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995238.2 (22)申请日 2015.12.03 A61B 17/03(2006.01) (73)专利权人 张新平 地址 637000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涪江路 234 号 11 幢 25 号 (72)发明人 张新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51124 代理人 许泽伟 (54) 实用新型名称 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 紧力支架, 特别是一种用于皮肤伤口康复治疗领 域的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
2、使用方便, 可以显著提高工作 效率, 便于准确控制减张力大小的皮肤伤口减张 装置预紧力支架, 包括弹簧和两个支撑架, 所述两 个支撑架上设置有减张材料连接区, 所述两个支 撑架之间为可移动连接, 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 两个支撑架连接。 利用支撑架的移动压缩弹簧, 再 让弹簧恢复形变撑开支撑架从而拉伸减张材料, 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通过开控制弹簧的弹性 系数可以准确的控制最后皮肤伤口的张力, 保证 皮肤伤口处于有效的无张力刺激的环境中。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215291 U 20。
3、16.05.11 CN 205215291 U 1.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弹簧(1)和两个支撑架(2), 所述两 个支撑架(2)上设置有减张材料连接区(7), 所述两个支撑架(2)之间为可移动连接, 所述弹 簧(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架(2)连接, 当两个支撑架(2)向相互靠拢的方向移动至减张 材料连接位置时, 弹簧(1)处于压缩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支撑 架(2)上可以防止两个支撑架(2)相互移动的锁止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架 (2)上。
4、设置有导槽(4), 另一个支撑架(2)上设置有导条(3), 所述导条(3)插入所述导槽(4) 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2)上设 置有卡片(10), 所述卡片(10)可以相对支撑架(2)转动, 当卡片(10)转动至其端部压紧支撑 架(2)的导条(3)时, 两个支撑架(2)处于锁死状态, 当卡片(10)转动至其端部离开支撑架 (2)导条(3)时, 两个支撑架(2)处于解锁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片(10)上还设 置有拨片(1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其特征。
5、在于: 所述导槽(4)与导条 (3)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卡齿, 所述导条(3)与导槽(4)向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卡齿。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有导槽(4) 的支撑架(2)上设置有滑块(12), 所述导条(3)上设置有凹槽(13), 所述凹槽(13)中放置有 下弹簧栓(14), 在下弹簧栓(14)与凹槽(13)之间放置有弹簧, 所述下弹簧栓(14)的上方设 置有上弹簧栓(15), 所述滑块(12)上设置有腔室(16), 所述腔室(16)入口处设置有过渡圆 弧段(17), 所述滑块(12)朝向腔室(16)的一端设置有过渡圆弧段(17)。 8.如权利要。
6、求1所述的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架 (2)上设置有导向筒(5), 另一个支撑架(2)上设置有导向柱(6), 所述导向柱(6)穿过弹簧 (1)后进入导向筒(5)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张材料连接区 (7)设置有卡板(8)。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条(3)上设置 有长度标识。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215291 U 2 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特别是一种用于皮肤伤口。
7、康 复治疗领域的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外部伤害或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等原因, 往往会在人体皮肤上留下伤口。 由 于伤口受到两侧皮肤的牵引, 存在张开的趋势, 特别是在皮肤伤口张力较大的部位或者在 部分疤痕体质的病人, 在伤口修复重建的愈合过程中, 伤口受到皮肤牵引张力刺激的影响, 通常造成伤口疤痕体过度病理性增生, 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及社会 适应障碍, 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 为了保护疤痕修复体不受张力刺激, 现有技术中采用一 种可以减少皮肤伤口张力的装置(即皮肤伤口减张装置), 该装置采用一种在拉伸后可以产 生恢复原有形状趋势的材料(即减张材。
8、料, )覆盖在伤口两侧的皮肤上, 在材料恢复趋势的 作用下, 皮肤伤口被材料向中间拉拢, 使皮肤伤口两侧的张力减少, 是皮肤伤口处于无张力 刺激的恢复环境中, 大大缩短了皮肤伤口恢复的时间, 同时提高了皮肤伤口恢复的效果。 采 用前述方法需要先将材料拉伸至特定长度, 使其产生合适的恢复力, 然后准确覆盖在伤口 皮肤两侧, 如果单凭医护人员人工操作的方式, 不仅操作复杂, 效率低, 其拉伸程度也不容 易掌握, 可能造成过度拉伸或者拉伸不足的情况, 从而影响控制皮肤张力大小的效果。 因 此,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准确控制减 张力大小的皮肤伤口减张。
9、装置预紧力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可以显著提高 工作效率, 便于准确控制减张力大小的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包括弹簧 和两个支撑架, 所述两个支撑架上设置有减张材料连接区, 所述两个支撑架之间为可移动 连接, 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架连接, 当两个支撑架向相互靠拢的方向移动至减 张材料连接位置时,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05 进一步的是, 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可以防止两个支撑架相互移动的锁止装置。 0006 进一步的是, 所述其中一个支撑。
10、架上设置有导槽, 另一个支撑架上设置有导条, 所 述导条插入所述导槽中。 0007 进一步的是, 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卡片, 所述卡片可以相对支撑架转动, 当卡片转 动至其端部压紧支撑架的导条时, 两个支撑架处于锁死状态, 当卡片转动至其端部离开支 撑架导条时, 两个支撑架处于解锁状态。 0008 进一步的是, 所述卡片上还设置有拨片。 0009 进一步的是, 所述导槽与导条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卡齿, 所述导条与导槽向接 触的一面上设置有卡齿。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215291 U 3 0010 进一步的是, 所述设置有导槽的支撑架上设置有滑块, 所述导条上设置有凹槽, 所 。
11、述凹槽中放置有下弹簧栓, 在下弹簧栓与凹槽之间放置有弹簧, 所述下弹簧栓的上方设置 有上弹簧栓, 所述滑块上设置有腔室, 所述腔室入口处设置有过渡圆弧段, 所述滑块朝向腔 室的一端设置有过渡圆弧段。 0011 进一步的是, 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筒, 另一个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 柱, 所述导向柱穿过弹簧后进入导向筒中。 0012 进一步的是, 所述减张材料连接区设置有卡板。 0013 进一步的是, 所述导条上设置有长度标识。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支撑架的移动压缩弹簧, 再让弹簧恢复形变撑开 支撑架从而拉伸减张材料, 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通过开控制弹簧的弹性系数可以。
12、准确 的控制最后皮肤伤口的张力, 保证皮肤伤口处于有效的无张力刺激的环境中。 锁止装置可 以在两个支撑架移动张力支架宽度与减张材料宽度一致时, 将两个支撑架的相互位置固定 死, 以便将减张材料固定在支撑架上。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视图; 0017 图3是上弹簧栓位于凹槽外部时的示意图; 0018 图4是上弹簧栓的一部分位于凹槽中时的示意图; 0019 图中零部件、 部位及编号: 弹簧1、 支撑架2、 导条3、 导槽4、 导向筒5、 导向柱6、 减张 材料连接区7、 卡板8、 伤口减张装置9、 卡片10、 拨片11、 滑块12、 凹槽。
13、13、 下弹簧栓14、 上弹簧 栓15、 腔室16、 过渡圆弧段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1 如图1、 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皮肤伤口 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 包括弹簧1和两个支撑架2, 所述两个支撑架2上设置有减张材料连接 区7, 所述两个支撑架2之间为可移动连接, 所述弹簧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架2连接, 当两 个支撑架2向相互靠拢的方向移动至减张材料连接位置时, 弹簧1处于压缩状态。 使用时先 利用外力将两个支撑架2朝相互靠拢的方向移动, 使预紧力支架的宽度与减张材料的宽度 一致, 在靠拢的过程中弹簧1。
14、被两个支撑架2压缩产生弹性形变, 然后将减张材料的连接段 安装连接在支撑架2的减张材料连接区7上, 再去除外力, 这时弹簧1恢复形变, 并将两个支 撑架2撑开, 使它们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支撑架2在移动过程中使与之连接在一起的 减张材料拉伸, 减张材料被拉伸后可以产生恢复原有形状趋势, 然后将被拉伸后的减张材 料贴在伤口皮肤上, 最后将贴好的减张材料与预紧力支架脱开, 这时减张材料在恢复形变 的趋势作用下与伤口两侧皮肤的一部分张力相抵消, 使得最终作用在伤口的张力减小, 从 而减少张力对皮肤伤口的刺激。 采用本发明的皮肤伤口减张装置预紧力支架利用支撑架2 与减张材料连接, 利用支撑架2的。
15、移动压缩弹簧1, 再让弹簧1恢复形变撑开支撑架2从而拉 伸减张材料, 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通过开控制弹簧1的弹性系数可以准确的控制最后皮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215291 U 4 肤伤口的张力, 保证皮肤伤口处于有效的无张力刺激的环境中。 0022 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架2上可以防止两个支撑架2相互移动的锁止装置。 当两个支撑 架2移动张力支架宽度与减张材料宽度一致时, 将两个支撑架2的相互位置固定死, 以便将 减张材料固定在支撑架2上。 锁止装置可以采用机械上常用的凸轮锁止机构, 螺纹锁止机 构、 销孔、 销钉锁止结构等等锁止方式。 0023 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架2上设置有。
16、导槽4, 另一个支撑架2上设置有导条3, 所述导条3 插入所述导槽4中。 采用前述结构可以保证导条3在导槽4的引导下沿直线滑动, 从而实现两 个支撑架2的相互移动, 采用该方案结构简单可靠, 耐用性强, 方便支撑架2带动减张材料拉 伸。 0024 所述支撑架2上设置有卡片10, 所述卡片10可以相对支撑架2转动, 当卡片10转动 至其端部压紧支撑架2的导条3时, 两个支撑架2处于锁死状态, 当卡片10转动至其端部离开 支撑架2导条3时, 两个支撑架2处于解锁状态。 使用时先将卡片10转动至端部远离导条3的 位置, 然后移动支撑架2到理想位置, 然后再次转卡条, 使卡条将导条3紧紧压在导槽4上,。
17、 由 于此时导条3与导槽4之间的摩擦力很大, 因此导条3无法在导槽4中移动, 实现了两个支撑 架2位置的锁死。 0025 所述卡片10上还设置有拨片11。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拨片11来使卡片10转动, 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 0026 所述导槽4与导条3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卡齿, 所述导条3与导槽4向接触的一面 上设置有卡齿。 当卡片10转动至压紧导条3的位置时, 导条3与导槽4的卡齿相互咬合, 使导 条3与导槽4无法相互移动, 是两个支撑架2的位置锁死更加可靠。 0027 如图3及图4所示, 所述设置有导槽4的支撑架2上设置有滑块12, 所述导条3上设置 有凹槽13, 所述凹槽13中放置有。
18、下弹簧栓14, 在下弹簧栓14与凹槽13之间放置有弹簧, 所述 下弹簧栓14的上方设置有上弹簧栓15, 所述滑块12上设置有腔室16, 所述腔室16入口处设 置有过渡圆弧段17, 所述滑块12朝向腔室16的一端设置有过渡圆弧段17。 0028 如图3所示, 当滑块12移动至上弹簧栓15位于腔室16中时, 上弹簧栓15的底部位于 凹槽13外, 此时导条可以滑动。 如图4所示, 移动滑块12, 使上弹簧栓15被腔室16入口处设置 有过渡圆弧段17逐渐下压至, 上弹簧栓15的一部分嵌入凹槽13中时, 导条被上弹簧栓15卡 住锁死。 0029 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架2上设置有导向筒5, 另一个支撑架2上设。
19、置有导向柱6, 所述 导向柱6穿过弹簧1后进入导向筒5中。 当支撑架2相互移动时, 导向柱6也沿着导向筒5做直 线移动, 弹簧1受导向柱6的限制, 在压缩过程中不会被折弯。 0030 所述减张材料连接区7设置有卡板8。 卡板8用来将减张材料卡紧固定在支撑架2的 减张材料连接区7上。 0031 所述导条3上设置有长度标识。 导条3上的长度标识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掌握支撑架 2移动的距离, 从而控制减张材料拉伸的长度。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215291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215291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215291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