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吸水盆栽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吸水盆栽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823075.4 (22)申请日 2016.08.01 (73)专利权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 号 (72)发明人 赵洪祥 王立春 边少锋 方向前 谭国波 张丽华 孟祥盟 闫伟平 孙宁 徐长洪 韩喜国 冯士成 刘志全 邹云峰 李文 窦金刚 张佰祥 李海 王保贵 杨波 任延辉 李素琴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61223 代理人 俞晓明 (51)Int.Cl. A01G 9/02(200。
2、6.01) A01G 27/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包括: 盆体及储水池, 盆体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 孔; 储水池顶盖上设有入口, 入口上设有盖体; 储 水池顶盖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储水池内设 有水芯室, 水芯室侧壁底部设有多个第三通孔; 水芯室内部设有多个竖直的水芯, 多个水芯顶端 依次通过第二通孔及第一通孔伸入盆体。 因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通 过设置储水池, 并在储水池内设置水芯室, 通过 水芯室内的水芯进行自动吸收水份, 并利用储水 池来形成真空结构, 完成了水芯。
3、吸水及真空吸水 的结合, 实现了水芯室内存水的平衡, 从而避免 了植物受到水份过多或者过少的危害, 达到了自 动均匀吸水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865287 U 2017.01.11 CN 205865287 U 1.一种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盆体(100)及储水池(200), 所述盆体 (100)设于所述储水池(200)上部, 所述盆体(100)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1); 所述储水 池(200)顶盖上设有入口(201), 所述入口(201)上设有盖体(202); 所述储水池(200)顶盖上 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203), 所述储。
4、水池(200)内设有直立的筒状水芯室(204), 所述水芯 室(204)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03)正下方, 所述水芯室(204)顶部边缘与所述储水池(200)顶 盖内壁接触, 底部边缘与所述储水池(200)底部内壁接触, 所述水芯室(204)侧壁底部设有 多个第三通孔(205); 所述水芯室(204)内部设有多个竖直的水芯(206), 多个所述水芯 (206)顶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03)及所述第一通孔(101)伸入所述盆体(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芯室(204)与所述储 水池(200)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201)与所述盖体 (202)通过螺纹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865287 U 2 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灌溉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盆栽是花卉园艺特有的一种栽培方法, 是指用花盆栽培各种花卉, 使花卉在花盆 中正常发育、 开花结果, 满足人们对花卉的观赏需求。 而盆栽桶作为花卉盆栽容器, 其结构、 质地及大小等因素直接影响花卉的各种生理活动。 因此, 对盆栽桶的研究历来受到园艺工 作者的重视。 水是各种花卉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家居、 。
6、办公及 公共环境的不断改善, 人们对盆栽花卉的消费需求正在向轻便的方向发展, 且随着现代生 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很多人在种植盆栽时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对盆栽进行照看, 更不可 能对盆栽实现定期浇水。 而传统的非自动供水的盆栽植物需要每天查看土壤水份状况来判 断是否需要浇水, 对人们造成很多不便。 0003 因此, 园艺工作者研究出了一种能够自动吸水的盆栽系统。 目前, 主要有水芯系统 及真空系统。 0004 然而, 水芯系统制作的装置, 由于其仅仅利用吸水材料, 从底部容器中自动吸水, 从而容易造成供水不足, 而真空系统仅靠压力差供水, 容易造成供水过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实。
7、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吸水 系统无法适量供水的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包括: 盆体及储水池, 所述盆体设于所述储 水池上部, 所述盆体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所述储水池顶盖上设有入口, 所述入口上设有 盖体; 所述储水池顶盖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所述储水池内设有直立的筒状水芯室, 所 述水芯室位于所述第二通孔正下方, 所述水芯室顶部边缘与所述储水池顶盖内壁接触, 底 部边缘与所述储水池底部内壁接触, 所述水芯室侧壁底部设有多个第三通孔; 所述水芯室 内部设有多个竖直的水芯, 多个所述水芯顶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一通孔伸。
8、入 所述盆体。 0007 较佳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所述水芯室与所述储水池一体成 型。 0008 较佳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所述入口与所述盖体通过螺纹连 接。 0009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通过设置储水池, 并在储 水池内设置水芯室, 通过水芯室内的水芯进行自动吸收水份, 并利用储水池来形成真空结 构, 完成了水芯吸水及真空吸水的结合, 实现了水芯室内存水的平衡, 从而避免了植物受到 水份过多或者过少的危害, 达到了自动均匀吸水的目的。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865287 U 3 附图说明 0010 图。
9、1为本实用性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吸水盆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 附图标记说明: 0012 100-盆体, 200-储水池, 101-第一通孔, 201-入口, 202-盖体, 203-第二通孔, 204- 水芯室, 205-第三通孔, 206-水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 的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基于本 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 其他实施例, 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 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
10、, 下面通过图1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吸水盆栽装 置。 图1为本实用性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吸水盆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 该盆栽装置 可以包括: 0015 盆体100及储水池200, 盆体100设于储水池200上部, 盆体100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 孔101; 储水池200顶盖上设有入口201, 入口201上设有盖体202; 储水池200顶盖上设有至少 一个第二通孔203, 储水池200内设有直立的筒状水芯室204, 水芯室204位于第二通孔203正 下方, 水芯室204顶部边缘与储水池200顶盖内壁接触, 底部边缘与储水池200底部内壁接 触, 水芯室204侧壁底部设有多个第三通孔。
11、205; 水芯室204内部设有多个竖直的水芯206, 多 个水芯206顶端依次通过第二通孔203及第一通孔101伸入盆体100。 0016 具体的, 首先可以设置一个盆体100, 并在盆体100的底部设置多个通孔, 即第一通 孔101。 然后设置一个储水池200, 该储水池可以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的封闭体, 即在储水池 200的顶部设有顶盖, 显然, 本实用新型对储水池200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 同时, 可以在储 水池200顶盖的一侧设置一个入口201, 以供水等液体从该入口进入该储水池, 入口201可以 是凸起的圆形结构或方形结构。 进一步的, 为了密封整个储水池200以形成真空结构, 可以 在。
12、入口201上设置一个盖体202。 另外, 可以在储水池200的顶盖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 即第 二通孔203。 应理解, 可以在顶盖上设置一个大的第二通孔203, 也可以在顶盖上一定的区域 内设置多个小孔。 然后在第二通孔203的正下方设置水芯室204。 应理解, 水芯室204可以为 直立的管状结构, 其顶部边缘与储水池200的顶盖内壁接触, 底部边缘与储水池200的底部 内壁接触。 进一步, 在水芯室204底部的侧壁上设置多个进水进气孔, 即第三通孔205。 同时, 在水芯室204内设置多个直立的水芯206, 并使得多个水芯206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二通孔203 及第一通孔101伸入盆体100。 。
13、应理解, 当在储水池200的顶盖上设置一个较大的第二通孔 203时, 多个水芯206直接插在水芯室204中, 且每一个水芯206的顶端穿过盆体100底的第一 通孔101伸入盆体100中的土壤300内; 当在储水池200的顶盖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203时, 则 每一个水芯206可以穿过每个第二通孔203, 并进一步穿过盆体100底的第一通孔101伸入盆 体100中的土壤300内。 显然, 第二通孔203的具体设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本实用新型对此 不做限制。 0017 在实际应用中, 将盆体100放置在储水池200上, 并使得第一通孔101位于水芯室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865。
14、287 U 4 204的正上方, 从而可以使得多个水芯206可以顺利的穿过储水池200的顶盖进入盆体100。 然后打开盖体202, 并向储水池200中注水。 应理解, 由于水芯室204底部设有第三通孔205, 使得注入储水池200的水通过第三通孔205进入水芯室204内, 并当水面到达一定高度时, 如 高于第三通孔205时, 可以停止注水, 并在入口201上加上盖体202, 密封储水池。 此时, 可以 在储水池200内形成一个真空结构。 同时, 当盆体200内的土壤300比较干枯时, 则设置在水 芯室204内的多个水芯206可以将水芯室204内的水自动的吸收至盆体200内的土壤300中。 应理。
15、解, 随着水芯室204内的水不断被吸收, 使得水芯室204的液面下降, 并当下降至第三通 孔205以下时, 最初的真空环境将被打破, 储水池200内的水便会经第三通孔205继续补充至 水芯室204内, 直至储水池200的内外压强相等, 建立新的平衡时, 水流停止, 从而以保持水 芯206具有足够的水源。 另外, 当土壤300和水芯206含水量相等的时候, 则水不再流动。 最 后, 当土壤300水份过多时, 也可以通过毛细作用扩散到水芯206中, 并当土壤300和水芯206 再次达到湿度平衡, 渗透将停止。 0018 进一步的, 为了方便加工, 且保证整个结构的密封性能, 可以将水芯室204与储。
16、水 池200设置为一体成型。 0019 优选的, 为了增加储水池的密封性, 且方便盖体202的安装及取下, 可以将入口201 与盖体202通过螺纹连接。 0020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吸水盆栽装置, 通过设置储水池, 并在储 水池内设置水芯室, 通过水芯室内的水芯进行自动吸收水份, 并利用储水池来形成真空结 构, 完成了水芯吸水及真空吸水的结合, 实现了水芯室内存水的平衡, 从而避免了植物受到 水份过多或者过少的危害, 达到了自动均匀吸水的目的。 0021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但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 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865287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586528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