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喷射灭火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扇面喷射灭火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409658.3 (22)申请日 2013.09.10 A62C 31/03(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州市禹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1449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 仁洞冼庄平安二路1号冼庄工业园区5 栋 2 楼 (72)发明人 董宏利 苏永锋 晁代磊 林志明 CN 2464363 Y,2001.12.12,说明书第2页倒 数第 1-3 段、 第 3 页第 1 段, 附图 1-6. CN 2464363 Y,2001.12.12,说明书第2页倒 数第 1-3 段、 第 3 页第 1 段, 附图 1-6.。
2、 CN 2475426 Y,2002.02.06,说明书第4页第 1、 3 段, 附图 1-3. JP H06-292738 A,1994.10.21, 全文 . US 005406979 A,1995.04.18, 全文 . CN 2313621 Y,1999.04.14, 全文 . CN 203001760 U,2013.06.19, 全文 . JP 2003-290384 A,2003.10.14, 全文 . JP 2004-105312 A,2004.04.08,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扇面喷射灭火装置。该扇面 喷射灭火装置包括壳。
3、体、 进水管、 调节机构、 喷头 及感应器, 进水管容置于壳体内, 一端穿过壳体, 另一端与喷头相连通, 喷头伸出壳体, 感应器设于 喷头侧边 ; 调节机构包括托板、 驱动件、 齿轮组件 以及连接套, 托板与壳体固定连接且托板套设在 进水管上, 驱动件固设在托板上 ; 驱动件驱动齿 轮组件转动, 齿轮组件带动连接套相对进水管转 动, 喷头与连接套固定连接, 所述喷头具有弧形表 面, 弧形表面上开设有喷水孔, 所述水管出水口对 准所述弧形表面的中心, 所述喷水孔形成在中心 的一侧, 并且在中心朝外侧的开口宽度逐渐变大。 本发明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喷水均匀、 喷水水型 呈扇面形状, 且喷水范围较宽,。
4、 灭火效果好。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王芳芳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103405872 B 2016.05.18 CN 103405872 B 1.一种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包括壳体、 进水管、 调节机构、 喷头及感应器, 所述进水管容 置于所述壳体内, 一端穿过所述壳体, 另一端与所述喷头相连通, 所述喷头伸出所述壳体, 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喷头上, 所述调节机构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托板、 驱 动件、 齿轮组件以及连接套, 所述托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托板套设在所述进水管。
5、 上, 所述驱动件固设在所述托板上;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组件转动, 所述齿轮组件 带动所述连接套相对所述进水管转动, 所述喷头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 所述喷头具有弧 形表面, 弧形表面上开设有喷水孔, 所述进水管出水口对准所述弧形表面的中心, 所述喷水 孔形成在中心的一侧, 并且在中心朝外侧的开口宽度逐渐变大,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 轮及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件同轴地 设置于所述托板的两侧, 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所述进水管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板与所述 进水管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件为电机, 电机安装于所述托板顶侧,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
6、过所 述托板与所述第一齿轮套设配合, 所述扇面喷射灭火装置还包括校位器, 所述第二齿轮的 底面上朝托板方向一体地延伸有第二齿轮轴套, 所述校位器包括拨杆以及配合拨杆的挡 块, 拨杆包括固设在托板上的支撑杆以及垂直地设置在支撑杆上的摆杆, 所述挡块延伸在 第二齿轮轴套的外侧, 校位器固设于所述托板上, 所述校位器用于确定所述喷头的转动的 基准点, 从而在感应器感应到火焰位置后, 电路板的电控系统根据基准点确定计算需要转 动的角度, 摆杆可以摆动但保持回复至原状态回复力, 所述挡块延伸在第二齿轮轴套的外 侧, 所述托板与上壳体、 下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托板与所述进水管通过平键固定连接, 所述 第一。
7、齿轮及第二齿轮均设置于所述托板底侧, 且所述第二齿轮可相对所述进水管转动, 所 述连接套顶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喷头相固定连接, 所述电路板固 定在托板顶侧, 电路板的电线穿过托板与托板下方的感应器连接并且托板下方设置有电线 容置框, 以供在连接在感应器上一端的电线转动时, 另一端通过该电线容置框固定而不至 于在下壳体内凌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进水 管上, 所述连接套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滚珠以及密封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包括连接 板以及形成在连接板上的凸。
8、体, 所述连接板固设在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连接套底端与壳体底 壁内侧之间, 所述凸体从底壁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体包括出水本体以及 设置在出水本体两侧的配合体, 出水本体呈具有对称截壁的中空的球体结构, 出水本体的 外表面为弧形面, 弧形面中心位置与所述进水管的管口相对, 出水本体的外表面上在相对 两截壁的中间位置沿直径方向开设有所述喷水孔, 且喷水孔位于弧形面中心位置的一侧, 呈狭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配合体并排地连接 在出水本体两侧的截壁, 每一所述配合体上开设有容置槽, 容置槽开设在背离喷。
9、水孔的一 侧, 并且容置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喷水孔的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容置槽分别安装有红外感 应器与紫外感应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3405872 B 2 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消防器材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工业安全生产中, 为了消防安全, 通常在在厂房等建筑物的高处设置有灭火装置, 该装置连接外部水管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灭火装置的启闭, 在发生火情时, 开启控制开关, 对下方监控区域进行喷射灭火。 目前市场上灭火装置的灭火方式要么是定点式喷射灭火或 者是喷淋式喷头对下方的区域进行大范围覆盖式喷洒灭火。
10、。 然而, 定点式喷射灭火装置不 适合用在火灾蔓延速度快的场合, 喷淋式喷洒灭火方式采用的是全方位的喷淋式覆盖灭火 不适应要求定向灭火的场合。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以上所述, 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既可实现自动跟踪进行定点式喷射, 又可 实现大范围喷洒灭火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0004 一种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包括壳体、 进水管、 调节机构、 喷头及感应器, 所述进水管 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一端穿过所述壳体, 另一端与所述喷头相连通, 所述喷头伸出所述壳 体, 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喷头上, 所述调节机构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托 板、 驱动件、 齿轮组件以及连接套, 所述托板与所述。
11、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托板套设在所述进 水管上, 所述驱动件固设在所述托板上;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组件转动, 所述齿轮 组件带动所述连接套相对所述进水管转动, 所述喷头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 所述喷头具 有弧形表面, 弧形表面上开设有喷水孔, 所述水管出水口对准所述弧形表面的中心, 所述喷 水孔形成在中心的一侧, 并且在中心朝外侧的开口宽度逐渐变大。 0005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通过设置所述喷头, 使所述喷 水孔在弧形表面的中心的一端开口宽度较小, 在中心朝外侧的开口宽度逐渐变大, 减少喷 水的不均匀现象, 使得喷射口整体喷水均匀、 且喷水范围较宽, 灭火效。
12、果好。 附图说明 0006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扇面喷射灭火装置的主视图; 0007 图2是图1所示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的仰视图; 0008 图3是图1所示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09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扇面喷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构造特征、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 以下结合实施方式 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1 实施例1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3405872 B 3 0012 请参阅图1、 图2及图3, 本发明公开一种扇面喷射灭火装置100, 可安装于建筑物高 处, 如厂房内侧房顶, 以对扇面喷射灭。
13、火装置100下方出现的火情进行及时的浇灭。 0013 所述扇面喷射灭火装置100包括壳体10、 进水管20、 调节机构30、 喷头40以及感应 器(图未示)。 所述进水管20从所述壳体10的顶端伸入至壳体10内并, 所述调节机构30设于 所述壳体10内, 所述喷头40固接在壳体10的底端并与所述进水管20相连通, 所述感应器设 置在喷头40上, 通过感应器感应火焰位置, 调节机构30对喷头40位置进行调节, 使喷头40喷 出方向对准至火焰燃烧的方位。 0014 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 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连接围成一 容置空间13, 所述容置空间13用于容置伸入至其内。
14、的进水管20以及所述调节机构30。 所述 上壳体11的顶壁开设有一第一穿孔(图未标), 供所述进水管20穿入至所述容置空间13。 所 述下壳体12的底壁对应顶壁的第一穿孔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穿孔(图未标), 供所述出水管与 所述喷头40导通。 所述壳体10还包括加固件14, 该加固件14套设在所述进水管20上, 并卡设 在第一穿孔内, 加固所述进水管20与所述壳体10的卡持, 使所述壳体10与进水管20间无相 对转动。 0015 所述进水管20经过上壳体11的顶壁的第一穿孔伸入至容置空间13内, 进水管20的 出水口邻近所述下壳体12的底壁的第二穿孔。 所述进水管20包括入口端21及出口端22。 。
15、所 述入口端21外周设有螺纹211, 用于与外界供水管道螺纹连接。 所述出口端22与所述喷头40 相连通。 所述调节机构30包括托板31、 驱动件32、 齿轮组件33、 连接套34以及轴承密封组件 (图未标)。 所述托板31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13内, 与所述进水管20垂直, 并且所述托板31的 外周连接在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的连接处, 与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一体固接。 所述托板31 中部开设有中心孔, 以供所述进水管20穿过。 所述托板31将所述进水管20的入口端21与出 口端22分隔。 0016 所述驱动件32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组件33转动, 所述驱动件32可以为电机、 液压缸 等气压、 。
16、电动或液压驱动设备。 本实施例中, 所述驱动件32为电机, 所述电机固设于所述托 板31的底侧,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托板31伸至托板31的顶侧, 即邻近上壳体11的一 侧。 0017 所述齿轮组件33包括第一齿轮331及与第一齿轮33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332。 所述 齿轮组件33容置于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托板31围成的空腔内。 所述第一齿轮331与第二齿 轮332中心均形成有套设孔。 第一齿轮331固定地套设在延伸在托板31上方的所述电机的输 出轴上, 使所述电机可带动所述第一齿轮331转动。 此外, 为了保证套设紧密稳定, 第一齿轮 331的底面上朝托板31方向一体地延伸有第一齿轮轴套。
17、3311, 装配后, 第一齿轮轴套3311的 底面与托板31顶面间具有间隙, 防止转动时产生摩擦。 0018 所述第二齿轮332固定地套设在所述进水管20上, 如, 可通过在进水管20与所述进 水管20间设置平键333, 使得所述第二齿轮332与所述进水管20之间连接固定, 不发生相对 位移、 旋转等。 此外, 为了保证套设紧密稳定, 第二齿轮332的底面上朝托板31方向一体地延 伸有第二齿轮轴套3321, 装配后, 第二齿轮轴套3321的底面与托板31顶面间具有间隙, 防止 转动时产生摩擦。 0019 所述连接套34固接所述托板31并位于与所述第二齿轮332相对的一侧。 固接方式 可通过螺钉。
18、一端穿过托板31与所述连接套34的顶端固接。 并且, 所述连接套34套设于所述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3405872 B 4 进水管20上, 并且在连接套34内壁与进水管20外周壁之间设置有所述轴承密封组件(图未 标)。 所述轴承密封组件包括垫圈342以及滚珠。 所述出口端22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凸缘201, 从而在凸缘201的两端形成阶梯槽(图未标), 所述阶梯槽用以安装所述滚珠。 进一步地, 所 述出口端22邻近下壳体12底壁的末端形成为垫设段241, 其径向尺寸较进水管20主体的径 向尺寸小, 用以配合所述垫圈342。 所述连接套34内邻近其底端形成有第一阶梯凸缘341, 对。
19、 应地形成一第一阶梯面3411, 所述第一阶梯面3411用于抵持所述垫圈342。 0020 进一步地, 连接套34的内壁上邻近底端(在第一阶梯凸缘341的下方)形成第二阶 梯凸缘344, 使得连接套34与出口端22套设后形成环形空间, 通过在环形空间内设置密封 垫, 防止水分进入阶梯槽而造成滚珠生锈。 0021 安装时, 先将密封垫垫设在第二阶梯凸缘对应形成的阶梯面上, 然后将所述垫圈 342垫设在第一阶梯面3411上, 将一组滚珠置入垫圈342上, 并将所述连接套34套设所述出 口端22, 并将另一组滚珠置入凸缘201上端的阶梯槽, 然后将连接套与所述托板31固接, 则 两组滚珠设定在所述阶。
20、梯槽内并可绕进水管20转动, 并且所述密封垫填满压合在所述环形 空间内。 0022 所述喷头40固接在所述连接套34的相对托板31的一端。 所述喷头40包括一连接板 41以及形成在连接板41上的凸体42。 所述连接板41固设在下壳体12内并位于所述连接套34 底端与下壳体12底壁内侧之间。 所述凸体42从底壁的第二穿孔穿出。 0023 结合参阅图2, 所述凸体42包括出水本体421以及设置在出水本体421两侧的配合 体422。 出水本体421大致呈具有对称截壁的中空的球体结构。 出水本体421的外表面为弧形 面, 弧形面中心位置与所述进水管20的管口相对。 出水本体421的外表面上在相对两截壁。
21、的 中间位置沿直径方向开设有喷水孔4211, 且喷水孔4211位于弧形面中心位置的一侧, 呈狭 槽结构, 其从弧形面中心位置向一侧延伸, 且喷水孔4211从弧形面中心至其一侧的口径宽 度逐渐增大。 如此, 当进水管20的水流直接进入所述出水本体421的内部空腔后将部分水流 抵持至出水本体421上未开设喷水孔4211的一侧, 通过出水本体421内壁的抵持, 水流将调 整方向从喷水孔4211喷出, 从而调节了水流的喷出方向以及喷出压力, 以扩大喷洒范围(如 果完全对应地直接开设在弧形面中心位置, 水流会直接流出, 喷洒范围小)。 另外, 由于喷水 孔4211上靠近弧形面中心的位置水流较易喷出, 通。
22、过将喷水孔4211口径从中心至其一侧宽 度逐渐增大, 可使得喷水孔4211喷出的水分均匀。 原理在于, 由于进水管20进水较易冲向弧 形面中心位置, 即远离下壳体12底壁的一端, 喷水压力大, 水流顺畅而易于喷出, 而趋向于 喷水孔4211邻近下壳体12底壁的喷水压力逐渐减少, 如此喷出的水量不均匀。 通过使所述 喷水孔4211在远离下壳体12底壁(对应弧形面中心位置)的一端开口宽度较小, 而趋向于喷 水孔4211邻近下壳体12底壁的一端开口较大的结构特征, 减少喷水的不均匀现象, 使得喷 水孔4211整体喷水均匀。 0024 所述配合体422结构与出水本体421相似。 两个配合体422并排地。
23、连接在出水本体 421两侧的截壁, 并且与出水本体421未连通。 所述配合体422可为实体结构, 用以安装所述 感应器。 每一所述配合体422上开设有容置槽4221, 容置槽4221开设在背离喷水孔4211的一 侧, 并且容置槽4221的延伸方向大致与所述喷水孔4211的延伸方向平行。 容置槽4221用于 安装感应器。 如此, 在喷水孔4211喷水时, 不至因为水雾而影响感应器。 0025 所述感应器包括红外感应器(图未示)及紫外感应器(图未示)。 所述红外感应器及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3405872 B 5 紫外感应器分别容置于容置槽4221内。 0026 此外, 所述扇面。
24、喷射灭火装置100还包括校位器35以及电路板36。 所述校位器35固 设于所述托板31上, 所述校位器35用于确定所述喷头40的转动的基准点, 从而在感应器感 应到火焰位置后, 电路板36的电控系统根据基准点确定计算需要转动的角度。 校位器35包 括拨杆以及配合拨杆的挡块, 拨杆包括固设在托板上的支撑杆以及垂直地设置在支撑杆上 的摆杆, 摆杆可以摆动但保持回复至原状态回复力。 所述挡块延伸在第二齿轮轴套3321的 外侧。 校位器35的作动过程为, 当拨杆连同托板31一起绕进水管20转动时, 转动一定角度后 所述摆杆将抵持至挡块上, 此时, 确定所述喷头40的转动的基准点, 从而感应器根据基准点。
25、 可确定喷头40需要转动的角度, 即得出该火源发生位置偏离其基准角度的角度偏差, 使所 述喷头40转动该偏差角度。 摆杆绕过挡块后将恢复原状态。 0027 所述电路板36固定设置在所述托板31的底侧, 其上设有电控系统, 与所述驱动件 32、 感应器以及校位器35电性连接。 0028 所述扇面喷射灭火装置100使用时, 所述扇面喷射灭火装置100安装在建筑物高 处, 所述进水管20与外界供水管道相连通, 当有火灾发生时, 感应器感应到火源的发生位 置, 电路板36的电控系统启动所述驱动件32工作, 带动与其相连接的第一齿轮331沿其轴线 转动, 又因为所述第二齿轮332与所述进水管20相固接,。
26、 因此第二齿轮332保持固定不动, 而 第一齿轮331与所述第二齿轮332相啮合, 因此, 所述第一齿轮331以所述第二齿轮332为轴 作圆周运动, 从而带动固定连接的托板31、 驱动件32、 校位器35、 壳体10、 连接套34、 电路板 36及喷头40一起相对进水管20转动, 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摆杆将抵持至挡块上, 此时, 确定 所述喷头40的转动的基准点, 电控系统计算得到该火源偏离所述喷头40基准点需要转动的 角度, 转动所需角度时停止转动, 进行喷水动作。 如此, 完成定点喷水过程。 0029 如果需要进行大面积灭火, 则根据感应的火焰位置, 所述喷头40可一直旋转, 从而 实现对大。
27、面积的喷洒式灭火。 0030 实施例2 0031 请参阅图4, 本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所示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200, 其与第一实施例 所示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 托板31、 电机、 第一齿轮331、 第二齿轮332、 所述连接套34、 电路板36的安装关系不同。 0032 本实施例中, 所述托板31与上壳体11、 下壳体12固定连接。 所述托板31与所述进水 管20通过平键333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托板31顶侧,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 托板31与所述第一齿轮331套设配合。 所述第一齿轮331及第二齿轮332均设置于所述托板 31底侧。 所述第一齿轮331与所述第二。
28、齿轮332相啮合。 所述第二齿轮332套设在所述进水管 20上, 且所述第二齿轮332可相对所述进水管20转动。 所述连接套34顶端与所述第二齿轮 332相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喷头40相固定连接。 所述电路板36固定在托板31顶侧, 电路 板36的电线穿过托板31与托板31下方的感应器连接。 并且托板31下方设置有电线容置框 361, 以供在连接在感应器上一端的电线转动时, 另一端通过该电线容置框361固定而不至 于在下壳体12内凌乱。 0033 使用时, 将所述扇面喷射灭火装置100安装在建筑物高处, 所述进水管20与外界供 水管道相连通, 当有火灾发生时, 感应器感应到火启动装置, 并。
29、通过红外感应器及紫外感应 器感应到火源的发生位置, 电路板36发出指令启动所述驱动件32工作, 驱动件32带动与其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3405872 B 6 相连接的第一齿轮331沿其轴线转动, 又因为所述第二齿轮332与所述第一齿轮331相啮合, 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332相对所述进水管20转动, 从而带动与所述第二齿轮332固定连接 的连接套34及喷头40一起相对进水管20转动, 转动到计算角度时停止转动(角度计算采用 实施例1中所述的校位器方式), 进行喷水动作。 如此, 完成定位喷水过程。 根据需要, 亦可进 行旋转式大面积喷洒。 0034 本发明所述的扇面喷射灭火。
30、装置优选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扇面喷射灭火装置100。 0035 本发明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通过设置所述喷头40, 使所述喷水孔4211在远离托板 31底面的一端开口宽度较小, 而趋向于喷射口邻近托板31底面的一端开口较大, 减少喷水 的不均匀现象, 使得喷射口整体喷水均匀、 且喷水范围较宽, 灭火效果好。 同时, 所述两容置 槽4221开设在背离喷水孔4211的一侧, 并且延伸方向与所述喷水孔4211的延伸方向相反, 减少喷水孔4211喷水时对容置槽4221内安装的感应器的影响。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 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 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3405872 B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103405872 B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103405872 B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103405872 B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103405872 B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