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81282.9 (22)申请日 2015.12.22 A62C 5/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大连保税区荣昌消防设备工程有 限公司 地址 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卧龙工 业园二期福泉东路 9-12-1 (72)发明人 蔡伟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21212 代理人 李馨 李洪福 (54) 实用新型名称 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发泡率的自动平 衡泡沫发生装置, 包括 : 作为反应容器的罐体, 设 置在所述的罐体上端的进液口 ; 罐。
2、体顶端设有液 气混合部, 该混合部通过一溢流管从罐体底部将 液体引至所述的液气混合部 ; 空气通过设置在液 气混合部内腔的侧面的气液混合口, 进入液气混 合部与液体混合, 生成泡沫后由喷管喷出 ; 所述 的气液混合口处设有一流量控制装置, 该装置内 设有调节通过气液混合口气体流量的进气调节 锥 ; 液气混合时, 通过调整进气调节锥深入气液 混合口的长度, 控制气体进入所述的液气混合部 的流量。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235223 U 2016.05.18 CN 205235223 U。
3、 1.一种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为反应容器的罐体(1), 设置在所 述的罐体(1)上端的进液口(5); 罐体(1)顶端设有液气混合部(8), 该混合部(8)通过一溢流 管(2)从罐体(1)底部将液体引至所述的液气混合部(8); 空气通过设置在液气混合部(8)内腔的侧面的气液混合口(4), 进入液气混合部(8)与 液体混合, 生成泡沫后由喷管(7)喷出; 所述的气液混合口(4)处设有一流量控制装置(6), 该装置内设有调节通过气液混合口 (4)气体流量的进气调节锥(61); 液气混合时, 通过调整进气调节锥(61)深入气液混合口(4)的长度, 控制气体进入所述 的液气混合部。
4、(8)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 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 (6)为一变孔径圆管; 所述的进气调节锥(61)包括一外座(611), 该外座(611)的外径大于所 述的圆管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 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进气调节 锥(61)包括可拆连接的前段(613)和等直径的后段(6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 其特征还在于气体通过与液气混合 部(8)外腔连通的单向进气阀(3)进入液气混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罐体(1)还设有 压力表(9)和。
5、泄压阀(11)。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235223 U 2 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调节进气量, 控制泡沫产生效率的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 涉及专利分类号A62救生; 消防A62C消防A62C5/00使用前直接制造灭火材料A62C5/02泡沫。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消防技术的不断进步, 泡沫灭火已成为较为常见的灭火方式, 作为泡沫灭火 的关键设别, 泡沫发生装置已经较为普及, 如专利ZL 201420852492.2所示。 此类的泡沫发 生装置, 已可以满足大多数场合的使用,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0003 此类的。
6、泡沫发生装置在恆压供气的情况下,进入发生装置的气压是固定的,因此 通过虹吸管的混合液流量是固定的, 对于实际情况复杂的火场, 很难做出改变, 无法针对特 定的火情做出特定泡沫比率的泡沫, 导致无法达到最佳的灭火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 而研制的一种可调发泡率的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 置, 包括: 作为反应容器的罐体, 设置在所述的罐体上端的进液口; 罐体顶端设有液气混合 部, 该混合部通过一溢流管从罐体底部将液体引至所述的液气混合部; 0005 空气通过设置在液气混合部内腔的侧面的气液混合口, 进入液气混合部与液体混 合, 生成泡沫后由喷管喷出; 0006 所述的气液。
7、混合口处设有一流量控制装置, 该装置内设有调节通过气液混合口气 体流量的进气调节锥; 0007 液气混合时, 通过调整进气调节锥深入气液混合口的长度, 控制气体进入所述的 液气混合部的流量。 0008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为一变孔径圆管; 所述的进气调节锥 包括一外座, 该外座的外径大于所述的圆管的外径。 0009 更进一步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的进气调节锥包括可拆连接的前段和等 直径的后段。 001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气体通过与液气混合部外腔连通的单向进气阀进入液气混 合部。 001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的罐体还设有压力表和泄压阀。 0012 通过。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调发泡率的自动平衡泡沫发生 装置, 通过在泡沫生成装置的出口端设置能够调节进气量的调节锥, 能够调整泡沫中的空 气含量, 可针对不同火情实时调节。 采用技术成熟, 结构简单, 十分适于在消防器材领域大 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235223 U 3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 以根据这。
9、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立式设备的正面剖视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放大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卧式设备的侧视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卧式设备的俯视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卧式设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0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 一种自动平衡泡沫发生装置, 主要包括: 作为反应容器的罐 体1。 设置在所述的罐体1上端的进液口5, 图1所示仅为一种简。
10、要的表现形式。 在实际使用 时, 可根据使用情况, 在进液口5处设置内螺纹或外螺纹, 以便接驳不同孔径的管道。 同时, 进液口5的尺寸比例, 也不受附图1的限制, 可根据接驳管道孔径的不同, 更改自身孔径; 也 通过前述的螺纹连接变径的管接头。 0021 在罐体1的顶端还设有液气混合部8, 在本实施例中液气混合部8通过一竖直的溢 流管2从罐体1中吸取液体引至所述的液气混合部。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溢流管2的下端开 口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 0022 在液气混合部8还设有气液混合口4, 外部气体(空气等)通过该气液混合口4进入 液气混合部8与液体混合, 生成泡沫后由喷管7喷出。 0023 为了能。
11、够调整进气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在所述的气液混合口4处设置有流量 控制装置6, 该装置内设有调节通过气液混合口4气体流量的进气调节锥61。 0024 液气混合时, 通过调整进气调节锥61深入气液混合口4的长度, 控制气体进入所述 的液气混合部8的流量。 0025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6为一变孔径圆管, 如图2所示该圆管 由外至内, 包括2节孔径逐渐变小的圆管。 所述的进气调节锥61包括一外座611, 该外座611 的外径大于所述的圆管的外径, 防止调节锥过于深入气液混合口4, 导致不易退出。 0026 考虑到调节锥的前端, 与气液混合口4较为接近, 同时接近高速流动的。
12、液体和气 体, 容易在锥体表面造成腐蚀和损坏, 而锥体后段的则不易损坏。 故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的进气调节锥61包括可拆连接的前段613和等直径的后段612。 可采用螺纹等现有的可 拆连接方式, 方便前端613损坏时, 可以及时更换。 0027 为了防止罐体1内部的高压气体外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气体通过与液气混合 部8外腔连通的单向进气阀3进入液气混合部。 0028 更进一步的, 为了防止罐体1内部的压力过高, 发生危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 述的罐体1还设有压力表9, 方便值守人员了解压力, 在超压的情况下关闭系统。 还设有泄压 阀11, 防止在无人值守时发生意外。 00。
13、29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部件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采用的罐体1a为横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235223 U 4 置。 溢流管2a设置在罐体1的中部, 深入罐体1a的底部。 空气通过单向进气阀3a进入设置在 罐体1a顶部的气液混合部。 液体供过设置罐体1a侧面的进液管5a进入罐体1如图所示, 进液 管5a带有手动阀门。 0030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235223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235223 U 6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235223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