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4281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006068.6

申请日:

20170812

公开号:

CN207321866U

公开日:

201805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11/00

主分类号:

A01C11/00

申请人:

湖北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汉东,刘军,邹余冬,喻永冰,龚再华,付家安

地址:

433199 湖北省潜江市杨市办事处刘杨路100号

优先权:

CN201721006068U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明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江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为中空结构,机身的内腔一端侧壁连接有敞口的秧苗放置箱,秧苗放置箱的敞口位置下方匹配设有的通槽连接在机身的外侧壁上,通槽为上下对通结构,第一圆盘同时会依次带动第一飞轮、传动带、第二飞轮、第二圆盘、遥杆、转动爪和滑动板的一起运动,其中,转动爪对田地进行破碎扒秧苗坑,与此同时,秧苗经过通孔时候,滑动板向下滑动,将带着秧苗一起向下运动,刚好将秧苗插入到被转动爪扒开的秧苗坑中,完成整个插秧的工作。整个装置的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到位,而且秧苗坑被扒好之后插入秧苗,使得秧苗更容易插入到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包括机身(1),机身(1)的底部连接有机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为中空结构,机身(1)的内腔一端侧壁连接有敞口的秧苗放置箱(2),秧苗放置箱(2)的敞口位置下方匹配设有的通槽(15)连接在机身(1)的外侧壁上,通槽(15)为上下对通结构;秧苗放置箱(2)中安置有推板(3),所述推板(3)连接推杆(4)的一端,推杆(4)的另一端活动穿过秧苗放置箱(2)的侧壁且推杆(4)连接T型杆(9),T型杆(9)活动贯穿机身(1)的侧壁延伸到机身(1)的外侧,所述T型杆(9)的下侧壁开设有卡槽(8),且卡槽(8)与T型杆(9)下设有的第一圆盘(7)上的拨动块(6)匹配卡接,所述第一圆盘(7)与第一飞轮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转轴和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电动机和机身(1)的侧壁焊接,电动机通过电源开关和外界电源电性连接,第一飞轮通过传动带(5)连接有第二飞轮,第二飞轮与第二圆盘(10)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和机身(1)的侧壁转动插接,所述第二圆盘(10)的边缘位置通过第一销钉转动连接遥杆(11)的一端,且遥杆(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转动爪(12)的一端,转动爪(12)的侧壁通过第二销钉转动连接在机身(1)的侧壁上,转动爪(12)的另一端延伸到机身(1)的下方,所述转动爪(12)远离遥杆(11)的一侧壁连接滑动板(13)的一端,滑动板(13)的另一端穿过通槽(15)的侧壁延伸到通槽(15)的内腔中,且滑动板(13)的另一端连接有滚轮(14),且滚轮(14)滚动连接在通槽(15)内侧壁开设的条形导轨中;所述滑动板(13)包括褶皱橡胶块(131)、通孔(132)和连接板(133),褶皱橡胶块(131)和连接板(133)连接,且褶皱橡胶块(131)位于通槽(15)的内腔中,褶皱橡胶块(13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爪(12)包括转动板(121)和若干个楔劈爪钉(122),且转动板(121)的下端和楔劈爪钉(1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劈爪钉(122)的数目至少有六个,且楔劈爪钉(122)之间等间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2)的数目至少有六个,且通孔(132)之间等间距分布,通孔(132)和转动爪(12)呈现上下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远离秧苗放置箱(2)的一侧壁连接有扶手,且电源开关连接在扶手下端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8)的数目至少二十个,且卡槽(8)之间等间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放置箱(2)敞口处为斜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轮(16)连接行走马达的输出端,行走马达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背景技术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时,首先以机械爪从苗床中取出数株稻苗植入田中的泥土,为了保持对苗床与地面的角度为直角,机械爪的前端移动时必须采取椭圆形的动作曲线。动作是靠着旋转式或变形齿轮的行星机构来完成,前进的引擎同时可以带动这些动作机械。插秧机在泥土上行进必须有止滑的车轮及浮行设计。插苗若是成片,则是从特定的秧苗箱中取出稻苗,再以机械方式种植。现有的插秧机结构复杂,插苗不方便,导致效率底下,为此,提出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为中空结构,机身的内腔一端侧壁连接有敞口的秧苗放置箱,秧苗放置箱的敞口位置下方匹配设有的通槽连接在机身的外侧壁上,通槽为上下对通结构;

秧苗放置箱中安置有推板,所述推板连接推杆的一端,推杆的另一端活动穿过秧苗放置箱的侧壁且推杆连接T型杆,T型杆活动贯穿机身的侧壁延伸到机身的外侧,所述T型杆的下侧壁开设有卡槽,且卡槽与T型杆下设有的第一圆盘上的拨动块匹配卡接,所述第一圆盘与第一飞轮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转轴和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电动机和机身的侧壁焊接,电动机通过电源开关和外界电源电性连接,第一飞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有第二飞轮,第二飞轮与第二圆盘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和机身的侧壁转动插接,所述第二圆盘的边缘位置通过第一销钉转动连接遥杆的一端,且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转动爪的一端,转动爪的侧壁通过第二销钉转动连接在机身的侧壁上,转动爪的另一端延伸到机身的下方,所述转动爪远离遥杆的一侧壁连接滑动板的一端,滑动板的另一端穿过通槽的侧壁延伸到通槽的内腔中,且滑动板的另一端连接有滚轮,且滚轮滚动连接在通槽内侧壁开设的条形导轨中;

所述滑动板包括褶皱橡胶块、通孔和连接板,褶皱橡胶块和连接板连接,且褶皱橡胶块位于通槽的内腔中,褶皱橡胶块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转动爪包括转动板和若干个楔劈爪钉,且转动板的下端和楔劈爪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楔劈爪钉的数目至少有六个,且楔劈爪钉之间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目至少有六个,且通孔之间等间距分布,通孔和转动爪呈现上下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机身远离秧苗放置箱的一侧壁连接有扶手,且电源开关连接在扶手下端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数目至少二十个,且卡槽之间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秧苗放置箱敞口处为斜形。

优选的,所述机轮连接行走马达的输出端,行走马达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行进式水稻插秧机结构简单,通过电源开关使得该插秧机装置外接电线杆上的电源,使得电动机和行走马达通电流,行走马达驱动机轮行进,与此同时,电动机带动第一圆盘转动,第一圆盘上的拨动块在T型杆的卡槽上拨动,使得T型杆向左边水平间歇式的移动,T型杆带动推板在秧苗放置箱中水平移动,推板间歇式将秧苗放置箱中的码放好的秧苗一层层的推落到通槽中,秧苗落下的途中穿过通孔。由于,第一圆盘同时会依次带动第一飞轮、传动带、第二飞轮、第二圆盘、遥杆、转动爪和滑动板的一起运动,其中,转动爪对田地进行破碎扒秧苗坑,与此同时,秧苗经过通孔时候,滑动板向下滑动,将带着秧苗一起向下运动,刚好将秧苗插入到被转动爪扒开的秧苗坑中,完成整个插秧的工作。整个装置的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到位,而且秧苗坑被扒好之后插入秧苗,使得秧苗更容易插入到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滑动板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转动爪的结构侧视图。

图中:机身1、秧苗放置箱2、推板3、推杆4、传动带5、拨动块6、第一圆盘7、卡槽8、T型杆9、第二圆盘10、遥杆11、转动爪12、转动板121、楔劈爪钉122、滑动板13、褶皱橡胶块131、通孔132、连接板133、滚轮14、通槽15、机轮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包括机身1,机身1的底部连接有机轮16,机身1为中空结构,机身1的内腔一端侧壁连接有敞口的秧苗放置箱2,秧苗放置箱2的敞口位置下方匹配设有的通槽15连接在机身1的外侧壁上,通槽15为上下对通结构,秧苗可穿过通槽15落入田地中,秧苗放置箱2敞口处为斜形,便于秧苗从秧苗放置箱2滑落到通槽15中,再从通槽15落入到田地里。

秧苗放置箱2中安置有推板3,推板3连接推杆4的一端,推杆4的另一端活动穿过秧苗放置箱2的侧壁且推杆4连接T型杆9,T型杆9活动贯穿机身1的侧壁延伸到机身1的外侧,T型杆9的下侧壁开设有卡槽8,卡槽8的数目至少二十个,且卡槽8之间等间距分布,且卡槽8与T型杆9下设有的第一圆盘7上的拨动块6匹配卡接,第一圆盘7与第一飞轮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转轴和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电动机和机身1的侧壁焊接,电动机通过电源开关和外界电源电性连接,机身1远离秧苗放置箱2的一侧壁连接有扶手,且电源开关连接在扶手下端侧壁上。

第一飞轮通过传动带5连接有第二飞轮,第二飞轮与第二圆盘10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和机身1的侧壁转动插接,第二圆盘10的边缘位置通过第一销钉转动连接遥杆11的一端,且遥杆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转动爪12的一端,转动爪12的侧壁通过第二销钉转动连接在机身1的侧壁上,转动爪12的另一端延伸到机身1的下方,转动爪12远离遥杆11的一侧壁连接滑动板13的一端,滑动板13的另一端穿过通槽15的侧壁延伸到通槽15的内腔中,且滑动板13的另一端连接有滚轮14,且滚轮14滚动连接在通槽15内侧壁开设的条形导轨中,滚轮14使得滑动板13更加便于在竖直方向滑动。

滑动板13包括褶皱橡胶块131、通孔132和连接板133,褶皱橡胶块131和连接板133连接,且褶皱橡胶块131位于通槽15的内腔中,褶皱橡胶块13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32,褶皱橡胶块131便于对通孔132的压缩和松开,使得通孔132对秧苗进行压紧和释放。

转动爪12包括转动板121和若干个楔劈爪钉122,楔劈爪钉122的弧形结构便于扒开秧苗的待放入坑,且转动板121的下端和楔劈爪钉122连接,楔劈爪钉122的数目至少有六个,且楔劈爪钉122之间等间距分布,通孔132的数目至少有六个,且通孔132之间等间距分布,通孔132和转动爪12呈现上下对应设置,通孔132和楔劈爪钉122数目相同。

工作原理:通过电源开关使得该插秧机装置外接电线杆上的电源,使得电动机和行走马达通电流,行走马达驱动机轮16行进,与此同时,电动机带动第一圆盘7转动,第一圆盘7上的拨动块6在T型杆9的卡槽8上拨动,使得T型杆9向左边水平间歇式的移动,T型杆9带动推板3在秧苗放置箱2中水平移动,推板3间歇式将秧苗放置箱2中的码放好的秧苗一层层的推落到通槽15中,秧苗落下的途中穿过通孔132。

由于,第一圆盘7同时会依次带动第一飞轮、传动带5、第二飞轮、第二圆盘10、遥杆11、转动爪12和滑动板13的一起运动,其中,转动爪12对田地进行破碎扒秧苗坑,与此同时,秧苗经过通孔132时候,滑动板13向下滑动,将带着秧苗一起向下运动,秧苗穿过通槽15,刚好将秧苗插入到被转动爪12扒开的秧苗坑中,完成整个插秧的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006068.6 (22)申请日 2017.08.12 (73)专利权人 湖北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33199 湖北省潜江市杨市办事处刘 杨路100号 (72)发明人 李汉东 刘军 邹余冬 喻永冰 龚再华 付家安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明正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2241 代理人 江沣 (51)Int.Cl. A01C 1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包。

2、括机身, 所述机身为中空结构, 机身的内腔一 端侧壁连接有敞口的秧苗放置箱, 秧苗放置箱的 敞口位置下方匹配设有的通槽连接在机身的外 侧壁上, 通槽为上下对通结构, 第一圆盘同时会 依次带动第一飞轮、 传动带、 第二飞轮、 第二圆 盘、 遥杆、 转动爪和滑动板的一起运动, 其中, 转 动爪对田地进行破碎扒秧苗坑, 与此同时, 秧苗 经过通孔时候, 滑动板向下滑动, 将带着秧苗一 起向下运动, 刚好将秧苗插入到被转动爪扒开的 秧苗坑中, 完成整个插秧的工作。 整个装置的结 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到位, 而且秧苗坑被扒好之后 插入秧苗, 使得秧苗更容易插入到位, 大大提高 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

3、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7321866 U 2018.05.08 CN 207321866 U 1.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包括机身(1), 机身(1)的底部连接有机轮(16),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机身(1)为中空结构, 机身(1)的内腔一端侧壁连接有敞口的秧苗放置箱(2), 秧苗 放置箱(2)的敞口位置下方匹配设有的通槽(15)连接在机身(1)的外侧壁上, 通槽(15)为上 下对通结构; 秧苗放置箱(2)中安置有推板(3), 所述推板(3)连接推杆(4)的一端, 推杆(4)的另一端 活动穿过秧苗放置箱(2)的侧壁且推杆(4)连接T型杆(9), T型杆(9)活动贯穿机身(1)的侧 壁。

4、延伸到机身(1)的外侧, 所述T型杆(9)的下侧壁开设有卡槽(8), 且卡槽(8)与T型杆(9)下 设有的第一圆盘(7)上的拨动块(6)匹配卡接, 所述第一圆盘(7)与第一飞轮同轴固定连接 在第一转轴上, 且第一转轴和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 电动机和机身(1)的侧壁焊接, 电动机 通过电源开关和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第一飞轮通过传动带(5)连接有第二飞轮, 第二飞轮与 第二圆盘(10)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上, 第二转轴和机身(1)的侧壁转动插接, 所述第二 圆盘(10)的边缘位置通过第一销钉转动连接遥杆(11)的一端, 且遥杆(11)的另一端转动连 接转动爪(12)的一端, 转动爪(12)的侧壁。

5、通过第二销钉转动连接在机身(1)的侧壁上, 转动 爪(12)的另一端延伸到机身(1)的下方, 所述转动爪(12)远离遥杆(11)的一侧壁连接滑动 板(13)的一端, 滑动板(13)的另一端穿过通槽(15)的侧壁延伸到通槽(15)的内腔中, 且滑 动板(13)的另一端连接有滚轮(14), 且滚轮(14)滚动连接在通槽(15)内侧壁开设的条形导 轨中; 所述滑动板(13)包括褶皱橡胶块(131)、 通孔(132)和连接板(133), 褶皱橡胶块(131) 和连接板(133)连接, 且褶皱橡胶块(131)位于通槽(15)的内腔中, 褶皱橡胶块(131)上开设 有多个通孔(132)。 2.根据权利要求。

6、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爪(12)包括转 动板(121)和若干个楔劈爪钉(122), 且转动板(121)的下端和楔劈爪钉(1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楔劈爪钉(122)的 数目至少有六个, 且楔劈爪钉(122)之间等间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132)的数目 至少有六个, 且通孔(132)之间等间距分布, 通孔(132)和转动爪(12)呈现上下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身(1)远离秧苗 放置箱(2)的一。

7、侧壁连接有扶手, 且电源开关连接在扶手下端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8)的数目至 少二十个, 且卡槽(8)之间等间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秧苗放置箱(2)敞 口处为斜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轮(16)连接行走 马达的输出端, 行走马达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321866 U 2 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背景技术 。

8、0002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 进行种植时, 首先以机械爪从苗床 中取出数株稻苗植入田中的泥土, 为了保持对苗床与地面的角度为直角, 机械爪的前端移 动时必须采取椭圆形的动作曲线。 动作是靠着旋转式或变形齿轮的行星机构来完成, 前进 的引擎同时可以带动这些动作机械。 插秧机在泥土上行进必须有止滑的车轮及浮行设计。 插苗若是成片, 则是从特定的秧苗箱中取出稻苗, 再以机械方式种植。 现有的插秧机结构复 杂, 插苗不方便, 导致效率底下, 为此, 提出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 的问题。

9、。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包括机身, 所述机身为中空结构, 机身的内腔一端侧壁连 接有敞口的秧苗放置箱, 秧苗放置箱的敞口位置下方匹配设有的通槽连接在机身的外侧壁 上, 通槽为上下对通结构; 0006 秧苗放置箱中安置有推板, 所述推板连接推杆的一端, 推杆的另一端活动穿过秧 苗放置箱的侧壁且推杆连接T型杆, T型杆活动贯穿机身的侧壁延伸到机身的外侧, 所述T型 杆的下侧壁开设有卡槽, 且卡槽与T型杆下设有的第一圆盘上的拨动块匹配卡接, 所述第一 圆盘与第一飞轮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上, 且第一转轴和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 电。

10、动机 和机身的侧壁焊接, 电动机通过电源开关和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第一飞轮通过传动带连接 有第二飞轮, 第二飞轮与第二圆盘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上, 第二转轴和机身的侧壁转 动插接, 所述第二圆盘的边缘位置通过第一销钉转动连接遥杆的一端, 且遥杆的另一端转 动连接转动爪的一端, 转动爪的侧壁通过第二销钉转动连接在机身的侧壁上, 转动爪的另 一端延伸到机身的下方, 所述转动爪远离遥杆的一侧壁连接滑动板的一端, 滑动板的另一 端穿过通槽的侧壁延伸到通槽的内腔中, 且滑动板的另一端连接有滚轮, 且滚轮滚动连接 在通槽内侧壁开设的条形导轨中; 0007 所述滑动板包括褶皱橡胶块、 通孔和连接板, 褶皱。

11、橡胶块和连接板连接, 且褶皱橡 胶块位于通槽的内腔中, 褶皱橡胶块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0008 优选的, 所述转动爪包括转动板和若干个楔劈爪钉, 且转动板的下端和楔劈爪钉 连接。 0009 优选的, 所述楔劈爪钉的数目至少有六个, 且楔劈爪钉之间等间距分布。 0010 优选的, 所述通孔的数目至少有六个, 且通孔之间等间距分布, 通孔和转动爪呈现 上下对应设置。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321866 U 3 0011 优选的, 所述机身远离秧苗放置箱的一侧壁连接有扶手, 且电源开关连接在扶手 下端侧壁上。 0012 优选的, 所述卡槽的数目至少二十个, 且卡槽之间等间距分布 0。

12、013 优选的, 所述秧苗放置箱敞口处为斜形。 0014 优选的, 所述机轮连接行走马达的输出端, 行走马达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此行进式水稻插秧机结构简单, 通过 电源开关使得该插秧机装置外接电线杆上的电源, 使得电动机和行走马达通电流, 行走马 达驱动机轮行进, 与此同时, 电动机带动第一圆盘转动, 第一圆盘上的拨动块在T型杆的卡 槽上拨动, 使得T型杆向左边水平间歇式的移动, T型杆带动推板在秧苗放置箱中水平移动, 推板间歇式将秧苗放置箱中的码放好的秧苗一层层的推落到通槽中, 秧苗落下的途中穿过 通孔。 由于, 第一圆盘同时会依次带动。

13、第一飞轮、 传动带、 第二飞轮、 第二圆盘、 遥杆、 转动爪 和滑动板的一起运动, 其中, 转动爪对田地进行破碎扒秧苗坑, 与此同时, 秧苗经过通孔时 候, 滑动板向下滑动, 将带着秧苗一起向下运动, 刚好将秧苗插入到被转动爪扒开的秧苗坑 中, 完成整个插秧的工作。 整个装置的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到位, 而且秧苗坑被扒好之后插 入秧苗, 使得秧苗更容易插入到位,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的滑动板的结构俯视图; 0018 图3为图1中的转动爪的结构侧视图。 0019 图中: 机身1、 秧苗放置箱2、 推板3、 推杆4、 传动带5。

14、、 拨动块6、 第一圆盘7、 卡槽8、 T 型杆9、 第二圆盘10、 遥杆11、 转动爪12、 转动板121、 楔劈爪钉122、 滑动板13、 褶皱橡胶块 131、 通孔132、 连接板133、 滚轮14、 通槽15、 机轮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

15、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2 一种行进式水稻插秧机, 包括机身1, 机身1的底部连接有机轮16, 机身1为中空结 构, 机身1的内腔一端侧壁连接有敞口的秧苗放置箱2, 秧苗放置箱2的敞口位置下方匹配设 有的通槽15连接在机身1的外侧壁上, 通槽15为上下对通结构, 秧苗可穿过通槽15落入田地 中, 秧苗放置箱2敞口处为斜形, 便于秧苗从秧苗放置箱2滑落到通槽15中, 再从通槽15落入 到田地里。 0023 秧苗放置箱2中安置有推板3, 推板3连接推杆4的一端, 推杆4的另一端活动穿过秧 苗放置箱2的侧壁且推杆4连接T型杆9, T型杆9活动贯穿机身1的侧壁延伸到机身1的外侧, T 型杆9的下侧壁开。

16、设有卡槽8, 卡槽8的数目至少二十个, 且卡槽8之间等间距分布, 且卡槽8 与T型杆9下设有的第一圆盘7上的拨动块6匹配卡接, 第一圆盘7与第一飞轮同轴固定连接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321866 U 4 在第一转轴上, 且第一转轴和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 电动机和机身1的侧壁焊接, 电动机通 过电源开关和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机身1远离秧苗放置箱2的一侧壁连接有扶手, 且电源开 关连接在扶手下端侧壁上。 0024 第一飞轮通过传动带5连接有第二飞轮, 第二飞轮与第二圆盘10同轴固定连接在 第二转轴上, 第二转轴和机身1的侧壁转动插接, 第二圆盘10的边缘位置通过第一销钉转动 连。

17、接遥杆11的一端, 且遥杆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转动爪12的一端, 转动爪12的侧壁通过第 二销钉转动连接在机身1的侧壁上, 转动爪12的另一端延伸到机身1的下方, 转动爪12远离 遥杆11的一侧壁连接滑动板13的一端, 滑动板13的另一端穿过通槽15的侧壁延伸到通槽15 的内腔中, 且滑动板13的另一端连接有滚轮14, 且滚轮14滚动连接在通槽15内侧壁开设的 条形导轨中, 滚轮14使得滑动板13更加便于在竖直方向滑动。 0025 滑动板13包括褶皱橡胶块131、 通孔132和连接板133, 褶皱橡胶块131和连接板133 连接, 且褶皱橡胶块131位于通槽15的内腔中, 褶皱橡胶块131上开。

18、设有多个通孔132, 褶皱 橡胶块131便于对通孔132的压缩和松开, 使得通孔132对秧苗进行压紧和释放。 0026 转动爪12包括转动板121和若干个楔劈爪钉122, 楔劈爪钉122的弧形结构便于扒 开秧苗的待放入坑, 且转动板121的下端和楔劈爪钉122连接, 楔劈爪钉122的数目至少有六 个, 且楔劈爪钉122之间等间距分布, 通孔132的数目至少有六个, 且通孔132之间等间距分 布, 通孔132和转动爪12呈现上下对应设置, 通孔132和楔劈爪钉122数目相同。 0027 工作原理: 通过电源开关使得该插秧机装置外接电线杆上的电源, 使得电动机和 行走马达通电流, 行走马达驱动机轮。

19、16行进, 与此同时, 电动机带动第一圆盘7转动, 第一圆 盘7上的拨动块6在T型杆9的卡槽8上拨动, 使得T型杆9向左边水平间歇式的移动, T型杆9带 动推板3在秧苗放置箱2中水平移动, 推板3间歇式将秧苗放置箱2中的码放好的秧苗一层层 的推落到通槽15中, 秧苗落下的途中穿过通孔132。 0028 由于, 第一圆盘7同时会依次带动第一飞轮、 传动带5、 第二飞轮、 第二圆盘10、 遥杆 11、 转动爪12和滑动板13的一起运动, 其中, 转动爪12对田地进行破碎扒秧苗坑, 与此同时, 秧苗经过通孔132时候, 滑动板13向下滑动, 将带着秧苗一起向下运动, 秧苗穿过通槽15, 刚 好将秧苗插入到被转动爪12扒开的秧苗坑中, 完成整个插秧的工作。 002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321866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7321866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7321866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