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841463.4 (22)申请日 2017.09.18 (71)申请人 郑州启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翠竹街76号9号楼14层1419号 (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51230 代理人 赵宇 (51)Int.Cl. A01K 39/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 动喂。
2、食机,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喂食槽, 且喂食槽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格栅架, 所述喂食槽 上方设置有料仓, 且料仓顶部固有水槽, 所述水 槽顶部固有水箱, 所述水箱通过导水管与水槽固 定连接, 且导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水 箱的外表壁上设置有水位传感器, 所述水箱内部 顶板上固定有控制器。 本发明中, 首先底座上开 设有收集仓, 可以将家禽吃饲料时掉落的饲料进 行收集起来, 存储到回收槽内, 进行集中回收处 理, 其次底座上设置有辅助固定底座用的固定螺 栓, 可以对底座进行辅助固定, 提高了该自动喂 食机固定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107466904 。
3、A 2017.12.15 CN 107466904 A 1.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 包括底座(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上设 置有喂食槽(2), 且喂食槽(2)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格栅架(3), 所述喂食槽(2)上方设置有料 仓(4), 且料仓(4)顶部固有水槽(5), 所述水槽(5)顶部固有水箱(7), 所述水箱(7)通过导水 管(9)与水槽(5)固定连接, 且导水管(9)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 所述水箱(7)的外表壁 上设置有水位传感器(6), 所述水箱(7)内部顶板上固定有控制器(8), 所述料仓(4)通过导 料管(12)与喂食槽(2)底板上设置有锥形下料板(16。
4、)固定连接, 且导料管(12)上设置有第 二电磁阀(11), 所述底座(1)上表面位于喂食槽(2)的四周开始有回收槽(14), 所述底座(1) 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收集仓(13), 所述喂食槽(2)底部设置有称重仪(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喂食 槽(2)与水槽(5)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位 传感器(6)和称重仪(15)的输出端均于控制器(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 器(8)的输出端分别与。
5、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喂食 槽(2)和水槽(5)均为圆柱形结构, 且喂食槽(2)的内径大于水槽(5)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 (1)上设置有用于辅助固定底座(1)固定螺栓。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466904 A 2 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喂食机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 背景技术 0002 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
6、 主要为了获取其肉、 卵和羽毛, 也有作为其他用 处。 一般为雉科和鸭科动物, 如鸡、 鸭、 鹅等, 也有其他科的鸟类如火鸡、 鸽、 鹌鹑和各种鸣禽 的。 如由绿头鸭驯化成的家鸭中, 北京鸭是良好的品种, 年产70120个蛋, 而且制成的北京 烤鸭, 其美味已驰名中外。 家禽除提供人类肉、 蛋外, 它们的羽毛和粪便也有重要的经济价 值。 家禽的分类有家鸡、 火鸡、 珍珠鸡、 鸽等陆禽及鸭、 鹅等水禽, 通常是以卵、 肉、 羽毛等的 生产为目的, 但也有为玩赏用而饲养的。 0003 然而现有的养殖家禽用喂食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放置不是十分 的稳定, 易发生倾倒, 喂养时, 掉落的。
7、饲料没有很好的收集装置, 导导致饲料的浪费和环境 的污染, 自动化程度低, 无法自动控制饲料的添加。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 禽的自动喂食机。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 喂食机,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喂食槽, 且喂食槽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格栅架, 所述喂 食槽上方设置有料仓, 且料仓顶部固有水槽, 所述水槽顶部固有水箱, 所述水箱通过导水管 与水槽固定连接, 且导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水箱的外表壁上设置有水位传感器, 所述水箱内部顶板上固定有控制器, 所。
8、述料仓通过导料管与喂食槽底板上设置有锥形下料 板固定连接, 且导料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底座上表面位于喂食槽的四周开始有回 收槽, 所述底座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收集仓, 所述喂食槽底部设置有称重仪。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 所述喂食槽与水槽相互平行。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 所述水位传感器和称重仪的输出端均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 所述喂食槽和水槽均为圆柱形结构, 且。
9、喂食槽的内径大于水槽的内径。 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辅助固定底座固定螺栓。 0016 本发明中, 首先该自动喂食机上设置有喂食槽和水槽, 可以同时实现家禽的饲料 和水的喂养, 功能齐全, 使用更加的方便, 其次底座上设置有辅助固定底座用的固定螺栓,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7466904 A 3 可以对底座进行辅助固定, 提高了该自动喂食机固定的稳定性, 再有底座上开设有收集仓, 可以将家禽吃饲料时掉落的饲料进行收集起来, 存储到回收槽内, 进行集中回收处理, 最后 该自动喂食机, 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 实。
10、现了自动的添加饲料 和水, 节约了劳动力, 降低了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例说明: 0020 1-底座、 2-喂食槽、 3-格栅架、 4-料仓、 5-水槽、 6-水位传感器、 7-水箱、 8-控制器、 9-导水管、 10-第一电磁阀、 11-第二电磁阀、 12-导料管、 13-收集仓、 14-回收槽、 15-称重仪、 16-锥形下料板。 。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11、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 参照图1-2, 一种新型生态养殖家禽的自动喂食机, 包括底座1, 底座1上设置有喂 食槽2, 且喂食槽2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格栅架3, 喂食槽2上方设置有料仓4, 且料仓4 顶部有 有水槽5, 水槽5顶部固有有水箱7, 水箱7通过导水管9与水槽5固定连接, 且导水管9上设置 有第一电磁阀10, 水箱7的外表壁上设置有水位传感器6, 水箱7内部顶板上固定有控制器8, 料仓4通过导料管12与喂食槽2底板上设置有锥形下料板 16固定连接, 且导料管12上设置 有第二电磁阀11, 底座1上表面位于喂食槽。
12、2的四周开始有回收槽14, 底座1内部中心处设置 有收集仓13, 喂食槽2底部设置有称重仪 15。 0023 喂食槽2与水槽5相互平行, 水位传感器6和称重仪15的输出端均于控制器8 的输 入端电性连接, 控制器8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喂食槽2和水槽5均为圆柱形结构, 且喂食槽2的内径大于水槽5的内径, 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 辅助固定底座1固定螺栓。 0024 工作原理: 使用时, 首先向料仓4和水箱7内部加入适量的饲料和水, 将该自动喂食 机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通过底座1上的固定螺栓进行辅助固定, 连接好电源和控制开关, 使 用时, 此时可以通过开关打。
13、开控制器8, 控制器8控制打开第一电磁阀10, 水箱7内的水通过 导水管9流入到水槽5内, 水位传感器6会检测水槽5内的水位, 到水位达到指定的高度时, 水 位传感器6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器8, 控制器8会控制第一电磁阀10 关闭, 停止向水槽5加水, 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器8打开第二电磁阀11, 料仓3内部的饲料通过导料管12落入到喂食槽2 内, 称重仪15会检测喂食槽2内部饲料的重量, 当到达指定的重量时, 称重仪15会发生信号 到控制器8, 控制器8控制第二电磁阀11 关闭, 停止向喂食槽2内部加入饲料, 该自动喂食 机, 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方便, 完整运行。 0025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7466904 A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107466904 A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107466904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