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接器.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01562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119214.9

申请日:

1998.09.09

公开号:

CN1211092A

公开日:

1999.03.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64

主分类号:

H01R13/64

申请人: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世古智美; 千岛正光; 阪幸则

地址:

日本三重县

优先权:

1997.09.09 JP 243985/97; 1997.09.09 JP 243986/97; 1997.10.09 JP 277606/9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崔幼平;林长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单独地进行联接检测和短路解除,提供了一种分开的联接检测件(55)和短路解除件(50)。通过将一阴联接器壳体(21)装入一阳联接器壳体(11),装上联接检测件(55),然后装上短路解除件(50)将联接器组装而成。根据联接器检测件(55)能否装到阴联接器壳体(21)上来检测联接器壳体(11、21)的联接状态。如果在两联接器壳体正常联接后安装上短路解除件(50),则解除阳连接器中的阳接头的短路状况。由于联接检测件(55)与短路解除件(50)为独立地安装并卸下的分开的元件,所以联接检测和短路解除都可正常进行。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联接器,其包括: 一联接器壳体(2
2: 61、101),其可与一配合联接器壳体(11) 联接; 至少一个弹性锁定部分(44、66、84、108、148、188),当两联 接器壳体(21、61、101、11)正常联接时,该部分可移动到一锁定位 置,从而锁定联接器壳体(21、61、101、11),使其不会彼此脱离接 合,当两联接器壳体(21、61、101、11)部分联接时,该部分移动到 一解锁位置; 一联接器检测件(55、90、130、156),当弹性锁定部分(44、66、 84、108、148、188)处于其锁定位置时,该联接检测件可以安装在联 接器壳体(21、61、101)上或在其上移动,而当弹性锁定部分(44、 66、84、108、148、188)处于其解锁位置时,基本上不能安装在联接 器壳体(21、61、101)上或在其上移动;和 一短路解除件(50、95、120、155、192),其包括一短路解除部 分(5
3: 97、122、152、155A),用于通过安装在与配合联接器壳体 (11)正常联接的联接器壳体(21、61、101)上或在其上移动来解除 端子配合件(13)在配合联接器壳体(11)中的短路状态。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短路解除件(50、 95、120)是一独立于联接检测件(55、90、130)的单独部件。 3.一种如前述任一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 联接检测件(55、90、130)和短路解除件(50、95、120)可沿呈非0° 或非180°角布置的方向移动或运动,最好彼此垂直。 4.一种如前述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 短路解除件(50、95、120)的移动方向基本上平行于联接器壳体(21、 61、101)与配合联接器壳体(11)的配合方向。 5.一种如前述任一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 一偏压装置(125),用于在一离开联接器壳体(101)的方向上 对短路解除件(120)施加偏压;和/或 一在联接检测件(130)上设的保持装置(134),用于将短路解 除件(120)保持在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联接检测件(130) 安装在联接器壳体(101)上的一正常位置上时,该短路解除件能够安 装在联接器壳体(101)上。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 偏压装置(125)包括一压缩线圈弹簧(125);和/或 联接器壳体(101)允许设有叶片(113)的夹持端子(110)压入 或布置在其内;和 导线(114)与叶片(113)接触,以便通过将一压盖(109)组装 到联接器壳体(101)上建立电联接。 7.一种特别如前述任一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联接器,其包括: 一联接器壳体(21、61、101),其可与一配合联接器壳体(11) 联接; 至少一个端子配合件(30、70),其可插入联接器壳体(21、61、 101)内; 一保持架(40、80、140、180),其可在一部分锁定位置和一全 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到联接器壳体(21、61、101、11)上,在所 述部分锁定位置上允许至少一个端子配合件(30、70)插入,在全锁 定位置上至少一个端子配合件(30、70)保持在其正常插入位置;和 至少一个锁定装置(44、66、84、108、148、188),用于将联接 器壳体(21、61、101)与配合联接器壳体(21、61、101)锁定在其 正常联接状态, 其中: 当至少一个端子配合件(30、70)插入不足时防止保持架(40、80、 140、180)从其部分锁定位置向全锁定位置移动; 锁定装置(44、66、84、108、148、188)整体或一体地设置在保 持架(40、80、140、180)上;和 当保持架(40、80、140、180)处于其全锁定位置时允许锁定装 置(44、66、84、108、148、188)锁定,而当保持架(40、80、140、 18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锁定装置的锁定不能实现。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当保持架(40、 80、140、18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通过锁定装置(44、66、84、 108、148、188)与配合联接器壳体(21、61、101)的撞击或相互作 用来防止联接器壳体(21、61、101、11)的联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锁定 装置(44、66、84、108、148、188)中的至少一个锁定装置(84、188) 设置在保持架(80、180)上。 10.一种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 在于:保持架(40、80、140、180)沿着一个方向可安装入或插入联 接器壳体(21、61、101、11),该方向与至少一个端子配合件(30、 70)插入联接器壳体(21、61、101)的方向呈非0°或180°角,最 好基本上垂直于该插入方向。

说明书


联接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接器。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件No.6-208867中公开了一种联接器,作为众所周知的连接器,其具有检测联接器的连接状态的功能和解除一联接器中的端子配合件的短路状态的功能。如图42和43所示,一阴联接器1有一对弹性锁定部分2和一安装在其上的接合件3。一对从接合件3上伸出的联接检测部分4、5。一联接检测部分4的导端比另一个的要长并用作一个短路解除部分4A。一阳联接器6包括两个阳接头7、一个可以靠弹性力与阳接头7接触的短路配合件8和一个锁定槽9。

    在联接器1、6组装之前,短路配合件8与两阳接头7弹性地接触,从而使它们之间短路。这样进行组装操作,在卸下接合件3的情况下,将阴联接器1插入阳联接器6,然后将接合件3装到阴联接器1上。

    当联接器1、6正常联接时,弹性锁定部分2与锁定槽9接合,联接检测部分4、5进入弹性锁定部分2内的允许变形空间,以防止锁定部分2向解锁方向弹性变形,因此,这里形成了双重锁定。但是,如果联接器1、6部分联接,弹性锁定部分2进入变形空间内却未能与锁定槽9接合,因此联接检测部分4、5就不能进入变形空间。这样就不能正常地安装接合件3。换句话说,可以根据接合件3能否装入来判别联接器1、6的联接状态。

    当联接器1、6正常联接并且接合件3正常安装时,短路解除部分4A使短路配合件8弹性变形,如图43所示,从而使其与阳接头7中的一个脱离接触。其结果是,阳接头7的短路状态被解除。

    上述现有技术的联接器用于汽车的气囊回路。作为防止气囊无意被充气的一项措施,当联接器1、6没有联接时阳接头7保持短路。因此,应避免在阳接头7与阴端子配合件(未示出)牢固地弹性联接之前阳接头7的短路状态被解除,既使在阳接头7与阴端子配合件脱离接触以后也应保持阳接头7短路。

    为此,联接检测部分4、5所作的检测和短路解除部分4A所作的短路解除都要在合适的时刻进行。这是由于有可能发生如下的不希望有的现象。如果上述操作时机不当,则会延误用联接检测部分4、5进行地检测,例如,当联接器1、6部分联接时。因此,尽管阳接头7与阴端子配合件并未牢固地电联接,短路解除部分4A也会解除阳接头7的短路状态。

    然而,在现有技术联接器中,由于联接检测部分4、5与短路解除部分4A整体形成,在联接器的形状、尺寸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很难恰当地确定两个操作的时刻。

    联接器应这样构造,端子配合件插入一联接器的壳体,在使该联接器与一配合联接器联接时这些端子配合件与配合端子配合件联接。在这种联接器中,当端子配合件没有处于其正常的插入位置,或者说联接器没有正常地联接时,端子配合件之间的联接是不稳定的。因此,联接器壳体上设有一弹性锁定部分,用于保持与配合联接器联接的联接器,其上还装有一保持架,用于将端子配合件保持在其正常的插入位置。

    由于当端子配合件插入深度不够时不能正常地安装,因此,可以根据保持架能否装上来检测端子配合件的插入状态。这样就防止了端子配合件插入深度不足。

    另一方面,如果联接器部分联接,则弹性锁定部分起不到锁定作用,而一旦两联接器正常联接,则与配合锁定部分接合起到锁定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弹性锁定部分是否起到其锁定作用来检测联接器的联接状态。这样就防止了联接器部分联接。

    在上述现有技术联接器中,只有当组装上保持架时才能检测到端子配合件的插入深度是否不足。因此,如果忽视了用保持架对插入深度是否足够进行检测,则有可能出现这种事情,即,虽然两联接器联接了,但却在后一阶段检测不到插入深度是否足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就上述问题改进了的容易操作的联接器。

    按照本发明,这一目的是通过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7的联接器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各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接器,其包括:

    一联接器壳体,其可与一配合联接器壳体联接,

    至少一个弹性锁定部分,当两联接器壳体正常联接时,该部分可移动到一锁定位置,从而锁定联接器壳体,使其不会彼此脱离接合,当两联接器壳体部分联接时,该部分移动到一解锁位置,

    一联接器检测件,当弹性锁定部分处于其锁定位置时,该联接检测件可以安装在联接器壳体上或在其上移动,而当弹性锁定部分处于其解锁位置时,基本上不能安装在联接器壳体上或在其上移动,

    一短路解除件,其包括一短路解除部分,用于通过安装在与配合联接器壳体正常联接的联接器壳体上或在其上移动来解除端子配合件在配合联接器壳体中的短路状态。

    按照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短路解除件是一独立于联接检测件的单独部件。

    因此,能够独立地进行联接检测和短路解除。

    这种联接器这样联接,首先将两联接器壳体联接,再安装上联接检测件,然后再装上短路解除件。由于当两联接器壳体部分联接时弹性锁定部分可移动到其解锁位置,而联接检测件不能安装上。因此,能检测到联接器壳体的部分联接。在安装上短路解除件后,端子配合件在配合联接器壳体中的短路状态被解除。当需要分开两联接器壳体时,首先取下短路解除件,以使端子配合件短路,然后取下联接检测件并分开联接器壳体。在本发明中,联接检测和短路解除都可正常进行,因为联接检测件与短路解除件为可单独装上和取下的分离件。

    优选的是,联接检测件和短路解除件可沿呈非0°或非180°角布置的方向移动或运动,最好彼此垂直。

    更优选的是,短路解除件可沿基本上平行于联接器壳体与配合联接器壳体的配合方向的方向移动或运动。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还提供:

    一偏压装置,用于在一离开联接器壳体的方向上对短路解除件施加偏压;和/或

    一在联接检测件上设的保持装置,用于将短路解除件保持在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联接检测件安装在联接器壳体上的一正常位置上时,该短路解除件能够安装在联接器壳体上。

    由于当联接器壳体部分联接时联接检测件不能安装在联接器壳体上,偏压装置防止短路解除件的安装。当两联接器壳体正常联接并且联接检测件也安装在联接器壳体上时,联接检测件将短路解除件保持在其安装状态,并解除短路状态。换句话说,当联接器壳体部分联接时不存在保持短路状态的可能性。

    优选的是,偏压装置包括一压缩线圈弹簧,联接器壳体允许夹持端子,端子上带有压入其内的叶片,通过将压盖与联接器壳体组装使导线与叶片接触,以建立一种电联接。

    由于偏压装置包括压缩线圈弹簧,所以可靠性比偏压装置整体设置在联接器壳体上的联接器要高。而且,由于联接器壳体属于夹持端子配合件被压入的那种类型,所以可以省去用于锁定端子配合件的保持架。

    按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联接器,特别是前述实施例的联接器,其包括:

    一联接器壳体,其可与一配合联接器壳体联接,

    至少一个端子配合件,其可插入联接器壳体内,

    一保持架,其可在一部分锁定位置和一全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到联接器壳体上,在所述部分锁定位置上允许至少一个端子配合件插入,在全锁定位置上至少一个端子配合件被保持在其正常插入位置,

    至少一个锁定装置,用于将联接器壳体与配合联接器壳体锁定在其正常联接状态,

    其特征在于:

    当至少一个端子配合件插入不足时防止保持架从其部分锁定位置向全锁定位置移动,

    锁定装置整体或一体地提供在保持架上,

    当保持架处于其全锁定位置时允许锁定装置锁定,而当保持架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锁定装置的锁定不能实现。

    当端子配合件正常插入时,保持架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从而允许锁定装置的锁定功能。因此,锁定装置将联接器壳体锁定到其正常联接状态。另一方面,如果端子配合件插入不足,保持架不能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只能留在其部分锁定位置。因此,锁定装置将两联接器壳体彼此锁定的功能不能实现。

    换句话说,端子配合件的插入不足可以被可靠地检测两次,不仅根据保持架能否移动到全锁定位置,而且根据锁定装置的锁定功能能否实现。因此而检测端子配合件的插入不足。

    当保持架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优选通过锁定装置撞击配合联接器壳体来防止联接器壳体的联接。

    当端子配合件插入不足时,锁定装置撞击配合联接器壳体防止联接器壳体的联接,因此,锁定装置的锁定功能无法实现。换句话说,由于可以根据联接器壳体能否平稳地联接来检测端子配合件的插入状态,所以其操作性比在联接器壳体正常联接之后证实锁定装置的锁定功能更好。

    更优选的是,多个锁定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锁定装置设置在保持架上。

    最优选的是,保持架沿着一个方向可安装入或插入联接器壳体,该方向与至少一个端子配合件插入联接器壳体的方向呈非0°或180°角,最好基本上垂直于该插入方向。

    在阅读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描述后将会更加清楚地看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一第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当一保持架和一联接检测件处于其各自的部分锁定位置,并且插入一阴端子配合件时第一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3是当阴端子配合件插入,联接检测件部分锁定,而保持架完全锁定时第一实施例的垂直剖面;

    图4是当保持架和联接检测件完全锁定时第一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5是当保持架和联接检测件完全锁定,而短路解除件部分锁定时第一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6是当保持架、联接检测件和短路解除件都完全锁定时第一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7是当保持架完全锁定而联接检测件部分锁定时第一实施例的一前视图;

    图8是当保持架和联接检测件都完全锁定时第一实施例的一前视图;

    图9是当联接器壳体正常联接时第一实施例的一水平剖面;

    图10是一第二实施例的一分解透视图;

    图11是当保持架、联接检测件和短路解除件都部分锁定时第二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12是当保持架和联接检测件完全锁定,而短路解除件部分锁定时第二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13是当保持架、联接检测件和短路解除件都完全锁定时第二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14是当保持架和联接检测件完全锁定时第二实施例的一前视图;

    图15是一第三实施例的一分解透视图;

    图16是当联接检测件部分锁定并且阴端子配合件压入时第三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17是当装上回复弹簧并且短路解除件处于图16所示的部分锁定状态时第三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18是当导线被夹持联接并且一盖与处于图17所示的状态下的阳联接器壳体组装时第三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19是当短路解除件和联接检测件全锁定时在图18所示的状态下的第三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20图18所示状态的一侧视图;

    图21是图19所示状态的一侧视图;

    图22是当联接检测件和一短路解除部分锁定时一第四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23是一第五实施例的一分解透视图;

    图24是第五实施例的一阴联接器壳体的一部分剖开的透视图;

    图25是第五实施例的保持架一透视图;

    图26是第五实施例的阴联接器壳体的一垂直剖面;

    图27是第五实施例当保持架和阴端子配合件安装在阴联接器壳体上时的一垂直剖面;

    图28是当保持架部分锁定时第五实施例的一前视图;

    图29是当保持架完全锁定时第五实施例的一前视图;

    图30是第五实施例当即将将联接器壳体联接时的一垂直剖面;

    图31是第五实施例当联接器壳体的联接完成时的一垂直剖面;

    图32是在即将将联接器壳体联接时第五实施例的一水平剖面;

    图33是当联接器壳体的联接完成时第五实施例的一水平剖面;

    图34是一第六实施例的一分解透视图;

    图35是当保持架与阴联接器壳体部分锁定和阴端子配合件插入时第六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36是当保持架全锁定,而一接合件部分锁定时第六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37是当接合件完全锁定时第六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

    图38是当保持架部分锁定时第六实施例的一水平剖面;

    图39是当保持架完全锁定时第六实施例的一水平剖面;

    图40是当保持架部分锁定时第六实施例的一前视图;

    图41是当保持架完全锁定时第六实施例的一前视图;

    图42是现有技术的两联接器联接时的一剖面;和

    图43是当阳接头片的短路状态被解除时现有技术的一放大的局部平面图,其中部分以剖面示出。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1至9描述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

    首先描述按照本实施例的一个要与一个阴联接器20联接的阳联接器10。阳联接器10包括一阳联接器壳体(配合联接器壳体)11、一对阳接头(端子配合件)13和一用于使阳接头13短路的短路配合件14,阳联接器壳体11由容座12形成,容座12整体上基本为圆形,并在向前的方向或与阴联接器20联接的一方向上开通。在容座12的后端面内形成一优选为凹入式的定位部分15,阴联接器壳体21的主体22可以配装在其内;在容座12的横向上,最好为其左右侧表面上形成有锁槽16(见图9);而在其横向上,最好在其顶面上形成一配装调节部分17。短路配合件14至少部分设置在配装调节部分17上,且其包括一对弹性接触部分14A,最好该弹性接触部分的前端联接上以建立电联接,并且向后延伸,最好该弹性接触部分的后端自由悬置。当短路配合件14处于其自由状态时,弹性接触部分14A的朝下的后端与阳接头13的弹性接触,或者可以与其弹性接触,从而使阳接头13短路。当弹性接触部分14A提起时,短路状态被解除。

    下面描述阴联接器20。阴联接器20包括阴联接器壳体(联接器壳体)21、阴端子配合件30、一保持架40、一短路解除件50和一联接检测件55。

    阴联接器壳体21包括壳体主体22和一基本上为盒状的安装部分24;壳体主体22具有一对基本上并排形成的腔室23,而安装部分24基本上与壳体主体22的后端连续,并最好向后向上开通。对应的阴端子配合件30优选通过基本上在其后端上的一开口插入各腔室23,在腔室23中形成一个可与阴端子配合件30接合的初级锁定部分23A。

    安装部分24上形成有一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其穿过安装部分24的前壁,并且基本上沿壳体主体22的上表面开通;一对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25B,其基本上沿着壳体主体22的侧表面延伸;以及弹性锁定部分(ELP)通孔25C,其基本上沿着通孔25B的外边缘延伸,并与其连通。

    在安装部分24的前壁的位于壳体主体22之下的一部分上形成一可操作孔25D。在安装部分24的上壁上形成一基本上垂直延伸的导槽26,在其底壁上形成一对导线导出槽27。

    阴端子配合件30包括一基本上为盒状的需插入腔室23内的端子主体31和一从端子主体31的后端基本上向下延伸的导线联接部分32。一导线33与导线联接部分32相联接,例如夹紧联接。在端子主体31的下表面上形成一需与腔室23的初级锁定部分23A锁定接合的金属锚固或锁定部分34。最好是端子主体31的后端面的下部分用作一与保持件40接合以形成二级锁定的接收部分35。

    保持架40的整体优选为一厚板形式,其尺寸设定成使其可在或沿阴联接器壳体21的安装部分24垂直移动(或可在一平面内移动,该平面与阴阳联接器20、10的联接方向的角度不是0°,也不是180°,优选垂直于该方向)。最好是在保持架40的上部形成一对通孔41,它们的上端互相连通。二级锁定部分42可与阴端子配合件30的接收部分35接合,该部分最好在通孔41的底边上伸出。在保持架40的前表面上形成一操作凸块43,其最好基本上位于通孔41的下面。

    保持架40上形成有用于将联接器壳体11、21锁定在其适当的接合状态的弹性锁定部分44。弹性锁定部分44从保持架40的前表面的横向,最好为左右侧向前伸出,在弹性锁定部分44的凸出端上形成向外凸出的锁定爪44A。弹性锁定部分44在其未偏转或自由状态下处于其锁定位置,在此位置,它们与阳联接器壳体11的锁定槽16接合。一旦向内弹性变形,弹性锁定部分44就可向其与锁定槽16脱离接合的解锁位置移动。当弹性锁定部分44处于其锁定位置时,保证在弹性锁定部分44与壳体主体22的侧表面之间留有空间,供后面将要描述的联接检测部分57插入。当弹性锁定部分44移动到其解锁位置时,弹性锁定部分44与壳体主体22之间的间隙这样窄,使得联接检测部分57不能插入。

    短路解除件50包括一整体上为板状的主体51和一基本上为板状的短路解除部分52,该短路解除部分从主体51的前表面水平凸伸出(或基本上沿阴阳联接器20、10的插入或联接方向凸出),伸出端自由悬置。短路解除件50以图5所示的部分锁定位置或图6所示的全锁定位置安装或可安装在或置于阴联接器壳体21上。在部分锁定位置,当联接器壳体11、21联接或配装上时,由于短路解除部分52从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向前或基本上向外伸出一小段距离,短路解除部分52不接触短路配合件14或至少不使其偏转。但在全锁定位置,当联接器壳体11、21联接或配装上时,短路解除件52伸出一大段距离,并与短路配合件14接合,从而使短路配合件14或使其弹性接触部分14A变形和/或离开阳接头13。

    联接检测件55包括主体56和一对从主体56的底端的横向,最好为左右两侧向前伸出的联接检测部分57。一基本上垂直延伸的引导凸块58优选形成在主体56的前表面上,一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59形成在导引凸块58的下面。通过将联接检测部分57从后面插入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25B,并将导引凸块58配装入导槽26中可将联接检测件55装到或可装到阴联接器壳体21上,并可利用一未示出的锁定装置将其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见图2和3)和基本上在部分锁定位置之下的全锁定位置(见图4和5)。

    在联接检测件55的部分锁定状态下,由于联接检测部分57锁定在弹性锁定部分44的上方,所以弹性锁定部分44能够弹性变形到其解锁位置。另一方面,在联接检测件55的全锁定状态下,由于联接检测部分57至少部分位于与弹性锁定部分44基本相同的高度,所以限制了弹性锁定部分44向其解锁位置移动。进而,当联接检测件55位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59从或相对于阴联接器壳体21的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横向或向上移动。当联接件55向下运动到其全锁定位置时,两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和59基本上在相同的高度或至少部分彼此对应地对正。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

    在联接器壳体11、21联接之前,在阳联接器10中的短路配合件14使阳接头13短路(见图4)。

    以下述方法将阴联接器20配装入或可配装到阳联接器10内。

    具体地说,将保持架40优选从后面插入阴联接器壳体21的安装部分24内并由图中未示出的锁定装置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然后将联接检测件55装到其部分锁定位置。在这种状态下,阴端子配合件30插入到腔室23中,通过阳锁定部分34与初级锁定部分23A的接合在阴端子配合件30上形成初级锁定。(见图2)。

    阴端子配合件30初级锁定后,用手指操作孔25D中的操作凸块43,将保持架40横向(即,在相对于阴端子配合件30插入阴联接器壳体21的方向不是0°也不是180°的方向上,优选基本上垂直于该插入方向)最好向上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图3至6)。然后将二级锁定部分42与阴端子配合件30的接收部分35接合。该二级锁定与前述第一锁定结合使阴端子配合件30双重锁定(见图3)。

    当保持架40移动到全锁定位置时,弹性锁定部分44与保持架40成一体或成整体向上移动到这样一个高度,在该高度上,它至少部分与阳联接器壳体11的锁定槽16接合。进而,使保持架40的通孔41的上端面区域基本上与阴联接器壳体21的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对正,结果,通孔25A打开,短路解除部分52可以插入其内。

    当阴端子配合件30插入不足时,既使将保持架40向上推到其部分锁定位置也不能将其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这是因为端子主体31的下表面基本上阻止了二级锁定部分42。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到阴端子配合件30的插入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阴端子配合件30再插入到其正常插入位置,然后将保持架4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

    接下来,将阴联接器壳体21基本上配装入阳联接器壳体11中并使联接检测件55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在这种状态下,联接检测部分57位于弹性锁定部分44的上方,这使其能够弹性变形到解锁位置。因此,弹性锁定部分44进入阳联接器壳体11,同时受到向内的弹性变形。当两联接器壳体11、21正常联接时,弹性锁定部分44与锁定槽16接合,结果将联接器壳体11、21锁定到其联接状态(见图9)。此后,将联接检测件55向下推到全锁定位置。联接检测部分57进入弹性锁定部分44与壳体主体22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弹性锁定部分44向其解锁位置移动。这样就使联接器11、21双重锁定(见图4和8)。

    在联接器壳体11、21部分联接的状态下,向下推联接检测件55时,弹性锁定部分44移动到其解锁位置,它们与壳体主体22之间的间隙设定成或狭窄到联接检测部分57不能进入的程度。因此,可以根据联接检测件55能否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来检测联接器壳体11、21的联接状态。

    优选的是,在将联接器壳体11、21锁定到其正常联接状态后,将短路解除件50装到阴联接器壳体21上。这一操作是通过将短路解除部分52按如下顺序并基本上从后面插入联接检测件55的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59、保持架40的通孔41和阴联接器壳体21的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中进行的。当短路解除件50安装到其全锁定位置时,短路解除部分52在短路配合件14与阳端子13之间滑动,并使短路配合件14横向,优选向上变形。结果,短路配合件14与阳接头13脱离接合,从而解除了阳接头13的短路状态。

    如果保持架4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当装上短路解除件50时,阴联接器壳体21的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至少部分封闭,因此不能将短路解除件50推到其全锁定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证实阴端子配合件30的插入状态,因为存在着插入不足的可能性。

    当需要分开两联接器时,首先从阴联接器壳体上卸下短路解除件50,从而使阳接头13能够通过短路配合件14短路。接着,将联接检测件55提到其部分锁定位置,从而使弹性锁定部分44能够弹性变形。此后,如果施加一使联接器壳体11、21彼此分开的力,则弹性锁定部分44与锁定槽16脱离接合,而产生弹性变形,结果使联接器壳体11、21脱离接合。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作为单独元件的短路解除件50和联接检测件55上分别形成用于解除阳联接器壳体11的阳接头13的短路状态的短路解除部分52和用于检测联接器壳体11、21的联接状态的联接检测部分57。因此,短路解除操作和联接检测可以在理想的时刻进行。这样,当需要联接联接器10、20时,阳接头13的短路状态可以在联接器壳体11、21的正常联接被联接检测部分57证实后通过短路解除部分52解除。而且,当需要断开联接器10、20时,通过在联接检测部分57与弹性锁定部分44脱离接合以使联接器壳体11、21脱离接合前卸下短路解除部分52可以使阳接头13可靠地短路。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0至14描述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阴联接器60配装入其内的阳联接器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或相似,所以在此不进行描述。

    阴联接器60包括一阴联接器壳体(联接器壳体)61、阴端子配合件70、一保持架80、一联接检测件90和一短路解除件95。

    阴联接器壳体61包括一具有至少一对腔室63的壳体主体62、一第一安装部分64和一第二安装部分65,第一安装部分64在壳体主体62上相对于其前后方向基本为中部处形成,第二安装部分65基本上封闭壳体主体62的后半区域或沿其延伸。阴端子配合件70优选从腔室63的后端开口插入或可插入腔室63中,一可与阴端子配合件70接合的初级锁定部分63A优选在各腔室63内形成。

    第一安装部分64内有或者提供一空间,其在一侧面开通,并与腔室63连通。保持架80需放入该空间内。在第一安装部分64的前表面上(整体或一体地)形成一向前凸出的弹性锁定部分66,用于将联接器壳体11、61互相锁定。在弹性锁定部分66的凸出端上形成一向外伸出的锁定爪66A。该锁定爪66A从前面看为梳状或曲线形,且它这样定位,由锁定爪66A限定的一弧线与在后面将要描述的由保持架80的一弹性锁定部分84的锁定爪84A所限定的弧线基本同心。这样一种弹性锁定部分66在其处于自由状态下处在与锁定槽16接合的锁定位置,并可通过使其向内弹性变形移动到一与锁定槽16脱离接合的解锁位置。第一安装部分64上形成有一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67A和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67B,短路解除部分通孔67A基本上在优选沿着壳体主体62的上表面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而联接检测部分通孔67B基本上在优选沿着壳体主体62的基本上相对侧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在第二安装部分65的侧面优选为上表面的横向中部形成凹入。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67C基本上限定在第二安装部分65的两相对侧面与壳体主体62的外侧面之间。

    各阴端子配合件70包括一需插入相应的腔室63内的基本上为盒状的端子主体71和一从端子主体71的后端基本上向后延伸的导线联接部分72。一根导线73与导线联接部分72联接,例如夹紧联接。在端子主体71的下表面上形成金属锚固或锁定部分74,该部分可与腔室63的初级锁定部分63A接合。端子主体71的后端面的下部用作一可与保持件80接合以形成二级锁定的接收部分75。

    保持架80包括一主体81和一从主体81的底端向侧面(或相对于阴端子配合件70插入壳体21的方向不是0°也不是180°的方向)伸出的臂82,该臂的伸出端基本上自由悬置。在臂82的上表面形成一可与阴端子配合件70的接收部分75接合的二级锁定部分83。通过将臂82向侧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第一安装部分64中,可以选择性地将其装到一个插入一半的部分锁定位置(未示出)和一深插入的全锁定位置(见图14)。

    这种保持架80与用于将联接器壳体11、61锁定在其联接状态的弹性锁定部分84整体或一体形成。弹性锁定部分84从主体81向前伸出,并可向内弹性变形。在弹性锁定部分84的凸出端上形成锁定爪84A。从前面看,锁定爪84A为梳子状。保持架80全锁定时,锁定爪84A与阴联接器壳体61的弹性锁定部分66的锁定爪64A最好位于基本上同心的圆上。

    联接检测件90包括一主体91、一对从主体91的两相对边缘向前延伸的联接检测部分92和优选从主体91的两相对侧边基本上向后延伸的引导部分93。通过将联接检测部分92插入到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67B中安装上联接检测件90,插入的程度为,使主体91基本上与第一安装部分64的上端的后表面接触,并可在一主体91的升高部分94从第一安装部分64基本上向上伸出的部分锁定位置(见图11)与一基本上位于部分锁定位置之下的全锁定位置之间移动。联接检测件9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联接检测部分92基本上位于弹性锁定部分66和84之上,从而能够向其解锁位置移动或偏转。当联接检测件9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时,联接检测部分92进入弹性锁定部分66、84与壳体主体62的侧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基本上防止弹性锁定部分66、84向其解锁位置移动或偏转。

    短路解除件95包括一主体96和一基本上为板状并从主体96向前延伸的短路解除部分97。在主体96的上表面上形成一升高或凸出的部分98。这样一种短路解除件95安装上时,短路解除部分97基本上沿壳体主体62的侧面,优选为上表面对正,并可基本上沿着前后方向在部分锁定位置与全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部分锁定位置,短路解除部分97的前端位于阴联接器壳体61的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67A的后面或在该通孔处;而在全锁定位置,短路解除部分97穿过该通孔67A向前伸出一很大的程度。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

    联接器壳体11、61未联接时,在阳联接器10内的短路配合件14使阳接头13短路(见图12)。

    另一方面,按照如下程序组装上阴联接器60,使其与阳联接器10联接。具体地说,将保持架80、短路解除件95和联接检测件90安装在阴联接器壳体61上,使它们处于各自的部分锁定位置(见图11)。在这种状态,二级锁定部分83从腔室63基本上向侧面移动,从而使阴端子配合件70可以插入腔室63。

    在插入阴端子配合件70以后,将保持架80推到其全锁定位置。此时,如果阴端子配合件70插入不足,则二级锁定部分83受到阴端子配合件70,优选为端子主体71的侧面的妨碍。这样,保持架80不能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换句话说,可以根据保持架80能否被推到其全锁定位置来检测阴端子配合件70的插入状态。

    在保持架8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后,联接器壳体11、61被联接或可以被联接。此时,由于联接检测件9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并且联接检测部分92位于弹性锁定部分66、84之上,所以联接平稳地进行,同时弹性锁定部分66、84基本上移动或偏转到其解锁位置。当联接器壳体11、61基本上正常联接时,弹性锁定部分66、84与锁定槽16接合,结果,联接器壳体11、61锁定在其正常联接状态。

    此后,将联接检测件90推到其全锁定位置(见图12)。联接检测部分92进入弹性锁定部分66、84与壳体主体62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弹性锁定部分66、84向其解锁位置移动或偏转(见图14)。结果使联接器壳体11、61双重锁定。在联接器壳体11、61部分联接的情况下,由于受到阳联接器壳体11的内壁表面的妨碍,弹性锁定部分66、84处于其解锁位置。因此,联接检测部分92不能进入弹性锁定部分66、84与壳体主体62之间的间隙,并且联接检测件90不能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换句话说,根据联接检测件90能否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可以检测联接器壳体11、61的联接状态。

    此后,将短路解除件95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使短路解除部分97在短路配合件14之下滑动,将其与阳接头13分离,结果解除了阳接头13的短路状态(见图13)。

    当需要将联接器10、60脱离联接时,将短路解除件95移动到其部分锁定位置,以使阳接头13短路(见图12)。接着,将联接检测件90提高到其部分锁定位置,使弹性锁定部分66、84能够弹性变形。此后,如果施加使联接器壳体11、61彼此分离的力,则弹性锁定部分66、84与锁定槽16脱离接合,并产生弹性变形,结果使联接器壳体11、61脱离接合。

    由于第二实施例的作用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对此不作描述。

    第三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15至21描述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对本实施例的阴联接器100与其联接的阳联接器10,在此不作描述,因为它的结构与前面的实施例中相同。

    阴联接器100包括一阴联接器壳体(联接器壳体)101、一阴端子配合件110、一短路解除件120和一联接检测件130。

    阴联接器壳体101包括一带有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腔室103的壳体主体102和一基本上为盒状的安装部分104,该安装部分基本上从壳体主体102的后端连续地向侧面,优选向下延伸。安装部分104的一上部区域作为一安装空间104A,而其下部作为一压入空间104B。空间104A与104B优选在安装部分104的后部基本上整个开通。阴端子配合件110的弹性接触部分111需要至少部分放置在腔室103内;其导线联接部分112需要压入或插入压入空间104B;短路解除件120和联接检测件130需要基本上放置在安装空间104A内。在安装部分104的上面形成一基本上与安装空间104A连通的联接检测件(CM)安装孔105。在安装部分104的前面形成一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106和一对左右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107,短路解除部分通孔106基本上沿着壳体主体102的上表面开通,而通孔107沿着壳体主体102的侧面开通。

    一对左右弹性锁定部分108从安装部分104的前面伸出,优选基本上沿着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107的外边缘延伸。在弹性锁定部分108的凸出端形成向外凸出的锁定爪108A。这种弹性锁定部分108在自由状态下处于其锁定位置,在该位置,它们可与锁定槽16接合,该弹性锁定部分可以移动到其解锁位置,在该位置,它们向内弹性变形,从而基本上与锁定槽16脱离接合。当弹性锁定部分108处于其锁定位置时,在它们与壳体主体102的侧面之间存在一限定的空间,后面将要描述的联接检测部分132至少可部分地插入该空间。然而,当弹性锁定部分108移动到其解锁位置时,弹性锁定部分108与壳体主体102之间的间隙狭窄到联接检测部分132不能进入的程度。

    一压盖109通过一铰链109A与阴联接器壳体101连接,从前面看优选位于左侧。通过向回折叠并弯曲铰链109A将压盖109安装在阴联接器壳体101上,使其基本上盖住压入空间104,并通过使压盖109的锁定孔109B与阴联接器壳体101的锁定凸块109C接合,将其锁定在其安装位置。在安装上压盖109时位于其内侧的压盖109的一表面上形成一压线部分109D和导线退出凹槽109E。后面将描述的阴端子配合件110的叶片113基本上进入退出凹槽109E,压线部分109D将导线114压向叶片113。换句话说,优选通过将压盖109装在阴联接器壳体101上将导线114与阴端子配合件110联接。

    各阴端子配合件(夹持端子)110各包括一对左右弹性接触部分111和基本上盒状的线联接部分112,左右弹性接触部分111可插入腔室103中,线联接部分112从弹性接触部分111的后端优选向下延伸。线联接部分112的后侧开通,在线联接部分112内形成需通过夹持与相应的导线114联接的叶片113。叶片113通过压盖109与导线114联接,如上所述。

    短路解除件120包括一优选整体为板形的主体121和一短路解除部分122,该短路解除部分从主体121的前表面水平(或基本上沿阴阳联接器100、10插入的方向)延伸,其凸出端基本上自由悬置。短路解除件120优选从阴联接器壳体101的后面插入或可插入安装空间104A,并且可安装在一部分锁定位置和一全锁定位置,在部分锁定位置,主体121向阴联接器壳体101的后方伸出,如图17和18所示,在全锁定位置,主体121基本上与阴联接器壳体101的后表面平齐。短路解除件120由一未示出的锁定装置保持在其部分锁定位置,并通过与联接检测件130的接合牢固地保持在其全锁定位置(见图19),这在后面将要描述。

    当短路解除件120部分锁定时,短路解除部分122从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106向前伸出一小段距离。因此,当联接器壳体11、101联接时,短路解除部分122基本上不接触短路配合件14或不使其偏转。然而,由于短路解除件120处于其全锁定位置时短路解除部分122伸出一段长距离,所以当联接器壳体11、101联接时它与短路配合件14接合,从而使短路配合件14向上变形并/或离开阳接头13。

    短路解除件120的主体部分121的前表面的上角凹入,以形成一对左右弹簧接收部分123。使各压缩线圈弹簧(偏压装置)125的一端与弹簧接收部分123接触。压缩线圈弹簧125优选基本上沿联接检测件130的两相对侧面设置,并使压缩线圈弹簧125的其它端与在安装空间104A内的未示出的弹簧接收部分接触。压缩线圈弹簧125在从全锁定位置向其部分锁定位置的方向(与安装方向相对的方向)上对短路解除件120施以偏压。

    联接检测件130包括一基本上为盒状的具有基本上前方开口和下表面的主体131和一对从主体131的两侧边向前伸出的左右联接检测部分132,其伸出端基本上自由悬置。在主体131的后表面上形成一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133。通过将主体131从上面装到或插入联接检测件(CDM)安装孔105中并将联接检测部分132插入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107,将或可将联接检测件130装到阴联接器壳体101上,并通过一未示出的锁定装置将其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见图16至18)和位于部分锁定位置之下的全锁定位置(见图19)。

    在联接检测件130处于部分锁定状态时,由于联接检测部分132隔开或以一定距离,优选位于弹性锁定部分108的上方,所以弹性锁定部分108能够弹性变形到其解锁位置。另一方面,在联接检测件130的全锁定状态,由于联接检测部分132优选处在基本与弹性锁定部分108同样高度处与其重叠,所以限制了弹性锁定部分108向其解锁位置的移动。应该说明的是,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133的高度应使短路解除部分122在部分锁定位置至全锁定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上联接检测件130都脱离接触。

    在第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用于将短路解除件120保持在其全锁定位置上的装置。具体地说,联接检测件130的主体131的底端作为一可与短路解除件120接合的接合部分(保持装置)134。另一方面,短路解除件120的主体121形成有一从其前表面的底部伸出的基本上为L形的接收部分124。接合部分134可与其接收部分124接合。

    当短路解除件120和联接检测件130都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接合部分134的定位向前倾斜于接收部分124,或不对应于该部分,或基本上与该部分平齐。如果短路解除件120向前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而联接检测件130留在其部分锁定位置,则接收部分124基本上位于接合部分134之下,或基本上对应于该部分,或基本上与该部分平齐。在这种状况下,如果试图将联接检测件13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则接合部分134与接收部分124接合,结果防止了短路解除件120向后(回到部分锁定位置)的移动。

    下面描述第三实施例的操作。

    当联接器壳体11、101未联接时,在阳联接器10内的短路配合件14使两阳接头13短路。

    按照下述方法将阴联接器100组装并将其配装到阳联接器10上。

    具体地说,优选从阴联接器壳体101的后面将阴端子配合件110的弹性接触部分111至少部分地插入腔室103;将导线联接部分112压入压入空间104B;优选从阴联接器壳体101的上方将联接检测件130至少部分地装入联接检测件(CDM)安装孔105并部分锁定(见图16)。由于部分锁定的联接检测件130的联接检测部分132位于弹性锁定部分108的上方,弹性锁定部分108向内弹性变形,从而移动到其解锁位置(见图20)。

    然后将短路解除件120部分地锁定(见图17),同时将压缩线圈弹簧125插入安装空间104A。这时,短路解除部分122穿过联接检测件130和安装部分104的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106、133。短路解除部分122的伸出长度比解除短路状态所需的长度要短。导线114基本上沿着导线联接部分112的后面放置。将压盖109向后折叠,同时使铰链109A弯曲,并通过需要与叶片113联接的压盖109的压线部分109D将导线114推入导线联接部分112的内部(见图18)。以这种方式,基本上完成了阴联接器100的联接前的安装操作。

    然后将阴联接器100与阳联接器10联接。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联接检测部分132位于弹性锁定部分108的上方,弹性锁定部分108进入阳联接器壳体11,同时弹性变形到其解锁位置。当阴阳联接器壳体11、101正常联接时,弹性锁定部分108与锁槽16接合,从而将联接器壳体11、101锁定在其正常联接状态(见图18)。由于在这种状态下短路解除部分122基本上不接触短路配合件14或不使其偏转,所以短路配合件14使阳接头13保持短路。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克服压缩线圈弹簧125的压力将短路解除件120推向其全锁定位置,则短路解除部分122将短路配合件14向上推,以解除阳接头13的短路状态。不松开推动短路解除部分120的力,继续将其推到其全锁定位置。这时,联接检测件130的接合部分134与短路解除件120的接收部分124接合,结果,克服了压缩线圈弹簧125的压力,将短路解除件120保持在其全锁定位置(见图19)。而且,由于联接检测部分132进入弹性锁定部分108内(见图21)或基本上进入限定在弹性锁定部分108与主体102之间的空间,所以基本上防止了弹性锁定部分108弹性变形到其解锁位置,并从而使联接器壳体11、101锁定到其正常联接状态。这样就能够对联接器10、100的正常联接进行检测。以这种方式完成了联接操作。

    下面描述联接器10、100部分联接的一种情况。在部分联接状态下,联接器壳体11、101例如彼此没有深入配装。这样,短路解除部分122的引导端至其与短路配合件14接合的接合部分的距离与联接器壳体11、101正常联接的情况相比比较长。因此,当短路解除件120被推向其全锁定位置时短路解除部分122基本上不与短路配合件14接触或不使其偏转,阳接头14保持短路。此后,如果试图将联接检测件130推向其全锁定位置,由于弹性锁定部分108处于其解锁位置,联接检测部分132受到弹性锁定部分108的阻碍或与其互作用,所以联接检测件130不能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到联接器10、100被部分联接。此时,压缩线圈弹簧125的压力将短路解除件120推回到其部分锁定位置。

    下面描述通过联接检测件130不进行联接检测的情况。除非在联接器10、100正常联接并且短路解除件120被推到其全锁定位置以后将联接检测件130推到其全锁定位置,否则,只要不操作短路解除件120,则压缩线圈弹簧125的偏压力将短路解除件120基本上推回到其部分锁定位置。换句话说,可以根据短路解除件120是否保持在其全锁定位置来判断或能够判断联接检测件130是否已经被推到其全锁定位置。

    如上所述,联接检测件130不能被推到其全锁定位置的原因或者是联接器10、100部分联接,或者是还没有将其推到该位置。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没有正常组装上联接器10、100。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可以根据短路解除件120是否处于其全锁定位置来判断联接检测件130是否已经被推到其全锁定位置。换句话说,按照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短路解除件120能否保持在其全锁定位置来检测联接器10、100的组装状态。

    在卸下正常组装的联接器10、100的情况下,用一个夹具(未示出)或类似物将联接检测件130移动到其部分锁定位置。然后使弹性锁定部分108与锁定槽16脱离接合,压缩线圈弹簧125的偏压力将联接检测件130移动到其部分锁定位置,从而使阳接头13短路。此后,将联接器壳体11、101彼此分开。

    第四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22描述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短路解除件120的部分锁定位置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具体地说,当联接检测件130和短路解除件120都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短路解除件120的接收部分124位于联接检测件130的接合部分134的右下方或对应于该部分,即在当联接检测件130向其全锁定位置移动时接合部分134的运动路径上。因此,如果试图将联接检测件13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而不将短路接触件120推到其全锁定位置,则由于接合部分134碰到接收部分124的上表面,在半路上防止了联接检测件130向其全锁定位置的移动。通过这种方式,第四实施例可以防止在没有用短路解除件120解脱阳接头13的短路状态的情况下用联接检测件130进行联接检测。

    进而,在联接检测件(CDM)安装孔105的边缘上形成一用于插入夹具J的槽105A。通过将夹具J插入槽105A中并用它撬起联接检测件130,很容易将联接检测件130从其全锁定位置移动到其部分锁定位置。

    第五实施例

    后面参考图23至33描述一第五实施例。

    首先描述阴联接器20。阴联接器20包括要与阳联接器壳体11联接的阴联接器壳体(联接器壳体)21、阴端子配合件(端子配合件)30、一需安装在阴联接器壳体21上的保持架140和一基本上安装或可安装在阴联接器壳体上的接合件150。

    阴联接器壳体21包括壳体主体22和一盒状安装部分24,壳体主体22设有一对并排设置的腔室23,盒状安装部分24从壳体主体22的后端连续伸出,并向后敞开。对应的阴端子配合件30通过一位于各腔室23的后端的开孔插入各腔室,在腔室23内形成一可与阴端子配合件30接合的初级锁定部分23A。

    安装部分24形成有一穿过安装部分24的前壁延伸的并沿着壳体主体22的上表面开通的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一对沿着壳体主体22的侧面延伸的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25B;和一对沿着通孔25B的外周边延伸并与该通孔连通的弹性锁定部分(ELP)通孔25C。这些通孔25A、25B、25C基本上互相连通。

    在安装部分24的左右表面的内表面的上部形成基本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分锁定引导部分26A和从部分锁定引导部分26A的前端向上延伸的全锁定引导部分26B。在各部分锁定引导部分26A上形成一个部分锁定凸块26C,在各全锁定部分26B的上端形成一个全锁定凸块26D。另一方面,在安装部分24的内侧表面的下部形成部分锁定凸块26E。

    在安装部分24的前壁上基本上低于壳体主体22的一位置上形成一操作孔25D,且在其底壁上形成一对导线引出槽26F。

    基本上沿着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25B的外周边延伸的开孔25E是通过例如模塑制造的孔,以便基本上形成引导部分26A、26B,且在操作孔25D的相对侧上的垂直细长孔25F也是通过模塑制造的孔,以形成下部分锁定凸块26E。

    阴端子配合件30包括一需插入腔室23的盒状端子主体31和一导线联接部分32,该导线联接部分以一个不是0°也不是180°的角度,优选为一直角从端子主体31的后端向下延伸。一导线33与导线联接部分32夹紧联接。在端子主体31的下表面上形成一金属锚固或锁定部分34,该部分要与腔室23的初级锁定部分23A锁定接合。端子主体31的后端面的下部用作一接收部分35,该接收部分与保持架140接合形成二级锁定。

    保持架整体为一厚板形式,其尺寸能够垂直地移动到阴联接器壳体21的安装部分24内。在保持架140的上部形成一对通孔141,阴端子配合件30从这对通孔中插入。二级锁定部分142可与在通孔141的底边上伸出的阴端子配合件30的接收部分35接合。在保持架140的前面低于通孔141的一处形成一操作凸块143。在保持架140的后表面上形成一隔壁145,其基本上从通孔141之间的一隔离部分144垂直延伸到底端。阴端子配合件30需设置在隔壁145的基本上相对的两侧上。在保持架140的相对侧边缘的上端形成全锁定槽146,在该槽的下面形成基本上矩形的引导凸块147。

    这样的一种保持架140与用于将联接器壳体11、21基本上锁定在其正常联接状态的弹性锁定部分(锁定装置)148整体或一体形成。弹性锁定部分148从保持架140的相对侧的上端基本上向前伸出,自由悬置的伸出段可向内弹性变形,并且从侧面看时优选基本上为矩形。在各弹性锁定装置148的凸出端上形成一向外伸出的锁定爪148A。从前面看,弹性锁定部分148的锁定爪为同心的弧线形式。

    接合件150包括一主体151、一对短路解除件152和一对联接检测部分153;主体151优选基本上整体为板状,并具有与安装部分24的开孔相匹配的外形;短路解除部分152优选限定为一从主体151的前表面的上端位置基本上水平延伸的板或板状部分;联接检测部分153从各短路解除部分152的外边缘在一个不是0°也不是180°角的方向上优选基本向下延伸,并接续到主体151的前表面上。引导槽154在主体151的相对侧的上端部位形成。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操作。

    在联接器壳体11、21联接之前,阳联接器10内的短路配合件14使阳接头13短路。按如下方法将阴联接器20组装或配装入阳联接器10内。

    具体地说,如图26所示,优选基本上从阴联接器壳体21的后面将要装入其中的保持架140推入其安装部分24内。这时,引导凸块147沿着部分锁定引导部分26A基本上平行地向前运动。当保持架140基本上与安装部分24的后端面接触时,引导部分147基本上越过部分锁定凸块26C,保持架140的下部基本上越过部分锁定凸块26E。结果,部分锁定凸块26C和26E将保持架140保持在其部分锁定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弹性锁定部分148穿过弹性锁定部分(ELP)通孔25C向前伸出,与壳体主体22的侧面结合限定变形空间。当联接器壳体11、21联接时,弹性锁定部分148的高度可相对移动,优选从它们与阳联接器壳体11的锁定槽16接合时的高度向下移动。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试图联接联接器10、20,则弹性锁定部分148的引导端撞击阳连接器壳体11的前端,使得联接不能实现。

    在保持架140部分锁定后,将阴端子配合件30的端子主体31通过通孔141优选从后面插入腔室23。当阴端子配合件30正常插入时,金属锁定部分34与初级锁定部分23A接合,结果形成了阴端子配合件30的初级锁定,从而使其不会脱离腔室23。

    当阴端子配合件30正常插入时,例如用手指操作操作孔25D内的操作凸块143,使保持架140向上移动,如图27所示。全锁定槽146与全锁定凸块26D接合,保持架140被保持在其全锁定位置。当保持架14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时,二级锁定部分142基本上与阴端子配合件30的接收部分35接合。阴端子配合件30被初级锁定和二级锁定双重锁定。

    另一方面,当阴端子配合件30插入不足时,保持架140不能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既使试图向上推保持架140也只能推到部分锁定位置,因为二级锁定部分142受到阴端子配合件30优选端子主体31的下表面的干扰。通过这种方式检测阴端子配合件30的插入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将阴端子配合件30重新插入其正常插入位置,然后将保持架14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

    当保持架14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时,弹性锁定部分148与其整体或一体横向优选向上移动。结果,弹性锁定部分148与锁定槽16接合,没有撞击到阳联接器壳体11(见图29)。当保持架14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保持架140的上端基本上封闭了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通过使保持架14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这些通孔25A基本上打开,从而能够使短路解除部分152通过。

    接着,优选从后面将接合部分150轻轻地组装到阴联接器壳体21上(见图30和32),使得短路解除部分152和联接检测部分153穿过保持架140的通孔141、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和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25B。

    这时,如果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25A基本上被保持架140封闭或盖住,不允许短路解除部分152通过,则可检测到保持架140尚未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换句话说,阴端子配合件插入不足或可能插入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将阴端子配合件30插入到其正常位置,并将保持架140基本上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

    接着,将阴联接器壳体21与阳联接器壳体11联接,使接合件150轻微地组装上或预组装上。在这种状态下,弹性锁定部分148配装到阳联接器壳体11内,同时向内变形或偏转,因为这时联接检测部分153位于其后面,从而使其能够变形。当联接器壳体11、21正常联接时,弹性锁定部分148与锁定槽16接合,从而将联接器壳体11、21锁定到其正常联接状态。在这种状态,短路解除部分152保持不与短路配合件14接触,因为它们只向前伸出一小段距离,因此保持阳接头13短路。也可以使短路解除部分152与短路配合件14接触,而不使其偏转到不与端子配合件或阳接头13接触的程度。

    此后,将接合件150深深地推入安装部分24内。因此使短路解除部分152前移,并在短路配合件14与阳接头13之间滑动,以使短路配合件14优选基本向上弹性变形,离开阳接头13。结果,短路配合件14与阳接头13分开,从而解除阳接头13的短路状态。

    随着接合件150的推入,联接检测部分153也向前移动并沿着弹性锁定部分148的内侧面定位。这样就基本上防止了弹性锁定部分148的向内移动或偏转,即,防止其与锁定槽16脱离接合。结果使联接器壳体11、21双重锁定。如果联接器壳体11、21部分联接,则阳联接器壳体11的内表面的干预使弹性锁定部分148向内弹性移动。因此,弹性锁定部分148与壳体主体22之间的间隙狭窄到或尺寸设定成不能使联接检测部分153进入(未示出)或作用的程度。因此,接合件150不能被推入。换句话说,可以根据接合件150能否推入来检测联接器壳体11、21的联接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使接合件150从阴联接器壳体21上卸下的情况下将联接器壳体11、21联接,然后将接合件150装在阴联接器壳体21上将联接器装好。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忽略了阴端子配合件30插入不足和保持架14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将联接器壳体11、21联接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弹性锁定部分148移动到低于其正常位置处,保持架14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所以在将联接器壳体11、21联接时,它们基本上与阳联接器壳体11的前端接触,这就使得联接无法实现。因此,可以检测到保持架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即阴端子配合件30插入不足。

    当需要将联接器10、20分开时,首先将接合件150移动到其部分安装位置,或将其从阴联接器壳体21上卸下。这样就使阳接头13进入其短路状态,并允许弹性锁定部分148弹性变形。此后,如果施加一个将联接器壳体11、21彼此分开的力,则弹性锁定部分148基本上与锁定槽16脱离接合,同时产生弹性变形,结果,使联接器壳体11、21脱离接合。

    如上所述,弹性锁定部分148与保持架140整体或一体形成,当保持架14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它们离开其正常位置,且不能产生锁定功能。因此,既使忽视了用保持架140的检测,也可以根据在后一阶段联接器壳体11、21联接时弹性锁定部分148的锁定功能能否实现来检测阴端子配合件30的插入不足。这样就可以可靠地检测到阴端子配合件30的插入不足。

    还可以通过弹性锁定部分148撞击到阳联接器壳体11的前端或与该前端互相作用来检测插入不足,从而防止联接器壳体11、与21联接。因此,校核锁定功能需要的时间和工作减少了,并且与联接器壳体正常联接后用弹性锁定部分校核锁定功能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能更好地操作。

    第六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34至41描述本发明的一第六实施例。由于本实施例的阴联接器160需要配装入其内的阳联接器10的结构与第五实施例中的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阴联接器160包装一需与阳联接器壳体11联接的阴联接器壳体(联接器壳体)161、需要基本上装在阴联接器壳体161上的阴端子配合件170、一基本上安装在阴联接器壳体161上的保持架180和一需基本上安装在阴联接器壳体161上的接合件190。

    阴联接器壳体161包括一形成有一对腔室163的壳体主体162、一保持架安装部分164和一接合件安装部分165,保持架安装部分164基本上在壳体主体162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部形成,接合件安装部分165形成基本上封闭壳体主体162的后半区域。阴端子配合件70通过腔室163的后端开口插入其内,在各腔室163内形成与阴端子配合件170接合的初级锁定部分163A。

    保持架安装部分164的内部是一个一侧开口并与腔室163连通的空间。保持架180就要装在此空间内。在保持架安装部分164的开口的上下端形成锁定凸块164A(见图38)。在保持架安装部分164的前表面上形成一向前伸出的弹性锁定部分166,用于将联接器壳体11、161彼此锁定。弹性锁定部分166可基本上向内弹性变形。在弹性锁定部分166的凸出端上形成一向外伸出的锁定爪166A。该锁定爪166A从前面看时为梳子状,并且其定位成使由锁定爪166A限定的一弧线优选与后面将要描述的保持架180的弹性锁定部分188的锁定爪188A所限定的弧线同心。保持架安装部分164形成有一短路解除部分(SRP)通孔164B和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164C,通孔164B基本上在沿着壳体主体162的上表面的前后方向上延伸,通孔164C基本上沿着壳体主体162的相对侧面前后延伸。

    接合件安装部分165的上表面在横向上于中部凹入。联接检测部分(CDP)通孔165A限定在接合件安装部分165的相对侧面与壳体主体162的外侧面之间。在上表面的开口边缘形成一对前后锁定凸块165B、165C,在上表面开口处形成一弹性锁定部分165D,该部分从保持架安装部分164基本上向后伸出,伸出端自由悬置。

    各阴端子配合件170包括一基本上为盒状的待插入相应的腔室163中的端子主体171和一从端子主体171的后端向后延伸的导线联接部分172。一导线173与导线联接部分172联接,例如夹紧联接。在端子主体171的下表面上形成一金属锚固或锁定部分174,其可与腔室63的初级锁定部分163A接合。端子主体171的后端面的下部用作一可与保持架180接合以形成二级锁定的接收部分175。

    保持架180包括一基本为矩形的主体181和至少一对臂182和183,臂182和183从主体181的上端和底端向侧面(或沿着一与端子配合件170插入壳体主体162的方向呈非0°和非180°角的方向,优选基本上垂直于上述插入方向)伸出,伸出端基本上悬置。在下臂183的内或上表面上形成可与阴端子配合件170的接收部分175接合的二级锁定部分184,而在上臂182的外或上表面上形成一对锁定部分185、186。通过将臂182、183从侧面插入保持架安装部分164可选择性地将保持架180安装到如图38和40所示的一个部分锁定位置和如图39和41所示的全锁定位置。在部分锁定位置,将保持架安装部分164的上锁定凸块164A紧紧保持在其间的保持架180的锁定凸块185和186限制保持架180的松散运动。在全锁定位置,保持架180的一个锁定凸块185基本上与保持架安装部分164的上锁定凸块164A的内侧接合,保持架180的一止挡件187基本上与保持架安装部分164的背端面接触,从而限制保持架180的松散运动。

    这样一种保持架180与用于将联接器壳体11、161锁定在其联接状态的弹性锁定部分(锁定装置)188整体或一体形成。弹性锁定部分188从主体181基本上向前伸出,并可向内变形或偏转。在弹性锁定部分188的伸出端上形成有锁定爪188A。从前面看去,该锁定爪188A基本上为梳状或曲线形。保持架180全锁定时,锁定爪188A与阴联接器壳体161的弹性锁定部分166的锁定爪164A位于同心的圆内。

    接合件190包括一主体191、一短路解除部分192和一对联接检测部分193,主体191内的两侧壁从上壁的两相对侧以一非0°和非180°的角度,优选以直角基本上向下延伸,短路解除部分192为一块从主体191的上壁向前伸出的板,两联接检测部分193从主体191的两相对的侧壁基本上相似地伸出。在上壁的上表面上形成一基本为桥形或门形的升高部分194,在升高部分194的两相对侧面的上端形成锁定凸块195。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

    在联接器壳体11、161未联接时,阳联接器10(未示出)内的短路配合件14使阳接头13短路。另一方面,按照下面的方法组装上阴联接器160,使其与阳联接器10联接。

    具体地说,将保持架180沿侧边插入保持架安装部分164中,并保持在其部分锁定位置(见图35)。在这种状态,由于二级锁定部分184没有与腔室163对正,如图38所示,所以阴端子配合件170可以插入腔室163。由于保持架180处在部分锁定位置,当使联接器壳体11、161联接时,保持架180的弹性锁定部分188从其可与阳联接器壳体11的锁定槽16接合的位置基本上相对地向外移动(见图40)。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试图联接连接器10与160,则弹性锁定部分188的引导端与阳联接器壳体11的前端接触,使得联接不可能实现。

    然后,当保持架180在其部分锁定位置时,优选从后面将接合件至少部分插入接合件安装部分165,并使其部分锁定。这时,保持在安装部分165的锁定凸块165B和165C之间的接合件190的锁定凸块195将接合件190保持在其部分锁定位置(见图36)。在这种状态下,由于联接检测部分位于优选弹性锁定部分166和168(未示出)之后的一定距离处,所以弹性锁定部分166和168向内弹性变形。

    在保持架180和接合件190部分锁定以后,阴端子配合件170被或可优选从后面插入腔室163。当阴端子配合件170正常插入时,金属锁定部分174与初级锁定部分163A接合,结果形成阴端子配合件170的初级锁定,使其不会从腔室163中脱出。

    在插入阴端子配合件170后将保持架180推入。这时,如果阴端子配合件170正常插入,则保持架18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然而,如果它们插入不足,则保持架180不能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因为保持架180的二级锁定部分184受到端子主体171的侧面的妨碍或相互作用。换句话说,根据保持架能否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可以检测到阴端子配合件170的插入不足。在检测到插入不足的情况下,先将阴端子配合件170插入到其正常位置,再将保持架18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

    一旦保持架180移动到其全锁定位置,二级锁定部分184就与阴端子配合件170的接收部分175接合。初级锁定和二级锁定使阴端子配合件170双重锁定(见图36)。当保持架180向其全锁定位置移动时,弹性锁定部分188与保持架180整体或一体向内,即,在基本上朝向阴联接器壳体161的弹性锁定部分166的方向上移动,并且与锁定槽16接合,而不会受到阳联接器壳体11的妨碍(见图41)。

    此后,使阴联接器壳体161与阳联接器壳体11联接。这时,联接检测部分193位于离开弹性锁定部分166、168一定距离处或位于其后面,因此,各弹性锁定部分配装到阳联接器壳体11内,同时向内弹性变形。当联接器壳体11与161正常联接时,弹性锁定部分166、188与锁定槽16(未示出)接合,结果将联接器壳体11和161锁定在其联接状态。由于在这种状态下短路解除部分192向前伸出一小段距离(见图36),短路解除部分192优选不与短路配合件14接触,阳接头13保持短路(未示出)。

    此后,当接合件190插入其全锁定位置时,短路解除部分192向前移动(见图37),从而向上或向离开阳接头13的方向弹性移动短路配合件14,解除阳接头13的短路状态。

    另一方面,当移动接合件190时,联接检测部分193也向前移动,以沿着弹性锁定部分166和188(未示出)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定位。这样防止了弹性锁定部分166、188大致向内移动,或与锁定槽16脱离接合,结果,联接器壳体11与161被双重锁定。

    如果联接器壳体11与161部分联接,则弹性锁定部分166和188由于受到阳联接器壳体11的内表面的妨碍而弹性地向内移动。因此,接合件190不能被推入,这时因为弹性锁定部分166、188与壳体主体162之间的间隙狭窄到或尺寸设定成使联接检测部分193不能进入或受阻的程度(未示出)。换句话说,可以根据接合件190能否被推入来检测联接器壳体11与161的联接状态。

    在上述操作中,如果联接器壳体11与161联接而阴端子配合件170插入不足,并且保持架18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即,如果忽视了用保持架180检测插入不足,则在联接器的联接操作过程中可以检测到插入不足。具体地说,由于保持架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保持架180的弹性锁定部分188比其正常位置更靠外移动。这样,联接器壳体11与161就不能联接上,因为弹性锁定部分188与阳联接器壳体11的前端接触。这样就可检测到保持架18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即,阴端子配合件170插入不足。

    当需要将两联接器分开时,首先将接合件190移动到其部分安装位置或从阴联接器壳体161上卸下。这样使阳接头13处于其短路状态,并允许弹性锁定部分166、188弹性变形。此后,如果施加将两联接器壳体11与161彼此分开的力,则弹性锁定部分166、188与锁定槽16脱离接合,同时产生弹性变形,结果使联接器壳体11与21脱离接合。

    如上所述,在第六实施例中,一弹性锁定部分188与保持架180整体或一体形成,并且当保持架180处于其部分锁定位置时基本上不会由于从其正常位置移动而影响其锁定功能。因此,既使忽略了用保持架180检测阴端子配合件170的插入不足,也会根据当联接器壳体11与161联接时弹性锁定部分188的锁定功能是否有效来检测插入不足。因此,阴端子配合件170的插入不足总是可以得到检测的。

    在第六实施例中,通过弹性锁定部分188与阳联接器壳体11撞击或互相作用来检测插入不足,以防止联接器壳体11与161的联接。因此,校核锁定功能需要的时间和劳动减少了,并且与将联接器壳体联接在其正常位置之后用弹性锁定部分校核锁定功能相比具有更好的操作性。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描述并图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除了下列实施例,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得到各种其它变化。

    (1)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阴联接器壳体上设有弹性锁定部分,但是可以将它们提供在本发明的阳联接器壳体上。

    (2)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短路解除件和联接检测件装在阴联接器壳体上,但按照本发明也可将它们装在阳联接器壳体上。

    (3)虽然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一对弹性锁定部分中的任一个或二者都在保持架上形成,但按照本发明,两弹性锁定部分都可以在联接器壳体上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夹紧而不是使端子配合件变形来将端子配合件与导线联接,则可不需要保持架。

    (4)虽然在第三实施例中,当短路解除件被推向其全锁定位置而联接器部分联接时短路解除部分并不与短路配合件接触,但它可以接触短路配合件来解除阳接头的短路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联接检测件检测到部分联接并将联接器重新联接,不存在阳接头保持其短路状态的可能性。

    (5)在第三实施例中,偏压装置是压缩线圈弹簧,联接器壳体为夹持型。然而,按照本发明,联接器壳体可以与偏压装置整体形成。而且,对于通过端子配合件的变形使导线与端子配合件联接的联接器壳体,本发明也是可接受的。

    (6)在前述实施例中,端子配合件的插入不足是通过弹性锁定部分与配合的联接器壳体的前端面的撞击来检测的。然而,按照本发明,可以将弹性锁定部分构造成使其不与配合的锁定槽接合,虽然它们可插入配合的联接器壳体。既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联接器壳体拉开就可将它们分离,而不会影响锁定功能。这样,可以根据联接器壳体能否如上所述脱离联接来检测端子配合件的插入不足。

    (7)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两接头在配合的联接器壳体中短路,但对于配合的联接器的接头的短路状态不解除的联接器,本发明也是可接受的。

    (8)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联接器设有可沿着弹性锁定部分的内表面接合的联接检测部分,但本发明对于不提供这种联接检测部分的联接器也是可以接受的。

    (9)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保持架与阴联接器壳体组装,但本发明对于保持架与一阳联接器壳体组装的联接器也是可接受的。

    参考标号表

    11……阳联接器壳体(配合联接器壳体)

    13……阳接头(端子配合件)

    21……阴联接器壳体(联接器壳体)

    44……弹性锁定部分

    50……短路解除件

    55……联接检测件

    61……阴联接器壳体(联接器壳体)

    66、84..弹性锁定部分

    90……联接检测部分

    95……短路解除件

    101……阴联接器壳体(联接器壳体)

    108……弹性锁定部分

    109……压盖

    110……阴端子配合件(夹持端子配合件)

    113……叶片

    114……导线

    120……短路解除件

    124……接合部分(保持装置)

    125……压缩线圈弹簧(偏压装置)

    130……联接检测件

    140……保持架

    148……弹性锁定部分(锁定装置)

    180……保持架

    188……弹性锁定部分(锁定装置)

联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联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联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接器.pdf(7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为了单独地进行联接检测和短路解除,提供了一种分开的联接检测件(55)和短路解除件(50)。通过将一阴联接器壳体(21)装入一阳联接器壳体(11),装上联接检测件(55),然后装上短路解除件(50)将联接器组装而成。根据联接器检测件(55)能否装到阴联接器壳体(21)上来检测联接器壳体(11、21)的联接状态。如果在两联接器壳体正常联接后安装上短路解除件(50),则解除阳连接器中的阳接头的短路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