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7041805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854788.6

申请日:

20170920

公开号:

CN107660786A

公开日:

201802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29/30,A23L5/10

主分类号:

A23L29/30,A23L5/10

申请人:

安徽三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梅秀侠,刘赏占

地址:

234300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路口乡大张村横刘组

优先权:

CN201710854788A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丁瑞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在淀粉使用前先测出淀粉的含水量,放置过夜后,将淀粉放入干燥箱中设置不同温度处理一段时间,再进行静置冷却,然后取出放置于40℃下干燥,本发明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用处理得到的淀粉制得的红薯粉条,粉条的断条率下降70%,而粉条硬度和粉条拉伸强度有显著性的增加,红薯淀粉粉条耐煮不糊汤而且粉条的弹韧性能也增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淀粉使用前先测出淀粉的含水量,放置过夜后,将淀粉放入干燥箱中设置不同温度处理一段时间,再进行静置冷却,然后取出放置于40℃下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选择含水量34%的淀粉,放在干燥箱中105.8℃的温度条件下,处理1h,再进行静置冷却,然后取出放置于40℃的下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条的制备工艺为:淀粉投入、打芡和面、抽真空、漏粉成型、蒸煮糊化、水冷却、切断挂杆、冷冻、解冻、干燥、包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是一种传统名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薯粉条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是利用红薯为原料,靠红薯内的淀粉来制作的一种食材。

目前市面上的红薯粉条,品质参差不齐,且易断,强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采用此法制得的红薯粉条品质好,断条率降低。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在淀粉使用前先测出淀粉的含水量,放置过夜后,将淀粉放入干燥箱中设置不同温度处理一段时间,再进行静置冷却,然后取出放置于40℃下干燥。

进一步的,选择含水量34%的淀粉,放在干燥箱中105.8℃的温度条件下,处理1h,再进行静置冷却,然后取出放置于40℃的下干燥。

进一步的,所述粉条的制备工艺为:淀粉投入、打芡和面、抽真空、漏粉成型、蒸煮糊化、水冷却、切断挂杆、冷冻、解冻、干燥、包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采用本发明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用处理得到的淀粉制得的红薯粉条,粉条的断条率下降70%,而粉条硬度和粉条拉伸强度有显著性的增加,红薯淀粉粉条耐煮不糊汤而且粉条的弹韧性能也增强;2、可以采用处理工艺简单,以操作无污染,不需后续处理等优点的湿热改性淀粉的方法来达到改善红薯淀粉粉条品质的目的,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红薯淀粉初始含水量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图;

图2为湿热处理温度对红薯淀粉回升值的影响图;

图3为处理时间对红薯淀粉回升值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附图1-3

实施例1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进一步的,选择含水量34%的淀粉,放在干燥箱中105.8℃的温度条件下,处理2h,再进行静置冷却,然后取出放置于40℃的下干燥。

进一步的,所述粉条的制备工艺为:淀粉投入、打芡和面、抽真空、漏粉成型、蒸煮糊化、水冷却、切断挂杆、冷冻、解冻、干燥、包装。

实施例2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进一步的,选择含水量30%的淀粉,放在干燥箱中105.8℃的温度条件下,处理1h,再进行静置冷却,然后取出放置于40℃的下干燥。

进一步的,所述粉条的制备工艺为:淀粉投入、打芡和面、抽真空、漏粉成型、蒸煮糊化、水冷却、切断挂杆、冷冻、解冻、干燥、包装。

实施例3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进一步的,选择含水量30%的淀粉,放在干燥箱中105℃的温度条件下,处理2h,再进行静置冷却,然后取出放置于40℃的下干燥。

进一步的,所述粉条的制备工艺为:淀粉投入、打芡和面、抽真空、漏粉成型、蒸煮糊化、水冷却、切断挂杆、冷冻、解冻、干燥、包装。

红薯粉条品质试验

红薯粉条的品质主要包括粉条断条率、粉条硬度和拉伸强度,其中测试标准分别为:

断条率,将长20cm的粉条样品50根,在1000mL蒸馏水中分别煮沸30min,记录断条数,计算断条率(%)。断条率=(断条数/20)×100%;

粉条硬度,取10cm长的样品粉条50根,在500mL蒸馏水中煮沸10min,捞出,冷却,备用,用游标卡尺量取粉条直径,在质构仪上用A/LKB—F探头按试验条件进行测量(感应力:0.1962N,测试形变:100%);

拉伸强度,取10cm长的样品粉条50根,在500mL蒸馏水中煮沸10min,捞出,冷却,备用,在质构仪上用A/SPR探头按试验条件进行测量(感应力0.049 05N,测试距离:50.0mln),每次将1根粉条缠绕固定在2个平行的摩擦轮之间 (粉条在被拉的过程中不能松动),上面的轮子以3.00mm/s的速度向上拉伸粉条,直至粉条断裂。

测试单因素红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其中包括红薯淀粉初始含水量、湿热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

1、红薯淀粉初始含水量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

处理温度115℃,处理时间1小时分别考擦以淀粉含水量为14%、18%、22%、 26%、30%、34%条线下,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如图1所示。

从图中看出红薯淀粉糊化特征值回生值随红薯淀粉含水量不断增加而不断提高,当淀粉含水量达到30%时,淀粉回生值达到最高值,说明淀粉含水量对湿热处理红薯淀粉的回生值有较显著的影响。

2、湿热处理温度对红薯淀粉回升值的影响

处理时间1h,淀粉含水量为30%下,分别在95℃、100℃、105℃、110℃、 115℃、120℃下进行湿热处理,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如图2所示。

从上图中可见,湿热处理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提升红薯淀粉的回生值,在105℃时,淀粉回生值达到最高值。

3、处理时间对红薯淀粉回升值的影响

处理温度105℃,淀粉含水量为30%下,分别处理1h、2h、3h、4h、5h、6h,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如图3示。

从上图中可见,湿热处理时间在2h后对红薯淀粉的回生值越来越低,处理时间2h,淀粉回生值为最高值。

总结:湿热处理红薯淀粉的3个工艺参数对淀粉回生值的影响效应为:淀粉含水量>湿热处理时间>湿热处理温度,利用软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红薯淀粉含水量34%、湿热处理温度105.8℃、湿热处理时间1h,红薯淀粉回生值平均值为2275cP,相对误差为2.24%,和理论值误差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854788.6 (22)申请日 2017.09.20 (71)申请人 安徽三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234300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路口乡 大张村横刘组 (72)发明人 梅秀侠 刘赏占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4124 代理人 丁瑞瑞 (51)Int.Cl. A23L 29/30(2016.01) A23L 5/10(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 作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

2、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 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包 括以下步骤: 在淀粉使用前先测出淀粉的含水 量, 放置过夜后, 将淀粉放入干燥箱中设置不同 温度处理一段时间, 再进行静置冷却, 然后取出 放置于40下干燥, 本发明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 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用处理得到的淀粉制得 的红薯粉条, 粉条的断条率下降70, 而粉条硬 度和粉条拉伸强度有显著性的增加, 红薯淀粉粉 条耐煮不糊汤而且粉条的弹韧性能也增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07660786 A 2018.02.06 CN 107660786 A 1.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

3、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在淀粉使用前先测出淀粉的含水量, 放置过夜后, 将淀粉放入干燥箱中设置不同温度 处理一段时间, 再进行静置冷却, 然后取出放置于40下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 于, 选择含水量34的淀粉, 放在干燥箱中105.8的温度条件下, 处理1h, 再进行静置冷 却, 然后取出放置于40的下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粉条的制备工艺为: 淀粉投入、 打芡和面、 抽真空、 漏粉成型、 蒸煮糊化、 水冷却、 切 断挂杆、 冷冻、 解冻、。

4、 干燥、 包装。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660786 A 2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 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红薯粉条, 又称红薯粉丝、 粉皮, 是一种传统名产, 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红薯粉条 久煮不烂, 清香可口、 食法多样, 是利用红薯为原料, 靠红薯内的淀粉来制作的一种食材。 0003 目前市面上的红薯粉条, 品质参差不齐, 且易断, 强度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采用此法制得的 。

5、红薯粉条品质好, 断条率降低。 0005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0006 在淀粉使用前先测出淀粉的含水量, 放置过夜后, 将淀粉放入干燥箱中设置不同 温度处理一段时间, 再进行静置冷却, 然后取出放置于40下干燥。 0007 进一步的, 选择含水量34的淀粉, 放在干燥箱中105.8的温度条件下, 处理1h, 再进行静置冷却, 然后取出放置于40的下干燥。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粉条的制备工艺为: 淀粉投入、 打芡和面、 抽真空、 漏粉成型、 蒸煮 糊化、 水冷却、 切断挂杆、 冷冻、 解冻、 干燥、 包装。 0009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采用。

6、本发明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用处理得到的淀粉制得的红薯粉条, 粉条的断条率下降70, 而粉条硬度和粉条拉伸强度 有显著性的增加, 红薯淀粉粉条耐煮不糊汤而且粉条的弹韧性能也增强; 2、 可以采用处理 工艺简单, 以操作无污染, 不需后续处理等优点的湿热改性淀粉的方法来达到改善红薯淀 粉粉条品质的目的,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0 图1红薯淀粉初始含水量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图; 0011 图2为湿热处理温度对红薯淀粉回升值的影响图; 0012 图3为处理时间对红薯淀粉回升值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7、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 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4 结合附图1-3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660786 A 3 0015 实施例1 0016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0017 进一步的, 选择含水量34的淀粉, 放在干燥箱中105.8的温度条件下, 处理2h, 再进行静置冷却, 然后。

8、取出放置于40的下干燥。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粉条的制备工艺为: 淀粉投入、 打芡和面、 抽真空、 漏粉成型、 蒸煮 糊化、 水冷却、 切断挂杆、 冷冻、 解冻、 干燥、 包装。 0019 实施例2 0020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0021 进一步的, 选择含水量30的淀粉, 放在干燥箱中105.8的温度条件下, 处理1h, 再进行静置冷却, 然后取出放置于40的下干燥。 0022 进一步的, 所述粉条的制备工艺为: 淀粉投入、 打芡和面、 抽真空、 漏粉成型、 蒸煮 糊化、 水冷却、 切断挂杆、 冷冻、 解冻、 干燥、 包装。 0023 实施例3。

9、 0024 一种采用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制作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0025 进一步的, 选择含水量30的淀粉, 放在干燥箱中105的温度条件下, 处理2h, 再 进行静置冷却, 然后取出放置于40的下干燥。 0026 进一步的, 所述粉条的制备工艺为: 淀粉投入、 打芡和面、 抽真空、 漏粉成型、 蒸煮 糊化、 水冷却、 切断挂杆、 冷冻、 解冻、 干燥、 包装。 0027 红薯粉条品质试验 0028 红薯粉条的品质主要包括粉条断条率、 粉条硬度和拉伸强度, 其中测试标准分别 为: 0029 断条率, 将长20cm的粉条样品50根, 在1000mL蒸馏水中分别煮沸30min, 记录断条。

10、 数, 计算断条率()。 断条率(断条数/20)100; 0030 粉条硬度, 取10cm长的样品粉条50根, 在500mL蒸馏水中煮沸10min, 捞出, 冷却, 备 用, 用游标卡尺量取粉条直径, 在质构仪上用A/LKBF探头按试验条件进行测量(感应力: 0.1962N, 测试形变: 100); 0031 拉伸强度, 取10cm长的样品粉条50根, 在500mL蒸馏水中煮沸10min, 捞出, 冷却, 备 用, 在质构仪上用A/SPR探头按试验条件进行测量(感应力0.049 05N, 测试距离: 50.0mln), 每次将1根粉条缠绕固定在2个平行的摩擦轮之间 (粉条在被拉的过程中不能松动。

11、), 上面 的轮子以3.00mm/s的速度向上拉伸粉条, 直至粉条断裂。 0032 测试单因素红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 其中包括红薯淀粉初始含水量、 湿热处 理温度和处理时间。 0033 1、 红薯淀粉初始含水量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 0034 处理温度115, 处理时间1小时分别考擦以淀粉含水量为14、 18、 22、 26、 30、 34条线下, 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如图1所示。 0035 从图中看出红薯淀粉糊化特征值回生值随红薯淀粉含水量不断增加而不断提高, 当淀粉含水量达到30时, 淀粉回生值达到最高值, 说明淀粉含水量对湿热处理红薯淀粉 的回生值有较显著的影响。 0036。

12、 2、 湿热处理温度对红薯淀粉回升值的影响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660786 A 4 0037 处理时间1h, 淀粉含水量为30下, 分别在95、 100、 105、 110、 115、 120 下进行湿热处理, 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如图2所示。 0038 从上图中可见, 湿热处理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提升红薯淀粉的回生值, 在105 时, 淀粉回生值达到最高值。 0039 3、 处理时间对红薯淀粉回升值的影响 0040 处理温度105, 淀粉含水量为30下, 分别处理1h、 2h、 3h、 4h、 5h、 6h, 湿热处理对 红薯淀粉回生值的影响如图3示。 004。

13、1 从上图中可见, 湿热处理时间在2h后对红薯淀粉的回生值越来越低, 处理时间2h, 淀粉回生值为最高值。 0042 总结: 湿热处理红薯淀粉的3个工艺参数对淀粉回生值的影响效应为: 淀粉含水量 湿热处理时间湿热处理温度, 利用软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 为: 红薯淀粉含水量34、 湿热处理温度105.8、 湿热处理时间1h, 红薯淀粉回生值平均值 为2275cP, 相对误差为2.24, 和理论值误差较小。 0043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 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

14、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 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由语句 “包括一个” 限定的要素, 并不排除在 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44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 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 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660786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107660786 A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107660786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