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2451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04 CN 102524510 A *CN102524510A* (21)申请号 201010586821.X (22)申请日 2010.12.14 A23J 1/04(2006.01) (71)申请人 大连工业大学 地址 116034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 1 号 (72)发明人 朱蓓薇 杨静峰 陈跃文 吴海涛 李冬梅 李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代理人 刘琦 (54) 发明名称 一种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
2、 备方法, 步骤为 : 1、 低温自溶 : 将鲜活南极磷虾匀 浆, 用紫外线照射处理后自溶。2、 蛋白提取 : 向匀 浆液中加水, 搅拌浸提, 离心分离, 得上层液相和 沉淀。3、 稳定蛋白 : 将上层液冻存或干燥后冻存。 4、 蛋白制备 : 将冻存物恢复液态 ; 通过调节 pH 值 至 4.8 5.8, 或者 80 100下加热 10 30 分钟后离心的方法, 得产物沉淀, 经喷雾干燥获得 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本发明操作简单, 尤其适 合捕捞船现场操作, 能使蛋白质回收率达 46 51, 脂肪回收率达 54 60。产品中蛋白质 含量为 70 78g/100g 干基, 脂肪含量为 25 31g。
3、/100g 干基, 氟含量低于 1.5ug/g 干基。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1/1 页 2 1. 一种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 S1、 低温自溶 : 将捕捞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后匀浆获得匀浆液, 用功率2040瓦、 波长 200 300 纳米、 距离 0.5 1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5 10 分钟, 之后将所述匀浆液置于 0 4下自溶 0.1 1 小时 ; S2、 蛋白提取 : 向所述匀浆液中加入 1 4 倍体积的水,。
4、 混匀,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 提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 得第一次上层液相和第一次沉淀 ; S3、 蛋白制备 : 将所述的第一次上层液相通过调节 PH 值至 4.8 5.8 或者 80 100 下加热1030分钟, 而后离心的方法得第二次上层液相和第二次沉淀, 将所述第二次沉淀 经喷雾干燥即获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S2 中, 向匀浆液加水的同时, 加入终浓度为 0.01 0.03的氯化钙。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S2 中 在离心分离之。
5、前调节所述匀浆液的 pH 值至 2 3.5。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S3 中, 向所述第二次沉淀中加入24倍体积的水, 混匀, 调节混合液pH值为4.85.8, 离心 分离得第三次上层液相和第三次沉淀, 所述第三次沉淀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 基料。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S3 中, 将所述第一次上层液相冻存于 -15 至 -25或经喷雾干燥后得干粉后冻存于 -15 至 -25保存 ; 而后运至操作间后, 将所述冻存的第一次上层液相融化或者将所述冻存的 干粉溶解。
6、于 2 4 倍体积的水中恢复为液态, 完成步骤 S3 及后续步骤。 6. 如权利要求 1 5 任一所述的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 骤 S2 中, 向所述第一次沉淀加入 2 4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在 0 4条件下 搅拌浸提515分钟, 离心分离, 得第四次上层液相和第四次沉淀 ; 混合所述第一次液相和 所述第四次液相作为步骤 S3 中使用的第一次液相。 7. 如权利要求 1 5 任一所述的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调 节所述匀浆的 pH 值选用 1 6M 的 HCl 或 NaOH。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24510 。
7、A 2 1/8 页 3 一种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利用南极磷虾制备蛋白基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南极磷虾 (Euphausia superba) 是地球上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 其现存量的 估计值约为 4 15 亿吨, 成熟虾年产量为 3 5 亿吨, 年可捕获量可达 1 亿吨左右, 形成巨 大的潜在渔业资源。近年来, 随着世界性传统渔业资源的逐渐衰竭, 以及 200 海里专属经济 区的提出, 使南极水域中巨大的南极磷虾资源受到一些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的关注。我国也 已把南极磷虾资源列入今后远洋渔业发展的主要开发品种之一。 0003 南极磷虾中含有 。
8、11.9至 15.4蛋白 ( 湿基 ), 是现已查明的人类可利用的最大 蛋白资源之一。南极磷虾被誉为人类的蛋白资源宝库, 这是由于南极磷虾不但蛋白质含量 高, 且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高。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南极磷虾、 对虾、 牛乳和牛肉的氨基酸综 合营养价值比较评分, 结果磷虾得 100 分, 牛肉 96 分, 牛乳 91 分, 对虾 71 分。据分析, 人体 所必需的 8 种氨基酸, 磷虾中均有, 且合起来占蛋白质含量的 40以上。因此, 南极磷虾可 作为人类重要的优质动物蛋白资源而加以利用。 0004 南极洲地处遥远、 南极磷虾捕捞后需长期运输、 保藏。 南极磷虾壳中含有高浓度的 氟, 在保藏过。
9、程中会向虾肉迁移, 污染虾肉, 影响虾肉蛋白产品的安全性。 同时, 南极磷虾中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易腐败变质。因此, 南极磷虾捕捞需迅速冷冻、 超低温保存才能保证 虾的原有品质, 这大大提高了南极磷虾的运输保藏成本, 成为制约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 的瓶颈。 要解决南极磷虾运输、 保藏困难的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捕捞后迅速将南极磷虾 加工以制备蛋白, 但目前尚缺乏南极磷虾蛋白的船上加工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简易方法在南极磷虾捕捞后立即制成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 方法, 具有低氟特性, 尤其适合捕捞船上操作, 可以为南极磷虾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0006 为了达到。
10、上述目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 征在于, 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 0007 Step 1、 低温自溶 : 将捕捞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后直接匀浆获得匀浆液, 用功率 20 40 瓦、 波长 200 300 纳米、 距离 0.5 1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5 10 分钟, 之后将 所述匀浆液置于 0 4下自溶 0.1 1 小时。 0008 Step 2、 蛋白提取 : 向所述匀浆液中加入与 1 4 倍体积的水, 混匀, 在 0 4条 件下搅拌浸提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 得第一次上层液相和第一次沉淀。 0009 Step 3、 蛋白制备 : 将所述的第一次上层液。
11、相通过调节 PH 值至 4.8 5.8, 或者 80 100下加热 10 30 分钟后离心的方法, 得第二次上层液相和第二次沉淀, 将所述第 二次沉淀经喷雾干燥即获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10 优选方式下, 在步骤 Step 2 中, 向匀浆液加水的同时, 加入终浓度为 0.01 说 明 书 CN 102524510 A 3 2/8 页 4 0.03的氯化钙, 以促进蛋白质溶解。此外, 步骤 Step 2 中在离心分离之前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至 2 3.5。 0011 为了提高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的质量, 针对第二次沉淀可进一步提纯后再进行喷 雾干燥。具体说, 在步骤 Step 3 中, 。
12、可向所述第二次沉淀中加入 2 4 倍体积的水, 混匀, 调节混合液pH值为4.85.8, 离心分离得第三次上层液相和第三次沉淀, 所述第三次沉淀 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12 优选方式下, 步骤 Step 3 中, 可在捕捞船上, 将第一次上层液相冻存于 -15 至 -25或经喷雾干燥后得干粉后冻存于 -15 至 -25保存 ; 而后运至操作间, 再将所述冻 存的第一次上层液相融化或者将所述冻存的干粉溶解于 2 4 倍体积的水中恢复为液态, 作为上述步骤 Step 3 中的第一次上层液相完成步骤 Step 3 及后续步骤。 0013 为了提高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的产量, 在步骤。
13、 Step 2 中, 向所述第一次沉淀加入 2 4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 得第四次上层液相和第四次沉淀 ; 混合所述第一次液相和所述第四次液相作为步骤 Step 3 中使用的第一次液相。 0014 上述步骤中, 调节匀浆的 pH 值可选用 1 6M 的 HCl 或 NaOH。此外 Step 1 中 “沥 干” 目的是将鲜活南极磷虾附着的水清除, 沥干后虾本身仍保持鲜虾状态。 0015 本发明整个制备过程均在 0 4下完成, 该温度为捕捞季节南极地区的平均环 境温度, 操作步骤均可在船上完成, 其优势在于利用了鲜活南极磷虾自溶能。
14、力强的特点, 增 加结构蛋白的自身溶解, 提高水溶性蛋白的得率。 鲜活南极磷虾中氟主要集中于虾壳, 尚未 向虾肉迁移, 此时以水提取, 氟主要分布在沉淀中, 对水溶性粗蛋白的污染较轻。 另外, 水溶 性南极磷虾粗蛋白经喷雾干燥后运输, 增加运输能力, 节约运输成本。本发明具有以下优 点 : 0016 1、 本发明涉及的操作过程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设备, 整个制备过程均在 0 4下 完成, 该温度为捕捞季节南极地区的平均环境温度, 适合在捕捞船上进行操作。 0017 2、 本发明利用鲜活南极磷虾自溶能力强的特点, 增加结构蛋白的自身溶解, 提高 水溶性蛋白的得率。 0018 3、 本发明将捕捞的。
15、鲜活南极磷虾沥干后直接匀浆进行操作, 由于鲜活南极磷虾中 氟主要集中于虾壳, 尚未向虾肉迁移, 此时以水提取, 氟主要分布在沉淀中, 大大减少了对 水溶性粗蛋白的污染。 0019 4、 本发明的方法涉及将水溶性南极磷虾粗蛋白冻干或喷雾干燥的步骤, 增加了对 南极磷虾粗蛋白的运输能力, 节约运输成本。 0020 本发明的方法简便有效 : 能使南极磷虾的粗蛋白回收率为 46 51, 粗脂质回 收率为 54 60。制备的低氟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氟含量低于 1.5ug/g ; 营养价值高, 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为 70 78g/100g 干基, 脂肪含量为 25 31g/100g 干基, 磷脂含量为 400。
16、 440mg/g ; 用途广, 适合工业化应用, 本发明可以为南极磷虾的有效利用提供技术支 持。 0021 此外,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工艺参数,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产品纯度及质量较 好,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说 明 书 CN 102524510 A 4 3/8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氟南极磷虾蛋白基料的船上加工制备方法, 依次包括如下步 骤 : 0023 1、 低温自溶 : 将捕捞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后直接匀浆, 用功率 20 40 瓦、 波长 200 300 纳米、 距离 0.5 1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5 10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捞地 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17、 0.1 1 小时。此步骤利用了鲜活南极磷虾自溶能力强的特点, 增加结 构蛋白的自身溶解, 提高水溶性蛋白的得率。 0024 2、 蛋白提取 : 向低温自溶后的匀浆液中加入与 1 4 倍体积的 0 4水, 混匀,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 得第一次上层液相和第一次沉淀。由 于鲜活南极磷虾中氟主要集中于虾壳, 尚未向虾肉迁移, 此时以水提取, 氟主要分布在沉淀 中, 对水溶性粗蛋白的污染较轻。 0025 3、 稳定蛋白 : 将步骤 2 中得到的第一次上层液相直接冻存或经喷雾干燥后得干粉 后冻存。此步骤增加了运输能力, 并节约运输成本。 0026 4、 蛋白制备 : 。
18、将步骤 3 中得到的冻存液融化或者将所述冻存干粉溶解于 2 4 倍 体积的水中, 通过调节 PH 值至 4.8 5.8, 或者在 80 100下加热 10 30 分钟后离心 的方法, 得到沉淀, 经喷雾干燥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27 上述步骤2中, 向匀浆液加水的同时, 加入终浓度为0.0100.030的氯化钙。 通过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至 2 3.5, 增加蛋白得率。 0028 上述步骤4中制备蛋白质的方法, 根据步骤3的产物不同,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种情 况 : 0029 方法 1 : 将冻存的液相融化后, 调节 pH 值为 4.8 5.8, 搅拌混匀后静置 5 15 分 钟, 离。
19、心分离得沉淀 A ; 向沉淀 A 中加入 2 4 倍体积的水, 搅拌混匀, 调节混合液 pH 值为 4.8 5.8, 搅拌混匀后静置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B ; 沉淀 B 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 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30 方法 2 : 将冻存的液相融化后, 80 100下加热 10 30 分钟, 搅拌混匀后静置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A ; 沉淀 A 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31 方法 3 : 将冻存的干粉溶解于 2 4 倍体积的水, 调节 pH 值为 4.8 5.8, 搅拌混 匀后静置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入 2。
20、 4 倍体积的水, 搅拌混匀, 调 节混合液 pH 值为 4.8 5.8, 搅拌混匀后静置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B ; 沉淀 B 经喷 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32 方法4 : 将冻存的干粉溶解于24倍体积的水, 80100下加热1030分钟, 搅拌混匀后静置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A ; 沉淀 A 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 质基料。 0033 实施例 1 : 本发明以南极磷虾为原料, 采用现代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技术, 制备了低 氟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的船上加工制备工艺。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24倍 体积的 0 4水混合后匀浆, 用功率 2。
21、0 40 瓦、 波长 200 300 纳米、 距离 0.5 1 米的 紫外线照射处理 5 10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1 1 小时。 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1 0.03, 用 1 6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匀 浆液的 pH 值为 2 3.5,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A 和沉 说 明 书 CN 102524510 A 5 4/8 页 6 淀 A ; 向沉淀 A 加 2 4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 为 0.01至 0.03, 用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 pH 值为。
22、 2 3.5, 在 0 4条件 下搅拌浸提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向 液相 C 加入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4.8 5.8, 搅拌混匀后在 0 4条件下静置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C ; 向沉淀 C 加入 2 4 倍体积的 0 4的水, 搅拌混匀, 向 混合液中加入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4.8 5.8, 搅拌混匀后 0 4条件下静置 5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D ; 沉淀 D 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34 实施例2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
23、分, 与2倍体积的04水混合后匀浆, 用功率 40 瓦、 波长 200 纳米、 距离 1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10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捞 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1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3, 用 6M 盐酸或 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3.5,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4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 度为 0.03, 用 6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 pH 值为 3.5,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
24、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向液相 C 加入 6M 盐 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5.8, 搅拌混匀后在 0 4条件下静置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 淀 C ; 向沉淀 C 加入 4 倍体积的 0 4的水, 搅拌混匀, 向混合液中加入 6M 盐酸或氢氧化 钠调节 pH 值为 5.8, 搅拌混匀后 0 4条件下静置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D ; 沉淀 D 经 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35 实施例 3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 2 4 倍体积的 0 4水混合后 匀浆, 用功率 30 瓦、 波长 250 纳米、 距离 0.8 米的紫外线照射。
25、处理 7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 于捕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5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2, 用 2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3,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0 分钟, 离心分离得 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3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 终浓度为 0.02, 用 2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 pH 值为 3,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 提 10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向液相 C 加入 2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5, 搅。
26、拌混匀后在 0 4条件下静置 10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 淀 C ; 向沉淀 C 加入 3 倍体积的 0 4的水, 搅拌混匀, 向混合液中加入 2M 盐酸或氢氧化 钠调节 pH 值为 5, 搅拌混匀后 0 4条件下静置 10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D ; 沉淀 D 经喷 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36 实施例4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2倍体积的04水混合后匀浆, 用功率 20 瓦、 波长 210 纳米、 距离 0.5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5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捞 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0.2小时。 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0.01, 用1M盐酸或 氢氧。
27、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2,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A 和 沉淀 A ; 向液相 A 加入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4.8, 搅拌混匀后在 0 4条件下 静置 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B ; 向沉淀 B 加入 2 倍体积的 0 4的水, 搅拌混匀, 向混合 液中加入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4.8, 搅拌混匀后 0 4条件下静置 5 分钟, 离 心分离得沉淀 C ; 沉淀 C 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37 实施例5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4倍体积的04水混合后匀浆, 用功率 40 瓦、 波长。
28、 280 纳米、 距离 1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5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捞地 说 明 书 CN 102524510 A 6 5/8 页 7 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1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30, 用 4M 盐酸或 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3.5,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液相 A 加入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5.8, 搅拌混匀后在 0 4条件 下静置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B ; 向沉淀 B 加入 4 倍体积的 0 4的水, 搅拌混匀, 向混 合液中加入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
29、节 pH 值为 5.2, 搅拌混匀后 0 4条件下静置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C ; 沉淀 C 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38 实施例6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3倍体积的04水混合后匀浆, 用功率 30 瓦、 波长 300 纳米、 距离 0.8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6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捞 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4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20, 用 2M 盐酸 或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3,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0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液相 A 加入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
30、pH 值为 5, 搅拌混匀后在 0 4条件下 静置 10 分钟, 离心分离得沉淀 B ; 向沉淀 B 加入 3 倍体积的 0 4的水, 搅拌混匀, 向混合 液中加入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5, 搅拌混匀后 0 4条件下静置 10 分钟, 离心 分离得沉淀 C ; 沉淀 C 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39 实施例7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2倍体积的04水混合后匀浆, 用功率 25 瓦、 波长 220 纳米、 距离 0.6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8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捞 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7 小时。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6 分钟, 离。
31、心分离得液相 A 和沉 淀 A ; 向沉淀 A 加 3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8 分钟, 离心 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冻存于 -15保存 ; 融 化冻存液, 调节 PH 值至 4.8 后离心, 得到沉淀, 将沉淀喷雾干燥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40 实施例8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4倍体积的04水混合后匀浆, 用功率 35 瓦、 波长 290 纳米、 距离 0.7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8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捞 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3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
32、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15, 用 1M 盐酸 或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2.4,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1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 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2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 浓度为 0.015, 用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 pH 值为 2.5, 在 0 4条件下搅拌 浸提 11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冻存 于 -20保存 ; 融化冻存液, 调节 PH 值至 5.2 后离心, 得到沉淀 C, 向沉淀 C 中加入 2 倍体积 的水。
33、, 搅拌混匀, 调节混合液 pH 值为 5.2, 离心分离得液相 D 和沉淀 D, 沉淀 D 经喷雾干燥后 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41 实施例9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3倍体积的04水混合后匀浆, 用功率 35 瓦、 波长 255 纳米、 距离 0.8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6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捞 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4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25, 用 2M 盐酸 或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3,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2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2 4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
34、合, 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 终浓度为 0.025, 用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 pH 值为 2, 在 0 4条件下搅拌 浸提 12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冻存 于 -25保存 ; 融化冻存液, 调节 PH 值至 5 后离心, 得到沉淀, 经喷雾干燥即得南极磷虾蛋 白质基料。 说 明 书 CN 102524510 A 7 6/8 页 8 0042 实施例10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2.5倍体积的04水混合后匀 浆, 用功率 28 瓦、 波长 230 纳米、 距离 0.9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
35、理 8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 捕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5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10, 用 3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2.5,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5 分钟, 离心分离得 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3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 终浓度为0.010, 用1M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2.5, 在04条件下搅拌 浸提 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冻存 于 -22保存 ; 融化冻存液, 调节 PH 值至 5.。
36、5 后离心, 得到沉淀 C, 向沉淀 C 中加入 4 倍体积 的水, 搅拌混匀, 调节混合液 pH 值为 5.5, 离心分离得液相 D 和沉淀 D, 沉淀 D 经喷雾干燥后 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43 实施例11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3.5倍体积的04水混合后匀 浆, 用功率 36 瓦、 波长 205 纳米、 距离 1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9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 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6 小时。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2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5 分。
37、 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经 喷雾干燥后得干粉后冻存于 -21保存 ; 将所述冻存干粉溶解于 2 倍体积的水中, 调节 PH 值至 4.9 后离心, 得到沉淀, 经喷雾干燥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44 实施例 12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 2 4 倍体积的 0 4水混合后 匀浆, 用功率 30 瓦、 波长 245 纳米、 距离 0.8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8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 于捕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7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30, 用 4M 。
38、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3,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 得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4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钙使 其终浓度为0.030, 用4M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3, 在04条件下搅拌 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经喷 雾干燥后得干粉后冻存于 -18保存 ; 将所述冻存干粉溶解于 4 倍体积的水中, 调节 PH 值 至 5.1 后离心, 得到沉淀 C, 向沉淀 C 中加入 4 倍体积的水, 搅拌混匀, 调节。
39、混合液 pH 值为 5.1, 离心分离得液相 D 和沉淀 D, 沉淀 D 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45 实施例 13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 3 倍体积的 0 4水混合后匀 浆, 用功率 30 瓦、 波长 265 纳米、 距离 0.8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6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 捕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8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30, 用 5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3,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 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2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向混合。
40、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 终浓度为0.010, 用5M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3, 在04条件下搅拌浸 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经喷雾 干燥后得干粉后冻存于 -24保存 ; 将所述冻存干粉溶解于 2 倍体积的水中, 调节 PH 值至 5.0 后离心, 得到沉淀, 将沉淀喷雾干燥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46 实施例 14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 4 倍体积的 0 4水混合后匀 浆, 用功率 40 瓦、 波长 260 纳米、 距离 0.5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9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
41、于 捕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9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25, 用 1M 说 明 书 CN 102524510 A 8 7/8 页 9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2.5,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 得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4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钙使 其终浓度为0.010, 用1M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2, 在04条件下搅拌 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经喷 雾干燥后得干粉后冻存于-。
42、16保存 ; 将所述冻存干粉溶解于24倍体积的水中, 调节PH 值至5.8后离心, 得到沉淀C, 向沉淀C中加入2倍体积的水, 搅拌混匀, 调节混合液pH值为 5.0, 离心分离得液相 D 和沉淀 D, 沉淀 D 经喷雾干燥后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0047 实施例 15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 2 倍体积的 0 4水混合后匀 浆, 用功率 30 瓦、 波长 275 纳米、 距离 0.5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9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 捕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2 小时。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0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2 倍体积。
43、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5 分 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B和沉淀B ; 合并液相A和液相B, 得到液相C ; 将液相C冻存于-20保 存 ; 融化冻存液, 100下加热 10 分钟后离心, 得到沉淀, 经喷雾干燥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 基料。 0048 实施例 16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 3 倍体积的 0 4水混合后匀 浆, 用功率 30 瓦、 波长 285 纳米、 距离 0.8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9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 捕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3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10, 用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
44、H 值为 2.5,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0 分钟, 离心分离 得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2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钙使 其终浓度为0.010, 用1M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pH值为2.5, 在04条件下搅 拌浸提 10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冻 存于 -19保存 ; 融化冻存液, 80下加热 30 分钟后离心, 得到沉淀, 经喷雾干燥即得南极 磷虾蛋白质基料。 0049 实施例 17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 2 倍体积的 0 4水混合后匀 。
45、浆, 用功率 20 瓦、 波长 295 纳米、 距离 0.5 米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8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 捕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6 小时。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2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10 分 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经 喷雾干燥后得干粉后冻存于 -21保存 ; 将所述冻存干粉溶解于 2 倍体积的水中, 90下加 热 20 分钟后离心, 得到沉淀, 经喷雾干燥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46、。 0050 实施例 18 : 捕捞后的鲜活南极磷虾沥干水分, 与 4 倍体积的 0 4水混合后匀 浆, 用功率 40 瓦、 波长 225 纳米、 距离 0.5 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8 分钟, 之后将匀浆液置于捕 捞地区环境温度下自溶 0.2 小时。向匀浆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浓度为 0.010, 用 1M 盐 酸或氢氧化钠调节匀浆液的 pH 值为 3.5, 在 0 4条件下搅拌浸提 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 相 A 和沉淀 A ; 向沉淀 A 加 2 倍体积的 0 4水, 搅拌混合, 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钙使其终 浓度为 0.010, 用 1M 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混合液的 pH 值为 3.5, 在。
47、 0 4条件下搅拌 浸提 15 分钟, 离心分离得液相 B 和沉淀 B ; 合并液相 A 和液相 B, 得到液相 C ; 将液相 C 经喷 雾干燥后得干粉后冻存于 -23保存 ; 将所述冻存干粉溶解于 2 倍体积的水中, 85下加热 30 分钟后离心, 得到沉淀, 经喷雾干燥即得南极磷虾蛋白质基料。 说 明 书 CN 102524510 A 9 8/8 页 10 0051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2524510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