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20576.9 (22)申请日 2017.07.27 (73)专利权人 赣州致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41100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梅林镇双 龙大道37号三楼 (72)发明人 林洲玉 (51)Int.Cl. A01G 3/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 皮刀, 包括剥刀、 操作杆和握杆, 所述剥刀通过转 轴固定安装在操作杆的顶部, 所述操作杆对应剥 刀的下方设置有滑槽, 并。
2、通过滑槽设置有滚轴, 所述操作杆对应剥刀的侧边设置有滑槽二, 并通 过滑槽二固定安装有限位杆, 所述握杆的端部与 操作杆的末端固定连接, 所述握杆上设置有防滑 胶垫, 所述握杆的末端设置有毛刷。 该果树种植 用果树剥皮刀, 结构简单, 便于操作, 有效提高对 果树剥皮处理的质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978130 U 2018.02.09 CN 206978130 U 1.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包括剥刀(1)、 操作杆(2)和握杆(3),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剥刀(1)通过转轴(11)固定安装在操作杆(2)的顶部, 所述操作杆(2)对应剥刀(1)的下方设 置。
3、有滑槽(21), 并通过滑槽(21)设置有滚轴(12), 所述操作杆(2)对应剥刀(1)的侧边设置 有滑槽二(23), 并通过滑槽二(23)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31), 所述握杆(3)的端部与操作杆 (2)的末端固定连接, 所述握杆(3)上设置有防滑胶垫(31), 所述握杆(3)的末端设置有毛刷 (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刀(1)呈鸭 嘴状设置, 所述操作杆(2)对应剥刀(1)设置有端盖(22), 所述端盖(22)与操作杆(2)螺旋固 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轴(12)通过 卡块。
4、(121)与滑槽(21)滑动连接, 所述端盖(22)顶部设置有与滚轴(12)对应的空腔(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杆(231) 通过定位销(232)与滑槽二(23)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杆(231)的长度大于剥刀(1)长度的二 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杆(2)呈L 状设置, 且握杆对应操作杆(2)呈大肚状设置, 所述握杆(3)内部对应毛刷(32)设置有置物 腔(33), 且毛刷(32)与置物腔(33)内部伸缩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978130 。
5、U 2 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种植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背景技术 0002 果树环剥是在果树生长期内将其主干或主枝干的韧皮部剥去一环, 轻轻去皮而不 伤木质部, 目的是能够切断叶片制造出来的碳水化合物通过表皮向根系输送, 从而积累在 枝芽上, 促进新梢老熟, 抑制冬梢的萌芽, 有效地促进花芽分化、 成化和坐果。 0003 目前对枝干做环剥处理的工具一般是铲刀, 其工作过程是人工用铲刀沿枝干环剥 处铲一圈, 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低, 难以保证剥口的质量, 不利于剥口愈合生长, 而且不方 便操作者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
6、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果树种植用 果树剥皮刀。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包括剥刀、 操作杆和握杆, 所述剥刀通过转轴固定安 装在操作杆的顶部, 所述操作杆对应剥刀的下方设置有滑槽, 并通过滑槽设置有滚轴, 所述 操作杆对应剥刀的侧边设置有滑槽二, 并通过滑槽二固定安装有限位杆, 所述握杆的端部 与操作杆的末端固定连接, 所述握杆上设置有防滑胶垫, 所述握杆的末端设置有毛刷。 0007 优选地, 所述剥刀呈鸭嘴状设置, 所述操作杆对应剥刀设置有端盖, 所述端盖与操 作杆螺旋固定连接。。
7、 在不需要使用本装置时, 将剥刀通过转轴与操作杆的端部呈水平状调 节, 端盖对剥刀进行防护, 并避免剥刀误伤操作者。 0008 优选地, 所述滚轴通过卡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所述端盖顶部设置有与滚轴对应的 空腔。 不使用装置时, 将滚轴通过卡块从滑槽上拆卸, 放入空腔内收纳, 方便下次使用时再 次使用。 0009 优选地, 所述限位杆通过定位销与滑槽二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杆的长度大于剥刀 长度的二分之一。 对果树树干进行剥皮处理时, 将限位杆通过定位销调节角度, 并根据果树 需要剥皮的宽度调节限位杆与剥刀之间的距离, 提高对果树剥皮的质量。 0010 优选地, 所述操作杆呈L状设置, 且握杆对应。
8、操作杆呈大肚状设置, 所述握杆内部 对应毛刷设置有置物腔, 且毛刷与置物腔内部伸缩设置。 大肚状的握杆方便操作者对其操 作使用, 在剥刀对果树剥皮之后通过毛刷对剥皮处碎屑刷除, 不使用时将毛刷收缩入置物 腔内, 对毛刷收纳保护。 0011 本实用新型中, 对果树剥皮时, 将剥刀通过转轴调节与操作杆的角度, 操作者手持 握杆, 限位杆通过定位销调节角度, 并根据果树需要剥皮的宽度调节限位杆与剥刀之间的 距离, 剥刀对果树剥皮时, 滚轴辅助剥刀对果树剥皮处理, 提高果树剥皮处理的效率; 不需 要使用本装置时, 将剥刀通过转轴与操作杆的端部呈水平状调节, 端盖对剥刀进行防护, 将 说 明 书 1/3。
9、 页 3 CN 206978130 U 3 滚轴通过卡块从滑槽上拆卸, 放入空腔内收纳, 毛刷收缩入置物腔内, 对毛刷收纳保护。 该 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结构简单, 便于操作, 有效提高对果树剥皮处理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剥刀; 11转轴; 12滚轴; 121卡块; 2操作杆; 21滑槽; 22端盖; 221空腔; 23滑槽 二; 231限位杆; 23。
10、2定位销; 3握杆; 31防滑胶垫; 32毛刷; 33置物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17 参照图1-3, 一种果树种植用果树剥皮刀, 包括剥刀1、 操作杆2和握杆3, 所述剥刀1 通过转轴11固定安装在操作杆2的顶部, 所述操作杆2对应剥刀1的下方设置有滑槽21, 并通 过滑槽21设置有滚轴12, 所述剥刀1呈鸭嘴状设置, 所述操作杆2对应剥刀1设置有端盖22, 所述端盖22与操作杆2螺旋固定连接。 在不需要使用本。
11、装置时, 将剥刀1通过转轴11与操作 杆2的端部呈水平状调节, 端盖22对剥刀1进行防护, 并避免剥刀1误伤操作者。 所述滚轴12 通过卡块121与滑槽21滑动连接, 所述端盖22顶部设置有与滚轴12对应的空腔221。 不使用 装置时, 将滚轴12通过卡块121从滑槽21上拆卸, 放入空腔221内收纳, 方便下次使用时再次 使用。 所述操作杆2对应剥刀1的侧边设置有滑槽二23, 并通过滑槽二23固定安装有限位杆 231, 所述限位杆231通过定位销232与滑槽二23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杆231的长度大于剥刀1 长度的二分之一。 对果树树干进行剥皮处理时, 将限位杆231通过定位销232调节角度。
12、, 并根 据果树需要剥皮的宽度调节限位杆231与剥刀1之间的距离, 提高对果树剥皮的质量。 所述 握杆3的端部与操作杆2的末端固定连接, 所述握杆3上设置有防滑胶垫31, 所述握杆3的末 端设置有毛刷32。 所述操作杆2呈L状设置, 且握杆3对应操作杆2呈大肚状设置, 所述握杆3 内部对应毛刷32设置有置物腔33, 且毛刷32与置物腔33内部伸缩设置。 大肚状的握杆3方便 操作者对其操作使用, 在剥刀1对果树剥皮之后通过毛刷32对剥皮处碎屑刷除, 不使用时将 毛刷32收缩入置物腔33内, 对毛刷32收纳保护。 0018 本实用新型中, 对果树剥皮时, 将剥刀1通过转轴11调节与操作杆2的角度,。
13、 操作者 手持握杆3, 限位杆231通过定位销232调节角度, 并根据果树需要剥皮的宽度调节限位杆 231与剥刀1之间的距离, 剥刀1对果树剥皮时, 滚轴12辅助剥刀1对果树剥皮处理, 提高果树 剥皮处理的效率; 不需要使用本装置时, 将剥刀1通过转轴11与操作杆2的端部呈水平状调 节, 端盖22对剥刀1进行防护, 将滚轴12通过卡块121从滑槽21上拆卸, 放入空腔221内收纳, 毛刷32收缩入置物腔33内, 对毛刷32收纳保护。 0019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978130 U 4 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978130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978130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978130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