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0672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6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18252.3

申请日:

1997.09.10

公开号:

CN1178399A

公开日:

1998.04.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公开

IPC分类号:

H01R9/07

主分类号:

H01R9/07

申请人:

惠特克公司;

发明人:

加藤泰弘

地址:

美国特拉华州

优先权:

1996.09.27 JP 277404/96

专利代理机构: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马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能容易且可靠地与窄间距扁平电缆电连接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半剥去扁平电缆(15)的一端而露出其中的导线,并将其平行地放在电路板(90)的表面上,然后把裸线部分(18)和电路板(90)焊接起来。电路板(90)的其它部分通过匹配连接器与接触部分(30)的接触件(25,26)连接。扁平电缆(15)的导线和接触件(25,26)通过电路板(90)上的设计电路互相连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有一扁平电缆,该扁平电缆沿 宽度方向在距其一端一定距离处露出其中的一组导线,该组导线相互平行地 被置于一电路板的表面上并与其上的焊盘相连; 所述电路板与一绝缘壳中的一组接触件相连,由此所述一组导线与所述 一级接触件相连。
2: 一种制造电缆连接器组件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在离扁平电缆的一端 很远处将扁平电缆的绝缘皮半剥去,露出一组导线; 把一电路板连接到一组接触件上,每一接触件有一个可与配接接触件相 连的接触部分和电路板连接部分; 把扁平电缆大致平行地置于电路板的一表面上使所述一组导线在裸线 部分处连接到电路板上;和 把所述一组接触件的所述接触部分安装在绝缘壳中。

说明书


电缆连接器组件 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到扁平电缆上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及一种制做这种电缆连接器组件的方法。

    这种类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例子公开在JP-A-2-114475、JP-A-2-117074及JP-A-2-181373中。根据这些电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的扁平电缆与连接器整体组装,使得信号导线被剥去绝缘以实现信号接触,而接地导线被剥去绝缘以连到接地板上或一个或更多的接地接触器上。

    近年来,连接器正日益小型化,扁平电缆的导线间距正越来越小或密度越来越高。因此,特别需要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能小型化。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电缆连接器组件中将导线与信号接触器之间的绝缘剥除及将接地导线和接地接触器或接地板之间的绝缘剥除,不适用于小型化或高密度连接器。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特别适合于紧凑(或小型化)、高密度设计且易于组装的电缆连接组件及一种制做这种电缆连接器组件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组件,扁平电缆沿其宽度方向在其远离端部处露出其中地一组导线,通过把扁平电缆放在大致与其平行的电路板的表面上来使之与电路板上的焊盘相连。然后,电路板被连接到置于绝缘壳中的接触件上。结果,一组扁平电缆的导线就与一组接触件电连接了。

    最好是,电路板在一个表面上带有电路布线,而在相反表面上带有接地布线。一组接触件和扁平电缆被连接到一个表面上。扁平电缆的一组导线和一组接触件的一部分被连接到接地布线上。

    另外,还准备了一对这样的电路板及连到其上的扁平电缆。这些电路板彼此面对面放置,一组接触件被以相反的关系放置在绝缘壳中以对应相应的扁平电缆。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制造电缆连接器组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剥离距扁平电缆的一端很远处的一部分绝缘外皮而从一部分绝缘皮中露出一组导线,把一组接触件连接到电路板上,每一接触件有一个带有可匹配接触件的接触部分及一个电路板连接部分,把一组导线的裸线部分连接到电路板上,同时把扁平电缆平行地放置到电路板的一表面上,并在绝缘壳中安置这组接触件的接触部分。

    最好地,把一组接触件连接到电路板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露出这组接触件的板连接部分以固定到支撑元件上,且通过把电路板安装到支撑元件上来把电路板连接到这组接触件上。

    最好地,把裸线部分连接到电路板上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形成裸线部分旦把如此形成的裸线部分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电路上。

    最好是,在绝缘壳中布置接触部分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通过把中心绝缘元件放在其上、下两侧的一对电路板之间,以相反的关系将一组接触件连接到相对应的电路板上,且把绝缘壳放置在接触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组件,距扁平电缆的一端一定距离处沿宽度方向露出一组导线并与电路板上的焊盘相联后,该电路板与绝缘壳的一组接触件相连接,从而实现了扁平电缆与一组接触件的电连接,因而在较窄间距的扁平电缆和连接器的接触件之间获得比较可靠的连接。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制造电缆连接器组件的方法,一组扁平电缆在离一端一定距离处部分剥去绝缘皮而暴露出导线,然后通过把扁平电缆平行于电路板放置而将扁平电缆在裸线部分处连接到电路板上,而绝缘壳中的接触件连接到电路板上。这样,在裸线部分保持导线的间距,使其可靠地连接到电路板上。因此,窄间距扁平电缆和置于连接器中的接触件之间的连接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非常适合于自动组装。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缆连接器组件的优选实施例及制造这种组件的方法。

    图1示出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a)是前视图,(b)是侧视图,而(c)是匹配面的视图;

    图2为沿图1(a)中线A-A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步骤,其中,(a)是第二步,(b)是第三步,(c)是第四步,(d)是第五步,(e)是第六步,(f)是第七步,(g)是第八步;

    图4是从用于图1中电缆连接器组件的接触件的后部看上去的透视图;

    图5是从用于图1中电缆连接器组件的支撑元件的后面看上去的透视图;

    图6是一用于图1中电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电路板,其中,(a)是平面图,(b)是局部仰视图;

    图7是从用于图1中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绝缘元件后部看上去的透视图;

    图8是从用于图1中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绝缘壳的后部看上去的透视图;

    图9是从用于图1中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外罩壳的前部看上去的透视图;

    图10是图3(g)的局部放大图。

    图1示出了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图1(a)是正视图,图1(b)是侧视图,图1(c)是连接器匹配面的视图。另一方面,图2示出了图1(a)中沿线A-A剖开后旋转90度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电缆连接器组件10包括连接器20,20和一对扁平电缆15,15。二端的连接器20,20结构上彼此相同且位于扁平电缆15,15的两端。每一连接器20的结构可使这对扁平电缆15,15从匹配面20a的对应面20b的大致中心位置伸出。在每一连接器20的匹配面20a中形成与接触件接插腔相连的开孔27,以接插以后要描述的接触件。扁平电缆15,15的中间部分用一组带16形成圆柱状。

    如图2所示,每一连接器20包括电路板90,90及连接其上的接触件25,26。两排接触件25,26交替设置且具有公共的凹式接触部分30,30和不同的焊接齿部分31,32。扁平电缆15,15具有裸线部分18,18,该部分是在端部附近半剥去绝缘皮17,17而形成。这样,裸线部分可与电路板90,90连接。如图所示,焊接齿部分31,31及裸线部分被焊接到电路板90,90的表面90a,90a上。电路板90,90被置于支撑元件40,40的凹部41,41中,使得表面90a,90a面向在支撑元件40的中心部分的绝缘元件50。电路板90,90的表面90a,90a大致与水平表面42,42平齐,扁平电缆接插腔55,55在绝缘元件50的表面51,51、表面90a,90a及水平表面42,42间构成。在水平表面42,42的后端形成于绝缘元件50的表面51,51之间的是支撑筋44,44,用于支撑扁平电缆。接触件25,26伸过支撑元件40,40的前端部分43,43和绝缘元件50的表面52,52之间的缝隙。

    然后,具有一匹配面20a和一组腔61的绝缘壳60被组装到连接器20的匹配端,以接插接触件25,26的插座(凹形)接触部分30。绝缘壳60带有联接孔62以用于与支撑元件40,40的突出部45联接。外罩壳70,70装在支撑元件40,40的后端,其上有用于与支撑元件40,40的筋47,47相联接且通过联接来正确定位的槽71,71。接下来,金属锁定元件被固定到连接器20的二侧,以安装支撑元件40,40和外罩壳70,70。锁定元件将在此后描述。外罩壳70,70向着绝缘元件50的后方延伸,而叠压的扁平电缆15,15从外罩壳70,70的后端或连接器20的后端20b伸出。金属筋板72,72置于外罩壳70,70内,用于支撑扁平电缆15,15。包括筋板72,72的外罩壳70,70在扁平电缆15,15的上部和下部将其夹住,以消除应力。

    下面,参考图3(a)-(g),说明制做电缆连接器组件10的方法。图3的(a)到(g)是制做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各步骤的透视图。

    第一组装步骤就是扁平电缆15的处理,在图3中未示出。将扁平电缆15测量好后在所希望的长度处切断,但在放于所希望的部分之前,将二端处的绝缘皮半剥去,露出其中的导线。在扁平电缆15的半剥落步骤中,在扁平电缆15的端部附近的绝缘皮被切开,之后稍微向外移动绝缘皮并使其留在端部,如图2及3的(c)所示,在形成扁平电缆15的步骤中,裸线部分18被弯向一侧,如图2所示,以形成一与电路板连接的表面19。

    第二组装步骤是把接触件25,26组装到支撑元件40上,如图3(a)所示。图4示出的是接触件25的透视图。焊接齿部分31包括一个比较宽的水平部分31a和一个从水平部分31a向上直立的比较窄的焊接部分31b。从图2可清楚看到,接触件26的焊接齿部分也包括水平部分32a和直立焊接部分32b,但与接触件25的焊接齿部分31的区别是水平部分32a比31a更长。插座接触部分30包括一个基础部分30a和一个接触臂部分30b。图4所示,接触件25在插座接触部分的基础部分30a和水平部分31a处有钩36a,36a。图5所示的是从后部分看上去的支撑元件40的透视图。如图2所示,支撑元件40带有纵向槽48,49,用于安装接触件25,26的水平部分31a,32a。形成在前端部分43的还有一组位于每一接触件25,26二侧的腔壁81。当接触件25,26与支撑元件40组装起来时,钩36a与纵向槽48,49相啮合,钩36b与腔壁81相啮合,因而把接触件25,26固定到支撑元件40上。

    在如图3(b)中所示的第三组装步骤中,一电路板90被安装到支撑元件40上,并焊到接触件25,26上。图6所示的是所使用的电路板90的视图。图6(a)是平面图,而(b)是局部仰视图。在图6中的电路板有一组电镀通孔91,一排如图6(a)所示形成在前表面90a上的电路焊盘92及一个如图6(b)所示的后表面90b上的接地平面95。电路焊盘92包括比较宽的第一焊盘93和比较窄的第二焊盘94,比二者在这排电路焊盘92中交替布置。所有的第一焊盘93与较小直径的通孔96用于与接地平面95接地连接。第一焊盘93包括只被连接到接地平面95的焊盘93a和通过前表面90a上的电路连接到相邻的第二焊盘94上的焊盘93b。换句话说,连接到第一焊盘93和焊盘93b的第二焊盘94提供了一部分接地电路,而剩下的第二焊盘94提供信号电路。所有的第二焊盘94被连接到偏离前表面90a上这排电路焊盘92处形成的较大直径的通孔91。当被安装到支撑元件40上时,电路板90被置于支撑元件40中的凹部41中,包括接地平面95的后表面90b面对支撑元件40。这时,接触件25,26的焊接部分31b,32b伸过通孔91并被焊接起来。

    在如图3(c)中所示的第四组装步骤中,扁平电缆15被焊接到电路板90上。在上述第一步中半剥皮的扁平电缆15的裸线部分18与在电路板90上的这排电路焊盘92对齐,把裸线分别焊接到这排电路焊盘92中的相对应的焊盘上。尽管每一导线被连接到每一比较窄的第二焊盘94上,除了在二极端处的一对焊盘93外,相邻二导线都被焊接到每一比较宽的第一焊盘93上。前面的步骤构成了完整的子组件100。

    在图3(d)所示的第五组装步骤中,一对子组件100由绝缘元件50组装起来。图7所示的是从后部看上去的绝缘元件50的透视图。绝缘元件50有沿二侧边缘的比较厚的侧边缘部分53,在二侧部分53的前端附近从上部和底部侧延伸出两对柱54。另外,在侧边缘部分53的中间位置有两对上、下延伸出来的板元件56,柱54和板元件56与支撑元件40,40中的开孔82和槽83(示于图5中)相联接,因而把这对子组件100和绝缘元件50对正。从图2和3(d)可以看出,绝缘元件50向后延伸,并超出支撑元件40。槽57在二个侧边缘部分53中向后延伸的部分处形成。正如图2和7中所示的那样,表面51的向后延伸的部分带有向外延伸部分51a,以可靠地固定扁平电缆15。

    在如图3(e)所示的第六组装步骤中,绝缘壳60被进一步地组装在前端处。图8所示的是从匹配面20a或前部分看上去的绝缘壳60的透视图。如图8所示,绝缘壳60带有与一组腔相联的二排孔27(见图2),以接插接触件25,26。如图2所示,当组装了绝缘壳60时,腔61接插上面所述的接触件25,26的插座接触部分30,30。绝缘壳60的两端在配接面20a附近有一对爪64和上、下两侧的肩63。另外,上述联接孔62分布在宽度方向上。如图2所示,在绝缘壳60中的联接孔62和支撑元件40的突出部45之间的联接完成了绝缘壳60的组装。

    在如图3(f)中所示的经七组装步骤中,外罩壳70,70进一步被组装。图9所示的是从前部看上去的外罩壳70的透视图。外罩壳70带有其前端有槽71的舌部分73,在二侧边缘附近有一对突出部74,和在二侧边后端附近的联接机构。如图所示,在一侧的联接机构是一个突出部75a,而在另一端的是一个槽75b。另外,外罩壳70带有在中心部分具有一斜坡76的台阶部分77。形成在台阶部分后侧的是板接插槽78,以安装上述的筋板72。

    这对用于安装金属筋板71,72(见图2)的外罩壳70,70可使扁平电缆15,15被叠压在支撑元件40,40的后侧,如图3(f)所示。这时,形成在舌部分73中的槽71与支撑元件40,40的筋47相联接,如图2所示,这对突出部74,74与在支撑元件40,40中的槽83,83相联接。进一步,一外罩壳70的联接机构75a,75a与另一外罩壳70的联接机构75b,75a相联接。

    在如图3(g)中所示的第八组装步骤中,组装了用于安装构成子组件100的支撑元件40,40、外罩壳70,70和绝缘壳60的锁定元件80。在图10中所示的是一个图3(g)的局部放大图。以图10及3(g)可明显看出,锁定元件80有一将金属板冲压成截面大致为C形的卡固部85,及一对平行地形成在前端处的爪86a。卡固部85固定到支撑元件40和外罩壳70外面的导轨部分88a,88b,使得卡固部85的前端89基本上抵靠到支撑元件40的止动壁87。同时,这对爪86a与绝缘壳60的这对肩63相联接,而在这对爪之间的端壁86b与绝缘壳60的爪64相联接。换句话说,锁定元件80的前端与绝缘壳60的匹配面20a的二侧边缘相联接,因而保证了绝缘壳60的牢固。

    上述的第一到第八步骤完成了全部的电缆连接器组件10的组装。尽管上述的每一步描述是针对电缆连接器组件10的一半所做的,对于其另一半也同样适用。

    至此已经描述了电缆连接器组件的优选实施例及其制造方法。然而,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

电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能容易且可靠地与窄间距扁平电缆电连接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半剥去扁平电缆(15)的一端而露出其中的导线,并将其平行地放在电路板(90)的表面上,然后把裸线部分(18)和电路板(90)焊接起来。电路板(90)的其它部分通过匹配连接器与接触部分(30)的接触件(25,26)连接。扁平电缆(15)的导线和接触件(25,26)通过电路板(90)上的设计电路互相连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