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和数据技术用的配线器件.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704347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01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20330.7

申请日:

1996.09.27

公开号:

CN1154052A

公开日:

1997.07.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H04Q1/14

主分类号:

H04Q1/14

申请人:

克罗内有限公司;

发明人:

I·唐克; G·赫纳; G·里希特

地址:

联邦德国柏林

优先权:

1995.09.29 DE 19537529.7; 1995.09.29 DE 29515983.9; 1995.09.29 DE 29515984.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萧掬昌;叶恺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配线板(1)前侧和后侧的绝缘移位式连接触点(9、13)、在中间部分的电话触点和支撑表面(16)构成配置在配线板(1)内部的整体式接触弹簧(2),电话触点(10)由至少两个可以是双触点的接触表面(14,15)构成,舌片(14)作用在支撑表面(16)上,与配线板(1)的上部分(4)和下部分(3)形成一个整体,且具有凸面(18),接触弹簧(2)的前部分配备有分流触点(12)。这种配线器件,体积小,接线工作好,能保护双线,接地可靠。

权利要求书

1: 电信和数据技术特别是电话和数据线路总配线架用的一种配线 板,具有许多绝缘移位式触点元件供连接用户电缆和交换局电缆用, 所述模件化设计的配线板内配置有整体式的接触弹簧,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配线板(1)内的整体式接触弹簧(2)由配线板(1)正面和后面的绝 缘移位式连接触点(9,13)、中间部分的电话触点(10)和支撑表面(16)组 成,电话触点(10)由至少两个接触表面(14,15)构成,舌片(14)作用到支 撑表面(16)上,与配线板(1)的上部分(4)和下部分(3)形成一个整体,且 具有凸面(18),接触弹簧(2)的前面部分配备有分流触点(12)。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板,其特征在于,上部分(4)和下部分 (3)相应的前部分和后部分的绝缘移位式触点(9,13)的接触区中配备有 夹紧片(19),与配置在其后面的槽口(20)一起供连接导线的绝缘部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板,其特征在于,电话触点(10)的接触 表面(14,15)和支撑表面(16)尽可能牢固地彼此连接在一起,接触弹簧 (2)的连接部分弯曲。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板,其特征在于,浪涌保护插头(8)接 触接触弹簧(2)的一个接触表面(14),且/或断路插头(17)作用到接触弹 簧(2)支撑表面(16)上的舌片(17)并作用到凸面(18)上切断电流通路。
5: 一种安装架,特别是用以容纳通信和数据技术用的配线板的安 装架,有一个U形槽,其特征在于,槽底(40)配备有接触片(39)和孔口 (40),接触(39)用以进行电连接,孔口(40)用以插入保护插头等。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孔口(45)通过外弯接 触片(39)形成。
7: 一种电缆引导器件,特别是通信和数据技术中局部可转动的铜 芯电缆的引导器件,包括多个电缆引导部分,其特征在于,固定配置 在机架(48)等的电缆引导部分(49)向上和向下偏离配置在可转动接收 部分(25)的电缆引导部分(47)就位。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引导器件,其特征在于,电缆(50,51,52) 从固定电缆引导部分(49)倾斜引到配置在可转动接收部分(25)的电缆 引导器件,其特征在于,电缆(50,51,52)从固定电缆引导部分(49)倾斜 引到配置在可转动接收部分(25)的电缆引导部分(47)。
9: 如权利要求7和8的电缆引导器件,其特征在于,电缆(50,51,52) 的倾斜度取决于所述电缆(50,51,52)的直径。

说明书


电信和数据技术用的配线器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信和数据技术用的特别是电话和数据线路总配线架用的配线器件。本发明的电信和数据技术特别是电话和数据线路总配线架用的一种配线板,具有许多绝缘移位式触点元件供连接用户电缆和交换局电缆用,所述模件化设计的配线板内配置有整体式的接触弹簧。本发明的一种安装架,特别是用以容纳通信和数据技术用的配线板的安装架,有一个U形槽。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缆引导器件,特别是通信和数据技术中局部可转动的铜芯电缆的引导器件。

    这种配线器件,特别是电话和数据线路总配线架用的配线器件,用作电话设备的用户和交换局之间的接口。

    从德国专利DE4306349C1可知现有技术特别是电话和数据线路总配线架用的一种配线器件,该配线器件由多个配线板组成,接线侧配置有多个触点元件供连接用户电缆和交换局电缆用,还有多个插头准备从操作侧连接到配置在配线板内的触点元件,其中各触点元件设在配线板内并排的配线组件中,有两个断开位置,一个连接触点在操作侧,两个连接触点在后边的接线侧。各配线组件内的触点元件与交换局电缆及用户电缆的双线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电路回路,该回路通过两个彼此上下配置地孔眼从正面的操作侧控制。

    现有技术的上述配线器件有这样的缺点:触点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从而使交换装置的设计有困难。此外,各跨接线和保护功能必须借助于插头来实现。

    为克服这些缺点,德国专利DE-P4423339.6提出了一种由模件设计的配线板组成、构成电缆终端模件且带综合电压浪涌保护的配线器件。各配线板内各触点元件的接线侧都配备有一个连接触点,工作侧配备另一个连接触点,中心区有一个电话触点,还有一个接触表面以接触电压浪涌保护器件。

    为了取得两个接触位置,至少需要有三个触点元件,空间的使用量较大,从而不能进一步缩小配线器的尺寸。

    已知安装架可用来固定配线器件。安装架通常有一个U形槽,其梳子式带槽的侧壁用以承接导线导插件用。导线引导插件装在侧壁的锁定钩上。各间隔的间隙中插有触点插件,与导线引导插件锁定在一起。各安装架在各触点的电缆侧有多个插件孔,滑入件连同电压浪涌放电器即插入这些插件孔中,从而使触点插件的所有双线都同时受到保护。若在维修电压浪涌放电器的过程中拔出滑入件进行检查,则会影响滑入件的所有线路。为将地电位从滑入件传到配线架,采用了接地接触弹簧,配置在安装架的后壁上(KRONE公司生产线,产品目录,高压器件,综述)。

    从DE 3201894可知现有技术的这样一种接收部件,该接收部件由三个组件彼此堆置锁定在配备有舌片的槽式接收器件构成。这种系统中最小的功能元件组是10个双线接线。就这方面来说,这种接收器件与上述现有技术的安装架相当,也有上述缺点。

    通往配线器件配线板的电缆走线是按德国专利DE-G 93 02456.9的配线装置同样的方式安排的,使馈到配线器件的用户电缆和馈到配线器件的系统电缆沿水平方向敷设到配线模件。

    电缆敷设路径的安排是和各模件可摆动的定型配线架一起进行的,基本上在同一个平面上。电缆安置在U形接收部分,用夹子固定就位。定型架摆出时,电缆实质上受到挠曲和弯曲应力的作用。电缆数目多时,要挪动配线架是需要较大的力的。要馈送的电缆,如跨接电缆很多时,电缆的引送就变得困难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出本说明书开端所述的那种配线器件,从而确保缩小配线器件的尺寸,改善器件的接线工作,保护各双线,可靠接地,而且确保电缆的引送过程不致挠曲和弯曲。

    为了解决这个课题,做法是配置在配线板内的整体式接触弹簧由配线板正面和后面的绝缘移位式连接触点、中间部分的电话触点和支撑表面组成,电话触点由至少两个接触表面构成,舌片作用到支撑表面上,与配线板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形成一个整体,且具有凸面,接触弹簧的前面部分配备有分流触点。按所要求的功能将配线器件模件化,同时在其中设置接触弹簧并使其结构达到特别理想的程度,达到了缩小体积的要求。为达到特别理想的程度,达到了缩小体积的要求。为达到两个接触位置而不是以前的三个接触位置,只需要两个触点元件,从而设计总配线架或其它配线器件或提高每平方米的接线密度时提高了组装密度。这样,既进一步缩小了配线器件的尺寸,又进一步降低了双线接线的费用,而且所有的维修工作可以从配线架装有结构简单的配线器件的一侧进行。

    由于配线板小型化,因而减少了过渡电阻数,从而减少了干扰的可能性。

    在全网络进行交换时可以完全灵活进行,特别是采用全网络中的同样组件时,更是如此。交换装置简单,因而制造起来成本低。除直接连接外,还可以通过插接进行整个接线。改装工作快,而且经济。

    在安装架的后壁(槽底)开孔供借助特殊形状的触片插入保护插头等,可以取消迄今需用的接地接触弹簧。应插入的电压浪涌保护插头起了接地接触弹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护各双线,在维修过程中影响配线板中的各毗邻导线。

    电缆引导部分在可摆动的安装架上固定连接,从而与固定在待馈送电缆上方的配线架的电缆引导部分相配合。固定连接在可摆动安装架的电缆引导部分相对于固定连接的电缆导管部分向下或向上偏移。各电缆在可摆动安装架等的电缆引导部分在固定配线架的电缆引导部分之间倾斜取向,倾斜和程度取决于待引导电缆的直径。

    在电缆引导部分摆动的过程中,倾斜配置的电缆实质上受到在弹性极限范围内的扭曲应力的作用。因此,电缆应力比现有技术在一个平面的电缆引导件小得多。摆动安装架所需用的力减小了。这样,既改善了电缆路径的安排情况,也改善了可摆动配线架/接收部分等的布局。

    下面参看附图中配线板、安装架和电缆引送器件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图1是配线板处于开关接触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配线板连同断路插头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配线板连同压浪涌保护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配线板连同压浪涌保护器的剖视图。

    图5是配线板在触点断开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配线板连同断路插头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配线板连同浪涌保护器的剖视图。

    图8是图5的配线板连同浪涌保护器的剖视图。

    图9是图1至图8的配线板使用的接触弹簧的顶视图。

    图10是图9接触弹簧的剖面侧视图;    

    图11是配线板上部分或下部分的正面部分的顶视图(一部分);

    图12是图11正面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配线板上部分或下部分的后面部分的顶视图(一部分);

    图14是安装架的透视图;

    图15是安装架配上配线板时的透视图;

    图16是电缆引导件的透视图。

    构成电信和数据网络中的总配线架时,将图1至图8的配线板1一个个安置在安装架25的垂直件的各项端,图16的器件是供引导电缆用的。

    各配线板1在例如图1的触点接通位置和图5的触点断开位置成了功能模件。

    配线板1由完全相同的组件构成,不同之处只在于接触弹簧2如图9和图10那样位置不同或配置方式不同和连接有或不连接有浪涌保插头8等元件而已。

    各配线板1由两个一模一样的部分组成,彼此堆置时由空腔5和槽口6形成配线板1的下部分3和上部分4,空腔5中装有一个接触弹簧2(图1、12、13、9、10)。

    各下部分3或上部分4分别有图11所示的正面部分21和图13所示的后面部分22,其中配备有槽口6供承接接触弹簧2的前绝缘移位式触点13和后绝缘移位式触点(图9、10)。

    在绝缘移位式触点9和13的接触区23中配备有夹紧片19,与配置在其后的槽口20配合工作。夹紧片19和槽口20确保待连接的导线(图中未示出)在其绝缘部分固定住,从而使其即使在强烈振动的情况下也不致松脱和从触点滑脱。

    由双线组成的各线路可分别加以保护。无论在总配线架中或电缆分支器件中和传输技术中,各配线板1可以接上八个双线。

    配线板1的两部分各个都设计成插头的形式,既可用于电缆网络中,也可用于交换系统中,因而重新排列电缆即可改装电缆网络。这里不需要重新接线或跨。端接图1至图8的配线架1的各电缆可以迅速地连接到传输技术的任何器件。

    用绝缘移位法进行接线时,各电缆导线用前或后连接触点9,13连接,这视乎配线器件的结构而定,可以在配线板的正面连接,也可以在配线板的后面连接。通过将接触弹簧2整本设在配线板1的上下部分4,3的每一条导线上,可以达到所有保护和交换作用的目的。

    接触弹簧2按图9和图10所示的那样构制成一个整体,它由后绝缘移位式触点9、电话触点10、接收部分11、分流触点12和前绝缘移位式触点13构成。接收部分11供分别确定配线板1的上部分4或下部分3。    

    电话触点10从接触弹簧2的后部至中间部分弯曲,且具有接触表面14、接触表面15和支撑表面16,接触表面14供与图中未示出的浪涌保护器件接触。接触表面14、15和支撑表面16都开有槽口,以达到双接触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上部分4和下部分3接触弹簧2的接触表面15凑在一起共同形成配线板1的实际电话触点24(例如图5)。电话触点10的支撑表面16与具凸面18的舌片17配合工作,所述舌片整体弹性地与上下部分4,3的各正面部分21连接(图12)。接触表面14,15和支撑表面16在电话触点10上形成得使该两表面尽可能彼此牢靠连接,而且当带凸面18的舌片以足够的压力作用到电话触点10的支撑表面16上时,接触弹簧2的前部分略为弯曲。分流触点12是供测定和测试用的。

    配线板1中可以插入各双线的浪涌保护插头8(图4,8),所述插头的接触表面14与接触弹簧2接触。插入浪涌保护插头8时,下部分3线路侧电话触点10的接触弹簧2弹性变形,从而使真正的电话触点24(图5)打开。这样,浪涌保护插头8在电气上就插接在上部分4和下部分3之间。即使浪涌保护插头8插上,断路插头7通过支撑表面16上的舌片17作用到凸面18因而也作用到上部分4电话触点10的接触表面14也可以使电流通路断开(图3,7)。

    若在特殊情况下需要重新排列各双线,则可以通过插入断路插头7并按图2和图3连接接触点9或13的跨接(图中未示出)进行接线,这时所述接线与配线板1一对一的接线方式不同。配线板1提供将连接好的双线全部重新排列的可能性。

    在如总配线架的装配件中,各配线板1借助于图14中所示的成堆配置的安装架25作为配线器件组合固定在配线架上。

    在电缆分支器件中,用同样的配线板1可以获得上述同样的好处。

    按照图14,安装架25由例如25个同样的功能元件26彼此堆置着组成,供插入配线板1(图15)用,以便例如制取竖向配置的配线板架,从而构制电信和数据技术中的总配线架。

    带梳状槽口的侧壁27、28由连接片29连接,形成U形槽。侧壁27的底部30呈梳子状,侧壁27上交替形成有槽口31和连接片32,连接片32上开有四个切口33。侧壁28的底部也呈梳子状,侧壁28上交替形成有槽口21、连接片36和连接片37,连接片36上开有四个切口,连接片37上没有缺口

    连接片37增强对待插入的配线板的引导作用。宽槽口31在侧壁27的一侧,供图中未示出的导线引出用。因此,这里所引导的不是配线板1的各部分43、44,而是整个配线板1。

    各梳状底部30、34由连接片39彼此连接起来。连接片29是通过从槽底40切开接触片30形成的。接触片39向后外弯,从而形成另外的连接片41。

    孔口45是通过切开接触片39并使其外弯形成的,其作用是供插入图中未示出的保护片用的。

    要将安装架25固定到例如图中未示出的配线架上时,从槽底部40将凸片42外弯。

    各功能件26由片条32、槽31、连接片29连同接触片39和相应的孔口45、相应的片条41和槽35以及片条36组成。

    片条32、36上的切口33、38用以锁定住配线板1(图15)。

    图15是安装架25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配线板1安置在安装架25的各功能件26中,各个都有电缆端接部分43和44,前者供端接用户侧的电缆,后者供端接系统侧的电缆。从图15中可以看到四个功能件26。图14示出了装25个功能件26的可能性。

    片条36的切口38和片条32的切口33各个都开设在彼此的上面,使配线板1各部分43,44的接触位置不同。

    当配线板1的两部分43,44在同样的切口33、38锁定在彼此的上面时,配线板1中就形成断路触点。

    若在例如图14中,配线板1用其部分43锁定在切口38c/33c中,用其部分44锁定在切口38d/33d中,触点就处于断路位置。

    然而,若配线板1的部分43锁定在切口38c/33c中,部分44锁定在38b/33b中,则触点处于接通位置。

    安装架25可以摆动(图16),以便可以将保护器件(例如图中未示出的浪涌保护插头)从安装架25的后侧(槽底40)插入。所述浪涌保护插头从配线板触点后面与其两个接触舌片接触,同时与接触片39接触,从而使图中未示出的配线架到配线架1的触点在保护插头的电压浪涌保护期间电接接,从而保护了各双线。

    图16示出了电缆引导器件在电信和数据技术的总配线架中用来将电缆引到配线器件的透视图。

    按照图16,电缆引导器件46由例如25个电缆引导部分47组成,电缆引导部分47具有条框53,且配置得使其条体54在图1至图8所示的配线板1可摆动的安装架25的角隅55成例如45度左右的角。

    图16中,图14安装架25的各壁27、28、40都简化示出,没有画出承接配线板1所需用的切口。

    可摆动的安装架25通过转动点56、57连接到牢牢固定在图中未示出的机柜的配线架48上。

    配线架48基本上都有一个带拐弯部分59的导轨58,25个电缆引导部分49即附在导轨58上。

    电缆引导部分49则由条框60和引导部分62组成,条61和框60彼此成例如约120度的角度。

    引导部分62有一个拐弯成一定角度的部分,该部分有切口63,64。电缆引导部分49相对于电缆引导部分47在垂直方向偏移,在此朝底部方向偏移四个电缆引导部分。

    待馈送的铜芯电缆50、51、52因受到可摆动安装架25上图中未示出的配线板的电缆引导部分49、47的作用而向上倾斜。

    固定系统电缆50通过电缆引导部分49第二和第三框60之间第二引导部分62的切口从那里在电缆引导部分47第二和第三框53之间向上倾斜引到可摆动安装架25中图中未示出的配线器件。

    将固定的用户电缆51平行引到系统电缆50。

    跨接线52通过电缆引导部分47的第二框53和电缆引导部分49的第二框60并通过电缆引导部分49第二引导部分62的切口64引出。

    用上述选取的电缆引导方式,移动配线架48时基本上避免电缆50、51、52受绕曲和弯曲应力的作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扭曲力始终保持在电缆50、51、52的弹性极限范围内。

    许多不同直径的细电缆可以在这些配线器件之间畅通无阻地馈送。

    系统和用户电缆50,51敷设好之后,跨接线52的引导没有任何困难。

    此外,电缆引导部分47、49的角度还可取其它任何角度或取一定的曲率。

                     部件编号表

    1  配线板          15  接触表面

    2  接触弹簧        16  支撑表面

    3  下部分          17  舌片

    4  上部分          18  凸面

    5  空腔            19  夹紧片

    6  槽口            20  槽口

    7  断路插头        21  前部分

    8  浪涌保护插头    22  后部分

    9  绝缘移位式触点  23  接触区

    10 电话触点        24  实际电话触点

    11 接收部分        25  安装架

    12 分流触点        26  功能件

    13 绝缘取代式触点  27  侧壁

    14 接触表面        28  侧壁

    29 条片            44  部分

    30 梳状底          45  孔口

    31  槽口      46  器件

    32  条片      47  电缆引导部分

    33  切口      48  架

    34  梳状底    49  电缆引导部分

    35  槽口      50  系统电缆

    36  条片      51  用户电缆

    37  条片      52  跨接线

    38  切口      53  架

    39  接触片    54  条

    40  槽底      55  角隅

    41  条片      56  转动点

    42  接片      57  转动点

    43  部分      58  轨

    59  拐变部分

    60  架

    61  条

    62  引导部分

    63  切口

    64  切口

电信和数据技术用的配线器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信和数据技术用的配线器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信和数据技术用的配线器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信和数据技术用的配线器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和数据技术用的配线器件.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配线板(1)前侧和后侧的绝缘移位式连接触点(9、13)、在中间部分的电话触点和支撑表面(16)构成配置在配线板(1)内部的整体式接触弹簧(2),电话触点(10)由至少两个可以是双触点的接触表面(14,15)构成,舌片(14)作用在支撑表面(16)上,与配线板(1)的上部分(4)和下部分(3)形成一个整体,且具有凸面(18),接触弹簧(2)的前部分配备有分流触点(12)。这种配线器件,体积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