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锅提手结构.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701833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083030.8

申请日:

20160127

公开号:

CN205306825U

公开日:

201606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45/07

主分类号:

A47J45/07

申请人: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正茂,万芳

地址:

515021 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金园工业城12-12片区

优先权:

CN201620083030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罗毅萍;曹爱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锅提手结构,包括设于电锅座圈的提手安装孔;与所述提手安装孔连接的提手,所述提手上设有一提手转轴,所述提手转轴的截面形状与提手安装孔的形状相似;所述提手转轴通过提手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座圈内;在旋转提手时,所述提手转轴在所述座圈内旋转,且与所述提手安装孔形成一干涉面,以阻挡提手转轴从座圈中脱离出来。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结构装配简易,且提手在旋转时不会脱出,结构牢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锅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电锅座圈的提手安装孔;与所述提手安装孔连接的提手,所述提手上设有一提手转轴,所述提手转轴的截面形状与提手安装孔的形状相似;所述提手转轴通过提手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座圈内;在旋转提手时,所述提手转轴在所述座圈内旋转,且与所述提手安装孔形成一干涉面,以阻挡提手转轴从座圈中脱离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安装孔上具有第一圆弧部和第一突出部,相应地,所述提手转轴上,包括有第二圆弧部和第二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锅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向第一圆弧部的圆心外凸出,提手安装孔呈凸轮状,相应地,所述提手转轴的截面呈凸轮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锅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向第一圆弧部的圆心内凸出,提手安装孔呈月牙状,相应地,所述提手转轴的截面呈月牙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锅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锅提手结构,还包括设于座圈上的后盖;当取下后盖时,提手向下旋转,所述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之间的干涉面消失,提手从座圈中脱离。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锅提手结构。

背景技术

电锅,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如电炖锅、电饭锅等等,其一般包 括有锅底和锅盖,在使用电锅时,将锅盖与锅底闭合,进行相应的工作。为了方便电锅的搬 运或移动,在一些电锅上还设有提手。

但是,现有技术的提手与锅底或锅盖大多采用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方式连接固定的,以使 提手可以旋转并任意拆卸,但是在使用提手提电锅时,很容易发生提手脱落,从而引发安全 问题,如电锅摔坏,锅内熟食烫伤人体等。为此,一些厂家在保证提手可以旋转的前提下, 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如采用螺丝固定等方式,将提手固定在电锅锅体上,虽然很好地避免 了提手脱出的缺点,但是,采用固接提手的方式,在拆卸提手时往往需要拆卸工具,如螺丝 刀等,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锅提手结构,该电锅提手结构装配简易,且提手在旋 转时不会脱出,结构牢固。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锅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于电锅座圈的提手安装孔;

与所述提手安装孔连接的提手,所述提手上设有一提手转轴,所述提手转轴的截面形状 与提手安装孔的形状相似;

所述提手转轴通过提手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座圈内;在旋转提手时,所述提手转轴在所述 座圈内旋转,且与所述提手安装孔形成一干涉面,以阻挡提手转轴从座圈中脱离出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提手安装孔上具有第一圆弧部和第一突出部,相应地,所 述提手转轴上,包括有第二圆弧部和第二突出部。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突出部向第一圆弧部的圆心外凸出,提手安装孔呈凸 轮状,相应地,所述提手转轴的截面呈凸轮状。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突出部向第一圆弧部的圆心内凸出,提手安装孔呈月 牙状,相应地,所述提手转轴的截面呈月牙状。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该电锅提手结构,还包括设于座圈上的后盖;当取下后盖时, 提手向下旋转,所述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之间的干涉面消失,提手从座圈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结构,通过将提手转轴限制在座圈内,在旋转提手的过程中,提 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形成一干涉面,使提手转轴不会脱落,当且仅当拆掉后盖后,提手可继 续向下旋转,以使提手转轴的突出部与提手安装孔的突出部重合时,此时提手转轴与提手安 装孔之间的干涉面消失,提手转轴可从座圈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结构装配简单、结构牢固,提手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例1的电锅提手结构装配在电饭锅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旋转实施例1的提手,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旋转实施例2的提手,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连接处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为将本实施例的电锅提手结构装配在电饭锅上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 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结构并不仅限于用于电饭锅上,将该提手结构应用于其他电锅产 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电饭锅包括有底盖1、上盖2和座圈3,在座圈3 上设有提手安装孔31,进而将提手4装配在提手安装孔31中,使提手4可以旋转,在座圈3 上还设置有一后盖5,用以限制提手4继续向下旋转,使提手4可以直接水平放置在后盖5 上。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31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提手4 上设有一提手转轴41;所述提手转轴41的截面形状与提手安装孔31的形状相似。

所述提手安装孔31上具有第一圆弧部312和第一突出部311,相应地,所述提手转轴41 上,包括有第二圆弧部412和第二突出部411。优选地,所述第一突出部311向第一圆弧部 312的圆心外凸出,提手安装孔31呈凸轮状,相应地,所述提手转轴41的截面呈凸轮状。

此时,所述提手转轴41通过提手安装孔31设置在所述座圈3内。如图2所示,可清楚 看出,此时,提手转轴41的第二突出部411与提手安装孔31的第一突出部311重合匹配, 提手转轴41顺利装配进座圈3内。

旋转提手,此时,提手转轴在座圈3内旋转,如图3所示,此时第二突出部与提手安装 孔31开设部分重叠,形成一干涉面42,限制了提手转轴从座圈3内脱落。当提手旋转至水 平状态时,得到图1所示的状态。

继续旋转提手,如图4所示,此时,提手呈垂直状态,干涉面42仍然存在,限制提手转 轴脱落。

此时,提手的尺寸和电饭锅的尺寸限制了所述提手可旋转的角度范围,所述提手向前旋 转,被电饭锅的锅体阻挡,向后旋转时,被后盖5阻挡。

当取下后盖5时,提手向后旋转,所述提手转轴41与提手安装孔31之间的干涉面42消 失,又恢复至图2所示状态,此时,提手4可从座圈3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结构,通过将提手转轴限制在座圈内,在旋转提手 的过程中,提手转轴与装配形成一干涉面,使提手转轴不会脱落,当且仅当拆掉后盖后,提 手可继续向下旋转,以使提手转轴的突出部与提手安装孔的突出部重合时,此时提手转轴与 提手安装孔之间的干涉面消失,提手转轴可从座圈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结构装配简单、结构牢固,提手不易脱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区别点主要在于:

如图5-6所示,所述第一突出部3111向第一圆弧部3112的圆心内凸出,提手安装孔31 呈月牙状,相应地,所述提手转轴41的截面呈月牙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 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一种电锅提手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电锅提手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电锅提手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电锅提手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锅提手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083030.8 (22)申请日 2016.01.27 A47J 45/07(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5021 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金园工业 城 12-12 片区 (72)发明人 刘正茂 万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100 代理人 罗毅萍 曹爱红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电锅提手结构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锅提手结构, 包括 设于电锅座圈的提手安装孔 ; 与所述提手安装孔 连接的提手, 所述提手上设有一提手转轴, 所述提 手。

2、转轴的截面形状与提手安装孔的形状相似 ; 所 述提手转轴通过提手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座圈内 ; 在旋转提手时, 所述提手转轴在所述座圈内旋转, 且与所述提手安装孔形成一干涉面, 以阻挡提手 转轴从座圈中脱离出来。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 结构装配简易, 且提手在旋转时不会脱出, 结构牢 固。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5306825 U 2016.06.15 CN 205306825 U 1.一种电锅提手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设于电锅座圈的提手安装孔; 与所述提手安装孔连接的提手, 所述提。

3、手上设有一提手转轴, 所述提手转轴的截面形 状与提手安装孔的形状相似; 所述提手转轴通过提手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座圈内; 在旋转提手时, 所述提手转轴在所 述座圈内旋转, 且与所述提手安装孔形成一干涉面, 以阻挡提手转轴从座圈中脱离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提手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手安装孔上具有第一圆弧部和第一突出部, 相应地, 所述提手转轴上, 包括有第 二圆弧部和第二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锅提手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部向第一圆弧部的圆心外凸出, 提手安装孔呈凸轮状, 相应地, 所述提手 转轴的截面呈凸轮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锅提手结构, 其。

4、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部向第一圆弧部的圆心内凸出, 提手安装孔呈月牙状, 相应地, 所述提手 转轴的截面呈月牙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锅提手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电锅提手结构, 还包括设于座圈上的后盖; 当取下后盖时, 提手向下旋转, 所述提手 转轴与提手安装孔之间的干涉面消失, 提手从座圈中脱离。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306825 U 2 一种电锅提手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电锅提手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锅, 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 如电炖锅、 电饭锅等等, 其一 般包括有。

5、锅底和锅盖, 在使用电锅时, 将锅盖与锅底闭合, 进行相应的工作。 为了方便电锅 的搬运或移动, 在一些电锅上还设有提手。 0003 但是, 现有技术的提手与锅底或锅盖大多采用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方式连接固定 的, 以使提手可以旋转并任意拆卸, 但是在使用提手提电锅时, 很容易发生提手脱落, 从而 引发安全问题, 如电锅摔坏, 锅内熟食烫伤人体等。 为此, 一些厂家在保证提手可以旋转的 前提下, 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 如采用螺丝固定等方式, 将提手固定在电锅锅体上, 虽然很 好地避免了提手脱出的缺点, 但是, 采用固接提手的方式, 在拆卸提手时往往需要拆卸工 具, 如螺丝刀等, 非常麻烦。 实用新。

6、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锅提手结构, 该电锅提手结构装配简易, 且提 手在旋转时不会脱出, 结构牢固。 0005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电锅提手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 0007 设于电锅座圈的提手安装孔; 0008 与所述提手安装孔连接的提手, 所述提手上设有一提手转轴, 所述提手转轴的截 面形状与提手安装孔的形状相似; 0009 所述提手转轴通过提手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座圈内; 在旋转提手时, 所述提手转轴 在所述座圈内旋转, 且与所述提手安装孔形成一干涉面, 以阻挡提手转轴从座圈中脱离出 来。 0010 作为一。

7、种具体的实施例, 所述提手安装孔上具有第一圆弧部和第一突出部, 相应 地, 所述提手转轴上, 包括有第二圆弧部和第二突出部。 0011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 所述第一突出部向第一圆弧部的圆心外凸出, 提手安装 孔呈凸轮状, 相应地, 所述提手转轴的截面呈凸轮状。 0012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 所述第一突出部向第一圆弧部的圆心内凸出, 提手安装 孔呈月牙状, 相应地, 所述提手转轴的截面呈月牙状。 0013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 该电锅提手结构, 还包括设于座圈上的后盖; 当取下后盖 时, 提手向下旋转, 所述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之间的干涉面消失, 提手从座圈中脱离。 0014 本实用新。

8、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结构, 通过将提手转轴限制在座圈内, 在旋转提手的过程 中, 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形成一干涉面, 使提手转轴不会脱落, 当且仅当拆掉后盖后, 提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306825 U 3 手可继续向下旋转, 以使提手转轴的突出部与提手安装孔的突出部重合时, 此时提手转轴 与提手安装孔之间的干涉面消失, 提手转轴可从座圈中脱离。 0016 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结构装配简单、 结构牢固, 提手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将实施例1的电锅提手结构装配在电饭锅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实施例1的提手。

9、转轴与提手安装孔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0 图4是旋转实施例1的提手, 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实施例2的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旋转实施例2的提手, 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连接处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特征和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 的构思、 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0024 实施例1 0025 如图1-4所示, 为将本实施例的电锅提手结构装配在电饭锅上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 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

10、手结构并不仅限于用于电饭锅上, 将该提手结构应用于其 他电锅产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中, 电饭锅包括有底盖1、 上盖2和座圈3, 在 座圈3上设有提手安装孔31, 进而将提手4装配在提手安装孔31中, 使提手4可以旋转, 在座 圈3上还设置有一后盖5, 用以限制提手4继续向下旋转, 使提手4可以直接水平放置在后盖5 上。 0026 如图2所示, 为本实施例的提手转轴与提手安装孔31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提 手4上设有一提手转轴41; 所述提手转轴41的截面形状与提手安装孔31的形状相似。 0027 所述提手安装孔31上具有第一圆弧部312和第一突出部311, 相应地, 所述提。

11、手转 轴41上, 包括有第二圆弧部412和第二突出部411。 优选地, 所述第一突出部311向第一圆弧 部312的圆心外凸出, 提手安装孔31呈凸轮状, 相应地, 所述提手转轴41的截面呈凸轮状。 0028 此时, 所述提手转轴41通过提手安装孔31设置在所述座圈3内。 如图2所示, 可清楚 看出, 此时, 提手转轴41的第二突出部411与提手安装孔31的第一突出部311重合匹配, 提手 转轴41顺利装配进座圈3内。 0029 旋转提手, 此时, 提手转轴在座圈3内旋转, 如图3所示, 此时第二突出部与提手安 装孔31开设部分重叠, 形成一干涉面42, 限制了提手转轴从座圈3内脱落。 当提手旋。

12、转至水 平状态时, 得到图1所示的状态。 0030 继续旋转提手, 如图4所示, 此时, 提手呈垂直状态, 干涉面42仍然存在, 限制提手 转轴脱落。 0031 此时, 提手的尺寸和电饭锅的尺寸限制了所述提手可旋转的角度范围, 所述提手 向前旋转, 被电饭锅的锅体阻挡, 向后旋转时, 被后盖5阻挡。 0032 当取下后盖5时, 提手向后旋转, 所述提手转轴41与提手安装孔31之间的干涉面42 消失, 又恢复至图2所示状态, 此时, 提手4可从座圈3中脱离。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306825 U 4 0033 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结构, 通过将提手转轴限制在座圈内。

13、, 在旋 转提手的过程中, 提手转轴与装配形成一干涉面, 使提手转轴不会脱落, 当且仅当拆掉后盖 后, 提手可继续向下旋转, 以使提手转轴的突出部与提手安装孔的突出部重合时, 此时提手 转轴与提手安装孔之间的干涉面消失, 提手转轴可从座圈中脱离。 0034 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提手结构装配简单、 结构牢固, 提手不易脱落。 0035 实施例2 0036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 其区别点主要在于: 0037 如图5-6所示, 所述第一突出部3111向第一圆弧部3112的圆心内凸出, 提手安装孔 31呈月牙状, 相应地, 所述提手转轴41的截面呈月牙状。 0038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 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 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306825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5306825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5306825 U 7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5306825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