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706196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929998.2

申请日:

20170728

公开号:

CN206993804U

公开日:

201802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7/06,A01G17/06

主分类号:

A01G7/06,A01G17/06

申请人:

赵朋

发明人:

赵朋,史秋萍

地址:

0504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城锦绣花园2-4-101

优先权:

CN201720929998U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王丽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属于植物造型技术领域,包括镂空框架式的车架、置于车架上的均为镂空框架式的车把、车座、前车轮、后车轮以及驱动后车轮转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为平行双曲柄机构。本实用新型旨在用于栽培自行车形状的树造型,使栽培出的自行车树造型具有运动能力,能够骑行,既有观赏作用,又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

权利要求书

1.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镂空框架式的车架(2)、置于车架(2)上的均为镂空框架式的车把(3)、车座(4)、前车轮(1)、后车轮(5)以及驱动后车轮(5)转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为平行双曲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双曲柄机构包括与车架(2)铰接的脚踏曲柄轴(9)和与车架(2)铰接并通过后车轮(5)中心且与后车轮(5)固定的后车轮曲柄轴(6),所述脚踏曲柄轴(9)与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通过至少一个连杆(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曲柄轴(9)与所述连杆(8)之间通过第一轴承(10)连接,所述脚踏曲柄轴(9)与第一轴承(10)的内环固定,所述连杆(8)与第一轴承(10)的外环固定;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与所述连杆(8)之间通过第二轴承(7)连接,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与第二轴承(7)的内环固定,所述连杆(8)与第二轴承(7)的外环固定;所述脚踏曲柄轴(9)的中部与车架(2)之间通过第五轴承(15)连接,所述脚踏曲柄轴(9)与所述第五轴承(15)的内环固定,所述车架(2)与所述第五轴承(15)的外环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与所述车架(2)之间通过第四轴承(14)连接,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与所述第四轴承(14)的内环固定,所述车架(2)与所述第四轴承(14)的外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轮(1)中心固定有前车轮轴(11),所述前车轮轴(11)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12)与所述车架(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轮(1)与所述后车轮(5)各设有四根均匀分布的辐条(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轮(1)、后车轮(5)上还设有用于加固辐条(13)的钢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8)的数量为2,连杆(8)之间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3)与所述车架(2)之间通过第六轴承(1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轴承(16)为压力轴承,车架(2)中的前车叉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车把(3)与压力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车架(2)中的三角架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车把(3)与车架(2)前车叉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造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背景技术

近年来,树造型的方法和技术不断创新,其不同的外观造型也不断涌现。不管是造型方法,还是外观造型,都离不开模具的设计、制作和使用,其模具在整个树造型中工作量及难度占比很大,在众多的树造型中有一个切实可用的模具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另外,在树造型生产中,收获后的产品中有观赏用的观赏产品,如书法树造型,而这些树造型产品虽然有观赏性,但是都是“死物”,均没有机械运动能力,其各个部位之间都是相对固定的,不能完成特定的运动或者动作,使用功能性很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旨在用于栽培自行车形状的树造型,使栽培出的自行车树造型具有运动能力,能够骑行,既有观赏作用,又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包括镂空框架式的车架、置于车架上的均为镂空框架式的车把、车座、前车轮、后车轮以及驱动后车轮转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为平行双曲柄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平行双曲柄机构包括与车架铰接的脚踏曲柄轴和与车架铰接并通过后车轮中心且与后车轮固定的后车轮曲柄轴,所述脚踏曲柄轴与所述后车轮曲柄轴通过至少一个连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脚踏曲柄轴与所述连杆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脚踏曲柄轴与第一轴承的内环固定,所述连杆与第一轴承的外环固定;所述后车轮曲柄轴与所述连杆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所述后车轮曲柄轴与第二轴承的内环固定,所述连杆与第二轴承的外环固定;所述脚踏曲柄轴的中部与车架之间通过第五轴承连接,所述脚踏曲柄轴与所述第五轴承的内环固定,所述车架与所述第五轴承的外环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后车轮曲柄轴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第四轴承连接,所述后车轮曲柄轴与所述第四轴承的内环固定,所述车架与所述第四轴承的外环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前车轮中心固定有前车轮轴,所述前车轮轴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车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车轮与所述后车轮各设有四根均匀分布的辐条。

作为优选,所述前车轮、后车轮上还设有用于加固辐条的钢筋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的数量为2,连杆之间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车把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第六轴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六轴承为压力轴承,车架中的前车叉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车把与压力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车架中的三角架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车把与车架前车叉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行双曲柄机构作为自行车模型的动力机构,赋予了自行车机械运动能力,其用于栽培自行车形状的树造型,使栽培出的自行车树造型具有运动能力,能够骑行,既有装饰和观赏的作用,又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后车轮曲柄轴的结构示意图;

各图号名称为:1—前车轮,2—车架,3—车把,4—车座,5—后车轮,6—后车轮曲柄轴,7—第二轴承,8—连杆,9—脚踏曲柄轴,10—第一轴承,11—前车轮轴,12—第三轴承,13—辐条,14—第四轴承,15—第五轴承,16—第六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镂空框架式的车架2、置于车架2上的均为镂空框架式的车把3、车座4、前车轮1、后车轮5以及驱动后车轮5转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为平行双曲柄机构。

上述设计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目的在于用于栽培自行车形状的树造型,其包括一般自行车的车架2、车座4、车把3、前车轮1和后车轮5等部件,上述部件均采用镂空框架式,主要是为了让树木枝干在框架上按照设计的形状进行生长,本模型还设有驱动后车轮5转动的传动机构,能够使栽培出的自行车树造型具有运动功能,上述传动机构采用平行双曲柄机构,省去了链条和链轮等部件,模型结构更加简单,栽培造型更加方便、快捷,通过上述模型栽培出的自行车树能够骑行,既有观赏作用,又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平行双曲柄机构包括与车架2(指车架2的中间三角梁部分)铰接的脚踏曲柄轴9和与车架2(指车架2的后车叉部分)铰接并通过后车轮5中心且与后车轮5固定的后车轮曲柄轴6,上述脚踏曲柄轴9的形状与普通日常使用的自行车的曲柄形状相同,脚踏曲柄轴9与后车轮曲柄轴6的大小、尺寸相同,位置前后一致,所述脚踏曲柄轴9与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通过至少一个连杆8连接,连杆8的两端分别与脚踏曲柄轴9和后车轮曲柄轴6的轴端位置铰接,形成平行双曲柄机构。优选的,所述连杆8的数量为2,连杆8之间平行设置。

上述平行双曲柄机构,脚踏曲柄轴9作为动力输入轴,通过连杆8将动力传递至后车轮曲柄轴6,后车轮曲柄轴6与后车轮5固定,因此驱动后车轮5运动,实现了模型的运动,不同于普通自行车的链轮传动,其结构非常简单,并且各部件均采用杆、轴形式,栽培时,方便树的枝干进行生长攀爬,为栽培工艺技术提供了方便,使得栽培工艺更加便捷、简单和容易实现,节约栽培的时间过程。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脚踏曲柄轴9与所述连杆8之间通过第一轴承10连接,所述脚踏曲柄轴9穿过第一轴承10的内环,并通过钢筋与第一轴承10的内环固定,所述连杆8与第一轴承10的外环固定,第一轴承10的安装部位位于脚踏曲柄轴9的轴头部位,即与普通自行车对比,安装在自行车脚踏板的部位;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与所述连杆8之间通过第二轴承7连接,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穿过第二轴承7的内环,并通过钢筋与第二轴承7的内环固定,所述连杆8与第二轴承7的外环固定;所述脚踏曲柄轴9的中部与车架2(指车架2的中间三角梁部分)之间通过第五轴承15连接,所述脚踏曲柄轴9与所述第五轴承15的内环固定,所述车架2与所述第五轴承15的外环固定;第一轴承10、第二轴承7和第五轴承15的数量分别为1至3个,其分别并排固定连接所选轴承的内环内径应≥4cm。

上述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连接部位设置轴承,从而实现了相邻两部件的转动,从而实现了自行车的运动,构成了自行车的动力装置,并且上述连接部位的轴承在自行车树造型长成以后不进行拆除,最终构成自行车树造型能够骑行的重要转动部件。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与所述车架2之间通过两个第四轴承14连接,此处所指的车架2是指车架2的后车叉部分,第四轴承14的内径为4cm,车架2的后车叉结构左右相对于后车轮5对称,因此第四轴承14对应分布在后车轮5的两边,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与所述第四轴承14的内环固定,所述车架2的后车叉与所述第四轴承14的外环固定,两个第四轴承14之间的距离为12cm,两个第四轴承14之间的后车轮曲柄轴6采用三根钢筋焊接成外边长4cm的等边三角形柱状结构。

上述装置实现了后车轮5转动而车架2固定,将后车轮5的运动与车架2分离,上述第四轴承14在自行车树造型长成以后也不进行拆除,最终也构成自行车树造型能够骑行的重要转动部件。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前车轮1中心固定有前车轮轴11,所述前车轮轴11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12与所述车架2连接,此处所指的车架2是指车架2的前车叉部分,车架2的前车叉结构左右关于前车轮1对称,因此第三轴承12包括两个,对应分布在前车轮的两边,两个第三轴承12之间的前车轮轴11采用三根钢筋焊接成外边长4cm的等边三角形柱状结构。

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前车轮1相对于车架2的转动,上述第三轴承12在自行车树造型长成以后也不进行拆除,最终也构成自行车树造型能够骑行的重要转动部件。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前车轮1与所述后车轮5各设有四根均匀分布的辐条13,能够使车轮结构更加结实、牢固,当然,为了进一步增加车轮的强度和刚度,在辐条13上还可以增加连接辐条13与车轮外圆的辅助辐条;在前车轮1、后车轮5上还设有用于加固辐条13的钢筋结构。

上述结构设计,主要是为了增加车轮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在后续栽培时,为植物攀爬生长提供支撑。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车把3与所述车架2之间通过第六轴承16连接;所述第六轴承16为压力轴承,车架2中的前车叉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车把3与压力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车架2中的三角架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车把3与车架2前车叉连接。

上述第六轴承16的设计实现了车把3左右转动带动前车轮1转动,实现了自行车的转向功能,使栽培出的自行车树造型具有运动能力,能够骑行,既有观赏作用,又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

上述车架2、车把3、车座4、前车轮1、后车轮5、脚踏曲柄轴9、后车轮曲柄轴6以及连杆8均由直径为6.5mm的钢筋弯制而成。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模型的具体构造与连接,下面具体举例说明:

自行车大小不一,本装置按照车轮直径50cm、车架(具体指车架的三角梁)高度70cm、整车长145cm设计。

设计从后车轮曲柄轴6开始,后车轮曲柄轴6是由直径6.5mm,长20cm的三根钢筋制作而成,实际中,后车轮曲柄轴6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为安装第二轴承7的部分,其是由三根钢筋焊接成外边长4cm的等边三角柱体,长为10cm,将第二轴承7套在其外部焊接固定,并且距离等边三角柱体外端1cm,且在两个第二轴承7外圈上等间距焊接三根同直径钢筋,长度为轴承宽度,那么这根等边三角柱体外观上呈现两头留有长1cm的端头,用于焊接支撑的钢筋,拆除装置时锯掉即可;第二部分为第四轴承14之间的部分,即形成后车轮5的轴即后车轮轴,后车轮轴长12cm,由三根钢筋焊接成外边长4cm的等边三角柱体;第三部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为一长度为16cm的钢筋,钢筋分别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90°拐角,与第一部分形成的拐角即为脚蹬拐角;脚踏曲柄轴9的制作与后车轮曲柄轴6的制作相同。

后车轮5的结构为,车轮通过直径6.5mm的钢筋弯制而成的直径50cm的外圆,车轮中心设置有具有加固作用的钢筋结构,后车轮钢筋结构形成内径4cm的孔隙,为后车轮曲柄轴6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通道,将来树木从中穿过,形成两个第二轴承7带动后车轮5一同转动。在后车轮5的中心、钢结构的外测用同样的钢筋焊接一圆圈,圆圈上均等间距即1点、4点、7点和10点位置垂直焊接同样钢筋四根,长25cm,即形成车的辐条13,四根辐条13的端头用12号铁丝绕一圆圈电焊点住,即形成后车轮5的轮圈,以上为车轮装置。从轮圈铁丝向下,在每根辐条13上去10cm点,然后截取两辐条点间的弧形长度一样的同直径钢筋四段,并焊连在四个点上,形成辐条13上的一个钢筋圆圈,用于加固辐条。在后车轮轴的外侧一端的1cm钢筋上的外侧焊接同样钢筋的圆圈,在焊接的圆圈上均等间隔取四个点,位置同上,即对应车轮辐条上的中间部分的点,将两个点用同样钢筋弧形连接焊牢;为了牢固再用同样钢筋,在四根弧形钢筋上,离辐条点20cm处焊接一圆圈;在此点用同样的钢筋向辐条中间部分的点下方10cm处点连接焊牢,用于进一步固定辐条的位置。然后用大剪将辐条钢筋从后车轮轴上开始向上剪去5cm,其空间用于树木造型。

前车轮1的结构为,第三轴承12与第四轴承14的设置一样,在第三轴承12两侧的钢筋即前车轮轴11上,斜向上呈60°角焊接铁丝,在此延长线30cm处相交,此处宽6至10cm,剩一根铁丝角度不变向上10至15cm与第六轴承16相遇,并从第六轴承16内孔径中穿过向上并与内壳点焊,再穿过第六轴承16三角形钢筋结构,再向上25cm与车把3中心相接;第六轴承16底壳内孔径边上间隔均等焊3个长0.5mm的8号铁丝,用于树木长粗后卡住第六轴承16,防止下滑;第六轴承16上盖上,间隔均等焊接三根长3cm的钢筋,钢筋端头再用同样的钢筋绕圈焊实,此结构与车架2的三角梁上的车大梁铁丝相连。

车架2的结构为,从第一轴承10的外圈钢筋上焊接一铁丝,约70°角向后斜向上,长45cm为车座4的立柱;从后车轮轴两侧上来两根铁丝在成约40°角,在长30cm处相交,形成慢弯,相交处宽6至10cm,在从相交点焊接一铁丝沿原角度斜向上与车座4的立柱在35cm处相交,并缠绕一匝,直径3cm,铁丝头斜向上,塑料袋绑缚;车座4的立柱铁丝在45cm处窝心形车座4的轮廓线,始头和出头均在心尖处相挨,塑料袋绑缚,铁丝头斜向上,车立柱较软,难于支撑车座4,可用细竹竿再临时固定,车座4最长点25cm,最宽处20cm;在第一轴承10上的外围钢筋上点焊铁丝,水平向前10cm,斜向上呈120°角,铁丝长45cm,此铁丝为车大梁即车架2的中间三角架结构,然后在第六轴承16的上盖上焊接的3cm长的三角形柱状钢筋结构上相连。

车把3宽为50cm,用铁丝制作或平把成异形把均可;根据整体车架2的高度,两个把头或平或下扎,待整个装置安置好后,由于车把铁丝较软,可用竹竿等再给予临时固定。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29998.2 (22)申请日 2017.07.28 (73)专利权人 赵朋 地址 0504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城锦 绣花园2-4-101 (72)发明人 赵朋 史秋萍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代理人 王丽巧 (51)Int.Cl. A01G 7/06(2006.01) A01G 17/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树造型栽培 模型, 属于植物造型。

2、技术领域, 包括镂空框架式 的车架、 置于车架上的均为镂空框架式的车把、 车座、 前车轮、 后车轮以及驱动后车轮转动的传 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为平行双曲柄机构。 本实 用新型旨在用于栽培自行车形状的树造型, 使栽 培出的自行车树造型具有运动能力, 能够骑行, 既有观赏作用, 又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206993804 U 2018.02.13 CN 206993804 U 1.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其特征在于: 包括镂空框架式的车架 (2) 、 置于车架 (2) 上的 均为镂空框架式的车把 (3) 、 车座 (4) 、 前车轮 (1) 、 后车轮。

3、 (5) 以及驱动后车轮 (5) 转动的传 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为平行双曲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行双曲柄机构包 括与车架 (2) 铰接的脚踏曲柄轴 (9) 和与车架 (2) 铰接并通过后车轮 (5) 中心且与后车轮 (5) 固定的后车轮曲柄轴 (6) , 所述脚踏曲柄轴 (9) 与所述后车轮曲柄轴 (6) 通过至少一个连杆 (8) 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踏曲柄轴 (9) 与 所述连杆 (8) 之间通过第一轴承 (10) 连接, 所述脚踏曲柄轴 (9) 与第一轴承 (10) 的内环固 。

4、定, 所述连杆 (8) 与第一轴承 (10) 的外环固定; 所述后车轮曲柄轴 (6) 与所述连杆 (8) 之间通 过第二轴承 (7) 连接, 所述后车轮曲柄轴 (6) 与第二轴承 (7) 的内环固定, 所述连杆 (8) 与第 二轴承 (7) 的外环固定; 所述脚踏曲柄轴 (9) 的中部与车架 (2) 之间通过第五轴承 (15) 连接, 所述脚踏曲柄轴 (9) 与所述第五轴承 (15) 的内环固定, 所述车架 (2) 与所述第五轴承 (15) 的 外环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车轮曲柄轴 (6) 与所述车架 (2) 之间通过第四轴承 (14) 连。

5、接, 所述后车轮曲柄轴 (6) 与所述第四轴承 (14) 的 内环固定, 所述车架 (2) 与所述第四轴承 (14) 的外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轮 (1) 中心固 定有前车轮轴 (11) , 所述前车轮轴 (11) 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 (12) 与所述车架 (2) 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轮 (1) 与所述 后车轮 (5) 各设有四根均匀分布的辐条 (13)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轮 (1) 、 后车轮 (5) 上还设有用于加固辐。

6、条 (13) 的钢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 (8) 的数量为 2,连杆 (8) 之间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 (3) 与所述车 架 (2) 之间通过第六轴承 (16) 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轴承 (16) 为 压力轴承, 车架 (2) 中的前车叉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下部固定连接, 所述车把 (3) 与压力轴承 的上部固定连接, 车架 (2) 中的三角架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车把 (3) 与车 架 (2) 前车叉连接。

7、。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993804 U 2 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造型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是涉及一种自行车树造型栽培 模型。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树造型的方法和技术不断创新, 其不同的外观造型也不断涌现。 不管是造 型方法, 还是外观造型, 都离不开模具的设计、 制作和使用, 其模具在整个树造型中工作量 及难度占比很大, 在众多的树造型中有一个切实可用的模具至关重要、 不可或缺; 另外, 在 树造型生产中, 收获后的产品中有观赏用的观赏产品, 如书法树造型, 而这些树造型产品虽 然有观赏性, 但是都是 “死物”。

8、 , 均没有机械运动能力, 其各个部位之间都是相对固定的, 不 能完成特定的运动或者动作, 使用功能性很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旨在用于栽培自行车形 状的树造型, 使栽培出的自行车树造型具有运动能力, 能够骑行, 既有观赏作用, 又具有实 际的使用功能。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 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包括镂空框架式的车架、 置于车架上的均为镂空框架式 的车把、 车座、 前车轮、 后车轮以及驱动后车轮转动的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为平行双曲 柄机构。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平行双曲柄。

9、机构包括与车架铰接的脚踏曲柄轴和与车架铰接并通 过后车轮中心且与后车轮固定的后车轮曲柄轴, 所述脚踏曲柄轴与所述后车轮曲柄轴通过 至少一个连杆连接。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脚踏曲柄轴与所述连杆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 所述脚踏曲柄轴 与第一轴承的内环固定, 所述连杆与第一轴承的外环固定; 所述后车轮曲柄轴与所述连杆 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 所述后车轮曲柄轴与第二轴承的内环固定, 所述连杆与第二轴承 的外环固定; 所述脚踏曲柄轴的中部与车架之间通过第五轴承连接, 所述脚踏曲柄轴与所 述第五轴承的内环固定, 所述车架与所述第五轴承的外环固定。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后车轮曲柄轴与所述车架之间。

10、通过第四轴承连接, 所述后车轮曲 柄轴与所述第四轴承的内环固定, 所述车架与所述第四轴承的外环固定。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前车轮中心固定有前车轮轴, 所述前车轮轴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 承与所述车架连接。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前车轮与所述后车轮各设有四根均匀分布的辐条。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前车轮、 后车轮上还设有用于加固辐条的钢筋结构。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连杆的数量为2,连杆之间平行设置。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车把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第六轴承连接。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6993804 U 3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第六轴承为压力轴承, 车架中的。

11、前车叉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下部固 定连接, 所述车把与压力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 车架中的三角架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上部固 定连接, 所述车把与车架前车叉连接。 00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采用平 行双曲柄机构作为自行车模型的动力机构, 赋予了自行车机械运动能力, 其用于栽培自行 车形状的树造型, 使栽培出的自行车树造型具有运动能力, 能够骑行, 既有装饰和观赏的作 用, 又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后车轮曲柄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各图号名称为: 1前车轮, 2车架, 。

12、3车把, 4车座, 5后车轮, 6后车轮曲 柄轴, 7第二轴承, 8连杆, 9脚踏曲柄轴, 10第一轴承, 11前车轮轴, 12第三轴 承, 13辐条, 14第四轴承, 15第五轴承, 16第六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 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 或 “设置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 “连接于” 另一个。

13、元件, 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1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长度” 、“宽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 “水平” 、“顶” 、“底”“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2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

14、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 请参照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镂空框架式的车架2、 置于车架2上的均为镂空框 架式的车把3、 车座4、 前车轮1、 后车轮5以及驱动后车轮5转动的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为 平行双曲柄机构。 0024 上述设计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 目的在于用于栽培自行车形状的树造型, 其 包括一般自行车的车架2、 车座4、 车把3、 前车轮1和后车轮5等部件, 上述部件均采用镂空框 架式, 主要是为了让树木枝干在框架上按照设计的形状进行。

15、生长, 本模型还设有驱动后车 轮5转动的传动机构, 能够使栽培出的自行车树造型具有运动功能, 上述传动机构采用平行 双曲柄机构, 省去了链条和链轮等部件, 模型结构更加简单, 栽培造型更加方便、 快捷, 通过 上述模型栽培出的自行车树能够骑行, 既有观赏作用, 又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6993804 U 4 0025 进一步地, 请参照图1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平行双曲柄机构包括与车架2 (指车架2的中间三角梁部分) 铰接的脚踏 曲柄轴9和与车架2 (指车架2的后车叉部分) 铰接并通过后车轮5中心且与后。

16、车轮5固定的后 车轮曲柄轴6, 上述脚踏曲柄轴9的形状与普通日常使用的自行车的曲柄形状相同, 脚踏曲 柄轴9与后车轮曲柄轴6的大小、 尺寸相同, 位置前后一致, 所述脚踏曲柄轴9与所述后车轮 曲柄轴6通过至少一个连杆8连接, 连杆8的两端分别与脚踏曲柄轴9和后车轮曲柄轴6的轴 端位置铰接, 形成平行双曲柄机构。 优选的, 所述连杆8的数量为2,连杆8之间平行设置。 0026 上述平行双曲柄机构, 脚踏曲柄轴9作为动力输入轴, 通过连杆8将动力传递至后 车轮曲柄轴6, 后车轮曲柄轴6与后车轮5固定, 因此驱动后车轮5运动, 实现了模型的运动, 不同于普通自行车的链轮传动, 其结构非常简单, 并且。

17、各部件均采用杆、 轴形式, 栽培时, 方 便树的枝干进行生长攀爬, 为栽培工艺技术提供了方便, 使得栽培工艺更加便捷、 简单和容 易实现, 节约栽培的时间过程。 0027 进一步的, 请参照图1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脚踏曲柄轴9与所述连杆8之间通过第一轴承10连接, 所述脚踏曲柄轴9 穿过第一轴承10的内环, 并通过钢筋与第一轴承10的内环固定, 所述连杆8与第一轴承10的 外环固定, 第一轴承10的安装部位位于脚踏曲柄轴9的轴头部位, 即与普通自行车对比, 安 装在自行车脚踏板的部位; 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与所述连杆8之间通过第二轴承7连接。

18、, 所述 后车轮曲柄轴6穿过第二轴承7的内环, 并通过钢筋与第二轴承7的内环固定, 所述连杆8与 第二轴承7的外环固定; 所述脚踏曲柄轴9的中部与车架2 (指车架2的中间三角梁部分) 之间 通过第五轴承15连接, 所述脚踏曲柄轴9与所述第五轴承15的内环固定, 所述车架2与所述 第五轴承15的外环固定; 第一轴承10、 第二轴承7和第五轴承15的数量分别为1至3个, 其分 别并排固定连接所选轴承的内环内径应4cm。 0028 上述装置结构简单, 通过在连接部位设置轴承, 从而实现了相邻两部件的转动, 从 而实现了自行车的运动, 构成了自行车的动力装置, 并且上述连接部位的轴承在自行车树 造型长。

19、成以后不进行拆除, 最终构成自行车树造型能够骑行的重要转动部件。 0029 进一步的, 请参照图1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与所述车架2之间通过两个第四轴承14连接, 此处所指 的车架2是指车架2的后车叉部分, 第四轴承14的内径为4cm, 车架2的后车叉结构左右相对 于后车轮5对称, 因此第四轴承14对应分布在后车轮5的两边, 所述后车轮曲柄轴6与所述第 四轴承14的内环固定, 所述车架2的后车叉与所述第四轴承14的外环固定, 两个第四轴承14 之间的距离为12cm, 两个第四轴承14之间的后车轮曲柄轴6采用三根钢筋焊接成外边长。

20、4cm 的等边三角形柱状结构。 0030 上述装置实现了后车轮5转动而车架2固定, 将后车轮5的运动与车架2分离, 上述 第四轴承14在自行车树造型长成以后也不进行拆除, 最终也构成自行车树造型能够骑行的 重要转动部件。 0031 进一步的, 请参照图1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前车轮1中心固定有前车轮轴11, 所述前车轮轴11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 承12与所述车架2连接, 此处所指的车架2是指车架2的前车叉部分, 车架2的前车叉结构左 右关于前车轮1对称, 因此第三轴承12包括两个, 对应分布在前车轮的两边, 两个第三轴承 说 明 书 3/5 。

21、页 5 CN 206993804 U 5 12之间的前车轮轴11采用三根钢筋焊接成外边长4cm的等边三角形柱状结构。 0032 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前车轮1相对于车架2的转动, 上述第三轴承12在自行车树造 型长成以后也不进行拆除, 最终也构成自行车树造型能够骑行的重要转动部件。 0033 进一步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前车轮1与所述后车轮5各设有四根均匀分布的辐条13, 能够使车轮结构更加结实、 牢 固, 当然, 为了进一步增加车轮的强度和刚度, 在辐条13上还可以增加连接辐条13与车轮外 圆的辅助辐条; 在前车轮1、 后车轮5上还设有用于加固辐。

22、条13的钢筋结构。 0034 上述结构设计, 主要是为了增加车轮的刚度和强度, 同时在后续栽培时, 为植物攀 爬生长提供支撑。 0035 进一步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树造型栽培模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车把3与所述车架2之间通过第六轴承16连接; 所述第六轴承16为压力轴承, 车架2中的 前车叉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下部固定连接, 所述车把3与压力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 车架2中 的三角架与所述压力轴承的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车把3与车架2前车叉连接。 0036 上述第六轴承16的设计实现了车把3左右转动带动前车轮1转动, 实现了自行车的 转向功能, 使栽培出的自行车树造型具有运动能力, 。

23、能够骑行, 既有观赏作用, 又具有实际 的使用功能。 0037 上述车架2、 车把3、 车座4、 前车轮1、 后车轮5、 脚踏曲柄轴9、 后车轮曲柄轴6以及连 杆8均由直径为6.5mm的钢筋弯制而成。 0038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模型的具体构造与连接, 下面具体举例说明: 0039 自行车大小不一, 本装置按照车轮直径50cm、 车架 (具体指车架的三角梁) 高度 70cm、 整车长145cm设计。 0040 设计从后车轮曲柄轴6开始, 后车轮曲柄轴6是由直径6.5mm, 长20cm的三根钢筋制 作而成, 实际中, 后车轮曲柄轴6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为安装第二轴承7的部分, 其 是由三根。

24、钢筋焊接成外边长4cm的等边三角柱体, 长为10cm, 将第二轴承7套在其外部焊接 固定, 并且距离等边三角柱体外端1cm, 且在两个第二轴承7外圈上等间距焊接三根同直径 钢筋, 长度为轴承宽度, 那么这根等边三角柱体外观上呈现两头留有长1cm的端头, 用于焊 接支撑的钢筋, 拆除装置时锯掉即可; 第二部分为第四轴承14之间的部分, 即形成后车轮5 的轴即后车轮轴, 后车轮轴长12cm, 由三根钢筋焊接成外边长4cm的等边三角柱体; 第三部 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为一长度为16cm的钢筋, 钢筋分别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形成90 拐角, 与第一部分形成的拐角即为脚蹬拐角; 脚踏曲柄轴9。

25、的制作与后车轮曲柄轴6 的制作相同。 0041 后车轮5的结构为, 车轮通过直径6.5mm的钢筋弯制而成的直径50cm的外圆, 车轮 中心设置有具有加固作用的钢筋结构, 后车轮钢筋结构形成内径4cm的孔隙, 为后车轮曲柄 轴6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通道, 将来树木从中穿过, 形成两个第二轴承7带动后车 轮5一同转动。 在后车轮5的中心、 钢结构的外测用同样的钢筋焊接一圆圈, 圆圈上均等间距 即1点、 4点、 7点和10点位置垂直焊接同样钢筋四根, 长25cm, 即形成车的辐条13,四根辐条 13的端头用12号铁丝绕一圆圈电焊点住, 即形成后车轮5的轮圈, 以上为车轮装置。 从轮圈 铁丝向下。

26、, 在每根辐条13上去10cm点, 然后截取两辐条点间的弧形长度一样的同直径钢筋 四段, 并焊连在四个点上, 形成辐条13上的一个钢筋圆圈, 用于加固辐条。 在后车轮轴的外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6993804 U 6 侧一端的1cm钢筋上的外侧焊接同样钢筋的圆圈, 在焊接的圆圈上均等间隔取四个点, 位置 同上, 即对应车轮辐条上的中间部分的点, 将两个点用同样钢筋弧形连接焊牢; 为了牢固再 用同样钢筋, 在四根弧形钢筋上, 离辐条点20cm处焊接一圆圈; 在此点用同样的钢筋向辐条 中间部分的点下方10cm处点连接焊牢, 用于进一步固定辐条的位置。 然后用大剪将辐条钢 筋从后车。

27、轮轴上开始向上剪去5cm, 其空间用于树木造型。 0042 前车轮1的结构为, 第三轴承12与第四轴承14的设置一样, 在第三轴承12两侧的钢 筋即前车轮轴11上, 斜向上呈60 角焊接铁丝, 在此延长线30cm处相交, 此处宽6至10cm, 剩 一根铁丝角度不变向上10至15cm与第六轴承16相遇, 并从第六轴承16内孔径中穿过向上并 与内壳点焊, 再穿过第六轴承16三角形钢筋结构, 再向上25cm与车把3中心相接; 第六轴承 16底壳内孔径边上间隔均等焊3个长0.5mm的8号铁丝, 用于树木长粗后卡住第六轴承16, 防 止下滑; 第六轴承16上盖上, 间隔均等焊接三根长3cm的钢筋, 钢筋。

28、端头再用同样的钢筋绕 圈焊实, 此结构与车架2的三角梁上的车大梁铁丝相连。 0043 车架2的结构为, 从第一轴承10的外圈钢筋上焊接一铁丝, 约70 角向后斜向上, 长 45cm为车座4的立柱; 从后车轮轴两侧上来两根铁丝在成约40 角, 在长30cm处相交, 形成慢 弯, 相交处宽6至10cm, 在从相交点焊接一铁丝沿原角度斜向上与车座4的立柱在35cm处相 交, 并缠绕一匝, 直径3cm, 铁丝头斜向上, 塑料袋绑缚; 车座4的立柱铁丝在45cm处窝心形车 座4的轮廓线, 始头和出头均在心尖处相挨, 塑料袋绑缚, 铁丝头斜向上, 车立柱较软, 难于 支撑车座4, 可用细竹竿再临时固定, 。

29、车座4最长点25cm, 最宽处20cm; 在第一轴承10上的外 围钢筋上点焊铁丝, 水平向前10cm, 斜向上呈120 角, 铁丝长45cm, 此铁丝为车大梁即车架2 的中间三角架结构, 然后在第六轴承16的上盖上焊接的3cm长的三角形柱状钢筋结构上相 连。 0044 车把3宽为50cm, 用铁丝制作或平把成异形把均可; 根据整体车架2的高度, 两个把 头或平或下扎, 待整个装置安置好后, 由于车把铁丝较软, 可用竹竿等再给予临时固定。 0045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 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 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6993804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206993804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