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卤煮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卤煮设备.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443089.X (22)申请日 2016.12.27 (73)专利权人 云南农业大学 地址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黑龙潭 云南农业大学 (72)发明人 徐志强 陶雄松 肖智超 普岳红 范江平 王雪峰 王桂瑛 廖国周 和劲松 谷大海 程志斌 葛长荣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453 代理人 李中强 (51)Int.Cl. A23L 5/10(201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卤煮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
2、一种卤煮设备, 属于食品加 工设备领域; 所述的卤煮设备主要包括本体、 加 热盘、 承重网、 盛肉框、 滑槽I、 仓盖、 排水管、 止水 阀、 支撑板、 滚轮、 丝杆、 手轮、 提升箱、 收线轮、 电 机、 拉线、 挂钩、 支腿、 行走轮架、 行走轮、 转轴、 手 柄、 插销。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卤煮, 在添加待卤 煮食品时采用电动添加, 无需人工进行添加, 既 能避免在添加过程中卤水外溅烫伤工作人员, 同 时还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省时省力。 而 且, 本实用新型可将不同的食品分开卤制, 并且 提升架的位置可调节, 以便于不同的卤制食品的 添加。 此外,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收缩式行走轮,。
3、 既 能方便卤煮设备的移动, 同时也能满足卤煮设备 底部的承重需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206481923 U 2017.09.12 CN 206481923 U 1.一种卤煮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卤煮设备包括本体、 加热盘、 承重网、 盛肉框、 滑 槽I、 仓盖、 排水管、 止水阀、 支撑板、 滚轮、 丝杆、 手轮、 提升箱、 收线轮、 电机、 拉线、 挂钩、 支 腿、 行走轮架、 行走轮、 转轴、 手柄、 插销; 所述的本体内部开设有卤煮仓, 卤煮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盘, 卤煮仓内设置有承重网 且承重网处于加热盘上方, 承重网的顶部设有至少三个盛肉框, 卤煮仓。
4、的顶部两侧内壁上 开设有滑槽I, 仓盖通过滑槽I滑动设置在卤煮仓的顶部, 所述的本体右侧设置有排水管, 排 水管穿过本体的右侧并与卤煮仓底部连通, 排水管上设置有止水阀; 所述的本体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II, 滑槽II两侧内壁上开设有滚轮槽, 滑槽II内 设置有支撑板, 支撑板的下部两侧设置有滚轮且滚轮处于滚轮槽内, 支撑板的下部开设有 螺纹孔, 所述的丝杆与支撑板通过螺纹连接, 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滑槽II的后侧内 壁上, 另一端穿过滑槽II的前侧并与本体前侧的手轮连接, 所述的提升箱设置在支撑板的 顶部, 提升箱内部设置有收线轮, 收线轮通过轴与提升箱前侧的电机的转轴连接, 电机与外。
5、 部电源连接, 收线轮上缠绕设置有拉线, 拉线的下端穿过提升箱的底部并与挂钩连接; 所述的本体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支腿, 支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行走轮槽, 两个行走 轮槽内分别铰接有行走轮架, 行走轮架顶部设置有行走轮, 两个行走轮架之间通过转轴连 接, 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支腿的一侧, 另一端穿过支腿的另一侧与手柄连接, 手柄通 过插销紧固在支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卤煮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仓盖为透明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卤煮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承重网的孔径为1 m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481923 U 2 一种卤煮设备。
6、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领域,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卤煮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卤肉制品是以鲜(冻)畜禽肉和可食副产品放在加有食盐、 酱油、 香辛料的水中, 经 预煮、 浸泡、 烧煮、 卤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酱卤系列肉制品。 卤肉制品是深受我国消费者喜 爱的一类传统肉制品, 发展前景广阔, 卤肉生产业不断的朝着工厂化、 系列化和智能化方向 发展。 0003 在卤煮过程中, 卤水需要进行高温加热, 而现有的卤煮设备多需要人工进行卤制 品的添加, 在添加过程中由于卤水的外溅常常会烫伤工作人员。 而且, 人工添加卤制品费时 费力, 徒增工作人员的负担。 此外, 现有的只能进。
7、行单一卤制品的卤煮, 往往会造成不同卤 制品之间的混合, 影响卤制品的质量。 0004 因此, 有必要对现有的卤煮设备进行改进, 使得卤煮设备结构完善, 保证工作人员 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卤煮设备, 对现有的卤 煮设备进行改进,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添加卤制品, 不仅能够避免卤水烫伤工作人员, 同时 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省时省力。 而且, 本实用新型能够将不同的卤制品分开卤煮, 不 同卤制品之间不会相互混合, 不会影响卤制品质量。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7 所述的卤煮设备包括本。
8、体、 加热盘、 承重网、 盛肉框、 滑槽I、 仓盖、 排水管、 止水阀、 支撑板、 滚轮、 丝杆、 手轮、 提升箱、 收线轮、 电机、 拉线、 挂钩、 支腿、 行走轮架、 行走轮、 转轴、 手柄、 插销。 0008 所述的本体内部开设有卤煮仓, 卤煮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盘, 卤煮仓内设置有承 重网且承重网处于加热盘上方, 承重网的顶部设有至少三个盛肉框, 卤煮仓的顶部两侧内 壁上开设有滑槽I, 仓盖通过滑槽I滑动设置在卤煮仓的顶部, 所述的本体右侧设置有排水 管, 排水管穿过本体的右侧并与卤煮仓底部连通, 排水管上设置有止水阀。 0009 所述的本体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II, 滑槽II两侧内壁。
9、上开设有滚轮槽, 滑槽 II内设置有支撑板, 支撑板的下部两侧设置有滚轮且滚轮处于滚轮槽内, 支撑板的下部开 设有螺纹孔。 所述的丝杆与支撑板通过螺纹连接, 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滑槽II的后 侧内壁上, 另一端穿过滑槽II的前侧并与本体前侧的手轮连接。 所述的提升箱设置在支撑 板的顶部, 提升箱内部设置有收线轮, 收线轮通过轴与提升箱前侧的电机的转轴连接, 电机 与外部电源连接, 收线轮上缠绕设置有拉线, 拉线的下端穿过提升箱的底部并与挂钩连接。 0010 所述的本体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支腿, 支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行走轮槽, 两个 行走轮槽内分别铰接有行走轮架, 行走轮架顶部设置有行走轮,。
10、 两个行走轮架之间通过转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481923 U 3 轴连接, 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支腿的一侧, 另一端穿过支腿的另一侧与手柄连接, 手 柄通过插销紧固在支腿上。 0011 进一步, 所述仓盖为透明板。 0012 进一步, 所述的承重网的孔径为1 mm。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卤煮, 在添加待卤煮食品时采用电动添加, 无需人工进行添 加, 既能避免在添加过程中卤水外溅烫伤工作人员, 同时还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省 时省力。 而且, 本实用新型可将不同的食品分开卤制, 并且提升架的位置可调节, 以便于不 同的卤制。
11、食品的添加。 此外,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收缩式行走轮, 既能方便卤煮设备的移动, 同时也能满足卤煮设备底部的承重需求。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有盖板时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盖板时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A部位局部放大图; 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B部位局部放大图。 0021 图中, 1-本体、 2-卤煮仓、 3-加热盘、 4-承重网、 5-盛肉框、 6-滑槽I、 7-仓盖、 8-排水 管、 9-止水阀、 10-滑槽II、 11-滚轮槽、 12-支撑板、 13-滚轮、 14-丝杆、 。
12、15-手轮、 16-提升箱、 17-收线轮、 18-电机、 19-拉线、 20-挂钩、 21-支腿、 22-行走轮槽、 23-行走轮架、 24-行走轮、 25-转轴、 26-手柄、 27-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 对本 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23 如图1-6所示, 所述的卤煮设备包括本体1、 加热盘3、 承重网4、 盛放框5、 滑槽I6、 仓 盖7、 排水管8、 止水阀9、 支撑板12、 滚轮13、 丝杆14、 手轮15、 提升箱16、 收线轮17、 电机18、 拉 线19。
13、、 挂钩20、 支腿21、 行走轮架23、 行走轮24、 转轴25、 手柄26、 插销27。 0024 所述的本体1内部开设有卤煮仓2, 卤煮仓2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盘3, 卤煮仓2内设置 有承重网4且承重网4处于加热盘3上方, 优选地, 所述的承重网4的孔径为1 mm, 以便承重 网4能够很好的将卤制食品和卤水分离开, 避免排放卤水时造成堵塞。 承重网4的顶部设有 至少三个盛放框5, 三个盛放框5中放入不同的卤制食品, 可将不同的卤制食品分开进行卤 煮, 防止卤煮过程中不同的卤制食品混合, 影响卤制食品的质量。 卤煮仓2的顶部两侧内壁 上开设有滑槽I6, 仓盖7通过滑槽I6滑动设置在卤煮仓2的顶。
14、部, 卤煮过程中, 可用仓盖7对 卤煮仓2进行封口, 既能减少热量的散失, 同时又可避免卤水外溅烫伤工作人员。 优选地, 仓 盖7为透明板, 当用仓盖7封口时, 可通过透明仓盖7观察卤煮仓2内的卤煮情况, 无需将仓盖 7揭开查看, 便于操作。 所述的本体1右侧设置有排水管8, 排水管8穿过本体1的右侧并与卤 煮仓2底部连通, 排水管8上设置有止水阀9。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481923 U 4 0025 所述的本体1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II10, 滑槽II10两侧内壁上开设有滚轮槽 11, 滑槽II10内设置有支撑板12, 支撑板12的下部两侧设置有滚轮13且滚轮13处于。
15、滚轮槽 11内, 支撑板12的下部开设有螺纹孔。 所述的丝杆14与支撑板12通过螺纹连接, 丝杆14的一 端通过轴承设置在滑槽II10的后侧内壁上, 另一端穿过滑槽II10的前侧并与本体1前侧的 手轮15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丝杆14调节支撑板12的位置, 可将不同的卤制品放置在卤煮 仓2的不同位置, 避免不同卤制食品混合。 所述的提升箱16设置在支撑板12的顶部, 提升箱 16内部设置有收线轮17, 收线轮17通过轴与提升箱16前侧的电机18的转轴25连接, 电机18 与外部电源连接, 收线轮17上缠绕设置有拉线19, 拉线19的下端穿过提升箱16的底部并与 挂钩20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
16、机18提供动力进行添加卤制食品, 添加时不会因卤水的外 溅而烫伤工作人员, 而且可大幅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既安全又省力。 0026 所述的本体1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支腿21, 支腿2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行走轮槽 22, 两个行走轮槽22内分别铰接有行走轮架23, 行走轮架23顶部设置有行走轮24, 两个行走 轮架23之间通过转轴25连接, 转轴25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支腿21的一侧, 另一端穿过支 腿21的另一侧与手柄26连接, 手柄26通过插销27紧固在支腿21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进 行添加卤制食品, 由于提升重量较大, 在添加卤制食品时对底部承重要求, 采用可收缩式行 走轮24, 当进。
17、行卤煮操作时, 只需将行走轮24收至本体1两侧, 通过支腿21支撑本体1, 承重 效果佳, 放置稳定。 002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0028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卤煮时, 转动手轮15, 手轮15带动丝杆14调整好支撑板12的 位置,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油炸时, 使用行走轮24将本体1滑动到卤煮区域, 到达卤煮区 域后, 拔下插销27, 转动手柄26, 手柄26带动转轴25转动将行走轮架23收纳至本体1的两侧, 用支腿21将本体1支撑在地面上。 然后将卤水放入卤煮仓2中, 打开外部电源, 电机18开始工 作, 通过拉线19和挂钩20将盛满卤煮食品的盛放框5缓缓放入卤煮仓2中, 然后通过人。
18、工辅 助将挂钩20与盛放框5分离, 收拢拉线19, 然后盖上仓盖7进行卤煮。 卤煮完成后, 打开仓盖 7, 放开拉线19, 人工辅助将挂钩20扣在盛放框5两端, 电机18反转收拢拉线19, 将盛放框5提 升至卤煮仓2的顶部, 取下盛放框5, 待卤水冷却后, 打开止水阀9, 将卤水通过排水管8排出 卤煮仓2外。 0029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卤煮, 在添加待卤煮食品时采用电动添加, 无需人工进行添 加, 既能避免在添加过程中卤水外溅烫伤工作人员, 同时还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省 时省力。 而且, 本实用新型可将不同的食品分开卤制, 并且提升架的位置可调节, 以便于不 同的卤制食品的添加。 此。
19、外,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收缩式行走轮, 既能方便卤煮设备的移动, 同时也能满足卤煮设备底部的承重需求。 0030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 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 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 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 限定的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481923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6 CN 206481923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7 CN 206481923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8 CN 206481923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9 CN 206481923 U 9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0 CN 206481923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