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972848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0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32501.9

申请日:

20120214

公开号:

CN102630779A

公开日:

201208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16,A23F5/00,A23L2/52,C12G3/04,A23L1/30

主分类号:

A23F3/16,A23F5/00,A23L2/52,C12G3/04,A23L1/30

申请人: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野中裕司,小池理菜,福井祐子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1-02905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张淑珍;王维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长期保存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也良好的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具体为,pH值为5.6~6.4,含有作为饮料成分在抗氧化上有效的量以上且为400ppm以下的抗坏血酸。本发明提供如下容器装饮料,配合槲皮素糖苷;pH值为5.6~6.4;含有作为饮料成分在抗氧化上有效的量以上且为400ppm以下的抗坏血酸。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配合槲皮素糖苷;pH值为5.6~6.4;含有100~400ppm抗坏血酸。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pH值为5.6~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抗坏血酸量为200~300pp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槲皮素配合量为100~500pp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其为绿茶饮料、红茶饮料或乌龙茶饮料。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其为绿茶饮料。 7.一种槲皮素糖苷在饮料中的稳定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pH值为5.6~6.4;配合100~400ppm抗坏血酸。 8.一种配合槲皮素糖苷的茶饮料的稳定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pH值为5.6~6.4;配合100~400ppm抗坏血酸。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更详细地说,涉及提高了所配 合槲皮素糖苷的保存稳定性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背景技术

槲皮素是富含于蔬菜、水果中的多酚成分,直接或以糖苷(芦丁、槲皮苷 等)的形态含有于柑橘类、洋葱、荞麦、槐树等的各种植物中。

已知槲皮素除具有强力抗氧化活性以外,还具有血小板凝集抑制及粘附抑 制作用、血管扩张作用、抗癌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非专利文献1)。并且,有 关槲皮素糖苷,可知随着结合的葡萄糖数1、2及3增加时,口服吸收性增高, 葡萄糖数(n)为4时,口服吸收性降低(参照专利文献1)。

大量含有作为槲皮素糖苷之一的芦丁的饮料,已知有鞑靼荞麦茶饮料。因 芦丁中有特有的生腥味、苦味及后味不良(滑腻),所以,有关韃靼荞麦茶饮料, 探讨了用于改善其风味的方法(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6/070883(日本专利第38965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71856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抗肥胖作用、药理和治疗(日语原名:抗肥満作用、薬理と 治療)、p123-131,vol.37,No.2,200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者对配合槲皮素糖苷的茶饮料进行了研究。并且,在更可以日常饮 用的清凉饮料水等饮料中配合槲皮素糖苷时,产生了在pH值为中性范围的饮料 中,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非常差的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长期保存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也良好的配合 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

本发明者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惊异地发现容器装饮料 中通常配合的抗坏血酸对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还发现通 过控制抗坏血酸的含量且进一步调节pH值,可更具有协同效果地增加稳定性, 在绿茶饮料中可维持绿茶原本的丰富的口味,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以下内容。

[1]一种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配合槲皮素糖苷;pH值为5.6~6.4; 含有100~400ppm抗坏血酸。

[2]根据[1]中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pH值为5.6~6.0

[3]根据[1]或[2]中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抗坏血酸量为200~3 00ppm。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槲皮素配合量 为100~500ppm。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其为绿茶饮料、 红茶饮料或乌龙茶饮料。

[6]根据[5]中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其为绿茶饮料。

[7]一种槲皮素糖苷在饮料中的稳定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pH值为 5.6~6.4;配合100~400ppm抗坏血酸。

[8]一种配合槲皮素糖苷的茶饮料的稳定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包括 使pH值为5.6~6.4;配合100~400ppm抗坏血酸。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即使长期保存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也良好的配合槲皮 素糖苷的容器装中性饮料。更详细地说,提供即使长期保存,槲皮素糖苷的稳 定性也良好的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40℃)。

具体实施方式

[槲皮素糖苷]

本发明中,提到“槲皮素糖苷”时,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是指类 黄酮中的一种的槲皮素(也称为quercetin)的糖苷,该糖苷用下式表示。

(式中、(X)n表示糖链,n为1以上的整数。)

在此,构成在槲皮素上结合糖苷的用X表示的糖链的糖例如为葡萄糖、鼠 李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优选为葡萄糖、鼠李糖。且n只要为1以上时, 即无特别限制,优选为1~16,进一步优选为1~8。n为2以上时,X部分可由 1种糖链形成,也可由复数糖链形成。

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在槲皮素上配合1个葡萄糖时表示为QG1,配合2个时 表示为QG2,配合3个时表示为QG3(以下,每增加1个葡萄糖,即表示为QG4、 QG5、QG6……)。

本发明的槲皮素糖苷也包含将已有的槲皮素糖苷用酶等处理使其进行糖转 移的产物。

本发明中所述槲皮素糖苷具体地说,包含芦丁、酶处理芦丁、槲皮苷、异 槲皮苷。

芦丁为由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芦丁也有时称为芦丁(rutoside)或槲皮素-3-芸香糖苷。

酶处理芦丁是指以将芦丁或其类似物进行酶处理后的产物为成分的物质。 酶处理芦丁有时也称为酶处理异槲皮苷或糖转移芦丁。

本发明中,可单独使用包含在槲皮素糖苷中的一种化合物,也可将复数的 化合物混合使用。

本发明中使用的槲皮素糖苷的来源、制法无特别限制。例如,作为大量含 有槲皮素的植物,已知有刺山柑、苹果、茶、洋葱、葡萄、西兰花、长蒴黄麻、 覆盆子、越橘、蔓越橘、仙人掌、叶菜类、柑橘类等,可从这些植物中得到槲 皮素糖苷。

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的方式中,作为槲皮素糖苷,使用芦丁的酶处理物(以 下为酶处理芦丁)。

酶处理芦丁的特别优选的例子为以下述物质为主要成分的酶处理芦丁,酶 处理槲皮素糖苷并除去鼠李糖糖链部分后的异槲皮苷、用糖转移酶处理异槲皮 苷并结合由1~7个葡萄糖组成的糖链后的产物及其混合物。

异槲皮苷可通过例如WO2005/030975中记载的方法制造,即将芦丁在特定 的可食性成分的存在下用柚苷酶处理的方法。且如WO2005/030975中所记载, 通过将异槲皮苷用糖转移酶处理,可得到α-糖基异槲皮苷。

已知通常芦丁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因难溶于水而使其用途受到局限。但是, 因酶处理芦丁通过糖转移而提高水溶性,所以可适用于饮料。已知酶处理芦丁 除具有强力的抗氧化活性以外,还具有血小板凝集抑制及粘附抑制作用、血管 扩张作用、抗癌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因而用于以改善炎症、促进血液循环等 效果为目的的健康食品。酶处理芦丁例如可将槐树、荞麦等的提取物用糖转移 酶处理而得到。

为在饮料中配合有效量的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槲皮素糖苷,可使用将来自天 然物的提取物通过浓缩、纯化等操作而提高槲皮素糖苷的产物,例如含有槲皮 素糖苷的提取物的浓缩物或纯化物。浓缩方法或纯化方法可使用已有的方法。 且已知在茶叶中有槲皮素类(山奈酚等),更详细地说,为芸香糖苷(二糖糖苷)、 进而再结合一个葡萄糖、阿拉伯糖或半乳糖等的糖的三糖糖苷。

在本发明的饮料中,槲皮素的配合量可为20~5000ppm,优选为100~2500 ppm,进一步优选为200~1500ppm,最优选为100~500ppm。从另一观点来看, 槲皮素糖苷在350~500ml容量的容器装饮料1瓶中,可为10~1800mg,优选为 50~900mg,更优选为100~500mg。另外,本发明饮料中槲皮素的配合量除了特 殊记载的情况以外,指槲皮素糖苷的配合量的合计量作为QG1换算,QG1被水解 生成的槲皮素的量。QG1被水解生成的槲皮素量可以利用槲皮素的分子量302、 QG1的分子量464((槲皮素糖苷量÷464)×302)求出。而且,所谓本发明中饮 料成分的浓度或量,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指最终产品中的浓度或量。通 过杀菌等的工序,成分多少有些分解,可加上其分解量来确定向饮料中的配合 量,但通常配合时的浓度或量与最终产品中的浓度或量基本一致。

槲皮素糖苷量的测定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周知的规定方法进行。槲皮素 糖苷量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为与QG1~QG7相关的成分,也可通过以下记 载的方法求出:即作为标准物质使用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 3-O-g  lucoside)(QG1),使用HPLC,通过紫外吸光度350nm处的面积和标准物质浓 度制作标准曲线。由于槲皮素糖苷在小肠中被水解成槲皮素,所以认为从QG1~ QG7生理活性相同,且槲皮素的3位糖苷与糖链的长度无关,均在350nm处具有 最大吸收波长,其吸光度依赖于作为苷元部分的槲皮素。因此,虽分子量不同, 但认为QG1~QG7的摩尔吸光度相等,所以用QG1换算来定量相关成分。具体地 说,将分析试样与标准物质在同一条件下供给HPLC,在所得到的图中,特定与 标准物质的洗脱保留时间一致的峰。而且,特定在QG1的峰出现之前检测出的 槲皮素糖苷QG2~QG7的峰(如果有的情况下),由各峰面积的总和使用运用标 准物质制作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分析试样中的槲皮素糖苷含量。

[pH值]

本发明中,有关饮料的pH值,所谓“中性”,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 pH值为5.6~6.4。本发明的饮料为中性。

根据本发明者研究,pH值越低,越可使槲皮素糖苷稳定保持。但是,pH值 低时,有时会对饮料的香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发明的饮料从槲皮素糖苷 的稳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pH值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pH值为5.8以下。 从香味的观点来看,无论何种情况均优选pH值为5.6以上,进一步优选pH值 为5.8以上。总的来说,更优选pH值为5.8~6.0。且通常的茶饮料只要是无糖 茶,pH值均为5.9~6.4的程度。

作为调节饮料pH值的方法,可例举在饮料中添加酸、碱的方法、通过离子 交换树脂的方法。作为所使用的酸成分,例如作为有机酸可例举柠檬酸、乳酸、 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作为无机酸可例举盐酸、磷酸等。作 为碱成分,可例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等。

[茶饮料、儿茶素类]

作为本发明的饮料,只要是中性饮料则无特别限定,优选含有100~1000ppm 儿茶素类的茶饮料。茶饮料是指配合从以下茶叶中用水、热水、添加提取助剂 的水溶液所提取的茶叶提取液的饮料,该茶叶是由从山茶属、例如C.sinensis、 C.assamica、茶树(Camellia sinensis)(Yabukita)种及这些的杂种中得到 的茶叶所制成的茶叶。所制成的茶叶中,有绿茶等的不发酵茶类、乌龙茶等的 半发酵茶、红茶等的发酵茶类,但可以为配合任何种茶叶提取液的饮料。作为绿 茶,可例举煎茶、番茶、玉露、蒸青散茶、烹茶等,作为乌龙茶,可例举铁观 音、色种、黄金桂、武夷岩茶等,作为红茶,可例举大吉岭红茶、阿萨姆、斯 里兰卡等。

本发明中,所谓“儿茶素类”,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可为儿茶素、没 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 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或这些任何物 质的混合物,所谓儿茶素类的含量,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指这些物质的 总量。

作为茶饮料的本发明的饮料或含有儿茶素类的本发明的饮料也可通过配合市 售的茶提取物来制造。

在本说明书中,本发明的饮料中,有时特别是以茶饮料或绿茶饮料为例进 行说明,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其说明也适合于其他饮料。作为其他饮料 的例子,可例举花草茶、碳酸饮料、清凉饮料、咖啡、乳饮料、日本酒、啤酒、 葡萄酒、鸡尾酒、烧酒、威士忌。

[抗坏血酸]

本发明的饮料也可含有抗坏血酸。本发明中提到抗坏血酸时,除了特殊记 载的情况以外,指L-抗坏血酸,也有时称为维生素C。抗坏血酸也有时作为允 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抗坏血酸盐(例如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硬脂酸酯、抗坏血 酸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而添加在饮料中。

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在茶饮料中,与预想的相反,抗坏血酸配合少的情 况下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高。抗坏血酸在饮料中被氧化,形成脱氢抗坏血酸, 其形成自由基而有可能给槲皮素糖苷造成氧化性损伤。另一方面,在香味·色 调方面,抗坏血酸量少时又难于保持品质,优选至少存在100ppm的抗坏血酸。

因此,通常虽在容器装绿茶饮料中添加400ppm左右的抗坏血酸,但本发明 的饮料中的抗坏血酸浓度优选为400ppm以下,更优选为300ppm以下。在任何 情况下,均优选为100ppm以上,更优选为200ppm以上。且抗坏血酸使用作为 食品允许使用的抗坏血酸盐时,可计算出相当于抗坏血酸的量,当其相当量包 含在上述范围内时,即可以说满足了上述必须条件。

[饮料的制造方法]

用于制造本发明的饮料的方法只要可满足上述各成分的配合量,无特别限 定。槲皮素糖苷的配合时期也无特别限制,但为了使槲皮素糖苷稳定,优选在 配合槲皮素糖苷之前或刚配合之后调节饮料的pH值。

例如,在已有的茶饮料中,为使槲皮素糖苷的配合量为合适的量,可将含 有槲皮素糖苷的原材料按照通常方法添加,从而制造本发明的饮料。本发明的 饮料除了上述成分以外,可配合乳化剂、抗氧化剂等作为饮料允许的添加物。

[杀菌、装入容器]

本发明中,为制造保存性优异的容器装饮料,也可将饮料进行加热杀菌处 理。作为加热杀菌的方法可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适宜进行高温高压杀菌法、 高温短时间杀菌法(HTST法)、超高温杀菌法(UHT法)等。也可适当选择与容 器装饮料的容器相适应的加热杀菌法,例如将PET瓶作为饮料容器使用时适合 UHT杀菌。

加热装置、加热方式无特别限制,例如,可用如下公知方法进行,直接喷 射水蒸气的蒸汽喷射式、将饮料喷射到水蒸气中进行加热的蒸汽注入式等的直 接加热方式、使用加热板、加热管等表面热交换器的间接加热方式等。加热杀 菌的温度只要能达到目的无特别限制,但优选90℃以上。

用于保持本发明饮料的容器只要可保持饮料的品质,无特别限制,可使用 公知的饮料容器(例如PET瓶、纸盒、铝罐、钢罐、玻璃瓶)。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槲皮素糖苷量的测定用以下方法进行。

1.分析方法(仪器及试剂、操作方法)

1-1.试剂

·乙腈: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纯度99.8%(Nacalai Tesque株式会公司制)

·水:高效液相色谱仪用异物0.001%以下(Nacalai Tesque株式会公司制)

·三氟乙酸:纯度99%(Nacalai Tesque株式会公司制)

·异槲皮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 3-O-glucoside):以下称为Q G1):SSX1327S、纯度93.8%(funakoshi株式会公司制)

·乙醇: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纯度99.8%(Nacalai Tesque株式会公司制)

·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以下称为DMSO):纯度99.0%(Nacalai Te  sque株式会公司制)。

1-2.分析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以下称为HPLC)

泵:LC-10ADvp

检测器:SPD-M10Avp检测器

分析软件:Class LCsolution  (以上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1-3.分析试样的制备

·将该食品的原液用20%乙醇/水稀释5倍,用0.45μm过滤器(Millex LH- 4:MILLIPORE公司制)过滤后作为分析试样供给HPLC。

1-4.标准曲线的制作

准确称量1.0mg标准物质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 3-O-glucos  ide)(funakoshi株式会公司制:SSX 1327S、纯度93.8%),在5ml容量瓶中 溶解于0.5ml的二甲亚砜中(DMSO:Nacalai Tesque株式会公司制纯度99. 0%),用20%乙醇(Nacalai Tesque株式会公司制纯度99.8%高效液相色谱 仪用特制试剂)/水加至5ml。将该200μg/ml的溶液用20%乙醇/水依次稀 释,制成10、25、50、100μg/ml的溶液。取各浓度的溶液10μl供给HPLC。 此时检测出的峰的洗脱保留时间为约14.5分钟。根据此时的紫外吸光度350nm 处的面积和浓度制作标准曲线。

计算通过原点的近似直线,使用该直线计算出QG1~QG7的浓度,通过在合 计计算的值上乘以标准物质的纯度(93.8%),从而计算出槲皮素糖苷量。

1-5.试验操作

·定性试验:将分析试样与标准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将与QG1标准 品的洗脱保留时间一致的峰作为QG1。QG1是在槲皮素上结合有1个葡萄糖的槲 皮素糖苷。

·定量试验:在QG1的峰出现之前检测出的6个峰是在QG1上进一步结合葡萄 糖的槲皮素的糖苷。HPLC分析中,可检测出QG1及在QG1上进一步结合有1~6 个葡萄糖的化合物,将这些(QG1~QG7)设定为相关的成分。且槲皮素糖苷因 在小肠内被水解为槲皮素,所以认为QG1~QG7在生理活性上相同,是槲皮素糖 苷的主要组成成分,将可获得的标准品QG1设定为指标成分,计算出用QG1换 算的量。测定槲皮素糖苷的7个洗脱峰的峰面积,由根据QG1标准品的峰面积 制成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分析试样中的槲皮素糖苷含量。

异槲皮苷(QG1)为在槲皮素的3位上有1分子葡萄糖进行了β结合的化合 物。QG2~QG7为在QG1上进一步有0~6个葡萄糖进行了α-1,4结合的化合物 组,将QG1及QG2~QG7的7个成分作为相关成分。

槲皮素的3位糖苷与糖链长度无关,均在35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其 吸光度由作为苷元部分的槲皮素产生。因此,分子量虽不同,但认为QG1~QG7 的摩尔吸光度相同,所以,决定用QG1换算定量相关成分。

[参考例:pH值所产生的影响]

作为中性饮料的模式,在用McIlvaine缓冲液调节至各种pH值的水溶液中, 槲皮素糖苷使用SUNEMIQ/P15(三荣源F.F.I株式会社。含有酶处理芦丁6.2~ 7.2%(HPLC)。),溶解槲皮素糖苷并使其为3.6mg/ml(下表)。将水溶液在40℃ 下保持8星期,用HPLC经时测定槲皮素糖苷的残留量,计算残留率(劣化试验 后的绿茶饮料中的槲皮素糖苷量/添加后的槲皮素糖苷总量×100)。pH值使用 HORIBA的pH仪F21,在室温(25℃)下测定。且pH值测定即使在以下的实施 例中,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用相同方法测定。

结果如下表及图1所示。可知pH值越高,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越差。

表1

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

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

[实施例1:绿茶饮料中槲皮素糖苷稳定性的确认]

(1)抗坏血酸浓度的影响

将绿茶叶约75g用约70℃的纯水2300ml提取5分钟,过滤,得到提取液(以 下称为“绿茶提取液”)。

在绿茶提取液中加入抗坏血酸1~7g,加入SUNEMIQ/P15 40g,加水,制 造10L绿茶。此时,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到6.0。将所得到的绿茶在进行杀菌 处理后,填充到350ml的PET容器中,实施55℃、2星期的加速劣化试验,用H PLC测定槲皮素糖苷量,计算出残留率。同时进行香味(香味及味道)、色调的 感官评价。由3名经过训练的专业评委进行感官评价,以5分作为满分进行5 阶段的评价,5(无变化,良好),4(有变化,但良好),3(有变化,但在允许 范围),2(有变化,不在允许范围),1(有显著变化,不在允许范围)。另外, 由于SUNEMIQ/P15含有6.2~7.2%的槲皮素糖苷,因此所得到的绿茶含有248~ 288ppm的槲皮素糖苷,作为被水解生成的槲皮素含有160~190ppm。

其结果,抗坏血酸的配合量越少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越高。但是,在香味· 色调方面,因抗坏血酸量少时无法保持品质,所以,说明至少需要100ppm的抗 坏血酸(下表)。

表2

[实施例2:绿茶饮料中槲皮素糖苷稳定性的确认]

(2)pH值的影响

用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方法制造加入了4g/L SUNEMIQ/P15的绿茶饮料。 但是,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为5.1~6.4(下表)。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杀菌、 填充后,55℃下实施2星期的劣化试验,用HPLC测定槲皮素糖苷量。另外,与 实施例1同样,将香味、色调用满分5分评价。

其结果,pH值越低越表示槲皮素糖苷稳定。但是,因pH值低时无法保证香 味,所以,可知从槲皮素糖苷稳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pH值为6.0以下,从香 味稳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pH值为5.6以上。

表3

[实施例3:绿茶饮料中槲皮素糖苷稳定性的确认]

(3)抗坏血酸浓度和pH值调节所产生的影响

用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方法,制造加入了4g/L SUNEMIQ/P15的绿茶饮料。 但是,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为5.8、6.0、6.4。且将抗坏血酸浓度调整到200~ 400ppm(下表)。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杀菌、填充后,将各样品在55℃下保管1 星期,或在55℃下保管18天,用HPLC测定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此外,与实 施例1同样,将香味、色调用满分5分评价。

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

[实施例4:槲皮素糖苷的浓度所产生的影响]

用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方法制造绿茶饮料。但是,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为 5.8、6.4。且将抗坏血酸浓度调整到250、400ppm(下表)。进而使槲皮素糖苷 为SUNEMIQ/P15,浓度为6g/L。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杀菌、填充后,在55℃下 实施2星期的加速劣化试验,用HPLC测定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此外,与实施 例1同样,将香味、色调用满分5分评价。

结果如下表所示。即使对于该槲皮素糖苷浓度来说,也为抗坏血酸量少、 pH值低的情况下,槲皮素糖苷稳定。

表5

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3077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15 CN 102630779 A *CN102630779A* (21)申请号 201210032501.9 (22)申请日 2012.02.14 2011-029054 2011.02.14 JP A23F 3/16(2006.01) A23F 5/00(2006.01) A23L 2/52(2006.01) C12G 3/04(2006.01) A23L 1/30(2006.01) (71)申请人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大阪府 (72)发明人 野中裕司 小池理菜 福井祐子 (74)专利代理机构 。

2、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张淑珍 王维玉 (54) 发明名称 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 (57)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长期保存槲皮素糖 苷的稳定性也良好的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 料。具体为, pH 值为 5.6 6.4, 含有作为饮料成 分在抗氧化上有效的量以上且为 400ppm 以下的 抗坏血酸。 本发明提供如下容器装饮料, 配合槲皮 素糖苷 ; pH 值为 5.6 6.4 ; 含有作为饮料成分在 抗氧化上有效的量以上且为 400ppm 以下的抗坏 血酸。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1 。

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容器装饮料, 其特征在于, 配合槲皮素糖苷 ; pH 值为 5.6 6.4 ; 含有 100 400ppm 抗坏血酸。 2. 根据权利要求 1 中所述的饮料, 其特征在于, pH 值为 5.6 6.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中所述的饮料, 其特征在于, 抗坏血酸量为 200 300ppm。 4. 根据权利要求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 其特征在于, 槲皮素配合量为 100 500ppm。 5. 根据权利要求 1 4 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 其。

4、特征在于, 其为绿茶饮料、 红茶饮料或 乌龙茶饮料。 6. 根据权利要求 5 中所述的饮料, 其特征在于, 其为绿茶饮料。 7.一种槲皮素糖苷在饮料中的稳定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使pH值为5.66.4 ; 配 合 100 400ppm 抗坏血酸。 8. 一种配合槲皮素糖苷的茶饮料的稳定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使 pH 值为 5.6 6.4 ; 配合 100 400ppm 抗坏血酸。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30779 A 2 1/9 页 3 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配合槲皮素糖苷的容器装饮料。更详细地说, 涉及提高了所配合槲皮 素糖苷的保存。

5、稳定性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背景技术 0002 槲皮素是富含于蔬菜、 水果中的多酚成分, 直接或以糖苷 ( 芦丁、 槲皮苷等 ) 的形 态含有于柑橘类、 洋葱、 荞麦、 槐树等的各种植物中。 0003 已知槲皮素除具有强力抗氧化活性以外, 还具有血小板凝集抑制及粘附抑制作 用、 血管扩张作用、 抗癌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非专利文献1)。 并且, 有关槲皮素糖苷, 可知 随着结合的葡萄糖数 1、 2 及 3 增加时, 口服吸收性增高, 葡萄糖数 (n) 为 4 时, 口服吸收性 降低 ( 参照专利文献 1)。 0004 大量含有作为槲皮素糖苷之一的芦丁的饮料, 已知有鞑靼荞麦茶饮料。因芦丁中 有特有。

6、的生腥味、 苦味及后味不良 ( 滑腻 ), 所以, 有关韃靼荞麦茶饮料, 探讨了用于改善其 风味的方法 ( 专利文献 2)。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1WO2006/070883( 日本专利第 3896577 号 ) 公报 0008 专利文献 2 日本特开 2009-171856 公报 0009 非专利文献 0010 非专利文献 1 抗肥胖作用、 药理和治疗 ( 日语原名 : 抗肥満作用、 薬理治療 )、 p123-131, vol.37, No.2, 2009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者对配合槲皮素糖苷的茶饮料进行了研究。并且, 在更可以日常饮用的清。

7、 凉饮料水等饮料中配合槲皮素糖苷时, 产生了在 pH 值为中性范围的饮料中, 槲皮素糖苷的 稳定性非常差的新问题。 001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即使长期保存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也良好的配合槲皮素 糖苷的容器装饮料。 0013 本发明者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 惊异地发现容器装饮料中通常 配合的抗坏血酸对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而且还发现通过控制抗坏血酸的 含量且进一步调节 pH 值, 可更具有协同效果地增加稳定性, 在绿茶饮料中可维持绿茶原本 的丰富的口味, 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4 本发明提供以下内容。 0015 1 一种容器装饮料, 其特征在于, 配合槲皮素。

8、糖苷 ; pH 值为 5.6 6.4 ; 含有 100 400ppm 抗坏血酸。 0016 2 根据 1 中所述的饮料, 其特征在于, pH 值为 5.6 6.0 说 明 书 CN 102630779 A 3 2/9 页 4 0017 3 根据 1 或 2 中所述的饮料, 其特征在于, 抗坏血酸量为 200 300ppm。 0018 4 根据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 其特征在于, 槲皮素配合量为 100 500ppm。 0019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 其特征在于, 其为绿茶饮料、 红茶饮料或 乌龙茶饮料。 0020 6 根据 5 中所述的饮料, 其特征在于, 其为绿茶饮料。 0。

9、021 7 一种槲皮素糖苷在饮料中的稳定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使 pH 值为 5.6 6.4 ; 配合 100 400ppm 抗坏血酸。 0022 8 一种配合槲皮素糖苷的茶饮料的稳定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为包括使 pH 值 为 5.6 6.4 ; 配合 100 400ppm 抗坏血酸。 0023 通过本发明, 可提供即使长期保存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也良好的配合槲皮素糖苷 的容器装中性饮料。 更详细地说, 提供即使长期保存, 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也良好的配合槲 皮素糖苷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表示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 (40 )。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槲皮素糖苷。

10、 0026 本发明中, 提到 “槲皮素糖苷” 时, 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 是指类黄酮中的一种 的槲皮素 ( 也称为 quercetin) 的糖苷, 该糖苷用下式表示。 0027 0028 ( 式中、 (X)n表示糖链, n 为 1 以上的整数。) 0029 在此, 构成在槲皮素上结合糖苷的用 X 表示的糖链的糖例如为葡萄糖、 鼠李糖、 半 乳糖、 葡萄糖醛酸, 优选为葡萄糖、 鼠李糖。 且n只要为1以上时, 即无特别限制, 优选为1 16, 进一步优选为 1 8。n 为 2 以上时, X 部分可由 1 种糖链形成, 也可由复数糖链形成。 0030 本说明书中, 有时将在槲皮素上配合 1 个。

11、葡萄糖时表示为 QG1, 配合 2 个时表示为 QG2, 配合 3 个时表示为 QG3( 以下, 每增加 1 个葡萄糖, 即表示为 QG4、 QG5、 QG6)。 0031 本发明的槲皮素糖苷也包含将已有的槲皮素糖苷用酶等处理使其进行糖转移的 产物。 0032 本发明中所述槲皮素糖苷具体地说, 包含芦丁、 酶处理芦丁、 槲皮苷、 异槲皮苷。 说 明 书 CN 102630779 A 4 3/9 页 5 0033 芦丁为由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0034 0035 芦丁也有时称为芦丁 (rutoside) 或槲皮素 -3- 芸香糖苷。 0036 酶处理芦丁是指以将芦丁或其类似物进行酶处理后的产物为成。

12、分的物质。 酶处理 芦丁有时也称为酶处理异槲皮苷或糖转移芦丁。 0037 本发明中, 可单独使用包含在槲皮素糖苷中的一种化合物, 也可将复数的化合物 混合使用。 0038 本发明中使用的槲皮素糖苷的来源、 制法无特别限制。 例如, 作为大量含有槲皮素 的植物, 已知有刺山柑、 苹果、 茶、 洋葱、 葡萄、 西兰花、 长蒴黄麻、 覆盆子、 越橘、 蔓越橘、 仙人 掌、 叶菜类、 柑橘类等, 可从这些植物中得到槲皮素糖苷。 0039 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的方式中, 作为槲皮素糖苷, 使用芦丁的酶处理物 ( 以下为酶 处理芦丁 )。 0040 酶处理芦丁的特别优选的例子为以下述物质为主要成分的酶处理芦丁。

13、, 酶处理槲 皮素糖苷并除去鼠李糖糖链部分后的异槲皮苷、 用糖转移酶处理异槲皮苷并结合由 1 7 个葡萄糖组成的糖链后的产物及其混合物。 0041 异槲皮苷可通过例如 WO2005/030975 中记载的方法制造, 即将芦丁在特定的可食 性成分的存在下用柚苷酶处理的方法。且如 WO2005/030975 中所记载, 通过将异槲皮苷用 糖转移酶处理, 可得到 - 糖基异槲皮苷。 0042 已知通常芦丁具有抗氧化作用, 但因难溶于水而使其用途受到局限。 但是, 因酶处 理芦丁通过糖转移而提高水溶性, 所以可适用于饮料。已知酶处理芦丁除具有强力的抗氧 化活性以外, 还具有血小板凝集抑制及粘附抑制作用。

14、、 血管扩张作用、 抗癌作用等多种生理 功能, 因而用于以改善炎症、 促进血液循环等效果为目的的健康食品。 酶处理芦丁例如可将 槐树、 荞麦等的提取物用糖转移酶处理而得到。 0043 为在饮料中配合有效量的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槲皮素糖苷, 可使用将来自天然物的 提取物通过浓缩、 纯化等操作而提高槲皮素糖苷的产物, 例如含有槲皮素糖苷的提取物的 浓缩物或纯化物。浓缩方法或纯化方法可使用已有的方法。且已知在茶叶中有槲皮素类 (山奈酚等), 更详细地说, 为芸香糖苷(二糖糖苷)、 进而再结合一个葡萄糖、 阿拉伯糖或半 乳糖等的糖的三糖糖苷。 0044 在本发明的饮料中, 槲皮素的配合量可为 20 500。

15、0ppm, 优选为 100 2500ppm, 说 明 书 CN 102630779 A 5 4/9 页 6 进一步优选为 200 1500ppm, 最优选为 100 500ppm。从另一观点来看, 槲皮素糖苷在 350 500ml 容量的容器装饮料 1 瓶中, 可为 10 1800mg, 优选为 50 900mg, 更优选为 100 500mg。另外, 本发明饮料中槲皮素的配合量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 指槲皮素糖 苷的配合量的合计量作为 QG1 换算, QG1 被水解生成的槲皮素的量。QG1 被水解生成的槲皮 素量可以利用槲皮素的分子量 302、 QG1 的分子量 464( 槲皮素糖苷量 4。

16、64)302) 求出。 而且, 所谓本发明中饮料成分的浓度或量, 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 指最终产品中的浓度 或量。通过杀菌等的工序, 成分多少有些分解, 可加上其分解量来确定向饮料中的配合量, 但通常配合时的浓度或量与最终产品中的浓度或量基本一致。 0045 槲皮素糖苷量的测定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周知的规定方法进行。 槲皮素糖苷量 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 为与 QG1 QG7 相关的成分, 也可通过以下记载的方法求出 : 即 作为标准物质使用槲皮素 3-O- 葡萄糖苷 (Quercetin 3-O-g lucoside)(QG1), 使用 HPLC, 通过紫外吸光度 350nm 处的面积。

17、和标准物质浓度制作标准曲线。由于槲皮素糖苷在小肠中 被水解成槲皮素, 所以认为从 QG1 QG7 生理活性相同, 且槲皮素的 3 位糖苷与糖链的长度 无关, 均在 350nm 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 其吸光度依赖于作为苷元部分的槲皮素。因此, 虽 分子量不同, 但认为 QG1 QG7 的摩尔吸光度相等, 所以用 QG1 换算来定量相关成分。具体 地说, 将分析试样与标准物质在同一条件下供给 HPLC, 在所得到的图中, 特定与标准物质的 洗脱保留时间一致的峰。而且, 特定在 QG1 的峰出现之前检测出的槲皮素糖苷 QG2 QG7 的峰 ( 如果有的情况下 ), 由各峰面积的总和使用运用标准物质制。

18、作的标准曲线, 计算出分 析试样中的槲皮素糖苷含量。 0046 pH 值 0047 本发明中, 有关饮料的 pH 值, 所谓 “中性” , 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 pH 值为 5.6 6.4。本发明的饮料为中性。 0048 根据本发明者研究, pH 值越低, 越可使槲皮素糖苷稳定保持。但是, pH 值低时, 有 时会对饮料的香味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 本发明的饮料从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的观点来看, 优选 pH 值为 6.0 以下, 进一步优选 pH 值为 5.8 以下。从香味的观点来看, 无论何种情况 均优选 pH 值为 5.6 以上, 进一步优选 pH 值为 5.8 以上。总的来说, 更优选。

19、 pH 值为 5.8 6.0。且通常的茶饮料只要是无糖茶, pH 值均为 5.9 6.4 的程度。 0049 作为调节饮料 pH 值的方法, 可例举在饮料中添加酸、 碱的方法、 通过离子交换树 脂的方法。作为所使用的酸成分, 例如作为有机酸可例举柠檬酸、 乳酸、 酒石酸、 琥珀酸、 苹 果酸、 抗坏血酸等, 作为无机酸可例举盐酸、 磷酸等。作为碱成分, 可例举氢氧化钠、 氢氧化 钾、 碳酸氢钠等。 0050 茶饮料、 儿茶素类 0051 作为本发明的饮料, 只要是中性饮料则无特别限定, 优选含有1001000ppm儿茶 素类的茶饮料。 茶饮料是指配合从以下茶叶中用水、 热水、 添加提取助剂的水。

20、溶液所提取的 茶叶提取液的饮料, 该茶叶是由从山茶属、 例如 C.sinensis、 C.assamica、 茶树 (Camellia sinensis)(Yabukita)种及这些的杂种中得到的茶叶所制成的茶叶。 所制成的茶叶中, 有绿 茶等的不发酵茶类、 乌龙茶等的半发酵茶、 红茶等的发酵茶类, 但可以为配合任何种茶叶提 取液的饮料。作为绿茶, 可例举煎茶、 番茶、 玉露、 蒸青散茶、 烹茶等, 作为乌龙茶, 可例举铁 观音、 色种、 黄金桂、 武夷岩茶等, 作为红茶, 可例举大吉岭红茶、 阿萨姆、 斯里兰卡等。 说 明 书 CN 102630779 A 6 5/9 页 7 0052 本发。

21、明中, 所谓 “儿茶素类” , 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 可为儿茶素、 没食子儿茶 素、 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表儿茶素、 表没食子儿茶素、 表儿茶素没 食子酸酯、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或这些任何物质的混合物, 所谓儿茶素类的含量, 除 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 指这些物质的总量。 0053 作为茶饮料的本发明的饮料或含有儿茶素类的本发明的饮料也可通过配合市售 的茶提取物来制造。 0054 在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的饮料中, 有时特别是以茶饮料或绿茶饮料为例进行说明, 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 其说明也适合于其他饮料。作为其他饮料的例子, 可例举花草 茶、 碳酸饮料、 。

22、清凉饮料、 咖啡、 乳饮料、 日本酒、 啤酒、 葡萄酒、 鸡尾酒、 烧酒、 威士忌。 0055 抗坏血酸 0056 本发明的饮料也可含有抗坏血酸。本发明中提到抗坏血酸时, 除了特殊记载的情 况以外, 指L-抗坏血酸, 也有时称为维生素C。 抗坏血酸也有时作为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抗 坏血酸盐 ( 例如抗坏血酸钙、 抗坏血酸硬脂酸酯、 抗坏血酸钠、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 而添加 在饮料中。 0057 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 在茶饮料中, 与预想的相反, 抗坏血酸配合少的情况下槲皮 素糖苷的残留率高。 抗坏血酸在饮料中被氧化, 形成脱氢抗坏血酸, 其形成自由基而有可能 给槲皮素糖苷造成氧化性损伤。另一方。

23、面, 在香味 色调方面, 抗坏血酸量少时又难于保持 品质, 优选至少存在 100ppm 的抗坏血酸。 0058 因此, 通常虽在容器装绿茶饮料中添加 400ppm 左右的抗坏血酸, 但本发明的饮料 中的抗坏血酸浓度优选为 400ppm 以下, 更优选为 300ppm 以下。在任何情况下, 均优选为 100ppm 以上, 更优选为 200ppm 以上。且抗坏血酸使用作为食品允许使用的抗坏血酸盐时, 可计算出相当于抗坏血酸的量, 当其相当量包含在上述范围内时, 即可以说满足了上述必 须条件。 0059 饮料的制造方法 0060 用于制造本发明的饮料的方法只要可满足上述各成分的配合量, 无特别限定。。

24、槲 皮素糖苷的配合时期也无特别限制, 但为了使槲皮素糖苷稳定, 优选在配合槲皮素糖苷之 前或刚配合之后调节饮料的 pH 值。 0061 例如, 在已有的茶饮料中, 为使槲皮素糖苷的配合量为合适的量, 可将含有槲皮素 糖苷的原材料按照通常方法添加, 从而制造本发明的饮料。本发明的饮料除了上述成分以 外, 可配合乳化剂、 抗氧化剂等作为饮料允许的添加物。 0062 杀菌、 装入容器 0063 本发明中, 为制造保存性优异的容器装饮料, 也可将饮料进行加热杀菌处理。 作为 加热杀菌的方法可采用公知的方法, 例如可适宜进行高温高压杀菌法、 高温短时间杀菌法 (HTST 法 )、 超高温杀菌法 (UHT。

25、 法 ) 等。也可适当选择与容器装饮料的容器相适应的加热 杀菌法, 例如将 PET 瓶作为饮料容器使用时适合 UHT 杀菌。 0064 加热装置、 加热方式无特别限制, 例如, 可用如下公知方法进行, 直接喷射水蒸气 的蒸汽喷射式、 将饮料喷射到水蒸气中进行加热的蒸汽注入式等的直接加热方式、 使用加 热板、 加热管等表面热交换器的间接加热方式等。加热杀菌的温度只要能达到目的无特别 限制, 但优选 90以上。 说 明 书 CN 102630779 A 7 6/9 页 8 0065 用于保持本发明饮料的容器只要可保持饮料的品质, 无特别限制, 可使用公知的 饮料容器 ( 例如 PET 瓶、 纸盒、。

26、 铝罐、 钢罐、 玻璃瓶 )。 0066 实施例 0067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68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槲皮素糖苷量的测定用以下方法进行。 0069 1. 分析方法 ( 仪器及试剂、 操作方法 ) 0070 1-1. 试剂 0071 乙腈 : 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纯度 99.8 (Nacalai Tesque 株式会公司制 ) 0072 水 : 高效液相色谱仪用异物 0.001以下 (Nacalai Tesque 株式会公司制 ) 0073 三氟乙酸 : 纯度 99 (Nacalai Tesque 株式会公司制 ) 0074 异槲皮苷(槲皮素3-O。

27、-葡萄糖苷(Quercetin 3-O-glucoside) : 以下称为QG1) : SSX1327S、 纯度 93.8 (funakoshi 株式会公司制 ) 0075 乙醇 : 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纯度 99.8 (Nacalai Tesque 株式会公司制 ) 0076 二甲亚砜 (dimethyl sulfoxide : 以下称为 DMSO) : 纯度 99.0 (Nacalai Te sque 株式会公司制 )。 0077 1-2. 分析仪器 0078 高效液相色谱仪 ( 以下称为 HPLC) 0079 泵 : LC-10ADvp 0080 检测器 : SPD-M10Avp 检测器 0。

28、081 分析软件 : Class LCsolution ( 以上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0082 1-3. 分析试样的制备 0083 将该食品的原液用 20乙醇 / 水稀释 5 倍, 用 0.45m 过滤器 (Millex LH-4 : MILLIPORE 公司制 ) 过滤后作为分析试样供给 HPLC。 0084 1-4. 标准曲线的制作 0085 准确称量 1.0mg 标准物质槲皮素 3-O- 葡萄糖苷 (Quercetin 3-O-glucos ide) (funakoshi株式会公司制 : SSX 1327S、 纯度93.8), 在5ml容量瓶中溶解于0.5ml的二甲 亚砜中(DMS。

29、O : Nacalai Tesque株式会公司制纯度99.0), 用20乙醇(Nacalai Tesque 株式会公司制纯度 99.8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特制试剂 )/ 水加至 5ml。将该 200g/ml 的 溶液用 20乙醇 / 水依次稀释, 制成 10、 25、 50、 100g/ml 的溶液。取各浓度的溶液 10l 供给HPLC。 此时检测出的峰的洗脱保留时间为约14.5分钟。 根据此时的紫外吸光度350nm 处的面积和浓度制作标准曲线。 0086 计算通过原点的近似直线, 使用该直线计算出QG1QG7的浓度, 通过在合计计算 的值上乘以标准物质的纯度 (93.8 ), 从而计算出槲皮素糖。

30、苷量。 0087 1-5. 试验操作 0088 定性试验 : 将分析试样与标准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HPLC 分析, 将与 QG1 标准品 的洗脱保留时间一致的峰作为 QG1。QG1 是在槲皮素上结合有 1 个葡萄糖的槲皮素糖苷。 0089 定量试验 : 在 QG1 的峰出现之前检测出的 6 个峰是在 QG1 上进一步结合葡萄糖 的槲皮素的糖苷。HPLC 分析中, 可检测出 QG1 及在 QG1 上进一步结合有 1 6 个葡萄糖的 化合物, 将这些 (QG1 QG7) 设定为相关的成分。且槲皮素糖苷因在小肠内被水解为槲皮 说 明 书 CN 102630779 A 8 7/9 页 9 素, 所以认。

31、为 QG1 QG7 在生理活性上相同, 是槲皮素糖苷的主要组成成分, 将可获得的标 准品 QG1 设定为指标成分, 计算出用 QG1 换算的量。测定槲皮素糖苷的 7 个洗脱峰的峰面 积, 由根据 QG1 标准品的峰面积制成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分析试样中的槲皮素糖苷含量。 0090 异槲皮苷 (QG1) 为在槲皮素的 3 位上有 1 分子葡萄糖进行了 结合的化合物。 QG2 QG7 为在 QG1 上进一步有 0 6 个葡萄糖进行了 -1, 4 结合的化合物组, 将 QG1 及 QG2 QG7 的 7 个成分作为相关成分。 0091 槲皮素的3位糖苷与糖链长度无关, 均在35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

32、 其吸光度由 作为苷元部分的槲皮素产生。因此, 分子量虽不同, 但认为 QG1 QG7 的摩尔吸光度相同, 所以, 决定用 QG1 换算定量相关成分。 0092 参考例 : pH 值所产生的影响 0093 作为中性饮料的模式, 在用 McIlvaine 缓冲液调节至各种 pH 值的水溶液中, 槲皮 素糖苷使用SUNEMIQ/P15(三荣源F.F.I株式会社。 含有酶处理芦丁6.27.2(HPLC)。 ), 溶解槲皮素糖苷并使其为 3.6mg/ml( 下表 )。将水溶液在 40下保持 8 星期, 用 HPLC 经时 测定槲皮素糖苷的残留量, 计算残留率 ( 劣化试验后的绿茶饮料中的槲皮素糖苷量 。

33、/ 添加 后的槲皮素糖苷总量 100)。pH 值使用 HORIBA 的 pH 仪 F21, 在室温 (25 ) 下测定。且 pH 值测定即使在以下的实施例中, 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以外, 用相同方法测定。 0094 结果如下表及图 1 所示。可知 pH 值越高, 槲皮素糖苷的稳定性越差。 0095 表 1 0096 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 0097 0098 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 0099 实施例 1 : 绿茶饮料中槲皮素糖苷稳定性的确认 0100 (1) 抗坏血酸浓度的影响 0101 将绿茶叶约 75g 用约 70的纯水 2300ml 提取 5 分钟, 过滤, 得到提取液 ( 以下称 为 “绿茶提取。

34、液” )。 0102 在绿茶提取液中加入抗坏血酸 1 7g, 加入 SUNEMIQ/P15 40g, 加水, 制造 10L 绿 茶。此时, 用碳酸氢钠调节 pH 值到 6.0。将所得到的绿茶在进行杀菌处理后, 填充到 350ml 的 PET 容器中, 实施 55、 2 星期的加速劣化试验, 用 HPLC 测定槲皮素糖苷量, 计算出残留 率。同时进行香味 ( 香味及味道 )、 色调的感官评价。由 3 名经过训练的专业评委进行感官 评价, 以 5 分作为满分进行 5 阶段的评价, 5( 无变化, 良好 ), 4( 有变化, 但良好 ), 3( 有变 化, 但在允许范围 ), 2( 有变化, 不在允。

35、许范围 ), 1( 有显著变化, 不在允许范围 )。另外, 由 于 SUNEMIQ/P15 含有 6.2 7.2的槲皮素糖苷, 因此所得到的绿茶含有 248 288ppm 的 槲皮素糖苷, 作为被水解生成的槲皮素含有 160 190ppm。 0103 其结果, 抗坏血酸的配合量越少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越高。但是, 在香味 色调方 说 明 书 CN 102630779 A 9 8/9 页 10 面, 因抗坏血酸量少时无法保持品质, 所以, 说明至少需要 100ppm 的抗坏血酸 ( 下表 )。 0104 表 2 0105 0106 实施例 2 : 绿茶饮料中槲皮素糖苷稳定性的确认 0107 (2)。

36、pH 值的影响 0108 用实施例 1 中所记载的方法制造加入了 4g/L SUNEMIQ/P15 的绿茶饮料。但是, 用 碳酸氢钠调节 pH 值为 5.1 6.4( 下表 )。与实施例 1 同样进行杀菌、 填充后, 55下实施 2星期的劣化试验, 用HPLC测定槲皮素糖苷量。 另外, 与实施例1同样, 将香味、 色调用满分 5 分评价。 0109 其结果, pH 值越低越表示槲皮素糖苷稳定。但是, 因 pH 值低时无法保证香味, 所 以, 可知从槲皮素糖苷稳定性的观点来看, 优选 pH 值为 6.0 以下, 从香味稳定性的观点来 看, 优选 pH 值为 5.6 以上。 0110 表 3 01。

37、11 0112 实施例 3 : 绿茶饮料中槲皮素糖苷稳定性的确认 0113 (3) 抗坏血酸浓度和 pH 值调节所产生的影响 0114 用实施例 1 中所记载的方法, 制造加入了 4g/L SUNEMIQ/P15 的绿茶饮料。但是, 用碳酸氢钠调节 pH 值为 5.8、 6.0、 6.4。且将抗坏血酸浓度调整到 200 400ppm( 下表 )。 与实施例 1 同样进行杀菌、 填充后, 将各样品在 55下保管 1 星期, 或在 55下保管 18 天, 用 HPLC 测定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此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 将香味、 色调用满分 5 分评价。 0115 结果如下表所示。 0116 表。

38、 4 说 明 书 CN 102630779 A 10 9/9 页 11 0117 0118 实施例 4 : 槲皮素糖苷的浓度所产生的影响 0119 用实施例 1 中所记载的方法制造绿茶饮料。但是, 用碳酸氢钠调节 pH 值为 5.8、 6.4。且将抗坏血酸浓度调整到 250、 400ppm( 下表 )。进而使槲皮素糖苷为 SUNEMIQ/P15, 浓度为 6g/L。与实施例 1 同样进行杀菌、 填充后, 在 55下实施 2 星期的加速劣化试验, 用 HPLC 测定槲皮素糖苷的残留率。此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 将香味、 色调用满分 5 分评价。 0120 结果如下表所示。即使对于该槲皮素糖苷浓度来说, 也为抗坏血酸量少、 pH 值低 的情况下, 槲皮素糖苷稳定。 0121 表 5 0122 说 明 书 CN 102630779 A 11 1/1 页 12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30779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