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爬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爬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687859.4 (22)申请日 2015.09.07 A63B 2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普若泰克科技发展 (北京) 有限公 司 地址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大郊亭中街 2 号 院 2 号楼 2-12HA 专利权人 沧州特固兰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 司 (72)发明人 熊黎 黄瑞宁 沈义涛 闫风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390 代理人 胡剑辉 (54) 实用新型名称 攀爬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攀爬系统技术领域, 公开了 一种攀爬器, 所。
2、述攀爬器包括 : 主体, 竖直设置, 并与攀爬系统的动力机构固定连接 ; 踏板设置在 所述主体底部 ; 和保护机构, 所述保护机构设置 在所述主体的中部, 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 ; 所述 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中部连接、 并具有垂 直所述主体的前表面向外延伸部分, 所述第一杆 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 ; 所述第二杆沿着所 述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通过设置中部的保护机 构, 能够有效保护人员的腰部或背部不至于后仰, 从而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108946 U 20。
3、16.03.30 CN 205108946 U 1.一种攀爬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主体, 竖直设置, 并与动力机构连接; 踏板, 设置在所述主体底部; 和 保护机构, 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中部, 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 所述第一杆的 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中部连接、 并具有垂直所述主体的前表面向外延伸的外延部分, 所述第 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 所述第二杆沿着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爬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的一端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主体的中部连接, 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转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外延部分沿着与所述主体外表面垂直的方向向。
4、外延伸;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 所述外延部分与所述主体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攀爬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中 部的侧边位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攀爬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攀爬器还包括锁定机构, 所述锁定 机构至少将所述保护机构锁定于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攀爬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轴, 所述第一杆的一端通过该转轴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上的棘轮和挡块, 所述棘轮的外周具有棘齿; 所述第一杆还连接有棘爪和活动盘, 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的棘齿锁定配合, 活动盘上 设置有圆弧孔, 所述圆弧孔中容置所。
5、述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攀爬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攀爬器还包括解锁装置, 所述解锁装置解除所述棘轮与所述棘爪的锁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爬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机构的数量为两组, 在所述主 体两侧左右对称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108946 U 2 攀爬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专利属于攀爬系统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攀爬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风力发电机或者其它类似较高的设备或建筑中, 人员抵达设备或建筑的顶部通 常借助于梯子来实现。 当梯子高度较高时人员在攀爬中会产生体力和心理较大的压力, 进 而影响了人员的安全。 为了克服。
6、上述缺陷, 现有技术中采用了攀爬器。 0003 现有技术中的攀爬器通常是借助电机的驱动对人员施加向上的拉力, 从而使得人 员减轻攀爬时所消耗的体力或者是直接自动将人员牵引至预定高度。 在使用时, 人员面对 所述梯子站立。 0004 这种攀爬器由于在使用时存在人员因为晃动后仰, 从而跌落的危险。 因而需要一 种能够进一步保证人员安全的攀爬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一种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 一种攀爬器, 包括: 主体, 竖直设置, 并与动力机构连接; 踏板, 设置在所述主体底 部; 和保护机构, 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中部, 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 所述。
7、第一杆 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中部连接、 并具有垂直所述主体的前表面向外延伸的外延部分, 所述 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 所述第二杆沿着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0007 优选地, 所述第一杆的一端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主体的中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置之间转动连接;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外延部分沿着与所述主体外表面垂直的方向向 外延伸;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 所述外延部分与所述主体平行。 0008 优选地, 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中部的侧边位置连接。 0009 优选地, 所述攀爬器还包括锁定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至少将所述保护机构锁定于 所述第二位置。 0010 优选地, 所述转动机构包。
8、括转轴, 所述第一杆的一端通过该转轴设置在所述主体 上;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上的棘轮和挡块, 所述棘轮的外周具有棘齿; 所述第 一杆还连接有棘爪和活动盘, 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的棘齿锁定配合, 活动盘上设置有圆弧 孔, 所述圆弧孔中容置所述挡块。 0011 优选地, 所述攀爬器还包括解锁装置, 所述解锁装置解除所述棘轮与所述棘爪的 锁定状态。 0012 优选地, 所述保护机构的数量为两组, 在所述主体两侧左右对称设置。 0013 通过设置中部的保护机构, 能够有效保护人员的腰部或背部不至于后仰, 从而提 高了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10894。
9、6 U 3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攀爬器的使用结构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攀爬器的结构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攀爬器的保护杆收起状态结构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锁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 该具体实施 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的举例, 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9 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攀爬器的承载装置, 所述攀爬器设置在梯子1上, 以帮助人员或货物从所述梯子上上升或下架。 所述攀爬器包括主体, 所述主体优选地包括 头部3和连。
10、接部4和底部5, 所述头部3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部, 所述底部5设置在所述主体的 下部, 所述连接部4连接在所述头部3和底部5之间。 所述主体的背侧与动力机构相连, 被动 力机构驱动上升或下降, 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拉绳7, 通过拉绳的拉力的调节控制 所述攀爬器2上升或下降。 0020 如图2所示, 所述头部3上设置有把手8, 供人员握持, 所述把手在所述头部3上左右 对称设置(其中左侧把手未示出), 通过人员双手的握持, 提高人员 的稳定性。 踏板6, 设置 在所述主体底部, 供人员踩踏。 0021 如图2所示, 所述攀爬器主体的连接部4上还设置有保护杆9。 所述保护杆9在所述 主体的两。
11、侧对称设置, 分别为左保护杆10和右保护杆11。 左保护杆10和右保护杆11的结构 相同。 以右保护杆11为例, 所述右保护杆11包括第一杆12和第二杆13; 所述第一杆12的一端 与所述主体的中部连接、 并具有垂直所述主体的前表面向外延伸的部分14, 所述第一杆的 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13连接; 所述第二杆沿着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本发明实施例将 保护杆大致设置在人员的腰部或者背部的位置, 通过这样保护杆的设置能够在攀爬梯子或 作业的过程中避免人员向后跌落。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了设置杆状的保护 装置外还可以设置如板状的, 或者框状的保护装置。 0022 如图3所示, 本发明实。
12、施例中的保护杆还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 例如, 如图2、 3所 示, 在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转动。 该垂直位置可以是垂直向上也可以是垂直向下的。 在水平 位置时所述外延部分沿着与所述主体外表面垂直的方向向外延伸。 在所述垂直位置时, 所 述外延部分与所述主体平行。 这样, 当所述攀爬器出现故障或者人员需要从攀爬器上下来 时, 可以将所述保护杆转动至垂直位置, 以方便人员作业。 0023 所述保护杆藉由转动装置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装置可以为一转轴, 所 述保护杆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或者所述保护杆的一部分设置为转轴。 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 连接部4的侧部。 0024 为了将所述保护杆固定在水平。
13、位置, 以便在人员利用该攀爬器时能够可靠保证安 全, 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锁定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可以采用任何适于固定所述保护杆的机 构。 例如挡块或者从下方支撑所述保护杆的支撑块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 示出了一种 棘轮和棘爪的装置。 0025 图4中的锁定机构包括棘轮15, 所述棘轮与所述主体相对固定, 挡块16, 所述挡块 也与所述主体固定设置。 棘爪17可被操作地转动设置在所述保护杆上, 这样棘爪可以被操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108946 U 4 作地与棘轮脱开锁定, 当不操作时与棘轮保持锁定。 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转盘18, 所述转盘 与保护杆相连, 所述转盘中设置有弧形槽, 所述挡块容纳在弧形槽中, 当所述保护杆转动时 带动所述转盘转动, 所述转盘通过所述弧形槽与所述挡块的止档限制所述保护杆在预定范 围内转动。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108946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108946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108946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