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700812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5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9863.2

申请日:

1995.08.09

公开号:

CN1142692A

公开日:

1997.02.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9.26|||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H01M10/04

主分类号:

H01M10/04

申请人:

台湾神户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俊仁

地址:

中国台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志醒;王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可改变原有外露型接触式端子电池为可换插型内藏式端子的电池。其可借隐藏在电池内部的端子达至电池在换插更新上的安全性与便宜性,并可以此有效延续电池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可改变习知外露型接触式端子 电池为可换插型内藏式端子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可将电线经盖体上的端子开口插接至嵌插于隐藏在中盖释放阀端 子槽内的电池端子的端子部,或透过与上述端子开口并排设置的其他 端子开口将电路板插至上述电池端子的插入式端子部内,并由设在盖 体中央侧缘的电路板定位孔加强电位板的定位,以使电池易于更换并 具有安全性与便宜性,并能有效延续电池的使用寿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为:冲压一导电金属板后,经弯曲形成互相平行的两对脚部, 并将左右任一侧部弯曲成具有段差的延伸头部,并在该头部另开设可 与电池内部形成导电连接的圆孔,且在弯曲两对脚部的同时,弯曲夹 持在两对脚部间的部分形成该端子腹部的一对长度不等的金属片,使 这一对金属片自端子中空背部以至底部形成纵断面呈上下较宽中间较 窄的狭桥状而可夹持电路板的接受部,金属片较长部分则形成承接型 插入式端子接受部。

说明书


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更换的端子内藏式换插型蓄电池。

    由于信息化社会活动的频繁,电脑本身的应用已由集中处理演化成信息的分散处理,因此一般在建立系统结构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在于须确保供电的可靠性。而电源的可靠性,不仅普遍表现于家庭内使用的个人电脑上,同样更须有整体电脑中心以及社会系统中地区性的电源供应的可靠性。为此衍生出为信息设施和通信设施系统作业安全着想的长时间不断电的电源系统(UPS),其目的在于抑止电源中的脉冲、突波、陷波和断电等不良电源情况对电脑通信系统和电脑控制仪器的影响。而通过不断电电源系统虽有可滤除电流的不良现象、提高设备负载及其运转稳定度等效果,但目前存在的辅助电脑的不断电电源系统中的电池寿命往往远不及其主机的寿命(一般而言电池仅为主机寿命地40~50%),因此,一旦电池寿命终止时,必须将主机连同电池一并丢弃,从而造成与主机不能分类进行废弃物处理时电池硫酸液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问题。

    以往使用的电池除污染等问题外,一般电子仪器所使用的电池多是以接触方式置于其上,例如V8录象放象机所使用的电池,是在放置电池的空间两侧设置一相应的滑槽,并相对于该滑槽在电池本体两侧设置导条,借此一对导条滑入嵌合于滑槽而使一般电池面上的端子与电子仪器接触面的端子结合。另外,在目前广为使用的携带型电脑的电池中,是以适当的固定装置(弹簧片等)达到电脑主体与电池间的接触导电。但上述这些部分暴露于空气中,电池外露端子容易受空气的氧化作用而减小与电子仪器端子间相互接触的面积,或因两接触面间不能有效接触而影响电器的使用功效。

    所述电池,一般又分为(1)铅蓄电池和(2)碱蓄电池两种可重覆充电使用的即所谓二次电池的蓄电池,而随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民众对于防治污染的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越趋严格,因此为了达到对环境保护,这些可重覆充电使用的铅蓄电池和碱蓄电池已逐渐有取代现今一般干电池的倾向。又对于现今的电池,从信赖和经济的优异性作为考查点来看,由铅蓄电池约占全部蓄电池的95%的事实,可知铅蓄电池在蓄电池中所扮角色的重要性,因此本案仅就现有铅蓄电池所存在的问题说明如下:传统的VRLA电池(即阀控制式铅蓄电池)中,虽同样具有上述可重覆充电使用的优点,但一般为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设计的密闭式电池有可能因误用或滥用而造成过大的气体压力,虽可由控制阀自动将其中气体排出大气后自动关闭,但是长期下来其内部电解质仍会呈逐渐枯竭的状态,必须予以丢弃而重新更换。但是,在使用者更换电池之际会因碰触突出于VRLA电池上的端子或因不注意而有发生短路等的危险。

    VRLA电池中所使用的突出于电池表面的端子,一般虽可承载较大电流的放电,但由于其正负极端子皆突出于电池表面且有大电流在其中流通,因此极易造成短路而发生危险。又如上所述,一般具有密闭通风口的电池,虽可持续性打开通风口以减小压力,但由于打开通风口排出气体,时间一长其内部电解质必会慢慢枯竭,从而无法充电而有一次寿命的缺点,因此对于自行更换电池的使用者来说,不但易造成短路且会造成更换不便等诸多困扰。以往,上述铅酸电池寿命一旦终止,只有将废弃电池连同整体机组(例如UPS不断电电源装置等)丢弃而别无他法,如此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造成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如使用占蓄电池次要地位的碱蓄电池中的平面接触式端子,虽较不易造成上述短路问题,但相对而言由于其接触面积减小使得电池无法承受较大的电流放电,仅适合小电流放电,以致使电池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端子隐藏到可插换型电池的内部,同时使其具备可供旧有电线连接的传统电池端子,使其除了可避免使用者因不注意而导致接触造成短路的危险外,并因设有另外的插入式端子,可供电路板插入连接,从而方便更新电池时的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内部设有端子置放槽,借此置放槽形成向内的特定形状的凹槽和可插入式端子承接部的弹性,可使端子隐藏在电池内部。由于该可插入式端子除具有传统的电池端子结构因而可供旧有电线连接之外,另设有插入接触式结构,可供电路板插接使用,其除了可方便自行更换电池,更由于本发明的端子整体接触面积的增大,而有同时兼顾大电流放电和小电流放电的较广适用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用于不断电电源装置(UPS)的本发明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一具体实施例的分解透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中盖释放阀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池端子的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为盖体、11,12为端子开口、13为电路板定位孔、2为中盖释放阀、21为透气孔、22为端子槽、3为端子、4为电池电槽。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的分解透视示意图中,上述电池电槽4上方有一个与其构成密封状态的中盖释放阀2,在此中盖释放阀2的纵向中央形成有一字形的多个透气孔21,另在该电池电槽4的一侧形成有大致与上述多个透气孔21略呈平行的左右一对对称的端子置放槽22,端子置放槽22内侧形成有两深浅不同的长方形凹槽221、222,并在上述凹槽222内形成有与上述端子置放槽22形成一体的多片间隔片223、224,以分隔上述端子3成为可插接电线和/或端子的两段。

    图2示出本发明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在封闭盖体1使用前,将端子3完全嵌合到电池电槽4的端子置放槽22内的状态参考图。图3所示端子3为:冲压一导电金属板形成端子雏形后,经弯曲形成互相平行的两对脚部33、33,并将左右任一侧部弯曲形成具有段差的朝前方延伸的头部34,另在该头部34上开设一可与电池内部形成导电连接的圆孔35,且在弯曲两对脚部33、33的同时,弯曲夹持在两对脚部33、33间的部分形成该端子腹部的一对长度不等的金属片36、37,使这一对金属片36、37自端子中空背部以至底部形成纵断面呈上下较宽中间较窄的狭桥状而形成可夹持电路板的端子接受部31,金属片较长部分37则形成承接型插入式端子接受部32。

    插入组装时,可通过盖体1上的端子开口11、11使旧有电线(未图示)插接至嵌插在中盖释放阀2端子槽22内的电池端子部31、31中,或透过与端子开口11、11并排设置的端子开口12、12将电路板(未图示)插至上述端子3的插入式端子部32、32内,另借助设于盖体1中央侧缘的电路板定位孔13以加强电路板在更新插换时的固定性。

    本发明的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除了可利用隐藏于电池内部的端子达到电池在换插更新时的安全性与便宜性外,更由于其具备的可供旧有电线连接的传统电池端子,可避免使用者因不注意导致接触而造成短路的危险,同时,由于设有另外的插入式端子,可供电路板插入连接,从而方便更新电池时使用。另外,因其端子整体接触面积增大,故可同时兼顾大电流放电及小电流放电,因而适用范围较广。

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端子内藏式可换插型电池,可改变原有外露型接触式端子电池为可换插型内藏式端子的电池。其可借隐藏在电池内部的端子达至电池在换插更新上的安全性与便宜性,并可以此有效延续电池的使用寿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