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铜材料复合技术火花塞镍铜电极制造.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706822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5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105644.8

申请日:

1990.04.24

公开号:

CN1054508A

公开日:

1991.09.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申请日:1990.4.24公告日:1993.7.7|||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H01T13/02; H01T13/39; H01T1/22; H01T1/24

主分类号:

H01T13/02; H01T13/39; H01T1/22; H01T1/24

申请人:

南京火花塞研究所;

发明人:

李新玉; 龚六宝

地址:

210038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吉祥庵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奚胜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镍铜材料复合技术——火花塞镍铜复合电极制造,系采用机械方法将铜芯插入镍棒,并伴之以机械、物理、化学方法使镍铜紧密结合成实芯的镍铜复合体。复合体内部为导热性能很好的铜芯,而外层则为抗高温、耐化学腐蚀能力很强的镍保护层。镍铜交界处结合良好并有约6μm以上的铜向镍的扩散层。它用于制造技术性能优异的宽热值超级火花塞。本技术制造的火花塞镍铜复合电极,质量达到国际八十年代同类材料水平。其加工小直径、大长度工件的能力超过价格昂贵的国外高效自动组合机床。

权利要求书

1: 镍铜材料复合技术的特点,在于利用我国现有的设备、材料(包括模具材料、被加工工件的材料),制造出质量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水平的火花塞电极材料。复合材料的铜插入深度、凡何形状规则园滑,镍铜交界处铜向镍的扩散层明显(一般达6μm)。 本专利申请保护范围:
2: 镍铜材料复合技术一一火花塞镍铜电极制造全套模具、工艺装备及其设计图样和润滑剂;
3: 应用本技术制造火花塞用各种形状及规格尺寸地火花塞镍铜复合电极及其派生产品;
4: 应用本技术复合任何其他两种及两种以上有色金属。

说明书


本发明旨在解决国内火花塞在内燃机燃烧室中能够充分点燃可燃混合气,降低排放污染,扩大火花塞与内燃机的热匹配范围的镍铜复合电极的制造与复合技术。

    国外自六十年代以来开始生产镍铜复合电极,一般均采用高效、组合自动化设备,这种工艺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但是有下列难以避免的缺点。

    1.投资大,购置设备费约100万美元以上;

    2.对所用模具材料、被加工材料及润滑材料等有相当高的特殊要求,难以实现国产化;

    3.镍材消耗大。

    本技术以巧妙的构思、简单的模具、普通的设备(如普通冲床、真空扩散炉等)制造出具有国际八十年代水平的高质量镍铜复合材料,其复合材料规格尺寸,可随意在直径1.90毫米以上,长度40毫米(或>40毫米)以下任意一种尺寸点上成型,这是国外高效自动组合机床所难以达到的。

    本技术制造的镍铜复合材料-火花塞镍铜电极如图1所示。

    本技术的成型工步排列如图2所示。

    关键工艺有:

    1.退火,工件必须埋装在专用退火容器中,用碳粒作保护介质,防止氧化。退火容器如图3所示。

    2.镍坯反挤杯形,如图4所示。

    3.杯形工件清洗,程序如下:

    废汽油-清洁汽油(无铅)-皂液-清水-脱水-洗洁精(0.01%)-超声波清洗-检查-烘干

    4.组合与铆边,铆边封装示意如图5。

    5.组件退火,工件退火温度在650-750℃范围,保温2-4小时,工件退火后呈银灰色。

    6.缩径应注意保持模具的润滑及上下模的配合。缩径如图6所示。

    7.镦肩如图7所示。

    8.镦十字槽如图8所示。

镍铜材料复合技术火花塞镍铜电极制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镍铜材料复合技术火花塞镍铜电极制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镍铜材料复合技术火花塞镍铜电极制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镍铜材料复合技术火花塞镍铜电极制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镍铜材料复合技术火花塞镍铜电极制造.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镍铜材料复合技术火花塞镍铜复合电极制造,系采用机械方法将铜芯插入镍棒,并伴之以机械、物理、化学方法使镍铜紧密结合成实芯的镍铜复合体。复合体内部为导热性能很好的铜芯,而外层则为抗高温、耐化学腐蚀能力很强的镍保护层。镍铜交界处结合良好并有约6m以上的铜向镍的扩散层。它用于制造技术性能优异的宽热值超级火花塞。本技术制造的火花塞镍铜复合电极,质量达到国际八十年代同类材料水平。其加工小直径、大长度工件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