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搅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搅拌效果更好的手持式搅拌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手持式搅拌器,一般是通过手部握持,将传动轴延伸入容器内,通过搅拌体转动并与食物接触进行搅拌,由于结构比较简单,搅拌效果一般,粉碎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提高粉碎效果和形成更为强大的扰流率,提供一种全新的手持式搅拌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高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制浆扰流效果好,清洗方便,制作出来的流质体口感细腻的手持式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电机,电机通过传动轴穿过壳体并连接有搅拌刀,其特征是,传动轴上活动套接有扰流罩,使扰流罩相对传动轴转动和升降滑动,扰流罩上开设有扰流孔。
采用该结构的手持式搅拌器,改变传统手持式搅拌器结构,将扰流罩活动连接在传动轴上,其活动方式包括可以相对传动轴自由转动,还可以沿传动轴进行轴向升降,在实际使用时,其扰流效果的提升体现在:当搅拌刀高速转动时,容器内由搅拌刀产生水流漩涡,水流漩涡带动扰流罩转动,扰流罩的转动即形成了由扰流罩为中心构成的“水龙卷”,浆料由扰流孔穿过,即由搅拌刀形成的水流漩涡内,又形成一股由被动旋转的扰流罩构成的“水龙卷”,大大提升了浆料的扰流速度和扰流范围;不仅如此,在形成“水龙卷”的同时,扰流罩还可以根据水流漩涡的不断变化,沿传动轴上下来回升降,最终形成一股不断伸缩的“水龙卷”,使浆料可以保持在搅拌刀和扰流罩之间构成垂直空间内翻滚,加速浆液的循环,从而提高食物与搅拌刀的接触几率,提高粉碎效果,缩短粉碎时间。
而且当扰流罩沿传动轴上下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清洗传动轴上粘附的食物,使传动轴保持光滑。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所述搅拌刀固定在传动轴的延伸末端,搅拌刀和壳体底部之间的传动轴上活动套接有扰流罩;作为其中一个实施方案,搅拌刀设置在传动轴末端,扰流罩的活动范围是在搅拌刀和壳体底部之间。
所述传动轴的延伸末端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壳体底部之间固定有搅拌刀,搅拌刀与限位块之间的传动轴上活动套接有扰流罩;作为另一个实施方案,搅拌刀设置在传动轴的上部、中部或者下部的任意位置,扰流罩的活动范围是在搅拌刀和传动轴的延伸末端之间,为了防止扰流罩脱离传动轴,在传动轴的延伸末端设置限位块,限制扰流罩飞脱。
扰流罩由水平薄板和沿水平薄板外围向下弯接的侧围板组成,扰流孔开设在侧围板和/或水平薄板上;扰流罩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多样,现有技术中也给出了足够多的形状结构,在此不再详述,但扰流罩的根本元素必须具备向下弯接(不管是弧形弯、还是直弯)的侧围板,以及扰流孔,扰流孔可以单独设置在水平薄板或者侧围板上,也可以两者都同时设置。
所述水平薄板上设有中心轴套,中心轴套通过活动连接件活动套接在传动轴上;为了实现扰流罩的自由转动和上下升降,水平薄板上通过与传动轴套接的中心轴套,中心轴套内通过设置在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多种活动连接件方案,均可以实现上述转动和升降功能。
所述活动连接件为轴承;除了轴承作为活动连接件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精密构件。
或者甚至不设置活动连接件,水平薄板上设有中心轴套,中心轴套活动套设在传动轴上;只要中心套套接在传动轴上即可完成扰流罩自由转动和上下升降。
传动轴上固定有扰流罩,搅拌刀设置在扰流罩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持式搅拌器,改变传统手持式搅拌器结构,将扰流罩活动连接在传动轴上,其活动方式包括可以相对传动轴自由转动,还可以沿传动轴进行轴向升降,在实际使用时,其扰流效果的提升体现在:当搅拌刀高速转动时,容器内由搅拌刀产生水流漩涡,水流漩涡带动扰流罩转动,扰流罩的转动即形成了由扰流罩为中心构成的“水龙卷”,浆料由扰流孔穿过,即由搅拌刀形成的水流漩涡内,又形成一股由被动旋转的扰流罩构成的“水龙卷”,大大提升了浆料的扰流速度和扰流范围;不仅如此,在形成“水龙卷”的同时,扰流罩还可以根据水流漩涡的不断变化,沿传动轴上下来回升降,最终形成一股不断伸缩的“水龙卷”,使浆料可以保持在搅拌刀和扰流罩之间构成垂直空间内翻滚,加速浆液的循环,从而提高食物与搅拌刀的接触几率,提高粉碎效果,缩短粉碎时间;而且当扰流罩沿传动轴上下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清洗传动轴上粘附的食物,使传动轴保持光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壳体2,壳体内安装有电机3,电机3通过传动轴301穿过壳体2并连接有搅拌刀4,其特征是,传动轴301上活动套接有扰流罩5,使扰流罩5相对传动轴301转动和升降滑动,扰流罩5上开设有扰流孔501。
采用该结构的扰流粉碎装置,改变传统扰流罩的固定方式,将扰流罩5活动连接在传动轴301上,其活动方式包括可以相对传动轴301自由转动,还可以沿传动轴301进行轴向升降,在实际使用时,其扰流效果的提升体现在:当搅拌刀301告诉转动时,容器1内由搅拌刀4产生水流漩涡,水流漩涡带动扰流罩转动,扰流罩5的转动即形成了由扰流罩5为中心构成的“水龙卷”,浆料由扰流孔穿过,即由搅拌刀4形成的水流漩涡内,又形成一股由被动转动的扰流罩5构成的“水龙卷”,大大提升了浆料的扰流速度和扰流范围;不仅如此,在形成“水龙卷”的同时,扰流罩5还可以根据水流漩涡的不断变化,沿传动轴301上下来回升降,最终形成一股不断伸缩的“水龙卷”,使浆料可以保持在搅拌刀4和扰流罩5之间构成的垂直空间内翻滚,加速浆液的循环,从而提高食物与搅拌刀4的接触几率,提高粉碎效果,缩短粉碎时间。
搅拌刀4上还设置有阻挡扰流罩5与刀体造成干涉的垫体8,也起到触碰时降低噪音的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更具体实施方案:
所述搅拌刀4固定在传动轴301的延伸末端,搅拌刀4和壳体2底部之间的传动轴301上活动套接有扰流罩5;作为其中一个实施方案,搅拌刀4设置在传动轴301末端,扰流罩5的活动范围是在搅拌刀4和壳体2底部之间。
扰流罩5由水平薄板502和沿水平薄板503外围向下弯接的侧围板502组成,扰流孔501开设在侧围板503和/或水平薄板502上;扰流罩5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多样,现有技术中也给出了足够多的形状结构,在此不再详述,但扰流罩的根本元素必须具备向下弯接(不管是如图1至图2所示的弧形弯、还是如图3直弯)的侧围板503,以及扰流孔501,扰流孔501可以单独设置在水平薄板502或者侧围板503上,也可以两者都同时设置。
所述水平薄板502上设有中心轴套504,中心轴套504通过活动连接件活动套接在传动轴301上;为了实现扰流罩5的自由转动和上下升降,水平薄板501上通过与传动轴301套接的中心轴套504,中心轴套504内通过设置在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多种活动连接件方案,均可以实现上述转动和升降功能。
所述活动连接件为轴承505;除了轴承作为活动连接件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精密构件,例如滑套等,该构件既可以绕传动轴301转动,由可以沿传动轴301轴向滑动。
或者甚至不设置活动连接件,只要中心套504套接在传动轴301上即可。
所述电机3可以直接驱动传动轴301转动,也可以通过中间减速机构再连接传动轴301进行驱动,壳体2的大小可以根据外观设计需要改变。
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传动轴301的延伸末端设有限位块6,限位块6与壳体2底部之间固定有搅拌刀4,搅拌刀4与限位块6之间的传动轴301上活动套接有扰流罩5;作为另一个实施方案,搅拌刀4设置在传动轴301的上部、中部或者下部的任意位置,扰流罩5的活动范围是在搅拌刀4和传动轴301的延伸末端之间,为了防止扰流罩5脱离传动轴,在传动轴301的延伸末端设置限位块6,限制扰流罩5飞脱。
搅拌刀4上还设置有阻挡扰流罩5与刀体造成干涉的垫体8,也起到触碰时降低噪音的作用。
第三实施例:如图5所示,与第一、二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侧围板503边缘的垂直下方的容器1底部设置一个凸部101,侧围板503边缘设置与凸部101对应的凹口506,当凸部101与凹口506配合时,侧围板503与容器1底部构成导流间距102;当搅拌刀4的转速较小时,扰流罩5并没沿传动轴301上升,只是由于重力原因始终保持下沉状态,而且通过转动使侧围板503上的凹口506与容器1底部的凸部101实现互相配合,使扰流罩5实现暂时定位,浆料可以通过扰流孔501和导流间距102之间来回循环,同样可以实现扰流打浆。
第四实施例:如图6所示,与前述三个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传动轴301上固定有扰流罩5,搅拌刀4设置在扰流罩5下方;具体是,扰流罩5通过中心轴套504固定在转动轴301上,搅拌刀4转动时,形成涡流使食物在扰流罩5内扰流,使食物不断被搅拌刀4绞碎,并由扰流罩5上的扰流孔501循环进出。
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扰流罩5呈可转动式安装在传动轴301上,具体安装方案可以通过中心轴套504内设置轴承,轴承与传动轴301固定连接,即可实现扰流罩5只可以绕传动轴301转动,而不能上下滑动,而且该方案的搅拌刀4同样是设置在扰流罩5下方,由于结构与第四实施例近似,在此不再通过附图表示,省略该实施例的附图。
根据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进行变换,所述搅拌刀4也可以设置在扰流罩5上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