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705479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920084.4

申请日:

20170930

公开号:

CN107568032A

公开日:

2018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25/02,A01G25/16,E03B3/28

主分类号:

A01G25/02,A01G25/16,E03B3/28

申请人:

广西河池未来之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英健

地址:

5428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市庆远镇金宜大道378号

优先权:

CN201710920084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家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属于集水灌溉技术领域。包括主杆,为中空结构,竖立设置在安装面上,主杆内设有水箱;副杆,副杆交错安装在主杆上并相对主杆清洗朝上设置,副杆内设有连通水箱的导水管;雾水收集单元,包括若干个并安装在副杆上,所述雾水收集单元包括多个呈叶片状的框架、位于框架一端的固定端和设置在框架上的雾水吸收网;所述框架为环形结构且相对副杆倾斜朝上设置;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水泵、水位传感器和处理器,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所述电磁阀、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处理器,水泵位于水箱底部,其出水端连通位于水箱外的电磁阀;滴灌管,所述滴灌管连通电磁阀。本发明具有较强收集雾水并进行灌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为中空结构,竖立设置在安装面上,主杆内设有水箱;副杆,所述副杆交错安装在主杆上并相对主杆清洗朝上设置,副杆内设有连通水箱的导水管;雾水收集单元,包括若干个并安装在副杆上,所述雾水收集单元包括多个呈叶片状的框架、位于框架一端的固定端和设置在框架上的雾水吸收网;所述框架为环形结构且相对副杆倾斜朝上设置;多个所述框架间呈层叠式设置,其一端均与固定端一端固定;所述框架间间隔5-10mm;所述框架内环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雾水吸收网沿所述环形凹槽周向固定;所述固定端外侧为螺纹结构,并能够与副杆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端沿轴线设有贯通的导水孔,导水孔对应框架一端为漏斗状设置且该漏斗最大端与固定端端面轮廓对应,导水孔另一端连通导水管;在固定端对应雾水吸收网一端上设有沿其端面轮廓设置的环形翼板,所述翼板朝向雾水吸收网一侧并倾斜向外;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水泵、水位传感器和处理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所述电磁阀、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处理器,所述水泵位于水箱底部,其出水端连通位于水箱外的电磁阀;滴灌管,所述滴灌管连通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间间隔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对应框架的端面设有对应框架插接连接的插槽,所述框架对应固定端一端设有对应插槽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内壁、框架内环面、导水孔和翼板环形翼板上均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撑杆顶部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滴灌管包括管体、滴头和铜片,所述滴头设置在管体内,并沿管体轴向间隔均匀布置;所述滴头包括滴头本体和弹性膜片,所述滴头本体内具有一容腔,所述滴头本体朝向管体内一端设置有进水孔,其相对一端设有外露于管体的出水孔,进水孔和出水孔均连通容腔;所述弹性膜片位于滴头本体内容腔内并与滴头本体通过多排粘结点连接,所述弹性膜片对应进水孔,且多排粘结点之间交错设置形成连通进水孔的渗水通道,所述渗水通道呈蜂窝状布置;所述铜片设置在所述容腔内;所述滴头本体位于管体内部分呈椭圆面设置,所述容腔呈椭圆体设置,且弹性膜片面积不小于容腔内壁面积的四分之三。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水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为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世界淡水资源日益紧缺,而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的安全威胁。要破解耕地面积有限、淡水资源紧缺和世界粮食需求上涨之间的难题,发展节水灌溉成为关键。在水资源并不丰富地区,很多可耕种的田地在山丘,这些地方远离水源、溪流,往往需要建造引水渠或使用抽水泵,但即使如此也是不能满足。很多种植的灌溉往往是“靠天吃饭”,久不下雨往往就是低产量或者绝收。因而对集水装置需求十分紧迫,特别是可以在夜间集水,收集露水的集水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专利201410750485.6公开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可利用雨水进行园林灌溉。这种装置只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不能够对雾水收集,只能“靠天吃饭”,具有局限性。

专利201310598099.5公开一种雾水收集装置能够收集雾水中水分,但其受限于结构只能够设用于小型装置,同时其雾水收集区域小,同时容易积累杂物。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收集雾水同时具有较强收集能力,不积累杂物的收集装置,同时可以配合滴灌管进行灌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具有较强收集能力,不积累杂物的收集装置,同时可以配合滴灌管进行灌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包括

主杆,为中空结构,竖立设置在安装面上,主杆内设有水箱;

副杆,所述副杆交错安装在主杆上并相对主杆清洗朝上设置,副杆内设有连通水箱的导水管;

雾水收集单元,包括若干个并安装在副杆上,所述雾水收集单元包括多个呈叶片状的框架、位于框架一端的固定端和设置在框架上的雾水吸收网;所述框架为环形结构且相对副杆倾斜朝上设置;多个所述框架间呈层叠式设置,其一端均与固定端一端固定;所述框架间间隔5-10mm;所述框架内环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雾水吸收网沿所述环形凹槽周向固定;所述固定端外侧为螺纹结构,并能够与副杆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端沿轴线设有贯通的导水孔,导水孔对应框架一端为漏斗状设置且该漏斗最大端与固定端端面轮廓对应,导水孔另一端连通导水管;在固定端对应雾水吸收网一端上设有沿其端面轮廓设置的环形翼板,所述翼板朝向雾水吸收网一侧并倾斜向外;

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水泵、水位传感器和处理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所述电磁阀、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处理器,所述水泵位于水箱底部,其出水端连通位于水箱外的电磁阀;

滴灌管,所述滴灌管连通电磁阀。

本发明可以使用雾水收集单元进行雾水收集并流入水箱中,并通过控制单元对滴灌管实现对植物的灌溉,其具有智能一体化,集雾水收集和灌溉于一体,可以满足多种场合使用。本发明为树形结构,模仿树木,其外形颜色和形状可以根据周边植被喷涂不同颜色和形状装置;这样可以很好融入在公园中形成风景的一部分。这里雾水吸收网作为“树叶”可以设置多个,形状大小可以根据模拟的植被设置,如大叶紫薇和珊瑚树等。其中,雾水在雾水吸收网中形成水滴,水滴通过环形翼板汇入导水孔,经导水管流入水箱。并经过滴灌管灌溉植物。

优选的,所述框架间间隔8mm。

优选的,所述固定端对应框架的端面设有对应框架插接连接的插槽,所述框架对应固定端一端设有对应插槽的凸起。

优选的,所述导水管内壁、框架内环面、导水孔和翼板环形翼板上均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这样可以形成光滑疏水面,有利于水滴收集。

优选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撑杆顶部并与处理器电连接。这样方便在户外任意地方安装使用。

优选的,滴灌管包括管体、滴头和铜片,所述滴头设置在管体内,并沿管体轴向间隔均匀布置;所述滴头包括滴头本体和弹性膜片,所述滴头本体内具有一容腔,所述滴头本体朝向管体内一端设置有进水孔,其相对一端设有外露于管体的出水孔,进水孔和出水孔均连通容腔;所述弹性膜片位于滴头本体内容腔内并与滴头本体通过多排粘结点连接,所述弹性膜片对应进水孔,且多排粘结点之间交错设置形成连通进水孔的渗水通道,所述渗水通道呈蜂窝状布置;所述铜片设置在所述容腔内;所述滴头本体位于管体内部分呈椭圆面设置,所述容腔呈椭圆体设置,且弹性膜片面积不小于容腔内壁面积的四分之三。

这里将实际产生滴灌的滴孔内置,将外露的出水孔加大,这样不会因为出水孔的大小影响出水,同时不会因为出水孔过小而造成阻塞现象发生。具体是,有弹性膜片造成滴灌出水的出水通道,而这样的的出水通道位于容腔内,即内置,不外露,这样隔绝了阻塞现象发生。这里采用弹性膜片与滴头本体粘结形成滴灌出水通道,滴头可以先预制,加快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树形结构,模仿树木,其外形颜色和形状可以根据周边植被喷涂不同颜色和形状装置;这样可以很好融入在公园中形成风景的一部分。这里雾水吸收网作为“树叶”可以设置多个,形状大小可以根据模拟的植被设置,如大叶紫薇和珊瑚树等。其中,雾水在雾水吸收网中形成水滴,水滴通过环形翼板汇入导水孔,经导水管流入水箱。并经过滴灌管灌溉植物。

2.本发明有弹性膜片造成滴灌出水的出水通道,而这样的的出水通道位于容腔内,即内置,不外露,这样隔绝了阻塞现象发生。铜片可以与水中氧气生成氧化铜,从而生成含有氧化铜的溶液,并在滴灌外出水口形成含有氧化铜的泥土区域从而抑制作物根系阻塞外出水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雾水收集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滴灌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主杆、2-副杆、3-雾水收集单元、4-水箱、5-导水管、31-框架、32-雾水吸收网、33-固定端、10-滴灌管、11-管体、12-滴头本体、13-容腔、14-弹性膜片、15-进水孔、16-出水孔、17-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包括主杆1、副杆2、雾水收集单元3、控制单元和滴灌管10。本发明为树形结构,主杆1模仿树木树干,副杆2模仿树木枝干,雾水收集单元3模仿树木树叶。其外形颜色和形状可以根据周边植被喷涂不同颜色和形状装置;这样可以很好融入在公园中形成风景的一部分。这里雾水吸收网32作为“树叶”可以设置多个,形状大小可以根据模拟设置,如主杆1、副杆2、雾水收集单元3对应设置呈珊瑚树形状。

主杆1,为中空结构,竖立设置在安装面上,主杆1内设有水箱4。

副杆2,副杆2交错安装在主杆1上并相对主杆1清洗朝上设置,副杆2内设有连通水箱4的导水管5。

雾水收集单元3包括若干个并安装在副杆2上,固定端33对应框架31的端面设有对应框架31插接连接的插槽,框架31对应固定端33一端设有对应插槽的凸起。雾水收集单元3包括多个呈叶片状的框架31、位于框架31一端的固定端33和设置在框架31上的雾水吸收网32。框架31为环形结构且相对副杆2倾斜朝上设置;多个框架31间呈层叠式设置,其一端均与固定端33一端固定;框架31间间隔8mm。框架31内环面设有环形凹槽,雾水吸收网32沿环形凹槽周向固定;固定端33外侧为螺纹结构,并能够与副杆2螺纹连接,固定端33沿轴线设有贯通的导水孔,导水孔对应框架31一端为漏斗状设置且该漏斗最大端与固定端33端面轮廓对应,导水孔另一端连通导水管5。在固定端33对应雾水吸收网32一端上设有沿其端面轮廓设置的环形翼板,翼板朝向雾水吸收网32一侧并倾斜向外。

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水泵、水位传感器和处理器,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4内,电磁阀、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处理器,水泵位于水箱4底部,其出水端连通位于水箱4外的电磁阀。滴灌管10连通电磁阀。

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撑杆顶部并与处理器电连接。这样方便在户外任意地方安装使用。

其中,导水管5内壁、框架31内环面、导水孔和翼板环形翼板上均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这样可以形成光滑疏水面,有利于水滴收集。

本发明可以使用雾水收集单元3进行雾水收集并流入水箱4中,并通过控制单元对滴灌管10实现对植物的灌溉,其具有智能一体化,集雾水收集和灌溉于一体,可以满足多种场合使用。本发明为树形结构,模仿树木,其外形颜色和形状可以根据周边植被喷涂不同颜色和形状装置;这样可以很好融入在公园中形成风景的一部分。这里雾水吸收网32作为“树叶”可以设置多个,形状大小可以根据模拟的植被设置,如大叶紫薇和珊瑚树等。其中,雾水在雾水吸收网32中形成水滴,水滴通过环形翼板汇入导水孔,经导水管5流入水箱4。并经过滴灌管10灌溉植物。

如图4所示,滴灌管10包括管体11、滴头和铜片17,滴头设置在管体11内,并沿管体11轴向间隔均匀布置。滴头包括滴头本体12和弹性膜片14,滴头本体12内具有一容腔13,滴头本体12朝向管体11内一端设置有进水孔15,其相对一端设有外露于管体11的出水孔16,进水孔15和出水孔16均连通容腔13。弹性膜片14位于滴头本体12内容腔13内并与滴头本体12通过多排粘结点连接,弹性膜片14对应进水孔15,且多排粘结点之间交错设置形成连通进水孔15的渗水通道,渗水通道呈蜂窝状布置;铜片17设置在容腔13内。滴头本体12位于管体11内部分呈椭圆面设置,容腔13呈椭圆体设置,且弹性膜片14面积不小于容腔13内壁面积的四分之三。

将实际产生滴灌的滴孔掩藏,将外露的出水孔16加大,这样不会因为出水孔16的大小影响出水,同时不会因为出水孔16过小而造成阻塞现象发生。具体是,有弹性膜片14造成滴灌出水的出水通道,而这样的的出水通道位于容腔13内,即内置,不外露,这样隔绝了阻塞现象发生。这里采用弹性膜片14与滴头本体12粘结形成滴灌出水通道,滴头可以先预制,加快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920084.4 (22)申请日 2017.09.30 (71)申请人 广西河池未来之星环保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5428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 市庆远镇金宜大道378号 (72)发明人 谢英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340 代理人 李家恒 (51)Int.Cl. A01G 25/02(2006.01) A01G 25/16(2006.01) E03B 3/2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 。

2、(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 属于 集水灌溉技术领域。 包括主杆, 为中空结构, 竖立 设置在安装面上, 主杆内设有水箱; 副杆, 副杆交 错安装在主杆上并相对主杆清洗朝上设置, 副杆 内设有连通水箱的导水管; 雾水收集单元, 包括 若干个并安装在副杆上, 所述雾水收集单元包括 多个呈叶片状的框架、 位于框架一端的固定端和 设置在框架上的雾水吸收网; 所述框架为环形结 构且相对副杆倾斜朝上设置; 控制单元, 包括电 磁阀、 水泵、 水位传感器和处理器, 水位传感器设 置在水箱内, 所述电磁阀、 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分 别电连接处理器, 水泵位于水箱底部, 其出水端 连通位于水箱。

3、外的电磁阀; 滴灌管, 所述滴灌管 连通电磁阀。 本发明具有较强收集雾水并进行灌 溉。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07568032 A 2018.01.12 CN 107568032 A 1.一种集水灌溉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主杆, 为中空结构, 竖立设置在安装面上, 主杆内设有水箱; 副杆, 所述副杆交错安装在主杆上并相对主杆清洗朝上设置, 副杆内设有连通水箱的 导水管; 雾水收集单元, 包括若干个并安装在副杆上, 所述雾水收集单元包括多个呈叶片状的 框架、 位于框架一端的固定端和设置在框架上的雾水吸收网; 所述框架为环形结构且相对 副杆倾斜朝上设置; 多个所述框架。

4、间呈层叠式设置, 其一端均与固定端一端固定; 所述框架 间间隔5-10mm; 所述框架内环面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雾水吸收网沿所述环形凹槽周向固定; 所述固定端外侧为螺纹结构, 并能够与副杆螺纹连接, 所述固定端沿轴线设有贯通的导水 孔, 导水孔对应框架一端为漏斗状设置且该漏斗最大端与固定端端面轮廓对应, 导水孔另 一端连通导水管; 在固定端对应雾水吸收网一端上设有沿其端面轮廓设置的环形翼板, 所 述翼板朝向雾水吸收网一侧并倾斜向外; 控制单元, 包括电磁阀、 水泵、 水位传感器和处理器, 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 所 述电磁阀、 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处理器, 所述水泵位于水箱底部, 。

5、其出水端连通位 于水箱外的电磁阀; 滴灌管, 所述滴灌管连通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间间隔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端对应框架的端面 设有对应框架插接连接的插槽, 所述框架对应固定端一端设有对应插槽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管内壁、 框架内环 面、 导水孔和翼板环形翼板上均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 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撑杆顶部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6、种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 滴灌管包括管体、 滴头和铜 片, 所述滴头设置在管体内, 并沿管体轴向间隔均匀布置; 所述滴头包括滴头本体和弹性膜 片, 所述滴头本体内具有一容腔, 所述滴头本体朝向管体内一端设置有进水孔, 其相对一端 设有外露于管体的出水孔, 进水孔和出水孔均连通容腔; 所述弹性膜片位于滴头本体内容 腔内并与滴头本体通过多排粘结点连接, 所述弹性膜片对应进水孔, 且多排粘结点之间交 错设置形成连通进水孔的渗水通道, 所述渗水通道呈蜂窝状布置; 所述铜片设置在所述容 腔内; 所述滴头本体位于管体内部分呈椭圆面设置, 所述容腔呈椭圆体设置, 且弹性膜片面 积不小于容腔内壁面积的四分。

7、之三。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568032 A 2 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集水灌溉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为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获取高产稳产, 必须 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 在自然条件下, 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 不能满足作物 对水分要求。 因此, 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 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 世界淡水资源日益紧缺, 而 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的安全威胁。 要破解耕地面积有限、 淡水资源紧缺和世界粮食需求上涨之间。

8、的难题, 发展节水灌溉成为 关键。 在水资源并不丰富地区, 很多可耕种的田地在山丘, 这些地方远离水源、 溪流, 往往需 要建造引水渠或使用抽水泵, 但即使如此也是不能满足。 很多种植的灌溉往往是 “靠天吃 饭” , 久不下雨往往就是低产量或者绝收。 因而对集水装置需求十分紧迫, 特别是可以在夜 间集水, 收集露水的集水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0003 专利201410750485.6公开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 可利用雨水 进行园林灌溉。 这种装置只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 不能够对雾水收集, 只能 “靠天吃饭” , 具 有局限性。 0004 专利201310598099.5公开一种雾。

9、水收集装置能够收集雾水中水分, 但其受限于结 构只能够设用于小型装置, 同时其雾水收集区域小, 同时容易积累杂物。 0005 因此, 需要一种可以收集雾水同时具有较强收集能力, 不积累杂物的收集装置, 同 时可以配合滴灌管进行灌溉。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 针对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 具有较强收集 能力, 不积累杂物的收集装置, 同时可以配合滴灌管进行灌溉。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集水灌溉系统, 包括 0009 主杆, 为中空结构, 竖立设置在安装面上, 主杆内设有水箱; 0010 副杆, 所述副杆交错安装在主杆。

10、上并相对主杆清洗朝上设置, 副杆内设有连通水 箱的导水管; 0011 雾水收集单元, 包括若干个并安装在副杆上, 所述雾水收集单元包括多个呈叶片 状的框架、 位于框架一端的固定端和设置在框架上的雾水吸收网; 所述框架为环形结构且 相对副杆倾斜朝上设置; 多个所述框架间呈层叠式设置, 其一端均与固定端一端固定; 所述 框架间间隔5-10mm; 所述框架内环面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雾水吸收网沿所述环形凹槽周向 固定; 所述固定端外侧为螺纹结构, 并能够与副杆螺纹连接, 所述固定端沿轴线设有贯通的 导水孔, 导水孔对应框架一端为漏斗状设置且该漏斗最大端与固定端端面轮廓对应, 导水 孔另一端连通导水管;。

11、 在固定端对应雾水吸收网一端上设有沿其端面轮廓设置的环形翼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7568032 A 3 板, 所述翼板朝向雾水吸收网一侧并倾斜向外; 0012 控制单元, 包括电磁阀、 水泵、 水位传感器和处理器, 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 内, 所述电磁阀、 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处理器, 所述水泵位于水箱底部, 其出水端 连通位于水箱外的电磁阀; 0013 滴灌管, 所述滴灌管连通电磁阀。 0014 本发明可以使用雾水收集单元进行雾水收集并流入水箱中, 并通过控制单元对滴 灌管实现对植物的灌溉, 其具有智能一体化, 集雾水收集和灌溉于一体, 可以满足多种场合 使用。 。

12、本发明为树形结构, 模仿树木, 其外形颜色和形状可以根据周边植被喷涂不同颜色和 形状装置; 这样可以很好融入在公园中形成风景的一部分。 这里雾水吸收网作为 “树叶” 可 以设置多个, 形状大小可以根据模拟的植被设置, 如大叶紫薇和珊瑚树等。 其中, 雾水在雾 水吸收网中形成水滴, 水滴通过环形翼板汇入导水孔, 经导水管流入水箱。 并经过滴灌管灌 溉植物。 0015 优选的, 所述框架间间隔8mm。 0016 优选的, 所述固定端对应框架的端面设有对应框架插接连接的插槽, 所述框架对 应固定端一端设有对应插槽的凸起。 0017 优选的, 所述导水管内壁、 框架内环面、 导水孔和翼板环形翼板上均设。

13、有聚四氟乙 烯涂层。 这样可以形成光滑疏水面, 有利于水滴收集。 0018 优选的, 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撑杆顶部并与处理器 电连接。 这样方便在户外任意地方安装使用。 0019 优选的, 滴灌管包括管体、 滴头和铜片, 所述滴头设置在管体内, 并沿管体轴向间 隔均匀布置; 所述滴头包括滴头本体和弹性膜片, 所述滴头本体内具有一容腔, 所述滴头本 体朝向管体内一端设置有进水孔, 其相对一端设有外露于管体的出水孔, 进水孔和出水孔 均连通容腔; 所述弹性膜片位于滴头本体内容腔内并与滴头本体通过多排粘结点连接, 所 述弹性膜片对应进水孔, 且多排粘结点之间交错设置形成连通。

14、进水孔的渗水通道, 所述渗 水通道呈蜂窝状布置; 所述铜片设置在所述容腔内; 所述滴头本体位于管体内部分呈椭圆 面设置, 所述容腔呈椭圆体设置, 且弹性膜片面积不小于容腔内壁面积的四分之三。 0020 这里将实际产生滴灌的滴孔内置, 将外露的出水孔加大, 这样不会因为出水孔的 大小影响出水, 同时不会因为出水孔过小而造成阻塞现象发生。 具体是, 有弹性膜片造成滴 灌出水的出水通道, 而这样的的出水通道位于容腔内, 即内置, 不外露, 这样隔绝了阻塞现 象发生。 这里采用弹性膜片与滴头本体粘结形成滴灌出水通道, 滴头可以先预制, 加快生产 效率, 节约成本。 0021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

15、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 1.本发明为树形结构, 模仿树木, 其外形颜色和形状可以根据周边植被喷涂不同 颜色和形状装置; 这样可以很好融入在公园中形成风景的一部分。 这里雾水吸收网作为 “树 叶” 可以设置多个, 形状大小可以根据模拟的植被设置, 如大叶紫薇和珊瑚树等。 其中, 雾水 在雾水吸收网中形成水滴, 水滴通过环形翼板汇入导水孔, 经导水管流入水箱。 并经过滴灌 管灌溉植物。 0023 2.本发明有弹性膜片造成滴灌出水的出水通道, 而这样的的出水通道位于容腔 内, 即内置, 不外露, 这样隔绝了阻塞现象发生。 铜片可以与水中氧气生成氧化铜, 从而生成 说 明 书 2/4 页 4。

16、 CN 107568032 A 4 含有氧化铜的溶液, 并在滴灌外出水口形成含有氧化铜的泥土区域从而抑制作物根系阻塞 外出水口。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发明雾水收集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图2中A-A横截面示意图。 0027 图4是本发明滴灌管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中, 1-主杆、 2-副杆、 3-雾水收集单元、 4-水箱、 5-导水管、 31-框架、 32-雾水吸 收网、 33-固定端、 10-滴灌管、 11-管体、 12-滴头本体、 13-容腔、 14-弹性膜片、 15-进水孔、 16-出水孔、 17-铜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

17、29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0030 如图1-3所示, 一种智能集水灌溉装置, 包括主杆1、 副杆2、 雾水收集单元3、 控制单 元和滴灌管10。 本发明为树形结构, 主杆1模仿树木树干, 副杆2模仿树木枝干, 雾水收集单 元3模仿树木树叶。 其外形颜色和形状可以根据周边植被喷涂不同颜色和形状装置; 这样可 以很好融入在公园中形成风景的一部分。 这里雾水吸收网32作为 “树叶” 可以设置多个, 形 状大小可以根据模拟设置, 如主杆1、 副杆2、 雾水收集单元3对应设置呈珊瑚树形状。 0031 主杆1, 为中空结构, 竖立设置在安装面上, 主杆1内设有水箱4。 0032 副杆。

18、2, 副杆2交错安装在主杆1上并相对主杆1清洗朝上设置, 副杆2内设有连通水 箱4的导水管5。 0033 雾水收集单元3包括若干个并安装在副杆2上, 固定端33对应框架31的端面设有对 应框架31插接连接的插槽, 框架31对应固定端33一端设有对应插槽的凸起。 雾水收集单元3 包括多个呈叶片状的框架31、 位于框架31一端的固定端33和设置在框架31上的雾水吸收网 32。 框架31为环形结构且相对副杆2倾斜朝上设置; 多个框架31间呈层叠式设置, 其一端均 与固定端33一端固定; 框架31间间隔8mm。 框架31内环面设有环形凹槽, 雾水吸收网32沿环 形凹槽周向固定; 固定端33外侧为螺纹结。

19、构, 并能够与副杆2螺纹连接, 固定端33沿轴线设 有贯通的导水孔, 导水孔对应框架31一端为漏斗状设置且该漏斗最大端与固定端33端面轮 廓对应, 导水孔另一端连通导水管5。 在固定端33对应雾水吸收网32一端上设有沿其端面轮 廓设置的环形翼板, 翼板朝向雾水吸收网32一侧并倾斜向外。 0034 控制单元, 包括电磁阀、 水泵、 水位传感器和处理器, 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4内, 电磁阀、 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处理器, 水泵位于水箱4底部, 其出水端连通位于水 箱4外的电磁阀。 滴灌管10连通电磁阀。 0035 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撑杆顶部并与处理器电连接。 这样 方。

20、便在户外任意地方安装使用。 0036 其中, 导水管5内壁、 框架31内环面、 导水孔和翼板环形翼板上均设有聚四氟乙烯 涂层。 这样可以形成光滑疏水面, 有利于水滴收集。 0037 本发明可以使用雾水收集单元3进行雾水收集并流入水箱4中, 并通过控制单元对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7568032 A 5 滴灌管10实现对植物的灌溉, 其具有智能一体化, 集雾水收集和灌溉于一体, 可以满足多种 场合使用。 本发明为树形结构, 模仿树木, 其外形颜色和形状可以根据周边植被喷涂不同颜 色和形状装置; 这样可以很好融入在公园中形成风景的一部分。 这里雾水吸收网32作为 “树 叶” 可以设。

21、置多个, 形状大小可以根据模拟的植被设置, 如大叶紫薇和珊瑚树等。 其中, 雾水 在雾水吸收网32中形成水滴, 水滴通过环形翼板汇入导水孔, 经导水管5流入水箱4。 并经过 滴灌管10灌溉植物。 0038 如图4所示, 滴灌管10包括管体11、 滴头和铜片17, 滴头设置在管体11内, 并沿管体 11轴向间隔均匀布置。 滴头包括滴头本体12和弹性膜片14, 滴头本体12内具有一容腔13, 滴 头本体12朝向管体11内一端设置有进水孔15, 其相对一端设有外露于管体11的出水孔16, 进水孔15和出水孔16均连通容腔13。 弹性膜片14位于滴头本体12内容腔13内并与滴头本体 12通过多排粘结点。

22、连接, 弹性膜片14对应进水孔15, 且多排粘结点之间交错设置形成连通 进水孔15的渗水通道, 渗水通道呈蜂窝状布置; 铜片17设置在容腔13内。 滴头本体12位于管 体11内部分呈椭圆面设置, 容腔13呈椭圆体设置, 且弹性膜片14面积不小于容腔13内壁面 积的四分之三。 0039 将实际产生滴灌的滴孔掩藏, 将外露的出水孔16加大, 这样不会因为出水孔16的 大小影响出水, 同时不会因为出水孔16过小而造成阻塞现象发生。 具体是, 有弹性膜片14造 成滴灌出水的出水通道, 而这样的的出水通道位于容腔13内, 即内置, 不外露, 这样隔绝了 阻塞现象发生。 这里采用弹性膜片14与滴头本体12粘结形成滴灌出水通道, 滴头可以先预 制, 加快生产效率, 节约成本。 0040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 均应属 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7568032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107568032 A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107568032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