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它包括:壳体部分;细长的导电接续器,它从壳体伸出用于安装一根或多根导线,在此接续器的一端设有装置,用于使此接续器与在配对插塞中的插头触点接通;管状电容器,它围绕着接续器穿套,为的是使管状电容器构成第一极的内表面与接续器连接;以及,接地装置,它与管状电容器构成第二极的外表面连接,接地装置设置成使此管状电容器的第二极接地。
术语“细长的接续器”在这里用来指例如针状的相当长的接续器,它的长度足以用于在它上面穿套一个管状电容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蔽干扰的插头,它适用于有比较强的干扰电磁场的环境。按照本发明的插头适合于供例如通讯设备、无线电发射机等使用。若其上例如连接有普通多极电缆地常用的非屏蔽式插头被使用于周围无线电发射机的强射频场中,此环绕着插头和电缆的强射频场将引起强的干扰,以致几乎没有任何有用的信号能通过电缆和插头传输。
已知应用一般的非屏蔽插头和屏蔽电缆装在强干扰电磁场内。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多极电缆,它在构成电缆外套的绝缘材料层下面布置例如一个铝箔层。然而实际上屏蔽电缆不可能用于所有的场合,以及与普通电缆相比它的价格也比较高。
此外,已知应用屏蔽的所谓D型插头和一般的非屏蔽电缆装在强干扰电磁场内。在这种情况下围绕着在插头内的细长接续器设有管状电容器。在这种解决办法中,由管状电容器的内表面构成的它的第一极,焊在此管状电容器围绕着它安装着的接续器上。还有,构成管状电容器第二极的外表面,焊在插头内的接地板上。当此管状电容器正确设计时,它们可用于滤除例如由外部射频场引起的干扰,因此允许使用非屏蔽电缆和上述插头。
上述已知屏蔽插头最严重的缺点是难以组装。这是因为每个管状电容器必须单独地既与围绕其安装着的有关接续器焊接,又与插头中的接地板焊接。一个插头可包括若干个接续器,例如64个,于是必须焊接128次。由于管状电容器尺寸小(直径例如约1至2mm,高度例如约2mm)和在插头内的空间小,所以要求极其精确地焊在正确的位置上。因此组装这种插头既慢又昂贵。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屏蔽插头,与已知的解决办法相比这种插头的组装要简便得多。此目的通过按本发明的插头达到,这种插头的特征在于,接地装置包括一柔性导电构件,它设置为弹簧状地压靠在管状电容器的外表面上,以便使此管状电容器的第二极接地。
本发明基于一种想法,即,只要插头的接地装置设有一弹簧状的部分以及它压靠在构成管状电容器第二极的外表面上,那么此管状电容器的外表面无需焊接便能接地。如果此弹簧状的部分还设计成它直接作用在管状电容器上的力能将管状电容器用相当大的力压在穿透它的接续器上,则构成管状电容器的第一极的内表面便与接续器的外表面接触,无需将管状电容器的内表面焊接在接续器上。因此,按本发明的插头最重要的优点是它与已知的插头相比特别简单,能快速和低成本地组装,必要的焊接次数明显地少于已知的解决办法。有利的是管状电容器可以无需任何焊接地装入插头内。
在按本发明的插头最佳实施例中,插头包括一个盖,它与壳体分开并制有一些孔,接续器的端头可穿过此孔。盖与壳体连接,所以盖和壳体压靠在管状电容器的端面上,从而可以使管状电容器锁定就位。这样做防止了管状电容器在例如振动的影响下移动,这种移动会损害管状电容器与接续器之间的接触。
在按本发明的插头的另一种最佳实施例中,上述柔性构件布置成当将盖安装就位时使此柔性构件压靠在管状电容器上。因此,此柔性构件可以设计成在盖安装就位前它不在管状电容器上直接作用任何明显的力。这就进一步简化了插头的组装,因为若在组装时有弹簧状的部分压靠在管状电容器上,那就会难以将一个小的管状电容器安装就位。
按本发明的插头的最佳实施例公开在所附的从属权利要求2至7中。
下面参照附图借助于按本发明的插头的几个最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表示按本发明的插头的应用;
图2表示按本发明的插头的第一种最佳实施例;
图3图2所示插头的局部剖面;
图4表示按本发明的插头的第二种最佳实施例;以及
图5图4所示插头的局部剖面。
图1表示按本发明的插头的使用情况。图1中的插头1连接在例如蜂窝式无线电系统的基地台上。因此,在里面装有插头1的罩12内存在强的射频场。射频场会造成对非屏蔽式插头和电缆的干扰。然而插头1是屏蔽式的以及一般的非屏蔽式的多极电缆11可用于与之连接。金属织网13布设在罩12里面的电缆11外表面,网11借助于连接器14与罩12接地并还与插头1的金属套连接。插头1最好被封装在一金属套内。
图2表示按本发明的插头的第一种最佳实施例。在图2中所表示的插头1可例如是一种64极欧洲接续器。
插头1的壳体2用螺钉15固定在金属套16上。金属套有一个孔,电缆11通过此孔引入插头。电缆11由多根分开的导线组成,每根导线借助于插头的接续器(参见图3)与触点8连通。因此,触点8使接续器与在插头配对件(图中未表示)中的触头连通。
插头的左侧有一金属的接地触点5,它设计为当插头1与其配对件连接时接地。在这里所使用的“当插头与其配对件连接时接地”这一概念,是认为当插头插入电设备上一个插头的配对件中时,此接地触点或在它与配对件内的接地触点接触而接地,或按另一种方式在它直接与电设备箱体接触时接地。
图3表示图2的插头沿线III-III的局部剖面。但在图3中插头1的各部分被拉开表示,以便于互相区别。因此图3也说明了插头1的装配。
插头1的壳体2可例如用塑料制造。壳体部分包括通向右端(按图3)的细长金属接续器3,电缆11的一根或多根导线与之连接。金属触点8设在接续器的左端,借助于它们使电缆11的导线与插头1的配对件触点连通。
在图3中,一套筒状管状电容器4穿套在上部接续器3上。这种管状电容器最好套在每一个接续器上,也就是说甚至也套在图3所示的下部接续器上。
管状电容器4由本来已知的管状电容器制成,构成其第一极的内表面可例如是铅和锡的混合物制成。相应地,构成电容器第二极的外表面可例如由铅和锡的混合物制成。在铅和锡的混合物制成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配置有例如某种陶瓷材料的第三层。若图3的插头例如应用于其周围干扰场的频率为0至2MHz的环境中和通过接续器3传输的信号的频率约为2MHz时,可选择120PF的管状电容器用于此插头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插头传输的脉冲的形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图3的插头还包括一个塑料制的盖9,盖上有一些孔10,当盖9被连接在壳体2上时接续器3穿过这些孔10。这是在管状电容器4被锁定就位在盖与壳体之间时发生的。在插头组装好时,整个盖9装入插头1的金属套16内。
盖9上设有一与其表面平行的接地板17,此板基本上覆盖住面朝它的壳体的整个表面。不过,塑料凸起18从此板17伸出使管状电容器4的端面与板17之间不接触,故这些塑料凸起布置成与每个孔10相连。
在每个孔10处一个柔性的金属伸出件6从接地板17伸出,它们布置成当盖和壳体2连接时压靠在其相关的那个管状电容器4的外表面上。此外,表示在图3背景中(局部截断)的接地触点5从接地板17伸出。此触点连通的操作结合图2来说明。
在一个组装好的插头中,柔性的金属伸出件6以弹簧状方式压在管状电容器4的外表面上,因此外表面经接地板17和接地连接器5接地。此外,作用在管状电容器4上的径向力使管状电容器4的内表面与接续器4接触。最有利的是管状电容器完全不需要焊接。
图3还表示了插头1的金属套16,它有一个用于装入电缆11的孔19。当插头组装时,在管状电容器4已安装后将壳体2与盖9压在一起,然后例如借助于螺钉15将壳体2固定在金属套16上。
图4表示按本发明的插头第二种最佳实施例。图4表示了插头1′的一个被局部截断的壳体2′。在图4中,导线应该与之连接的那个接续器3端部朝读者方向伸出。
由图4可以看出,管状电容器4穿套地围绕着每个接续器3。图4的实施例与图2和3所示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在图4中插头1′只包括两个柔性构件6′,插头1′的全部管状电容器4均通过它们接地。柔性构件6′可例如设计为螺旋弹簧,它们被布置为与管状电容器4的外表面接触。
图5是沿图4线V-V的插头局部剖面。不过在图4中没有表示的盖9′和金属套16′现在加在图5中。
在图5的实施例中接续器3也与触点8连通,因此触点8可将连接在接触器左端的导线与插头1′配对件(图中未表示)内的触点连通。
由图5可清楚看出,当盖9′推移就位时螺旋弹簧6′受压缩。由于盖9′本身与接续器3之间的摩擦力,所以使盖9′保持在应有的位置上。如图所示,螺旋弹簧6′成椭圆形地与管状电容器4接触。
图5还表示,插头1′没有单独的接地板;取代它的是起接地构件作用的插头1′两件式的金属套16′,当盖9′安装就位时螺旋弹簧压靠在它上面。因此金属套16′有一个接地触点(图中没有表示),金属套16′通过它与在插头1′配对件中的接地触点接地连通,或按另一种方式直接与电设备的壳体接地连通。
应当指出,上述说明和附图,其意图仅在于阐明本发明。对于那些本专业的行家,显然有可能在不脱离公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本发明作出各种变化和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