4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 1增高鞋本体、 2增高气囊、 3按摩气泡、 4充气口、 5防滑垫、。
10、 51海绵层、 52纺织 绒布层、 6橡胶减震垫、 61橡胶波纹板、 62凹槽、 63橡胶减震球、 7凸块、 8鞋底、 81竖向分隔槽、 82横向分隔槽、 83分隔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增高鞋, 包括增高鞋本体 1, 增高。
11、鞋本体1的内腔设有增高气囊2, 增高气囊2的顶端均匀设有按摩气泡3, 增高气囊2的 右端设有充气口4, 充气口4位于增高鞋本体1的壳体内腔, 增高气囊2的顶端包覆有防滑垫 5, 防滑垫5包括海绵层51和纺织绒布层52, 纺织绒布层52位于海绵层51的上方, 海绵层51和 纺织绒布层52通过热压粘合为一体, 增高鞋本体1的内腔底端设有橡胶减震垫6, 橡胶减震 垫6上均匀设有凸块7, 凸块7为半球状, 相邻两组凸块7组合呈波纹形, 凸块7贴合在增高气 囊2的底端, 橡胶减震垫6的内腔均匀设有橡胶波纹板61, 橡胶波纹板61上均匀形成凹槽62, 相对两组凹槽62之间设有橡胶减震球63, 增高鞋本体1。
12、的底端设有鞋底8, 鞋底8上均匀开有 竖向分隔槽81和横向分隔槽82, 相邻两组竖向分隔槽81和横向分隔槽82之间形成分隔块 83, 竖向分隔槽81和横向分隔槽82依次交错排列, 分隔块83呈矩形阵列状排列。 在穿戴时, 使用者根据需要从充气口4充入气体进入增高气囊2, 气体越多增高气囊2增高效果越明显, 同时为了防止单纯的增高气囊2在穿戴时, 使用者的脚部容易打滑, 在增高气囊2上覆盖一 层防滑垫5, 防滑垫5由海绵层51和纺织绒布层52组合而成, 具有防滑和柔软的舒适效果, 增 高气囊2在充气时顶端表面还具有按摩气泡3可以对使用者脚底进行按摩, 增高气囊2的底 端贴合在凸块7上, 若干凸块。
13、7组合呈波纹形, 在使用者穿戴产生的压力可以通过增高气囊2 传递到凸块7上进行分散卸力, 凸块7再将力量传递给橡胶减震垫6, 橡胶减震垫6内腔的橡 胶波纹板61之间均匀设有橡胶减震球63, 将力量一层层递减, 并且鞋底通过竖向分隔槽81 和横向分隔槽82分割成若干分隔块83来削弱力量, 在承重和减震方面的性能良好。 001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597267 U 4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5597267 U 5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559726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