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02899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223833.4

申请日:

20171129

公开号:

CN108271805A

公开日:

2018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57/20,A01N41/06,A01P13/00

主分类号:

A01N57/20,A01N41/06,A01P13/00

申请人:

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池州市菜篮子工程办公室)

发明人:

姚卫平,张利敏,李松法,林峰,章辉,周方

地址:

247100 安徽省池州市秋浦中路120号

优先权:

CN201711223833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泽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等恶性杂草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由三种农药制剂混合而成,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份分别为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其中草甘膦异丙铵盐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80‑90%,草铵膦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3‑5%,氟磺胺草醚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5‑17%;所述活性成分总重为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三者的重量之和。该发明适于在田间现场桶混使用,三种药剂混配后有明显的增效配方作用,用于防治铁苋菜等恶性杂草,解决了铁苋菜等恶性杂草对草甘膦的抗性问题,又有效降低了草铵膦的使用成本,同时除草效果非常好,除草烂根彻底,不易返青反弹复发,保护了生态环境。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由三种农药制剂混合而成,其特征是,所述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份分别为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草甘膦异丙铵盐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80-90%,草铵膦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3-5%,氟磺胺草醚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5-17%;所述活性成分总重为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三者的重量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其特征是,草甘膦异丙铵盐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80%,草铵膦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5%,氟磺胺草醚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其特征是,活性成分为草甘膦异丙铵盐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活性成分为草铵膦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活性成分为氟磺胺草醚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其特征是用于防治铁苋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科学使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背景技术

铁苋菜为大戟科铁苋菜属杂草,在大豆、棉花、玉米等旱作物田发生较为普遍,成为旱地较难防除的一种恶性杂草。由于近年来大量的使用草甘膦,目前这两杂草已经对草甘膦产生较强抗药性,有些地方草甘膦几乎对其无效,已经在我国南方旱地种植区成为优势种群和恶性杂草,成为农民防治的头号难题。

草甘膦异丙铵盐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抑制植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酸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酸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才能发挥作用,在除草的速效上较慢,一般7 -10天左右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15天才达到除草高峰,温度低时作用速度更慢,但成本较为低廉。

草铵膦为膦酸类除草剂,非传导性触杀型除草剂,内吸性差,草铵膦通常先杀叶,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导致谷氨酰胺合成受阻、氮代谢紊乱、铵离子累积,从而破坏植物细胞膜,阻止植物光合作用而枯死,除草效果快,一般1-2天就出现表现明显症状,受温度影响较小,但成本过高。

氟磺胺草醚属二苯醚类选择性除草剂,施药后很快被叶部吸收,破坏杂草的光合作用,叶片黄化,迅速枯萎死亡,对防除阔叶杂草有特效,与草甘膦异丙铵盐和草铵膦混配后能死草烂根彻底,不易返青反弹。

铁苋菜等恶性杂草,单独使用草甘膦异丙铵盐或氟磺胺草醚防效较差,通过加大用药量势必会加重除草剂的残留,同时增加防治成本,也造成杂草抗药性的产生,进而降低除草剂的防效;单独使用草铵膦成本太高,并且草铵膦无内吸性,杂草不伤根,死草不彻底,防除后易返青。据发明人所知,目前也有农户防治铁苋菜将草甘膦与草铵膦等除草剂在田间混配在一起后施用,但是存在随意性,容易出现因草铵膦量大造成铁苋菜提前枯死,使草甘膦不能内吸传导至根部降低药效,造成草甘膦药液浪费,或因草铵膦量小而达不到防除铁苋菜的效果,同时一些文献及报导中也提及了草甘膦与草铵膦等混配扩大杀草谱,但是用草铵膦、草甘膦和氟磺胺草醚这 3 种除草剂田间桶混后并防治铁苋菜等恶性杂草的研究和应用未见公开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实现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主要用于防治铁苋菜,既解决了铁苋菜等恶性杂草对草甘膦抗性问题,又有效降低了草铵膦的使用成本,减少除草剂使用量,同时除草效果好,除草烂根彻底,不易返青反弹复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由三种农药制剂混合而成,其特征是,所述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份分别为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草甘膦异丙铵盐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80-90%,草铵膦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3-5%,氟磺胺草醚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5-17%;所述活性成分总重为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三者的重量之和。

进一步地,草甘膦异丙铵盐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80%,草铵膦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5%,氟磺胺草醚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15%。

进一步地,活性成分为草甘膦异丙铵盐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活性成分为草铵膦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活性成分为氟磺胺草醚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

进一步地,用于防治铁苋菜。

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适于在田间现场桶混使用,用于防治铁苋菜等恶性杂草,解决了铁苋菜等恶性杂草对草甘膦的抗性问题,提高了除草效果,显著降低了除草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室内活性测定试验

试验目的:了解在盆栽条件下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及其不同混配组合对铁苋菜的除草效果,并评价了其联合作用。

试验方法:采用盆栽处理法,以铁苋菜作为生测对象,选用pH6.8土壤,将土壤风干过筛后,装入高6cm、直径9cm的塑料钵内,每盆播种20粒铁苋菜种子,盖1cm厚的细土后放在温室内培养,待杂草长至2~4叶期采用盆栽茎叶处理法(NY/T1155.4-2006),每钵喷药液1ml,每处理重复4次,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对照。处理后试材置于温室内培养,定期观察靶标杂草的生长情况,21d后目测靶标受害症状及生长抑制情况,并称地上部分鲜重,以靶标鲜重抑制率评价药剂对靶标杂草的毒力作用。具体方法参照NY/T1155.4-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4部分:活性测定试验茎叶喷雾法进行实验,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20株,设不含药剂处理为空白对照。三元复配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参照NY/T1155.7-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中的Colby法。

单剂及各混剂的杂草实际防效E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E=(CK-PT)/CK×100;式中,CK为空白对照区的杂草鲜重;PT为药剂处理后的杂草鲜重。

混剂的理论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E0=X×Y×Z/1002;

式中,X为草甘膦异丙铵盐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Y为草铵膦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Z为氟磺胺草醚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

当E0-E≥10%时表示为增效作用,当-10%<E0-E<10%时表示为相加作用,当E0-E≤-10%时表示为拮抗作用。结果见表1

表1、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除草剂对铁苋菜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效评价: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及其混配组合物对铁苋菜的除草效果测定结果见表1,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的混配组合物对铁苋菜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以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160+10+30混配组合物对铁苋菜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实施例2 防除铁苋菜田间药效对比试验

先量取180ml的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6ml的20%草铵膦水剂、14ml的25%氟磺胺草醚水剂,混合溶解在1kg水中,搅拌均匀后再添加29kg的水搅拌,最终形成30kg的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增效配方,同样根据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20%草铵膦水剂、25%氟磺胺草醚水剂的不同重量配比成不同比例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增效配方,于2016年6月26日在池州市秋江驻驾村棉花地里对抗性铁苋菜等进行试验,对照药剂为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160ml/亩、20%草铵膦水剂10ml/亩、25%氟磺胺草醚水剂30ml/亩,在铁苋菜生长盛期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在铁苋菜上,田间采用三次重复,药后15天调查杂草株防效。处理结果见表 2。

表2:防治铁苋菜等恶性杂草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试验结果表

(注:A为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B为20%草铵膦水剂,C为25%氟磺胺草醚水剂,A:B:C=180:6:14表示量取A 180ml,最取B 6ml,量取C 14ml, 先混合溶解在1kg水中,再搅拌均匀后再添加29kg的水搅拌,制成30kg的田间桶混增效增效配方)

而采用上述成分增效配方的田间桶混增效增效配方进行1次防治后,以A:B:C=160:10:30的增效配方防效最高,防效高达96.77%,防效要略高于其它混配增效配方的防效,施药4天后开始变黄,7天后完全变黄,12天后便完全死亡,极明显高于对照药剂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20%草铵膦水剂、25%氟磺胺草醚水剂的防效,防治效果突出,并且死草烂根彻底,不返青反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223833.4 (22)申请日 2017.11.29 (71)申请人 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池州市 菜篮子工程办公室) 地址 247100 安徽省池州市秋浦中路120号 (72)发明人 姚卫平 张利敏 李松法 林峰 章辉 周方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300 代理人 董泽宇 (51)Int.Cl. A01N 57/20(2006.01) A01N 41/06(2006.01) A01P 13/00(2006.01) (54)发明。

2、名称 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 配方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等恶性杂 草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由三种农药制剂混 合而成, 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份分别为草甘膦 异丙铵盐、 草铵膦、 氟磺胺草醚, 其中草甘膦异丙 铵盐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80-90%, 草铵膦的 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3-5%, 氟磺胺草醚的重量 占活性成分总重的5-17%; 所述活性成分总重为 草甘膦异丙铵盐、 草铵膦、 氟磺胺草醚三者的重 量之和。 该发明适于在田间现场桶混使用, 三种 药剂混配后有明显的增效配方作用, 用于防治铁 苋菜等恶性杂草, 解决了铁苋菜等恶性杂草对草 甘膦的抗性问题。

3、, 又有效降低了草铵膦的使用成 本, 同时除草效果非常好, 除草烂根彻底, 不易返 青反弹复发, 保护了生态环境。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8271805 A 2018.07.13 CN 108271805 A 1.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由三种农药制剂混合而成, 其特征 是, 所述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份分别为草甘膦异丙铵盐、 草铵膦、 氟磺胺草醚; 草甘膦异 丙铵盐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80-90%, 草铵膦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3-5%, 氟磺胺草 醚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5-17%; 所述活性成分总重为草甘膦异丙铵盐、 草铵膦、 氟磺胺 草醚三者的重量之。

4、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其特征是, 草 甘膦异丙铵盐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80%, 草铵膦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5%, 氟磺胺草 醚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其特征是, 活 性成分为草甘膦异丙铵盐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 活性成分为草铵膦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 剂; 活性成分为氟磺胺草醚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 4.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其特征是 用于防治铁苋菜。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271805 A 。

5、2 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科学使用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 药增效配方。 背景技术 0002 铁苋菜为大戟科铁苋菜属杂草, 在大豆、 棉花、 玉米等旱作物田发生较为普遍, 成 为旱地较难防除的一种恶性杂草。 由于近年来大量的使用草甘膦, 目前这两杂草已经对草 甘膦产生较强抗药性, 有些地方草甘膦几乎对其无效, 已经在我国南方旱地种植区成为优 势种群和恶性杂草, 成为农民防治的头号难题。 0003 草甘膦异丙铵盐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 主要抑制植物体内烯醇丙酮基 莽草酸磷酸合成酶, 从而抑制莽草酸向苯丙氨酸、。

6、 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 使蛋白质的合成 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 草甘膦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才能发挥作用, 在除 草的速效上较慢, 一般7 -10天左右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 15天才达到除草高峰, 温度低时 作用速度更慢, 但成本较为低廉。 0004 草铵膦为膦酸类除草剂, 非传导性触杀型除草剂, 内吸性差, 草铵膦通常先杀叶, 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导致谷氨酰胺合成受阻、 氮代谢紊乱、 铵离子累 积, 从而破坏植物细胞膜, 阻止植物光合作用而枯死, 除草效果快, 一般1-2天就出现表现明 显症状, 受温度影响较小, 但成本过高。 0005 氟磺胺草醚属二苯醚类选。

7、择性除草剂, 施药后很快被叶部吸收, 破坏杂草的光合 作用, 叶片黄化, 迅速枯萎死亡, 对防除阔叶杂草有特效, 与草甘膦异丙铵盐和草铵膦混配 后能死草烂根彻底, 不易返青反弹。 0006 铁苋菜等恶性杂草, 单独使用草甘膦异丙铵盐或氟磺胺草醚防效较差, 通过加大 用药量势必会加重除草剂的残留, 同时增加防治成本, 也造成杂草抗药性的产生, 进而降低 除草剂的防效; 单独使用草铵膦成本太高, 并且草铵膦无内吸性, 杂草不伤根, 死草不彻底, 防除后易返青。 据发明人所知, 目前也有农户防治铁苋菜将草甘膦与草铵膦等除草剂在田 间混配在一起后施用, 但是存在随意性, 容易出现因草铵膦量大造成铁苋菜。

8、提前枯死, 使草 甘膦不能内吸传导至根部降低药效, 造成草甘膦药液浪费, 或因草铵膦量小而达不到防除 铁苋菜的效果, 同时一些文献及报导中也提及了草甘膦与草铵膦等混配扩大杀草谱, 但是 用草铵膦、 草甘膦和氟磺胺草醚这 3 种除草剂田间桶混后并防治铁苋菜等恶性杂草的研 究和应用未见公开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0007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所要实现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田间桶混农药 增效配方, 主要用于防治铁苋菜, 既解决了铁苋菜等恶性杂草对草甘膦抗性问题, 又有效降 低了草铵膦的使用成本, 减少除草剂使用量, 同时除草效果好, 除草烂根彻底, 不易返青反 弹复发。 说 明 书 1/4 。

9、页 3 CN 108271805 A 3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由三种农药制剂混合而成, 其特征是, 所述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份分别为草甘膦异丙铵盐、 草铵膦、 氟磺胺草醚; 草甘膦异丙铵 盐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80-90%, 草铵膦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3-5%, 氟磺胺草醚的 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5-17%; 所述活性成分总重为草甘膦异丙铵盐、 草铵膦、 氟磺胺草醚 三者的重量之和。 0009 进一步地, 草甘膦异丙铵盐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80%, 草铵膦的重量占活性成 分总重的5%, 氟磺胺草醚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15%。 0。

10、010 进一步地, 活性成分为草甘膦异丙铵盐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 活性成分为草铵 膦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 活性成分为氟磺胺草醚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剂。 0011 进一步地, 用于防治铁苋菜。 0012 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铁苋菜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适于在田间现场桶混使 用, 用于防治铁苋菜等恶性杂草, 解决了铁苋菜等恶性杂草对草甘膦的抗性问题, 提高了除 草效果, 显著降低了除草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成本, 保护了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4 实施例1 室内活性测定试验 试验目的: 了解在盆栽条件下草甘膦异丙铵盐、 草铵膦、 。

11、氟磺胺草醚及其不同混配组合 对铁苋菜的除草效果, 并评价了其联合作用。 0015 试验方法: 采用盆栽处理法, 以铁苋菜作为生测对象, 选用pH6.8土壤, 将土壤风干 过筛后, 装入高6cm、 直径9cm的塑料钵内, 每盆播种20粒铁苋菜种子, 盖1cm厚的细土后放在 温室内培养, 待杂草长至24叶期采用盆栽茎叶处理法(NY/T1155.4-2006), 每钵喷药液 1ml, 每处理重复4次, 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对照。 处理后试材置于温室内培养, 定期观察 靶标杂草的生长情况, 21d后目测靶标受害症状及生长抑制情况, 并称地上部分鲜重, 以靶 标鲜重抑制率评价药剂对靶标杂草的毒力作用。 。

12、具体方法参照NY/T1155.4-2006农药室内 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4部分: 活性测定试验茎叶喷雾法进行实验, 每处理4次重复, 每 重复20株, 设不含药剂处理为空白对照。 三元复配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参照NY/T1155.7-2006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中的Colby法。 0016 单剂及各混剂的杂草实际防效E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E=(CK-PT)/CK100; 式中, CK为空白对照区的杂草鲜重; PT为药剂处理后的杂草鲜重。 0017 混剂的理论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E0XYZ/1002; 式中, X为草甘膦异丙铵盐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

13、草重量的百分数; Y为草铵膦 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 Z为氟磺胺草醚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 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 0018 当E0-E10%时表示为增效作用, 当-10%E0-E10%时表示为相加作用, 当E0-E -10%时表示为拮抗作用。 结果见表1 表1、 草甘膦异丙铵盐、 草铵膦、 氟磺胺草醚除草剂对铁苋菜的室内毒力测定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271805 A 4 药效评价: 草甘膦异丙铵盐、 草铵膦、 氟磺胺草醚及其混配组合物对铁苋菜的除草效果 测定结果见表1, 草甘膦异丙铵盐、 草铵膦、 氟磺胺草醚的混配组合物对铁苋菜均表现为增 效作用。 其中。

14、以草甘膦异丙铵盐+草铵膦+氟磺胺草醚160+10+30混配组合物对铁苋菜的增 效作用最明显。 0019 实施例2 防除铁苋菜田间药效对比试验 先量取180ml的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 6ml的20%草铵膦水剂、 14ml的25%氟磺胺草醚 水剂, 混合溶解在1kg水中, 搅拌均匀后再添加29kg的水搅拌, 最终形成30kg的防治铁苋菜 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增效配方, 同样根据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 20%草铵膦水剂、 25%氟磺胺草醚水剂的不同重量配比成不同比例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增效配方, 于2016年6 月26日在池州市秋江驻驾村棉花地里对抗性铁苋菜等进行试验, 对照药剂为41%草。

15、甘膦异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271805 A 5 丙铵盐水剂160ml/亩、 20%草铵膦水剂10ml/亩、 25%氟磺胺草醚水剂30ml/亩, 在铁苋菜生长 盛期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在铁苋菜上, 田间采用三次重复, 药后15天调查杂草株防效。 处 理结果见表 2。 0020 表2: 防治铁苋菜等恶性杂草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试验结果表 (注: A为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 B为20%草铵膦水剂, C为25%氟磺胺草醚水剂, A: B: C= 180:6:14表示量取A 180ml, 最取B 6ml, 量取C 14ml, 先混合溶解在1kg水中, 再搅拌均匀 后再添加29。

16、kg的水搅拌, 制成30kg的田间桶混增效增效配方) 而采用上述成分增效配方的田间桶混增效增效配方进行1次防治后, 以A:B:C=160:10: 30的增效配方防效最高, 防效高达96.77%, 防效要略高于其它混配增效配方的防效, 施药4 天后开始变黄, 7天后完全变黄, 12天后便完全死亡, 极明显高于对照药剂41%草甘膦异丙铵 盐水剂、 20%草铵膦水剂、 25%氟磺胺草醚水剂的防效, 防治效果突出, 并且死草烂根彻底, 不 返青反弹。 002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不受上 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 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271805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