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式打窝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63330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6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21620.3

申请日:

20140117

公开号:

CN103734110B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97/02

主分类号:

A01K97/02

申请人:

张有振

发明人:

张有振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丝绸大街丽丰花园4座702

优先权:

CN201410021620A

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永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串联式打窝器,设有一根纲绳,该纲绳中段设有1~2个重物袋,在纲绳末端设有1个重物袋,在纲绳前端与相邻重物袋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重物袋之间的纲绳上均匀布排固定有一组诱饵器,在位于纲绳中段的重物袋两侧的纲绳上并联固定有饵料串。本串联式打窝器既可以在大水库、河流中定点引诱大量的大鱼聚集,而成本又低廉,能使绝大多数钓手都有可能一次钓获大量的大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串联式打窝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根纲绳(1),该纲绳(1)中段设有1~2个重物袋(3),在纲绳(1)末端设有1个重物袋(3),在纲绳(1)前端与相邻重物袋(3)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重物袋(3)之间的纲绳(1)上均匀布排固定有一组诱饵器(2),在位于纲绳(1)中段的重物袋(3)两侧的纲绳(1)上并联固定有饵料串(4);所述诱饵器(2)由带纤维层的软塑料管(2-1)和置于该软塑料管(2-1)内的硬饵料(2-2)和粉状饵料(2-3)组成,该软塑料管(2-1)两端口通过鱼丝封口并绑紧在相应的纲绳(1)上,在软塑料管(2-1)管身上开有纵向切口(2-4);所述饵料串(4)是由长度为1~1.5米的绳穿满玉米棒而成,每根玉米棒长为30~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饵料(2-2)为玉米棒或地瓜条,所述粉状饵料(2-3)为油炒麸皮粉或油炒花生麸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塑料管(2-1)管身长度为50~150mm,管内直径为φ30~100mm,管壁厚为1~3mm,软塑料管(2-1)管身上的纵向切口(2-4)长度为20~50mm,绑紧在纲绳(1)上的相邻两个软塑料管(2-1)之间的间距为2~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打窝器,其特征在于:在纲绳(1)中段中央设有一重物袋(3)或在纲绳(1)中、前段交汇处和纲绳(1)中、末段交汇处分别设有一重物袋(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式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袋(3)内装有5~7kg重的砂、碎石,并固定在纲绳(1)相应位置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串联式打窝器。

背景技术

绝大部分的中国钓手的垂钓对象鱼均为人工饲养的鱼类,想要获得较大幅度钓获量,都需要打窝将鱼聚集在钓点周围。而打窝的方法不下数十种,其中典型的有三种:一种是手杆钓的定点手抛投料打窝法,一种是海竿定点投钩打窝法,前者是确定钓点后,以浮标位置为参照点手抛诱鱼剂,后者是确定垂钓区域后,凭借钓手久经训练的技术将上好饵的钩组每次都投掷到十数米或数十米远、方圆三两米直径的范围内,以形成诱鱼区;第三种是将大量的引诱剂用船集中投放到一个选定的区域,两三天后再用海竿垂钓。由于前两种方法的引诱剂数量少,要想一次大量钓获五公斤以上大型鱼类是不可能的,因为鱼在吃光窝料后会扬长而去,大鱼更是如此。第三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目的,但前提是必须了解垂钓水域是否有大量的大鱼,否则,在无鱼的水域操作,不但经济损失而且会污染水源,这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而绝大多数钓手垂钓的水域都是大水库和河流,而大水库是否有大量的适钓大鱼是连一般小型探鱼器都无法测定的。因为大鱼群都喜欢环绕水库岸边巡游,大水库巡游一周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十天,如果没有碰上鱼群经过,谁也无法确定特定水域是否有大量的大鱼。河流的水是流动的,一般的引诱剂无法停留在特定的位置上,因此,都不适宜用以上三种方法打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式打窝器,它既可以在大水库、河流中定点引诱大量的大鱼聚集,而成本又低廉,能使绝大多数钓手都有可能一次钓获大量的大鱼。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串联式打窝器,设有一根纲绳1,该纲绳1中段设有1~2个重物袋3,在纲绳1末端设有1个重物袋3,在纲绳1前端与相邻重物袋3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重物袋3之间的纲绳1上均匀布排固定有一组诱饵器2,在位于纲绳1中段的重物袋3两侧的纲绳1上并联固定有饵料串4。

所述诱饵器2由带纤维层的软塑料管2-1和置于该软塑料管2-1内的硬饵料2-2和粉状饵料2-3组成,该软塑料管2-1两端口通过鱼丝封口并绑紧在相应纲绳1上,在软塑料管2-1管身上开有纵向切口2-4。所述硬饵料2-2可以选用玉米棒或地瓜条,粉状饵料2-3可以采用油炒麸皮粉或油炒花生麸粉。所述纲绳1由多股纲绳缠绕而成,其总长为50~500米,纲绳1直径为φ3~4mm。所述软塑料管2-1管身长度为50~150mm,管内直径为φ30~100mm,管壁厚为1~3mm,软塑料管2-1管身上的纵向切口2-4长度为20~50mm,绑紧在纲绳1上的相邻两个软塑料管2-1之间的间距为2~5米。在纲绳1中段中央设有一重物袋3也可以在纲绳1中、前段交汇处和纲绳1中、末段交汇处分别设有一重物袋3。当纲绳1较短时,采用前者方式,纲绳1较长时,则采用后者方式。饵料串4是由长度为1~1.5米的绳穿满玉米棒而成,每根玉米棒长为30~50mm。所述重物袋3内装有5~7kg重的砂、碎石,并固定在纲绳1相应位置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串联式打窝器主要适用于水库、河流的垂钓,它是根据鱼群在水库或河流中的生活习性而研究出来的一种聚集鱼群的方法,可操作性强。本串联式打窝器是在一条长长的纲绳上按一定的间距连续串装有两组或三组诱饵器,纲绳前端固定在岸边,在纲绳中点和末端或纲绳长度的1/3处、2/3处和末端绑有重物袋,将打窝器置于离岸边十数米远的底部,通过从每个诱饵器向外散发出的粉状饵料及诱饵器内可望而不可及的硬饵料去吸引大鱼,并使大鱼沿纲绳向着系在纲绳中段的重物袋两侧的外露饵料串游去,最终在饵料串附近觅食而聚集,从而实现本串联式打窝器的定点聚鱼目的。可见,本串联式打窝器不浪费窝料、不污染操作水域并以较低的成本就能引诱鱼群定点集中,使垂钓者的钓获量大增,特别适合于大水库及其他有水流动的水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串联式打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诱饵器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串联式打窝器由纲绳1、诱饵器2、重物袋3和饵料串4组成。在纲绳1中段设有1~2个重物袋3,在纲绳1末端设有1个重物袋3,在纲绳1前端与相邻重物袋3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重物袋3之间的纲绳1上均匀布排固定有一组诱饵器2,在位于纲绳1中段的重物袋3两侧的纲绳1上并联固定有饵料串4。所述诱饵器2由带纤维层的软塑料管2-1和置于该软塑料管2-1内的硬饵料2-2和粉状饵料2-3组成,在软塑料管2-1两端口采用鱼丝封口,使硬饵料2-2不会从软塑料管2-1内出走,而粉状饵料2-3可以慢慢飘逸出来诱鱼,该软塑料管2-1可以穿过纲绳1并通过鱼丝绑紧在相应纲绳1上。在软塑料管2-1管身上还开有纵向切口2-4,方便更换新的硬饵料2-2和投入粉状饵料2-3。硬饵料2-2可选用玉米棒或地瓜条,粉状饵料2-3可以选取油炒麸皮粉或油炒花生麸粉。纲绳1由多股细纲绳缠绕而成,其总长为50~500米,纲绳1直径为φ3~4mm。当纲绳1较短时,可选择在其中设1个重物袋3,当纲绳1很长时,可选择在其中前段交汇处和其中末段交汇处分别设有1个重物袋3,即设两个聚鱼点。所述软塑料管2-1需带有纤维层是为了防止大鱼在抢食时咬烂该软塑料管2-1。选择软塑料管2-1管身长度为50~150mm,其管内径为φ30~100mm,管壁厚为1~3mm,软塑料管2-1管身上的纵向切口2-4长度为20~50mm。绑紧在纲绳1上的相邻两个软塑料管2-1之间的间距为2~5米。所述饵料串4是由长度为1~1.5米的绳穿满玉米棒而成,每根玉米棒长为30~50mm。所述重物袋3可用布袋装入5~7kg重的砂、碎石而成,起到固定纲绳1的作用。

打窝前,将约占软塑料管2-1内腔1/2~2/3容积的硬饵料2-2塞入内腔内,将5~8克粉状饵料2-3灌入管腔内,成为诱鱼器2,并将诱鱼器2固定在纲绳1相应位置上。

打窝前,将纲绳1的前端紧固在岸边,然后将纲绳1向远端依次抛入离岸十数米至数十米的鱼类迴游区。本例是在纲绳1中点和末端各紧固一个重物袋3,以防大鱼将整条纲绳1拉乱。此时,软塑料管2-1内的粉状饵料2-3会上浮扩散,首先吸引大量的小鱼向该诱饵器2靠拢并啄食管腔内的诱饵,小鱼连续吸食就能给附近的大鱼发出了有诱饵的信息。当大鱼发现管腔内的饵料难以吃到时,就会寻找下一个目标而向下一个诱饵器2靠拢,最后游到纲绳1中点的重物袋3附近,吸食饵料串4,以留住鱼群,这些饵料串4是用4~5kg干玉米棒段串联而成,足够鱼群吸食一两天都不会将全部玉米粒脱净,此处就是垂钓区,垂钓者以海竿串钩或延绳钓法垂钓,定能钓获大量的大鱼。如该水域无鱼,则可以拉起整条纲绳1转往下一个垂钓区。

串联式打窝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串联式打窝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串联式打窝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串联式打窝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串联式打窝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021620.3 (22)申请日 2014.01.17 A01K 97/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张有振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丝绸大街 丽丰花园 4 座 702 (72)发明人 张有振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4206 代理人 朱永忠 CN 202664049 U,2013.01.16, 全文 . CN 103404492 A,2013.11.27, 全文 . CN 2290187 Y,1998.09.09, 全文 . JP H07143835 A,1995.0。

2、6.06,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串联式打窝器 (57) 摘要 一种串联式打窝器, 设有一根纲绳, 该纲绳中 段设有 1 2 个重物袋, 在纲绳末端设有 1 个重 物袋, 在纲绳前端与相邻重物袋之间以及相邻两 个重物袋之间的纲绳上均匀布排固定有一组诱饵 器, 在位于纲绳中段的重物袋两侧的纲绳上并联 固定有饵料串。 本串联式打窝器既可以在大水库、 河流中定点引诱大量的大鱼聚集, 而成本又低廉, 能使绝大多数钓手都有可能一次钓获大量的大 鱼。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朱金龙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

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73411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5.03.11 CN 103734110 B 1/1 页 2 1. 一种串联式打窝器, 其特征在于 : 设有一根纲绳 (1) , 该纲绳 (1) 中段设有 1 2 个 重物袋 (3) , 在纲绳 (1) 末端设有 1 个重物袋 (3) , 在纲绳 (1) 前端与相邻重物袋 (3) 之间以 及相邻两个重物袋 (3) 之间的纲绳 (1) 上均匀布排固定有一组诱饵器 (2) , 在位于纲绳 (1) 中段的重物袋 (3) 两侧的纲绳 (1) 上并联固定有饵料串 (4) ; 所述诱饵器 (2) 由带纤维层的 软塑料管 (2-。

4、1) 和置于该软塑料管 (2-1) 内的硬饵料 (2-2) 和粉状饵料 (2-3) 组成, 该软塑 料管 (2-1) 两端口通过鱼丝封口并绑紧在相应的纲绳 (1) 上, 在软塑料管 (2-1) 管身上开有 纵向切口 (2-4) ; 所述饵料串 (4) 是由长度为 1 1.5 米的绳穿满玉米棒而成, 每根玉米棒 长为 30 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打窝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硬饵料 (2-2) 为玉米棒或地 瓜条, 所述粉状饵料 (2-3) 为油炒麸皮粉或油炒花生麸粉。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串联式打窝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软塑料管 (2-1) 管身长度 为 50。

5、 150mm, 管内直径为 30 100mm, 管壁厚为 1 3mm, 软塑料管 (2-1) 管身上的纵 向切口 (2-4) 长度为 20 50mm, 绑紧在纲绳 (1) 上的相邻两个软塑料管 (2-1) 之间的间距 为 2 5 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打窝器, 其特征在于 : 在纲绳 (1) 中段中央设有一重物 袋 (3) 或在纲绳 (1) 中、 前段交汇处和纲绳 (1) 中、 末段交汇处分别设有一重物袋 (3) 。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串联式打窝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重物袋 (3) 内装有 5 7kg 重的砂、 碎石, 并固定在纲绳 (1) 相应位置上。 权 利 。

6、要 求 书 CN 103734110 B 2 1/3 页 3 串联式打窝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钓鱼工具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串联式打窝器。 背景技术 0002 绝大部分的中国钓手的垂钓对象鱼均为人工饲养的鱼类, 想要获得较大幅度钓获 量, 都需要打窝将鱼聚集在钓点周围。而打窝的方法不下数十种, 其中典型的有三种 : 一种 是手杆钓的定点手抛投料打窝法, 一种是海竿定点投钩打窝法, 前者是确定钓点后, 以浮标 位置为参照点手抛诱鱼剂, 后者是确定垂钓区域后, 凭借钓手久经训练的技术将上好饵的 钩组每次都投掷到十数米或数十米远、 方圆三两米直径的范围内, 以形成诱鱼区 ; 第三种是 。

7、将大量的引诱剂用船集中投放到一个选定的区域, 两三天后再用海竿垂钓。由于前两种方 法的引诱剂数量少, 要想一次大量钓获五公斤以上大型鱼类是不可能的, 因为鱼在吃光窝 料后会扬长而去, 大鱼更是如此。 第三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目的, 但前提是必须了解垂钓水 域是否有大量的大鱼, 否则, 在无鱼的水域操作, 不但经济损失而且会污染水源, 这是一般 人无法承受的。而绝大多数钓手垂钓的水域都是大水库和河流, 而大水库是否有大量的适 钓大鱼是连一般小型探鱼器都无法测定的。因为大鱼群都喜欢环绕水库岸边巡游, 大水库 巡游一周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十天, 如果没有碰上鱼群经过, 谁也无法确定特定水域是否 有大量的。

8、大鱼。河流的水是流动的, 一般的引诱剂无法停留在特定的位置上, 因此, 都不适 宜用以上三种方法打窝。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式打窝器, 它既可以在大水库、 河流中定点引诱 大量的大鱼聚集, 而成本又低廉, 能使绝大多数钓手都有可能一次钓获大量的大鱼。 0004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 0005 一种串联式打窝器, 设有一根纲绳 1, 该纲绳 1 中段设有 1 2 个重物袋 3, 在纲绳 1 末端设有 1 个重物袋 3, 在纲绳 1 前端与相邻重物袋 3 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重物袋 3 之间的 纲绳1上均匀布排固定有一组诱饵器2, 在位于纲绳1中段的重物袋。

9、3两侧的纲绳1上并联 固定有饵料串 4。 0006 所述诱饵器 2 由带纤维层的软塑料管 2-1 和置于该软塑料管 2-1 内的硬饵料 2-2 和粉状饵料 2-3 组成, 该软塑料管 2-1 两端口通过鱼丝封口并绑紧在相应纲绳 1 上, 在软 塑料管 2-1 管身上开有纵向切口 2-4。所述硬饵料 2-2 可以选用玉米棒或地瓜条, 粉状饵 料 2-3 可以采用油炒麸皮粉或油炒花生麸粉。所述纲绳 1 由多股纲绳缠绕而成, 其总长为 50 500 米, 纲绳 1 直径为 3 4mm。所述软塑料管 2-1 管身长度为 50 150mm, 管内直 径为 30 100mm, 管壁厚为 1 3mm, 软塑。

10、料管 2-1 管身上的纵向切口 2-4 长度为 20 50mm, 绑紧在纲绳 1 上的相邻两个软塑料管 2-1 之间的间距为 2 5 米。在纲绳 1 中段中 央设有一重物袋 3 也可以在纲绳 1 中、 前段交汇处和纲绳 1 中、 末段交汇处分别设有一重物 袋 3。当纲绳 1 较短时, 采用前者方式, 纲绳 1 较长时, 则采用后者方式。饵料串 4 是由长度 说 明 书 CN 103734110 B 3 2/3 页 4 为 1 1.5 米的绳穿满玉米棒而成, 每根玉米棒长为 30 50mm。所述重物袋 3 内装有 5 7kg 重的砂、 碎石, 并固定在纲绳 1 相应位置上。 0007 与现有技术。

11、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 0008 本发明所提供的串联式打窝器主要适用于水库、 河流的垂钓, 它是根据鱼群在水 库或河流中的生活习性而研究出来的一种聚集鱼群的方法, 可操作性强。本串联式打窝 器是在一条长长的纲绳上按一定的间距连续串装有两组或三组诱饵器, 纲绳前端固定在岸 边, 在纲绳中点和末端或纲绳长度的 1/3 处、 2/3 处和末端绑有重物袋, 将打窝器置于离岸 边十数米远的底部, 通过从每个诱饵器向外散发出的粉状饵料及诱饵器内可望而不可及的 硬饵料去吸引大鱼, 并使大鱼沿纲绳向着系在纲绳中段的重物袋两侧的外露饵料串游去, 最终在饵料串附近觅食而聚集, 从而实现本串联式打窝器的。

12、定点聚鱼目的。 可见, 本串联式 打窝器不浪费窝料、 不污染操作水域并以较低的成本就能引诱鱼群定点集中, 使垂钓者的 钓获量大增, 特别适合于大水库及其他有水流动的水域使用。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串联式打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 2 是图 1 所示诱饵器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2 参见图 1、 图 2 所示, 一种串联式打窝器由纲绳 1、 诱饵器 2、 重物袋 3 和饵料串 4 组成。在纲绳 1 中段设有 1 2 个重物袋 3, 在纲绳 1 末端设有 1 个重物袋 3, 在纲绳 1 前 。

13、端与相邻重物袋 3 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重物袋 3 之间的纲绳 1 上均匀布排固定有一组诱饵器 2, 在位于纲绳 1 中段的重物袋 3 两侧的纲绳 1 上并联固定有饵料串 4。所述诱饵器 2 由带 纤维层的软塑料管 2-1 和置于该软塑料管 2-1 内的硬饵料 2-2 和粉状饵料 2-3 组成, 在软 塑料管 2-1 两端口采用鱼丝封口, 使硬饵料 2-2 不会从软塑料管 2-1 内出走, 而粉状饵料 2-3 可以慢慢飘逸出来诱鱼, 该软塑料管 2-1 可以穿过纲绳 1 并通过鱼丝绑紧在相应纲绳 1 上。 在软塑料管2-1管身上还开有纵向切口2-4, 方便更换新的硬饵料2-2和投入粉状饵料 2-3。

14、。硬饵料 2-2 可选用玉米棒或地瓜条, 粉状饵料 2-3 可以选取油炒麸皮粉或油炒花生麸 粉。纲绳 1 由多股细纲绳缠绕而成, 其总长为 50 500 米, 纲绳 1 直径为 3 4mm。当纲 绳1较短时, 可选择在其中设1个重物袋3, 当纲绳1很长时, 可选择在其中前段交汇处和其 中末段交汇处分别设有1个重物袋3, 即设两个聚鱼点。 所述软塑料管2-1需带有纤维层是 为了防止大鱼在抢食时咬烂该软塑料管 2-1。选择软塑料管 2-1 管身长度为 50 150mm, 其管内径为 30 100mm, 管壁厚为 1 3mm, 软塑料管 2-1 管身上的纵向切口 2-4 长度为 20 50mm。绑紧。

15、在纲绳 1 上的相邻两个软塑料管 2-1 之间的间距为 2 5 米。所述饵料 串 4 是由长度为 1 1.5 米的绳穿满玉米棒而成, 每根玉米棒长为 30 50mm。所述重物袋 3 可用布袋装入 5 7kg 重的砂、 碎石而成, 起到固定纲绳 1 的作用。 0013 打窝前, 将约占软塑料管 2-1 内腔 1/2 2/3 容积的硬饵料 2-2 塞入内腔内, 将 5 8 克粉状饵料 2-3 灌入管腔内, 成为诱鱼器 2, 并将诱鱼器 2 固定在纲绳 1 相应位置上。 0014 打窝前, 将纲绳1的前端紧固在岸边, 然后将纲绳1向远端依次抛入离岸十数米至 说 明 书 CN 103734110 B 。

16、4 3/3 页 5 数十米的鱼类迴游区。 本例是在纲绳1中点和末端各紧固一个重物袋3, 以防大鱼将整条纲 绳 1 拉乱。此时, 软塑料管 2-1 内的粉状饵料 2-3 会上浮扩散, 首先吸引大量的小鱼向该诱 饵器 2 靠拢并啄食管腔内的诱饵, 小鱼连续吸食就能给附近的大鱼发出了有诱饵的信息。 当大鱼发现管腔内的饵料难以吃到时, 就会寻找下一个目标而向下一个诱饵器 2 靠拢, 最 后游到纲绳 1 中点的重物袋 3 附近, 吸食饵料串 4, 以留住鱼群, 这些饵料串 4 是用 4 5kg 干玉米棒段串联而成, 足够鱼群吸食一两天都不会将全部玉米粒脱净, 此处就是垂钓区, 垂 钓者以海竿串钩或延绳钓法垂钓, 定能钓获大量的大鱼。 如该水域无鱼, 则可以拉起整条纲 绳 1 转往下一个垂钓区。 说 明 书 CN 103734110 B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34110 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