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13595.2 (22)申请日 2015.10.21 A01G 9/16(2006.01) A01C 2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陈旋 地址 5459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 城北路 217 号 (72)发明人 陈旋 (54) 实用新型名称 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 育系统, 包括底座板, 底座板上部设置有培育腔, 培育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柱和右支撑 柱, 底座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 电机, 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上部分别连接。
2、有第一 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 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 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第一 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培养腔 和第二培养腔 ; 培育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 左横板和右横板, 左横板和右横板下部均设置有 第三电机, 第三电机上部均连接有第三电机轴, 第 三电机轴上部均连接有第三支撑板。该实用新型 装置能有效地针对现代农业进行智能化育苗, 改 善了育苗效果。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052342 U 2016.03.02 CN 205052342 U 1。
3、/1 页 2 1.一种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 包括底座板,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底座板上部设 置有培育腔, 所述培育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 所述底座板左右两侧 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电机轴和 第二电机轴, 所述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 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培养腔和第二培养腔 ; 所述培育腔左右两 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左横板和右横板, 所述左横板和右横板下部均设置有第三电机, 所述第 三电机上部均连接有第三电机轴, 所述第三电机轴上部均连接有第三支撑板, 所述第三支。
4、 撑板上部均设置有第三培养腔 ; 所述培育腔上部设置有搅拌腔, 所述搅拌腔上部右侧连接 有进液管, 所述搅拌腔下部连接有出液腔, 所述出液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出液孔 ; 所述 搅拌腔上部设置有第四电机, 所述第四电机下部连接有第四电机轴, 所述第四电机轴左右 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底座板下 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左支撑柱 右侧和右支撑柱左侧均设置有多个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展示板。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
5、5052342 U 2 1/3 页 3 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 法的社会化农业。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 使农 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 如在植物学、 动物学、 遗传学、 物理学、 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 上, 育种、 栽培、 饲养、 土壤改良、 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育苗系统 中智能化机器体系的应用, 使农业由手工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 大幅度地提高了。
6、农业劳动 生产率和幼苗的培育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 以便更好地改善 现代农业育苗效果, 方便更好地予以育苗培育, 改善使用效果。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 包括底座板, 底座板上部设置有培育腔, 培育 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 底座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 电机, 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 第一电机轴和第二 电机轴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部分别设置 有第一培。
7、养腔和第二培养腔 ; 培育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左横板和右横板, 左横板和 右横板下部均设置有第三电机, 第三电机上部均连接有第三电机轴, 第三电机轴上部均连 接有第三支撑板, 第三支撑板上部均设置有第三培养腔 ; 培育腔上部设置有搅拌腔, 搅拌腔 上部右侧连接有进液管, 搅拌腔下部连接有出液腔, 出液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出液孔 ; 搅拌腔上部设置有第四电机, 第四电机下部连接有第四电机轴, 第四电机轴左右两侧均连 接有多个搅拌叶片。 0006 进一步地, 底座板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 0007 进一步地, 左支撑柱右侧和右支撑柱左侧均设置有多个支撑架, 支撑架中间位置 均设置有展示。
8、板。 0008 该装置中, 工作人员将幼苗放置在第一培养腔、 第二培养腔和第三培养腔内进行 培养。将营养液从进液管倒入搅拌腔, 在第四电机的作用下, 第四电机轴带动搅拌叶片转 动, 对营养液进行搅拌, 使营养液内的成分分布得更加均匀。打开出液腔上的阀门开关, 搅 拌腔内的营养液进入出液腔, 营养液再从出液孔喷出, 为第一培养腔、 第二培养腔和第三培 养腔供给营养液。 在第一电机、 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作用下, 第一电机轴、 第二电机轴、 第 三电机轴分别带动第一支撑板、 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转动, 从而带动第一培养腔、 第二 培养腔和第三培养腔转动, 使营养液能均匀地喷洒在幼苗上, 同时使幼。
9、苗得到旋转展示, 提 高展示的效果。展示板上展示有对应幼苗的相关信息, 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幼苗。利用万 说 明 书 CN 205052342 U 3 2/3 页 4 向轮移动装置, 可以方便地将幼苗输送至指定的地点。 0009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 该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地针对现代农业进行智能化 育苗, 改善了育苗效果, 方便根据需要予以配置营养液, 并方便旋转喷洒, 便于喷洒和展示 相互结合, 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标记说明 : 1、 第一电机轴 ; 2、 第一电机 ; 3、 底座板 ; 4、 万向轮 ; 5、。
10、 第二电机 ; 6、 出液孔 ; 7、 出液腔 ; 8、 第三电机 ; 9、 第三电机轴 ; 10、 第三培养腔 ; 11、 搅拌腔 ; 12、 第四电 机轴 ; 13、 第四电机 ; 14、 左横板 ; 15、 左支撑柱 ; 16、 进液管 ; 17、 搅拌叶片 ; 18、 第一培养腔 ; 19、 支撑架 ; 20、 展示板 ; 21、 第一支撑板 ; 22、 第二电机轴 ; 23、 第二支撑板 ; 24、 第二培养腔 ; 25、 右支撑柱 ; 26、 右横板 ; 27、 培育腔 ; 28、 第三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以便更好的理。
11、解本实用新 型。 0013 如图 1 所示的现代农业智能化育苗培育系统, 包括底座板 3, 底座板 3 上部设置有 培育腔 27, 培育腔 27 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柱 15 和右支撑柱 25, 底座板 3 左右两侧 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 2 和第二电机 5, 第一电机 2 和第二电机 5 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电机 轴 1 和第二电机轴 22, 第一电机轴 1 和第二电机轴 22 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板 21 和第 二支撑板23, 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3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培养腔18和第二培养腔 24 ; 培育腔 27 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左横板 14 和右横板 26, 左横板 14。
12、 和右横板 26 下 部均设置有第三电机 8, 第三电机 8 上部均连接有第三电机轴 9, 第三电机轴 9 上部均连接 有第三支撑板 28, 第三支撑板 28 上部均设置有第三培养腔 10 ; 培育腔 27 上部设置有搅拌 腔 11, 搅拌腔 11 上部右侧连接有进液管 16, 搅拌腔 11 下部连接有出液腔 7, 出液腔 7 左右 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出液孔6 ; 搅拌腔11上部设置有第四电机13, 第四电机13下部连接有第 四电机轴 12, 第四电机轴 12 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 17。底座板 3 下部左右两侧 均设置有万向轮 4。左支撑柱 15 右侧和右支撑柱 25 左侧均设置有多个。
13、支撑架 19, 支撑架 19 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展示板 20。 0014 该装置在具体实施时, 工作人员将幼苗放置在第一培养腔 18、 第二培养腔 24 和第 三培养腔 10 内进行培养。将营养液从进液管 16 倒入搅拌腔 11, 在第四电机 13 的作用下, 第四电机轴12带动搅拌叶片17转动, 对营养液进行搅拌, 使营养液内的成分分布得更加均 匀。打开出液腔 7 上的阀门开关, 搅拌腔 11 内的营养液进入出液腔 7, 营养液再从出液孔 6 喷出, 为第一培养腔 18、 第二培养腔 24 和第三培养腔 10 供给营养液。在第一电机 2、 第二 电机 5 和第三电机 8 的作用下, 第一电机轴。
14、 1、 第二电机轴 22、 第三电机轴 9 分别带动第一 支撑板 21、 第二支撑板 23 和第三支撑板 28 转动, 从而带动第一培养腔 18、 第二培养腔 24 和第三培养腔 10 转动, 使营养液能均匀地喷洒在幼苗上, 同时使幼苗得到旋转展示, 提高 展示的效果。展示板 20 上展示有对应幼苗的相关信息, 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幼苗。利用万 向轮 4 移动装置, 可以方便地将幼苗输送至指定的地点。 说 明 书 CN 205052342 U 4 3/3 页 5 0015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 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5052342 U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52342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