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撞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损伤撞击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210593040.2 (22)申请日 2012.12.31 A61D 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 95 号 (72)发明人 李鹏峰 侯增广 胡进 谭民 洪毅 姜树东 陈翼雄 张峰 王卫群 张军卫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宋焰琴 CN 201112370 Y,2008.09.10, CN 101485597 A,2009.07.22, CN 202105043 U,2012.01.11, CN 20。
2、1542752 U,2010.08.11, CN 101185589 A,2008.05.28, JP 2011005239 A,2011.01.13, CN 201328880 Y,2009.10.21, Khan et al.“ Animal models of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ies” .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1999, 第 49 卷 ( 第 2 期 ), 第 161 172 页 . 姜树东 等 .“实验用脊髓腹侧损伤撞击器的 设计及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第 16 卷 ( 第 7 期 ), (54。
3、) 发明名称 脊髓损伤撞击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侧脊髓损伤撞击装置, 能够对实验动物对象脊髓腹侧进行撞击实验, 造 成腹侧脊髓相应程度的损伤。该装置包括 : XY 运 动平台、 Z 调整机构、 脊髓撞击机构和连接机构, 其中 : 所述 XY 运动平台用于固定实验动物对象, 并对实验对象在 XOY 平面上进行位置调节 ; 所述 脊髓撞击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 Z 调整机构上, 用 于进行脊髓撞击损伤实验 ; 所述 Z 调整机构通过 连接机构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用于固定及调节所 述脊髓撞击机构的位置。本发明装置通过脊髓损 伤模型通过撞击力度、 撞击位移、 撞击持续时间和 脊髓挫伤面积。
4、来表征, 并以一次撞击过程中各时 刻的位置偏移和撞击力度的曲线关系作辅助说 明, 从而取得更为科学和精确的脊髓损伤模拟实 验结果。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严小波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006346 B (45)授权公告日 2015.04.01 CN 103006346 B 1/3 页 2 1.一种脊髓损伤撞击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包括 : XY 运动平台 (1)、 Z 调整机构 (2)、 脊髓撞击机构 (3) 和连接机构 (4), 其中 : 所述 XY 运动。
5、平台 (1) 用于固定实验动物对象, 并对实验对象在 XOY 平面上进行位置调 节, 其包括 : X 运动平台 (21)、 Y 运动平台 (22)、 底板 (9)、 顶运动板 (5)、 实验板底板 (6) 和 实验板 (7) ; 所述 Y 运动平台 (22) 固装于所述底板 (9) 上 ; 所述 X 运动平台 (21) 安装于所 述 Y 运动平台 (22) 直线导轨的滑块上并与所述 Y 运动平台 (22) 垂直 ; 所述顶运动板 (5) 安装于所述X运动平台(21)直线导轨的滑块上 ; 所述实验板底板(6)安装于所述顶运动板 (5) 上 ; 所述实验板 (7) 嵌入到所述实验板底板 (6) 上。
6、, 并与所述实验板底板 (6) 固连在一 起, 用于固定实验动物 ; 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3) 固定安装于所述 Z 调整机构 (2) 上, 用于进行脊髓撞击损伤实 验 ; 所述 Z 调整机构 (2) 通过连接机构 (4) 固定于所述底板 (9) 上, 用于固定及调节所述 脊髓撞击机构 (3) 的位置 ; 所述 X 运动平台 (21) 和 Y 运动平台 (22) 的结构相同, 均包括直流驱动电机与减速器 (10)、 电机座(11)、 同步带(12)、 同步带轮(13)、 轴承座(15)、 同步带张紧座(16)、 直线导轨 (17)、 导轨挡片 (18)、 运动板 (19)、 限位开关固定机构 (。
7、20), 其中 : 所述电机座 (11) 固装于所述运动板 (19) 的一端 ; 所述直流驱动电机与减速器 (10) 固定为一体且安装于所述电机座 (11) 上, 减速器的 输出轴穿过电机座 (11) 的中间孔 ; 所述同步带轮 (13) 的主动轮固装于减速器输出轴的末端, 同步带轮 (13) 的从动轮通 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座 (15) 上 ; 所述同步带 (12) 的两端分别与同步带轮 (13) 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轮齿咬合 ; 所述轴承座(15)两侧有凸键, 嵌入到同步带张紧座(16)的槽中, 且通过螺杆与所述同 步带张紧座 (16) 该槽相背的一侧面固连在一起 ; 所述直线导轨 (17) 。
8、与所述同步带 (12) 平行安装于所述运动板 (19) 上, 所述直线导轨 (17) 的两末端分别安装有导轨挡片 (18), 以防止直线导轨滑块与直线导轨分离 ; 所述限位开关固定机构 (20) 安装于所述运动板 (19) 上, 并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导轨 (17) 的两端, 限位开关则安装于所述限位开关固定机构 (20) 上且可以进行位置调整, 以用 于消除运动平台加工及安装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X 运动平台 (21) 和 Y 运动平台 (22) 还包括同步带夹紧机构 (14), 其一端与同步带 (12) 紧密咬合固连在一起, 另一端与直线导 轨 (17。
9、) 的滑座相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Y 运动平台 (22) 的同步带通过其同 步带夹紧机构与所述 X 运动平台 (21) 的运动板 (19) 固定连接在一起, 从而所述 Y 运动平 台 (22) 的同步带可带动所述 X 运动平台 (21) 沿着相应直线导轨进行运动 ; 而所述 X 运动 平台 (21) 的同步带则通过其同步带夹紧机构 (14) 与所述顶运动板 (5) 的底部固定连接在 一起, 从而所述 X 运动平台 (21) 的同步带可带动所述顶运动板 (5) 沿着相应的直线导轨进 行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Z 调。
10、整机构 (2) 包括 : 直流驱动电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06346 B 2 2/3 页 3 及减速器 (33)、 Z 电机座 (34)、 齿轮 (32)、 齿条 (35)、 齿条固定件 (36)、 直线导轨 (31)、 Z 导 轨座 (39)、 两个 Z 轴角铁件 (37)、 两限位开关固定机构 (40) 以及外壳 (41), 其中 : 所述直流驱动电机及减速器 (33) 安装于所述 Z 电机座 (34) 上, 其减速器输出轴与所 述齿轮 (32) 固连 ; 所述 Z 电机座 (34) 安装于所述连接机构 (4) 上 ; 所述 Z 导轨座 (39) 垂直固装于所述 Z 电机座。
11、 (34) 上, 所述直线导轨 (31) 安装于所述 Z 导轨座 (39) 的中间槽内 ; 所述齿条固定件 (36) 固装于所述直线导轨 (31) 的滑块上 ; 所述齿条 (35) 固装于所述齿条固定件 (36) 的一侧面上, 并与所述齿轮 (32) 啮合在一 起 ; 所述齿轮 (32) 的旋转通过所述齿条 (35) 带动所述直线导轨 (31) 的滑块进行上下运 动, 进而带动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3) 进行 Z 方向上的位置调节 ; 所述两 Z 轴角铁件 (37) 分别安装于所述 Z 导轨座 (39) 的两端 ; 所述两限位开关固定机构 (40) 分别安装在所述两 Z 轴角铁件 (37) 上,。
12、 分别位于所述 直线导轨(31)的上下两端, 而限位开关则分别安装于相应的限位开关固定机构(40)上, 其 位置可调节以消除加工及安装误差 ; 所述外壳 (41) 安装于所述 Z 电机座 (34) 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Z调整机构(2)还包括Z导轨座垫板 (38), 所述 Z 导轨座垫板 (38) 安装于所述 Z 导轨座 (39) 的两端, 用于防止直线导轨滑座滑 出。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3) 包括 : 撞击机构固 定板 (50)、 直动推出电磁铁 (64)、 电磁铁固定座 (65)、 测微头 (71)、 测。
13、微头固定座 (70)、 限 位紧定螺钉 (68)、 位移传感器 (69)、 微型直线导轨 (59)、 微型力传感器 (57)、 力传感器座 (56)、 限位片 (66)、 限位杆座 (53)、 限位杆 (51)、 限位杆紧定件 (52)、 限位杆固定件 (54)、 限位弹簧 (67)、 Z 轴连接座 (55)、 实验滑轨 (63)、 实验滑杆 (58)、 脊髓压片 (61)、 紧定螺钉 (62), 其中 : 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借助螺栓穿过位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后侧的 Z 轴连 接座 (55)、 所述 Z 调整机构 (2) 的齿条固定件 (36), 最终固连于所述 Z 调。
14、整机构 (2) 的直 线导轨 (31) 的滑块上 ; 所述直动推出电磁铁 (64) 通过所述电磁铁固定座 (65) 固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左下侧, 其上端恰好与所述限位片 (66) 的下端相接触 ; 所述微型直线导轨 (59) 安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的右下侧, 其上安装有两个 微型直线滑块, 上侧的直线滑块上安装有所述力传感器座 (56), 下侧的直线滑块上安装有 所述实验滑杆 (58) ; 所述力传感器座 (56) 的下端、 所述力传感器座 (56) 与所述实验滑杆 (58) 之间安装有 所述微型力传感器 (57), 所述力传感器座 (56) 的上端安装有限位片 。
15、(66) ; 所述位移传感器 (69) 固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左上侧, 位于所述直动推出电 磁铁 (64) 上端, 所述限位片 (66) 与所述位移传感器 (69) 的滑动杆固连在一起 ; 所述限位杆座 (53) 固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的右上侧, 所述限位杆 (51) 嵌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06346 B 3 3/3 页 4 到所述限位杆座 (53) 的滑槽内 ; 所述限位杆紧定件 (52)、 限位杆固定件 (54) 分别安装于所述限位杆座 (53) 的上下两 端 ; 所述限位弹簧 (67) 的一端固连于所述限位杆紧定件 (52) 上, 另一端固连。
16、于所述限位 杆 (51) 上, 用于控制限位杆 (53) 复位 ; 所述限位紧定螺钉 (68) 安装于所述限位杆紧定件 (52) 的螺纹孔内 ; 所述测微头 (71) 通过所述测微头固定座 (70) 安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的右 上方顶部 ; 所述实验滑轨 (63) 固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的下部中央 ; 所述脊髓压片 (61) 通过所述紧定螺钉 (62) 安装在所述实验滑轨 (63) 的一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3) 还包括脊髓勾片 (60), 所述脊髓勾片 (60) 通过所述紧定螺钉 (62) 安装于所述实验滑。
17、杆 (58) 上, 其位置可 调节以消除安装误差。 8.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 (4) 包括支架座 (8) 和支 架 (72), 其中, 所述支架座 (8) 固装于所述底板 (9) 的后端, 与所述 X、 Y 运动平台相邻 ; 所 述支架 (72) 安装于所述支架座 (8) 上。 9.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Z 调整机构 (3) 的 Z 电机座 (34) 固 装于所述支架 (72) 上侧的末端槽内, 从而将所述 Z 调整机构 (3) 和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2) 固连于所述支架 (72) 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06。
18、346 B 4 1/5 页 5 脊髓损伤撞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物医学实验装置领域, 尤其是一种脊髓损伤撞击装置, 用于撞击实 验动物的脊髓腹侧以模拟前方脊髓损伤。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动物脊髓损伤撞击实验通常采用重物坠落 (Weight Dropping, WD) 法撞击 脊髓背侧, 具体方法是对麻醉的实验动物进行椎板后路切除, 暴露但不破坏硬脊膜, 然后将 一个已知质量的重物块从一定的高度处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坠落, 撞击在动物脊柱背侧裸露 的硬脊膜上, 造成背侧脊髓一定程度的损伤。由于重物下落有加速度, 但不撕破硬脊膜, 不 切割脊髓, 因而属于动态负荷挫伤型。 损伤。
19、模型用重物质量、 坠落高度和脊髓挫伤面积来表 征。 0003 上述实验方法造成的损伤部位是脊髓背侧, 然而日常生活中由于车祸等原因造成 的脊髓损伤患者多数是腹侧受损, 重物坠落方法对这种情况不能进行很好的模拟。为了弥 补此不足, 本发明设计的实验装置能够撞击脊髓腹侧, 造成腹侧脊髓一定程度的损伤, 损伤 模型通过撞击力度、 撞击位移、 撞击持续时间和脊髓挫伤面积来表征, 并以一次撞击过程中 各时刻的位置偏移和撞击力度的曲线关系作辅助说明, 从而取得更为科学和精确的脊髓损 伤模拟实验结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物脊髓腹侧损伤医学实验装置, 使该装置能自动移动 实验对象并对。
20、准实验撞击机构, 之后模拟脊髓腹侧损伤撞击实验并获取实验数据, 本发明 能够有效地提高动物脊髓损伤实验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脊髓损伤撞击装置, 该装 置包括 : XY 运动平台 1、 Z 调整机构 2、 脊髓撞击机构 3 和连接机构 4, 其中 : 0006 所述 XY 运动平台 1 用于固定实验动物对象, 并对实验对象在 XOY 平面上进行位置 调节, 其包括 : X 运动平台 21、 Y 运动平台 22、 底板 9、 顶运动板 5、 实验板底板 6 和实验板 7 ; 所述 Y 运动平台 22 固装于所述底板 9 上 ; 所述 X 运。
21、动平台 21 安装于所述 Y 运动平台 22 直 线导轨的滑块上并与所述 Y 运动平台 22 垂直 ; 所述顶运动板 5 安装于所述 X 运动平台 21 直线导轨的滑块上 ; 所述实验板底板6安装于所述顶运动板5上 ; 所述实验板7嵌入到所述 实验板底板 6 上, 并与所述实验板底板 6 固连在一起, 用于固定实验动物 ; 0007 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3 固定安装于所述 Z 调整机构 2 上, 用于进行脊髓撞击损伤实 验 ; 0008 所述 Z 调整机构 2 通过连接机构 4 固定于所述底板 9 上, 用于固定及调节所述脊 髓撞击机构 3 的位置。 0009 本发明装置利用直动推出电磁铁进行模。
22、拟撞击实验, 利用测微头机构设定最大撞 击位移, 并通过微型力传感器、 直线位移传感器来实时测量实验数据, 使脊髓损伤实验实现 说 明 书 CN 103006346 B 5 2/5 页 6 量化处理。脊髓损伤模型通过撞击力度、 撞击位移、 撞击持续时间和脊髓挫伤面积来表征, 并以一次撞击过程中各时刻的位置偏移和撞击力度的曲线关系作辅助说明, 从而取得更为 科学和精确的脊髓损伤模拟实验结果。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0011 图 2a 和图 2b 是本发明 XY 运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 0012 图 3 是本发明 Z 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 4 是。
23、本发明脊髓撞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 并参照 附图, 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脊髓损伤撞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 所述脊髓损伤 撞击装置包括 : XY 运动平台 1、 Z 调整机构 2、 脊髓撞击机构 3 和连接机构 4, 其中 : 0016 所述 XY 运动平台 1 用于固定实验动物对象, 且在默认笛卡尔坐标系下, 对实验对 象在 XOY 平面上进行位置调节, 其包括 : X 运动平台 21、 Y 运动平台 22、 底板 9、 顶运动板 5、 实验板底板 6 和。
24、实验板 7, 如图 2a 和图 2b 所示 ; 0017 所述 X/Y 两个运动平台的结构相同。以 X 运动平台为例, 其分别包括直流驱动电 机与减速器 10、 电机座 11、 同步带 12、 同步带轮 13、 同步带夹紧机构 14、 轴承座 15、 同步带 张紧座 16、 直线导轨 17、 导轨挡片 18、 运动板 19、 限位开关固定机构 20, 其中 : 0018 所述电机座 11 固装于所述运动板 19 的一端 ; 0019 所述直流驱动电机与减速器 10 固定为一体且安装于所述电机座 11 上, 减速器的 输出轴穿过电机座 11 的中间孔 ; 0020 所述同步带轮 13 的主动轮固。
25、装于减速器输出轴的末端, 同步带轮 13 的从动轮通 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座 15 上 ; 0021 所述同步带 12 的两端分别与同步带轮 13 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轮齿咬合 ; 0022 同步带夹紧机构 14 一端与同步带 12 紧密咬合固连在一起, 另一端则与直线导轨 17 的滑座相固连 ( 比如通过螺钉 ) ; 0023 所述轴承座 15 两侧有凸键 ( 比如方形凸键 ), 嵌入到同步带张紧座 16 的槽中, 所 述同步带张紧座 16 与该槽相背的一侧面设有多个螺纹孔 ( 比如三个 ), 以通过相应的螺杆 将轴承座 15 与所述同步带张紧座 16 连接在一起, 并通过螺杆来调节所述轴承座 。
26、15 的位置 以控制同步带的松紧度 ; 0024 所述直线导轨17与所述同步带12平行安装于所述运动板19上, 所述直线导轨17 的两末端分别安装有导轨挡片 18, 以防止直线导轨滑块与直线导轨分离 ; 0025 所述限位开关固定机构 20 安装于所述运动板 19 上, 并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导轨 17 的两端, 限位开关则安装于所述限位开关固定机构 20 上且可以进行位置调整, 以用于消除 运动平台加工及安装误差。 0026 所述 Y 运动平台 22 固装于所述底板 9 上, 并与所述底板 9 带把手槽的侧边平行 ; 说 明 书 CN 103006346 B 6 3/5 页 7 0027 所述 。
27、X 运动平台 21 安装于所述 Y 运动平台 22 直线导轨的滑块上并与所述 Y 运动 平台 22 垂直 ; 0028 所述顶运动板 5 安装于所述 X 运动平台 21 直线导轨的滑块上 ; 0029 同时所述 Y 运动平台 22 的同步带通过其同步带夹紧机构与所述 X 运动平台 21 的 运动板 19 固定连接在一起 ( 比如通过螺钉 ), 从而所述 Y 运动平台 22 的同步带可带动所 述 X 运动平台 21 沿着相应直线导轨进行运动 ; 而所述 X 运动平台 21 的同步带则通过其同 步带夹紧机构 14 与所述顶运动板 5 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 ( 比如通过螺钉 ), 从而所述 X 运动。
28、平台 21 的同步带可带动所述顶运动板 5 沿着相应的直线导轨进行运动 ; 0030 所述实验板底板 6 安装于所述顶运动板 5 上 ; 0031 所述实验板 7 嵌入到所述实验板底板 6 上, 所述实验板 7 的四角留有螺纹孔, 以通 过螺杆将所述实验板 7 与所述实验板底板 6 固连在一起, 用于固定实验动物 ; 0032 所述脊髓撞击机构3固定安装于所述Z调整机构2上(比如通过螺栓), 用于进行 脊髓撞击损伤实验, 实现脊髓撞击损伤、 脊髓最大撞击损伤程度设置及限位、 撞击位移与撞 击力量实时测量, 取得科学和精确的脊髓损伤模拟实验结果。所述 Z 调整机构 2 通过连接 机构 4 固定于。
29、所述底板 9 上, 使之与 XY 运动平台 1 的相对位置固定, 所述 Z 调整机构 2 用 于固定及调节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3 的位置, 特别是固定及调节实验脊髓勾片和脊髓压片末 端在 Z 方向上的位置。 0033 图 3 是本发明 Z 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3 所示, 所述 Z 调整机构 2 包括 : 直 流驱动电机及减速器 33、 Z 电机座 34、 齿轮 32、 齿条 35、 齿条固定件 36、 直线导轨 31、 Z 导轨 座 39、 Z 导轨座垫板 38、 两个 Z 轴角铁件 37、 两限位开关固定机构 40 以及外壳 41, 其中 : 0034 所述直流驱动电机及减速器 33。
30、 安装于所述 Z 电机座 34 上, 其减速器输出轴与所 述齿轮 32 固连 ; 0035 所述 Z 电机座 34 安装于图 1 所示的连接机构 4 上 ; 0036 所述 Z 导轨座 39 垂直固装于所述 Z 电机座 34 上, 所述直线导轨 31 安装于所述 Z 导轨座 39 的中间槽内 ; 0037 所述齿条固定件 36 固装于所述直线导轨 31 的滑块上, 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3 通过 四根螺栓穿过所述齿条固定件 36 也固接于所述直线导轨 31 的滑块上 ; 0038 所述齿条 35 通过其两端的螺纹孔固装于所述齿条固定件 36 的一侧面上, 并与所 述齿轮 32 啮合在一起 ; 00。
31、39 所述齿轮 32 的旋转通过所述齿条 35 带动所述直线导轨 31 的滑块进行上下运动, 进而带动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3 进行 Z 方向上的位置调节 ; 0040 所述两 Z 轴角铁件 37 分别安装于所述 Z 导轨座 39 的两端, 其上分别具有四个螺 纹孔, 用于固装所述外壳 41 ; 0041 所述 Z 导轨座垫板 38 安装于所述 Z 导轨座 39 的两端, 用于防止直线导轨滑座滑 出 ; 0042 所述两限位开关固定机构 40 分别安装在所述两 Z 轴角铁件 37 上, 分别位于所述 直线导轨31的上下两端, 而限位开关则分别安装于相应的限位开关固定机构40上, 其位置 可调节以消。
32、除加工及安装误差 ; 0043 所述外壳 41 安装于所述 Z 电机座 34 上。 说 明 书 CN 103006346 B 7 4/5 页 8 0044 图 4 是本发明脊髓撞击机构 3 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4 所示, 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3 包括 : 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直动推出电磁铁 64、 电磁铁固定座 65、 测微头 71、 测微头固定座 70、 限位紧定螺钉68、 位移传感器69、 微型直线导轨59、 微型力传感器57、 力传感器座56、 限 位片 66、 限位杆座 53、 限位杆 51、 限位杆紧定件 52、 限位杆固定件 54、 限位弹簧 67、 Z 轴连 接座 55、 实。
33、验滑轨 63、 实验滑杆 58、 脊髓压片 61、 脊髓勾片 60、 紧定螺钉 62, 其中 : 0045 为了使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3 与所述 Z 调整机构 2 保持一定间隙, 所述撞击机构固 定板50用四根螺栓穿过位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50后侧的所述Z轴连接座55, 以及所述Z 调整机构 2 的所述齿条固定件 36, 最终固连于所述 Z 调整机构 2 的直线导轨 31 的滑块上 ; 0046 所述直动推出电磁铁64通过所述电磁铁固定座65固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50 左下侧, 其上端恰好与所述限位片 66 的下端相接触 ; 0047 所述微型直线导轨 59 安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的。
34、右下侧, 其上安装有两个 微型直线滑块, 上侧的直线滑块上安装有所述力传感器座 56, 下侧的直线滑块上安装有所 述实验滑杆 58 ; 0048 所述力传感器座 56 的下端、 所述力传感器座 56 与所述实验滑杆 58 之间安装有所 述微型力传感器 57, 所述力传感器座 56 的上端安装有限位片 66 ; 0049 所述位移传感器 69 固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左上侧, 位于所述直动推出电 磁铁 64 上端, 所述限位片 66 与所述位移传感器 69 的滑动杆固连在一起 ; 0050 所述限位杆座 53 固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的右上侧, 所述限位杆 51 嵌入到 所述限位。
35、杆座 53 的滑槽内 ; 0051 所述限位杆紧定件 52、 限位杆固定件 54 分别安装于所述限位杆座 53 的上下两 端 ; 0052 所述限位弹簧 67 的一端固连于所述限位杆紧定件 52 上、 另一端固连于所述限位 杆 51 上, 用于控制限位杆 53 复位 ; 0053 所述限位紧定螺钉 68 安装于所述限位杆紧定件 52 的螺纹孔内 ; 0054 所述测微头 71 通过所述测微头固定座 70 安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的右上 方顶部 ; 0055 所述实验滑轨 63 固装于所述撞击机构固定板 50 的下部中央 ; 0056 所述脊髓压片 61 通过所述紧定螺钉 62 安装在所。
36、述实验滑轨 63 的一侧面上 ; 0057 所述脊髓勾片 60 通过所述紧定螺钉 62 安装于所述实验滑杆 58 上, 其位置可调节 以消除安装误差。 0058 所述连接机构 4 包括支架座 8 和支架 72, 如图 2(b) 所示。其中, 所述支架座 8 固 装于所述底板 9 的后端, 与所述 X、 Y 运动平台相邻 ; 所述支架 72 安装于所述支架座 8 上, 所 述 Z 调整机构 3 的 Z 电机座 34 固装于所述支架 72 上侧的末端槽内, 从而将所述 Z 调整机 构 3 和所述脊髓撞击机构 2 固连于所述支架 72 上。 0059 本发明的脊髓损伤撞击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 直。
37、动推出电磁铁 64 通电时, 其输 出轴向上快速推出, 推动限位片 66, 继而带动与直线导轨上部滑块连接的力传感器座 56 ; 由于与直线导轨下部滑块连接的实验滑杆58的勾条与力传感器座56上安装的微型力传感 器 57 相接触, 因而实验滑杆 58 亦跟着在实验滑轨 63 内向上滑动, 进而使实验滑轨 63 下端 安装的脊髓勾片 60 快速向上运动, 对放置于脊髓压片 61 与脊髓勾片 60 之间的实验对象 说 明 书 CN 103006346 B 8 5/5 页 9 (动物脊髓)的腹侧形成撞击, 并通过读取微型力传感器57的信号即可获取脊髓撞击数据 ; 当撞击发生时, 限位片 66 向上快。
38、速移动直到与限位杆 53 相接触, 限位片 66 的最大移动位 移由限位杆 53 的下端位置决定, 而通过调节测微头 71 可调节限位杆 53 的上下位置, 即限 位杆 53 的下端与限位片 66 之间的距离, 限位杆 53 的下端位置调节完成后旋紧限位紧定螺 钉 68, 以消除撞击实验时测微头的受力, 保护测微头 ; 而限位弹簧 67 的存在使得限位杆 53 能够复位 ; 另外, 位移传感器 69 滑动杆末端通过螺纹与限位片 66 固连在一起, 从而通过测 量限位片66的位移来测量脊髓撞击机构3末端脊髓勾片60的实时位移 ; 同时, 通过选用不 同尺寸的脊髓勾片 60 和脊髓压片 61 可以。
39、实现对脊髓撞击挫伤面积的控制。 0060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 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凡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006346 B 9 1/4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06346 B 10 2/4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06346 B 11 3/4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06346 B 12 4/4 页 1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06346 B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