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安装到电路板上的电联接器 本发明涉及电联接器领域,特别涉及可安装于电路板的联接器。
已知一种电联接器可安装于一电路板,其具有一列接触件,这些接触件具有设置在沿着接触面平行于电路板的一排内的接触部分,焊接尾部与接触部分成直角,这些焊接尾部也与接触部分相似地设置成一排,以插入电路板上的相应通孔中。接触部分为弹簧臂,这些弹簧臂沿着绝缘壳体的一支撑壁设置在相应的槽内,在弧形部分上形成的接触面突伸到所述槽的上方,用于与一配合联接器的互补的接触件接合。支撑壁和接触部分设置在一由一屏蔽件限定的一插头接收腔室内,并偏移至该腔室的一侧,屏蔽件一般为矩形,其纵向平行于电路板。
希望将联接器的接触面垂直于电路板定向,接触件排也垂直于电路板,直角部分在一共同的排内,交错地向壳体的后面延伸,使最顶部的接触件延伸得最远。
还希望使焊接尾部定位成与联接器对中,同时保持接触部分沿着接触面在水平方向上倾斜。
还希望保证接触件地对中的垂直部分精确定位,以便与电路板的相应的通孔对正。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垂直接触部分保持在壳体内的两个垂直的隔开的位置上,与所需的电路板通孔的位置对正,从而将其精确地保持在对中的位置上。
接触件的水平主体部分和接触部分的位置较接近壳体的一侧,该主体部分的后端终止在偏移部分内,偏移部分水平地延伸到壳体的一大致中心的位置,然后垂直地向联接器的电路板安装面延伸,最后终止在焊接尾部。接触件的主体部分分别设置在其内的通道沿着壳体的侧面垂直隔开,最上面的通道的底壁向后延伸得最远,相继的通道的底壁一个比一个向后延伸得近。
壳体的底壁和各通道的底壁比相应的接触件的最后面的部分向后缘延伸得远些,从接触件的垂直部分穿过其延伸的后缘向前限定一槽,该槽使垂直接触部分的顶部精确定位,与所需的一电路板的通孔的位置对正。壳体底壁包括一向前延伸的槽,使所有接触件的垂直部分穿过该槽向下延伸,可靠且精确地将垂直接触部分的底部保持在位,使其与垂直接触部分的顶部对正。
现在参考附图以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
图1和2分别以组装和分解的方式示出本发明的联接器从前面看的轴侧图;
图3和4是与图1和2相似的从后面看的轴侧图;
图5和6分别是图1至4所示的联接器沿图7中的5-5和6-6线截取的纵侧剖面和顶剖面图;和
图7是图1至4所示的联接器的后视图。
在图1至4中看到,联接器10包括一绝缘壳体12、多个接触件14和一屏蔽件16,且该联接器从一接触面18延伸到后面20,在联接器的底部是一电路板安装面22,用于安装到一电路板(未示出)上。各接触件14包括一沿接触面18设置的接触部分24、一沿壳体12上的一相应通道28延伸的一主体部分26、一垂直的直角弯曲部30和一终止于一焊接尾部34的垂直部分32,焊接尾部34悬垂到电路板安装面22之下,以便插入电路板的相应的通孔中。屏蔽件16包括多个接地部分36,这些接地部分也适合于插入电路板的相应的通孔中,以与电路板的接地电路建立接地联接。
接触部分24从通道28向前沿着槽38延伸,该槽38沿着一支撑壁42的一侧面40形成,该支撑壁42从壳体主体44向前延伸,接触部分24的自由端46在槽38的前端卡装在端缘48下,而弧形部分50从槽38中伸出到侧面40之外。接触件14的主体部分26包括固位部分52,其具有倒刺54,该倒刺适合于咬住通道28的相邻面,以便当完全从后面20插入时,将接触件14保持在壳体12内的位置上。
屏蔽件16的前端56延伸到支撑壁42的前缘58的前面,并围绕成一插头接收腔室60。可以看出,支撑壁42和接触部分24偏离插头接收腔室60的中心,朝向壳体12的一侧面62,接触部分24的弧形部分50延伸到槽38的上方,大致到达腔室60的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对齐。主体部分26也类似地在通道28内向壳体的侧面62偏离。
现在参见图5至7,各接触件主体26包括一偏移部分70,该偏移部分将接触件14的后水平部分72定位在壳体的水平中央。与各接触件14相联系的通道28比较大,以便使接触件14的接触部分24容易从后壳体面20插入,接触件14的弧形部分从一偏离体部分26水平延伸,这样,通道28的侧壁不适合于精确并对中地定位并保持接触件的后部分,同时保持接触件的垂直位置。
壳体12提供一在各后水平接触部分72下面的壁部分74,该后水平接触部分向后延伸到一后缘76。穿过垂直直角弯曲部30的下面的壁部分74垂直地形成一槽78,各垂直接触部分32的顶部80穿过该槽延伸,该槽将该顶部保持在一精确对中的位置上。各壁部分74与紧挨着的下接触件的顶缘相邻,并用于保持其垂直位置。
各主体部分还优选包括朝向后方的面82,其与固位部分52相邻,用于在接触件插入过程中通过推动工具而实现接合。壳体12优选限定一沿着侧面62的垂直间隙84,用于在接触件插入的最后阶段接收插入工具,这从图3和4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出。利用偏移部分70将垂直部分32移动到侧面,以便允许插入工具(未示出)进入,从而推动接近固位部分52的面82,以便实现最成功的插入。
此外,优选将焊接尾部对中,以保证其离开屏蔽件16的接地部分36的最大距离,从而防止焊料在其间桥接。与此相似,优选通过利用在多数接触件14的垂直部分32的底部附近的呈角度的过渡部分86将焊接尾部34彼此隔开(例如2.0mm),但又要保持被隔开的垂直部分彼此接近,以使联接器的整个长度最小。
底部壳体壁88延伸到后面20,并包括一垂直槽90,该槽穿过底部壳体壁88,从后面20向前延伸到最底部的接触件14的垂直直角弯曲部30前的一位置,该位置也在由过渡部分86所形成的焊接尾部之前。最底部的接触件14的顶部80穿过该槽,就象所有其它接触件14的垂直接触部分32那样。这样就可保持在最底部上方的接触件的细长垂直接触部分32与壳体12对中,精确地定位在两隔开的位置之间,从而保持其精确的垂直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