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艾灸助灸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携式艾灸助灸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1533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0.26 CN 202015337 U *CN202015337U* (21)申请号 201120070498.0 (22)申请日 2011.03.17 A61H 39/06(2006.01) A61M 3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任增强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国顺路 310 弄 7 号 104 室 专利权人 任晓东 (72)发明人 任增强 任晓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代理人 顾大平 (54) 实用新型名称 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57) 摘要 本实。
2、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仪器, 特别涉及一 种在中医艾灸中, 对人体穴位有理疗作用的医疗 仪器。一种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包括喷气嘴、 燃烧 室筒体、 隔灰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气嘴位于燃 烧室筒体前端, 与燃烧室筒体可拆卸地连接 ; 所 述隔灰网设于喷气嘴内, 与所述喷气嘴固定连接 ; 所述燃烧室筒体后端设有风力发生装置, 所述风 力发生装置与燃烧室筒体可拆卸地连接 ; 所述风 力发生装置与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 解决了艾灸治疗中, 艾气和热量自然挥发利用率 低的问题, 通过风扇的助力, 使得艾气和热量更好 的渗入人体穴位, 加强疗效。而且, 风扇产生的风 力有助燃效果, 可使得。
3、艾条在燃烧室内完全燃烧, 不易产生烟雾。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CN 202015337 U1/2 页 2 1. 一种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包括喷气嘴 (1) 、 燃烧室筒体 (2) 、 隔灰网 (122) ,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喷气嘴 (1) 位于燃烧室筒体 (2) 前端, 与燃烧室筒体 (2) 可拆卸地连接 ; 所述隔灰 网 (122) 设于喷气嘴 (1) 内, 与所述喷气嘴 (1) 固定连接 ; 所述燃烧室筒体 (2) 后端设有风 。
4、力发生装置 (3) , 所述风力发生装置 (3) 与燃烧室筒体 (2) 可拆卸地连接 ; 所述风力发生装 置 (3) 与电源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燃烧室筒体 |(2) 后 部下方设有手柄 (4) ; 所述手柄 (4) 外表面上设有开关 (41) 、 指示灯 (42) ; 所述手柄 (4) 内 部设有电池容置室 (43)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气嘴(1)由隔热 喷嘴 (11) 和旋转接口 (12) 构成 ; 所述隔热喷嘴 (11) 为中空管状, 一端与所述旋转接口 (12) 固接 ; 所述。
5、旋转接口 (12) 呈中空管状一端与所述隔热喷嘴 (11) 固接, 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室 筒体 (2) 连接 ; 所述旋转连接口 (12) 内表面设有一个沿径向, 向内凸出的台阶 (121) 和一 个片状不锈钢隔灰网 (122) ; 所述隔灰网 (122) 与所述台阶 (121) 固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燃烧室筒体 (2) 呈一端开放筒状, 由三层构成, 从内至外依次呈环形嵌套, 最内层为底部封闭的固定不锈钢 隔热网 (21), 中间层为陶瓷隔热层 (22), 最外层为筒体罩壳 (23) ; 所述筒体罩壳 (23) 与旋 转接口(12。
6、)连接端外壁, 设有螺纹 ; 所述固定不锈钢隔热网(21)、 陶瓷隔热层(22)、 筒体罩 壳 (23) 三者固定连接 ; 所述固定不锈钢隔热网 (21) 中部空间, 活动放置有呈圆筒状、 两端 开放的储灰隔热网 (24) ; 所述储灰隔热网 (24) 内表面围成容纳燃状艾条的燃烧室 (25) ; 所 述固定不锈钢隔热网 (21) 封闭端固定连接有弹簧 (26) 。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风力发生装置 (3) 由罩壳 (31) 、 电机 (32) 、 风扇 (33) 构成 ; 所述罩壳 (31) 前端内表面与所述燃烧室筒体 (2) 外表面连接 ; 。
7、所述电机 (32) 与罩壳 (31) 内壁固接 ; 所述电机 (32) 前端设有风扇 (33) , 所述 风扇 (33) 与电机 (32) 的转轴枢接 ; 所述罩壳 (31) 的底部设有送风孔 (311), 所述送风孔 处设有一片网状挡板 (34), 所述挡板 (34) 与所述罩壳 (31) 固接 ; 所述电机 (32) 与电源连 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隔热喷嘴 (11) 为陶 瓷材料制成, 呈台体状, 内部有轴向通孔, 前端为喷气部 (111) 呈缩口状, 后端为连接部 (112) ; 所述喷气部 (111) 前端喷气口边缘呈弧形 ; 所。
8、述喷气部 (111) 外表面直径小于连接 部 (112) 外表面直径 ; 所述连接部 (112) 外表面嵌入至所述旋转接口 (12) 前端, 与所述旋 转接口 (12) 内表面采用胶粘方式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隔热喷嘴 (11) 为陶 瓷材料制成, 呈台体状, 内部有轴向通孔 ; 前端为喷气部 (113) 呈敞口状, 后端为连接部 (114) ; 所述隔热喷嘴 (11) 在轴向截面的腰呈弧形 ; 所述喷气部 (113) 前端喷气口设有向 外部翻出的弧形边沿 (1131) ; 所述连接部 (114) 的端面与所述旋转接口 (12) 的端面采。
9、用 胶粘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气嘴 (1) 内设有一个 储姜室 (13) ; 所述储姜室 (13) 位于所述隔灰网后, 是由所述隔灰网 (122) 与所述旋转接口 (12) 无螺纹一段内壁围成的空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15337 U2/2 页 3 9.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旋转接口 (12) 外表面 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 (123) , 所述通气孔联通所述旋转接口 (12) 内外表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15337 U1/4 页 4 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技术领域 。
10、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仪器, 特别涉及一种在中医艾灸中, 对人体穴位有理疗 作用的医疗仪器。 背景技术 0002 中医艾灸治疗中, 需要将艾条点燃, 针灸时, 艾条燃着之后产生的热量和艾气, 艾 条放置于病人穴位皮肤上方, 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 使得艾条的热和艾气渗入穴位, 从而通 过经络的传导, 起到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作用, 从而达到保健养生、 防病治病的目的。 但直 接将艾条点燃置于皮肤上方, 经常会发生燃尽的灰掉落到病人皮肤或衣物上, 造成皮肤灼 伤或衣物被引燃的问题。而且, 在局部灸疗中, 如果仅使用艾条而无其他理疗器具的配合, 艾气及热量不易进入到身体穴位中, 从而影响疗。
11、效。为解决上述问题, 现有技术中将艾条 等有治疗作用的可燃药物放入一个容器中, 容器有透出艾气和热量的透气口, 病人可以手 持容器, 放置在需要治疗的部位,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200620047285.5 中的理疗器, 包 括一个盒体、 一个盒盖、 一个隔层、 一排透气孔、 一个可调节燃烧程度的控制窗 ; 盒体为长方 体, 盒体下面密布多个透气孔 ; 盒盖为倒 “凸” 型, 盒盖上有一排透气孔 ; 可调节燃烧程度 的控制窗位于盒盖上 ; 隔层置于盒体中部, 距离盒底 5-6cm。 但在实际中, 艾条在理疗器中 自燃, 其自身热量和艾气仅通过自然方式排出, 渗入穴位的力度不大, 且由于艾条。
12、燃烧不完 全, 易产生较多烟雾 ; 此种理疗器适用于大面积局部使用, 但对较小面积的肢体局部, 就会 存在操作不方便, 艾气喷出没有针对性地对准穴位的问题。而且, 这种理疗器外形呆板, 不 美观, 有四方棱角, 携带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形美观、 携带方便, 对艾气和热量渗入穴位有 助力效果且不易产生烟雾、 使用安全的艾灸助灸器。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 0005 一种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包括喷气嘴、 燃烧室筒体、 隔灰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气 嘴位于燃烧室筒体前端, 与燃烧室筒体可拆卸地连接 ; 所述隔灰网设于。
13、喷气嘴内, 与所述喷 气嘴固定连接 ; 所述燃烧室筒体后端设有风力发生装置, 所述风力发生装置与燃烧室筒体 可拆卸地连接 ; 所述风力发生装置与电源连接。 0006 在上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中, 所述燃烧室筒体后部下方设有手柄 ; 所述手柄外 表面上设有开关、 指示灯 ; 所述手柄内部设有电池容置室。 0007 在上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中, 所述喷气嘴由隔热喷嘴和旋转接口构成 ; 所述隔 热喷嘴为中空管状, 一端与所述旋转接口固接 ; 所述旋转接口呈中空管状一端与所述隔热 喷嘴固接, 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室筒体连接 ; 所述旋转连接口内表面设有一个沿径向, 向内凸 出的台阶和一个片状不锈钢隔灰网 。
14、; 所述隔灰网与所述台阶固接。 0008 在上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中, 所述燃烧室筒体呈一端开放筒状, 由三层构成, 从 说 明 书 CN 202015337 U2/4 页 5 内至外依次呈环形嵌套, 最内层为底部封闭的固定不锈钢隔热网, 中间层为陶瓷隔热层, 最 外层为筒体罩壳 ; 所述筒体罩壳与旋转接口连接端外壁, 设有螺纹 ; 所述固定不锈钢隔热 网、 陶瓷隔热层、 筒体罩壳三者固定连接 ; 所述固定不锈钢隔热网中部空间, 活动放置有呈 圆筒状、 两端开放的储灰隔热网 ; 所述储灰隔热网内表面围成容纳燃状艾条的燃烧室 ; 所 述固定不锈钢隔热网封闭端固定连接有弹簧。 0009 在上述的便。
15、携式艾灸助灸器中, 所述风力发生装置由罩壳、 电机、 风扇构成 ; 所述 罩壳前端内表面与所述燃烧室筒体外表面连接 ; 所述电机与罩壳内壁固接 ; 所述电机前端 设有风扇, 所述风扇与电机的转轴枢接 ; 所述罩壳的底部设有送风孔, 所述送风孔处设有一 片网状挡板, 所述挡板与所述罩壳固接 ; 所述电机与电源连接。 0010 在上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中, 所述隔热喷嘴为陶瓷材料制成, 呈台体状, 内部有 轴向通孔, 前端为喷气部呈缩口状, 后端为连接部 ; 所述喷气部前端喷气口边缘呈弧形 ; 所 述喷气部外表面直径小于连接部外表面直径 ; 所述连接部外表面嵌入至所述旋转接口前 端, 与所述旋转接。
16、口内表面采用胶粘方式连接。 0011 在上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中, 所述隔热喷嘴为陶瓷材料制成, 呈台体状, 内部有 轴向通孔 ; 前端为喷气部呈敞口状, 后端为连接部 ; 所述隔热喷嘴在轴向截面的腰呈弧形 ; 所述喷气部前端喷气口设有向外部翻出的弧形边沿 ; 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旋转接口的 端面采用胶粘方式连接。 0012 在上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中, 所述喷气嘴内设有一个储姜室 ; 所述储姜室位于 所述隔灰网后, 是由所述隔灰网与所述旋转接口无螺纹一段内壁围成的空间。 0013 在上述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中, 所述旋转接口外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 所 述通气孔联通所述旋转接口内外表面。。
17、 001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 解决了艾灸治疗中, 艾气和热量自然挥发利用率低的问 题, 通过风扇的助力, 使得艾气和热量更好的渗入人体穴位, 加强疗效。 而且, 风扇产生的风 力有助燃效果, 可使得艾条在燃烧室内完全燃烧, 不易产生烟雾。 喷气嘴部位采用隔灰网隔 挡灰烬, 可有效防止艾灰掉落造成皮肤灼伤或衣物损毁。 手持部位采用导热慢的材料制作, 减少手持部位的热感, 安全实用。 喷气嘴可更换, 病人可以根据实际治疗需要选择敞口或缩 口的喷气嘴。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 方便携带, 且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实施方式一的便携式艾灸助灸器的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2 。
18、为实施方式二便携式艾灸助灸器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3 为敞口喷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4 为缩口喷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5 为内置的储灰隔热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0020 实施例 1 0021 一种便携式艾灸助灸器, 包括有喷气嘴 1、 燃烧室筒体 2 和风力发生装置 3, 如图 1 所示, 喷气嘴 1 位于燃烧室筒体 2 前端, 与燃烧室筒体 2 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使用时, 说 明 书 CN 202015337 U3/4 页 6 将喷气嘴 1 与燃烧室筒体 2 前端旋转拧紧, 喷气嘴 1 可以呈如图 3 所示的敞开式喇叭状口, 也可以呈如图 4。
19、 所示的缩口状。使用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如需在较大面积皮肤上进行艾 灸, 则可选用敞口状喷气嘴 ; 如使用面积较小, 则可选用缩口状喷气嘴。燃烧室筒体 2 后端 设有风力发生装置 3, 风力发生装置 3 与燃烧室筒体 2 通过胶粘方式固定连接, 风力发生装 置 3 与电源连接, 为助灸器风扇提供运转动力。 0022 如图 3 所示, 喷气嘴 1 由隔热喷嘴 11 和旋转接口 12 构成。隔热喷嘴 11 为管状, 一端与所述旋转接口 12 通过胶粘方式粘接。隔热喷嘴 11 为陶瓷材料制成, 呈台体状, 内部 有轴向通孔, 与燃烧室筒体 2 的燃烧室 25 联通。喷气嘴 1 分为两部分, 前端为。
20、喷气部 111, 用以喷出艾气和热量 ; 后端为连接部 112, 用以与旋转接口 12 连接。喷气部 111 前端敞口 处边缘呈弧形, 必要时可以直接将嘴口与皮肤贴合。如图 3 所示, 喷气部 111 外表面直径小 于连接部 112 外表面直径, 连接部 112 外表面嵌入至所述旋转接口 12 前端, 与旋转接口 12 内表面采用胶粘方式连接。旋转接口 12 内表面设有一个向内凸出的台阶 121, 台阶 121 上 粘接有一个片状不锈钢隔灰网 122。使用时, 不锈钢隔灰网 122 挡住艾绒灰烬, 防止灰烬掉 落到皮肤或衣物上。 0023 喷气嘴 1 结构还可如图 4 所示, 隔热喷嘴 11 。
21、在轴向截面的腰呈弧形, 喷气部 111 前端设有向外部翻出的弧形边沿 1131, 连接部 112 的端面 1121 与旋转接口 12 的端面 121 采用胶粘方式连接。 0024 进一步, 如图 1 所示, 喷气嘴 1 内还设有一个储姜室 13, 储姜室 13 位于隔灰网后, 是隔灰网 122 与旋转接口 12 无螺纹一段内壁围成的空间。使用时, 可先在储姜室 13 内可 放入适量生姜薄片, 然后将喷气嘴 1 旋转接到将艾条燃烧时, 热量和艾气先通过姜层, 热量 促使姜片挥发姜气, 艾气一同与渗入穴位, 可增加治疗效果, 且热量通过姜层后热度减缓, 喷气嘴 1 直接与皮肤接触时, 不易发生皮肤。
22、灼伤。旋转接口 12 外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气 孔, 通气孔联通所述旋转接口 12 内外表面, 空气通过通气孔进入到助灸器内部腔体中, 有 助于燃烧室 25 内艾条的燃烧。 0025 如图 1 所示, 燃烧室筒体 2 呈一端开放筒状, 由三层构成, 从内至外依次呈环形嵌 套, 最内层为底部封闭的固定不锈钢隔热网 21, 中间层为陶瓷隔热层 22, 最外层为筒体罩 壳 23。筒体罩壳 23 与旋转接口 12 连接端外壁, 设有螺纹。固定不锈钢隔热网 21、 陶瓷隔 热层22、 筒体罩壳23三者之间采用胶粘方式固定连接。 固定不锈钢隔热网21中部空间, 活 动放置有呈圆筒状、 两端开放的储灰隔热网。
23、 24, 储灰隔热网 24 内表面围成容纳燃状艾条的 燃烧室 25, 其内部大小可容纳约 1/4 根艾条。固定不锈钢隔热网 21 封闭端固定连接有弹 簧。使用时将艾条点燃, 放入燃烧室 25 中, 底部搁置在弹簧 26 上, 上部可以超出燃烧室筒 体 2 前端。旋上喷气嘴 1 时, 艾条被封闭在燃烧室内。艾条燃尽需要清理灰烬时, 将喷气嘴 1 旋下, 取出储灰隔热网 24, 将灰烬清理干净, 再放入到固定不锈钢隔热网 21 中部, 以待下 次使用。陶瓷隔热层 22 可以将艾条产生的热量较好地阻隔在燃烧室内, 聚集热量, 防止了 热量扩散, 使得手持使用时, 不会发生外壳过热而导致使用人烫伤等事。
24、件。 本实施例中的筒 体罩壳 23 使用塑料材质, 但不限于塑料材质制作。 0026 如图 1 所示, 风力发生装置 3 由罩壳 31、 电机 32、 风扇 33、 电力供给装置 24 构成。 罩壳 31 前端内表面与所述燃烧室筒体 2 外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合连接, 在电机 32 或 风扇 33 需要维修时, 可将风力发生装置 3 整体与燃烧室筒体 2 分离, 方便维修。电机 32 与 说 明 书 CN 202015337 U4/4 页 7 罩壳 31 内壁固定连接。电机 32 前端设有风扇 33, 风扇 33 与电机 32 的转轴连接, 电机 32 带动风扇 33 运转。罩壳 31 的底。
25、部设有送风孔 311, 送风孔 311 处设有一片网状挡板 312, 挡板 312 采用胶粘方式黏贴固定在罩壳 31 底部内侧。本实施方式可以采用直流电源提供 动力, 此时电机 32 采用 4.5V 直流电机。使用时, 艾灸助灸器的电源线与一个交流转直流的 变压装置接通, 将家用 220V 的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源, 电机 32 带动前端风扇 33 运转, 产生风力, 风力透过固定不锈钢隔热网 21 底部的网孔, 进入到燃烧室中, 推动艾气从燃烧 室流向喷气嘴, 加大艾气渗入皮肤的力度, 并且可以使艾条燃烧更加完全。 0027 实施例 2 0028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电池作为风扇 33 的。
26、运转动力, 此时电机 32 采用 3V 直流电 机。燃烧室筒体 2 后部下方设有手柄 4, 所手柄 4 外表面上设有开关 41、 指示灯 42, 手柄 4 内部设有电池容置室 43 和与电机连接的电路。电池容置室 43 可容纳 2 节 5 号电池, 使用 时, 将打开开关41, 指示灯亮起, 风扇开始转动。 进一步,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同时具有外接电 源连接线和电池容置室, 方便使用者因地制宜地实用本实用新型。 0029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 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 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015337 U1/3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15337 U2/3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15337 U3/3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