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内固定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581218.0 (22)申请日 2015.08.05 A61B 17/68(2006.01) (73)专利权人 梓源生技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新庄区中华路二段 316 号 9 楼 (72)发明人 戴念国 张雅惠 戴宣元 戴宣仁 戴宣德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 司 31100 代理人 闻卿 (54) 实用新型名称 体内固定装置 (57) 摘要 一种体内固定装置, 包括一带状本体和一槽 座本体彼此耦接。所述带状本体, 具有一上端和 一下端, 其下端呈勾状, 且带状本体的一侧具有数 个第一卡齿。所述。
2、槽座本体与带状本体的上端相 耦接, 且与带状本体之间形成一约 100-170 度的 夹角。再者, 所述槽座本体在结构上具有一穿孔 和至少一第二卡齿, 其中所述穿孔贯穿槽座本体, 用以供带状本体穿过 ; 所述第二卡齿位于该穿孔 内, 用以与第一卡齿相卡合。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CN 205041517 U 2016.02.24 CN 205041517 U 1/1 页 2 1.一种体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带状本体, 具有一上端和一下端, 其下。
3、端呈勾状, 且该带状本体的一侧具有数个第一 卡齿 ; 以及 一槽座本体, 与该带状本体的上端相耦接, 且与该带状本体之间形成一 100-170 度的 夹角, 且具有 : 一穿孔, 贯穿该槽座本体, 用以供该带状本体穿过 ; 以及 至少一第二卡齿, 位于该穿孔内, 用以与该些第一卡齿相卡合。 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体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槽座本体与带状本体的接合处 具有一弧面。 3.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体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弧面的弧度为 0.175rad 至 1.4rad。 4.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体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槽座本体的长度为 0.3-6.5 厘 米。
4、。 5.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体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勾状下端为一介于 2/10 至 9/10 的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勾状下端为一介于为3/10-5/10 圆。 7.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体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是由生物可吸收材料所制成。 8.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体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生物可吸收材料选自由海藻 酸、 双相磷酸钙、 磷酸钙、 硫酸钙、 几丁质、 胶原蛋白、 明胶、 氢氧基磷灰石、 聚伸烷酯、 聚酐、 聚酰胺酯、 聚二氧酮、 聚乙二醇、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 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羟基丁烷 酸 - 羟基戊烷。
5、酸共聚物、 聚乙烯酯、 聚乙烯醇和磷酸三钙组成的物质群组中。 9.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体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体内固定装置为一体成型的物 件。 10.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体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勾状下端具有一锐角。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41517 U 2 1/6 页 3 体内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固定装置, 且特别是有关一种用于组织内固定骨折粉碎 部位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骨折愈合的状况取决于固定方式和骨折处软组织的完整性 ; 因此选择适当的固定 装置, 对于患者的复原状况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0003 目前在骨。
6、科治疗时, 通常会使用骨板、 金属丝或骨髓内钉等装置来固定骨折部位。 外科医师会基于患者骨折的态样及生理条件, 来选用适合的体内固定装置, 以固定骨折部 位。对于一般骨折, 通常会使用骨板搭配骨钉或者是仅使用骨髓内钉来进行固定。然而, 对 于粉碎性骨折, 上述方式就无法确实固定骨碎片 ; 因此, 会搭配金属丝来缠绕骨折处外围, 以确实固定骨碎片。 0004 上述体内固定装置大多是由金属材质 ( 如, 不锈钢、 钛或其他合金 ) 所制成。由 于钛的生物相容性较高, 大多数的骨板、 骨钉或骨髓内钉都是以钛金属或钛合金为主要材 质所制成, 但基于缠绕强度的考量, 用于治疗粉碎性骨折的金属丝通常会采用。
7、不锈钢丝 ; 此 时, 因钛金属和不锈钢两者的电荷数不同, 导致金属间产生交互作用而发生电化学反应, 会 对患者骨折部位组织的再生与愈合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0005 再者, 患者骨性愈合 (bone healing) 后, 需将体内固定装置取出。一般来说, 为了 尽可能降低伤口面积, 会选择从肌肉组织较少部位 ( 如关节 ) 取出体内固定装置。然而若 是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不锈钢丝或其他金属丝, 则必需从金属丝缠绕的位置来决定开刀取出 的位置。若金属丝固定的位置位于患者肌肉组织较厚之处, 取出时的手术伤口通常较大且 较深, 会提高并发症的风险。 0006 另外, 临床上进行外科手术时, 受限于固。
8、定装置的构型与材料特性, 通常需要使用 导入器将体内固定装置导引至骨折处, 再使其环绕受损的骨头。然而, 外科手术视野有限, 过多手术器械将影响到外科手术空间, 影响外科手术的流畅度。 0007 有鉴于此, 此领域亟需一种改良的体内固定装置, 可搭配骨板或骨髓内钉使用, 在 不破坏肌肉组织的前提下, 可以有效固定骨折部位, 以改善先前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体内固定装置, 以解决现有技术的 缺陷。 0009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体内固定装置, 包括一带状本体和一槽座本体。所述带状本 体具有一上端和一下端, 其下端呈勾状, 且该带状本体的一侧具有。
9、数个第一卡齿。 所述槽座 本体与带状本体的上端相耦接, 且与带状本体之间形成一约 100-170 度的夹角。在结构上, 所述槽座本体具有一穿孔和至少一第二卡齿, 所述穿孔贯穿槽座本体, 用以供带状本体穿 过 ; 以及至少一第二卡齿位于穿孔内, 用以与该些第一卡齿相卡合。 说 明 书 CN 205041517 U 3 2/6 页 4 0010 依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另一实施方式, 本揭示内容的槽座本体与带状本体的接合 处具有一弧面。在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弧面的弧度为 0.175rad 至 1.4rad。 0011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体内固定槽座本体的长度为 0.3-6.5 厘米。 0012 。
10、依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一实施方式, 所述体内固定装置的勾状下端为一介于 2/10 至 9/10 的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勾状下端为一介于为 3/10-5/10 圆。 0013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体内固定装置是由生物可吸收材料所制成。 再者, 在可任 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生物可吸收材料选自由海藻酸 (alginate)、 双相磷酸钙 (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磷酸钙 (calcium phosphate)、 硫酸钙 (calcium sulfate)、 几丁质 (chitosan)、 胶原蛋白 (collagen)、 明胶 (gelatin)、 氢氧。
11、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HA)、 聚 伸 烷 酯 (polyalkylene esters)、聚 酐 (polyanhydrides)、聚 酰 胺 酯 (polyamide esters)、 聚 二 氧 酮 (polydioxanone,PDS)、 聚 乙 二 醇 (polyethylene glycol,PEG)、 聚 乳酸及其共聚物 (polylactic acid and its copolymers)、 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聚羟基丁烷酸 - 羟基戊烷酸共聚物 (poly(3-hydro xybut。
12、yrate-co-3-hydroxyvalerate),PHBHV)、 聚乙烯酯 (polyvinyl esters)、 聚乙烯醇 (polyvinyl alcohols) 和磷酸三钙 (tricalcium phosphate,TCP) 组成的物质群组中。 0014 依据本实用新型内容又一实施方式, 所述体内固定装置为一体成型的物件。在一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体内固定装置的勾状下端具有一锐角。 0015 在参阅下文实施方式后, 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轻易了 解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精神及其他发明目的, 以及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实施态 样。 附图说明 0016 为让本。
13、实用新型的上述与其他目的、 特征、 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 所附附图 的说明如下 : 0017 图 1 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100 的结构剖视图 ; 0018 图 2 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100 的外观示意图 ; 0019 图 3A 和图 3B 绘示图 1 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100 的穿设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4 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200 的穿设结构示意 图 ; 0021 图 5 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300 的结构剖视图 ; 以 及 0022 图 6 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
14、实施方式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400 的结构剖视图。 0023 根据惯常的作业方式, 图中各种特征与构件并未依比例绘制, 其绘制方式是为了 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具体特征与构件。 此外, 在不同附图间, 以相同或相 似的构件符号来指称相似的构件 / 部件。 0024 【符号说明】 0025 100、 200、 300、 400 体内固定装置 0026 110、 210、 310、 410 带状本体 0027 150、 250、 350、 450 槽座本体 说 明 书 CN 205041517 U 4 3/6 页 5 0028 110U、 410U 带状本体上端 0029 110L、 。
15、210L、 带状本体下端 0030 310L、 410L 0031 122、 222、 322、 422 第一卡齿 0032 152、 252、 452 穿孔 0033 154、 354、 454 第二卡齿 0034 D 距离 0035 A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 下文针对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 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 ; 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唯一 形式。 实施方式中涵盖了多个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以及用以建构与操作这些具体实施例的方 法步骤与其顺序。然而, 亦可利用其他具体实施例来达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与步骤顺序。 003。
16、7 虽然用以界定本实用新型较广范围的数值范围与参数皆是约略的数值, 此处已尽 可能精确地呈现具体实施例中的相关数值。然而, 任何数值本质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个别 测试方法所致的标准偏差。在此处,约 通常是指实际数值在一特定数值或范围的正负 10、 5、 1或 0.5之内。或者是,约 一词代表实际数值落在平均值的可接受标准误 差之内, 视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考量而定。除了实验例之外, 或 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 当可理解此处所用的所有范围、 数量、 数值与百分比均经过 约 的修 饰。 因此, 除非另有相反的说明, 本说明书与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揭示的数值参数皆为约略的 数值, 且可视。
17、需求而更动。至少应将这些数值参数理解为所指出的有效位数与套用一般进 位法所得到的数值。 在此处, 将数值范围表示成由一端点至另一端点或介于二端点之间 ; 除 非另有说明, 此处所述的数值范围皆包括端点。 0038 个体 (subject) 或 患者 、病患 (patient) 等词是指可使用本实用新型体内 固定装置的动物, 包括人类。除非特别指明,个体 或 患者 、病患 涵盖雄性与雌性动 物。 0039 除非本说明书另有定义, 此处所用的科学与技术词汇的含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 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理解与惯用的意义相同。此外, 在不和上下文冲突的情形下, 本说明书所用的单数名词涵盖该名词的数。
18、个型 ; 而所用的数个名词时亦涵盖该名词的单数 型。 0040 在外科骨折固定手术的过程中, 快速精确且确实固定骨折部位, 为病患未来骨头 是否能完全愈合的关键。因此,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颖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 让使用者 ( 如, 医师 ) 可不需导入器的导引, 即能完成外科骨折固定手术。 0041 图 1 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100 的结构剖视图。图 2 为图 1 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100 的外观示意图。请同时参见图 1 和图 2, 本实用新型体内固 定装置 100 具有一类似束带的结构且尾端呈勾状, 让外科医师在不需要导入器及螺钉的协 助下, 能快速的固定患者。
19、的骨折部位, 因此可提升外科手术的效率。 0042 在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 100 主要由带状本体 110 和槽座本体 150 所 说 明 书 CN 205041517 U 5 4/6 页 6 组成。所述带状本体 110 具有一上端 110U 和一下端 110L, 其下端 110L 呈勾状, 且带状本 体 110 的一侧具有数个第一卡齿 122。所述带状本体 110 的勾状下端 110L 具有相当硬度 及弹性。在一非限制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勾状下端 110L 具有一锐角, 并基于勾状下端 110L 具相当硬度的特性, 可用以穿设个体肌肉和骨骼间的缝隙, 顺着骨骼外表面绕设的同时, 。
20、拨 开肌肉组织。再者, 勾状下端 110L 具相当弹性的特性, 使勾状下端 110L 可凹折通过槽座本 体 150 的穿孔 ( 如图 3A 所示 )。基于以上特点, 本体内固定装置 100 在不需其他外科手术 器械的协助下, 即可完整固定骨折部位。 0043 所述槽座本体 150 与带状本体 110 的上端 110U 相耦接, 且与带状本体 110 之间形 成一约 100-170 度的夹角 A。例如, 约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
21、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或 170 度 ; 较佳为 110-160 度。所述带状本体 110 和槽座本体 150 之。
22、间的夹角设 计, 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 100 能更贴近骨骼表面, 避免当本实用新型体内 固定装置 100 的带状本体 110 穿设至槽座本体 150 形成环状结构时, 该带状本体 110 和槽 座本体 150 的结合处因应力过度集中, 而发生断裂。因此, 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 100 的 带状本体 110 和槽座本体 150 接合处夹角 A 的设计, 可分散该部位的应力。 0044 所述槽座本体 150 在结构上, 包括一穿孔 152 贯穿槽座本体 150, 用以供带状本体 110 穿过 ; 和数个第二卡齿 154 设于穿孔 152 内表面, 用以与该些第一卡齿 122 相卡合。
23、。 0045 在可任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带状本体110的厚度约0.2-1厘米, 例如约0.2、 0.3、 0.4、 0.5、 0.6、 0.7、 0.8、 0.9 或 1 厘米 ; 较佳为约 0.2-0.5 厘米, 例如约 0.2、 0.3、 0.4 或 0.5 厘米。 再者, 所述带状本体110的宽度为0.2-5厘米, 例如约0.5、 0.6、 0.7、 0.8、 0.9、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 3.1、 3.2、 。
24、3.3、 3.4、 3.5、 3.6、 3.7、 3.8、 3.9、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或 5 厘 米 ;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带状本体的宽度为 0.5-3 厘米, 例如约 0.5、 0.6、 0.7、 0.8、 0.9、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或 3 厘米。再者, 所述带状本体 110 的长度为约 3-15 厘米, 例如约 3、 3.1、 3.2、。
25、 3.3、 3.4、 3.5、 3.6、 3.7、 3.8、 3.9、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或 15 厘米。 0046 此外, 所述带状本体 110 的勾状下端 110L 的尖端, 与带状本体未弯折处相隔一距 离D, 所述距离为0.5-7厘米, 例如约0.5、 0.6、 0.7、 0.8、 0.9、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2.1、 2.2、 2.3、 2.4、 2.5、 2。
26、.6、 2.7、 2.8、 2.9、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厘米。 在可任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勾状下端为一介于 2/10 至 9/10 的圆 ; 例如,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27、 或 9/10 的圆。较佳为 3/10-5/10 圆。 0047 所述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据患者骨折处的骨头尺寸及构型的不同, 来选 择适当规格的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具体而言, 个体上肢、 下肢、 手掌或脚掌的骨骼形 状并不相同, 例如, 股骨或桡骨骨折时, 因为骨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 及所需的应力也不相 说 明 书 CN 205041517 U 6 5/6 页 7 同。因此, 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的尺寸, 可依据适用的骨头尺寸不同而变化。 0048 另外, 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理解, 所述第一卡齿 122 和第二卡齿 154 为相对应设置的卡合结构, 因此, 第一卡齿1。
28、22并不限于设于带状本体110的左侧或右侧表 面, 只要设于槽座本体 150 的穿孔 152 内表面的第二卡齿 154 能与第一卡齿 122 位置相对 应卡合即可。此外, 本实用新型的勾状下端 110L 其弯曲的方向亦不限于图 1 所示方向, 相 关技术领域人士可依据实际使用的状况及通常经验改变勾状下端 110L 的弯曲方向。 0049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 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100的槽座本体150上的穿孔152 大小需足以供带状本体 110 的勾状下端 110L 通过, 且设于穿孔内的数个第二卡齿 154 本身 具有弹性, 使带状本体 110 的第一卡齿 122 可以单一方向通过穿孔 1。
29、52 并与第二卡齿 154 相卡合。 0050 在一非限制的实施方式中, 槽座本体 150 的长度约 0.3-6.5 厘米。例如, 约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 5.。
30、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 6.1、 6.2、 6.3、 6.4 或 6.5 厘米。 0051 图 3A 和图 3B 绘示图 1 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100 的操作示意图。 0052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外科医师先将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 100 的带状本体 110 置于个体骨折处 ( 图中未绘示 ), 接着利用勾状下端 110L 分开过个体骨折处与下方的肌肉 组织 ; 接着, 调整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100使其带状本体110的勾状下端110L露出, 再 以一般手术器械 ( 例如, 夹持器 ) 夹住带状本体的勾状下端 110L 。
31、并将其拉回, 随后通过槽 座本体 150 的穿孔 152, 调整适当的环状结构大小后, 拉紧带状本体 110, 并以第二卡齿 122 与槽座本体 150 的第一卡齿 154 卡合而使骨折部位被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 100 固定。 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 100 环绕固定骨折处时, 能尽量服贴于骨头表面, 避免空隙产生 而造成应力分配不均 ( 图 3B)。 0053 需注意的是, 在此实施方式中, 带状本体110仅能以单一方向(即, 箭头所示方向) 通过槽座本体 150。换言之, 带状本体 110 无法以反方向 ( 即, 相反于箭头的方向 ) 移动, 离开槽座本体 150, 因此, 本实用新型。
32、体内固定装置 100 能确实环绕绑定骨折处, 不会松脱 滑落。此外, 在一非必要的实施方式中, 当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 100 被固定于骨折部位 后, 可适实际使用状况, 以剪刀剪除带状本体 110 的勾状下端 100L。 0054 图 4 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200 的操作示意图。本 实施方式的体内固定装置 200 的构造及构件配置方式大致上与图 1 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100 相同, 故, 不另赘述。唯一不同的是, 本实施方式的体内固定装置 200 依据其带状本体 210 长度及第一卡齿 222 的配置, 使得当带状本体 210 穿设经过槽座本体 250 后,。
33、 带状本体 210 的勾状下端 210L 可直接卡合于槽座本体 250 的穿孔 252 与槽座本体壁之间。此一结构 提供了带状本体 210 和槽座本体 250 之间二卡合固定部, 即, 第一卡齿 222 和勾状下端 210 与槽座本体 250 结合的处, 加强带状本体 210 与槽座本体 250 的结合强度。 0055 图 5 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300 的结构剖视图。本 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 300 的构造及构件配置大致上与图 1 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 100 相 同, 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体内固定装置 300 的第一卡齿 322 和第二卡齿 354, 以及带状本 。
34、说 明 书 CN 205041517 U 7 6/6 页 8 体 310 的勾状下端 310L 的配置方向不同。由此可见, 带状本体 310 上的第一卡齿 322 和槽 座本体 350 的第二卡齿 354 于结构上相应设置, 用以相互卡合, 其中第一卡齿 322 并不限于 设置在带状本体 300 的左侧或右侧。再者, 带状本体 310 的勾状下端 310L 亦可随着相关技 术领域人士的通常经验和实际使用状况改变。 再者, 需要注意的是在非限制的实施方式中, 槽座本体350弯曲具有一弧度, 是用以与骨折处贴合, 使槽座本体350抵挡于骨头表面时能 提供较佳的支撑力。 0056 图 6 为依据本实。
35、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 400。本实施方式 所示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 400 所包括的各构件大部分与图 1 所示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 100 相同, 故相同的构件在此不另赘述。 0057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槽座本体450与带状本体410的接合处具有一弧面S。 所述 弧面的弧度为 0.175rad 至 1.4rad。所述弧度 (radian) 为量度单位, 于圆周上截取与半径 (radius) 等长的弧, 其所对应的圆心角称为 1 弧度。以下列公式表示 : 0058 在此实施方式中, 本实用新型体内固定装置 400 加强了槽座本体 450 与带状本体 410 接合处的结构, 使。
36、接合处能更贴近至骨骼, 降低接合处的转应力, 以增强本实用新型体 内固定装置 400 的强度。此外, 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体内固定装置可以由生物 可吸收材料所制成。再者, 在可任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生物可吸收材料选自由海藻酸、 双 相磷酸钙、 磷酸钙、 硫酸钙、 几丁质、 胶原蛋白、 明胶、 氢氧基磷灰石、 聚伸烷酯、 聚酐、 聚酰胺 酯、 聚二氧酮、 聚乙二醇、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 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羟基丁烷酸 - 羟 基戊烷酸共聚物、 聚乙烯酯、 聚乙烯醇和磷酸三钙组成的物质群组中。 0059 本实用新型由生物可吸收材料所制成的体内固定装置, 搭配习知金属制的骨板、。
37、 骨钉或骨髓内钉使用时, 可避免和金属材质的体内固定装置产生金属交互作用, 影响骨折 部位组织的愈合 ; 此外, 本实用新型的体内固定装置可长时间留置于组织内部, 经由人体吸 收代谢后排出体外, 不必再经由外科手术取出, 可减少侵入性手术对患者所造成的痛苦。 0060 虽然上文实施方式中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 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 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 情形下, 当可对其进行各种更动与修饰,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 书所界定的为准。 说 明 书 CN 205041517 U 8 1/6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517 U 9 2/6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517 U 10 3/6 页 11 图 3A 图 3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517 U 11 4/6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517 U 12 5/6 页 13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517 U 13 6/6 页 14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517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