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揉捻机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揉捻机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673888.4 (22)申请日 2017.06.12 (73)专利权人 宜昌同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443211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安福寺 镇工业园玛瑙河大道6-1号 (72)发明人 张海波 何兰鑫 蔡雪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成钢 (51)Int.Cl. A23F 3/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揉捻机组 (57)摘要 一种揉捻机组, 它包括鲜叶进料输送带, 杀 青滚筒, 杀青叶冷却输送带, 揉。
2、捻机组, 出料链板 机, 所述鲜叶进料输送带的物料输出口与杀青滚 筒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杀青滚筒的物料输出口 与杀青冷却输送带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杀青滚 筒输送带的物料输出口与揉捻机组上方设置的 平面输送带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平面输送带的 物料输出口与行走小车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行 走小车设置在揉捻机组正上方, 行走小车通过进 料斗与揉捻滚筒相连接, 揉捻滚筒出料口与出料 链板机端口相连接。 它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鲜叶 杀青后进入揉捻机是采用人工上料, 存在耗费人 力, 用工量大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978643 U 2018.02.09 CN 。
3、206978643 U 1.一种揉捻机组, 它包括鲜叶进料输送带 (1) , 杀青滚筒 (2) , 杀青叶冷却输送带 (3) , 揉 捻机组 (6) , 出料链板机 (7) , 其特征在于: 所述鲜叶进料输送带 (1) 的物料输出口与杀青滚 筒 (2) 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杀青滚筒 (2) 的物料输出口与杀青叶冷却输送带 (3) 的物料输 入口相连接, 杀青叶冷却输送带 (3) 的物料输出口与揉捻机组 (6) 上方设置的平面输送带 (4) 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平面输送带 (4) 的物料输出口与行走小车 (5) 的物料输入口相连 接, 行走小车 (5) 设置在揉捻机组 (6) 正上方, 行走。
4、小车通过进料斗 (8) 与揉捻滚筒 (9) 相连 接, 揉捻滚筒 (9) 出料口与出料链板机 (7) 端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揉捻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揉捻机组 (6) 中至少设置有一个 揉捻滚筒 (9)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揉捻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青叶冷却输送带 (3) 的输出口 设置在平面输送带 (4) 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揉捻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小车 (5) 下方的揉捻机揉茶 桶上安装有进料斗 (8) , 出料链板机 (7) 设置在揉捻机组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揉捻机组, 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控制箱, 控制箱内设有PL。
5、C控 制装置, PLC控制装置与触摸屏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978643 U 2 一种揉捻机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茶粗制生产中杀青后的茶叶到揉捻机中的自动进料技术, 属于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 主要运用于各大绿茶粗制生产企业。 背景技术 0002 绿茶粗制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以提高茶叶品 质, 方便后续的干燥、 提香及包装等工序的开展。 0003 传统的绿茶粗制加工过程中, 鲜叶杀青后进入揉捻机是采用人工上料, 在上料过 程中需要停止揉捻机的运转, 打开揉捻机上盖, 然后采用人工搬运、 人工上料。 这种传统。
6、进 料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用工量相对较大, 这样加大了生产企业的用工量, 增加了企业的劳动 力成本, 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0004 传统的揉捻机是独立安装的, 每台揉捻机的进料与出料是独立的, 依靠人工打开 顶盖进料和打开底盘出料, 在进出料过程中采用的是人工搬运, 这种工作方式费时费工, 不 能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连续化, 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客服上述不足, 提供了一种简单、 精确、 省力、 高效的揉捻 机, 它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鲜叶杀青后进入揉捻机是采用人工上料, 存在耗费人力, 用工量 大的技术问题, 以及现有技术中每台揉捻机在进料和出料时, 需。
7、要人工打开顶盖进料和打 开底盘出料, 这样存在费时费工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施的: 0007 一种揉捻机组, 它包括鲜叶进料输送带, 杀青滚筒, 杀青叶冷却输送带, 揉捻机组, 出料链板机, 所述鲜叶进料输送带的物料输出口与杀青滚筒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杀青滚 筒的物料输出口与杀青叶冷却输送带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杀青叶冷却输送带的物料输出 口与揉捻机组上方设置的平面输送带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平面输送带的物料输出口与行 走小车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行走小车设置在揉捻机组正上方, 行走小车通过进料斗与揉 捻滚筒相连接, 揉捻滚筒出料口与出料链板机端口相连接。 。
8、0008 上述揉捻机组中至少设置有一个揉捻滚筒。 0009 上述杀青叶冷却输送带的输出口设置在平面输送带上方。 0010 上述行走小车下方的揉捻机揉茶桶上安装有进料斗, 出料链板机设置在揉捻机组 的底部。 0011 它还包括控制箱, 控制箱内设有PLC控制装置, PLC控制装置与触摸屏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 0013 1、 新型揉捻机组可有用户现有揉捻机改造而成, 可根据用户要求调整揉捻机组的 数量, 改造简便, 使用方便, 可节约用户成本。 0014 2、 改造后的揉捻机组可实现自动上料与出料, 减少了人工的运用, 节省劳动力成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97。
9、8643 U 3 本。 0015 3、 采用行走小车式皮带机可实现茶叶的准确输送及进料, 同时通过定位装置及控 制皮带机的正反转可实现一条皮带机对多台揉捻机的进料。 0016 4、 揉捻机组底部加装出料皮带机, 实现自动出料, 减少人工对茶叶的搬运, 可实现 生产的连续化与清洁化。 0017 5、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对每台揉捻机进料与出料的自动控制, 用户只需在触 摸屏上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茶叶的揉捻作业, 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揉捻机组侧视图。 具。
10、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揉捻机组, 它包括鲜叶进料输送带1, 杀青滚筒2, 杀青叶冷却 输送带3, 揉捻机组6, 出料链板机7, 所述鲜叶进料输送带1的物料输出口与杀青滚筒2的物 料输入口相连接, 杀青滚筒2的物料输出口与杀青叶冷却输送带3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杀 青叶冷却输送带3的物料输出口与揉捻机组6上方设置的平面输送带4的物料输入口相连 接, 平面输送带4的物料输出口与行走小车5的物料输入口相连接, 行走小车5设置在揉捻机 组6正上方, 行走小车通过进料斗8与揉捻滚筒9相连接, 揉捻滚筒9出料口与出料链板机7端 口相连接。 0022 上述揉捻机组6中至少设置有一个揉捻滚。
11、筒9。 0023 上述杀青叶冷却输送带3的输出口设置在平面输送带4上方。 0024 上述行走小车5下方的揉捻机揉茶桶上安装有进料斗8, 出料链板机7设置在揉捻 机组的底部。 0025 其中, 上述的新式揉捻机组包括上料皮带机、 行走小车式皮带机、 下料斗、 揉捻机、 出料皮带机、 控制箱等装置。 0026 上料皮带机包括一台普通平输皮带机、 行走装置、 定位装置、 下料口等组成。 上料 皮带机安装在揉捻机组的上方, 在皮带机机架上安装有车轮, 车轮在行走电机的驱动下可 以使皮带机到达揉捻机组上方的任意位置, 同时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行走皮带机的精确 定位, 保证下料位置的准确性。 0027 揉。
12、捻机采用以前通用老式揉捻机改造而成。 在老式揉捻机揉茶桶上沿上安装进料 斗, 进料斗固定在揉茶桶上, 可跟随揉茶桶一起运动, 进料斗的安装在能保证茶叶顺利进入 到桶里的同时不会影响揉茶的效果及加压盖的正常使用。 0028 出料皮带机安装在揉捻机底部, 皮带中心对准揉捻机底部的出料口中心, 揉捻完 成后的茶叶通过大盘底部的出料口落入下方的皮带机上, 依靠皮带机的输送将茶叶传输到 指定位置。 0029 控制箱中包含PLC、 触摸屏、 相应电路开关及附属线路组成。 主要用来控制相应的 部件完成相关的动作。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978643 U 4 0030 它还包括控制箱, 控制。
13、箱内设有PLC控制装置, PLC控制装置与触摸屏连接。 0031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PLC控制器、 触摸屏等电子元件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 技术, 对它们型号的选用不局限于本说明书的记载, PLC控制器与常规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及 控制关系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 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公知手段对各个电子元件进行安装。 0032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 揉捻机组安装在绿茶粗制车间, 经过杀青后的茶叶进入链 板式冷却机。 链板式冷却机对杀青后的茶叶降温后输送到揉捻机组进料皮带机中, 此进料 皮带机安装在揉捻机组的上方, 此进料皮带机是行走小车的形式,。
14、 皮带机机架上安装有车 轮, 车轮在行走电机的驱动下可以运行到任意揉捻机进料口的上方。 同时, 在行走小车下方 的揉捻机揉茶桶上安装有进料斗, 进料斗跟随揉茶桶一起运动, 通过计算, 得出揉茶桶的运 行区域, 进而得出揉茶桶上进料斗的运行区域, 在设计时, 根据揉茶桶的运行区域设计进料 斗, 保证揉茶桶在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位置上方行走皮带机输送来的茶叶都能顺利落入桶上 的进料斗。 这样就保证了揉捻机在不停机而只打开加压盖的情况下实现从揉茶桶中间进 料。 同时, 在揉捻机组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皮带机, 揉捻好的茶叶可以直接进入下方的皮带 机, 由皮带机输送到下一个加工环节, 这样就实现了揉捻机组的自动上下料, 节省了大量劳 动力成本。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978643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978643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