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类袋泡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茶类袋泡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899729.1 (22)申请日 2015.12.09 A23F 3/14(2006.01) A23F 3/06(2006.01) (71)申请人 林志宾 地址 354200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螃蜞路 6 号 (72)发明人 林志宾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代理人 尹振启 (54) 发明名称 白茶类袋泡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茶类袋泡茶制备方法, 该方法以初加工白茶或者精加工白茶作为原料茶 加工袋泡茶, 具体步骤包括 : 1、 净化 : 1.1、 首先, 。
2、利用纯净水将茶叶加湿至吸水饱和, 然后, 将加湿 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中, 并通过施加微波 将茶叶干燥至含水率 8% ; 1.2、 步骤 1.1 重复若 干次 ; 2、 对茶叶进行风选、 筛分 ; 3、 粉碎、 筛选 ; 4、 拼配、 均堆 ; 5、 杀菌 : 5.1、 首先, 利用纯净水将茶 叶润湿, 然后, 将润湿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 中, 施加微波进行杀菌并干燥 ; 5.2、 步骤 5.1 进行 至少一次 ; 6、 将茶叶烘焙至含水率 6% ; 7、 包装, 得到袋泡茶成品。本发明方法在不损伤茶叶已有 香气、 滋味、 品质的前提下, 实现了对茶叶内外的 彻底净化, 保证了袋泡茶的。
3、卫生与安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5532964 A 2016.05.04 CN 105532964 A 1.一种白茶类袋泡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以初加工白茶或者精加工白茶作 为原料茶加工袋泡茶, 具体步骤包括: 1、 净化: 1.1、 首先, 利用纯净水将茶叶加湿至吸水饱和, 加湿过程中控制茶叶温度 28, 同时 控制纯净水添加速度和添加量, 避免茶汁流失; 然后, 将加湿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 中, 并通过施加微波将茶叶干燥至含水率 8%; 通过调节真空环境的真空度、 微波功。
4、率和/ 或微波连续施加时间, 来控制茶叶温度 60; 1.2、 步骤1.1重复若干次; 2、 对茶叶进行风选、 筛分, 去除茶叶中的污染物残渣; 3、 粉碎、 筛选; 4、 拼配、 均堆; 5、 杀菌: 5.1、 首先, 利用纯净水将茶叶润湿, 润湿时, 控制纯净水添加速度和添加量, 避免茶汁 流失, 控制茶叶温度 28; 然后, 将润湿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中, 施加微波进行杀 菌并干燥, 直至茶叶含水率 8%; 杀菌并干燥时, 通过调节真空环境的真空度、 微波功率和/ 或微波连续施加时间, 以控制茶叶温度 60; 5.2、 步骤5.1进行至少一次; 6、 烘焙: 将茶叶烘焙至含水率 6%。
5、, 烘焙过程中的基本烘焙温度为 75, 间以温度为 8090的短时提温冲击, 每次短时提温冲击的持续时间以及烘焙过程中插入的短时提温 冲击的次数根据茶叶的感官品质要求来确定; 7、 包装, 得到袋泡茶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6中, 烘焙过程中的基本烘焙温 度为 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 5中, 对茶叶的加湿或润湿具 体为: 首先向茶叶喷洒纯净水并拌匀或者利用雾化纯净水浸润茶叶, 然后将加水后的茶叶 置于真空环境中静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 5中, 对茶叶的加湿或润湿具 。
6、体为: 将待加湿茶叶置于真空环境中, 在真空环境中, 向茶叶喷洒纯净水并拌匀后静置, 或 者利用雾化纯净水浸润茶叶后静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532964 A 2 白茶类袋泡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茶类袋泡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自从20世纪初被发明以来, 袋泡茶以其 “定量、 卫生、 方便、 快速” 等优势一直在整 个茶叶消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0003 袋泡茶的加工从原料到成品通常要经过: 杀菌、 粉碎、 筛选、 拼配、 均堆、 烘干、 杀 菌、 包装等工序, 其中的原料有人采用初加工茶, 也有人采用精加工茶。 0004 由。
7、于茶叶在温湿度适当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微生物, 因而加工袋泡茶时首先对原 料茶进行杀菌, 包装前再次进行杀菌, 并要求整个工艺过程不允许手接触茶叶和袋泡茶的 内包装材料, 目的是保证袋泡茶的卫生。 0005 然而, 由于白茶鲜叶采摘后直接付制, 制成的初加工茶或精加工茶上不可避免地 会附着有灰尘、 虫卵、 鸟兽粪便等污染物, 茶叶表面和茶叶内部还会有农药残留, 这些来源 于种植技术、 种植环境等产生的污染物及农残仅通过风选、 筛分、 杀菌等现有袋泡茶工艺并 无法有效去除, 这些污染物和农残仍然威胁着饮用者的健康。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茶类袋泡茶。
8、制备方法, 利用该方法加工白茶类袋泡茶, 能够有效去除白茶表面附着的污染物, 清除茶叶内部的农 残, 从而保证白茶类袋泡茶的卫生与安全。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白茶类袋泡茶制备方法, 该方法以初加工白茶或者精加工白茶作为原料茶加工袋 泡茶, 具体步骤包括: 1、 净化: 1.1、 首先, 利用纯净水将茶叶加湿至吸水饱和, 加湿过程中控制茶叶温度 28, 同时 控制纯净水添加速度和添加量, 避免茶汁流失; 然后, 将加湿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 中, 并通过施加微波将茶叶干燥至含水率 8%; 通过调节真空环境的真空度、 微波功率和/ 或微波连续施加时间, 来控制茶。
9、叶温度 60; 1.2、 步骤1.1重复若干次; 2、 对茶叶进行风选、 筛分, 去除茶叶中的污染物残渣; 3、 粉碎、 筛选; 4、 拼配、 均堆; 5、 杀菌: 5.1、 首先, 利用纯净水将茶叶润湿, 润湿时, 控制纯净水添加速度和添加量, 避免茶汁 流失, 控制茶叶温度 28; 然后, 将润湿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中, 施加微波进行杀 菌并干燥, 直至茶叶含水率 8%; 杀菌并干燥时, 通过调节真空环境的真空度、 微波功率和/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532964 A 3 或微波连续施加时间, 以控制茶叶温度 60; 5.2、 步骤5.1进行至少一次; 6、 烘焙: 。
10、将茶叶烘焙至含水率 6%, 烘焙过程中的基本烘焙温度为 75, 间以温度为 8090的短时提温冲击, 每次短时提温冲击的持续时间以及烘焙过程中插入的短时提温 冲击的次数根据茶叶的感官品质要求来确定; 7、 包装, 得到袋泡茶成品。 0008 进一步, 所述步骤6中, 烘焙过程中的基本烘焙温度为 70。 0009 进一步, 所述步骤1、 5中, 对茶叶的加湿或润湿具体为: 首先向茶叶喷洒纯净水并 拌匀或者利用雾化纯净水浸润茶叶, 然后将加水后的茶叶置于真空环境中静置。 0010 进一步, 所述步骤1、 5中, 对茶叶的加湿或润湿具体为: 将待加湿茶叶置于真空环 境中, 在真空环境中, 向茶叶喷洒。
11、纯净水并拌匀后静置, 或者利用雾化纯净水浸润茶叶后静 置。 0011 茶叶上的污染物包括附着在茶叶表面的灰尘、 虫卵、 鸟兽粪便、 农残, 也包括被吸 收到茶叶内部的农残; 初加工茶和精加工茶均呈条索状, 茶叶90%的表面被包裹而成为内表 面。 本发明制备方法在对原料茶进行净化处理时, 首先将茶叶加湿至吸水饱和, 使条索状的 茶叶展开, 使茶叶的表面都成为外表面, 从而为表面污染物的剥离创造条件。 微波加热为体 加热, 即茶叶内外同时受热; 随着微波的施加, 被吸收到茶叶内部的水分受热后同时从内向 外迁移, 而大量迁移到茶叶表面的水分子则促动了茶叶表面污染物的剥离、 脱落。 农药的降 解包括热。
12、分解和蒸腾挥发, 温度越高, 热分解越充分, 而挥发则除了受温度影响之外, 更重 要的是随着外界环境压力的降低挥发速度将大大加快, 因而, 真空环境和微波加热大大促 进了茶叶表面及其内部农残的降解。 微波加热也促进了茶叶中农药化学分子从茶叶细胞上 的剥离, 从内向外迁移的水分子则实现了将农残分子及其降解后的产物从茶叶内部向茶叶 表面的运输、 排出。 风选、 筛分工序实现了对从茶叶表面脱落的污染物的最终清除。 0012 白茶特有的感官品质在初加工茶或者精加工茶阶段就已经形成。 干茶重新吸水 后, 在有氧状态下若再遇到适当的温度, 茶叶中必将发生进一步的生物氧化 (俗称 “发酵” ) , 而改变白。
13、茶原料茶已有的香气、 滋味。 故, 为了尽可能降低这种影响, 本发明加湿时, 1.控制 纯净水的添加量, 避免加水过多而造成茶汁流失; 2.控制茶叶温度, 避免或尽可能减小茶叶 吸水后其内部发生非酶促氧化、 湿热作用、 微生物滋生等生化反应。 将待加湿茶叶置于真空 环境中, 并在真空环境中喷洒纯净水或者利用雾化纯净水浸润, 可以产生先抽真空排气、 后 浸润、 再抽真空的效果, 不仅有利于排出茶叶吸附的气体, 而且使水能够快速浸入茶叶内 部, 更容易地浸润整个茶叶, 缩短加湿时间, 减小茶叶中的生化反应。 在真空环境中加湿和 静置, 降低环境中的氧含量, 可抑制茶叶中的需氧参与的各种生物氧化的进。
14、一步发生, 为保 持茶叶原有品质创造必要条件。 0013 将干燥的原料茶重新加湿, 会弱化茶叶的香气、 滋味。 为此, 本发明在后期的烘焙 过程中, 专门设置了短时提温冲击, 利用8090的提温冲击激发茶叶香气, 强化茶味, 使 茶叶的香气、 滋味恢复至净化前的状态, 甚至更强。 而茶叶含水率 8%后, 即使在90的短 时高温下, 茶叶内部也不会发生不希望的生化反应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0014 以前的杀菌通常利用紫外线灯辐照完成, 并不适合茶叶要求避光的特点, 杀菌的 同时会对茶质造成损害。 本发明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及非热效应起到杀菌作用。 而先对原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5。
15、32964 A 4 料茶作润湿处理, 并置于真空环境施加微波则是利用微波具有选择性加热及真空状态水沸 点低的特点来实现低温灭菌, 避免了茶叶发生焦变等损伤茶质的现象, 有效保持原料茶的 感官品质。 0015 总之, 本发明方法在不损伤茶叶已有香气、 滋味、 品质的前提下, 实现了对茶叶内 外的彻底净化, 保证了袋泡茶的卫生与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7 实施例1 以水仙白初加工茶或者精加工茶为原料茶加工袋泡茶。 0018 加工步骤如下: 1、 净化: 1.1、 首先, 将原料茶倒入竹筛摊薄, 喷洒纯净水进行加湿, 直至茶叶吸水饱和。 0019 。
16、为避免纯净水喷洒量过多, 造成茶汁流失, 喷洒纯净水分多次进行, 每次喷水后都 拌匀打堆, 以使得水份被充分吸入到茶叶中。 每次喷水后都及时将茶叶移至真空环境中静 置, 同时控制茶叶温度 28。 0020 对茶叶加湿除了喷洒纯净水之外, 也可以利用雾化纯净水将茶叶浸润后静置来完 成。 0021 然后, 将加湿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中, 并通过施加微波将茶叶干燥至含水 率 8%。 0022 干燥过程中, 通过调节真空环境的真空度和微波功率, 以控制茶叶温度 60, 以 避免茶叶中发生不希望的生化反应, 而影响茶叶的香气、 滋味, 影响茶叶的品质。 当然, 除了 调节微波功率之外, 还可以同时采。
17、用断续施加微波, 并控制每次微波连续施加时间的方式, 来控制茶叶温度 60。 0023 1.2、 步骤1.1重复两次。 0024 步骤1.1重复的目的是为了使茶叶表面附着的污染物可靠剥离、 脱落, 并使茶叶内 部农残得到尽可能彻底的降解和脱除, 故, 为达此目的, 重复的次数可以是两次、 三次, 甚至 更多次。 0025 2、 对茶叶进行风选、 筛分, 去除茶叶中的污染物残渣。 0026 3、 对经风选、 筛分后的茶叶按现有技术进行粉碎、 筛选, 拼配、 均堆。 0027 4、 杀菌: 4.1、 首先, 将粉碎后的茶叶 (茶粉) 摊薄, 喷洒纯净水进行润湿; 然后, 将润湿后的茶叶 及时置于真。
18、空环境中, 施加微波进行杀菌并干燥, 直至茶叶含水率 8%。 0028 由于茶叶经粉碎后已经变成茶粉, 茶叶的内容物容易被水带走而流失, 因此, 润湿 茶叶时需格外小心, 避免纯净水喷洒量过多, 造成茶汁流失。 喷洒纯净水最好分多次进行, 每次喷水后都拌匀并及时将茶叶移至真空环境中静置, 以加速茶叶的润湿速度, 同时控制 茶叶温度 28。 0029 对茶叶润湿除了喷洒纯净水之外, 也可以利用雾化纯净水将茶叶润湿。 0030 杀菌并干燥时, 通过调节真空环境的真空度、 微波功率和/或微波连续施加时间,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532964 A 5 以控制茶叶温度 60。 0031。
19、 将润湿后的茶叶置于真空环境中, 可使水分子更快地浸润到茶叶内外组织, 水属 于极性分子, 有助于茶叶吸收微波能量来杀灭茶叶内外的细菌, 与步骤1中的加湿相比, 润 湿的速度要远快于加湿, 加水后于真空环境中静置可防止非酶性氧化的发生。 0032 由于高湿、 高热所产生的湿热作用会导致茶叶的陈化等不希望的热敏性反应, 所 以, 本发明采用真空微波来实现低温灭菌。 白茶的灭菌温度最好控制在接近或等于60, 这 样, 既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又能够保证细菌杀灭的效率和效果。 0033 4.2、 步骤4.1至少进行一次。 0034 为了保证灭菌效果, 步骤4.1可以进行多次。 0035 5、 烘焙:。
20、 将茶叶烘焙至含水率 6%, 烘焙过程中的基本烘焙温度为75, 期间施加 至少2次温度为95、 持续时间10分钟的短时提温冲击。 0036 属于轻度发酵的白茶类茶叶, 发酵度为20-30% , 其感官品质要求 “ 爽、 香 、 甘 、 清” 。 烘焙的目的是以火香衬托茶香, 不宜突出火功, 因此, 多采用低火慢炖。 茶温在75左 右可长时间烘焙, 高温在8095区间, 具体视叶底的厚薄作选定。 每次冲击持续时间30分 钟。 0037 烘焙过程中施加短时提温冲击的目的是激发茶叶香气, 强化茶味, 弥补原料茶因 加湿吸水被弱化了的香气、 滋味。 每次短时提温冲击的持续时间和整个烘焙过程中插入的 短。
21、时提温冲击的次数根据茶叶的感官品质要求来确定。 短时提温冲击的温度越高, 每次提 温冲击的持续时间应越短。 0038 6、 将烘焙后的茶叶进行包装, 得到袋泡茶成品。 0039 实施例2 以大白茶初加工茶或者精加工茶为原料茶加工袋泡茶。 0040 加工步骤如下: 1、 净化: 1.1、 首先, 将茶叶置入真空环境中, 在真空环境中喷洒纯净水或者利用雾化纯净水浸 润茶叶并静置, 同时控制茶叶温度 25, 直至茶叶吸水饱和; 然后, 将加湿后的茶叶及时 置于真空环境中, 并通过施加微波将茶叶干燥至含水率 8%; 干燥过程中, 通过调节真空环 境的真空度和微波功率, 控制茶叶温度 55。 0041 。
22、1.2、 步骤1.1重复三次。 0042 2、 对茶叶进行风选、 筛分, 去除茶叶中的污染物残渣。 0043 3、 对经风选、 筛分后的茶叶按现有技术进行粉碎、 筛选, 拼配、 均堆。 0044 4、 杀菌: 4.1、 首先, 将粉碎后的茶叶 (茶粉) 摊薄, 喷洒纯净水进行润湿; 然后, 将润湿后的茶叶 及时置于真空环境中, 施加微波进行杀菌并干燥, 直至茶叶含水率 8%。 0045 润湿茶叶时, 为避免纯净水喷洒量过多, 造成茶汁流失, 喷洒纯净水分多次进行, 每次喷水后都拌匀, 并及时将茶叶移至真空环境中静置, 以加速茶叶的润湿速度, 同时控制 茶叶温度 25。 0046 对茶叶润湿除了。
23、喷洒纯净水之外, 也可以利用雾化纯净水将茶叶润湿。 0047 杀菌并干燥时, 通过调节真空环境的真空度、 微波功率和/或微波连续施加时间,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532964 A 6 以控制茶叶温度接近或等于60。 0048 4.2、 步骤4.1至少进行一次。 0049 5、 烘焙: 将茶叶烘焙至含水率 6%, 烘焙过程中的基本烘焙温度为65, 期间施加 至少2次温度为80、 持续时间15分钟的短时提温冲击。 0050 6、 将烘焙后的茶叶进行包装, 得到袋泡茶成品。 0051 实施例3 以小白茶初加工茶或者精加工茶为原料茶加工袋泡茶。 0052 加工步骤如下: 1、 净化:。
24、 1.1、 首先, 将茶叶置入真空环境中, 在真空环境中喷洒纯净水或者利用雾化纯净水浸 润茶叶并静置, 同时控制茶叶温度 20, 直至茶叶吸水饱和; 然后, 将加湿后的茶叶及时 置于真空环境中, 并通过施加微波将茶叶干燥至含水率 8%; 干燥过程中, 通过调节真空环 境的真空度和微波功率, 控制茶叶温度 50。 0053 1.2、 步骤1) 重复四次。 0054 2、 对茶叶进行风选、 筛分, 去除茶叶中的污染物残渣。 0055 3、 对经风选、 筛分后的茶叶按现有技术进行粉碎、 筛选, 拼配、 均堆。 0056 4、 杀菌: 4.1、 首先, 将粉碎后的茶叶 (茶粉) 摊薄, 喷洒纯净水进行。
25、润湿; 然后, 将润湿后的茶叶 及时置于真空环境中, 施加微波进行杀菌, 直至茶叶含水率 8%。 0057 润湿时, 控制茶叶温度 20; 杀菌并干燥时, 通过调节真空环境的真空度、 微波 功率和/或微波连续施加时间, 以控制茶叶温度接近或等于60。 0058 4.2、 步骤4.1至少进行一次。 0059 5、 烘焙: 将茶叶烘焙至含水率 6%, 烘焙过程中的基本烘焙温度为65, 期间施加 至少2次温度为85、 持续时间20分钟的短时提温冲击。 0060 6、 将烘焙后的茶叶进行包装, 得到袋泡茶成品。 0061 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这些示例, 本领域技 术人员按照本发明说明书中介绍的原则所做出的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都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532964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