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的按摩装置.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699346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554324.7

申请日:

20101009

公开号:

CN201806902U

公开日:

201104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H15/00,A61H7/00

主分类号:

A61H15/00,A61H7/00

申请人:

力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科伯,方孟隆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县

优先权:

CN201020554324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惠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摩椅的按摩装置,该按摩装置具有一机架,该机架上设有一第一动作机构、一第二动作机构、一第三动作机构以及一对摆臂机构,其中第一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一动作部,第一动作部连接有两个偏摆结构及一推杆,第二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二动作部,第二动作部连接有两个摆动结构,第三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三动作部,一对摆臂机构具有多个滚轮及两连接部,两连接部与两推杆受偏摆结构带动,摆臂上开设有顶推部,并于摆动结构上设有挡止部,顶推部与挡止部间设有压力装置,压力装置可传达摆动结构带动至摆臂机构产生按摩动作,且压力装置可增压或泄压借以增加摆臂的按摩压力及减震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按摩椅的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具有一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背板,所述背板两侧各连接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该机架上设有一第一动作机构、一第二动作机构、一第三动作机构以及一对摆臂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一动作部,所述马达连接所述第一动作部,所述第一动作部连接有两个偏摆结构,各所述偏摆结构连接有一推杆,所述第二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二动作部,所述马达连接所述第二动作部,所述第二动作部连接有两个摆动结构,所述第三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三动作部,所述第三动作部设有一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为能转动于所述按摩椅内的轨道上并带动所述按摩装置整体于所述按摩椅内部移动的转动齿轮,该一对摆臂机构具有两相对的摆臂,该两相对的摆臂上具有多个滚轮及各具有一连接部,该两连接部连接该两推杆并于连接该两推杆的另一侧装设有多个所述滚轮,该两推杆相对于各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该偏摆结构连接,所述推杆为能受所述偏摆结构带动进行动作的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上开设有顶推部,所述摆动结构上设有挡止部,所述顶推部与挡止部间设有压力装置,能增压或泄压的所述压力装置能传达所述摆动结构的动作至所述摆臂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作机构的马达一端具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动作部的第一受动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作机构的马达一端具有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动作部的第二受动端,该第二动作机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作部连接一第二换向齿轮组再延伸连接所述第二受动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作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换向齿轮组的另一端则套设有一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组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作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二动作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三动作机构的马达一端具有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一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连接一第三动作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作部一端连接一第三换向齿轮组,再延伸连接一第三受动端,所述第三受动端与所述传动带套设并能由所述第三输出端带动运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作部相对于所述第三换向齿轮组于所述第一侧板则套设有一第三轴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及顶推部开设有固定孔或开口,所述压力装置为透过流体介质增压的装置或具减震效果的弹性增压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椅的按摩装置,特别为指一种通过压力装置的设置进而增加按摩舒适性及减震效果的功效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公告号第I326595号「按摩机按摩装置的角度调整机构」的发明的说明书所揭露的相关技术,在该机构中所揭示的结构设计可清楚得知其按摩动作主要为由马达带动其揉搓轴经摆臂带动上按摩滚轮及下按摩滚轮进行预设的按摩动作,在所揭露的技术中可清楚得知,该案按摩装置于运作时,该摆臂的按摩行程唯受限于揉搓轴及其传动结构的最大运作范围,因此无法完全浮贴于人体的按摩的各部位,因此对于人体背部凹限较大的部位,经常会产生滚轮按摩力道过小的缺点,又该案结构的连动为通过机械结构直接产生动作,其力道传导过于直接反应于人体,因此常感受到按摩椅的按摩力道过于僵硬,甚至产生不适感,反降低按摩椅所的按摩舒适感,显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椅的按摩装置,通过压力装置的设置进而增加按摩舒适性及减震效果的功效。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摩椅的按摩装置,该按摩装置具有一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背板,所述背板两侧各连接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该机架上设有一第一动作机构、一第二动作机构、一第三动作机构以及一对摆臂机构,其中该第一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一动作部,该马达连接该第一动作部,该第一动作部连接有两个偏摆结构,各偏摆结构连接有一推杆,该第二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二动作部,该马达连接该第二动作部,该第二动作部连接有两个摆动结构,该第三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三动作部,该第三动作部设有一转动齿轮,该转动齿轮可转动于按摩椅内预设的轨道上带动按摩装置整体于按摩椅内部移动,该一对摆臂机构具有两相对的摆臂,该两相对的摆臂上具有多个滚轮及各具有一连接部,该两连接部为连接前述的两推杆并于连接该两推杆的另一侧装设有前述多个滚轮,该两推杆相对于各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该偏摆结构连接,使其可受偏摆结构带动进行预设的动作;其中,所述的摆臂上开设有顶推部,并于该摆动结构上设有挡止部,该顶推部与挡止部间设有压力装置,该压力装置可传达摆动结构带动至摆臂机构产生按摩动作,且压力装置可增压或泄压借以增加摆臂的按摩压力及减震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作机构的马达一端具有第一输出端,该第一输出端再连接该第一动作部的第一受动端;第二动作机构的马达一端具有第二输出端,该第二输出端再连接该第二动作部的第二受动端,该第二动作机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第二动作部连接一第二换向齿轮组再延伸连接该第二受动端;第二动作部相对于该第二换向齿轮组的另一端则套设有一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组设于第二侧板上;第三动作机构相对于该第二动作机构设置于第二侧板上,该第三动作机构的马达一端具有第三输出端,该第三输出端连接一传动带,该传动带连接一第三动作部;该第三动作部一端连接一第三换向齿轮组,再延伸连接一第三受动端,该第三受动端与前述的传动带套设并能由第三输出端带动运转;该第三动作部相对于该第三换向齿轮组于第一侧板上则套设有一第三轴承;该挡止部及顶推部为开设有特定的固定孔或开口等结构,该压力装置可为液压等透过流体介质增压的装置或具减震效果的弹性增压装置,使增压按摩时得兼具舒适性与减震的按摩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通过设置压力装置,能增加按摩舒适性及减震效果的功效,并且透过气压杆具有减震效果的特点,使得该摆臂机构的摆动更加舒适,避免机械动作所产生的生硬动作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另一角度立体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另一角度立体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背面角度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另一侧视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实施动作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    机架              11    背板

12    第一侧板          13    第二侧板

2     第一动作机构      201   第一输出端

202   传动带            20    马达

21    第一动作部        211   第一受动端

212   偏摆结构          213   推杆

3     第二动作机构      301   第二输出端

302   传动带            30    马达

31    第二动作部        311   第二受动端

312   摆动结构          313   挡止部

314   第二换向齿轮组    315   第二轴承

4     第三动作机构      401   第三输出端

402   传动带            40    马达

41    第三动作部        411   第三受动端

412   转动齿轮          413   第三换向齿轮组

415   第三轴承

50    摆臂机构          51    滚轮

52    摆臂              53    压力装置

531   进压接口          54    连接部

55    顶推部

60    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按摩椅的按摩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各组装状态图,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按摩动作机构多沿用前案发明中按摩装置的动作原理,其中本实用新型主要仍以一背板11为机架10的主体,并于该背板11两侧各连接有一第一侧板12及第二侧板13,在该前述的各背板11及第一侧板12及第二侧板13上开设有多个预设位置的固定孔及开口,所述固定孔及开口供本实用新型按摩装置的各主要按摩动作结构固定其上,借以进行预设的动作行程;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按摩动作结构主要为具有一第一动作机构2、一第二动作机构3、一第三动作机构4以及一对摆臂机构50;其中该第一动作机构2定位于该背板11底部水平位置上,该第一动作机构2具有一马达20,该马达20的一端具有第一输出端20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输出端201为一传动带滚轮,借以连接一传动带202进行动力输出,该传动带202一侧再套接一第一动作部21,该第一动作部21为一转轴传动结构,其一端连接有一第一受动端211,该第一受动端211同样为一传动带滚轮,与前述的传动带202套设后受其带动运转,其中该第一受动端211与第一输出端201的滚轮圆径比例依据所需的运转速度与马达20的运转速度而有不同的圆径搭配比例的设计,马达20的运转速度则受按摩椅的控制系统控制,而该第一动作部21上另连接有两个偏摆结构212,该两个偏摆结构212主要为相对称的枢接于该第一动作部21中间转动部位上,利用该两个偏摆结构212内部的曲转结构搭配(如凸轮或曲轴等)于受该第一动作部21转动时产生相对偏摆动作,而该两个偏摆结构212各延伸有一相对应的推杆213,借以使该两个偏摆结构212摆动时传动至前端动作;该第二动作机构3为设置于一侧的第一侧板12上,该第二动作机构3具有一马达30,该马达30的一端具有第二输出端30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输出端301亦为一传动带滚轮,其连接一传动带302进行动力输出,该传动带302一侧再连接一第二动作部31,该第二动作部31为一转轴传动结构,其一端连接一第二换向齿轮组314后,再延伸连接第二受动端311,其中该第二受动端311透过其所连结的该第二换向齿轮组314的内部锥斜齿轮搭配进行动力传导,而该第二受动端311为一传动带滚轮,与前述的传动带302套设后受其带动运转,其中该第二受动端311与第二输出端301的滚轮圆径比例依据所需的运转速度与马达30的运转速度而有不同的圆径搭配比例的设计,马达30的运转速度则受按摩椅的控制系统控制,而该第二动作部31的转轴相对于该第二换向齿轮组314的另一端则套设有一第二轴承315,该第二轴承315组设于第二侧板13上以形成两端的水平支撑,该第二动作部31的转轴上连接有两个摆动结构312,该两个摆动结构312主要为相对称的枢接于该第二动作部31中间转动部位上,其主要是利用该两个摆动结构312内部的曲转结构搭配(如凸轮或曲轴等),进而于该第二动作部31转动时产生相对摆动动作,而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另于该两个摆动结构312上各增设有一挡止部313,本实用新型的该挡止部313主要为提供一装设物件的面积,并且依待固定的结构开设有特定的固定孔或开口等搭配性结构;该第三动作机构4为设置于第二侧板13上,该第三动作机构4与第二动作机构3同样具有一马达40,该马达40的一端具有第三输出端401,该第三输出端401亦为一传动带滚轮并连接一传动带402进行动力输出,该传动带402一侧再连接一第三动作部41,该第三动作部41同为一转轴传动结构,其一端连接一第三换向齿轮组413后,再延伸连接一第三受动端411,其中第三受动端411透过其所连结的该第三换向齿轮组413的内部锥斜齿轮搭配进行动力传导,而该第三受动端411为一传动带滚轮,与前述的传动带402套设后受其带动运转,而本实用新型的马达40与该第三换向齿轮组413的设置位置恰与前述的马达30与该第二换向齿轮组314呈现相对但高低位置相反的组设,借以使该第三动作部41设置于该第二动作部31下方,此设计有助于缩减整体结构的组设体积,增大使用空间,其中该第三受动端411与第三输出端401的滚轮圆径比例依据所需的运转速度与马达40的运转速度而有不同的圆径搭配比例的设计,马达40的运转速度则受按摩椅的控制系统控制,而该第三动作部41的转轴相对于该第三换向齿轮组413的位置在第一侧板12上则套设有一第三轴承415以形成两端的水平支撑,并于该第三动作部41穿设于该第三轴承415外设有一转动齿轮412,该转动齿轮412可转动于按摩椅内预设的轨道上带动按摩装置整体于按摩椅内部移动;该一对摆臂机构50主要具有两相对的摆臂52,该摆臂52呈展开的臂形并于各上下两端轴接有滚轮51,本实用新型更于该两摆臂52一位置处分别设有一顶推部55,该顶推部亦为提供一装设物件的面积,并且依待固定的结构开设有特定的固定孔或开口等搭配性结构,其中所述顶推部55与前述的挡止部313间设置有一压力装置53,该压力装置53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为一气压杆,该压力装置53的一端具有一进压接口531穿设于该挡止部313上借以连接气管(图未示),透过气管的气体输送及泄压,可使该压力装置53随之膨胀推顶顶推部55向前动作或泄除压力使顶推部55向后退而产生更大的按摩动作行程,而该摆臂52上各具有一连接部54供与前述的推杆213固定,其中该两连接部54为连接前述的两推杆213,并于连接该两推杆213的另一侧装设有前述多个滚轮51,该两推杆213相对于各连接部54的另一端与该偏摆结构212连接,使其可受偏摆结构212带动进行预设的动作。

请再参阅图6至图9的动作位置图,当压力装置53未进行增压时的位置,此时该摆臂机构50可由该两个偏摆结构212通过前述的推杆213的推动及该两个摆动结构312透过挡止部313经压力装置53至顶推部55的带动进而产生对人体的前后及左右的摆动动作,再通过第三动作机构4透过转动齿轮412可于连接按摩椅内预设的轨道60进行高度调整,此时经过按摩椅的程序控制即可使摆臂机构50的各滚轮51依据系统设定进行上、下、左、右、前及后的按摩动作,然若使用者欲增加滚轮51对人体按摩压力时,则可通过该压力装置53的增压扩张于该挡止部313与顶推部55,使得该摆臂机构50上端的滚轮51能更向人体背部凹陷处推展,并且通过该压力装置53为气压的增压设计,使得增压的压力较为舒适,且各部位皆能完整的按摩,进而产生近似人力按摩的感受,又通过该压力装置53为介于该挡止部313与顶推部55间的设计,可透过气压杆较具减震效果的特点,使得该摆臂机构50的摆动更加舒适,避免机械动作所产生的生硬动作感。

该挡止部313与顶推部55的位置设置并不局限于前述揭示的组设位置,其主要特征为设置于第一动作部21或第二动作部31上,使挡止部313能受推动进而连动该压力装置53推顶顶推部55至该摆臂机构50动作;又该压力装置53亦可为液压等透过流体介质增压的装置或具减震效果的弹性增压装置,使增压按摩时得兼具舒适性与减震的按摩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按摩椅的按摩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按摩椅的按摩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按摩椅的按摩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摩椅的按摩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椅的按摩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0690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4.27 CN 201806902 U *CN201806902U* (21)申请号 201020554324.7 (22)申请日 2010.10.09 A61H 15/00(2006.01) A61H 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力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县 (72)发明人 陈科伯 方孟隆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董惠石 (54) 实用新型名称 按摩椅的按摩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摩椅的按摩装置, 该 按摩装置具。

2、有一机架, 该机架上设有一第一动作 机构、 一第二动作机构、 一第三动作机构以及一对 摆臂机构, 其中第一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 一 第一动作部, 第一动作部连接有两个偏摆结构及 一推杆, 第二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 一第二动 作部, 第二动作部连接有两个摆动结构, 第三动作 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 一第三动作部, 一对摆臂机 构具有多个滚轮及两连接部, 两连接部与两推杆 受偏摆结构带动, 摆臂上开设有顶推部, 并于摆动 结构上设有挡止部, 顶推部与挡止部间设有压力 装置, 压力装置可传达摆动结构带动至摆臂机构 产生按摩动作, 且压力装置可增压或泄压借以增 加摆臂的按摩压力及减震使用。 (5。

3、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9 页 CN 201806907 U1/1 页 2 1. 一种按摩椅的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具有一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背板,所述 背板两侧各连接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该机架上设有一第一动作机构、一第二动作机 构、一第三动作机构以及一对摆臂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 一动作部,所述马达连接所述第一动作部,所述第一动作部连接有两个偏摆结构,各所 述偏摆结构连接有一推杆,所述第二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二动作部,所述马 达连接所述第二动作部,所述第二动作部。

4、连接有两个摆动结构,所述第三动作机构至少 具有一马达、一第三动作部,所述第三动作部设有一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为能转动 于所述按摩椅内的轨道上并带动所述按摩装置整体于所述按摩椅内部移动的转动齿轮, 该一对摆臂机构具有两相对的摆臂,该两相对的摆臂上具有多个滚轮及各具有一连接 部,该两连接部连接该两推杆并于连接该两推杆的另一侧装设有多个所述滚轮,该两推 杆相对于各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该偏摆结构连接,所述推杆为能受所述偏摆结构带动 进行动作的推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臂上开设有顶推部,所述摆动结构上设有挡止 部,所述顶推部与挡止部间设有压力装置,能增压或泄压的所述压力装置能传达所述摆 动结构的动作至。

5、所述摆臂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作机构的马达一 端具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动作部的第一受动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作机构的马达一 端具有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动作部的第二受动端,该第二动作机 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作部连接一第二 换向齿轮组再延伸连接所述第二受动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作部相对于所述 第二换向齿轮组的另一端则套设有一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组设于所。

6、述第二侧板上。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作机构相对于 所述第二动作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三动作机构的马达一端具有第三输出 端,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一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连接一第三动作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作部一端连接一 第三换向齿轮组,再延伸连接一第三受动端,所述第三受动端与所述传动带套设并能由 所述第三输出端带动运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作部相对于所述 第三换向齿轮组于所述第一侧板则套设有一第三轴承。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其特征。

7、在于,所述挡止部及顶推部开设 有固定孔或开口,所述压力装置为透过流体介质增压的装置或具减震效果的弹性增压装 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1/5 页 3 按摩椅的按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椅的按摩装置,特别为指一种通过压力装置的设置进 而增加按摩舒适性及减震效果的功效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公告号第I326595号按摩机按摩装置的角度调整机构的 发明的说明书所揭露的相关技术,在该机构中所揭示的结构设计可清楚得知其按摩动作 主要为由马达带动其揉搓轴经摆臂带动上按摩滚轮及下按摩滚轮进。

8、行预设的按摩动作, 在所揭露的技术中可清楚得知,该案按摩装置于运作时,该摆臂的按摩行程唯受限于揉 搓轴及其传动结构的最大运作范围,因此无法完全浮贴于人体的按摩的各部位,因此对 于人体背部凹限较大的部位,经常会产生滚轮按摩力道过小的缺点,又该案结构的连动 为通过机械结构直接产生动作,其力道传导过于直接反应于人体,因此常感受到按摩椅 的按摩力道过于僵硬,甚至产生不适感,反降低按摩椅所的按摩舒适感,显有改善的空 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椅的按摩装置,通过压力装置的设置进 而增加按摩舒适性及减震效果的功效。 0004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摩椅的按摩装置,该。

9、按摩装置具有一机架,所述 机架具有一背板,所述背板两侧各连接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该机架上设有一第一动 作机构、一第二动作机构、一第三动作机构以及一对摆臂机构,其中该第一动作机构至 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一动作部,该马达连接该第一动作部,该第一动作部连接有两个偏 摆结构,各偏摆结构连接有一推杆,该第二动作机构至少具有一马达、一第二动作部, 该马达连接该第二动作部,该第二动作部连接有两个摆动结构,该第三动作机构至少具 有一马达、一第三动作部,该第三动作部设有一转动齿轮,该转动齿轮可转动于按摩椅 内预设的轨道上带动按摩装置整体于按摩椅内部移动,该一对摆臂机构具有两相对的摆 臂,该两相对的摆臂上具有多个。

10、滚轮及各具有一连接部,该两连接部为连接前述的两推 杆并于连接该两推杆的另一侧装设有前述多个滚轮,该两推杆相对于各连接部的另一端 与该偏摆结构连接,使其可受偏摆结构带动进行预设的动作 ;其中,所述的摆臂上开设 有顶推部,并于该摆动结构上设有挡止部,该顶推部与挡止部间设有压力装置,该压力 装置可传达摆动结构带动至摆臂机构产生按摩动作,且压力装置可增压或泄压借以增加 摆臂的按摩压力及减震使用。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作机构的马达一端具有第一输出端,该第一输出端再连接 该第一动作部的第一受动端 ;第二动作机构的马达一端具有第二输出端,该第二输出端 再连接该第二动作部的第二受动端,该第二动作机构为。

1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上 ;第二动 作部连接一第二换向齿轮组再延伸连接该第二受动端 ;第二动作部相对于该第二换向齿 说 明 书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2/5 页 4 轮组的另一端则套设有一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组设于第二侧板上 ;第三动作机构相对 于该第二动作机构设置于第二侧板上,该第三动作机构的马达一端具有第三输出端,该 第三输出端连接一传动带,该传动带连接一第三动作部 ;该第三动作部一端连接一第三 换向齿轮组,再延伸连接一第三受动端,该第三受动端与前述的传动带套设并能由第三 输出端带动运转 ;该第三动作部相对于该第三换向齿轮组于第一侧板上则套设有一第三 轴承 。

12、;该挡止部及顶推部为开设有特定的固定孔或开口等结构,该压力装置可为液压等 透过流体介质增压的装置或具减震效果的弹性增压装置,使增压按摩时得兼具舒适性与 减震的按摩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椅的按摩装置通过设置压力装置,能增加按摩舒适性及 减震效果的功效,并且透过气压杆具有减震效果的特点,使得该摆臂机构的摆动更加舒 适,避免机械动作所产生的生硬动作感。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08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0009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另一角度立体动作示意图。 0010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3、的结构另一角度立体动作示意图。 0011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背面角度局部立体示意图。 0012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3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另一侧视动作示意图。 0014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5 图 9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实施动作示意图。 0016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 0017 10 机架 11 背板 0018 12 第一侧板 13 第二侧板 0019 2 第一动作机构 201 第一输出端 0020 202 传动带 20 马达 0021 21 第一动作部 211 第一受动端 0022 212 偏摆。

14、结构 213 推杆 0023 3 第二动作机构 301 第二输出端 0024 302 传动带 30 马达 0025 31 第二动作部 311 第二受动端 0026 312 摆动结构 313 挡止部 0027 314 第二换向齿轮组 315 第二轴承 0028 4 第三动作机构 401 第三输出端 0029 402 传动带 40 马达 0030 41 第三动作部 411 第三受动端 0031 412 转动齿轮 413 第三换向齿轮组 0032 415 第三轴承 说 明 书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3/5 页 5 0033 50 摆臂机构 51 滚轮 0034 5。

15、2 摆臂 53 压力装置 0035 531 进压接口 54 连接部 0036 55 顶推部 0037 60 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 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 0039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按摩椅的按摩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各组装状态 图,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按摩动作机构多沿用前案发明中按摩装置的动作原理,其中本实 用新型主要仍以一背板 11 为机架 10 的主体,并于该背板 11 两侧各连接有一第一侧板 12 及第二侧板 13,在该前述的各背板 11 及第一侧板 12 及第二侧板 13 上开设有多个预设位 置的。

16、固定孔及开口,所述固定孔及开口供本实用新型按摩装置的各主要按摩动作结构固 定其上,借以进行预设的动作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按摩动作结构主要为具有一第一 动作机构 2、一第二动作机构 3、一第三动作机构 4 以及一对摆臂机构 50 ;其中该第一动 作机构 2 定位于该背板 11 底部水平位置上,该第一动作机构 2 具有一马达 20,该马达 20 的一端具有第一输出端 20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输出端 201 为一传动带滚轮,借以 连接一传动带202进行动力输出,该传动带202一侧再套接一第一动作部21,该第一动作 部21为一转轴传动结构,其一端连接有一第一受动端211,该第一受动端211同。

17、样为一传 动带滚轮,与前述的传动带202套设后受其带动运转,其中该第一受动端211与第一输出 端 201 的滚轮圆径比例依据所需的运转速度与马达 20 的运转速度而有不同的圆径搭配比 例的设计,马达20的运转速度则受按摩椅的控制系统控制,而该第一动作部21上另连接 有两个偏摆结构 212,该两个偏摆结构 212 主要为相对称的枢接于该第一动作部 21 中间 转动部位上,利用该两个偏摆结构 212 内部的曲转结构搭配 ( 如凸轮或曲轴等 ) 于受该第 一动作部 21 转动时产生相对偏摆动作,而该两个偏摆结构 212 各延伸有一相对应的推杆 213,借以使该两个偏摆结构 212 摆动时传动至前端动。

18、作 ;该第二动作机构 3 为设置于一 侧的第一侧板12上,该第二动作机构3具有一马达30,该马达30的一端具有第二输出端 30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输出端 301 亦为一传动带滚轮,其连接一传动带 302 进行 动力输出,该传动带 302 一侧再连接一第二动作部 31,该第二动作部 31 为一转轴传动结 构,其一端连接一第二换向齿轮组 314 后,再延伸连接第二受动端 311,其中该第二受动 端311透过其所连结的该第二换向齿轮组314的内部锥斜齿轮搭配进行动力传导,而该第 二受动端311为一传动带滚轮,与前述的传动带302套设后受其带动运转,其中该第二受 动端 311 与第二输出端 30。

19、1 的滚轮圆径比例依据所需的运转速度与马达 30 的运转速度而 有不同的圆径搭配比例的设计,马达 30 的运转速度则受按摩椅的控制系统控制,而该第 二动作部31的转轴相对于该第二换向齿轮组314的另一端则套设有一第二轴承315,该第 二轴承 315 组设于第二侧板 13 上以形成两端的水平支撑,该第二动作部 31 的转轴上连接 有两个摆动结构312,该两个摆动结构312主要为相对称的枢接于该第二动作部31中间转 动部位上,其主要是利用该两个摆动结构 312 内部的曲转结构搭配 ( 如凸轮或曲轴等 ), 说 明 书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4/5 页 6 进而于。

20、该第二动作部 31 转动时产生相对摆动动作,而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另于该两 个摆动结构 312 上各增设有一挡止部 313,本实用新型的该挡止部 313 主要为提供一装设 物件的面积,并且依待固定的结构开设有特定的固定孔或开口等搭配性结构 ;该第三动 作机构 4 为设置于第二侧板 13 上,该第三动作机构 4 与第二动作机构 3 同样具有一马达 40,该马达 40 的一端具有第三输出端 401,该第三输出端 401 亦为一传动带滚轮并连接 一传动带 402 进行动力输出,该传动带 402 一侧再连接一第三动作部 41,该第三动作部 41 同为一转轴传动结构,其一端连接一第三换向齿轮组 413。

21、 后,再延伸连接一第三受动 端 411,其中第三受动端 411 透过其所连结的该第三换向齿轮组 413 的内部锥斜齿轮搭配 进行动力传导,而该第三受动端 411 为一传动带滚轮,与前述的传动带 402 套设后受其 带动运转,而本实用新型的马达 40 与该第三换向齿轮组 413 的设置位置恰与前述的马达 30 与该第二换向齿轮组 314 呈现相对但高低位置相反的组设,借以使该第三动作部 41 设 置于该第二动作部 31 下方,此设计有助于缩减整体结构的组设体积,增大使用空间,其 中该第三受动端 411 与第三输出端 401 的滚轮圆径比例依据所需的运转速度与马达 40 的 运转速度而有不同的圆径。

22、搭配比例的设计,马达 40 的运转速度则受按摩椅的控制系统控 制,而该第三动作部 41 的转轴相对于该第三换向齿轮组 413 的位置在第一侧板 12 上则套 设有一第三轴承415以形成两端的水平支撑,并于该第三动作部41穿设于该第三轴承415 外设有一转动齿轮 412,该转动齿轮 412 可转动于按摩椅内预设的轨道上带动按摩装置整 体于按摩椅内部移动 ;该一对摆臂机构 50 主要具有两相对的摆臂 52,该摆臂 52 呈展开 的臂形并于各上下两端轴接有滚轮 51,本实用新型更于该两摆臂 52 一位置处分别设有一 顶推部 55,该顶推部亦为提供一装设物件的面积,并且依待固定的结构开设有特定的固 定。

23、孔或开口等搭配性结构,其中所述顶推部 55 与前述的挡止部 313 间设置有一压力装置 53,该压力装置53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为一气压杆,该压力装置53的一端具有 一进压接口 531 穿设于该挡止部 313 上借以连接气管 ( 图未示 ),透过气管的气体输送及 泄压,可使该压力装置 53 随之膨胀推顶顶推部 55 向前动作或泄除压力使顶推部 55 向后 退而产生更大的按摩动作行程,而该摆臂 52 上各具有一连接部 54 供与前述的推杆 213 固 定,其中该两连接部54为连接前述的两推杆213,并于连接该两推杆213的另一侧装设有 前述多个滚轮 51,该两推杆 213 相对于各连接部 。

24、54 的另一端与该偏摆结构 212 连接,使 其可受偏摆结构 212 带动进行预设的动作。 0040 请再参阅图 6 至图 9 的动作位置图,当压力装置 53 未进行增压时的位置,此时 该摆臂机构50可由该两个偏摆结构212通过前述的推杆213的推动及该两个摆动结构312 透过挡止部 313 经压力装置 53 至顶推部 55 的带动进而产生对人体的前后及左右的摆动动 作,再通过第三动作机构 4 透过转动齿轮 412 可于连接按摩椅内预设的轨道 60 进行高度 调整,此时经过按摩椅的程序控制即可使摆臂机构50的各滚轮51依据系统设定进行上、 下、左、右、前及后的按摩动作,然若使用者欲增加滚轮 5。

25、1 对人体按摩压力时,则可通 过该压力装置 53 的增压扩张于该挡止部 313 与顶推部 55,使得该摆臂机构 50 上端的滚 轮51能更向人体背部凹陷处推展,并且通过该压力装置53为气压的增压设计,使得增压 的压力较为舒适,且各部位皆能完整的按摩,进而产生近似人力按摩的感受,又通过该 压力装置 53 为介于该挡止部 313 与顶推部 55 间的设计,可透过气压杆较具减震效果的特 点,使得该摆臂机构 50 的摆动更加舒适,避免机械动作所产生的生硬动作感。 说 明 书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5/5 页 7 0041 该挡止部 313 与顶推部 55 的位置设置。

26、并不局限于前述揭示的组设位置,其主要 特征为设置于第一动作部 21 或第二动作部 31 上,使挡止部 313 能受推动进而连动该压力 装置 53 推顶顶推部 55 至该摆臂机构 50 动作 ;又该压力装置 53 亦可为液压等透过流体介 质增压的装置或具减震效果的弹性增压装置,使增压按摩时得兼具舒适性与减震的按摩 效果。 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 范围。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 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1。

27、/9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2/9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3/9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4/9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5/9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6/9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7/9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8/9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02 U CN 201806907 U9/9 页 16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06902 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