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采摘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采摘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737586.X (22)申请日 2015.09.23 A01D 46/04(2006.01) (73)专利权人 重庆市乾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408423 重庆市南川区西城街道办事处 渝南大道 7 号 (中央花园) 4 幢 1-12 (72)发明人 陈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50217 代理人 隋金艳 (54) 实用新型名称 茶叶采摘器 (57) 摘要 本专利涉及一种茶叶采集工具, 具体公开了 茶叶采摘器, 包括用于人手穿戴的全掌五指的手 套, 从手套中接收采摘下来的茶叶。
2、的料兜, 用来传 输茶叶的传输管以及用来装茶叶且可背负在人身 上的收集袋 ; 所述手套的五个手指面位置上均设 置有用来从茶树上切割茶叶的切割件 ; 所述料兜 与所述手套的拇指和小指部分连接 ; 所述传输管 的一端分别与料兜和手套连接, 使料兜可完全覆 盖住整个手掌的掌心位置且与传输管连通 ; 所述 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收集袋连通。本专利有利于保 护好茶叶和茶树不受损坏。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052196 U 2016.03.02 CN 205052196 U 1/1 页 2 1.茶叶采。
3、摘器, 其特征在于 : 包括用于人手穿戴的全掌五指的手套, 从手套中接收采 摘下来的茶叶的料兜, 用来传输茶叶的传输管以及用来装茶叶且可背负在人身上的收集 袋 ; 所述手套的五个手指面位置上均设置有用来从茶树上切割茶叶的切割件 ; 所述料兜与 所述手套的拇指和小指部分连接 ; 所述传输管的一端分别与料兜和手套连接, 使料兜可完 全覆盖住整个手掌的掌心位置且与传输管连通 ; 所述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收集袋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茶叶采摘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传输管与手套的交界处设有 风扇 ; 所述风扇可将茶叶从料兜吹入传输管中。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茶叶采摘器, 其特征在于 。
4、: 所述切割件为锥形台, 所述锥形台 远离手掌的一端逐渐变小, 且锥形台远离掌心的一面上的各条棱边均为锋利端。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茶叶采摘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手套的各个关节位置具有弹 性。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茶叶采摘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收集袋上设有两根背带。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茶叶采摘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传输管外侧上设有多根成对 分布的绑带, 可将传输管绑缚在人的手臂上。 7.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茶叶采摘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收集袋的袋口上设有系带, 所 述传输管与收集袋连接的一端设有可与系带绑接的多个环形扣 ; 所述环形扣均设置在传输 。
5、管的外壁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52196 U 2 1/3 页 3 茶叶采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采集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茶叶采摘器。 背景技术 0002 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好的茶叶从采摘开始就十分注意, 使用的采摘 器械不当就会对茶叶和茶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进而造成茶叶价值的损失。而现在常用 的茶叶采摘器只能毫无差别地将茶叶从茶树上摘下来, 并不能根据茶树的情况选择最优的 茶叶进行采摘, 造成茶叶和茶树的损坏。 所以, 比起使用机械, 对于一些价值高的茶叶, 往往 还是人工徒手采摘的质量较高。但是人手的力气毕竟有限, 长期接触茶叶并采摘。
6、茶叶的手 指也会因为过度使力而被磨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茶叶采摘器, 以解决现有茶叶采摘器不能很好对茶叶和 茶树进行保护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以上问题, 采取如下方案 : 0005 方案一 : 茶叶采摘器, 包括用于人手穿戴的全掌五指的手套, 从手套中接收采摘下 来的茶叶的料兜, 用来传输茶叶的传输管以及用来装茶叶且可背负在人身上的收集袋 ; 所 述手套的五个手指面位置上均设置有用来从茶树上切割茶叶的切割件 ; 所述料兜与所述手 套的拇指和小指部分连接 ; 所述传输管的一端分别与料兜和手套连接, 使料兜可完全覆盖 住整个手掌的掌心位置且与传输管连通 ; 所述传。
7、输管的另一端与收集袋连通。 0006 工作原理 : 0007 使用时, 将手套戴在手上, 将收集袋背负在人身上。运动两根手指, 用手指位置上 的切割件将茶叶从茶树上切割下来, 对于每株茶树都可以根据其具体的生长情况选择切割 和保留的部分。茶叶切割后, 弯曲手指, 将茶叶轻拍进掌心下方的位置, 使茶叶掉落至料兜 内, 并在人抬手系好, 收集袋中的茶叶就采摘完毕。 0008 有益效果 : 0009 1. 用于人手穿戴的全掌五指的手套, 方便人穿戴, 使操作方便 ; 所述手套的五个 手指面位置上均设置有用来从茶树上切割茶叶的切割件, 方便人手在进行动作时用两根指 头就轻松将茶叶切割下来。 因为人的手。
8、比任何机械都灵活, 用人手带动手套上的切割件, 不 仅能够根据每株茶树的具体特点进行灵活采摘茶叶, 最大程度地保证茶树和茶叶的价值不 受损坏, 而且因为切割件使得切割出来的茶叶切口整齐美观, 使人手在操作过程中并未多 接触茶叶, 使人手更加省力, 使得茶叶更好地保存了初始状态。 0010 2. 所述料兜与所述手套的拇指和小指部分连接 ; 所述传输管的一端分别与料兜 和手套连接, 使料兜可完全覆盖住整个手掌的掌心位置且与传输管连通 ; 方便手指在轻微 弯曲后即可将茶叶打落入料兜中, 并通过料兜进入传输管中进行传输。 操作方便快捷, 避免 人手过多地与茶叶接触而损坏茶叶的形状、 味道等特性。 说 。
9、明 书 CN 205052196 U 3 2/3 页 4 0011 3. 所述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收集袋连通, 收集袋可背负在人身上 ; 方便将茶叶经传 输管传到收集袋中, 方便人背负收集袋在茶树之间行走采摘。 充分解放双手, 使双手可以进 行快速采摘。 0012 4. 本实用新型仅包括手套、 料兜、 传输管以及收集袋, 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便于推 广。 0013 方案二 :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所述传输管与手套的交界处设有风扇 ; 所述风扇可将茶叶从料兜吹入传输管中 ; 有利于使采摘下来的茶叶快速进入传输管并最后 收集到收集袋中, 同时, 将茶叶上的露水吹干一些, 使茶叶不至于因为水太。
10、多而被泡坏。 0014 方案三 :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所述切割件为锥形台, 所述锥形台远离手 掌的一端逐渐变小, 且锥形台远离掌心的一面上的各条棱边均为锋利端 ; 锥形台有利于增 加手指受力面 ; 因为五个手指面位置上均设置有锥形台, 有利于在手指正常采摘过程中使 手指上的相应锥形台一起切割茶叶, 避免两个单薄的刀片因为无法对齐而不能一次性将茶 叶切割下来, 有利于提高采摘效率。 0015 方案四 :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所述手套的各个关节位置具有弹性 ; 有 利于在使用时方便人手活动。 0016 方案五 :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所述收集袋上设有两根背带, 方便。
11、人将收 集袋背在身上, 便于人在茶树间行走采摘茶叶。 0017 方案六 :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所述传输管外侧上设有多根成对分布的 绑带, 可将传输管绑缚在人的手臂上 ; 避免传输管影响手臂的动作。 0018 方案七 :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所述收集袋的袋口上设有系带, 所述传输 管与收集袋连接的一端设有可与系带绑接的多个环形扣 ; 所述环形扣均设置在传输管的外 壁上 ; 有利于使收集袋装满后更换新的收集袋继续进行采摘。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 0021 说。
12、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 手套 1、 料兜 2、 传输管 3、 收集袋 4、 锥形台 5、 绑带 6、 系带 7、 环形扣 8。 0022 如图1所示, 茶叶采摘器, 包括用于人手穿戴的全掌五指的手套1, 从手套1中接收 采摘下来的茶叶的料兜 2, 用来传输茶叶的传输管 3 以及与用来装茶叶且可背负在人身上 的收集袋4。 手套1的手指和手掌部分均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而各个关节位置采用柔性材料 制成 ; 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人手活动。 0023 手套 1 的五个手指面位置上均设置有用来从茶树上切割茶叶的锥形台 5, 锥形台 5 远离手掌的一端逐渐变小, 且锥形台 5 远离掌心的一面上的各条棱边。
13、均为锋利端 ; 有利于 人在进行切割时方便锥形台5增加受理范围 ; 有利于使手指上各个锥形台5一起切割茶叶, 避免两个单薄的刀片因为无法对齐而不能一次性将茶叶切割下来, 有利于提高采摘效率。 0024 料兜 2 与手套 1 的拇指和小指部分套接 ; 传输管 3 的一端分别与料兜 2 和手套 1 说 明 书 CN 205052196 U 4 3/3 页 5 连接, 使料兜2可完全覆盖住整个手掌的掌心位置且与传输管3连通 ; 传输管3的另一端连 接收集袋 4。 0025 传输管3与手套1的交界处绑接有风扇 ; 风扇内装有提供能量的蓄电池, 风扇上安 装有启动开关便于在采摘茶叶时才开启, 避免能量浪。
14、费。风扇上还安装有可以充电的充电 插头, 充电插头可收缩在风扇的外壳里, 既能够在不使用时对风扇进行充电, 又可以在使用 时不影响人手的操作。风扇通过吹风可将茶叶从料兜 2 吹入传输管 3 中 ; 有利于使采摘下 来的茶叶快速进入传输管 3 并最后收集到收集袋 4 中, 同时, 将茶叶上的露水吹干一些, 使 茶叶不至于因为水太多而被泡坏。 0026 传输管 3 外侧上胶结有多根成对分布的绑带 6, 可将传输管 3 绑缚在人的手臂上 ; 避免传输管 3 影响手臂的动作。 0027 收集袋4上缝接有两根背带, 方便人将收集袋4背在身上, 便于人在茶树间行走采 摘茶叶。收集袋 4 的袋口上缝接有系带。
15、 7, 传输管 3 与收集袋 4 连接的一端胶结有可与系带 7 绑接的六个环形扣 8 ; 环形扣 8 均设置在传输管 3 的外壁上 ; 有利于使收集袋 4 装满后更 换新的收集袋 4 继续进行采摘。 0028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 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 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 为准, 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说 明 书 CN 205052196 U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52196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