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电连接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0010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6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104108.9

申请日:

1999.03.17

公开号:

CN1229292A

公开日:

1999.09.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3.2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3.17|||公开

IPC分类号:

H01R23/00; H01R23/68; H01R9/09; H01R13/648

主分类号:

H01R23/00; H01R23/68; H01R9/09; H01R13/648

申请人:

惠特克公司;

发明人:

I·科尔松斯凯

地址:

美国特拉华州

优先权:

1998.03.18 US 09/040,67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备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10,用于在一对电路板之间提供一种直角电气连接接口。这种电连接器10的绝缘壳体20包括一个直立部分30和一个电路板接收部分28。电路板接收部分具有敞开的顶部和底部外表面29、27,以便触点50、52能够插入触点接收通道34、32。一个接地面60安装在顶部的那组触点50之上,其形状适于在通道34的直立部分中与所选出的一些触点50啮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在两个并行的电路板之间实现电气连接, 该连接器包括: 一个绝缘壳体,具有一个从电路板安装面延伸的直立部分和一个基 本上垂直于所述直立部分延伸的电路板接收部分, 一个沿着电路板接收部分延伸的电路板接收开口,电路板接收开口 是与一个配合面相连通的,以及; 多个触点接收通道,每个触点接收通道从电路板安装面伸出并延伸 到电路板接收部分,每个触点接收通道是与所述电路板安装面、电路板 接收开口和电路板接收部分的一个外表面相连通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触点接收通道沿 着电路板接收开口设置成两排,以便与插入其中的电路板的相对侧面相 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组触点接收 通道沿着电路板接收部分的顶部表面设置在顶部的一排。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组触点接收 通道是与电路板接收部分的顶部外表面相连通的。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组触点接收 通道沿着电路板接收部分的底部表面设置在底部的一排。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组触点接收 通道是与电路板接收部分的底部外表面相连通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触点, 每个触点设置在相应的触点接收腔内并且延伸超出电路板安装面之外。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接地 面,它在所述直立部分和电路板接收部分之上延伸。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地面包括一个 在电路板接收部分之上延伸的顶面,多个指状物从该顶面基本上与之垂 直地延伸到直立部分。
10: 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该壳体带有一个从电路板安装 面延伸的直立部分和从所述直立部分成一定角度延伸到一个配合面的电 路板接收部分,该壳体包括: 一个电路板接收开口,它沿着所述配合面延伸并伸入所述电路板接 收部分,还包括多个触点接收通道,每个触点接收通道从电路板安装面 伸出并延伸到配合面,每个触点接收通道通向电路板接收开口和与所述 电路板接收开口相对的电路板接收部分的一个外表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 于,触点接收通道沿着电路板接收开口的顶侧设置成顶部的一排,并且 沿着电路板接收开口的底侧设置成底部的一排。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 于,顶部的那排触点接收通道通向壳体的顶部外表面。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 于,底部的那排触点接收通道通向壳体的底部外表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 于,每个触点接收通道由壁所分隔开。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 于,每个安装在顶部那排触点接收通道中的壁还包括一个T形部分。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 于,从设置在顶部那排触点接收通道内的壁中所选出的一些壁其尺寸定 为延伸到一个形成于顶部外表面中的凸缘。

说明书


直角电连接器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直角电路板接收连接器。

    在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中经常需要在两个印刷电路板之间形成许多电连接。这些连接可以通过一个印刷电路板的边沿和安装在另一个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之间的接口来实现。每一种设备的电路板之间都需要有一定的方位取向性。例如,在设备中可能需要将电路板彼此垂直地定位。其他设备则可能要求将电路板彼此平行地定位。实现平行接口的一种方式是在一个印刷电路板上安装一个直角电连接器以接收另一个电路板的边沿。

    在美国专利US5219295中描述了这样一种例子。该专利提出了一种高密度的电连接器,在它的外壳内布置有一排与印刷电路板啮合的触点。外壳以直角排列的方式支撑着触点。在美国专利US5533901中描述了另一例此类的直角连接器。该专利所提出的电连接器具有用来支撑多个电触点的一个外壳,每个触点上的端子所具有的形状可以以直角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

    这两种已有设计方案均存在一个问题,即:为了使端子或插针能够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适当位置上,必须安装一个定位准直件。于是增加了这种电连接器的结构复杂性且增加了制造和组装这种连接器所需的工艺步骤。例如,每个已有设计方案均需要将触点从后端插入壳体,于是这些触点一般被弯成直角,并且定位准直件被安装成使各端接端子正确定位且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简化了结构的电连接器壳体和触点装置、以及简化了的安装工艺来克服了上述问题,其中该触点装置能够与触点端子适当的对正。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是通过这样地电连接器实现的,它的壳体具有一个直立部分和一个电路板接收部分,这个直立部分和电路板接收部分相互以一定角度布置,多个触点接收开口从电路板接收部分内的配合端延伸至所述直立部分上的安装面,触点接收开口的孔口朝向一个从所述配合端向内伸出的电路板接收开口,并且还朝向所述电路板接收部分的一个外表面。

    下面将通过附图展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附图为:

    图1表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断面图;

    图2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壳体的局部三维后视图;

    图3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壳体的局部三维正视图;

    图4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的部件分解断面图;

    图5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6表示图2的电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7表示图2的电连接器的底视图;

    图8表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接地面的左视图;

    图9表示图5的接地面的顶视图;

    图10表示图8和图9的接地面的局部三维视图。

    首先要参照图1概括地解释本发明。在图中表示了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的一个截面图。电连接器10的特点在于一个绝缘的外壳20,它具有一个直立部分30和一个与直立部分30大体上垂直的电路板接收部分28。电路板接收部分28具有一个配合端24和一个从配合端24向内延伸并且基本上跨越电路板接收部分28全长的一个电路板接收开口22。一组顶部触点接收通道34从电路板接收部分28延伸通过直立部分30。同样,一组底部触点接收通道32从电路板接收部分28延伸通过直立部分30。第一组顶部触点50被设置在顶部触点接收通道34内。同样有一组底部触点52被设置在底部触点接收通道32内。接地面60被设置在顶部触点50上方和触点接收通道34的直立部分内侧

    下面将详细描述各个主要部件。首先,参考附图2-7详细说明壳体20的结构。其中图2和3表示局部三维视图,图5-7表示侧视图、顶视图和底视图。绝缘壳体20带有一个沿电路板接收端24延伸的电路板接收开口22。一个可选择的键部件25(图5-7)安装在电路板接收开口22内部,并且从所述电路板接收端24向内伸出。多个支座42安装在绝缘壳体20的侧端,并且沿其长度对置于键部件25布置。直立部分30包含各底部触点接收通道32的一个直立部分44,这些底部触点接收通道32的直立部分44从电路板安装面26延伸到电路板接收部分28。

    现在参看图7示出从底部或电路板安装面26所看的绝缘壳体20。每个底部触点接收通道32带有沿着壳体长度相互交错布置的开口38,例如,从左侧看,第一开口38的位置朝向直立部分30,并且开口38的位置朝向电路板接收部分28的配合端24。触点50,52沿着整个壳体20以这种交错排列结构布置。类似的,一组顶部触点接收通道34从直立部分30交错布置到电路板接收部分28的配合端24。这里应当注意,各组顶部和底部触点接收通道34、32和开口36、38彼此相对地交错布置,因此如图4的断面图所示,顶部触点接收通道开口36朝向直立部分30布置,底部触点接收通道开口38对着所述顶部触点接收通道开口布置。

    顶部和底部的每个触点接收通道34、32通过上述的开口36、38通向电路板接收开口22。触点接收通道34也通向电路板接收部分28的顶部外表面29。顶部触点接收通道34还延伸进入直立部分30,并且具有一个后壁40。从图2中可见,每个顶部触点接收通道34的直立部分是被一个T形的壁23分隔开的。如下文中所述,T形壁23用来卡合住触点50的直立部分64。同样,每个底部触点接收通道32通过开口38通向电路板接收开口22。这些触点接收通道32还通向电路板接收部分28的底部外表面27。底部触点接收通道32还延伸进入直立部分30。

    沿着顶面29设有一个凸缘37。多个壁31分别设置在选定的相邻触点接收通道34之间。这些壁31从直立部分和电路板接收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延伸通过电路板接收部分28。壁31中的一些选定壁其形状为可以延伸到凸缘37的平面上。同样,在每个触点接收通道22之间设有多个壁33和44。

    以下要参照图1详细地说明触点50,52。首先要说明顶部的一组触点50。一个电路板啮合部分54从一个自由端58延伸,并且形成一个顶臂62。直立臂64从顶臂62上成直角地延伸。端子部分56从直立臂64的一个自由端延伸。倒刺66从直立部分64的侧边沿延伸。同样,底部的一组触点52的特征是有一个沿着顶臂72从一个自由端70延伸的电路板啮合部分68。直立臂74从顶臂72成直角地延伸。倒刺76从直立部分74的侧边沿延伸。一个表面微凹78形成在直立部分中,以便使它能够顶靠着通道的壁,故而使得从直立部分74延伸的端子部分80适当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在直立部分74上设有一个弯头82。在顶部的一组触点50上,根据其在上述外壳中的位置也可以形成一个类似的弯头。

    以下要详细地说明接地面60。接地面60具有一个大体平坦的顶面86和从顶面86起大体上成直角延伸的多个指状物88。顶面86具有一个自由端90。以下要参照图1和5详细说明每个指状物88。最好是从每个指状物88上拉拔出触点92,94。可以简单地剌出或是如图中所示拉拔出这些触点92,94。这些触点92,94最好是从指状物88上朝着顶面90的方向上拉拔出。这样就能在连接于指状物88上的一对端部之间形成一个接触点。由每个指状物88形成一组固定矛(securing lance)98,100。这些固定矛98,100被设置在与触点92,94相反的方向上。在每一组相邻的指状物88之间设有一个槽96。接地面60是用导电材料制成的,优选采用低碳钢。此外,也可以用黄铜等其他导电材料制成接地面60。

    下面将详细说明如何组装上述主要部件。首先,将触点50插入触点接收通道34,使得适配在T形壁23和倒刺66之间的直立部分64与T形壁的侧面配合。接着,同样将底排触点52插入触点接收通道32,使倒刺76啮合每个通道32的侧壁,以便将触点固定就位。一旦触点52、54固定就位,每个电路板啮合部分44、68将通过开口36、38进入电路板接收开口22,并且端子部分56、80将伸出安装面26之外,最后,将接地面60插入顶部触点接收通道34内,使固定矛98、100在直立部分30内与触点接收通道34的后壁40啮合。固定矛66、100用于使指状物88与所选的触点50在触点94、92处相互啮合。参照图1和3,壳体20的壁31将在指状物88之间配合到槽96内,因此每个指状物88覆盖八个触点50。触点92、94可选择地与八个被覆盖的触点50中的两个触点相啮合。薄片90固定到槽23内,凸缘102位于台肩35之上。这里应当说明,接地面60如图所示用作电连接件,用于将所选择的触点50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接地线,它还可以用于其它共用信号连接件等等。例如,在所选择的触点50之间可以用作多个电源信号的共用连接点,或者,任何信号可以通过这个共用技术共同用于所选择的触点50。这里还应说明,本发明在这里用实施例介绍了直角电连接器,但是本发明的原理同样可应用于需要其他角度取向的情况。例如本发明也可应用在45度和其他角度方位。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触点50、52可通过在电路板接收部分28之顶部和底部表面29、27内的开口装入壳体20,采用这种结构,可使得预先压制成形的触点以一次步骤装配就位。而且,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接地面60很容易地插入和固定到壳体内,从而作为一个盖板来封闭敞开的顶部表面29,这样可以减少连接器的总体高度。

直角电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直角电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直角电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角电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角电连接器.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电连接器10,用于在一对电路板之间提供一种直角电气连接接口。这种电连接器10的绝缘壳体20包括一个直立部分30和一个电路板接收部分28。电路板接收部分具有敞开的顶部和底部外表面29、27,以便触点50、52能够插入触点接收通道34、32。一个接地面60安装在顶部的那组触点50之上,其形状适于在通道34的直立部分中与所选出的一些触点50啮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