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的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单丛千两茶的加工方 法。
背景技术
单丛茶品种鲜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沿用于加工乌龙茶。目 前广东省种植的62万亩茶树中,各类单丛茶的面积在20万亩左右。 所占种植面积比例大。利用单丛原料加工的乌龙茶产品,全年不同的 季节质量差异甚大。春季和秋季品质好,卖价平均40-60元/公斤, 但夏暑季生产的乌龙茶,一般占30-40%,香低、味涩,很难适合市 场需求。在单丛茶区,一般放弃夏暑茶采制,造成单丛原料的极大浪 费,并严重影响单丛茶经济。因此,如何利用夏暑期单丛原料,通过 技术发明,创新生产解决夏暑茶鲜叶出路。是现阶段需解决的实际问 题。
千两茶历史上又称“花卷”,一卷茶净重合老称1000两。过去, 千两茶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家溪和马家溪的优质黑毛茶为原 料。历史上最鼎盛时期的年产量达到过3万余支。
千两茶(黑类茶)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对降低胆固醇、治疗 高血压、防治高血脂都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现有研究表明,千两茶还 可以提神、解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对缓解腹胀、止泻有明 显功效,而且千两茶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收 藏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和生 活品质逐渐增强,千两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目前,市场流通的千两茶产品主要由湖南安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可解决夏暑单丛茶原料出 路,提高单丛茶的经济收入,为消费提供优质的黑茶产品的一种单丛 千两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单丛千两茶的加工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选用单丛茶的嫩梢鲜叶作原 料,将嫩梢鲜叶杀青,下一步是揉捻,揉捻程度以条索紧直不破碎, 茶叶附于体表面即为揉捻适度,下一步是原料干燥,干燥后茶叶含水 量在9%~13%,接着将上述加工后的单丛茶经分筛后按级归堆,下一 步是蒸汽软化,将筛分过的单丛茶放入蒸汽锅中,使其蒸软,下一步 是紧压成型,用棍锤筑制在长筒形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将蒸透 的茶叶装入衬竹篾的模具中,先用木锤捶打装入茶叶的模具,再用木 杆紧压捆紧,不断重复,下一步是干燥,将经上述加工后的茶叶采用 日晒夜露的方法,露空晾置,在干燥过程中兼有翻堆作业,最后把干 燥好的单丛千两茶装包入库即可。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杀青工序中,可采 用滚筒机或杀青锅,金属壁温度为220℃~240℃,杀青时间7~8分钟, 杀青叶含水量一般控制在56%~62%之间。在揉捻过程中,投叶量以 投满揉桶稍按下桶盖2/3容积即可,揉捻时间为35~50分钟。在原料 干燥程序中,采用晒干的方法,把揉捻下机解块后的茶均匀薄摊在晒 坪上,阳光照度要求50000LUX以上,晒干时每隔2~3小时翻一次。 在蒸汽软化工序中,蒸汽温度控制在65℃~75℃之间,时间控制在 30~40分钟。在紧压成型工序中,篾篓从外到内材料依次是竹篾、棕 榈和竹叶,将蒸透的茶叶装入衬竹篾的模具中,用木锤和十米长的硬 木杆紧压、捆紧。在干燥工序中,露空晾置至少49天,在晾置过程 中兼有翻堆作业,每7天翻堆一次即可。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可把单丛鲜叶原料加工成优 质的黑茶产品,解决了夏暑单丛茶长期浪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单丛 茶的经济效益,每公倾提高效益4万元以上,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收入, 为单丛茶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且工艺简单,为单丛原料加工千两 茶提供可行的技术实施体系,生产成本低,文化价值高,市场应用前 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选择鲜叶→杀青→揉捻→原料干燥→原料 分级归堆→蒸汽软化→紧压成型→干燥→装包入库。
鲜叶标准:选用单丛茶树的嫩梢作原料,原料等级分一级、二级、 三级三个级别。
一级:一芽二叶≥40%,一芽三叶≤60%。
二级:一芽二叶≥60%,一芽三叶及少量对夹叶≤40%。
三级:一芽三叶及对夹叶≥20%,一芽四叶为主。
杀青:用滚筒机或杀青锅,金属壁温度220℃~240℃,投叶量 按机械容量而定,先闷后扬,老茶嫩杀,嫩茶老杀。杀青时间按正常 操作7min~8min,杀青程度以手握成团,松手不散,嫩茎折而不断, 特级和一级杀青叶含水量一般控制在56%~58%,二、三级原料水分可 在60%~62%之间。
揉捻:投叶量按不同的机型而定,以投满揉捅,桶盖轻压下约 2/3容积即可,一般265型揉捻机投叶量约130市斤,55型揉捻机 70市斤~80市斤,40型揉捻机25~30市斤。揉捻时间视原料老嫩程 度设定,特级和一级原料揉捻时间为35min~40min,二、三级原料揉 捻时间40min~50min,揉捻过程的不同时段加压力度应掌握轻一重 一轻的原则。揉捻程度以条索紧直不破碎,茶汁附于体表即为揉捻适 度。
原料干燥(晒干):把揉捻下机解块后的茶均匀薄滩在晒坪上, 阳光照度要求50000LUX以上。光照强度过低,晒青时间长,茶叶滋 味欠鲜爽,影响毛茶品质。晒干进每隔2~3小时翻一次,晒干后茶含 水量要求在9%~13%。
加工后的毛茶按相同品种、嫩度、经分筛、拼配,按标准归堆, 再行蒸软紧压。
蒸汽软化:将筛分过的单丛茶放入蒸汽锅中,使其蒸软,以利于 下一步紧压成型。此步骤关键技术是根据茶叶的老嫩、气温、空气湿 度等不同情况,控制蒸汽温度与时间。一般温度控制在65℃~75℃之 间,时间把握在30min~40min左右。
紧压成型:用棍锤筑制在长筒形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篾篓 从外到里材料依次是竹篾、棕榈和竹叶,里面两层有防尘防湿的作用。 紧压成型是加工千两茶的关键技术。将蒸透的茶叶装入衬竹篾的模具 中紧压,用十米长的硬木杆紧压。此步骤全是手工作业,工艺技术要 求高。先用木锤捶打装入茶叶的篾篓模具,再用木杆以杠杆原理紧压 捆紧,不断重复。
晾置干燥:单丛千两茶的干燥方法采用日晒夜露的办法,晾置在 楼顶天台上至少49天,听其自然干燥,吸露雾之灵气,聚日月之精 华,使其品质得到升华。楼顶天台搭一专门的木架干燥棚。棚底有木 架,将千两茶置其上,以防雨天浸水。平常天气八面来风,自然干燥, 下雨天气则用塑料薄膜覆棚顶以挡雨。单丛千两茶干燥过程兼有翻堆 作业,每5~9天翻堆一次即可;以每7天翻堆一次为最佳,全程翻堆 次数以7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