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0470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1.21 CN 204104702 U (21)申请号 201420499203.5 (22)申请日 2014.09.01 A23F 3/34(2006.01) (73)专利权人 华侨大学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华侨 大学 专利权人 华福生物科技 (福建省) 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刘建福 潘峰 王明元 唐源江 高金典 高辉煌 (74)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35205 代理人 陈雪莹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枇杷。
2、花蕾茶制备系统, 所述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包括烘干箱、 去梗脱蕾 机、 第一提升机、 第二提升机、 第三提升机、 破碎 机、 筛选分级机以及茸毛收集机, 所述烘干箱通过 第一提升机与去梗脱蕾机相连, 所述去梗脱蕾机 通过第二提升机与破碎机相连, 所述破碎机通过 第三提升机与筛选分级机相连, 所述茸毛收集机 通过连接管分别与破碎机、 筛选分级机的顶部相 连通。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易行、 操作方便, 生产 成本低、 生产周期短、 生产效率高、 经济效益高, 适 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04702 U CN 204104702 U 1/1 页 2 1. 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包括烘干箱、 去 梗脱蕾机、 第一提升机、 第二提升机、 第三提升机、 破碎机、 筛选分级机以及茸毛收集机, 所 述烘干箱通过第一提升机与去梗脱蕾机相连, 所述去梗脱蕾机通过第二提升机与破碎机相 连, 所述破碎机通过第三提升机与筛选分级机相连, 所述茸毛收集机通过连接管分别与破 碎机、 筛选分级机的顶部相连通 ; 所述去梗脱蕾机内设有第。
4、一电机、 机械立臂、 螺旋状风叶以及第一网筛, 所述第一网筛 斜设在去梗脱蕾机内, 所述螺旋状风叶与机械立臂相连, 并设置在第一网筛上方, 所述第一 电机与机械立臂另一端相连 ; 所述破碎机内设有由第二电机带动的二滚柱, 所述二滚柱相互水平设置, 所述二滚柱 间的间距可调, 所述二滚柱上设置有复数相互对应的破碎齿 ; 所述筛选分级机内设置有可往复运动的至少二第二网筛, 各所述第二网筛上下设置, 且越往下的第二网筛的孔径就越小, 各所述第二网筛倾斜设置, 且水平位置低的一端均设 有一出料口 ; 所述茸毛收集机为一封闭式的茸毛收集机, 且还包括一抽气泵, 所述抽气泵设置在茸 毛收集机外侧。 2. 。
5、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提升机和第 三提升机为斗式提升机, 所述第二提升机为槽式提升机。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烘干箱为温度可 调节式烘干箱。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104702 U 2 1/4 页 3 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枇杷资源丰富、 种类多、 分布广, 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 2/3 以上。枇杷花 的花期长、 花量大, 全树 80 90的枝条均可形成花穗, 每个花穗着生 70 250 。
6、朵花蕾 ; 为了保证枇杷果实发育良好, 达到优质丰产, 全树需要疏掉 90左右的花蕾。据统计, 每公 顷枇杷果园每年疏掉的花穗达 1500kg 以上, 如不加以利用, 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 我国枇杷花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枇杷花为干燥圆锥花序, 花瓣有白色、 绿白色或淡黄 色, 密被锈色绒毛, 气味芳香独特。枇杷花含有丰富的类黄酮、 胡萝卜素、 齐墩果酸、 熊果酸 等生物活性成分。 据报道, 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包括心血管疾病、 咳嗽、 护肝、 抗炎、 抗肿瘤、 糖尿病等, 因此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在民间, 枇杷花用于 治疗咳嗽、 镇痰已有很多年的历史。 中。
7、华本草 收录, 枇杷花能疏风止咳, 通鼻窍, 主治感冒 咳嗽, 鼻流清涕, 虚劳久咳, 痰中带血。据 本草纲目 记载, 枇杷花具有 “止渴下气、 利肺、 止 吐逆、 去焦热、 润五脏” 以及 “治头风、 鼻涕清涕” 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枇杷花有抑茵、 止咳、 祛痰和抗炎的作用。 0003 为了有效利用枇杷花宝贵自然资源, 枇杷花可以深加工成枇杷花蜜、 枇杷花饮料 以及枇杷花茶等产品, 从而开辟出枇杷花资源利用的新领域, 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其 中, 枇杷花茶是常见的加工产品。 枇杷花茶制作方法主要有 : 一是将枇杷花开花后摘取直接 晾晒作为枇杷花茶成品, 缺点是枇杷花开后营养成分和品质下。
8、降 ; 二是在花蕾期时摘取枇 杷花进行花茶制备, 枇杷花茶口感以及营养价值较高, 但加工制备过程复杂, 工作量大、 效 率低, 难于进行大批量生产。枇杷花茶加工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枇杷花萼大量茸毛无法 去除, 降低饮用口感和品质 ; 枇杷花蕾的分离筛选效率低, 加工成本高 ; 常规破碎方法无法 控制破碎颗粒的大小, 产生大量粉碎物, 造成原料的浪费。 一般的枇杷花茶制备方法虽然能 将枇杷花花蕾破碎并制备成枇杷花茶, 但成品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花蕾茸毛、 杂质多, 影响产 品外观及口感品质。 0004 据中国专利等有关资料检索表明, 目前有花茶制备装置, 尚未见有用于大规模枇 杷花蕾茶制备的高效生产。
9、操作装置。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于提供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 其装置简单 易行, 生产效率高、 浪费小、 杂质少, 因此生产效益高、 生产周期短, 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0006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上述技术问题的 : 0007 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 所述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包括烘干箱、 去梗脱蕾机、 第 一提升机、 第二提升机、 第三提升机、 破碎机、 筛选分级机以及茸毛收集机, 所述烘干箱通过 第一提升机与去梗脱蕾机相连, 所述去梗脱蕾机通过第二提升机与破碎机相连, 所述破碎 说 明 书 CN 204104702 U 3 2/4 页 4 机通过第三。
10、提升机与筛选分级机相连, 所述茸毛收集机通过连接管分别与破碎机、 筛选分 级机的顶部相连通 ; 0008 所述去梗脱蕾机内设有第一电机、 机械立臂、 螺旋状风叶以及第一网筛, 所述第一 网筛斜设在去梗脱蕾机内, 所述螺旋状风叶与机械立臂相连, 并设置在第一网筛上方, 所述 第一电机与机械立臂另一端相连 ; 0009 所述破碎机内设有由第二电机带动的二滚柱, 所述二滚柱相互水平设置, 所述二 滚柱间的间距可调, 所述二滚柱上设置有复数相互对应的破碎齿 ; 0010 所述筛选分级机内设置有可往复运动的至少二第二网筛, 各所述第二网筛上下设 置, 且越往下的第二网筛的孔径就越小, 各所述第二网筛倾斜。
11、设置, 且水平位置低的一端均 设有一出料口 ; 0011 所述茸毛收集机为一封闭式的茸毛收集机, 且还包括一抽气泵, 所述抽气泵设置 在茸毛收集机外侧。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提升机和第三提升机为斗式提升机, 所述第二提升机为槽式 提升机。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烘干箱为温度可调节式烘干箱。 0014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 0015 本实用新型采用温控式烘干箱进行杀青干燥脱水, 保证产品干燥清洁 ; 去梗脱蕾 机代替人工分拣, 减少大量劳动力和工作量 ; 提升机控制破碎和分选中进料的均匀 ; 可调 节式破碎机控制花蕾破碎颗粒的粒径 ; 茸毛收集机采用封闭外吸式系统收集破碎和筛。
12、选分 级产生的茸毛和粉末, 高效去除花蕾茸毛, 提高枇杷花蕾茶品质。因此, 本实用新型简单易 行, 生产周期短, 原料利用率高, 营养成分和品质高, 产品质量稳定, 经济效益高, 可应用于 GMP 标准的大规模枇杷花茶制备的自动化流水操作, 推动枇杷产业的健康发展。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识说明 : 0019 1、 烘干箱 2、 第一提升机 0020 3、 去梗脱蕾机 4、 第二提升机 0021 5、 破碎机 6、 第三提升机 0022 7、 筛选分级机 8。
13、、 茸毛收集机 0023 31、 第一电机 32、 机械立臂 0024 33、 螺旋状风叶 34、 第一网筛 0025 51、 滚柱 52、 破碎齿 0026 71、 第二网筛 72、 出料口 0027 81、 连接管 82、 抽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请参阅图 1 所示,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说 明 书 CN 204104702 U 4 3/4 页 5 0029 重点参阅图 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枇杷花蕾茶制备系统, 所述枇杷花蕾茶制备系 统包括烘干箱 1、 第一提升机 2、 去梗脱蕾机 3、 第二提升机 4、 破碎机 5、 第三提升机 6、 筛选 分级机 7 。
14、以及茸毛收集机 8, 所述烘干箱 1 通过第一提升机 2 与去梗脱蕾机 3 相连, 所述去 梗脱蕾机 3 通过第二提升机 4 与破碎机 5 相连, 所述破碎机 5 通过第三提升机 6 与筛选分 级机 7 相连, 所述茸毛收集机 8 通过连接管 81 分别与破碎机 5、 筛选分级机 7 的顶部相连 通 ; 0030 所述去梗脱蕾机 3 内设有第一电机 31、 机械立臂 32、 螺旋状风叶 33 以及第一网筛 34, 所述第一网筛 34 斜设在去梗脱蕾机 3 内, 斜设的第一网筛 34 有助于分离后的枇杷花梗 的收集, 所述螺旋状风叶 33 与机械立臂 32 相连, 并设置在第一网筛 34 上方,。
15、 所述第一电机 31 与机械立臂 32 另一端相连 ; 0031 所述破碎机 5 内设有由第二电机带动的二滚柱 51, 所述二滚柱 51 相互水平设置, 所述二滚柱 51 间的间距可调, 所述二滚柱 51 上设置有复数相互对应的破碎齿 52 ; 0032 所述筛选分级机7内设置有可往复运动的至少二第二网筛71, 各所述第二网筛71 上下设置, 且越往下的第二网筛 71 的孔径就越小, 各所述第二网筛 74 倾斜设置, 且水平位 置低的一端均设有一出料口 72 ; 0033 所述茸毛收集机 8 为一封闭式的绒毛收集机, 特别为风力可调节的封闭式外吸系 统, 且还包括一抽气泵 82, 所述抽气泵 。
16、82 设置在茸毛收集机 8 外侧。 0034 所述第一提升机 2 和第三提升机 6 为斗式提升机, 所述第二提升机 4 为槽式提升 机。 0035 所述烘干箱 1 为温度可调节式烘干箱。 0036 重点参阅图 1, 枇杷花蕾制备使用时, 将新鲜的枇杷花置于烘干箱 1 中通过控制温 度进行杀青干燥 ; 干燥后的枇杷花通过第一提升机 2( 即斗式提升机 ) 倒入去梗脱蕾机 3, 第一电机 31 带动机械力臂 32, 机械力臂 32 带动螺旋状风叶 33, 在螺旋状风叶 33 旋转下花 梗与花蕾进行分离, 花蕾通过第一网筛 34 从去梗脱蕾机 3 下端出料口出来 ; 分离到的花蕾 通过第二提升机 4。
17、( 即槽式提升机 ) 进入破碎机 5, 破碎机 5 的第二电机带动两个水平滚柱 51 进行内向转动, 花蕾被两个滚柱 51 间的挤压力以及二滚柱 51 表面相互咬合的破碎齿 52 的咬力下发生破碎 ; 破碎过程产生的茸毛和粉末则通过连接到破碎机5顶部的连接管81被 吸到茸毛收集机 8 ; 破碎后的枇杷花蕾颗粒大小不一, 继续通过第三提升机 6( 即斗式提升 机)进入筛选分级机7, 筛选分级过程产生的茸毛和粉末通过连接到筛选分级机7顶部的连 接管 81 被吸到茸毛收集机 8, 分级后的花蕾颗粒按照不同规格从出料口 72 进行收集, 本实 施例的筛选分级机的第二网筛 71 为四个, 并按网筛孔径的。
18、大小从上到下排列, 越往下第二 网筛的孔径越小, 图 1 中连接管 81 中的箭头为茸毛和粉末的流动方向, 其余的箭头为物料 的流动方向。 0037 本实用新型采用温度可调式烘干箱 1 进行杀青干燥脱水, 保证产品干燥清洁。去 梗脱蕾机3的第一电机31带动机械力臂32, 机械力臂32带动螺旋状风叶33, 在螺旋状风叶 33 旋转下花梗与花蕾进行分离。各提升机均匀地将枇杷花蕾由低处提运送至高处, 通过各 提升机的运行速度控制枇杷花去梗脱蕾、 花蕾破碎和花蕾筛选分级的速度, 使得枇杷花蕾 加工过程中进料量均匀, 从而防止进料异常造成破碎不匀或者破碎无效。破碎机 5 由两个 水平紧靠安置的滚柱 51。
19、 组成, 由第二电机带动两个滚柱 51, 达到匀速内向转动, 用滚柱 51 说 明 书 CN 204104702 U 5 4/4 页 6 间的挤压力以及二滚柱 51 表面相互咬合的破碎齿 52 的咬力将花蕾破碎 ; 通过调节两破碎 滚柱 51 之间的距离, 从而控制破碎粒径。筛选分级机 7 的第二网筛 71 由底部电机带动进 行往复振动, 机内设置不同规格的第二网筛 71, 按照网筛孔径从上到下依次叠置, 第二网筛 71 具有一定倾斜, 便于出料, 每层第二网筛 71 水平位置低的一侧设有出料口 72。茸毛收集 机 8 为风力可调节封闭式外吸系统, 在破碎机 5 和筛选分级机 7 的顶部用连接。
20、管 81 连接到 茸毛收集机 8, 通过抽气泵 82 外吸茸毛和粉末。 0038 本实用新型在枇杷花蕾茶加工过程中茸毛去除效率高、 破碎颗粒均匀, 产品营养 价值和品质高, 利用率高, 同时本实用新型简单易行, 生产效率高, 生产成本低、 生产周期 短, 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对枇杷花茶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0039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 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 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 定,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 都应当 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4104702 U 6 1/1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04702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