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29891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6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52795.4

申请日:

20170124

公开号:

CN106804428B

公开日:

201808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4/00

主分类号:

A01H4/00

申请人:

四川农业大学

发明人:

黄琳凯,曹欣,文兴金,张新全,陈佩琳,武炳超,王成然,陈静

地址: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优先权:

CN201710052795A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玉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大大缩短育苗周期的杜鹃兰育苗方法。该杜鹃兰育苗方法包括选种、制备培养基、接种、培养室培养、炼苗、出瓶培育、施肥、移栽,本发明改良了组培育苗与炼苗方法与过程,并研发出在组培育苗第一阶段便开始生根的培养基配方,省略了接下来近3个月的组培时间,同时省去了两次组培苗的转接过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为下一批杜鹃兰苗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适合在生物技术领域推广运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种:选取杜鹃兰荚果种子,并对杜鹃兰荚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B、制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由1/2~1MS、2.5~4.5g/L琼脂、0~0.1mg/LNAA组成,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8,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组培瓶中;C、接种: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杜鹃兰荚果种子均匀的撒在组培瓶内的培养基上;D、培养室培养: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温度为25~30℃的无菌环境中培养30~60d,光照时间为8~12h/d;E、炼苗:培养室培养结束后,将组培瓶放置在温度为20~30℃的有菌环境中培养4~7d;F、出瓶培育:炼苗结束后将组培瓶中的小苗取出并清洗干净,然后移栽到大棚中的苗盘中;G、施肥:移栽到苗盘一周后喷施叶面肥,并从移栽到苗盘后开始每月施加定量的复合肥;H、移栽:出瓶培育3~6个月后移植到自然土地中培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培养基由1/2MS、4g/L琼脂、0.01mg/LNAA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2000lx,温度为25℃的无菌环境中培养45d,光照时间为10h/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中,所述苗盘中铺设有上下两层土壤,所述下层土壤为营养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所述营养土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1:1,所述上层土壤为椰糠,所述苗盘中土壤的PH值为5.5~6.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土壤的厚度为3cm,所述上层土壤的厚度为2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制备培养基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在步骤C中,接种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S培养基包括KNO、NHNO、MgSO4·7HO、KHPO、CaCl·2HO、MnSO·4HO、ZnSO·7HO、HBO、KI、NaMoO·2HO、CuSO·5HO、CoCl·6HO、Na-EDTA、FeSO·4HO、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肌醇、蔗糖,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所述:KNO为1900mg/L,NHNO为1650mg/L,MgSO4·7HO为370mg/L,KHPO为170mg/L,CaCl.2HO为440mg/L,MnSO·4HO为22.3mg/L,ZnSO·7HO为8.6mg/L,HBO为6.2mg/L,KI为0.83mg/L,NaMoO·2HO为0.25mg/L,CuSO·5HO为0.025mg/L,CoCl·6HO为0.025mg/L,Na-EDTA为37.3mg/L,FeSO·4HO为27.8mg/L,甘氨酸为2.0mg/L,盐酸硫胺素为0.1mg/L,盐酸吡哆醇为0.5mg/L,烟酸为0.5mg/L,肌醇为100mg/L,蔗糖30g/L。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2MS培养基包括KNO、NHNO、MgSO4·7HO、KHPO、CaCl.2HO、MnSO·4HO、ZnSO·7HO、HBO、KI、NaMoO·2HO、CuSO·5HO、CoCl·6HO、Na-EDTA、FeSO·4HO、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肌醇、蔗糖,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所述:KNO为950mg/L,NHNO为825mg/L,MgSO4·7HO为185mg/L,KHPO为85mg/L,CaCl.2HO为220mg/L,MnSO·4HO为11.15mg/L,ZnSO·7HO为4.3mg/L,HBO为3.1mg/L,KI为0.415mg/L,NaMoO·2HO为0.125mg/L,CuSO·5HO为0.0125mg/L,CoCl·6HO为0.0125mg/L,Na-EDTA为37.3mg/L,FeSO·4HO为27.8mg/L,甘氨酸为2.0mg/L,盐酸硫胺素为0.1mg/L,盐酸吡哆醇为0.5mg/L,烟酸为0.5mg/L,肌醇为100mg/L,蔗糖30g/L。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杜鹃兰为兰科杜鹃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假鳞茎干燥后称山慈菇或毛慈菇,可入药,为重要紧缺中药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慈菇内用具有抗肿瘤作用,外用治疮毒、虫蛇咬伤、皮肤烫伤或烧伤等。由于人们长期掠夺式采挖,加之自身生殖机制限制,造成资源枯竭。随着药材市场对杜鹃兰需求量增大,杜鹃兰的快速繁殖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后来,科研工作者研发出了在无菌组织培养条件下培育杜鹃兰苗,缺点是过程繁琐,时间周期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大缩短育苗周期的杜鹃兰育苗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杜鹃兰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种:选取杜鹃兰荚果种子,并对杜鹃兰荚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B、制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由1/2~1MS、2.5~4.5g/L琼脂、0~0.1mg/LNAA组成,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8,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组培瓶中;

C、接种: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杜鹃兰荚果种子均匀的撒在组培瓶内的培养基上;

D、培养室培养: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温度为25~30℃的无菌环境中培养30~60d,光照时间为8~12h/d;

E、炼苗:培养室培养结束后,将组培瓶放置在温度为20~30℃的有菌环境中培养4~7d;

F、出瓶培育:炼苗结束后将组培瓶中的小苗取出并清洗干净,然后移栽到大棚中的苗盘中;

G、施肥:移栽到苗盘一周后喷施叶面肥,并从移栽到苗盘后开始每月施加定量的复合肥;

H、移栽:出瓶培育3~6个月后移植到自然土地中培养。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所述培养基由1/2MS、4g/L琼脂、0.01mg/LNAA组成。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D中,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2000lx,温度为25℃的无菌环境中培养45d,光照时间为10h/d。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F中,所述苗盘中铺设有上下两层土壤,所述下层土壤为营养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所述营养土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1:1,所述上层土壤为椰糠,所述苗盘中土壤的PH值为5.5~6.5。

进一步的是,所述下层土壤的厚度为3cm,所述上层土壤的厚度为2cm。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制备培养基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在步骤C中,接种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进一步的是,所述MS培养基包括KNO3、NH4NO3、MgSO4·7H2O、KH2PO4、CaCl2·2H2O、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Na2-EDTA、FeSO4·4H2O、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肌醇、蔗糖,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所述:KNO3为1900mg/L,NH4NO3为1650mg/L,MgSO4·7H2O为370mg/L,KH2PO4为170mg/L,CaCl2·2H2O为440mg/L,MnSO4·4H2O为22.3mg/L,ZnSO4·7H2O为8.6mg/L,H3BO3为6.2mg/L,KI为0.83mg/L,NaMoO4·2H2O为0.25mg/L,CuSO4·5H2O为0.025mg/L,CoCl2·6H2O为0.025mg/L,Na2-EDTA为37.3mg/L,FeSO4·4H2O为27.8mg/L,甘氨酸为2.0mg/L,盐酸硫胺素为0.1mg/L,盐酸吡哆醇为0.5mg/L,烟酸为0.5mg/L,肌醇为100mg/L,蔗糖30g/L。

进一步的是,所述1/2MS培养基包括KNO3、NH4NO3、MgSO4·7H2O、KH2PO4、CaCl2·2H2O、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Na2-EDTA、FeSO4·4H2O、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肌醇、蔗糖,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所述:KNO3为950mg/L,NH4NO3为825mg/L,MgSO4·7H2O为185mg/L,KH2PO4为85mg/L,CaCl2·2H2O为220mg/L,MnSO4·4H2O为11.15mg/L,ZnSO4·7H2O为4.3mg/L,H3BO3为3.1mg/L,KI为0.415mg/L,NaMoO4·2H2O为0.125mg/L,CuSO4·5H2O为0.0125mg/L,CoCl2·6H2O为0.0125mg/L,Na2-EDTA为37.3mg/L,FeSO4·4H2O为27.8mg/L,甘氨酸为2.0mg/L,盐酸硫胺素为0.1mg/L,盐酸吡哆醇为0.5mg/L,烟酸为0.5mg/L,肌醇为100mg/L,蔗糖30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杜鹃兰育苗方法包括选种、制备培养基、接种、培养室培养、炼苗、出瓶培育、施肥、移栽,本发明改良了组培育苗与炼苗方法与过程,并研发出在组培育苗第一阶段便开始生根的培养基配方,省略了接下来近3个月的组培时间,同时省去了两次组培苗的转接过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为下一批杜鹃兰苗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杜鹃兰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种:选取杜鹃兰荚果种子,并对杜鹃兰荚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B、制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由1/2~1MS、2.5~4.5g/L琼脂、0~0.1mg/LNAA组成,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8,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组培瓶中;

C、接种: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杜鹃兰荚果种子均匀的撒在组培瓶内的培养基上;

D、培养室培养: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温度为25~30℃的无菌环境中培养30~60d,光照时间为8~12h/d;

E、炼苗:培养室培养结束后,将组培瓶放置在温度为20~30℃的有菌环境中培养4~7d;

F、出瓶培育:炼苗结束后将组培瓶中的小苗取出并清洗干净,然后移栽到大棚中的苗盘中;

G、施肥:移栽到苗盘一周后喷施叶面肥,并从移栽到苗盘后开始每月施加定量的复合肥;

H、移栽:出瓶培育3~6个月后移植到自然土地中培养。

该杜鹃兰育苗方法包括选种、制备培养基、接种、培养室培养、炼苗、出瓶培育、施肥、移栽,本发明改良了组培育苗与炼苗方法与过程,并研发出在组培育苗第一阶段便开始生根的培养基配方,省略了接下来近3个月的组培时间,同时省去了两次组培苗的转接过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为下一批杜鹃兰苗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在上述杜鹃兰育苗方法过程中,在步骤B中,所述培养基由1/2MS、4g/L琼脂、0.01mg/LNAA组成。该配比的培养基是专门针对杜鹃兰研发的,其生根效果较好,其中4g/L的琼脂使培养基处于半凝固半液态状态,使萌发出的小苗与培养基易于分离,便于后期的移栽。

为了促进杜鹃兰生根发芽,在步骤D中,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2000lx,温度为25℃的无菌环境中培养45d,光照时间为10h/d。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F中,所述苗盘中铺设有上下两层土壤,所述下层土壤为营养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所述营养土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1:1,所述上层土壤为椰糠,所述苗盘中土壤的PH值为5.5~6.5。该苗盘中的土壤基质是专门针对幼小杜鹃兰苗根系生长及其发育的土壤基质,在土壤基质中主要是实现两层的分配,上层的椰糠可以保持水分,适宜幼苗的根生长,下层的营养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持续的为杜鹃兰幼苗提供养分,并将PH值控制在5.5~6.5之间,可让幼小的组培苗顺利成长,该方法可短时间内批量生产杜鹃兰苗。为了进一步促进杜鹃兰苗的生长,所述下层土壤的厚度为3cm,所述上层土壤的厚度为2cm。

为了避免外界细菌的感染,在步骤B中,制备培养基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在步骤C中,接种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进一步的是,所述MS培养基包括KNO3、NH4NO3、MgSO4·7H2O、KH2PO4、CaCl2·2H2O、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Na2-EDTA、FeSO4·4H2O、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肌醇、蔗糖,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所述:KNO3为1900mg/L,NH4NO3为1650mg/L,MgSO4·7H2O为370mg/L,KH2PO4为170mg/L,CaCl2·2H2O为440mg/L,MnSO4·4H2O为22.3mg/L,ZnSO4·7H2O为8.6mg/L,H3BO3为6.2mg/L,KI为0.83mg/L,NaMoO4·2H2O为0.25mg/L,CuSO4·5H2O为0.025mg/L,CoCl2·6H2O为0.025mg/L,Na2-EDTA为37.3mg/L,FeSO4·4H2O为27.8mg/L,甘氨酸为2.0mg/L,盐酸硫胺素为0.1mg/L,盐酸吡哆醇为0.5mg/L,烟酸为0.5mg/L,肌醇为100mg/L,蔗糖30g/L。这种配方是专门针对杜鹃兰苗配置的,更加适宜杜鹃兰苗的组织培养。

进一步的是,所述1/2MS培养基包括KNO3、NH4NO3、MgSO4·7H2O、KH2PO4、CaCl2·2H2O、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Na2-EDTA、FeSO4·4H2O、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肌醇、蔗糖,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所述:KNO3为950mg/L,NH4NO3为825mg/L,MgSO4·7H2O为185mg/L,KH2PO4为85mg/L,CaCl2·2H2O为220mg/L,MnSO4·4H2O为11.15mg/L,ZnSO4·7H2O为4.3mg/L,H3BO3为3.1mg/L,KI为0.415mg/L,NaMoO4·2H2O为0.125mg/L,CuSO4·5H2O为0.0125mg/L,CoCl2·6H2O为0.0125mg/L,Na2-EDTA为37.3mg/L,FeSO4·4H2O为27.8mg/L,甘氨酸为2.0mg/L,盐酸硫胺素为0.1mg/L,盐酸吡哆醇为0.5mg/L,烟酸为0.5mg/L,肌醇为100mg/L,蔗糖30g/L。这种配方是专门针对杜鹃兰苗配置的,更加适宜杜鹃兰苗的组织培养。

实施例1:

A、选种:选取杜鹃兰荚果种子,并在无菌环境中对杜鹃兰荚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B、制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由1/2MS、4g/L琼脂、0.01mg/LNAA组成,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8,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组培瓶中;

C、接种: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杜鹃兰荚果种子均匀的撒在组培瓶内的培养基上;

D、培养室培养: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2000lx,温度为25℃的无菌环境中培养45d,光照时间为10h/d;

E、炼苗:培养室培养结束后,此时观察小苗长出两根1cm左右的根,两片叶的时候将其放置在室外无阳光直射的大棚中7d,温度为20~30℃;

F、出瓶培育:炼苗结束后将组培瓶中的小苗取出并清洗干净,然后移栽到大棚中的苗盘中;所述苗盘中铺设有上下两层土壤,所述下层土壤为营养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所述营养土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1:1,所述上层土壤为椰糠,所述下层土壤的厚度为3cm,所述上层土壤的厚度为2cm,所述苗盘中土壤的PH值使用石灰调节到6.2,在整个过程中,土壤应随时保持湿润;

G、施肥:移栽到苗盘一周后喷施叶面肥,并从移栽到苗盘后开始每月施加定量的复合肥;

H、移栽:出瓶培育3~6个月后移植到自然土地中培养。

在步骤A-D中,杜鹃兰种子消毒及萌发形成的苗子均是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在步骤E-H中,杜鹃兰在有菌的环境中进行。

实施例2:

A、选种:选取杜鹃兰荚果种子,并在无菌环境中对杜鹃兰荚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B、制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由MS、4g/L琼脂、0mg/LNAA组成,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8,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组培瓶中;

C、接种: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杜鹃兰荚果种子均匀的撒在组培瓶内的培养基上;

D、培养室培养: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2000lx,温度为27℃的无菌环境中培养45d,光照时间为12h/d;

E、炼苗:培养室培养结束后,此时观察小苗长出两根1cm左右的根,两片叶的时候将其放置在室外无阳光直射的大棚中4d,温度为20~30℃;

F、出瓶培育:炼苗结束后将组培瓶中的小苗取出并清洗干净,然后移栽到大棚中的苗盘中;所述苗盘中铺设有上下两层土壤,所述下层土壤为营养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所述营养土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1:1,所述上层土壤为椰糠,所述下层土壤的厚度为3cm,所述上层土壤的厚度为2cm,所述苗盘中土壤的PH值使用石灰调节到5.5,在整个过程中,土壤应随时保持湿润;

G、施肥:移栽到苗盘一周后喷施叶面肥,并从移栽到苗盘后开始每月施加定量的复合肥;

H、移栽:出瓶培育3~6个月后移植到自然土地中培养。

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10052795.4 (22)申请日 2017.01.24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680442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7.06.09 (73)专利权人 四川农业大学 地址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 211号 (72)发明人 黄琳凯 曹欣 文兴金 张新全 陈佩琳 武炳超 王成然 陈静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1232 代理人 李玉兴 (51)Int.Cl. A01H 4/00(200。

2、6.01) 审查员 陈佩 (54)发明名称 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大大缩短育苗周期 的杜鹃兰育苗方法。 该杜鹃兰育苗方法包括选 种、 制备培养基、 接种、 培养室培养、 炼苗、 出瓶培 育、 施肥、 移栽, 本发明改良了组培育苗与炼苗方 法与过程, 并研发出在组培育苗第一阶段便开始 生根的培养基配方, 省略了接下来近3个月的组 培时间, 同时省去了两次组培苗的转接过程, 节 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为下一批杜鹃兰苗生产提 供了充足的时间。 适合在生物技术领域推广运 用。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CN 106804428 B 2018.08.24 CN 1068。

3、04428 B 1.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选种: 选取杜鹃兰荚果种子, 并对杜鹃兰荚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B、 制备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由1/21MS、 2.54.5g/L琼脂、 00.1mg/LNAA组成, 所述 培养基的PH值为5.8, 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组培瓶中; C、 接种: 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杜鹃兰荚果种子均匀的撒在组培瓶内的培养基上; D、 培养室培养: 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 温度为2530 的无菌环境中培养3060d, 光照时间为812h/d; E、 炼苗: 培养室培养结束后, 将组培瓶放置在温度为2030的有菌环。

4、境中培养4 7d; F、 出瓶培育: 炼苗结束后将组培瓶中的小苗取出并清洗干净, 然后移栽到大棚中的苗 盘中; G、 施肥: 移栽到苗盘一周后喷施叶面肥, 并从移栽到苗盘后开始每月施加定量的复合 肥; H、 移栽: 出瓶培育36个月后移植到自然土地中培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B中, 所述培养基由1/2MS、 4g/L琼脂、 0.01mg/LNAA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D中, 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 放置在光照强度为2000lx, 温度为25的无菌环境中培养45d, 光照时间为10h/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5、杜鹃兰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F中, 所述苗盘中铺设有上 下两层土壤, 所述下层土壤为营养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 所述营养土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 1: 1, 所述上层土壤为椰糠, 所述苗盘中土壤的PH值为5.56.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层土壤的厚度为3cm, 所述 上层土壤的厚度为2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B中, 制备培养基是在无菌 环境中进行, 在步骤C中, 接种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MS培养基包括KNO3、 NH4NO3、 MgSO47H2O、。

6、 KH2PO4、 CaCl22H2O、 MnSO44H2O、 ZnSO47H2O、 H3BO3、 KI、 NaMoO42H2O、 CuSO45H2O、 CoCl26H2O、 Na2-EDTA、 FeSO44H2O、 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盐酸吡哆醇、 烟酸、 肌醇、 蔗糖, 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所述: KNO3为1900mg/L, NH4NO3为1650mg/L, MgSO47H2O为 370mg/L, KH2PO4为170mg/L, CaCl2.2H2O为440mg/L, MnSO44H2O为22.3mg/L, ZnSO47H2O为 8.6mg/L, H3BO3为6.2mg/L, KI为0.8。

7、3mg/L, NaMoO42H2O为0.25mg/L, CuSO45H2O为 0.025mg/L, CoCl26H2O为0.025mg/L, Na2-EDTA为37.3mg/L, FeSO44H2O为27.8mg/L, 甘氨 酸为2.0mg/L, 盐酸硫胺素为0.1mg/L, 盐酸吡哆醇为0.5mg/L, 烟酸为0.5mg/L, 肌醇为 100mg/L, 蔗糖30g/L。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1/2MS培养基包括KNO3、 NH4NO3、 MgSO47H2O、 KH2PO4、 CaCl2.2H2O、 MnSO44H2O、 ZnSO47H2O、 H3BO3、。

8、 KI、 NaMoO4 2H2O、 CuSO45H2O、 CoCl26H2O、 Na2-EDTA、 FeSO44H2O、 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盐酸吡哆醇、 烟酸、 肌醇、 蔗糖, 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所述: KNO3为950mg/L, NH4NO3为825mg/L, MgSO47H2O 为185mg/L, KH2PO4为85mg/L, CaCl2.2H2O为220mg/L, MnSO44H2O为11.15mg/L, ZnSO47H2O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6804428 B 2 为4.3mg/L, H3BO3为3.1mg/L, KI为0.415mg/L, NaMoO4。

9、2H2O为0.125mg/L, CuSO45H2O为 0.0125mg/L, CoCl26H2O为0.0125mg/L, Na2-EDTA为37.3mg/L, FeSO44H2O为27.8mg/L, 甘 氨酸为2.0mg/L, 盐酸硫胺素为0.1mg/L, 盐酸吡哆醇为0.5mg/L, 烟酸为0.5mg/L, 肌醇为 100mg/L, 蔗糖30g/L。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6804428 B 3 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杜鹃兰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杜鹃兰为兰科杜鹃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假鳞茎干燥后称山慈。

10、菇或毛慈菇, 可 入药, 为重要紧缺中药材。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山慈菇内用具有抗肿瘤作用, 外用治疮毒、 虫 蛇咬伤、 皮肤烫伤或烧伤等。 由于人们长期掠夺式采挖, 加之自身生殖机制限制, 造成资源 枯竭。 随着药材市场对杜鹃兰需求量增大, 杜鹃兰的快速繁殖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后来, 科研工作者研发出了在无菌组织培养条件下培育杜鹃兰苗, 缺点是过程繁琐, 时间周期长, 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大缩短育苗周期的杜鹃兰育苗方 法。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杜鹃兰育苗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5 A、 选种: 选取杜。

11、鹃兰荚果种子, 并对杜鹃兰荚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0006 B、 制备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由1/21MS、 2.54.5g/L琼脂、 00.1mg/LNAA组成, 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8, 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组培瓶中; 0007 C、 接种: 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杜鹃兰荚果种子均匀的撒在组培瓶内的培养基上; 0008 D、 培养室培养: 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 温度为25 30的无菌环境中培养3060d, 光照时间为812h/d; 0009 E、 炼苗: 培养室培养结束后, 将组培瓶放置在温度为2030的有菌环境中培养4 7d; 0010 F、 出瓶培育: 炼。

12、苗结束后将组培瓶中的小苗取出并清洗干净, 然后移栽到大棚中 的苗盘中; 0011 G、 施肥: 移栽到苗盘一周后喷施叶面肥, 并从移栽到苗盘后开始每月施加定量的 复合肥; 0012 H、 移栽: 出瓶培育36个月后移植到自然土地中培养。 0013 进一步的是, 在步骤B中, 所述培养基由1/2MS、 4g/L琼脂、 0.01mg/LNAA组成。 0014 进一步的是, 在步骤D中, 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2000lx, 温度为 25的无菌环境中培养45d, 光照时间为10h/d。 0015 进一步的是, 在步骤F中, 所述苗盘中铺设有上下两层土壤, 所述下层土壤为营养 土和农家肥的。

13、混合物, 所述营养土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1: 1, 所述上层土壤为椰糠, 所述苗 盘中土壤的PH值为5.56.5。 0016 进一步的是, 所述下层土壤的厚度为3cm, 所述上层土壤的厚度为2cm。 0017 进一步的是, 在步骤B中, 制备培养基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在步骤C中, 接种在无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106804428 B 4 菌环境中进行。 0018 进一步的是, 所述MS培养基包括KNO3、 NH4NO3、 MgSO47H2O、 KH2PO4、 CaCl22H2O、 MnSO44H2O、 ZnSO47H2O、 H3BO3、 KI、 NaMoO42H2O、 CuSO4。

14、5H2O、 CoCl26H2O、 Na2-EDTA、 FeSO44H2O、 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盐酸吡哆醇、 烟酸、 肌醇、 蔗糖, 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所述: KNO3为1900mg/L, NH4NO3为1650mg/L, MgSO47H2O为370mg/L, KH2PO4为170mg/L, CaCl22H2O 为440mg/L, MnSO44H2O为22.3mg/L, ZnSO47H2O为8.6mg/L, H3BO3为6.2mg/L, KI为0.83mg/ L, NaMoO42H2O为0.25mg/L, CuSO45H2O为0.025mg/L, CoCl26H2O为0.025mg/L, N。

15、a2-EDTA 为37.3mg/L, FeSO44H2O为27.8mg/L, 甘氨酸为2.0mg/L, 盐酸硫胺素为0.1mg/L, 盐酸吡哆 醇为0.5mg/L, 烟酸为0.5mg/L, 肌醇为100mg/L, 蔗糖30g/L。 0019 进一步的是, 所述1/2MS培养基包括KNO3、 NH4NO3、 MgSO47H2O、 KH2PO4、 CaCl2 2H2O、 MnSO44H2O、 ZnSO47H2O、 H3BO3、 KI、 NaMoO42H2O、 CuSO45H2O、 CoCl26H2O、 Na2- EDTA、 FeSO44H2O、 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盐酸吡哆醇、 烟酸、 肌醇、。

16、 蔗糖, 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所述: KNO3为950mg/L, NH4NO3为825mg/L, MgSO47H2O为185mg/L, KH2PO4为85mg/L, CaCl2 2H2O为220mg/L, MnSO44H2O为11.15mg/L, ZnSO47H2O为4.3mg/L, H3BO3为3.1mg/L, KI为 0.415mg/L, NaMoO42H2O为0.125mg/L, CuSO45H2O为0.0125mg/L, CoCl26H2O为 0.0125mg/L, Na2-EDTA为37.3mg/L, FeSO44H2O为27.8mg/L, 甘氨酸为2.0mg/L, 盐酸硫胺素 为0.。

17、1mg/L, 盐酸吡哆醇为0.5mg/L, 烟酸为0.5mg/L, 肌醇为100mg/L, 蔗糖30g/L。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杜鹃兰育苗方法包括选种、 制备培养基、 接种、 培养室 培养、 炼苗、 出瓶培育、 施肥、 移栽, 本发明改良了组培育苗与炼苗方法与过程, 并研发出在 组培育苗第一阶段便开始生根的培养基配方, 省略了接下来近3个月的组培时间, 同时省去 了两次组培苗的转接过程,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为下一批杜鹃兰苗生产提供了充足的 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发明杜鹃兰育苗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2 A、 选种: 选取杜鹃兰荚果种子, 并对杜鹃兰荚果。

18、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0023 B、 制备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由1/21MS、 2.54.5g/L琼脂、 00.1mg/LNAA组成, 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8, 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组培瓶中; 0024 C、 接种: 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杜鹃兰荚果种子均匀的撒在组培瓶内的培养基上; 0025 D、 培养室培养: 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 温度为25 30的无菌环境中培养3060d, 光照时间为812h/d; 0026 E、 炼苗: 培养室培养结束后, 将组培瓶放置在温度为2030的有菌环境中培养4 7d; 0027 F、 出瓶培育: 炼苗结束后将组培瓶中的小苗取出并。

19、清洗干净, 然后移栽到大棚中 的苗盘中; 0028 G、 施肥: 移栽到苗盘一周后喷施叶面肥, 并从移栽到苗盘后开始每月施加定量的 复合肥; 0029 H、 移栽: 出瓶培育36个月后移植到自然土地中培养。 0030 该杜鹃兰育苗方法包括选种、 制备培养基、 接种、 培养室培养、 炼苗、 出瓶培育、 施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106804428 B 5 肥、 移栽, 本发明改良了组培育苗与炼苗方法与过程, 并研发出在组培育苗第一阶段便开始 生根的培养基配方, 省略了接下来近3个月的组培时间, 同时省去了两次组培苗的转接过 程,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为下一批杜鹃兰苗生产提供了充足。

20、的时间。 0031 在上述杜鹃兰育苗方法过程中, 在步骤B中, 所述培养基由1/2MS、 4g/L琼脂、 0.01mg/LNAA组成。 该配比的培养基是专门针对杜鹃兰研发的, 其生根效果较好, 其中4g/L 的琼脂使培养基处于半凝固半液态状态, 使萌发出的小苗与培养基易于分离, 便于后期的 移栽。 0032 为了促进杜鹃兰生根发芽, 在步骤D中, 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 2000lx, 温度为25的无菌环境中培养45d, 光照时间为10h/d。 0033 进一步的是, 在步骤F中, 所述苗盘中铺设有上下两层土壤, 所述下层土壤为营养 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 所述营养土和农家肥的重量比。

21、为1: 1, 所述上层土壤为椰糠, 所述苗 盘中土壤的PH值为5.56.5。 该苗盘中的土壤基质是专门针对幼小杜鹃兰苗根系生长及其 发育的土壤基质, 在土壤基质中主要是实现两层的分配, 上层的椰糠可以保持水分, 适宜幼 苗的根生长, 下层的营养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持续的为杜鹃兰幼苗提供养分, 并将PH值控 制在5.56.5之间, 可让幼小的组培苗顺利成长, 该方法可短时间内批量生产杜鹃兰苗。 为 了进一步促进杜鹃兰苗的生长, 所述下层土壤的厚度为3cm, 所述上层土壤的厚度为2cm。 0034 为了避免外界细菌的感染, 在步骤B中, 制备培养基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在步骤C 中, 接种在无菌环境。

22、中进行。 0035 进一步的是, 所述MS培养基包括KNO3、 NH4NO3、 MgSO47H2O、 KH2PO4、 CaCl22H2O、 MnSO44H2O、 ZnSO47H2O、 H3BO3、 KI、 NaMoO42H2O、 CuSO45H2O、 CoCl26H2O、 Na2-EDTA、 FeSO44H2O、 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盐酸吡哆醇、 烟酸、 肌醇、 蔗糖, 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所述: KNO3为1900mg/L, NH4NO3为1650mg/L, MgSO47H2O为370mg/L, KH2PO4为170mg/L, CaCl22H2O 为440mg/L, MnSO44H2O为22。

23、.3mg/L, ZnSO47H2O为8.6mg/L, H3BO3为6.2mg/L, KI为0.83mg/ L, NaMoO42H2O为0.25mg/L, CuSO45H2O为0.025mg/L, CoCl26H2O为0.025mg/L, Na2-EDTA 为37.3mg/L, FeSO44H2O为27.8mg/L, 甘氨酸为2.0mg/L, 盐酸硫胺素为0.1mg/L, 盐酸吡哆 醇为0.5mg/L, 烟酸为0.5mg/L, 肌醇为100mg/L, 蔗糖30g/L。 这种配方是专门针对杜鹃兰苗 配置的, 更加适宜杜鹃兰苗的组织培养。 0036 进一步的是, 所述1/2MS培养基包括KNO3、 。

24、NH4NO3、 MgSO47H2O、 KH2PO4、 CaCl2 2H2O、 MnSO44H2O、 ZnSO47H2O、 H3BO3、 KI、 NaMoO42H2O、 CuSO45H2O、 CoCl26H2O、 Na2- EDTA、 FeSO44H2O、 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盐酸吡哆醇、 烟酸、 肌醇、 蔗糖, 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所述: KNO3为950mg/L, NH4NO3为825mg/L, MgSO47H2O为185mg/L, KH2PO4为85mg/L, CaCl2 2H2O为220mg/L, MnSO44H2O为11.15mg/L, ZnSO47H2O为4.3mg/L, H3BO。

25、3为3.1mg/L, KI为 0.415mg/L, NaMoO42H2O为0.125mg/L, CuSO45H2O为0.0125mg/L, CoCl26H2O为 0.0125mg/L, Na2-EDTA为37.3mg/L, FeSO44H2O为27.8mg/L, 甘氨酸为2.0mg/L, 盐酸硫胺素 为0.1mg/L, 盐酸吡哆醇为0.5mg/L, 烟酸为0.5mg/L, 肌醇为100mg/L, 蔗糖30g/L。 这种配方 是专门针对杜鹃兰苗配置的, 更加适宜杜鹃兰苗的组织培养。 0037 实施例1: 0038 A、 选种: 选取杜鹃兰荚果种子, 并在无菌环境中对杜鹃兰荚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

26、0039 B、 制备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由1/2MS、 4g/L琼脂、 0.01mg/LNAA组成, 所述培养基的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106804428 B 6 PH值为5.8, 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组培瓶中; 0040 C、 接种: 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杜鹃兰荚果种子均匀的撒在组培瓶内的培养基上; 0041 D、 培养室培养: 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2000lx, 温度为25的无 菌环境中培养45d, 光照时间为10h/d; 0042 E、 炼苗: 培养室培养结束后, 此时观察小苗长出两根1cm左右的根, 两片叶的时候 将其放置在室外无阳光直射的大棚中7d, 温度为20。

27、30; 0043 F、 出瓶培育: 炼苗结束后将组培瓶中的小苗取出并清洗干净, 然后移栽到大棚中 的苗盘中; 所述苗盘中铺设有上下两层土壤, 所述下层土壤为营养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 所 述营养土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1: 1, 所述上层土壤为椰糠, 所述下层土壤的厚度为3cm, 所述 上层土壤的厚度为2cm, 所述苗盘中土壤的PH值使用石灰调节到6.2, 在整个过程中, 土壤应 随时保持湿润; 0044 G、 施肥: 移栽到苗盘一周后喷施叶面肥, 并从移栽到苗盘后开始每月施加定量的 复合肥; 0045 H、 移栽: 出瓶培育36个月后移植到自然土地中培养。 0046 在步骤A-D中, 杜鹃兰种子消。

28、毒及萌发形成的苗子均是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 在步 骤E-H中, 杜鹃兰在有菌的环境中进行。 0047 实施例2: 0048 A、 选种: 选取杜鹃兰荚果种子, 并在无菌环境中对杜鹃兰荚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0049 B、 制备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由MS、 4g/L琼脂、 0mg/LNAA组成, 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 5.8, 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组培瓶中; 0050 C、 接种: 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杜鹃兰荚果种子均匀的撒在组培瓶内的培养基上; 0051 D、 培养室培养: 将接种过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光照强度为2000lx, 温度为27的无 菌环境中培养45d, 光照时间为12h/d; 0052 E、。

29、 炼苗: 培养室培养结束后, 此时观察小苗长出两根1cm左右的根, 两片叶的时候 将其放置在室外无阳光直射的大棚中4d, 温度为2030; 0053 F、 出瓶培育: 炼苗结束后将组培瓶中的小苗取出并清洗干净, 然后移栽到大棚中 的苗盘中; 所述苗盘中铺设有上下两层土壤, 所述下层土壤为营养土和农家肥的混合物, 所 述营养土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1: 1, 所述上层土壤为椰糠, 所述下层土壤的厚度为3cm, 所述 上层土壤的厚度为2cm, 所述苗盘中土壤的PH值使用石灰调节到5.5, 在整个过程中, 土壤应 随时保持湿润; 0054 G、 施肥: 移栽到苗盘一周后喷施叶面肥, 并从移栽到苗盘后开始每月施加定量的 复合肥; 0055 H、 移栽: 出瓶培育36个月后移植到自然土地中培养。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6804428 B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