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701031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489300.6

申请日:

20140828

公开号:

CN203984912U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B43/00

主分类号:

A01B43/00

申请人:

甘肃农业大学

发明人:

石林榕,吴建民,孙伟,赵武云,张华,王蒂,张俊连,冯斌

地址: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优先权:

CN201420489300U

专利代理机构: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张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中的残膜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西北旱作区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其特点是包括铲架,所述的铲架由铲架第一段、铲架第二段、铲架第三段和铲尖组成,铲架第一段端部设置有第一孔,铲架第二段中部设置有第二孔,铲尖下端固定有仿生减阻入土铲和限深板。其能很轻易入土、入土深度一定、仿地形起膜,从而可有效降低残膜回收机的前进阻力,对提高残膜回收机的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大大缓解“三秋”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其特征是包括铲架,所述的铲架由铲架第一段、铲架第二段、铲架第三段和铲尖组成,铲架第一段端部设置有第一孔,铲架第二段中部设置有第二孔,铲尖下端固定有仿生减阻入土铲和限深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架第一段长度为260mm,铲架第二段长度为190mm,铲架第三段长度为310mm,铲尖长度为35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架第一段与铲架第二段的夹角为140°,铲架第二段与铲架第三段的夹角为150°,铲架第三段与铲尖的夹角为16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中的残膜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 于西北旱作区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背景技术

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力推广,地膜的使用可显著提高西北地区 低温、干旱少水气候环境下的作物产量和质量。中国每年使用地膜的耕地 已达上千万公顷,每年的地膜用量已接近几百万吨,但由于回收不及时, 田间地膜乱串、地层残留等问题凸显。由于地膜在地层降解缓慢,阻碍了 土壤与外界水分空气的交换,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种植 和生长,而且降低了农机具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西北旱作区多风气候加剧 了“白色污染”的程度,影响到居民的生产生活。

农用地膜应用的普遍性和残留地膜分布的广泛性,使回收再利用难度 增大、效益不高。同时,由于中国产地膜多为厚度0.008mm以下的脱标产 品,使用后破碎的残膜上会黏附大量的泥土及作物腐烂的根茎叶,起膜和 分离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大多地膜回收机采用的脱膜方式为偏心伸缩杆 或气吸/气吹式。这种方式收集的地膜较为分散、捡净率不高,且容易出现 卡膜和脱膜困难等问题。加之,甘肃残膜回收主要依靠人工捡拾和简单机 械进行,费时费力、作业效率和回收率低下。现有适合甘肃省情的残膜回 收技术滞后、回收机械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甘肃省生产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一种减阻降粘 起膜铲,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 起膜铲,其特点是包括铲架,所述的铲架由铲架第一段、铲架第二段、铲架 第三段和铲尖组成,铲架第一段端部设置有第一孔,铲架第二段中部设置有 第二孔,铲尖下端固定有仿生减阻入土铲和限深板。

所述的铲架第一段长度为260mm,铲架第二段长度为190mm,铲架第 三段长度为310mm,铲尖长度为350mm。

所述的铲架第一段与铲架第二段的夹角为140°,铲架第二段与铲架第 三段的夹角为150°,铲架第三段与铲尖的夹角为1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其能很轻易入 土、入土深度一定、仿地形起膜,从而可有效降低残膜回收机的前进阻力, 对提高残膜回收机的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大大缓解“三秋”农忙 季节农村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右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铲架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所示:1.铲架;1-1.铲架第一段;1-2.铲架第二段;1-3.铲架第 三段;1-4.铲尖;2.第一孔;3.第二孔;4.限深板;5.仿生减阻入土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 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3所示,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其特点是包括铲架1, 所述的铲架1由铲架第一段1-1、铲架第二段1-2、铲架第三段1-3和铲尖1-4 组成,铲架第一段1-1端部设置有第一孔2,铲架第二段1-2中部设置有第 二孔3,铲尖1-4下端固定有仿生减阻入土铲5和限深板4。

进一步,所述的铲架第一段长度为260mm,铲架第二段长度为190mm, 铲架第三段长度为310mm,铲尖长度为350mm。

进一步,所述的铲架第一段1-1与铲架第二段1-2的夹角为140°,铲 架第二段1-2与铲架第三段1-3的夹角为150°,铲架第三段1-3与铲尖1-4 的夹角为160°。

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其残膜回收机作业时,减阻降粘起膜铲 上仿生减阻铲切开田面入土,入土一定深度后,固定在铲尖上限深板阻挡地 面,这样减阻降粘起膜铲会停留在一定深度,同时限深板会根据地形情况调 节减阻降粘起膜铲的入土深度,使所设计的减阻降粘起膜铲具有仿生仿形减 阻降粘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491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 CN 203984912 U (21)申请号 201420489300.6 (22)申请日 2014.08.28 A01B 4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甘肃农业大学 地址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 1 号 (72)发明人 石林榕 吴建民 孙伟 赵武云 张华 王蒂 张俊连 冯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2102 代理人 张真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中的残膜回收设备 技术领域, 尤其。

2、是涉及用于西北旱作区的一种减 阻降粘起膜铲。其特点是包括铲架, 所述的铲架 由铲架第一段、 铲架第二段、 铲架第三段和铲尖组 成, 铲架第一段端部设置有第一孔, 铲架第二段中 部设置有第二孔, 铲尖下端固定有仿生减阻入土 铲和限深板。其能很轻易入土、 入土深度一定、 仿 地形起膜, 从而可有效降低残膜回收机的前进阻 力, 对提高残膜回收机的生产效率、 减轻农民劳动 强度, 大大缓解 “三秋” 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张 的问题, 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 生态保护有着重要 意义。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

3、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4912 U CN 203984912 U 1/1 页 2 1. 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其特征是包括铲架, 所述的铲架由铲架第一段、 铲架第二段、 铲架第三段和铲尖组成, 铲架第一段端部设置有第一孔, 铲架第二段中部设置有第二孔, 铲 尖下端固定有仿生减阻入土铲和限深板。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铲架第一段长度为 260mm, 铲架第二段长度为 190mm, 铲架第三段长度为 310mm, 铲尖长度为 350mm。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4、,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铲架第一段与铲架 第二段的夹角为 140, 铲架第二段与铲架第三段的夹角为 150, 铲架第三段与铲尖的夹 角为 16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84912 U 2 1/2 页 3 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中的残膜回收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用于西北旱作 区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力推广, 地膜的使用可显著提高西北地区低温、 干旱 少水气候环境下的作物产量和质量。中国每年使用地膜的耕地已达上千万公顷, 每年的地 膜用量已接近几百万吨, 但由于回收不及时, 田间地膜乱串、 地。

5、层残留等问题凸显。由于地 膜在地层降解缓慢, 阻碍了土壤与外界水分空气的交换, 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影响农作物 的正常种植和生长, 而且降低了农机具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西北旱作区多风气候加剧了 “白 色污染” 的程度, 影响到居民的生产生活。 0003 农用地膜应用的普遍性和残留地膜分布的广泛性, 使回收再利用难度增大、 效益 不高。同时, 由于中国产地膜多为厚度 0.008mm 以下的脱标产品, 使用后破碎的残膜上会黏 附大量的泥土及作物腐烂的根茎叶, 起膜和分离难度较大。 目前, 国内大多地膜回收机采用 的脱膜方式为偏心伸缩杆或气吸 / 气吹式。这种方式收集的地膜较为分散、 捡净率不高, 且。

6、 容易出现卡膜和脱膜困难等问题。 加之, 甘肃残膜回收主要依靠人工捡拾和简单机械进行, 费时费力、 作业效率和回收率低下。 现有适合甘肃省情的残膜回收技术滞后、 回收机械严重 脱节无法满足甘肃省生产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有 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 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其 特点是包括铲架, 所述的铲架由铲架第一段、 铲架第二段、 铲架第三段和铲尖组成, 铲架第 一段端部设置有第一孔, 铲架第二段中部设置有第二孔, 铲尖下端固定有仿生减阻入土铲 。

7、和限深板。 0006 所述的铲架第一段长度为 260mm, 铲架第二段长度为 190mm, 铲架第三段长度为 310mm, 铲尖长度为 350mm。 0007 所述的铲架第一段与铲架第二段的夹角为 140, 铲架第二段与铲架第三段的夹 角为 150, 铲架第三段与铲尖的夹角为 160。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其能很轻易入土、 入土深 度一定、 仿地形起膜, 从而可有效降低残膜回收机的前进阻力, 对提高残膜回收机的生产效 率、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大大缓解 “三秋” 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对西北地区经济 发展、 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附图说。

8、明 说 明 书 CN 203984912 U 3 2/2 页 4 0009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 0010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图 1 的右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 0011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图 1 中的铲架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2 图中所示 : 1. 铲架 ; 1-1. 铲架第一段 ; 1-2. 铲架第二段 ; 1-3. 铲架第三段 ; 1-4. 铲尖 ; 2. 第一孔 ; 3. 第二孔 ; 4. 限深板 ; 5. 仿生减阻入土铲。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 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

9、0014 如图 1 至 3 所示, 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其特点是包括铲架 1, 所述的铲架 1 由铲架第一段 1-1、 铲架第二段 1-2、 铲架第三段 1-3 和铲尖 1-4 组成, 铲架第一段 1-1 端部 设置有第一孔 2, 铲架第二段 1-2 中部设置有第二孔 3, 铲尖 1-4 下端固定有仿生减阻入土 铲 5 和限深板 4。 0015 进一步, 所述的铲架第一段长度为 260mm, 铲架第二段长度为 190mm, 铲架第三段 长度为 310mm, 铲尖长度为 350mm。 0016 进一步, 所述的铲架第一段 1-1 与铲架第二段 1-2 的夹角为 140, 铲架第二段 1-。

10、2 与铲架第三段 1-3 的夹角为 150, 铲架第三段 1-3 与铲尖 1-4 的夹角为 160。 0017 所述的一种减阻降粘起膜铲, 其残膜回收机作业时, 减阻降粘起膜铲上仿生减阻 铲切开田面入土, 入土一定深度后, 固定在铲尖上限深板阻挡地面, 这样减阻降粘起膜铲会 停留在一定深度, 同时限深板会根据地形情况调节减阻降粘起膜铲的入土深度, 使所设计 的减阻降粘起膜铲具有仿生仿形减阻降粘的特点。 001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984912 U 4 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4912 U 5 2/2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4912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