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74520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8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53247.5

申请日:

20151106

公开号:

CN105360128B

公开日:

201712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3/54,A01P3/00,A01N43/40

主分类号:

A01N43/54,A01P3/00,A01N43/40

申请人: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崇友,高瑞花,张宝俊,邢刚,石振龙

地址:

211318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东风路8号

优先权:

CN201510753247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徐冬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该杀菌组合物以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嘧菌胺与啶酰菌胺的质量比为1~70:1~50。该杀菌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病害,具有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病菌的抗药性,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降低了应用成本,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单剂使用。本发明可以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真菌性病害,尤其可以用于防治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灰霉病、腐烂病等真菌病害,效果好于单剂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杀菌组合物作为制备防治小麦白粉病菌的真菌病害药物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以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为有效成分,其中嘧菌胺与啶酰菌胺的质量比为50:1、30:1、10:1、5:1、1:1、1:2、1:20或1: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尤其是一种以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嘧菌胺(Mepanioyrim),化学名称:4-甲基-N-苯基-6-(1-丙炔基)-2-嘧啶胺,分子式:C14H13N3。结构式如下:

作用机理:嘧菌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即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包括降低一些水解酶水平,据推测这些酶与病原菌进人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主要防治防治苹果和梨黑星病,黄瓜、葡萄、草莓和番茄灰霉病,桃、梨等褐腐病等。甲基嘧菌胺同三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并咪唑类及乙霉威等无交互抗性,因此其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

啶酰菌胺(Boscalid),分子式:C18H12Cl2N2O。化学名称:2-氯-N-(4’-氯二苯-2-基)烟酰胺。结构式:

啶酰菌胺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已于2004年在英国、德国和瑞士登记[1]。据市场部统计:国内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啶酰菌胺属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且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目前植物病菌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病害发生程度、发生数量均有所提高,在防治上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病原菌的抗性在持续的药剂选择压力下逐年上升,单剂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植物病害防治面临着重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含嘧菌胺与啶酰菌胺的植物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真菌引起真菌病害上的应用,尤其是在防治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灰霉病、腐烂病等真菌病害上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以嘧菌胺与啶酰菌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嘧菌胺与啶酰菌胺的质量比为1~70:1~50,其中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份以增效有效量存在于组合物中。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嘧菌胺与啶酰菌胺的质量比优选为1~50:1~20,进一步优选为1~50:1~10,最优选为10:1。

在本发明组合物中,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二者占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80%。优选10~4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以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为主要有效成分与已知的助剂和赋形剂复配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这些已知的助剂、赋型剂有分散剂、扩散剂、消泡剂、润湿剂、崩解剂等,可以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化合物、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吐温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系列、磺酸盐类、羧酸盐、硫酸盐、磷酸盐、亚磷酸盐、木质素磺酸盐、黄原胶、酚甲醛缩合物、铵盐、季铵盐型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赋形剂包括环己酮、二甲苯、各种溶剂油、水、防冻剂(如丙二醇)、去离子水等。以上助剂、赋形剂及其它辅料可以单用或并用。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剂型是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或水分散颗粒剂。

上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真菌病害药物上的应用。尤其是在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上述的应用,所述的植物真菌病害为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灰霉病、腐烂病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用的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作用机理不同,相互混配不会产生低触,可协同增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2、本发明组合物适用范围增加,适用于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的抗性真菌病害,特别是防治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灰霉病、腐烂病等均有显著的效果。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抑制害虫或真菌对单一制剂(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任一)的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杀菌组合物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并且该混合物的用量比单独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即混合物的活性大于单独组分的活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与单剂相比,该组合物对抗性真菌病害如白粉病、灰霉病、褐腐病、黑星病等真菌病害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抗药性,扩大防治谱,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减少防治用工、用药成本;(3)可替代常规和易产生抗性的农药;(4)与单剂相比,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低;(5)抑制真菌抗药性的产生,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剂型的制备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均为质量百分比。

室内生测试验:

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菌株的EC50值,采用共毒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确定混剂的增效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

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某单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A单剂的毒力指数×A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B单剂的毒力指数×B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共毒系数分级:CTC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CTC小于80时为拮抗,CTC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按照有效成分嘧菌胺(A):啶酰菌胺(B)质量配比为:70:1、50:1、30:1、20:1、10:1、5:1、2.5:1、1:1、1:2、1:4、1:6、1:10、1:20、1:30、1:50进行试验,测定其对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 E.Marchal)的共毒系数。

表1:嘧菌胺+啶酰菌胺不同配比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室内生测结果

药剂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数 10%嘧菌胺SC Y=2.456X+2.303 12.535 - 50%啶酰菌胺WG Y=2.564X+1.966 15.251 - A:B=70:1 Y=2.221X+2.661 11.301 111.198 A:B=50:1 Y=1.654X+3.404 9.224 136.372 A:B=30:1 Y=1.904X+3.182 9.012 139.896 A:B=20:1 Y=2.548X+2.253 11.970 105.616 A:B=10:1 Y=1.324X+3.806 7.977 159.725 A:B=5:1 Y=2.014X+2.958 10.325 125.118 A:B=2.5:1 Y=1.978X+2.937 11.040 119.629 A:B=1:1 Y=1.635X+3.427 9.164 150.156 A:B=1:2 Y=2.904X+2.033 10.512 135.309 A:B=1:4 Y=2.320X+2.406 13.125 111.372 A:B=1:6 Y=1.914X+2.751 14.963 98.865 A:B=1:10 Y=1.524X+3.235 14.393 103.810 A:B=1:20 Y=2.635X+2.304 10.548 143.110 A:B=1:30 Y=1.112X+3.789 12.275 123.382 A:B=1:50 Y=2.632X+2.072 12.956 117.216

田间药效试验: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

1、试验处理: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0%嘧菌胺SC和50%啶酰菌胺WG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调查药效方法为:在试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见表2:

表2田间试验效果

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嘧菌胺与啶酰菌胺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优良,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在农业应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两种活性化合物可以加工成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说明两种有效成分加工成的制剂,但是该两种活性成分可以加工的制剂不仅限于以下所列。

实施例1:15%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2)

将嘧菌胺5g、啶酰菌胺10g、净洗剂LS(对甲氧基脂肪酸胺基苯磺酸钠)2g、扩散剂NNO(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g、白炭黑5g,高岭土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5%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15%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4)

将嘧菌胺3g、啶酰菌胺12g、十二烷基硫酸钠3g、扩散剂NNO 4g、白炭黑5g,高岭土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5%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14%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6)

将嘧菌胺2g、啶酰菌胺12g、十二烷基硫酸钠3g、扩散剂NNO 4g、白炭黑5g,高岭土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4%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20%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1:1)

称取10g嘧菌胺、10g啶酰菌胺,木质素2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黄原胶0.15g,乙二醇5g,聚硅氧乙烷0.10g,硅酸镁铝0.5g,用水补足至100g,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20%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5:55%嘧菌胺·啶酰菌胺水乳剂(1:10)

称取5g嘧菌胺、50g啶酰菌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溶剂油13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高速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55%嘧菌胺·啶酰菌胺水乳剂。

实施例6:42%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1:20)

称取2g嘧菌胺、40g啶酰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g、溶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42%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

实施例7:70%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2.5:1)

称取50g嘧菌胺、20g啶酰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g、溶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70%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

实施例8:18%嘧菌胺·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5:1)

称取15g嘧菌胺、3g啶酰菌胺,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2g、硫酸铵5g,聚乙烯醇5g,硼砂2g,硅藻土28g补足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方法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8%嘧菌胺·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

实施例9:11%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10:1)

称取10g嘧菌胺、1g啶酰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7g、溶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1%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

实施例10:31.5%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剂(20:1)

称取30g嘧菌胺、1.5g啶酰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异丙醇10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31.5%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剂。

实施例11:31%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30:1)

称取30g嘧菌胺、1g啶酰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g、溶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31%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

实施例12:51%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50:1)

称取50g嘧菌胺、1g啶酰菌胺,木质素2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黄原胶0.15g,乙二醇5g,聚硅氧乙烷0.10g,硅酸镁铝0.5g,用水补足至100g,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51%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13:32%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剂(1:15)

称取2g嘧菌胺、30g啶酰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异丙醇10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32%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剂。

实施例14:6%嘧菌胺·啶酰菌胺水乳剂(1:5)

称取1g嘧菌胺、5g啶酰菌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溶剂油13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高速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6%嘧菌胺·啶酰菌胺水乳剂。

实施例15:62%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剂(1:30)

称取2g嘧菌胺、60g啶酰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异丙醇10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62%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剂。

实施例16:51%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1:50)

称取1g嘧菌胺、50g啶酰菌胺,木质素2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黄原胶0.15g,乙二醇5g,聚硅氧乙烷0.10g,硅酸镁铝0.5g,用水补足至100g,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51%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17:7%嘧菌胺·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1:2.5)

称取2g嘧菌胺、5g啶酰菌胺,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2g、硫酸铵5g,聚乙烯醇5g,硼砂2g,白炭黑3g、硅藻土补足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方法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7%嘧菌胺·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

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753247.5 (22)申请日 2015.11.06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36012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3.02 (73)专利权人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211318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 东风路8号 (72)发明人 郭崇友 高瑞花 张宝俊 邢刚 石振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218 代理人 徐冬涛 (51)Int.Cl. A01N 43/54(2006.01) A0。

2、1P 3/00(2006.01) A01N 43/4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1808521 A,2010.08.18,权利要求1- 2, 说明书第29-32页第630、 642、 658-685段. CN 1282208 A,2001.01.31,权利要求书, 说 明书第12页第3段-第18页第2段. JP 特开2012-51843 A,2012.03.15,权利要 求书. 马忠华 等.嘧啶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农药科学与管理 .1997, (第1期),第30-32页. 审查员 王燕燕 (54)发明名称 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 其应用 (57)摘要 本。

3、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该杀菌组合物以嘧菌胺和 啶酰菌胺为主要有效成分, 其中嘧菌胺与啶酰菌 胺的质量比为170: 150。 该杀菌组合物可应 用于防治禾谷类、 果树、 蔬菜病害, 具有较高的协 同增效作用, 克服和延缓了病菌的抗药性, 杀菌 速度快、 持效期长、 降低了应用成本, 防治效果明 显优于其单剂使用。 本发明可以用于防治农作物 上的真菌性病害, 尤其可以用于防治灰霉病、 黑 星病、 白粉病、 灰霉病、 腐烂病等真菌病害, 效果 好于单剂使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5360128 B 2017.12.05 CN 105360128 。

4、B 1.一种杀菌组合物作为制备防治小麦白粉病菌的真菌病害药物上的应用, 其特征在 于: 该杀菌组合物以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为有效成分, 其中嘧菌胺与啶酰菌胺的质量比为50: 1、 30: 1、 10: 1、 5: 1、 1: 1、 1: 2、 1: 20或1: 3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360128 B 2 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尤其是一种以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为主要活 性成分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嘧菌胺(Mepanioyrim), 化学名称: 4-甲基-N-苯基-6-(。

5、1-丙炔基)-2-嘧啶胺, 分子 式: C14H13N3。 结构式如下: 0003 0004 作用机理: 嘧菌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即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 包括降低一些 水解酶水平, 据推测这些酶与病原菌进人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 主要防治 防治苹果和梨黑星病, 黄瓜、 葡萄、 草莓和番茄灰霉病, 桃、 梨等褐腐病等。 甲基嘧菌胺同三 唑类、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苯并咪唑类及乙霉威等无交互抗性, 因此其对敏感或抗性病原 菌均有优异的活性。 0005 啶酰菌胺(Boscalid), 分子式: C18H12Cl2N2O。 化学名称: 2-氯-N-(4 -氯二苯-2-基) 烟酰胺。 结。

6、构式: 0006 0007 啶酰菌胺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 病、 灰霉病、 各种腐烂病、 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已于2004年在英国、 德国和瑞士登记1。 据市 场部统计: 国内已经开始大量使用, 啶酰菌胺属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 剂,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且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0008 目前植物病菌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 一方面, 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 瓜果、 蔬菜等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病害发生程度、 发生数量均有所提高, 在防治上难度加大; 另 一方面, 病原菌的抗性在持续的药剂选择压力下逐年上升, 单剂的防治效果大打。

7、折扣, 植物 病害防治面临着重大挑战。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 成本低、 效果好的含嘧 菌胺与啶酰菌胺的植物杀菌组合物。 0010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真菌引起真菌病害上的应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5360128 B 3 用, 尤其是在防治灰霉病、 黑星病、 白粉病、 灰霉病、 腐烂病等真菌病害上的用途。 0011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2 一种含嘧菌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该杀菌组合物以嘧菌胺与啶酰菌胺为主 要有效成分, 其中嘧菌胺与啶酰菌胺的质量比为170: 150, 其中。

8、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份 以增效有效量存在于组合物中。 0013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中嘧菌胺与啶酰菌胺的质量比优选为150: 120, 进一步 优选为150: 110, 最优选为10: 1。 0014 在本发明组合物中, 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二者占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80。 优选1040。 0015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中以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为主要有效成分与已知的助剂和赋 形剂复配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这些已知的助剂、 赋型剂有分散剂、 扩散剂、 消泡 剂、 润湿剂、 崩解剂等, 可以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苄基酚聚氧乙烯 醚、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

9、醚及其类似产品、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脂肪酸环 氧乙烷加成物、 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化合物、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吐 温系列、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聚乙二醇系列、 磺酸盐类、 羧酸盐、 硫酸盐、 磷酸盐、 亚磷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 黄原胶、 酚甲醛缩合物、 铵盐、 季铵盐型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 赋形剂包括 环己酮、 二甲苯、 各种溶剂油、 水、 防冻剂(如丙二醇)、 去离子水等。 以上助剂、 赋形剂及其它 辅料可以单用或并用。 0016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剂型是乳油、 可湿性粉剂、 悬浮剂、 水乳剂、 微乳剂或水分散 颗粒剂。 0017 上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植。

10、物真菌病害药物上的应用。 尤其是在防治禾谷 类、 果树、 蔬菜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0018 上述的应用, 所述的植物真菌病害为灰霉病、 黑星病、 白粉病、 灰霉病、 腐烂病中的 至少一种。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0 1、 本发明所用的嘧菌胺和啶酰菌胺, 作用机理不同, 相互混配不会产生低触, 可协 同增效, 减少用药量, 降低成本。 0021 2、 本发明组合物适用范围增加, 适用于防治禾谷类、 果树、 蔬菜的抗性真菌病害, 特别是防治灰霉病、 黑星病、 白粉病、 灰霉病、 腐烂病等均有显著的效果。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 对子囊菌、 担子菌、 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

11、果; 并抑制害虫或真菌对单 一制剂(嘧菌胺和啶酰菌胺任一)的抗药性的产生。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 效作用, 并且该混合物的用量比单独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 即混合物的活性大于单 独组分的活性。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与单剂相比, 该组合物对抗性真菌病害如 白粉病、 灰霉病、 褐腐病、 黑星病等真菌病害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 克服和延缓了抗药性, 扩 大防治谱, 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 (2)减少防治用工、 用药成本; (3)可替代常规和易产生抗 性的农药; (4)与单剂相比, 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低; (5)抑制真菌抗药性的产生, 其效果明显 高于其单剂使。

12、用。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5360128 B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剂型的制备方法均为常规方 法, 本发明所述的 “” 均为质量百分比。 0024 室内生测试验: 0025 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测定不同药剂对菌株的EC50值, 采用共毒系数计算方 法, 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确定混剂的增效性,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0026 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 进行计算: 0027 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某单剂EC50100 0028 理论毒力指数A单剂的毒力指数A单剂在混剂中所。

13、占比例+B单剂的毒力指数 B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0029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0030 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0031 共毒系数分级: CTC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 CTC小于80时为拮抗, CTC在 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0032 按照有效成分嘧菌胺(A): 啶酰菌胺(B)质量配比为: 70: 1、 50: 1、 30: 1、 20: 1、 10: 1、 5: 1、 2.5: 1、 1: 1、 1: 2、 1: 4、 1: 6、 1: 10、 1: 20、 1: 30、 1: 50进行试验, 测定其对小麦白粉病菌 。

14、(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 E.Marchal)的共毒系数。 0033 表1: 嘧菌胺+啶酰菌胺不同配比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室内生测结果 0034 药剂毒力回归方程EC50(mg/L)共毒系数 10嘧菌胺SCY2.456X+2.30312.535- 50啶酰菌胺WGY2.564X+1.96615.251- A:B70:1Y2.221X+2.66111.301111.198 A:B50:1Y1.654X+3.4049.224136.372 A:B30:1Y1.904X+3.1829.012139.896 A:B20:1Y2.548X+2.25311.970。

15、105.616 A:B10:1Y1.324X+3.8067.977159.725 A:B5:1Y2.014X+2.95810.325125.118 A:B2.5:1Y1.978X+2.93711.040119.629 A:B1:1Y1.635X+3.4279.164150.156 A:B1:2Y2.904X+2.03310.512135.309 A:B1:4Y2.320X+2.40613.125111.372 A:B1:6Y1.914X+2.75114.96398.865 A:B1:10Y1.524X+3.23514.393103.810 A:B1:20Y2.635X+2.30410.5481。

16、43.110 A:B1:30Y1.112X+3.78912.275123.382 A:B1:50Y2.632X+2.07212.956117.216 0035 田间药效试验: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5360128 B 5 0036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 0037 1、 试验处理: 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 对照药 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0嘧菌胺SC和50啶酰菌胺WG及空白清水试验。 0038 2、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 重复3次; 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调查药效方 法为: 在试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 按照国家田间。

17、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 计算防效。 试验结果见表2: 0039 表2田间试验效果 0040 0041 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 嘧菌胺与啶酰菌胺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5360128 B 6 效作用, 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优良, 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 在农业应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0042 两种活性化合物可以加工成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说明两种 有效成分加工成的制剂, 但是该两种活性成分可以加工的制剂不仅限于以下所列。 0043 实施例1: 15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2) 0044 将嘧菌胺5g、 啶酰菌胺10g、 净洗。

18、剂LS(对甲氧基脂肪酸胺基苯磺酸钠)2g、 扩散剂 NNO(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g、 白炭黑5g, 高岭土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有效成 分质量百分比为15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0045 实施例2: 15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4) 0046 将嘧菌胺3g、 啶酰菌胺12g、 十二烷基硫酸钠3g、 扩散剂NNO 4g、 白炭黑5g, 高岭土 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5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 粉剂。 0047 实施例3: 14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6) 0048 将嘧菌胺2g、 啶酰菌胺12g、 十二烷基硫酸钠3g、 扩散剂NN。

19、O 4g、 白炭黑5g, 高岭土 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4嘧菌胺啶酰菌胺可湿性 粉剂。 0049 实施例4: 20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1:1) 0050 称取10g嘧菌胺、 10g啶酰菌胺, 木质素2g,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 黄原胶0.15g, 乙二醇5g, 聚硅氧乙烷0.10g, 硅酸镁铝0.5g, 用水补足至100g, 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 成分质量百分比为20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 0051 实施例5: 55嘧菌胺啶酰菌胺水乳剂(1:10) 0052 称取5g嘧菌胺、 50g啶酰菌胺、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 农乳33#2g、 烷。

20、基酚 聚氧乙烯醚1g, 溶剂油13g, 加水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 中高速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55嘧菌胺啶酰菌胺水乳剂。 0053 实施例6: 42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1:20) 0054 称取2g嘧菌胺、 40g啶酰菌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g、 溶剂 油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 比为42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 0055 实施例7: 70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2.5:1) 0056 称取50g嘧菌胺、 20g啶酰菌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

21、、 蓖 麻油聚氧乙烯醚2g、 溶剂油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70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 0057 实施例8: 18嘧菌胺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5: 1) 0058 称取15g嘧菌胺、 3g啶酰菌胺, 木质素磺酸钠8g、 十二烷基硫酸钠2g、 硫酸铵5g, 聚 乙烯醇5g, 硼砂2g, 硅藻土28g补足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方法制成有效成分 质量百分比为18嘧菌胺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 0059 实施例9: 11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10:1) 0060 称取10g嘧菌胺、 1g啶酰菌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 苯乙基。

22、酚聚氧乙烯醚7g、 溶剂 油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 比为11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5360128 B 7 0061 实施例10: 31.5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剂(20:1) 0062 称取30g嘧菌胺、 1.5g啶酰菌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 酯3g、 农乳33#2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 异丙醇10g, 加水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微 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31.5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 剂。 0063 实施例11: 31嘧菌。

23、胺啶酰菌胺乳油(30:1) 0064 称取30g嘧菌胺、 1g啶酰菌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g、 溶剂 油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 比为31嘧菌胺啶酰菌胺乳油。 0065 实施例12: 51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50:1) 0066 称取50g嘧菌胺、 1g啶酰菌胺, 木质素2g,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 黄原胶0.15g, 乙 二醇5g, 聚硅氧乙烷0.10g, 硅酸镁铝0.5g, 用水补足至100g, 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 分质量百分比为51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 0067 实施例13: 32嘧菌。

24、胺啶酰菌胺微乳剂(1:15) 0068 称取2g嘧菌胺、 30g啶酰菌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3g、 农乳33#2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 异丙醇10g, 加水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微乳 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32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剂。 0069 实施例14: 6嘧菌胺啶酰菌胺水乳剂(1:5) 0070 称取1g嘧菌胺、 5g啶酰菌胺、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 农乳33#2g、 烷基酚聚 氧乙烯醚1g, 溶剂油13g, 加水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 高速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质。

25、量百分比为6嘧菌胺啶酰菌胺水乳剂。 0071 实施例15: 62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剂(1:30) 0072 称取2g嘧菌胺、 60g啶酰菌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3g、 农乳33#2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 异丙醇10g, 加水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微乳 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62嘧菌胺啶酰菌胺微乳剂。 0073 实施例16: 51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1:50) 0074 称取1g嘧菌胺、 50g啶酰菌胺, 木质素2g,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 黄原胶0.15g, 乙 二醇5g, 聚硅氧乙烷0.10g, 硅酸镁铝0.5g, 用水补足至100g, 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 分质量百分比为51嘧菌胺啶酰菌胺悬浮剂。 0075 实施例17: 7嘧菌胺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1: 2.5) 0076 称取2g嘧菌胺、 5g啶酰菌胺, 木质素磺酸钠8g、 十二烷基硫酸钠2g、 硫酸铵5g, 聚乙 烯醇5g, 硼砂2g, 白炭黑3g、 硅藻土补足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方法制成有效 成分质量百分比为7嘧菌胺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5360128 B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