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湿疹、足癣、神经性皮炎等 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常见的皮肤病有湿疹、足癣、 神经性皮炎等。湿疹是一种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位,易于湿烂流津的瘙 痒性渗出性皮肤病。发病机理是内外激发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种迟发型 可变态反应,其症状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自觉剧痒,抓破 后易感染等。湿疹,中医称为湿疮,由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 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三种。
足癣在中医中称为脚湿气,是发生在足部的皮肤癣菌感染,以足丫白斑 湿烂或足跖、趾间起水疱为特征。在足癣发病中,缺乏皮脂腺和穿着封闭性 鞋子造成的湿润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的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 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断发毛癣菌。
神经性皮炎在中医中称为摄领疮,是好发在颈部两侧,以皮肤粗糙肥厚, 剧烈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系大脑皮质抑制和兴奋功能 紊乱所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局部刺激(如摩擦、日盼、多汗)以及 消化不良、饮酒、进食辛辣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目前,国内外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较多,西药多采用抗过敏、镇静、激 素等药物,如皮炎平、达克宁、皮康王等,控制症状较快,但容易复发,反 复使用会给病人带来副作用及耐药性;中药有复方土槿皮酊等,但疗效较为 缓慢,治愈率较低。
我国中药有着悠久的临床用药基础,研制了许多治疗皮肤病的新药,此 方面的专利文献也较多,如:
专利文献公开号CN1261107C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和皮炎的中药”,其 组合物由雄黄、朱砂、冰片、硼砂、蚯蚓粪、玄明粉、小麻油组成。其生产 需经过干燥、粉碎、过筛、混料、搅拌、分装、加溶剂、包装、存放九道工 序,制造工艺复杂。
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2319386B公开了“能治疗多种皮肤病的药酒”,其 由金银花、山楂、赤小豆、大黄、栀子、商陆、地骨皮、三七、甘草、黄柏、 莱菔子、黄芩、络石藤、菊花、射干、百部和玄参为原料药与原料药总重量 4-5倍的50-60度的就混合浸泡、过滤、去渣组成。该中药组合物成分复杂, 成本比较昂贵,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
专利文献申请号CN101134094B公开了“一种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牛皮 癣的搽剂”,其由多叶棘豆、肉桂、姜黄、当归、花椒、五灵脂、甘草、黄花 蒿、川楝子、明矾、文冠木、白云香、茼麻子、决明子制成。其原料药成分 较多、制作方法复杂,对各类皮肤瘙痒、湿疹、牛皮癣、手足癣等皮肤病有 效率仅为85份,且一般需治疗20天才能治愈,疗程较长。
以上所述药剂对于湿疹、足癣、皮炎等皮肤病都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 药物针对性较强,只对某一种病症有明显疗效,并且在成本、有效率等方面 还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有必要发掘更有效、价格低廉的治疗湿疹、足癣、神 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在治疗皮肤病上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标本兼 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 药组合物,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土槿皮15~25份,水杨酸 15~25份,蛇床子25~35份,地肤子25~35份。
进一步:上述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优选的是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 原料药制备而成: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以下重量 份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土槿皮15~20份,水杨酸18~25份,蛇床子25~ 32份,地肤子30~35份。最优选的是所述的原料药的配比为土槿皮20份, 水杨酸20份,、蛇床子30份,地肤子3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A、打碎:精选出所述重量份的各组原料药,打碎成细粒;
B、浸泡:将打碎成细粒的原料与50±5度米酒以100:(250-350)的重 量比例混合浸泡25~30天,之后经过滤去渣即可得到药液。
所述步骤A的细粒粒径在5mm以下,所述步骤B的浸泡温度在25±5度 以内。
当然,由上述方法制得的药液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方法,可以进一 步加工后制成膏剂。
本发明药物的各原料具有如下性质和功效:
(1)土槿皮:性温,味辛。归肺、脾经。其药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新生 血管形成、抗肿瘤、抗生育、抗血管生成、抗真菌的作用,土槿皮乙酸可激 活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具有止痒、杀虫的功效。用于手脚癣、神经 性皮炎、湿疹、癞痢头。
(2)水杨酸: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水杨酸可以溶 解角质间的构成形物质,使角质层产生脱落,所以能去除积聚过厚的角质层, 促进新陈代谢。有防腐杀菌、祛除汗臭、止痒消肿、止痛消炎等功能。
(3)蛇床子:性温,味辛、苦。归肾经。其药理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 样小芽胞菌、羊毛状小芽胞菌均有抑制作用。蛇床子丙酮提取物有较强的抗 组胺作用,能明显拮抗组胺、慢性反应物质、2份鸡蛋清所引起的肠肌收缩, 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此外,还具有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祛风止痒的功效。 用于外阴湿疹、滴虫性阴道炎、皮肤湿疹和瘙痒症、肾阳不振、阴冷肾亏、 阳痿早泄等。
(4)地肤子:性寒,味辛、苦。归肾、膀胱经。其药理对皮肤真菌具有 抑制作用,地肤子与水1比3的比例浸泡,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 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 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风疹、 湿疹、皮肤瘙痒、阴部湿痒、淋病、疝气、小便涩痛、阴痒带下。
湿疹、足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杀虫止痒,将土槿皮、水杨酸、蛇床子、地肤子组合使用,各药物功效之间 产生协同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以达 到治愈湿疹、足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成份容易获得, 成本低。本发明治疗湿疹、足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见效快,治愈率高, 也有效地控制湿疹、足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复发;而且本发明药物 的药源广泛,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患者易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旨是选择容易获得的中药材,用简单的方法配制治疗皮肤病 的中药组合物。以下的实施例是以举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因此,不应该 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土槿皮20份,水杨酸20 份,蛇床子30份,地肤子30份。
这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①打碎:精选出所述重量份的各组原料药,打碎成细粒;
②浸泡:将打碎成细粒的原料药与50度米酒以100比300的比例浸泡25~ 30天即可得药液。
将上述药液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加工后制成中药 膏剂。
实施例2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土槿皮15份,水杨酸25 份,蛇床子25份,地肤子35份;
实施例3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土槿皮18份,水杨酸18 份,、蛇床子32份,地肤子32份。
实施例2、3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类似,就不再作说明。当然,由上述方法制得的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 包括了本发明药物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一、药物的动物试验
皮肤刺激性试验
取10只体重为2.5kg-3.5kg的雄性白兔,分成三组,每组对应试上述实 施例所得的中药膏剂验。试验前24小时,用儿童理发器去除动物背部脊柱两 侧的毛,去除范围为3cm×3cm。取受试物0.5ml,分别涂抹上述实施例1-3所 得的中药膏剂,在动物一侧去毛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涂抹面积为 2.5cm×2.5cm;每天涂抹一次,连续涂抹10天。每次涂抹剪毛、清除残留受试 物。1小时后观察结果,结果所有动物在10天的涂抹过程中,受试皮肤均未 出现红斑及水肿现象。受试动物多次皮肤刺激反应平均每天每只动物积分均 值为“0”。参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中表1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评分,该样品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1、一般资料
患者2013例,男性1017例,女性996例,年龄12~56岁,病程最短1 个月,最长10年,病程长者多呈季节性的反复发作。
2、诊断依据
(1)急性湿疮
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 种形态同时存在。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皮损常对称分布,以头、 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疮, 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2)亚急性湿疮: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 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疮:多限局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 面粗糙,或呈苔癣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倾 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4)足癣
趾间浸渍,覆以白皮,常伴恶臭。或足跖、足缘群集水疱,干燥脱屑。 或足跟、足缘甚至整个足跖皮肤肥厚、干燥、皲裂。自觉剧痒,夏季尤甚。
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真菌培养和镜检多为阳性。
(5)神经性皮炎
皮损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枯木,瘙痒剧烈。
好发于颈项部,其次发于眼睑、四肢伸侧及腰背、骶、髋等部位,呈对 称分布,或呈线状排列。亦可泛发于全身。
多见于情志不遂,夜寐欠安之成年人。病程较长。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可伴有轻度海 绵形成。真皮部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可见真皮纤维 母细胞增生,呈纤维化。
3、症候分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湿疹 症候分类分为:
(1)湿热浸淫: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 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2)脾虚湿蕴: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 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3)血虚风燥: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 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自,脉细弦。
足癣症候分类为:
(1)湿热下注: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淫成片,瘙痒疼痛或有发热。 舌苔薄黄,脉滑数。
(2)血虚风燥:皮肤增厚,粗糙于裂,瘙痒不流水。舌红,苔薄,脉细。 神经性皮炎症候分类为:
(1)肝郁化火:皮损色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门苦咽 干。舌边尖红,脉弦数。
(2)风湿蕴肤: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 苔薄或白腻,脉濡而缓。
(3)血虚风燥: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心悸怔忡,失 眠健忘,女子月经不凋。舌质淡,脉沉细。
4.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实施例1一的中药膏剂,给患者涂于患处,每天早晚各涂一次, 涂至坏了的皮肤脱完,恢复正常肌肤为止。
5.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1)湿疹的疗效标准为:
治愈:皮损消退。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
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
(2)足癣的疗效标准为: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在50%以上。复查真菌仍有阳性。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变。
(3)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标准为:
治愈:皮损及症状全部消退,或残留色素沉着或色素消失。
好转:皮损较前变薄、落屑减少。自觉瘙痒减轻或皮损消退30%以上。
未愈:皮损依然如故,或消退不足30%,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6.治疗结查
根据疗效标准,在经过一系列患者的临床治疗后,得出以下结论:
由上表可以看出,治疗3-10天后,本发明药物治疗湿疹的总有效率为99%, 治疗足癣的总有效率为94.8%,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总有效率为96.4%,说明本 发明药物对于治疗湿疹、足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见效快,治愈率高,特 别是对于治疗湿疹效果显著。
典型病例:
病例1:
梁某,女,30岁
症状:患者腿部有大片红斑,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常感觉 精神疲惫,有腹胀感。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该症状已经持续3个 月。
分析:脾虚湿蕴所致,属于急性湿疹。
治疗:通过连续涂抹上述实施例1的中药膏剂3天,皮肤瘙痒明显减轻, 精神疲惫感消失,皮损消退50%,继续涂5天痊愈。
病例2:
李某,男,46岁
症状:患足癣3年,脚趾间有密集的水疱,糜烂流水,瘙痒疼痛,夏季 病情加重。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是仍然反复发作。
分析:湿热下注引起的足癣,真菌培养和镜检为阳性。
治疗:通过连续使用上述述实施例1的中药膏剂2个天,患处脱皮,瘙 痒明显减轻,再继续涂4天,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未发现复发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前 提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微小变化及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