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胡蜂捕杀器.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7061330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944834.1

申请日:

20171012

公开号:

CN107646811A

公开日:

201802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M1/20,A01M1/02

主分类号:

A01M1/20,A01M1/02

申请人: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蜂蜜蜂养殖场

发明人:

向武慧

地址:

400801 重庆市万盛区丛林镇红岩村石道寺社(罗加玲住宅)

优先权:

CN20171094483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胡蜂捕杀器,包括熏杀装置、抓捕笼,所述熏杀装置包括外筒、内筒以及顶盖,所述顶盖用于盖住内筒,所述内筒的外周面设置滑槽,所述外筒上设有对应的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穿过外筒插入滑槽内,当拧松定位螺杆时,可以从外筒中向上拉出内筒,外筒的壁上设有燃料入口;所述抓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所述抓捕笼的内径大于外筒的外径,所述抓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抓捕笼的底部封口,且倒扣在外筒外,抓捕笼的开口部沿外筒轴向向下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使抓捕笼包裹住外筒的至少部分外壁,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松紧带,所述收口松紧带具有延长拉线,形成拉式自收缩联合的收口结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胡蜂捕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熏杀装置、抓捕笼,所述熏杀装置包括外筒、内筒以及顶盖,所述外筒的一侧设有可拆卸的立杆,所述外筒、内筒均具有底壁且上方开口,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且与外筒间隙配合,所述顶盖用于盖住内筒上方开口,所述内筒的外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滑槽,所述外筒上沿径向螺纹配合有对应若干滑槽的若干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穿过外筒插入对应的滑槽内,当拧紧定位螺杆时,定位螺杆顶住内筒,形成对外筒、内筒的定位,当拧松定位螺杆时,可以从外筒中向上拉出内筒,使外筒的内腔形成烟熏腔,外筒的壁上设有与烟熏腔连通的燃料入口,所述外筒的底壁、内筒的底壁、顶盖上均设有通气口;所述抓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所述抓捕笼的内径大于外筒的外径,所述抓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抓捕笼的底部封口,且倒扣在外筒外,抓捕笼的开口部沿外筒轴向向下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使抓捕笼包裹住外筒的至少部分外壁,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松紧带,所述收口松紧带具有延长拉线,形成拉式自收缩联合的收口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捕笼、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耐高温塑料膜或者铁丝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捕笼、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耐高温塑料膜,且厚度为0.05mm-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软管具有一开口,所述收口松紧带的两端在环状软管的开口处打结,并在该处连接延长拉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采用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胡蜂胸部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螺纹固定在内筒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杆的外端设有直径增大的旋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一侧沿轴向设有呈条形的连接部,连接部沿轴向设置下方开口的安装孔,所述立杆的上端插入该安装孔内,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蜂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胡蜂捕杀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蜂养蜂场附近均有大量胡蜂的存在,胡蜂有的会偷蜜,有的会猎杀中蜂,蜂群较弱的时候甚至会因为害怕胡蜂而发生大量飞逃,严重影响养蜂场蜂蜜的产量,现在蜂农通常采用尼龙袋或者铁丝网抓住胡蜂连蜂窝一起烧毁或者用烈性农药杀死,存在以下缺陷:

1.尼龙袋烧死胡蜂时,会发生个别胡蜂会飞逃,然后蜇人,带来安全隐患;

2.铁丝网烧死胡蜂时,由于铁丝非常细,经火烧了容易氧化,不能长期使用,成本较高;

3.胡蜂不管是烧死还是药杀均无法取得可以再利用的胡蜂,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胡蜂捕杀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胡蜂捕杀器,包括熏杀装置、抓捕笼,所述熏杀装置包括外筒、内筒以及顶盖,所述外筒的一侧设有可拆卸的立杆,所述外筒、内筒均具有底壁且上方开口,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且与外筒间隙配合,所述顶盖用于盖住内筒上方开口,所述内筒的外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滑槽,所述外筒上沿径向螺纹配合有对应若干滑槽的若干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穿过外筒插入对应的滑槽内,当拧紧定位螺杆时,定位螺杆顶住内筒,形成对外筒、内筒的定位,当拧松定位螺杆时,可以从外筒中向上拉出内筒,使外筒的内腔形成烟熏腔,外筒的壁上设有与烟熏腔连通的燃料入口,所述外筒的底壁、内筒的底壁、顶盖上均设有通气口;

所述抓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所述抓捕笼的内径大于外筒的外径,所述抓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抓捕笼的底部封口,且倒扣在外筒外,抓捕笼的开口部沿外筒轴向向下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使抓捕笼包裹住外筒的至少部分外壁,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松紧带,所述收口松紧带具有延长拉线,形成拉式自收缩联合的收口结构。

优选的,所述抓捕笼、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耐高温塑料膜或者铁丝网。

优选的,所述抓捕笼、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耐高温塑料膜,且厚度为0.05mm-0.1mm。

优选的,所述环状软管具有一开口,所述收口松紧带的两端在环状软管的开口处打结,并在该处连接延长拉线。

优选的,所述立杆采用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胡蜂胸部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顶盖螺纹固定在内筒上。

优选的,所述定位螺杆的外端设有直径增大的旋钮。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一侧沿轴向设有呈条形的连接部,连接部沿轴向设置下方开口的安装孔,所述立杆的上端插入该安装孔内,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将胡蜂全体捕捉回来,此后能够熏杀捕捉到的胡蜂,而且熏杀后的胡蜂可以入药,为养蜂场增加利润。

附图说明

图1为胡蜂捕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抓捕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拉式自收缩联合的收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熏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熏杀装置拉出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立杆,2为内筒,3为出气孔,4为环状软管,5为收口松紧带,6为延长拉线;21为外筒,22为内筒,23为顶盖,24为滑槽,25为旋钮,26为燃料入口,27为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为一种胡蜂捕杀器,包括熏杀装置、抓捕笼,所述熏杀装置包括外筒、内筒以及顶盖,所述外筒的一侧设有可拆卸的立杆,优选的,所述外筒的一侧沿轴向设有呈条形的连接部,连接部沿轴向设置下方开口的安装孔,所述立杆的上端插入该安装孔内,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立杆采用伸缩杆,伸缩杆结构可采用可以伸缩晾衣杆的结构。所述外筒、内筒均具有底壁且上方开口,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且与外筒间隙配合,所述顶盖用于盖住内筒上方开口,所述顶盖设置用于固定在内筒上的螺纹。所述内筒的外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滑槽,所述外筒上沿径向螺纹配合有对应若干滑槽的若干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的外端设有直径增大的旋钮。所述定位螺杆穿过外筒插入对应的滑槽内,当拧紧定位螺杆时,定位螺杆顶住内筒,形成对外筒、内筒的定位,当拧松定位螺杆时,可以从外筒中向上拉出内筒,使外筒的内腔形成烟熏腔,外筒的壁上设有与烟熏腔连通的燃料入口,所述外筒的底壁、内筒的底壁、顶盖上均设有通气口。

所述抓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所述抓捕笼的内径大于外筒的外径,所述抓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胡蜂胸部的厚度。所述抓捕笼的底部封口,且倒扣在外筒外,抓捕笼的开口部沿外筒轴向向下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使抓捕笼包裹住外筒的至少部分外壁,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松紧带,所述收口松紧带具有延长拉线,形成拉式自收缩联合的收口结构。优选的,所述环状软管具有一开口,所述收口松紧带的两端在环状软管的开口处打结,并在该处连接延长拉线。进一步的,所述抓捕笼、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耐高温塑料膜,且厚度为0.05mm-0.1mm。以保证抓捕笼、环状软管即具有一定刚度又具有一定柔性,此外还能防止被蜜蜂划破。

胡蜂捕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找到胡蜂蜂巢;

在胡蜂出没的地方涂抹蜂蜜,引诱胡蜂的侦查蜂出现,待侦查蜂自行离去,侦查蜂往复若干次后,会带来蜂群,根据醒目的蜂群的归巢方向即可找到胡蜂的蜂巢。

S2,取胡蜂捕杀器(未盖顶盖),手握立杆,将抓捕笼从下往上盖住胡蜂蜂巢,过程中,底部扎口在内筒内向下移动,环状软管在内筒外壁上向上滑动,直至环状软管完全脱离内筒的外壁,环状软管在收口松紧带的弹力作用下自动收口,然后向下拉动延长拉线,使抓捕笼完全收口,抓捕笼完全套住胡蜂蜂巢,然后取下胡蜂蜂巢,将所有胡蜂完全装入抓捕笼内;当然,也可以直接拽延长拉线将蜂巢扯下来,但是没有人工取巢保险;

S3,将抓捕笼整体放入内筒中,盖上顶盖,然后拆卸立杆,拧松定位螺杆,从外筒中向上拉出内筒,使外筒的内腔形成烟熏腔;然后从燃料入口向烟熏腔中塞入点燃的农村常见燃料,燃料最好不要有火焰,且能产生大量烟气,例如稻谷壳、锯木面等小块形状的燃料,燃料燃烧过程中从外筒的通气孔进入空气,烟气经内筒、顶盖的通气孔排出,根据所需烟气浓度的不同采用不同孔径的通气孔,通孔孔径至少为胡蜂胸部厚度。熏杀后的胡蜂可以入药,整个过程不损坏抓捕笼。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胡蜂捕杀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胡蜂捕杀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胡蜂捕杀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胡蜂捕杀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胡蜂捕杀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944834.1 (22)申请日 2017.10.12 (71)申请人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蜂蜜蜂养殖场 地址 400801 重庆市万盛区丛林镇红岩村 石道寺社 (罗加玲住宅) (72)发明人 向武慧 (51)Int.Cl. A01M 1/20(2006.01) A01M 1/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胡蜂捕杀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胡蜂捕杀器, 包括熏杀装 置、 抓捕笼, 所述熏杀装置包括外筒、 内筒以及顶 盖, 所述顶盖用于盖住内筒, 。

2、所述内筒的外周面 设置滑槽, 所述外筒上设有对应的定位螺杆, 所 述定位螺杆穿过外筒插入滑槽内, 当拧松定位螺 杆时, 可以从外筒中向上拉出内筒, 外筒的壁上 设有燃料入口; 所述抓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 状, 所述抓捕笼的内径大于外筒的外径, 所述抓 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 所述抓捕笼的底部封 口, 且倒扣在外筒外, 抓捕笼的开口部沿外筒轴 向向下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 使抓捕笼包裹住外 筒的至少部分外壁, 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松紧 带, 所述收口松紧带具有延长拉线, 形成拉式自 收缩联合的收口结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07646811 A 2018.02.02 C。

3、N 107646811 A 1.一种胡蜂捕杀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熏杀装置、 抓捕笼, 所述熏杀装置包括外筒、 内筒 以及顶盖, 所述外筒的一侧设有可拆卸的立杆, 所述外筒、 内筒均具有底壁且上方开口, 所 述内筒位于外筒内, 且与外筒间隙配合, 所述顶盖用于盖住内筒上方开口, 所述内筒的外周 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滑槽, 所述外筒上沿径向螺纹配合有对应若干滑槽的若干定位螺杆, 所述定位螺杆穿过外筒插入对应的滑槽内, 当拧紧定位螺杆时, 定位螺杆顶住内筒, 形成对 外筒、 内筒的定位, 当拧松定位螺杆时, 可以从外筒中向上拉出内筒, 使外筒的内腔形成烟 熏腔, 外筒的壁上设有与烟熏腔连通的燃料入。

4、口, 所述外筒的底壁、 内筒的底壁、 顶盖上均 设有通气口; 所述抓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 所述抓捕笼的内径大于外筒的外径, 所述抓捕笼 上设有若干出气孔, 所述抓捕笼的底部封口, 且倒扣在外筒外, 抓捕笼的开口部沿外筒轴向 向下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 使抓捕笼包裹住外筒的至少部分外壁, 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 松紧带, 所述收口松紧带具有延长拉线, 形成拉式自收缩联合的收口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抓捕笼、 环状软管的材料 采用耐高温塑料膜或者铁丝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抓捕笼、 环状软管的材料 采用耐高温塑。

5、料膜, 且厚度为0.05mm-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软管具有一开口, 所 述收口松紧带的两端在环状软管的开口处打结, 并在该处连接延长拉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杆采用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胡蜂胸 部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螺纹固定在内筒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螺杆的外端设有直径 增大的旋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杀器, 其特。

6、征在于, 所述外筒的一侧沿轴向设有呈 条形的连接部, 连接部沿轴向设置下方开口的安装孔, 所述立杆的上端插入该安装孔内, 形 成可拆卸式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646811 A 2 一种胡蜂捕杀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蜂养殖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胡蜂捕杀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中蜂养蜂场附近均有大量胡蜂的存在, 胡蜂有的会偷蜜, 有的会猎杀中蜂, 蜂群较弱的时候甚至会因为害怕胡蜂而发生大量飞逃, 严重影响养蜂场蜂蜜的产量, 现在 蜂农通常采用尼龙袋或者铁丝网抓住胡蜂连蜂窝一起烧毁或者用烈性农药杀死, 存在以下 缺陷: 0003 1.尼龙袋。

7、烧死胡蜂时, 会发生个别胡蜂会飞逃, 然后蜇人, 带来安全隐患; 0004 2.铁丝网烧死胡蜂时, 由于铁丝非常细, 经火烧了容易氧化, 不能长期使用, 成本 较高; 0005 3.胡蜂不管是烧死还是药杀均无法取得可以再利用的胡蜂, 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胡蜂捕杀器。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8 一种胡蜂捕杀器, 包括熏杀装置、 抓捕笼, 所述熏杀装置包括外筒、 内筒以及顶盖, 所述外筒的一侧设有可拆卸的立杆, 所述外筒、 内筒均具有底壁且上方开口, 所述内筒位于 外筒内, 且与外筒间隙配合, 所述顶盖用于盖住内筒上方。

8、开口, 所述内筒的外周面沿轴向设 置有若干滑槽, 所述外筒上沿径向螺纹配合有对应若干滑槽的若干定位螺杆, 所述定位螺 杆穿过外筒插入对应的滑槽内, 当拧紧定位螺杆时, 定位螺杆顶住内筒, 形成对外筒、 内筒 的定位, 当拧松定位螺杆时, 可以从外筒中向上拉出内筒, 使外筒的内腔形成烟熏腔, 外筒 的壁上设有与烟熏腔连通的燃料入口, 所述外筒的底壁、 内筒的底壁、 顶盖上均设有通气 口; 0009 所述抓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 所述抓捕笼的内径大于外筒的外径, 所述抓 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 所述抓捕笼的底部封口, 且倒扣在外筒外, 抓捕笼的开口部沿外筒 轴向向下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 使抓捕。

9、笼包裹住外筒的至少部分外壁, 环状软管内嵌入有 收口松紧带, 所述收口松紧带具有延长拉线, 形成拉式自收缩联合的收口结构。 0010 优选的, 所述抓捕笼、 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耐高温塑料膜或者铁丝网。 0011 优选的, 所述抓捕笼、 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耐高温塑料膜, 且厚度为0 .05mm- 0.1mm。 0012 优选的, 所述环状软管具有一开口, 所述收口松紧带的两端在环状软管的开口处 打结, 并在该处连接延长拉线。 0013 优选的, 所述立杆采用伸缩杆。 0014 优选的, 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胡蜂胸部的厚度。 0015 优选的, 所述顶盖螺纹固定在内筒上。 说 明 书 1/3 页 。

10、3 CN 107646811 A 3 0016 优选的, 所述定位螺杆的外端设有直径增大的旋钮。 0017 优选的, 所述外筒的一侧沿轴向设有呈条形的连接部, 连接部沿轴向设置下方开 口的安装孔, 所述立杆的上端插入该安装孔内, 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0018 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将胡蜂全体捕捉回来, 此后能够熏杀捕捉到的胡蜂, 而 且熏杀后的胡蜂可以入药, 为养蜂场增加利润。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胡蜂捕杀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抓捕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拉式自收缩联合的收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熏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熏杀装置拉出内筒。

11、的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 0025 1为立杆, 2为内筒, 3为出气孔, 4为环状软管, 5为收口松紧带, 6为延长拉线; 21为 外筒, 22为内筒, 23为顶盖, 24为滑槽, 25为旋钮, 26为燃料入口, 27为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参见图1-图5, 为一种胡蜂捕杀器, 包括熏杀装置、 抓捕笼, 所述熏杀装置包括外 筒、 内筒以及顶盖, 所述外筒的一侧设有可拆卸的立杆, 优选的, 所述外筒的一侧沿轴向设 有呈条形的连接部, 连接部沿轴向设置下方开口的安装孔, 所述立杆的上端插入该安装孔 内, 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立杆采用伸缩杆, 伸缩杆结构可采用可以伸缩晾衣杆。

12、的结构。 所述外筒、 内筒均具有底壁且上方开口, 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 且与外筒间隙配合, 所述顶 盖用于盖住内筒上方开口, 所述顶盖设置用于固定在内筒上的螺纹。 所述内筒的外周面沿 轴向设置有若干滑槽, 所述外筒上沿径向螺纹配合有对应若干滑槽的若干定位螺杆, 所述 定位螺杆的外端设有直径增大的旋钮。 所述定位螺杆穿过外筒插入对应的滑槽内, 当拧紧 定位螺杆时, 定位螺杆顶住内筒, 形成对外筒、 内筒的定位, 当拧松定位螺杆时, 可以从外筒 中向上拉出内筒, 使外筒的内腔形成烟熏腔, 外筒的壁上设有与烟熏腔连通的燃料入口, 所 述外筒的底壁、 内筒的底壁、 顶盖上均设有通气口。 0027 所述。

13、抓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 所述抓捕笼的内径大于外筒的外径, 所述抓 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 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胡蜂胸部的厚度。 所述抓捕笼的底部封口, 且倒扣在外筒外, 抓捕笼的开口部沿外筒轴向向下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 使抓捕笼包裹住 外筒的至少部分外壁, 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松紧带, 所述收口松紧带具有延长拉线, 形成 拉式自收缩联合的收口结构。 优选的, 所述环状软管具有一开口, 所述收口松紧带的两端在 环状软管的开口处打结, 并在该处连接延长拉线。 进一步的, 所述抓捕笼、 环状软管的材料 采用耐高温塑料膜, 且厚度为0.05mm-0.1mm。 以保证抓捕笼、 环状软管即具有一定刚。

14、度又具 有一定柔性, 此外还能防止被蜜蜂划破。 0028 胡蜂捕杀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9 S1, 找到胡蜂蜂巢; 0030 在胡蜂出没的地方涂抹蜂蜜, 引诱胡蜂的侦查蜂出现, 待侦查蜂自行离去, 侦查蜂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646811 A 4 往复若干次后, 会带来蜂群, 根据醒目的蜂群的归巢方向即可找到胡蜂的蜂巢。 0031 S2, 取胡蜂捕杀器(未盖顶盖), 手握立杆, 将抓捕笼从下往上盖住胡蜂蜂巢, 过程 中, 底部扎口在内筒内向下移动, 环状软管在内筒外壁上向上滑动, 直至环状软管完全脱离 内筒的外壁, 环状软管在收口松紧带的弹力作用下自动收口, 然后向。

15、下拉动延长拉线, 使抓 捕笼完全收口, 抓捕笼完全套住胡蜂蜂巢, 然后取下胡蜂蜂巢, 将所有胡蜂完全装入抓捕笼 内; 当然, 也可以直接拽延长拉线将蜂巢扯下来, 但是没有人工取巢保险; 0032 S3, 将抓捕笼整体放入内筒中, 盖上顶盖, 然后拆卸立杆, 拧松定位螺杆, 从外筒中 向上拉出内筒, 使外筒的内腔形成烟熏腔; 然后从燃料入口向烟熏腔中塞入点燃的农村常 见燃料, 燃料最好不要有火焰, 且能产生大量烟气, 例如稻谷壳、 锯木面等小块形状的燃料, 燃料燃烧过程中从外筒的通气孔进入空气, 烟气经内筒、 顶盖的通气孔排出, 根据所需烟气 浓度的不同采用不同孔径的通气孔, 通孔孔径至少为胡蜂。

16、胸部厚度。 熏杀后的胡蜂可以入 药, 整个过程不损坏抓捕笼。 0033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通 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在 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 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646811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107646811 A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107646811 A 7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107646811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