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704625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3451.3

申请日:

1996.02.15

公开号:

CN1138763A

公开日:

1996.12.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公开|||

IPC分类号:

H01R29/00

主分类号:

H01R29/00

申请人: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冈英夫; 鬼孝治; 阪雄次

地址:

日本三重县

优先权:

1995.02.15 JP 27028/95; 1995.02.20 JP 30734/95; 1995.02.20 JP 30736/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江雄;王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包括:在电连接盒中提供的许多母线,每条母线包括第一接头;以及在电子电路单元中提供的许多端子,每个端子的前端插入电连接盒的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的前端中,与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相连;其中每个端子的前端形成第二接头,电连接盒的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和电子电路单元的每个端子的第二接头相互之间正交交叉;加压接触槽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接头中的一个的前端,以便接收第一和第二接头中的另一个的前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连接盒(1,35)和电子电路单元(4,38)之间的电连 接结构(K1,K2),包括: 在电连接盒(1,35)中提供的许多母线(22,40),每条母线 包括第一接头(22a,40b);以及 在电子电路单元(4,38)中提供的许多端子(23,41),每个 端子的前端(23b,41a)插入电连接盒(1,35)的每条母线(22, 40)的第一接头(22a,40b)的前端中,以便与电连接盒(1,35) 的每条母线(22,40)的第一接头(22a,40b)相连; 其中每个端子(23,41)的前端形成第二接头(23b,41a),提 供电连接盒(1,35)的每条母线(22,40)的第一接头(22a,40b) 和电子电路单元(4,38)的每个端子(23,41)的第二接头(23b, 41a),以便相互之间正交交叉; 其中加压接触槽(22b,40c)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接头(22a,23b; 40b,41a)中的一个(22a,40b)的前端,以便接收第一和第二接头 (22a,23b;40b,41a)中的另一个(23b,41a)的前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结构(K1),其中每条母线(22)的 第一接头(22a)从电连接盒(1)的盖(2)的开口(2c)向外露出, 并且每个端子(23)的第二接头(23b)从电子电路单元(4)的盖( 8)的开口(25)向外露出。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连接结构(K1),其中加压接触槽(22b) 形成在电连接盒(1)的每条母线(22)的第一接头(22a)的前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结构(K2),其中电子电路单元(38) 和母线(40)容纳在由电连接盒(35)的上盖(36)和下盖(37)之 间确定的空间中,以便垂直地相互隔开一段预定的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连接结构(K2),其中加压接触槽(40c) 形成在电连接盒(35)的每条母线(40)的第一接头(40b)的前端。
6: 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连接结构(K2),其中电子电路单元(38) 由印刷电路板(38a)形成,并且在每个端子(41)的末端提供的一 对腿部分(41b),与形成在印刷电路板(38a)上的电路(38b)相 连。
7: 根据权利要求5的电连接结构(K2),其中电子电路单元(38) 由印刷电路板(38a)形成,并且在每个端子(41)的末端提供的一 对腿部分(41b),与形成在印刷电路板(38a)上的电路(38b)相 连。
8: 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连接结构(K2),其中每个端子(41)的 腿部分(41b)通过焊料(a)与印刷电路板(38a)的电路(38b)相 连。
9: 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连接结构(K2),其中每个端子(41)的 腿部分(41b)通过焊料(a)与印刷电路板(38a)的电路(38b)相 连。
10: 一种电连接盒(55)和电装置(61,80,90)之间的电连接 结构(K3-K5),包括: 提供给电连接盒(55)的第一电路;以及 提供给电装置(61,80,90)以便与第一电路相连的第二电路; 其中第一和第二电路中的一个电路由导线(W)和与导线(W)加 压接触的许多加压接触端(60)构成,而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中的另 一个电路由许多导电金属片(64)构成,因此加压接触端(60)分别 与导电金属片(64)相连; 其中每个加压接触端(60)具有与外端子相连的接头(60e), 并且加压接触槽(60f)形成在接头(60e)的前端; 其中在导电金属片(64)的每片上提供平板形端子部分(64), 以便与每个加压接触端(60)正交交叉,并且平板形端子部分(64) 插入每个加压接触端(60)的加压接触槽(60f),以便与每个加压 接触端(60)相连。
11: 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连接结构(K3),其中电装置由电子电 路单元(61)构成,并且电子电路单元(61)的第二电路由导电金属 片(64)构成,导电金属片(64)固定到形成在电子电路单元(61) 的印刷电路板(62)上的电路(63)上,并从该电路突出。
12: 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连接结构(K4,K5),其中电子装置由 另外的电连接盒(80,90)构成,并且另外的电连接盒(80,90)的 第二电路由许多母线(81,93)构成,这样在每条母线(81,93)上 提供平板形端子部分(81,93a)。

说明书


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本发明一般涉及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其中通过将母线接头插入电子电路单元的凹形端使电子电路单元的凹形端与电连接盒的母线接头或加压接触端相连,更具体地说,涉及能够以低成本生产的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在用于将汽车的导线线束与各种电设备相连的电连接盒中,分支连接点集中在一个部位,因此导线的分支连接合理且经济。根据当前倾向于更高密度的导线线束的趋势,已经为不同型号的汽车和不同的应用开发了各种电连接盒。

    图1至3表示已知的电连接盒1。已知的电连接盒1包括上盖2和下盖3。用于容纳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的单元接收器2a从上盖2的上表面突出,用于容纳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的连接器外壳5的连接器接收器2b从单元接收器2a的底部突出。在上盖2和下盖3之间确定的空间中,许多母线7通过一对绝缘板6相互叠放。许多平板形接头7a分别从母线7弯曲,以便从形成在上盖2的上表面上的槽2c中伸进连接器接收器2b。

    如图4和5所示,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包括上盖8和下盖9。上盖8放在下盖9上,然后下盖9的锁定爪9a分别与上盖8的锁定口8a咬合,于是上盖8与下盖9锁定。具有形成在与下盖9相邻的其下表面上的电路10a的印刷电路板10容纳在上盖8和下盖9之间确定的空间中。端子11的后端11a插入形成在与上盖8相邻的印刷电路板10的上表面上的槽10b中,以便通过焊料a等与印刷电路板10的电路10a相连。端子11的前端通过压制等弯成凹形电连接器11b。在端子11的中间部分形成半圆弹性部分11d,以便吸收将母线7的接头7a插入端子11的凹形电连接器11b时施加到焊料a上的力。

    端子11的凹形电连接器11b伸进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的连接器外壳5,并通过连接器外壳5的矛状部分5a与凹形电连接器11b的长方形孔11c咬合,保持在一个预定位置。结果,当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的上盖8翻转过来,然后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如图1的箭头b所示从上面装入电连接盒1的单元接收器2a时,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的连接器外壳5从上面装入电连接盒1的连接器接收器2b,于是母线7的相应的一个接头7a插入端子11的凹形电连接器11b,以便与端子11电连接,这一切如图3所示。

    然而,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具有这样的缺点,即由于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的端子11的凹形电连接器11b需通过借助压制等进行弯曲而形成,所以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的生产成本提高了。

    同时,由于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需要提供上盖8、下盖9、连接器外壳5等,所以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了。

    此外,已知在电连接盒1′和电子电路单元4之间的电连接结构中,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中的一个内电路是由导线和与导线加压接触的加压接触端构成的,这样加压接触端与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中的另一个内电路的导电金属片的端子直接电连接,不用转接端子等,如图6和7所示。如图6和7所示,电连接盒1′包括上盖2和下盖3。此外,在图6和7中,电连接盒1′的内电路是由导线W和与导线W加压接触的加压接触端17构成的。加压接触端17具有作为凸形端子与外端子相连的接头17a,并且接头17a从槽2c伸进连接器接收器2b。

    当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的上盖8翻转过来,然后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4从上面装入单元接收器2a时,电子电路单元4的连接器外壳5从上面装入已知的电连接盒1′的连接器接收器2b,于是已知的电连接盒1′的加压接触端17的接头17a插入端子11的凹形电连接器11b,以便与端子11电连接。

    同时,在已知的电连接盒1′的内电路的一部分由导线和加压接触端构成,而已知的电连接盒1′的内电路的其余部分由如图8所示的导电金属片形成的母线12构成的情况下,母线12通常具有作为凸形端子的接头12a。因此,需要利用转接端子13将母线12的接头12a与加压接触端17的接头17a相连。然而,如果采用转接端子13便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即由于大量的空间被已知的电连接盒1′的内电路所占据,所以已知的电连接盒1′的尺寸变大,并且已知的电连接盒的部件的数目增加。

    为了不需要转接端子13,如图9所示,加压接触端17′应具有与外端子相连的凹形端子部分17b。在这种情况下,加压接触端17′结构复杂,从而导致加压接触端17′即已知的电连接盒1′的生产成本增加。

    因此,鉴于为了消除上述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常规的电连接结构的不便之处,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该结构可以用低成本生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其中电连接盒的内电路由导线和与导线加压接触的加压接触端构成,因此不仅不需要用转接端子来将加压接触端与导电金属片如母线等相连,而且简化了加压接触端和导电金属片的形状。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包括:在电连接盒中提供的许多母线,每条母线包括第一接头;以及在电子电路单元中提供的许多端子,每个端子的前端插入电连接盒的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的前端中,以便与电连接盒的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相连;其中每个端子的前端形成第二接头,提供电连接盒的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和电子电路单元的每个端子的第二接头,以便相互之间正交交叉;其中加压接触槽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接头中的一个的前端,以便接收第一和第二接头中的另一个的前端。

    最好加压接触槽形成在电连接盒的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的前端。

    在本发明中,由于电子电路单元的每个端子形成与电连接盒的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类似的第二接头,并且加压接触槽形成在电连接盒的第一和第二接头中的一个例如第一接头的前端,所以电子电路单元的第二接头的前端可以正交插入第一接头的加压接触槽,以便与第一接头相连。

    因此,由于电连接盒母线的接头和母线接头的加压接触槽可以用常规工艺制造,所以电连接盒母线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此外,电子电路单元的端子接头的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与已知电子电路单元中通过压制等弯曲得到的端子的凹形电连接器相比大大降低了。

    同时,电子电路单元可以由印刷电路板形成,因此在每个端子的末端提供的一对腿部分与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相连。这样,由印刷电路板形成的电子电路单元与母线一起,容纳在由电连接盒的上盖和下盖之间确定的空间中。结果,由于该电子电路单元不需要在现有技术的外安装型电子电路单元中所需的上盖和下盖,因此电子电路单元的部件数量减少了,电子电路单元的组装步骤数也减少了,从而大大降低了电子电路单元的生产成本。此外,如果每个端子的每对腿部分通过焊料等与电子电路单元的印刷电路板相连,那么每个端子可以与每条母线的接头的加压接触槽对准,于是可以不再需要用来将电子电路单元的端子与电连接盒的每条母线的接头对准的连接器外壳。

    此外,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盒和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包括:提供给电连接盒的第一电路;以及提供给电装置以便与第一电路相连的第二电路;其中第一和第二电路中的一个电路由导线和与导线加压接触的许多加压接触端构成,而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中的另一个电路由许多导电金属片构成,因此加压接触端分别与导电金属片相连;其中每个加压接触端具有与外端子相连的接头,并且加压接触槽形成在接头的前端;其中在导电金属片的每片上提供平板形端子部分,以便与每个加压接触端正交交叉,并且平板形端子部分插入每个加压接触端的加压接触槽,以便与每个加压接触端相连。

    在这一电连接结构中,由于每片导电金属片上提供的端子可以形成平板形形状,以便不仅插入每个加压接触端的加压接触槽,而且与每个加压接触端加压接触,所以可以大大简化每片导电金属片的端子的形状。同时,每个加压接触端的接头可以仅由加压接触槽构成,可用常规工艺生产加压接触端,因此加压接触端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

    例如,电装置由电子电路单元构成,并且电子电路单元的第二电路由导电金属片构成,导电金属片固定到形成在电子电路单元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上,并从该电路突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焊接、超声波熔焊或电阻熔焊将导电金属片固定到印刷电路板的电路上。同时,固定到印刷电路板的电路上的金属片最好由简单的矩形金属片构成,设定每片金属片的厚度,使其不仅能插入每个加压接触端的接头的加压接触槽,而且能与每个加压接触端加压接触。也可以在每片金属片的一个端面上提供一对腿部分,该对腿部分插入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入孔,以便焊到印刷电路板上。

    在上述的电连接结构中,电子电路单元的每个端子可以形成简单的平板形状,因此与具有通过压制等弯曲形成的凹形电连接器的已知端子相比,可以简化形状。此外,由于固定到印刷电路板上的每个导电金属片直接与电连接盒的每个加压接触端相连,所以电子电路单元可以容纳在电连接盒的外壳中。结果,由于该电子电路单元不需要在常规的外安装型电子电路单元中所需的上盖和下盖,因此电子电路单元的部件数量减少了,于是电子电路单元的组装步骤数也减少了。

    同时,假如电子装置由另外的电连接盒构成,并且另外的电连接盒的第二电路由许多母线构成,则在每条母线上提供平板形端子部分。每条母线由伸长的矩形金属片构成,并放在电连接盒中,因此每条母线的一对相反的侧面垂直定位。此外,如果每条母线形成平板形端子,并且设定每条母线的厚度,使其不仅能插入每个加压接触端的加压接触槽,而且能与每个加压接触端加压接触,那么加压接触端可以电连接到每条伸长的母线的任何位置。另外,母线可以水平放置在电连接盒中,并且每条母线在其预定位置被弯成作为上述平板形接头的接头。在加压接触端中,具有加压接触槽的接头可以放在与具有和导线加压接触的加压接触刃的加压接触部分相同的平面中,或者可以从加压接触部分正交弯曲。

    在上述电连接结构中,不再需要用于连接加压接触端和母线的转接端子,并有可能取消以常规方式形成在加压接触端上的代替转接端子的凹形电连接器。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更明显,附图中:

    图1是表示连接之前现有技术的电连接盒和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的透视图(已经参照说明);

    图2是表示用于图1的现有技术的电连接盒的母线接头的不完全透视图(已经参照说明);

    图3是表示连接之后图1的现有技术的电连接盒和图1的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的不完全剖面图(已经参照说明);

    图4是图1的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已经参照说明);

    图5是用于图4的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中的端子透视图(已经参照说明);

    图6是另一现有技术的电连接盒的分解透视图(已经参照说明);

    图7是表示连接之后图6的现有技术的电连接盒和图1的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的不完全剖面图(已经参照说明);

    图8是表示将图6的现有技术的电连接盒的加压接触端与导电金属片的接头相连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已经参照说明);

    图9是表示将另一现有技术的加压接触端与图8的导电金属片的接头相连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已经参照说明);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的不完全剖面图;

    图11是用于图10的电连接盒中的母线接头的透视图;

    图12是用于图10的电子电路单元中的端子的透视图;

    图13是表示将图12的端子的接头插入图11的母线接头的加压接触槽的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5和16是分别表示将印刷电路板的端子的接头插入图14的电子电路单元中的母线接头的加压接触槽之前和之后状态的透视图;

    图17和18是分别表示端子与图15的印刷电路板相连之前和之后状态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4的电连接结构的不完全的透视图;

    图20是沿图19的线XX-XX得到的不完全剖面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2是表示图21的电连接结构的电连接状态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对用于图21的电连接盒的加压接触端进行改进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两个电连接盒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两个电连接盒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在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之前,应声明在附图的几幅视图中类似的部分用类似的参考号表示。

    现在参照附图,图10至1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盒1和电子电路单元4之间的电连接结构K1。如图10所示,电连接盒1包括上盖2和下盖3,并且许多母线22通过一对绝缘板6相互叠放在上盖2和下盖3之间确定的空间中。许多平板形接头22a从母线22突出,通过形成在上盖2的上表面上的槽2c伸进连接器接收器2b。

    如图11详细地画出的,每个接头22a的宽度W大约是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母线7的接头7a的宽度的1.5倍,并从现有技术的母线7的接头7a的位置角位移90°。在每个接头22a的末端形成垂直延伸的加压接触槽22b。

    电子电路单元4包括上盖8、下盖9和容纳在上盖8和下盖9之间确定的空间中的印刷电路板10。电路10a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0的下表面,而槽10b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0的上表面。端子23的后端23a插入印刷电路板10的槽10b,以便通过焊料a等与电路10a相连。

    如图12中清楚地画出的,端子23不具备通过压制等弯曲图5的现有技术的端子11的前端得到的凹形电连接器11b,而具有类似于母线22的接头22a的平板形接头23b。这样来放置端子23的接头23b,以便与母线22的接头22a正交交叉。在端子23的中间部分形成半圆弹性部分23d,以便吸收将端子23的接头23b插入母线22的接头22a的加压接触槽22b以便与母线22相连时施加到焊料a上的力。通过电子电路单元4的连接器外壳25的矛状部分25a与形成在端子23上的长方形孔23c咬合,将端子23保持在一个预定位置。

    在上述电连接结构K1中,当电子电路单元4的上盖8翻转过来,然后电子电路单元4以类似于图1的箭头b所示的方式,从上面装入电连接盒1的单元接收器2a时,电子电路单元4的连接器外壳25从上面装入电连接盒1的连接器接收器2b。结果,电子电路单元4的端子23的接头23b的末端以与母线22的接头22a正交的方式,插入母线22的接头22a的加压接触槽22b,以便与母线22的接头22a相连,这一切如图10所示。

    由于母线22的接头22a和加压接触槽22b可以用常规工艺制造,所以母线22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同时,由于与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端子11的凹形电连接器11b不同,电子电路单元4的端子23的接头23b不需要通过压制等弯曲,所以端子23的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与现有技术的端子11相比大大降低了。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加压接触端22b形成在母线22的接头22a上,但也可以用形成在端子23的接头23b上的加压接触端代替。

    从以上对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电子电路单元的端子的接头的形状与电连接盒的接头的形状类似,并且加压接触槽形成在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的接头中的一个的末端,例如电连接盒的接头的末端。这样,电子电路单元的接头的末端部分正交插入电连接盒的接头的加压接触槽,以便与电连接盒的接头连接。

    因此,由于电连接盒的接头和加压接触槽可以用常规工艺制造,所以母线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同时,由于电子电路单元的端子的接头不需要通过压制等弯曲形成凹形电连接器,所以电子电路单元的端子的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与现有技术的电子电路单元的端子相比大大降低了。

    图14至20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盒35和电子电路单元38之间的电连接结构K2。如图14所示,电连接盒35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矩形上盖36和矩形下盖37。上盖36放在下盖37上,然后下盖37的锁定爪37a分别与上盖36的锁定口36a咬合,于是上盖36与下盖37锁定。用于容纳外连接器的连接器接收器36b和用于容纳电子电路单元38的印刷电路板38a的电路板接收器36c从上盖36的上表面突出。如图19清楚地表示的那样,在上盖36和下盖37之间确定的空间中,许多母线40通过一对绝缘板39相互叠放。母线40具有为外连接器提供的并伸进上盖36的连接器接收器36b的两个平板形接头40a,和为电子电路单元38提供的并伸进上盖36的电路板接收器36c的多个平板形接头40b。垂直延伸的加压接触槽40c形成在每个接头40b的末端。

    另一方面,与图4所示的包括上盖8、下盖9和印刷电路板10的现有技术的外安装型电子电路单元4不同,电子电路单元38仅由印刷电路板38a形成。如图14所示,电路38b形成在印刷电路板38a的上表面上。当电子电路单元38如图15的箭头b所示翻转过来,然后电子电路单元38被放在母线40上时,以预定间隔排列在电连接盒35的横向的许多对插入孔38c形成在电路38b的适当位置,与母线40的接头40b相对,如图16所示。

    与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端子11不同,在端子41的前端没有通过压制等弯曲形成的凹形电连接器,端子41与印刷电路板38a相连,并且在端子41的前端以与母线40的接头40b相同的方式形成平板形接头41a。在端子41的后端形成一对腿部分41b,以便插入印刷电路板38a的每对插入孔38c。端子41的腿部分41b从图14所示的印刷电路板38a的下表面分别插入每对插入孔38c,如图17所示,并且通过焊料a等与印刷电路板38a的上表面上的电路38b相连,如图19和20。这样来放置每个端子41,以便与母线40的接头40b正交交叉。

    相反,如果电路38b形成在印刷电路板38a的下表面,那么每个端子41的腿部分41b可以通过焊料a等与印刷电路板38a的下表面上的电路38b相连。焊接也可以由超声波熔焊或电阻熔焊代替。

    在上述电连接结构K2中,当电子电路单元38的印刷电路板38a如图15的箭头b所示翻转过来,于是端子41向下对准,然后印刷电路板38a被从上放在母线40上时,每个端子41的接头41a的末端正交插入每条母线40的接头40b的加压接触槽40c,以便与每条母线40的接头40b相连,如图19和20所示。

    这之后,当相互叠放的绝缘板39和母线40与电子电路单元38的印刷电路板38a一起容纳在下盖37中,然后上盖36放在下盖37上,以便与下盖37锁定时,母线40的接头40a伸进上盖36的连接器接收器36b,并且电子电路单元38的印刷电路板38a容纳在上盖36的电路板接收器36c中。

    由于电连接盒35的母线40的接头40b和加压接触槽40c可以用常规的工艺制造,所以母线40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

    同时,与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端子11的凹形电连接器11b不同,由于电子电路单元38的端子41的接头41a不需要通过压制等弯曲,所以端子41的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与现有技术的端子11相比降低了。

    此外,由于电子电路单元38仅由印刷电路板38a形成,并且与母线40一起装在上盖36和下盖37之间确定的空间中,所以不需要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外安装型电子电路单元4中所需的上盖8、下盖9等,因此电子电路单元38的部件数量减少了,于是电子电路单元38的组装步骤数也减少了,从而大大降低了电子电路单元38的生产成本。

    再者,由于端子41的两个腿部分41b与电子电路单元38的印刷电路板38a相连,所以端子41可以与母线40的接头40b的加压接触槽40c对齐,因此不需要提供如图1、2和4所示的用来将端子11与母线7的接头7a对齐的连接器外壳5。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加压接触槽40c形成在母线40的接头40b上。然而,加压接触槽也可以形成在端子41的接头41a上,以代替加压接触槽40c。

    从以上对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电子电路单元的端子的接头的形状与电连接盒的母线接头的形状类似,并且电子电路单元和电连接盒的接头中的一个的末端,例如电子电路单元的接头的末端,正交插入形成在电连接盒的接头的末端的加压接触槽,以便与电连接盒的接头连接。

    因此,由于电连接盒的母线的接头和加压接触槽可以用常规工艺制造,所以母线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此外,与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端子11中通过压制等弯曲得到的凹形电连接器11b相比,电子电路单元端子接头的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了。

    同时,由于电子电路单元由印刷电路板等形成,并且与母线一起装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确定的空间中,所以不需要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外安装型电子电路单元4的上盖8和下盖9。结果,由于电子电路单元的部件数量减少了,电子电路单元的组装步骤数也减少了,从而大大降低了电子电路单元的生产成本。

    再者,如果端子的两个腿部分通过焊料等与电子电路单元的印刷电路板相连,那么电子电路单元的端子可以与母线的接头的加压接触槽对齐,因此不需要提供用来将端子与母线的接头对齐的连接器外壳。

    图21和2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盒55和电子电路单元61之间的电连接结构K3。电连接盒55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矩形上壳56和矩形下壳57。上壳56放在下壳57上,以便与下壳57锁定,因此电连接盒55的外壳由上壳56和下壳57构成。在下壳57的上表面的预定位置提供了许多对引导凸起物58,导线W插在每对引导凸起物58之间,以便沿下壳57的上表面的预定路径铺线。多个加压接触端60在导线W的预定位置从上压入导线W,以便通过加压接触与导线W的导体连接。

    加压接触端60由导电金属片构成,并基本具有平板形状。加压接触部分60a与导线W加压接触,形成在加压接触端60的下部,并具有向下的开口60b。加压接触刃60c由开口60b的周边形成,以便与导线W的导体加压接触。与外端子相连的连接部分60d形成在加压接触端60的上部,并由平板形接头60e构成。向上开口的加压接触槽60f形成在接头60e的上端的中央部分。

    安排电子电路单元61的电路与加压接触端60相连。电子电路单元61仅由印刷电路板62构成,不需要为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外安装型电子电路单元4所需的上盖8和下盖9。如图21和22所示,电路63形成在印刷电路板62的下表面上。每片都具有矩形平板形状的许多导电金属片64中的每一片其下端通过焊料65固定到印刷电路板62的下表面上,以便与电路63相连。

    设定金属片64的厚度,以便可以通过将金属片64插入加压接触端60的加压接触槽60f,使金属片64能够与加压接触端60加压接触。因此,当通过将印刷电路板62翻转过来使印刷电路板62放在加压接触端60上时,金属片64与加压接触端60正交交叉。这就是说,固定到印刷电路板62上的金属片64全部做成平板形状;并在任意位置与加压接触端60的加压接触槽60f相连。这样,作为电子电路单元61的端子的金属片64不具有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端子11中通过压制等弯曲形成的凹形电连接器11b。

    另一方面,如果如图14所示电路63形成在印刷电路板62的上表面,那么以与图17相同的方式,两个腿部分从金属片64的下端突出,并且许多对插入孔形成在印刷电路板62上。于是,金属片64的腿部分从印刷电路板62的下表面插入每对插入孔,并焊到印刷电路板62的上表面,以便与印刷电路板62的上表面上的电路63相连。

    在上述电连接结构K3中,当电子电路单元61的印刷电路板62如图21的箭头b所示翻转过来,于是金属片64向下对准,然后从上放置在加压接触端60时,印刷电路板62的金属片64的末端正交插入加压接触端60的加压接触槽60f,以便与加压接触端60相连,如图22所示。接下来,当当上壳56安装在下壳57上时,电子电路单元61安装在电连接盒55的外壳中。

    同时,与导线W加压接触的加压接触端不限于图21的加压接触端60。因此,加压接触端60也可以由图23所示的加压接触端60代替。在加压接触端60中,连接部分60d形成在加压接触部分60a的上部分,以便与加压接触部分60a正交交叉。当加压接触端60和70结合使用以便与导线W加压接触时,可以提高固定到电子电路单元61的印刷电路板62上的金属片64的方向自由度。

    图24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盒55和电连接盒80之间的电连接结构K4,电连接盒55的内电路由导线W和加压接触端60构成,母线81装在电连接盒80上。电连接结构K4与电连接结构K3不同,不同之处在于电连接结构K3的电子电路单元61被电连接盒80代替。与许多母线和许多绝缘板相互叠放在上壳和下壳中的已知的电连接盒不同,电连接盒80包括绝缘板82和许多母线81。每条母线81由伸长的矩形导电金属片构成,母线81以预定的间隔固定到绝缘板82的上表面上,以便垂直竖立绝缘板82的上表面上,因此每条母线81的一对相反的侧面垂直定位。

    设定母线81的厚度,以便可以通过将母线81插入加压接触端60的加压接触槽60f,使母线81能够与加压接触端60加压接触。这就是说,由于母线81全部做成平板形端子,所以母线81可以在母线81的任意纵向位置插入加压接触槽60f。同时,当电连接盒80如图24的箭头b所示翻转过来,母线81与加压接触端60接触时,母线81正交伸入到加压接触端60。

    当上述结构的电连接盒80与电连接盒55组装在一起时,可以象第三实施例那样,与导线W相连的加压接触端60直接与母线81相连,不需要转接端子。当电连接盒80的母线81与由电连接盒55的下壳57中的导线W和加压接触端60构成的电路相连以后,电连接盒55的上壳56放在下壳57的上面,以便与下壳57锁定。在这种状态下,电连接盒80容纳在电连接盒55中。

    同时,在提供有母线81的电连接盒80中,第四实施例中母线81从绝缘板82突出。然而,也可以这样来修改电连接盒80,使其包括容纳在上壳和下壳中的第一母线以及形成在上壳或下壳的外表面上的第二母线,以便第一和第二母线互连。

    图25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连接盒55和电连接盒90之间的电连接结构K5。在第四实施例中,提供了每条都由伸长的导电金属片形成的母线81,以便垂直竖立在绝缘板82上。另一方面在第五实施例中,多条母线93水平放置在绝缘板82的上表面上,并且通过垂直弯曲每条母线93的预定位置,在每条母线93的预定位置形成平板形接头的端子部分93a。当电连接盒90如图25的箭头b所示翻转过来,每条母线93的端子部分93a插入加压接触端60的加压接触槽60f,端子部分93a正交对准加压接触端60。

    从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盒可以清楚地看到,与电线加压接触的加压接触端的连接部分是接头的形状,在接头上形成加压接触槽。因此,通过在导电金属片如母线上提供平板形端子部分以便仅仅将端子部分插入加压接触槽,导电金属片可以直接与加压接触端相连。因此,由于加压接触端可以仅带有加压接触槽,所以加压接触端可以用常规工艺制造,加压接触端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此外,与通过压制等弯曲得到的现有技术的凹形端子相比,导电金属片的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了。

    同时,当电子电路单元与电连接盒相连时,对与电子电路单元的印刷电路板的电路相连的端子而言不再需要提供凹形端子部分,因此可以降低端子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印刷电路板可以容纳在电连接盒中,所以与常规的外安装型电子电路单元相比,该电子电路单元不需要上盖和下盖,因此电子电路单元的部件数量减少了,电子电路单元的组装步骤数也减少了,从而大大降低了电子电路单元的生产成本。

    此外,在具有由导线和加压接触端构成的内电路的电连接盒与具有由母线构成的电路的电连接盒相互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不再需要转接端子。再者,假如没有转接端子,则也可以不需要迄今为加压接触端所需的凹形端子部分。同时,不需要提供专门用于母线的电路的外壳。

    虽然参照附图通过举例的方式对本发明作了全面的描述,但是此处应注意的是,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各种改变和修改是很明显的。因此,除非这种改变和修改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否则它们都应包括在本发明中。

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包括:在电连接盒中提供的许多母线,每条母线包括第一接头;以及在电子电路单元中提供的许多端子,每个端子的前端插入电连接盒的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的前端中,与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相连;其中每个端子的前端形成第二接头,电连接盒的每条母线的第一接头和电子电路单元的每个端子的第二接头相互之间正交交叉;加压接触槽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接头中的一个的前端,以便接收第一和第二接头中的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