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灸装置.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700124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1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539175.X

申请日:

20150723

公开号:

CN204972220U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H39/06

主分类号:

A61H39/06

申请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发明人:

沈卫东,高垣

地址:

200021 上海市黄浦区普安路185号24号楼

优先权:

CN201520539175U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成丽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施灸装置,包含:灸座,灸座上设有N个贯通灸座并用于容置灸炷的灸室,其中,N为自然数;并且各灸室组合形成预设的图案;灸座上设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将灸座固定于施灸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容置灸炷的灸室排列成各种图案,使得灸后留下的瘢痕形成各种图案,从而提高患者对灸疗的接受程度;并且,该施灸装置可同时使用多壮灸炷,且易于操作,灸疗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灸座,所述灸座上设有N个贯通所述灸座并用于容置灸炷的灸室,其中,N为自然数;并且各灸室组合形成预设的图案;所述灸座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灸座固定于施灸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N-1个所述灸室依次接触环绕分布在1个所述灸室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等于6。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室内壁设有定位凸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球设于所述灸室底部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室底面设有弹性隔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隔层为弹性丝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套设于所述灸座的套环,所述套环向外延伸形成粘接部,所述粘接部下侧设有双面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座由透明材料制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灸装置。

背景技术

灸疗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疗效也被历代医家所证实。化脓灸是 灸法的一种,这种灸法根据病情不同,在人体上选择不同的穴位,以陈旧的细 艾绒,制成一定大小灸炷,然后施灸。自古以来,化脓灸就被用于治疗各种疾 病及防病保健,具有培壮元阳、滋养元阴从而调和阴阳,扶助正气,提高机体 整体调节能力的作用,是一种“非特异性”疗法。然而,其不足之处是灸的灸 炷之大、壮数之多、常需燃至艾灭,疼痛难以忍受,且灸后起泡、化脓、溃烂、 常遗留疤痕,影响美观。因此,不易被患者接受,因而临床应用也逐渐减少, 极大地阻碍了其发展,致使这一方法面临的趋势极为严峻。

针对这些问题,前者可以采用局麻后施灸的方法解决。但使用者对瘢痕的 接受度较低的问题目前为止还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灸装置,使得灸后产生图案化的瘢 痕,从而提高患者对灸疗的接受程度,以利灸疗的普及;另外,该施灸装置 可同时使用多个灸炷,且易于操作,灸疗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施灸装置,包 含:灸座,所述灸座上设有N个贯通所述灸座并用于容置灸炷的灸室,其中, N为自然数;并且各灸室组合形成预设的图案;所述灸座上设有固定部,所 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灸座固定于施灸面。

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容置灸炷的各灸室排列组合成各种 图案,使得灸炷与施灸面接触的表面形成各种图案,从而使得灸后产生图案 化的瘢痕,因此可大大提高患者对灸疗的接受程度,可帮助化脓灸得到持续 发展。

优选地,N-1个所述灸室依次接触环绕分布在1个所述灸室的外侧。由 于1个灸室位于灸座的中心,而其余灸室依次紧密环绕在该灸室的外侧,从 而可使得各灸室组合形成花朵状。

进一步地,所述N等于6。当N等于6时,5个灸室紧密环绕在一个灸 室外侧,可使得该6个灸室组合成类似包含5个花瓣的花朵形状。该种花朵 形状图案简单、大方,因此当皮肤上产生类似图案的瘢痕时,也非常容易被 患者接受,从而可大大提高患者对灸疗的接受程度。

优选地,所述灸室内壁设有定位凸球。定位凸球可从侧面夹紧灸室内的 灸炷,从而可对灸炷起到定位作用,保证灸炷与施灸面贴合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球设于所述灸室底部内壁。定位凸球从灸室底部 夹紧灸炷,从而保证灸炷燃烧过程中始终与施灸面贴合牢固。

优选地,所述灸室底面设有弹性隔层。通过设置弹性隔层,当弹性隔层 上的各灸炷即将燃尽时,可在取下灸座的同时,将各灸室内的灸炷一并取下, 缩短了熄灭灸炷的时间,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由于人体皮肤具有弹性,所以 当灸炷底面通过弹性隔层与人体接触时,可使得灸炷与皮肤贴合更紧密。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隔层为弹性丝网。采用具有孔隙的弹性丝网,一方 面可以将燃尽的灸炷带走,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灸炷底面与施灸面的接触面 积,保证疗效。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套设于所述灸座的套环,所述套环向外延伸形成 粘接部,所述粘接部下侧设有双面胶。从灸座的外侧将灸座固定于施灸面, 使得施灸装置与施灸面的固定更牢固,并且通过双面胶固定灸座与患者皮肤, 操作简单,从而可缩短治疗时间。

优选地,所述灸座由透明材料制成。透明的灸座不会遮挡视线,从而便 于从各个角度观察灸炷的燃烧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施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施灸装置灸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施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 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 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施灸装置。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该施灸装置包含:灸座1,灸座1为圆形,灸座1上设有N个贯通灸座1并 用于容置灸炷的灸室2,其中,N为自然数。并且多个灸室2组合形成预设的 图案;灸座1上设有固定部(图中未示出),固定部用于将灸座1固定于施 灸面。然而本实施方式对灸座1的形状不作任何限制。

具体地说,各灸室2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本实施方式对各灸室2内壁 围成的形状及各灸室2组合形成的图案均不作任何限制。例如,如图1所示, 灸座1上设有6个灸室2,1个灸室2位于灸座1的中心,简称中心灸室,其 余5个灸室2环绕分布在中心灸室的外侧,简称外侧灸室。5个外侧灸室依 次相互接触环绕在中心灸室外侧,从而使得各灸室2组合形成花朵状图案, 进而可以在施行化脓灸后产生花朵状瘢痕。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固定部为套设于灸座1的套环,所述套 环向外延伸形成粘接部3,所述粘接部3下侧设有双面胶4。套环下侧设有3 片双面胶4,且3片双面胶4的连线构成的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当需要将 灸座1固定于患者的皮肤表面时,将3片双面胶4粘贴在患者皮肤表面即可。 由于灸座1的自重不大,所以较易将灸座1固定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因此采 用3片双面胶4即可,而不需要将粘接部3下侧贴满双面胶4。这样,一方 面可以节省双面胶4的用量,另一方面也方便拆下灸座1。然而本实施方式 对于固定部的具体形式不作任何限制,只要通过固定部能方便地将灸座1固 定于患者的施灸部位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灸室2内灸炷的燃烧情况,灸 座1由透明材料制成。

在实际应用中,灸座1整体由隔热材料制成。在施行艾灸时,操作者根 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准确地找出施灸的穴位,并对施灸面进行适当的处理, 然后将灸座1固定于施灸面,即可将点燃的灸炷一一安放于多个灸室2内, 进行治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在灸座1上的多个灸室2 固定多个灸炷的位置,使得灸后产生的瘢痕图案化,可大大提高患者对灸疗 的接受程度;并且通过先固定灸座于施灸面,然后即可方便地将燃烧的灸炷 放入灸室,操作十分方便,缩短治疗时间。

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容置灸炷的各灸室2排列组合成各 种图案,使得灸炷与施灸面接触的表面形成各种图案,从而使得灸后产生图 案化的瘢痕,因此可大大提高患者对灸疗的接受程度,可帮助化脓灸得到持 续发展;并且,采用固定部将灸座固定于施灸面,操作方便,可一次施行多 根灸炷,治疗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施灸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 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略有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灸室2内壁 设有定位凸球5。通过定位凸球5可从侧面夹紧灸室2内的灸炷,从而可对 灸炷起到定位作用,保证灸炷与施灸面贴合牢固。

在实际应用中,定位凸球5设于灸室2底部内壁。在治疗的过程中,灸 炷与患者皮肤表面贴合越紧密,治疗效果越好。而直接将灸炷放入灸室2内, 灸炷与患者皮肤贴合不够紧密,不能充分发挥药效;并且由于化脓灸采用的 灸炷一般是锥形圆柱,锥形圆柱的底面与患者的皮肤接触,这样,在狭小的 灸室2内很难实现对灸炷的定位,保证灸炷与施灸面贴合紧密。本实施方式 通过在灸室2底部内壁设置定位凸球5,使得放入点燃的灸炷时,稍微用力 将灸炷压紧在患者的皮肤表面,灸室2内壁上的定位凸球5即可从灸炷的各 个侧面夹紧灸炷。因此,通过定位凸球5对灸炷的定位,使得灸炷与施灸面 贴合更紧密,有助于充分发挥药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施灸装置,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 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略有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灸室2底 面设有弹性隔层6。通过设置弹性隔层6,当弹性隔层上的各灸炷即将燃尽时, 可在取下灸座1的同时,将各灸室2内的灸炷一并取下,缩短了熄灭灸炷的 时间,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由于人体皮肤具有弹性,所以当灸炷底面通过弹 性隔层与人体接触时,可使得灸炷与皮肤贴合更紧密。

具体地说,弹性隔层6为弹性丝网。采用具有孔隙的弹性丝网,一方面 可以将燃尽的灸炷带走,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灸炷底面与施灸面的接触面积, 保证疗效。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 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 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一种施灸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施灸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施灸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施灸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施灸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施灸装置,包含:灸座,灸座上设有N个贯通灸座并用于容置灸炷的灸室,其中,N为自然数;并且各灸室组合形成预设的图案;灸座上设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将灸座固定于施灸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容置灸炷的灸室排列成各种图案,使得灸后留下的瘢痕形成各种图案,从而提高患者对灸疗的接受程度;并且,该施灸装置可同时使用多壮灸炷,且易于操作,灸疗效果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