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接插件转接构造.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96116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37108.8

申请日:

2000.12.22

公开号:

CN1360372A

公开日:

2002.07.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R 31/06申请日:20001222授权公告日:20040714终止日期:20131222|||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12.22

IPC分类号:

H01R31/06; H01R12/14

主分类号:

H01R31/06; H01R12/14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明伦

地址:

215316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包括接插件本体、承接板、转接板及转接件。接插件本体前端设置有若干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凸伸出接插件本体的对接面,穿过承接板而与转接板电性连接。承接板两端具有卡扣体,可与接插件本体的突部连接定位。承接板与转接板具有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承接板的第一定位部及设置于转接板的第二定位部。该承接板两侧向下凸设的夹持臂长度较大,并夹持在转接件的外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可以通过转接板完成线路板与接插件 的电性传输,包括设置有若干导电端子的插接件本体、转接板及转接 件,导电端子端子可与转接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插接件本体及 转接板间还设置有承接板,该承接板上开设有大量将导电端子进行初 步定位的通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插件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承接板及 转接板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承接板上的第一定位部及设置 在转接板上的第二定位部,其相互配合使得导电端子易于插入上述通 孔,且导电端子在通过承接板后具有较佳的正位度及与承接板的垂直 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 定位部是设置在承接板上的凸柱,而第二定位部是设置在转接板上与 上述凸柱对应的半圆形凹槽,该凹槽卡置在凸柱的内侧。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承接板两 侧向下延伸出长度较大的夹持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转接件具 有可与上述夹持臂相配合的凹陷。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接插件本 体具有连接臂及横臂,连接臂突出于横臂的对接面的部分形成台阶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承接板 向前延伸出卡扣体,接插件本体对应位置设置有与其相卡扣的突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卡扣体具 有斜面,而突部具有导向面。

说明书


电接插件转接构造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尤其是一种利用转接板进行转接的电接插件转接构造。

    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如果是通过转接板来实现,则电接插件前端导电端子的正位度及其与转接板的垂直度如何保证则成为困扰业内人士的问题。相关的现有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84207688号及美国专利第5,967,831号。第一图所公开的电接插件转接构造1′包括接插件本体6′、转接板7′及转接件8′。其中接插件本体6′的前端凸伸出若干导电端子61′,该导电端子61′可穿过转接板7′上的焊孔71′而与转接板7′电性连接。转接板7′下部具有若干导电触片72′,当转接板7′插入转接件8′时,导电触片72′可与转接件8′内的转接端子81′电性接触。而转接端子81′焊接至下部线路板9′,因此电信号可自导电端子61′传递至线路板9′,完成接插件的转接功能。

    然而,由于导电端子61′的密度较大,则其插入转接板7′上的焊孔71′时的正位度及其与转接板7′的垂直度不佳,从而使导电端子61′的插入比较困难,甚至无法插入,难以保证电接插件构造整体具有较佳的电性能。而且,转接板7′向下插入时,首先产生转接板7′与转接件8′相接触,如此,若二者定位有偏差,则插入的外力易于破坏转接板7′或者转接件8′。且转接板7′容易在转接件8′中滑移,也易于破坏转接板7′,同时使整个电接插件转接构造1′的电稳定性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其可保证接插件本体的导电端子在插入转接板时具有较佳的定位度及垂直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地实现的: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包括接插件本体、承接板、转接板及转接件。其中接插件本体前端设置有若干导电端子,而承接板向接插件本体的对接面方向延伸出卡扣体,该卡扣体可与接插件本体上所设置的突部卡扣,从而承接板的位置稳定,上述导电端子也可方便插入承接板的通孔内。承接板与转接板上对应设置有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承接板上的第一定位部及设置于转接板上的第二定位部,其相互配合可使导电端子方便准确地插入转接板的导电孔内。承接板两侧向下延伸出夹持臂,该夹持臂长度较大,能在转接板定位后延伸出转接板的下缘。当转接板向下插入转接件时,较长的夹持臂首先与转接件上的凹陷对应接触而使生良好的定位作用。插入后夹持臂紧贴在转接件的外壳上,使转接板不会在转接件的收容槽内滑动,所以转接板下部的导电触片可与转接件的转接端子稳固连接,且转接板及转接件均不会遭到破坏。

    由于采用上述构造,本发明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可以使其接插件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与承接板及转接板的插入方便准确,且转接板插入转接件时不会破坏该转接板及转接件。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现有电接插件转接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电接插件转接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电接插件转接构造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发明电接插件转接构造的立体组合图。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电接插件转接构造1包括接插件本体2、承接板3、转接板4及设置于线路板6上的转接件5。其中接插件本体2具有两连接臂21,两连接臂21通过一横臂22连接,该横臂22上设置有若干导电端子23,且该导电端子23突伸出横臂22的对接面220外。上述连接臂21突出上述对接面220的部分形成一台阶部211,而在台阶部211与对接面220之间进一步向内侧设置突部210,且突部210具有导向面2101。承接板3朝向对接面220的一侧向前延伸出卡扣体30,该卡扣体30的端部是一斜面301,其可与上述导向面2101配合,方便引导上述卡扣体30及突部210相卡扣。由于该卡扣体30与突部210的导向作用,导电端子23可方便准确地插入承接板3相应的通孔33内。承接板3与转接板4间具有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承接板3上的第一定位部及设置于转接板4上的第二定位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是一凸柱34,而第二定位部是与上述凸柱34相对应设置的半圆形凹槽44,其中凸柱34与上述卡扣体30反向设置。转接板4上的半圆形凹槽44位于转接板4的侧缘上,其可卡置于上述凸柱34的内侧面上,同时限定转接板4沿竖直及水平方向的移动。此时,经过承接板3定位后的导电端子23可准确插入转接板4上的导电孔43。转接板4底部具有若干导电触片45,该导电触片45可通过导电板4内的导电线路而与导电孔43内的导电端子23导通。转接件5的绝缘外壳50中间形成狭长收容槽51,该收容槽51内部设置若干转接端子52,转接端子52电性连接于线路板6上。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承接板3两侧向下延伸出夹持臂35,该夹持臂35长度较大。转接件5的绝缘外壳50一侧面的两端向绝缘外壳50内形成凹陷55,上述夹持臂35可夹持在凹陷55处。

    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3所示,组装时,首先将承接板3上的卡扣体30对应接插件本体2上突部210位置,使卡扣体30的斜面301与突部210的导向面2101对应。借助两者间的导向作用,继续按压承接板3,可使导电端子23可以准确地插入承接板3的通孔33内。当卡扣体30完全组入时,承接板3的表面与台阶部211贴合,进一步使导电端子23处于正确位置。组装转接板4时,将转接板4上的半圆形凹槽44对应承接板3的凸柱34组接,导电端子23因为具有较好的正位度及垂直度,而可准确无误地插置于转接板4的导电孔43内。此时,较长的夹持臂35部分突出于转接板4的下缘,且夹持臂35与转接板4间形成间隙36。

    请参阅图2及图4所示,将转接板4插入转接件5时,由于夹持臂35较长,其先与转接件5的绝缘外壳50接触。通过夹持臂35与凹陷55的定位作用,转接板4可方便准确地插入收容槽51,则前述导电触片45可与转接件5内的转接端子52电性导通。前述间隙36的宽度基本等于收容槽51与凹陷55间的厚度,所以转接板4不会在收容槽51内移动,也不会破坏转接板4及转接件5的绝缘外壳50。而且转接端子52焊接于线路板6,因此自导电端子23至线路板6具有较佳的电传输性能。

电接插件转接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接插件转接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接插件转接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接插件转接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接插件转接构造.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接插件转接构造,包括接插件本体、承接板、转接板及转接件。接插件本体前端设置有若干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凸伸出接插件本体的对接面,穿过承接板而与转接板电性连接。承接板两端具有卡扣体,可与接插件本体的突部连接定位。承接板与转接板具有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承接板的第一定位部及设置于转接板的第二定位部。该承接板两侧向下凸设的夹持臂长度较大,并夹持在转接件的外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