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7084316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22156.X

申请日:

20140117

公开号:

CN103828572B

公开日:

2017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0,A01C21/00

主分类号:

A01G1/00,A01C21/00

申请人:

平顶山学院

发明人:

杨雨华,宗建伟,杜娟丽

地址: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顶山新城区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优先权:

CN201410022156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冬梅;罗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翻土;2)整地:土壤含水量为50%‑70%,深耕22‑30cm;3)选种茎及种茎处理:将选好的种茎截成13‑17cm,再将截好的种茎用代森铵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0‑15min消毒;4)下种种植;5)田间管理;6)喷施多效唑;本发明操作步骤简单,成本低,提高了农业户的种植产量,也满足市场需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翻土:种植木薯前,把地翻犁在阳光下晒20天;2)整地:土壤含水量为50%-70%,深耕耙碎,深耕22-30cm,土地表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残留杂草、秸秆;3)选种茎及种茎处理:种茎新鲜,粗壮节密,砍断切口见乳汁浸出,以主茎的中、下节段作种苗,截取长度为13-17cm的木薯种茎,取2-4个有效芽,将截好的种茎用代森铵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0-15min消毒;4)下种种植4.1种植时间选择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当日温度为15℃-30℃;4.2在整理好的地面上挖出深度为10-20cm的种植沟,将选好的种茎平放入种植沟中,株行距相隔60-80cm,每亩植800-1100株;4.3每亩200-300公斤堆肥、禽蓄粪有机农家肥,复合肥10-15公斤混合施用,施入种植沟内种苗与种苗之间,覆盖3-5cm土;5)田间管理5.1补苗:木薯植后20-30天,出苗率50%-90%,对缺株进行补植;5.2间苗:木薯植后30-50天,苗高20-30cm,对大田进行间苗,每穴留1-2株苗;5.3中耕除草:植后30-50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70-90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100-12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5.4追肥:种植后追肥2-3次,配合N、P和K施用;6)喷施多效唑:26g多效唑与30斤水混合喷施于木薯的顶端和幼嫩部位,淋湿不滴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种茎下端切削斜口3-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追肥于种植30-50天,每亩施尿素5-8公斤或施稀薄人畜粪水900-1300公斤,种植70-90天,每亩施用尿素4.5-5.2公斤、氯化钾肥6-8公斤和碳酸氢铵2-3公斤,种植90-120天,每亩施用氯化钾4.5-7公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喷施多效唑于苗高30-50cm,80-100cm和130-150cm时喷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木薯,别名为木番薯,树薯,与马铃薯、红薯并列为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也是世界上年产量超过亿吨以上的七大作物之一,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世界上木薯已有近五千年的栽培历史,广泛种植的主要旱粮和饲料作物,是许多热带地区国家日常食物中的主要热带能来源。木薯可制作给类糕点、粉丝、虾片和酱料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其营养价值与大豆类似,是一种良好的植物蛋白,可作蔬菜食用;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在发酵工业上木薯淀粉或干片可制酒精,柠檬酸,谷氨酸和赖氨酸以及木薯蛋白质;木薯淀粉可制造葡萄糖、果糖、生产山梨醇、甘露醇。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粮食产量的提高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木薯种植效益低,连年留种,对留种茎选择不科学,品种退化,施肥的不科学,管理粗放,不重视基肥及其追肥,不重视中耕除草等各方面的管理不足,以致病虫入侵,导致了木薯的减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翻土:种植木薯前,把地翻犁在阳光下暴晒20天,让土壤充分风化;

2)整地:土壤含水量为50%-70%,深耕耙碎,深耕22-30cm,土地表面 平整,土块细碎,无残留杂草、秸秆;

3)选种茎及种茎处理:种茎新鲜,粗壮节密,砍断切口见乳汁浸出,以主茎的中、下节段作种苗,萌发力强,每2-4个有效芽将木薯种茎截成长度为13-17cm,将截好的种茎用代森铵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0-15min消毒,防治病虫害的入侵,有利于出苗、壮苗和育苗;

4)下种种植

4.1种植时间选择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当日温度为15℃-30℃;

4.2在整理好的地面上开挖深度为10-20cm,将选好的种茎平放入植沟中,平放种植可达到四周结薯,株行距相隔60-80cm,每亩植800-1100株;

4.3每亩200-300公斤堆肥、禽蓄粪有机农家肥,复合肥10-15公斤混合施用,施入种植沟内种苗与种苗之间,覆盖3-5cm土;

5)田间管理

5.1补苗:木薯植后20-30天,出苗率50%-90%,对缺株进行补植,以保全苗;

5.2间苗:木薯植后30-50天,苗高20-30cm,进行间苗,每穴留1-2株健壮苗,以便养分集中供应留下的主苗生长,以免减少荫蔽和消耗养分;

5.3中耕除草:植后30-50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70-90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100-12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5.4追肥:种植后追肥2-3次,配合N、P、K施用;

6)喷施多效唑:26g多效唑与30斤水混合喷施于木薯的顶端和幼嫩部位,淋湿不滴水。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中种茎下端切削斜口3-5cm。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5)中追肥于种植30-50天,每亩施尿素5-8公斤或施稀薄人畜粪水900-1300公斤,种植70-90天,每亩施用尿素4.5-5.2公斤、氯化钾肥6-8公斤、碳酸氢铵2-3公斤,可促进块根形成,增加单株薯数,种植90-120天,每亩施用氯化钾4.5-7公斤,促进块根膨大和淀粉积累。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6)中喷施多效唑于苗高30-50cm,80-100cm,130-150cm时喷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木薯耐旱、不耐冻,不过于贫瘠的土地宜生长,种植前通过犁耙松土,土壤疏松,促进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利于木薯生长,对切好的种茎进行侵泡消毒,减少病虫害入侵,有利于出苗、壮苗和育苗,提高木薯成活率,产量增加20%-3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翻土:种植木薯前,把地翻犁在阳光下暴晒20天,让土壤充分风化;

2)整地:土壤含水量为50%,深耕耙碎,深耕25cm,土地表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残留杂草、秸秆;

3)选种茎及种茎处理:种茎新鲜,粗壮节密,砍断切口见乳汁浸出,以主茎的中、下节段作种苗,萌发力强,每2个有效芽将木薯种茎截成长度为14cm,将截好的种茎用代森铵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0min消毒,防治病虫害的入侵,有利于出苗、壮苗和育苗;

4)下种种植

4.1种植时间选择在2月中旬,当日温度为15℃-25℃;

4.2在整理好的地面上开挖深度为12cm,将选好的种茎平放入植沟中,平放种植可达到四周结薯,株行距相隔60cm,每亩植1000株;

4.3每亩280公斤堆肥、禽蓄粪有机农家肥,复合肥15公斤混合施用,施入种植沟内种苗与种苗之间,覆盖5cm土;

5)田间管理

5.1补苗:木薯植后20天,出苗率70%,对缺株进行补植,以保全苗;

5.2间苗:木薯植后30天,苗高20cm,进行间苗,每穴留1-2株健壮苗, 以便养分集中供应留下的主苗生长,以免减少荫蔽和消耗养分;

5.3中耕除草:植后3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79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11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5.4追肥:种植后追肥2次,配合N、P、K施用,于种植30天,每亩施尿素5公斤或施稀薄人畜粪水900公斤,种植79天,每亩施用尿素4.5公斤、氯化钾肥8公斤、碳酸氢铵3公斤,可促进块根形成,增加单株薯数;

6)喷施多效唑:26g多效唑与30斤水混合分别在苗高30-50cm,80-100cm,130-150cm这三个阶段喷施于木薯顶端和幼嫩部位,淋湿不滴水。

采用此技术方法栽培出的木薯,提高了木薯的出苗率,增产20%。

实施例2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翻土:种植木薯前,把地翻犁在阳光下暴晒20天,让土壤充分风化;

2)整地:土壤含水量为60%,深耕耙碎,深耕22cm,土地表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残留杂草、秸秆;

3)选种茎及种茎处理:种茎新鲜,粗壮节密,砍断切口见乳汁浸出,以主茎的中、下节段作种苗,萌发力强,每3个有效芽将木薯种茎截成长度为16cm,将截好的种茎用代森铵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3min消毒,防治病虫害的入侵,有利于出苗、壮苗和育苗;

4)下种种植

4.1种植时间选择在2月下旬,当日温度为16℃-25℃;

4.2在整理好的地面上开挖深度为14cm,将选好的种茎平放入植沟中,平放种植可达到四周结薯,株行距相隔65cm,每亩植950株;

4.3每亩260公斤堆肥、禽蓄粪有机农家肥,复合肥15公斤混合施用,施入种植沟内种苗与种苗之间,覆盖5cm土;

5)田间管理

5.1补苗:木薯植后25天,出苗率80%,对缺株进行补植,以保全苗;

5.2间苗:木薯植后40天,苗高30cm,进行间苗,每穴留2株健壮苗,以便养分集中供应留下的主苗生长,以免减少荫蔽和消耗养分;

5.3中耕除草:植后40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82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12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5.4追肥:种植后追肥3次,配合N、P、K施用,于种植38天,每亩施尿素6公斤或施稀薄人畜粪水1100公斤,种植80天,每亩施用尿素5.0公斤、氯化钾肥6公斤、碳酸氢铵2.5公斤,可促进块根形成,增加单株薯数;

6)喷施多效唑:26g多效唑与30斤水混合分别在苗高30-50cm,80-100cm,130-150cm这三个阶段喷施于木薯顶端和幼嫩部位,淋湿不滴水。

采用此技术方法栽培出的木薯,提高了木薯的出苗率,增产25.2%。

实施例3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翻土:种植木薯前,把地翻犁在阳光下暴晒20天,让土壤充分风化;

2)整地:土壤含水量为70%,深耕耙碎,深耕28cm,土地表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残留杂草、秸秆;

3)选种茎及种茎处理:种茎新鲜,粗壮节密,砍断切口见乳汁浸出,以主茎的中、下节段作种苗,萌发力强,每4个有效芽将木薯种茎截成长度为17cm,将截好的种茎用代森铵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5min消毒,防治病虫害的入侵,有利于出苗、壮苗和育苗;

4)下种种植

4.1种植时间选择在3月上旬,当日温度为15℃-25℃;

4.2在整理好的地面上开挖深度为20cm,将选好的种茎平放入植沟中,平放种植可达到四周结薯,株行距相隔80cm,每亩植880株;

4.3每亩220公斤堆肥、禽蓄粪有机农家肥,复合肥12公斤混合施用,施入种植沟内种苗与种苗之间,覆盖5cm土;

5)田间管理

5.1补苗:木薯植后30天,出苗率90%,对缺株进行补植,以保全苗;

5.2间苗:木薯植后50天,苗高30cm,进行间苗,每穴留2株健壮苗,以便养分集中供应留下的主苗生长,以免减少荫蔽和消耗养分;

5.3中耕除草:植后50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8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11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5.4追肥:种植后追肥2-3次,配合N、P、K施用,于种植45天,每亩施尿素7公斤或施稀薄人畜粪水1100公斤,种植80天,每亩施用尿素4.8公斤、氯化钾肥6公斤、碳酸氢铵2.5公斤,可促进块根形成,增加单株薯数;

6)喷施多效唑:26g多效唑与30斤水混合分别在苗高30-50cm,80-100cm,130-150cm这三个阶段喷施于木薯顶端和幼嫩部位,淋湿不滴水。

采用此技术方法栽培出的木薯,提高了木薯的出苗率,增产30%。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022156.X (22)申请日 2014.01.17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38285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04 (73)专利权人 平顶山学院 地址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顶山新城 区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72)发明人 杨雨华 宗建伟 杜娟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代理人 刘冬梅 罗娟 (51)Int.Cl. A01G 1/00(2006。

2、.01) A01C 21/00(2006.01) 审查员 颜菱 (54)发明名称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 在于,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翻土; 2)整地: 土壤 含水量为50-70, 深耕22-30cm; 3)选种茎及 种茎处理: 将选好的种茎截成13-17cm, 再将截好 的种茎用代森铵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0-15min消 毒; 4)下种种植; 5)田间管理; 6)喷施多效唑; 本 发明操作步骤简单, 成本低, 提高了农业户的种 植产量, 也满足市场需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3828572 B 2017.01.18 CN。

3、 103828572 B 1.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翻土: 种植木薯前, 把地翻犁在阳光下晒20天; 2)整地: 土壤含水量为50-70, 深耕耙碎, 深耕22-30cm, 土地表面平整, 土块细碎, 无残留杂草、 秸秆; 3)选种茎及种茎处理: 种茎新鲜, 粗壮节密, 砍断切口见乳汁浸出, 以主茎的中、 下节段 作种苗, 截取长度为13-17cm的木薯种茎, 取2-4个有效芽, 将截好的种茎用代森铵或石灰水 进行浸泡10-15min消毒; 4)下种种植 4.1种植时间选择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 当日温度为15-30; 4.2在整理好的地面上挖出深度为10。

4、-20cm的种植沟, 将选好的种茎平放入种植沟中, 株行距相隔60-80cm, 每亩植800-1100株; 4.3每亩200-300公斤堆肥、 禽蓄粪有机农家肥, 复合肥10-15公斤混合施用, 施入种植 沟内种苗与种苗之间, 覆盖3-5cm土; 5)田间管理 5.1补苗: 木薯植后20-30天, 出苗率50-90, 对缺株进行补植; 5.2间苗: 木薯植后30-50天, 苗高20-30cm, 对大田进行间苗, 每穴留1-2株苗; 5.3中耕除草: 植后30-50天, 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 70-90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100- 12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5.4追肥: 种植后追肥2-3。

5、次, 配合N、 P和K施用; 6)喷施多效唑: 26g多效唑与30斤水混合喷施于木薯的顶端和幼嫩部位, 淋湿不滴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薯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种茎下端切削斜口 3-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薯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中追肥于种植30-50 天, 每亩施尿素5-8公斤或施稀薄人畜粪水900-1300公斤, 种植70-90天, 每亩施用尿素4.5- 5.2公斤、 氯化钾肥6-8公斤和碳酸氢铵2-3公斤, 种植90-120天, 每亩施用氯化钾4.5-7公 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薯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6)中喷施。

6、多效唑于苗高 30-50cm, 80-100cm和130-150cm时喷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3828572 B 2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木薯, 别名为木番薯, 树薯, 与马铃薯、 红薯并列为世界三大薯类作物, 也是世界上 年产量超过亿吨以上的七大作物之一, 起源于热带美洲, 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 区, 世界上木薯已有近五千年的栽培历史, 广泛种植的主要旱粮和饲料作物, 是许多热带地 区国家日常食物中的主要热带能来源。 木薯可制作给类糕点、 粉丝、 虾片和。

7、酱料等食物; 含 有丰富的蛋白质, 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C, 其营养价值与大豆类似, 是一种良好的植物 蛋白, 可作蔬菜食用; 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 在发酵工业上木薯淀粉或干片可制酒精, 柠檬 酸, 谷氨酸和赖氨酸以及木薯蛋白质; 木薯淀粉可制造葡萄糖、 果糖、 生产山梨醇、 甘露醇。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 粮食产量的提高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木薯种植效益低, 连年留种, 对留种茎选择不科学, 品种退化, 施肥的不科学, 管理粗放, 不重视基肥及其追 肥, 不重视中耕除草等各方面的管理不足, 以致病虫入侵, 导致了木薯的减产。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不足, 本发明提。

8、供了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0004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翻土: 种植木薯前, 把地翻犁在阳光下暴晒20天, 让土壤充分风化; 0007 2)整地: 土壤含水量为50-70, 深耕耙碎, 深耕22-30cm, 土地表面平整, 土块细 碎, 无残留杂草、 秸秆; 0008 3)选种茎及种茎处理: 种茎新鲜, 粗壮节密, 砍断切口见乳汁浸出, 以主茎的中、 下 节段作种苗, 萌发力强, 每2-4个有效芽将木薯种茎截成长度为13-17cm, 将截好的种茎用代 森铵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0-15min消毒, 防治病虫害的入。

9、侵, 有利于出苗、 壮苗和育苗; 0009 4)下种种植 0010 4.1种植时间选择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 当日温度为15-30; 0011 4.2在整理好的地面上开挖深度为10-20cm, 将选好的种茎平放入植沟中, 平放种 植可达到四周结薯, 株行距相隔60-80cm, 每亩植800-1100株; 0012 4.3每亩200-300公斤堆肥、 禽蓄粪有机农家肥, 复合肥10-15公斤混合施用, 施入 种植沟内种苗与种苗之间, 覆盖3-5cm土; 0013 5)田间管理 0014 5.1补苗: 木薯植后20-30天, 出苗率50-90, 对缺株进行补植, 以保全苗; 0015 5.2间苗:。

10、 木薯植后30-50天, 苗高20-30cm, 进行间苗, 每穴留1-2株健壮苗, 以便养 分集中供应留下的主苗生长, 以免减少荫蔽和消耗养分; 0016 5.3中耕除草: 植后30-50天, 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 促进幼苗生长, 70-90天进行第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3828572 B 3 二次中耕除草, 100-12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0017 5.4追肥: 种植后追肥2-3次, 配合N、 P、 K施用; 0018 6)喷施多效唑: 26g多效唑与30斤水混合喷施于木薯的顶端和幼嫩部位, 淋湿不滴 水。 0019 优选的是, 所述步骤3)中种茎下端切削斜口3-5c。

11、m。 0020 优选的是, 所述步骤5)中追肥于种植30-50天, 每亩施尿素5-8公斤或施稀薄人畜 粪水900-1300公斤, 种植70-90天, 每亩施用尿素4.5-5.2公斤、 氯化钾肥6-8公斤、 碳酸氢铵 2-3公斤, 可促进块根形成, 增加单株薯数, 种植90-120天, 每亩施用氯化钾4.5-7公斤, 促进 块根膨大和淀粉积累。 0021 优选的是, 所述步骤6)中喷施多效唑于苗高30-50cm, 80-100cm, 130-150cm时喷 施。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木薯耐旱、 不耐冻, 不过于贫瘠的土地宜生长, 种植前通过犁 耙松土, 土壤疏松, 促进对土壤养分的充分。

12、吸收, 利于木薯生长, 对切好的种茎进行侵泡消 毒, 减少病虫害入侵, 有利于出苗、 壮苗和育苗, 提高木薯成活率, 产量增加20-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1 0024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25 1)翻土: 种植木薯前, 把地翻犁在阳光下暴晒20天, 让土壤充分风化; 0026 2)整地: 土壤含水量为50, 深耕耙碎, 深耕25cm, 土地表面平整, 土块细碎, 无残 留杂草、 秸秆; 0027 3)选种茎及种茎处理: 种茎新鲜, 粗壮节密, 砍断切口见乳汁浸出, 以主茎的中、 下 节段作种苗, 萌发力强, 每2个有效芽将木薯种茎截成长度。

13、为14cm, 将截好的种茎用代森铵 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0min消毒, 防治病虫害的入侵, 有利于出苗、 壮苗和育苗; 0028 4)下种种植 0029 4.1种植时间选择在2月中旬, 当日温度为15-25; 0030 4.2在整理好的地面上开挖深度为12cm, 将选好的种茎平放入植沟中, 平放种植可 达到四周结薯, 株行距相隔60cm, 每亩植1000株; 0031 4.3每亩280公斤堆肥、 禽蓄粪有机农家肥, 复合肥15公斤混合施用, 施入种植沟内 种苗与种苗之间, 覆盖5cm土; 0032 5)田间管理 0033 5.1补苗: 木薯植后20天, 出苗率70, 对缺株进行补植, 以保全苗;。

14、 0034 5.2间苗: 木薯植后30天, 苗高20cm, 进行间苗, 每穴留1-2株健壮苗, 以便养分集中 供应留下的主苗生长, 以免减少荫蔽和消耗养分; 0035 5.3中耕除草: 植后35天, 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 促进幼苗生长, 79天进行第二次中 耕除草, 11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0036 5.4追肥: 种植后追肥2次, 配合N、 P、 K施用, 于种植30天, 每亩施尿素5公斤或施稀 薄人畜粪水900公斤, 种植79天, 每亩施用尿素4.5公斤、 氯化钾肥8公斤、 碳酸氢铵3公斤, 可 促进块根形成, 增加单株薯数;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3828572 B 。

15、4 0037 6)喷施多效唑: 26g多效唑与30斤水混合分别在苗高30-50cm, 80-100cm, 130- 150cm这三个阶段喷施于木薯顶端和幼嫩部位, 淋湿不滴水。 0038 采用此技术方法栽培出的木薯, 提高了木薯的出苗率, 增产20。 0039 实施例2 0040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41 1)翻土: 种植木薯前, 把地翻犁在阳光下暴晒20天, 让土壤充分风化; 0042 2)整地: 土壤含水量为60, 深耕耙碎, 深耕22cm, 土地表面平整, 土块细碎, 无残 留杂草、 秸秆; 0043 3)选种茎及种茎处理: 种茎新鲜, 粗壮节密,。

16、 砍断切口见乳汁浸出, 以主茎的中、 下 节段作种苗, 萌发力强, 每3个有效芽将木薯种茎截成长度为16cm, 将截好的种茎用代森铵 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3min消毒, 防治病虫害的入侵, 有利于出苗、 壮苗和育苗; 0044 4)下种种植 0045 4.1种植时间选择在2月下旬, 当日温度为16-25; 0046 4.2在整理好的地面上开挖深度为14cm, 将选好的种茎平放入植沟中, 平放种植可 达到四周结薯, 株行距相隔65cm, 每亩植950株; 0047 4.3每亩260公斤堆肥、 禽蓄粪有机农家肥, 复合肥15公斤混合施用, 施入种植沟内 种苗与种苗之间, 覆盖5cm土; 0048 5。

17、)田间管理 0049 5.1补苗: 木薯植后25天, 出苗率80, 对缺株进行补植, 以保全苗; 0050 5.2间苗: 木薯植后40天, 苗高30cm, 进行间苗, 每穴留2株健壮苗, 以便养分集中供 应留下的主苗生长, 以免减少荫蔽和消耗养分; 0051 5.3中耕除草: 植后40天, 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 促进幼苗生长, 82天进行第二次中 耕除草, 12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0052 5.4追肥: 种植后追肥3次, 配合N、 P、 K施用, 于种植38天, 每亩施尿素6公斤或施稀 薄人畜粪水1100公斤, 种植80天, 每亩施用尿素5.0公斤、 氯化钾肥6公斤、 碳酸氢铵2.5公 。

18、斤, 可促进块根形成, 增加单株薯数; 0053 6)喷施多效唑: 26g多效唑与30斤水混合分别在苗高30-50cm, 80-100cm, 130- 150cm这三个阶段喷施于木薯顶端和幼嫩部位, 淋湿不滴水。 0054 采用此技术方法栽培出的木薯, 提高了木薯的出苗率, 增产25.2。 0055 实施例3 0056 一种木薯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57 1)翻土: 种植木薯前, 把地翻犁在阳光下暴晒20天, 让土壤充分风化; 0058 2)整地: 土壤含水量为70, 深耕耙碎, 深耕28cm, 土地表面平整, 土块细碎, 无残 留杂草、 秸秆; 0059 3)选。

19、种茎及种茎处理: 种茎新鲜, 粗壮节密, 砍断切口见乳汁浸出, 以主茎的中、 下 节段作种苗, 萌发力强, 每4个有效芽将木薯种茎截成长度为17cm, 将截好的种茎用代森铵 或石灰水进行浸泡15min消毒, 防治病虫害的入侵, 有利于出苗、 壮苗和育苗; 0060 4)下种种植 0061 4.1种植时间选择在3月上旬, 当日温度为15-25;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3828572 B 5 0062 4.2在整理好的地面上开挖深度为20cm, 将选好的种茎平放入植沟中, 平放种植可 达到四周结薯, 株行距相隔80cm, 每亩植880株; 0063 4.3每亩220公斤堆肥、 禽蓄。

20、粪有机农家肥, 复合肥12公斤混合施用, 施入种植沟内 种苗与种苗之间, 覆盖5cm土; 0064 5)田间管理 0065 5.1补苗: 木薯植后30天, 出苗率90, 对缺株进行补植, 以保全苗; 0066 5.2间苗: 木薯植后50天, 苗高30cm, 进行间苗, 每穴留2株健壮苗, 以便养分集中供 应留下的主苗生长, 以免减少荫蔽和消耗养分; 0067 5.3中耕除草: 植后50天, 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 促进幼苗生长, 85天进行第二次中 耕除草, 11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0068 5.4追肥: 种植后追肥2-3次, 配合N、 P、 K施用, 于种植45天, 每亩施尿素7公斤或施。

21、 稀薄人畜粪水1100公斤, 种植80天, 每亩施用尿素4.8公斤、 氯化钾肥6公斤、 碳酸氢铵2.5公 斤, 可促进块根形成, 增加单株薯数; 0069 6)喷施多效唑: 26g多效唑与30斤水混合分别在苗高30-50cm, 80-100cm, 130- 150cm这三个阶段喷施于木薯顶端和幼嫩部位, 淋湿不滴水。 0070 采用此技术方法栽培出的木薯, 提高了木薯的出苗率, 增产30。 0071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公开如上, 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 用, 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 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实 现另外的修改, 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 本发明并不限于 特定的细节。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3828572 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