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带扣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织带扣具.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45472.2 (22)申请日 2016.05.17 (73)专利权人 力顿钮扣配件(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 道第一工业区力顿公司金属厂2号厂 房 (72)发明人 陈德钦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龙成联合专利代理有 限公司 44344 代理人 赵婷婷 (51)Int.Cl. A44B 11/2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织带扣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织带扣具, 包括扣插 头、 用于固定扣插头。
2、的扣插座、 安装在扣插头和 扣插座上的织带, 所述扣插头设有用于安装织带 的第一绕带轴和第二绕带轴, 所述第二绕带轴设 置在扣插头的端部且低于所述第一绕带轴, 所述 第二绕带轴具有与第二绕带轴底面相邻的第一 平面, 所述第一平面靠近第一绕带轴且与第二绕 带轴底面夹角为30-60度, 安装时, 所述织带依次 环绕第一绕带轴和第二绕线轴底面后向外延伸。 该织带扣具的扣插头设有两个不同高度的绕带 轴, 可以使得织带不容易从绕带轴上脱落, 从而 使用方便, 更安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831250 U 2016.12.28 CN 205831250 U 1.一种织带扣具。
3、, 其特征在于: 包括扣插头 (1) 、 用于固定扣插头 (1) 的扣插座 (2) 、 安装 在扣插头 (1) 和扣插座 (2) 上的织带 (8) , 所述扣插头设有用于安装织带 (8) 的第一绕带轴 (3) 和第二绕带轴 (4) , 所述第二绕带轴 (4) 设置在扣插头 (1) 的端部且低于所述第一绕带轴 (3) , 所述第二绕带轴 (4) 具有与第二绕带轴底面 (41) 相邻的第一平面 (42) , 所述第一平面 (42) 靠近第一绕带轴 (3) 且与第二绕带轴底面 (41) 夹角为30-60度, 安装时, 所述织带 (8) 依 次环绕第一绕带轴 (3) 和第二绕线轴底面 (41) 后向外。
4、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扣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绕带轴 (3) 具有与第一绕带 轴底面 (31) 相邻且靠近第二绕带轴 (4) 的第二平面 (32) , 所述第二平面 (32) 与第一绕带轴 底面 (31) 夹角为120-15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带扣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绕带轴 (3) 具有与第二平面 (32) 与相邻的第三平面 (33) , 所述第三平面 (33) 与第二平面 (32) 的夹角为60-120 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带扣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绕带轴 (3) 具有与第一绕带 轴底面 (31) 相邻且远离第二绕带轴 (4) 的第。
5、四平面 (34) , 所述第四平面 (34) 与第一绕带轴 底面 (31) 夹角为120-15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带扣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平面 (34) 与第二平面 (32) 的 夹角为80-12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扣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插头 (1) 还设有用于插入扣插 座 (2) 的插脚 (6) , 所述插脚 (6) 的固定端与第一绕带轴 (3) 连接, 所述插脚 (6) 的自由端向远 离第二绕带轴 (4) 方向延伸, 所述插脚 (6) 设有贯穿插脚 (6) 顶面和底面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扣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插头 (1) 。
6、还设有用于插入扣插 座 (2) 的导向柱 (5) , 所述导向柱 (5) 的固定端与第一绕带轴 (3) 连接, 导向柱 (5) 的自由端向 远离第二绕带轴 (4) 方向延伸, 所述导向柱 (5) 为开口朝上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带扣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柱 (5) 的固定端还设有与第 一绕带轴 (3) 相连的一体成型的加强筋 (7)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831250 U 2 一种织带扣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扣具, 具体的说, 是涉及到一种织带扣具。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织带扣具包括扣插头和扣插座, 而扣插头安装织带后, 。
7、织带极容易脱落, 从 而导致使用不方便, 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带扣具, 该织带扣具的扣 插头设有两个不同高度的绕带轴, 可以使得织带不容易从绕带轴上脱落, 从而使用方便, 更 安全。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织带扣具, 包括扣 插头、 用于固定扣插头的扣插座、 安装在扣插头和扣插座上的织带, 所述扣插头设有用于安 装织带的第一绕带轴和第二绕带轴, 所述第二绕带轴设置在扣插头的端部且低于所述第一 绕带轴, 所述第二绕带轴具有与第二绕带轴底面相邻的第一平面, 所述第一平。
8、面靠近第一 绕带轴且与第二绕带轴底面夹角为30-60度, 安装时, 所述织带依次环绕第一绕带轴和第二 绕线轴底面后向外延伸。 0005 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一绕带轴具有与第一绕带轴底面相邻且靠近第二绕带轴的第 二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一绕带轴底面夹角为120-150度。 0006 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一绕带轴具有与第二平面与相邻的第三平面, 所述第三平面 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60-120 度。 0007 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一绕带轴具有与第一绕带轴底面相邻且远离第二绕带轴的第 四平面, 所述第四平面与第一绕带轴底面夹角为120-150度。 0008 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四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
9、80-120度。 0009 进一步说明, 所述扣插头还设有用于插入扣插座的插脚, 所述插脚的固定端与第 一绕带轴连接, 所述插脚的自由端向远离第二绕带轴方向延伸, 所述插脚设有贯穿插脚顶 面和底面的通孔。 0010 进一步说明, 所述扣插头还设有用于插入扣插座的导向柱, 所述导向柱的固定端 与第一绕带轴连接, 导向柱的自由端向远离第二绕带轴方向延伸, 所述导向柱为开口朝上 的凹槽。 0011 进一步说明, 所述导向柱的固定端还设有与第一绕带轴相连的一体成型的加强 筋。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织带扣具的扣插头设有两个不 同高度的绕带轴, 可以使得织带不容易从绕。
10、带轴上脱落, 从而使用方便, 更安全。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831250 U 3 0013 图1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织带扣具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图。 0015 图3为图2中的B放大图。 0016 图4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插头的示意图。 0017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1-扣插头 2-扣插座 3-第一绕带轴 31-第一绕带轴底面 32-第二平面 33-第三平面 34-第四平面 4-第二绕带轴 41-第二绕带轴底面 42-第一平 面 5-导向柱 6-插脚 7-加强筋 8-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1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但不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0019 如图1至图4所示, 一种织带扣具, 包括扣插头1、 用于固定扣插头1的扣插座2、 安装 在扣插头1和扣插座2上的织带8, 所述扣插头设有用于安装织带8的第一绕带轴3和第二绕 带轴4, 所述第二绕带轴4设置在扣插头1的端部且低于所述第一绕带轴3, 所述第二绕带轴4 具有与第二绕带轴底面41相邻的第一平面42, 所述第一平面42靠近第一绕带轴3且与第二 绕带轴底面41夹角为30-60度, 优选的, 所述第一平面42与第二绕带轴底面41夹角为43.8 度。 安装时, 所述织带8依次环绕第一绕带轴3和第二绕线轴底面4。
12、1后向外延伸。 织带扣具的 扣插头1设有两个不同高度的第一绕带轴3和第二绕带轴4, 可以使得织带8不容易从绕带轴 上脱落, 从而使用方便, 更安全。 第二绕带轴4角度设计可使得织带8能够更好的与第一绕带 轴3和第二绕带轴4结合。 0020 本实施例的织带扣具, 请参考图2和图3, 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可以是, 所 述第一绕带轴3具有与第一绕带轴底面31相邻且靠近第二绕带轴4的第二平面32, 所述第二 平面32与第一绕带轴底面31夹角为120-150度。 优选的, 所述第二平面32与第一绕带轴底面 31夹角为136.2度。 第一绕带轴3角度设计可使得织带8能够更好的与第一绕带轴3和第二绕 。
13、带轴4结合。 0021 本实施例的织带扣具, 请参考图2和图3, 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可以是, 所 述第一绕带轴3具有与第二平面32与相邻的第三平面33, 所述第三平面33与第二平面32的 夹角为60-120 度。 优选的, 所述第三平面33与第二平面32的夹角为87.5度。 第一绕带轴3角 度设计可使得织带8能够更好的与第一绕带轴3和第二绕带轴4结合。 0022 本实施例的织带扣具, 请参考图2和图3, 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可以是, 所 述第一绕带轴3具有第一绕带轴底面31相邻且远离第二绕带轴4的第四平面34, 所述第四平 面34与第一绕带轴底面31夹角为120-150度。 优选。
14、的, 所述第四平面34与第一绕带轴底面31 的夹角为146.2度。 第一绕带轴3角度设计可使得织带8能够更好的与第一绕带轴3和第二绕 带轴4结合。 0023 本实施例的织带扣具, 请参考图2和图3, 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可以是, 所 述第四平面34与第二平面32的夹角为80-120度。 优选的, 所述第四平面34与第二平面32的 夹角为100度。 第一绕带轴3角度设计可使得织带8能够更好的与第一绕带轴3和第二绕带轴 4结合。 0024 本实施例的织带扣具, 请参考图1至图4, 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可以是, 所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831250 U 4 述扣插头1。
15、还设有用于插入扣插座2的插脚6和导向柱5, 所述插脚6、 导向柱5的固定端与第 一绕带轴3连接, 插脚6、 导向柱5的自由端向远离第二绕带轴4方向延伸, 所述导向柱5的固 定端还设有与第一绕带轴3相连的一体成型的加强筋7, 所述插脚6设有贯穿插脚6顶面和底 面的通孔, 可起到减胶功能, 降低成本, 所述导向柱5为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 起到减胶功 能, 降低成本。 加强筋7设置使导向柱5不易破损, 同时起到增强第一绕带轴3的受力作用。 0025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织带扣具进行了阐述, 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 但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下所作的改 变、 修饰、 替代、 组合、 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831250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831250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831250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