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茶加工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630769 B (45)授权公告日 2015.01.21 CN 102630769 B (21)申请号 201210140786.8 (22)申请日 2012.05.09 A23F 3/06(2006.01) (73)专利权人 桂东县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423500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维夏路 (72)发明人 黄赫鹰 朱桅帆 朱泽星 (74)专利代理机构 郴州大天知识产权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3212 代理人 徐起堂 (54) 发明名称 红茶加工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包括如下 步骤 : 萎凋 : 将鲜茶叶放置鼓风式。
2、萎凋槽内进行 鲜叶萎凋 ; 摇青 : 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 青, 至茶叶由青绿变暗、 叶缘有红变、 手摸有湿感、 青气消失、 散发花香为宜 ; 揉捻 : 将摇青后的鲜叶 导入揉捻机进行揉捻 ; 发酵 : 将揉捻叶解块后装 入发酵盘或清洁的蔑筐内, 茶叶散发出花果香时 停止发酵 ; 初烘 : 将发酵叶倒入单层烘干机进行 初烘 ; 复揉 : 趁热将茶叶导入揉捻机进行复揉 ; 复烘 : 将复揉后的茶叶解块后导入烘干机进行复 烘 ; 足干 : 将茶叶放入提香机进行低温慢烘 ; 摊 凉 : 将烘干叶放置蔑盘内进行摊凉至常温 ; 分筛 : 将摊凉叶分筛掉其中的碎末即可。 (51)Int.Cl. 审查。
3、员 邹旭鹏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630769 B CN 102630769 B 1/1 页 2 1.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A 萎凋 : 将鲜茶叶放置鼓风式萎凋槽内进行鲜叶萎凋, 厚度以风不吹翻鲜叶即可, 鼓风 30 分钟停 10 分钟并翻动一次, 至鲜叶能手握成团、 松开不散 ; B摇青 : 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 分 4 次摇青, 时间分别为 5 分钟、 8 分钟、 10 分钟、 18 分钟, 至茶叶由青绿变暗、 叶缘有红变、。
4、 手摸有湿感、 青气消失、 散发花香 ; C 揉捻 : 将摇青后的鲜叶导入揉捻机进行揉捻, 揉捻分两次进行, 一揉时间60分钟, 至 细胞破坏率 90% 以上, 条索紧卷, 茶汁外溢粘附于叶表, 静置 30 分钟后转入二揉, 二揉时间 30 分钟, 至茶叶全部紧结成条 ; D 发酵 : 将揉捻叶解块后装入发酵盘或清洁的蔑筐内, 在叶表面加盖一层湿布, 放置发 酵室内发酵, 室内温度为 24-26、 湿度为 90-95%, 当叶温超过 35时, 对茶叶进行翻动, 发 酵时间 8-10 小时, 发酵程度为 80-90%, 茶叶散发出花果香时停止发酵 ; E 初烘 : 发酵完成后, 将发酵叶倒入单层。
5、烘干机进行初烘, 采用薄摊、 高温快烘方式, 温 度 120, 烘至茶叶含水率 40-45% 下机复揉 ; F复揉 : 茶叶初烘后, 趁热将茶叶导入揉捻机进行复揉, 时间 30 分钟, 待 95% 以上茶叶 成条、 条索紧结后下机复烘 ; G复烘 : 将复揉后的茶叶解块后导入烘干机进行复烘, 温度 110-120, 烘至茶叶含水 率 20-25% ; H足干 : 将茶叶放入提香机进行低温慢烘, 温度 80-90, 至茶叶能手捏成末、 含水率 5% ; I摊凉 : 将烘干叶放置蔑盘内进行摊凉至常温 ; J分筛 : 将摊凉叶分筛掉其中的碎末即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30769 B 。
6、2 1/3 页 3 红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红茶是一种常见的茶叶饮品。传统红茶按制作工艺分为三种 : 小种红茶、 工夫红 茶、 切细红茶。其中, 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为 : 萎凋、 揉捻、 发酵、 过红锅、 复揉、 干燥 ; 工 夫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为 : 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 ; 切细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为 : 萎凋、 揉 捻、 揉切、 发酵和干燥。常规红茶加工工艺萎凋时长、 发酵偏重、 一次揉捻和烘干, 容易出现 红茶色泽青褐、 香气低闷、 汤色浑暗、 滋味青涩淡薄的品质问题。 发明内容 000。
7、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生产鲜爽、 甜香、 橙红明亮的红茶的加工方法。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红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05 A 萎凋 : 将鲜茶叶放置鼓风式萎凋槽内进行鲜叶萎凋, 厚度以风不吹翻鲜叶为宜, 鼓风 30 分钟停 10 分钟并翻动一次, 至鲜叶能手握成团、 松开不散为宜 ; 0006 B摇青 : 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 至茶叶由青绿变暗、 叶缘有红变、 手摸 有湿感、 青气消失、 散发花香为宜 ; 0007 C揉捻 : 将摇青后的鲜叶导入揉捻机进行揉捻, 揉捻分两次进行, 一揉时间 60 分 钟, 至细胞破坏率90%以上, 条索紧卷, 茶。
8、汁外溢粘附于叶表为宜, 静置30分钟后转入二揉, 二揉时间 30 分钟, 至茶叶全部紧结成条为宜 ; 0008 D 发酵 : 将揉捻叶解块后装入发酵盘或清洁的蔑筐内, 在叶表面加盖一层湿布, 放 置发酵室内发酵, 室内温度为 24-26、 湿度为 90-95%, 当叶温超过 35时, 对茶叶进行翻 动, 发酵时间 8-10 小时, 发酵程度为 80-90%, 茶叶散发出花果香时停止发酵 ; 0009 E初烘 : 发酵完成后, 将发酵叶倒入单层烘干机进行初烘, 采用薄摊、 高温快烘方 式, 温度 120, 烘至茶叶含水率 40-45% 左右下机复揉 ; 0010 F复揉 : 茶叶初烘后, 趁热将。
9、茶叶导入揉捻机进行复揉, 时间 30 分钟, 待 95% 以上 茶叶成条、 条索紧结后下机复烘 ; 0011 G复烘 : 将复揉后的茶叶解块后导入烘干机进行复烘, 温度 110-120, 烘至茶叶 含水率 20-25% ; 0012 H足干 : 将茶叶放入提香机进行低温慢烘, 温度 80-90, 至茶叶能手捏成末、 含 水率 5% ; 0013 I摊凉 : 将烘干叶放置蔑盘内进行摊凉至常温 ; 0014 J分筛 : 将摊凉叶分筛掉其中的碎末即可。 0015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 由于增加了摇青步骤, 使鲜叶间相互摩擦, 破损鲜叶叶缘组织 细胞, 通过摇青后的鲜叶内含物有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大部分。
10、叶缘细胞破碎和损裂, 水分发 生扩散和渗透, 细胞间隙充水, 叶硬挺, 青草味挥发, 加速茶多酚和酶的氧化, 促进芳香类物 说 明 书 CN 102630769 B 3 2/3 页 4 质的转化形成, 促进了红茶鲜爽、 甜香品质的形成。 0016 由于改变了传统足火干燥工艺, 采用两次烘干的方法, 形成了茶叶香气甜香高长、 滋味鲜美、 醇厚、 甜爽的品质。 0017 由于改自然萎凋为鼓风式萎凋槽内萎凋, 萎凋时间缩短一半, 既提高了红茶品质,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8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加工出来的红茶比现有的红茶, 在色、 香、 味等方面的品质都有 明显的提高。采用感官审评法, 即将现有的红。
11、茶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加工出来的红茶分两 组对比, 按密码审评, 项目为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用 150ml 审评杯, 各称茶样 3g, 沸水冲 泡, 时间 5min。结果发现 : 现有红茶香气低闷、 滋味青涩、 汤色浑暗、 叶底青褐 ; 采用本发明 的方法加工出来的红茶香气甜香、 滋味浓厚鲜爽、 汤色橙红明亮、 叶底红黄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但本发明的内容并非仅限于此 : 0020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红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21 A 萎凋 : 将鲜茶叶放置鼓风式萎凋槽内进行鲜叶萎凋, 厚度以风不吹翻鲜叶为宜, 鼓风 30 分钟停 。
12、10 分钟并翻动一次, 至鲜叶能手握成团、 松开不散为宜 ; 0022 B摇青 : 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 分 4 次摇青, 时间分别为 5 分钟、 8 分 钟、 10 分钟、 18 分钟, 至茶叶由青绿变暗、 叶缘有红变、 手摸有湿感、 青气消失、 散发花香为 宜 ; 0023 C揉捻 : 将摇青后的鲜叶导入揉捻机进行揉捻, 揉捻分两次进行, 一揉时间 60 分 钟, 至细胞破坏率90%以上, 条索紧卷, 茶汁外溢粘附于叶表为宜, 静置30分钟后转入二揉, 二揉时间 30 分钟, 至茶叶全部紧结成条为宜 ; 0024 D 发酵 : 将揉捻叶解块后装入发酵盘或清洁的蔑筐内, 在叶表面加。
13、盖一层湿布, 放 置发酵室内发酵, 室内温度为 24、 湿度为 90%, 当叶温超过 35时, 对茶叶进行翻动, 发酵 时间 8 小时, 发酵程度为 80%, 茶叶散发出花果香时停止发酵 ; 0025 E初烘 : 发酵完成后, 将发酵叶倒入单层烘干机进行初烘, 采用薄摊、 高温快烘方 式, 温度 120, 烘至茶叶含水率 40% 下机复揉 ; 0026 F复揉 : 茶叶初烘后, 趁热将茶叶导入揉捻机进行复揉, 时间 30 分钟, 待 95% 茶叶 成条、 条索紧结后下机复烘 ; 0027 G复烘 : 将复揉后的茶叶解块后导入烘干机进行复烘, 温度 110, 烘至茶叶含水 率 20% ; 002。
14、8 H足干 : 将茶叶放入提香机进行低温慢烘, 温度 80, 至茶叶能手捏成末、 含水率 5% ; 0029 I摊凉 : 将烘干叶放置蔑盘内进行摊凉至常温 ; 0030 J分筛 : 将摊凉叶分筛掉其中的碎末即可。 0031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红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32 A 萎凋 : 将鲜茶叶放置鼓风式萎凋槽内进行鲜叶萎凋, 厚度以风不吹翻鲜叶为宜, 鼓风 30 分钟停 10 分钟并翻动一次, 至鲜叶能手握成团、 松开不散为宜 ; 0033 B摇青 : 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 分 3 次摇青, 时间分别为 8 分钟、 10 分 说 明 书 CN 102630769 B 4 。
15、3/3 页 5 钟、 18 分钟, 至茶叶由青绿变暗、 叶缘有红变、 手摸有湿感、 青气消失、 散发花香为宜 ; 0034 C揉捻 : 将摇青后的鲜叶导入揉捻机进行揉捻, 揉捻分两次进行, 一揉时间 60 分 钟, 至细胞破坏率90%以上, 条索紧卷, 茶汁外溢粘附于叶表为宜, 静置30分钟后转入二揉, 二揉时间 30 分钟, 至茶叶全部紧结成条为宜 ; 0035 D 发酵 : 将揉捻叶解块后装入发酵盘或清洁的蔑筐内, 在叶表面加盖一层湿布, 放 置发酵室内发酵, 室内温度为 26、 湿度为 95%, 当叶温超过 35时, 对茶叶进行翻动, 发酵 时间 10 小时, 发酵程度为 90%, 茶叶。
16、散发出花果香时停止发酵 ; 0036 E初烘 : 发酵完成后, 将发酵叶倒入单层烘干机进行初烘, 采用薄摊、 高温快烘方 式, 温度 120, 烘至茶叶含水率 45% 下机复揉 ; 0037 F复揉 : 茶叶初烘后, 趁热将茶叶导入揉捻机进行复揉, 时间 30 分钟, 待 97% 以上 茶叶成条、 条索紧结后下机复烘 ; 0038 G复烘 : 将复揉后的茶叶解块后导入烘干机进行复烘, 温度 120, 烘至茶叶含水 率 25% ; 0039 H足干 : 将茶叶放入提香机进行低温慢烘, 温度 90, 至茶叶能手捏成末、 含水率 3% ; 0040 I摊凉 : 将烘干叶放置蔑盘内进行摊凉至常温 ; 0041 J分筛 : 将摊凉叶分筛掉其中的碎末即可。 0042 所述摇青步骤, 优选分4次摇青, 时间分别为5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8分钟, 至茶 叶由青绿变暗、 叶缘有红变、 手摸有湿感、 青气消失、 散发花香为宜。 当然也可以1次、 2次或 多次揺青。但是必须要经过揺青步骤。 说 明 书 CN 102630769 B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