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鞋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鞋鞋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4691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6.01 CN 201846914 U *CN201846914U* (21)申请号 201020598485.6 (22)申请日 2010.11.10 A43B 13/18(2006.01) A43B 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吴荣光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江南火炬 开发区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 司 (72)发明人 吴荣光 张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21 代理人 王卫东 (54) 实用新型名称 运动鞋鞋底 (57) 摘要 。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动鞋鞋底, 所述运 动鞋鞋底的鞋跟中设有缓冲减震装置, 所述缓冲 减震装置包括上、 下弧形板和连接上、 下弧形板的 连接体, 所述上、 下弧形板的材料均为 TPU, 所述 连接体的材料为 PU, 上弧形板呈上凸弧形, 下弧 形板呈下凸弧形, 上、 下弧形板的前、 后两端分别 连结为一体, 所述鞋底的鞋跟上设有贯通鞋跟左、 右侧面的通孔, 该通孔与所述鞋底缓冲减震装置 的外形相适配, 且缓冲减震装置嵌装在所述通孔 内。 本实用新型, 在运动鞋鞋底的鞋跟中设置了缓 冲减震装置, 该缓冲减震装置借鉴了建筑学上普 遍应用的 “工” 形梁结构, 由上、 下弧形板和连接体 形成多级缓。
3、震系统, 使运动鞋鞋底具有很好的缓 震性, 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快速启动性能。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CN 201846914 U1/1 页 2 1. 运动鞋鞋底, 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鞋鞋底的鞋跟中设有缓冲减震装置, 所述缓冲减 震装置包括上、 下弧形板和连接上、 下弧形板的连接体, 所述上、 下弧形板的材料均为 TPU, 所述连接体的材料为 PU, 上弧形板呈上凸弧形, 下弧形板呈下凸弧形, 上、 下弧形板的前、 后 两端分别连结为一体, 所。
4、述鞋底的鞋跟上设有贯通鞋跟左、 右侧面的通孔, 该通孔与所述鞋 底缓冲减震装置的外形相适配, 且缓冲减震装置嵌装在所述通孔内。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运动鞋鞋底,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圆柱体状。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运动鞋鞋底,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椭圆柱体状, 且 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底的前、 后方向一致。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运动鞋鞋底,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椭圆柱体状, 且 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底的左、 右方向一致。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运动鞋鞋底,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上小下大的圆台 状。 6. 如权利要求 1 至 5 项任一项。
5、权利要求所述的运动鞋鞋底,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 中部具有缩颈部, 且在纵向剖面上该缩颈部的两侧边呈内凹的弧形。 7. 如权利要求 1 至 5 项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运动鞋鞋底,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形板 的底面上设有片状 TPU 吸震弹性体。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运动鞋鞋底,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形板的底面上设有片状 TPU 吸震弹性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46914 U1/3 页 3 运动鞋鞋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 具体涉及运动鞋鞋底。 背景技术 0002 运动鞋的缓冲减震性能是衡量运动鞋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 提高运动鞋的缓冲减 震性能是各运动。
6、鞋企业的重点研发内容。 0003 目前, 绝大多数的运动鞋都是采用高弹性泡沫塑料作为鞋底缓冲减震的基本材 料, 虽然高弹性泡沫塑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震材料, 但是在吸收震动的同时, 许多启动能 量也会被吸收并损失掉。在大多数体育运动中, 运动员都需要快速灵活地起跳或前进, 因 此, 在利用高弹性高分子材料作为缓冲减震材料的同时, 也需要按照体育运动特点以及运 动生物力学特点进行结构设计, 使其具有良好的缓冲减震性能的同时, 还具备较强的快速 启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运动鞋在提高缓冲减震效果同时, 快速启 动较差的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
7、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运动鞋鞋底, 所述运动鞋鞋底的鞋跟中设有缓冲减震装置, 所述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 下弧形板和连接 上、 下弧形板的连接体, 所述上、 下弧形板的材料均为 TPU, 所述连接体的材料为 PU 树脂, 上 弧形板呈上凸弧形, 下弧形板呈下凸弧形, 上、 下弧形板的前、 后两端分别连结为一体, 所述 鞋底的鞋跟上设有贯通鞋跟左、 右侧面的通孔, 该通孔与所述鞋底缓冲减震装置的外形相 适配, 且缓冲减震装置嵌装在所述通孔内。 0006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 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圆柱体状。 0007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 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椭圆柱体状, 且长轴方向。
8、与运动鞋鞋 底的前、 后方向一致。 0008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 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椭圆柱体状, 且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 底的左、 右方向一致。 0009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 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 0010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 所述连接体的中部具有缩颈部, 且在纵向剖面上该缩颈部 的两侧边呈内凹的弧形。 0011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 所述下弧形板的底面上设有片状 TPU 吸震弹性体。 0012 本实用新型, 在运动鞋鞋底的鞋跟中设置了缓冲减震装置, 该缓冲减震装置借鉴 了建筑学上普遍应用的 “工” 形梁结构, 由上、 下弧形板和连接体形成多级缓震系统, 使运动 鞋鞋底具有。
9、很好的缓震性, 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快速启动性能。 说 明 书 CN 201846914 U2/3 页 4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动鞋鞋底结构示意图 ; 0014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动鞋鞋底剖面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3 为缓冲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4 为连接体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5 为连接体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6 为连接体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7 为连接体第四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8 为连接体第五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9 为连接体第六种实施例结。
10、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0023 如图 1、 图 2 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动鞋鞋底, 其鞋跟 100 上设有贯通鞋跟左、 右侧面的通孔, 该通孔中嵌装有缓冲减震装置 110。缓冲减震装置 110 的结构如图 3 所示, 包括包括上、 下弧形板 1、 2 和连接上、 下弧形板的连接体 3, 所述上、 下弧形板 1、 2 的材料均 为 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 所述连接体 3 的材料为 PU(Polyurethane, 聚氨基甲酸 酯简称聚氨酯 ), 上夹板 1 呈上凸弧形, 下夹板 2 呈下凸弧形, 上、 下弧形板 1、 。
11、2 的前、 后两 端 11、 21 分别连结为一体 ( 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前、 后与鞋底的前、 后方向一致 )。为了更 好地实现减震效果, 下弧形板2的底面上设有TPU材料制成的片状吸震弹性体4。 贯通鞋跟 左、 右侧面的通孔与缓冲减震装置 110 的外形相适配。 0024 在上述方案中, 连接体 3 可以具有多种实施例, 分别参见图 4- 图 9。 0025 如图 4 所示, 连接体 3 的外形呈圆柱体状。 0026 如图 5 所示, 连接体 3 的外形呈椭圆柱状。 0027 如图 6 所示, 连接体 3 的外形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 0028 如图 7 所示, 连接体 3 的外形呈圆柱体状,。
12、 且圆柱体的中部具有缩颈部 31, 在纵向 剖面上该缩颈部 31 的两侧边 32 呈内凹的弧形。 0029 如图 8 所示, 连接体 3 的外形呈椭圆柱体状, 且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底的前、 后方 向一致, 这种结构形式, 由于连接体 3 在前、 后方向上的长度较大, 因此, 对整个脚跟的缓震 效果较好, 适用于长途旅行。为了更好地提高减震效果, 椭圆柱体的中部具有缩颈部, 在纵 向剖面上该缩颈部的两侧边呈内凹的弧形。 0030 另外, 椭圆柱体 3 的长轴方向也可与运动鞋鞋底的左、 右方向一致, 这种结构形 式, 由于连接体 3 在左、 右方向上的长度较大, 因此, 对脚跟的后部能提供较强的缓。
13、冲力的 同时, 能提供更强的快速启动能力, 适用于剧烈运动。 0031 如图 9 所示, 连接体 3 的外形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 较佳地, 圆台的中部具有缩 颈部, 在纵向剖面上该缩颈部的两侧边呈内凹的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 连接体 3 的高度为 1-1.5cm, 圆台上表面的直径为 4cm, 下表面的直径为 4.5cm。这种结构形式, 结合了实施例 5 中两种方案的优点, 缓震力柔和, 快速启动能力适中, 特别适用于慢跑等运动。 0032 本实用新型中的缓冲减震装置根据工形梁的构造原理来进行缓震结构设计, 工形 说 明 书 CN 201846914 U3/3 页 5 梁指横截面形式为 I 型。
14、的梁, 其上面的翼板称为上翼缘, 下面的翼板称为下翼缘, 连接两翼 缘的板称为腹板。上下翼缘宽度不等的成为不等翼 I 型梁, I 形梁有钢梁, 钢筋混凝土梁和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后两者一般上翼缘大于下翼缘的不等翼 I 型梁。工形梁广泛应用于 建筑学上, 如高架桥等, 具有力学稳定性。 其核心区域大, 预应力钢筋布置的有效范围大, 截 面材料利用较为有效, 自重小, 可以抵抗较大的扭转作用, 常用于大跨度公路桥。腹板具有 一定的厚度, 使得构件具有足够的受剪承载能力, 且便于混凝土的浇筑。 本实用新型将工形 梁的上下翼缘上下两端连接形成上、 下弧形板, 上弧形板顶部具有杯状承托, 用于与鞋底后。
15、 跟匹配, 控制后跟的稳定性, 上、 下弧形板的前、 后两端分别连结为一体形成一级缓震系统 ; 上、 下弧形板之间夹着材质为聚氨酯树脂的高弹性聚氨酯树脂吸震体, 形成二级缓冲吸震 系统, 下弧形板底部设有片状 TPU 吸震弹性体, 形成三级缓震系统, 大大提高了运动鞋的缓 震效果。 0033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 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 作出的结构变化, 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 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1846914 U1/2 页 6 图 1图 2 图 3 图 4 图 5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46914 U2/2 页 7 图 7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